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与基本功能
公共关系的三要素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的三要素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1f6b98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8.png)
公共关系的三要素名词解释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公众之间通过沟通、互动和建立联系来建立和维护互利关系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要素需要理解和运用,它们分别是公众、组织和传播媒体。
本文将对这三个要素进行详细的名词解释,并探讨它们在公共关系中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
一、公众公众是指与组织相关的人群,包括潜在客户、现有客户、员工、投资者、媒体、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大众等。
公众在公共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对于组织的形象、声誉和成功与否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公众不仅仅是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同时也是组织的资源提供者。
为了建立和维护与公众的良好关系,组织需要了解公众的需求、关切和期望,并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和互动。
二、组织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可以指商业企业、非营利组织、政府机构等各种类型的组织。
在公共关系中,组织的角色是主动的,它需要主动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互动,传达自己的信息和理念,同时倾听公众的声音和反馈。
组织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建立与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建立公众关系的过程中,组织需要制定明确的沟通策略和计划,并适应不同的公众需求和环境变化。
三、传播媒体传播媒体是公共关系中的桥梁和工具,用于传递组织的信息和理念。
传播媒体可以包括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和新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传播媒体的选择和运用对于公共关系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的传播媒体能够触及不同的公众群体,并产生不同的影响力。
在选择传播媒体时,组织需要根据目标公众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媒体平台,并结合创新的传播策略来提高信息的覆盖率和传播效果。
公众、组织和传播媒体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和影响,构成了公共关系的核心。
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对象,组织是主体,传播媒体则是连接二者的纽带。
在公共关系的实践中,组织通过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关系,获取公众的支持和认同。
传播媒体则扮演着传递信息的角色,促进公众与组织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简述公共关系构成要素间关系
![简述公共关系构成要素间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dbd0e6b102de2bd9705880a.png)
公共关系三要素是指:社会组织、传播沟通、公众,其中,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发起者,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没有社会组织就没有公共关系;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手段和媒体,没有传播也就没有公共关系;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对象,公共关系是针对对象来做的,没有对象也就没有公共关系。
在三要素中间,社会组织具有主导性,传播具有效能性,公众具有权威性。
协调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规律。
1、社会组织是人们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机构。
社会组织具有一定的组织形象。
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活动,而不是个人行为,因此,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公共关系的实施者、承担者。
我们在理解公共关系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不要把一些个人的行为也说成是公共关系。
如某公司总裁以个人名义向野生动物基金会捐款,这是个人行为,而不是公共关系;但当他以公司的名义捐这笔款时,我们便可把这种行为理解为一种旨在提高组织(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组织影响的公共关系行为。
2、公众是特指公共关系对象,即与公共关系主体发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公众具有同质性、多样性、相关性、多变性。
其分类情况如下:1)按组织的内外对象可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2)按关系的重要性可分为: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
3)按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分为:顺意公众、边缘公众、逆向公众。
4)按公众发展过程可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任何组织都有其特定公众,而公共关系便是组织主动地去与公众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的过程。
但这并不意味着作为客体和对象的公众是完全被动的、随意受摆布的,公众随时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志和要求,主动地对公关主体的政策和行为做出积极反应,从而对公关主体形成舆论压力和外部动力。
公众还有一个最有效的权力——用脚投票。
当公众因为不满意而使用这一权力时,他们(她们)可能不会当面抗议,也不会大吵大闹,但他们(她们)会抛售股票,不再光顾某一商店、某一银行、某一饭店、某一旅游点。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与基本功能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与基本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4013405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a.png)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与基本功能公共关系是指企业或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建立和维护关系的一种管理活动。
它通过与各种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互动,帮助企业或组织获得社会支持和认同,并促使公众对其持有积极的态度。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与基本功能。
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1.组织者:公共关系的组织者是指承担公共关系活动的企业或组织。
组织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和决策能力,能够准确把握和解读公众对组织的需求和期望,制定相应的公共关系策略和计划,并实施落地。
2.目标公众:目标公众是指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对象,包括客户、员工、投资者、媒体、政府等各种利益相关者。
目标公众不仅影响着企业或组织的形象和声誉,还决定了企业或组织能否取得商业成功。
因此,了解和满足目标公众的需求和期望,是公共关系的核心任务之一3.信息传播媒介:信息传播媒介是指公共关系活动中使用的各种传媒工具,包括广告、公关新闻稿、社交媒体、宣传册等。
信息传播媒介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着公共关系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
企业或组织需要根据目标公众的特点和偏好,合理选择和运用不同的信息传播媒介,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公共关系的基本功能:1.建立和强化企业或组织形象:公共关系通过积极主动地与目标公众进行沟通和互动,传递企业或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和利益诉求,塑造积极正面的形象和品牌形象。
同时,通过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企业或组织能够树立良好的声誉和信誉,提高公众对其的认可和支持度。
3.解决和应对危机事件:公共关系在企业或组织面临危机和舆论压力时起到关键作用。
公共关系可以通过及时的沟通和回应,减少负面影响,平息公众的不满和担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行动,解决问题并恢复声誉。
公共关系还可以与媒体合作,通过合理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减少危机事件对企业或组织形象的损害。
总结来说,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包括组织者、目标公众和信息传播媒介。
公共关系的基本功能包括建立和强化企业或组织形象、提升企业或组织与目标公众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决和应对危机事件。
公共关系的重点知识
![公共关系的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6e39fc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9.png)
公共关系的重点知识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一、公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的手段使自己与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
二、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1.确定公共关系本质的依据和方法①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公共关系活动的三个要素是“组织”、“传播”和“公众”;任何公共关系活动都是由这三个要素构成.②分析公共关系的基本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本质联系.“组织”和“公众”是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分别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是“传播”,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即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 是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行政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一种管理职能,其本质属性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③要考虑这一本质联系在公共关系原理中的渗透性以及在公共关系实务中的指导性.④“传播沟通”是贯串整个公共关系的一条基线,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准确理解公共关系的关键.2.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①公共关系的“关系”性质a.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b.无论何种类型的组织或何种性质的组织活动,都存在公共关系的问题;c.公共关系只是渗透在组织其他具体的社会关系中的一种信息传播与沟通的关系.②公共关系的“职能”性质a.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管理,这一管理是以优化公众环境,树立组织形象为宗旨的.b.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它的管理对象是“信息”、“关系”、“舆论”、“形象”这些无形的资产,它的管理手段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传播沟通手段,它的管理目标是调整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提升组织无形资产的价值从而使组织的整体资产增值.因而公共关系与资金、技术和人才被称为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③公共关系的“学科”性质a.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是现代传播学发展的一个应用分支,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构成部分.b.公共关系学是管理学科和传播学科相结合的产物.c.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 一种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一门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三、公共关系构成的三大要素:社会组织、公众、传播1.社会组织一一公共关系的主体①社会组织的含义:1)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构成一个独立单位的社会群体。
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及其原则
![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及其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e1a137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e.png)
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及其原则
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包括组织、公众和媒体。
1. 组织:组织是公共关系的发起者和推动者。
组织需要建立并维护良好的外部关系,与公众建立信任,提供有效的沟通和信息交流渠道。
组织还需要关注公众的需求和利益,进行有效的公共参与和社会责任实践。
2. 公众:公众是公共关系的目标和对象。
公众包括组织的消费者、利益相关者、政府、员工等各种群体。
公众具有多样化的需求和利益,公共关系需要通过了解和满足公众的需求,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和关系。
3. 媒体:媒体是公共关系的重要媒介和传播渠道。
媒体包括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广告媒体等各种渠道。
公共关系通过媒体传播信息、塑造形象、影响舆论。
在与媒体的互动中,公共关系需要维护好媒体关系,提供准确、及时、积极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舆情管理。
公共关系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双向对话:公共关系需要建立双向的沟通和交流机制,倾听公众声音,主动回应公众关切,及时传达组织的信息和立场。
2. 诚信和透明:公共关系需要建立诚信和透明的形象,真实、准确地向公众传递信息,避免误导和隐瞒。
3. 社会责任:公共关系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关注公众利益,积极回应社会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
4. 个性化定制:公共关系需要根据不同公众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定制,针对性地开展沟通和传播。
5. 危机管理:公共关系需要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预见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况,及时做出反应和处理。
简述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及其原则。
![简述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及其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6390bf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c.png)
简述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及其原则。
公共关系是指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建立并维护良好关系的活动。
它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沟通和互动,促进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合作和支持。
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是公众、组织和沟通,下面将对每个要素进行简述,并介绍其原则。
一、公众:公众是指与组织相关的各类群体,包括顾客、员工、投资者、媒体、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等。
公众对组织的发展和运营具有重要影响力,因此了解公众的需求、利益和态度对于组织的公共关系非常重要。
公共关系的原则是以公众为中心,关注公众的利益和需求,建立互信互利的关系。
组织应该积极倾听公众的声音,及时回应公众关切,通过透明和真实的沟通传递信息,提高公众对组织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二、组织:组织是指进行公共关系活动的实体,可以是企业、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等。
组织在公共关系中扮演着发起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组织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根据公众需求制定相应的公共关系策略。
公共关系的原则是以诚信为基础,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组织应该通过诚实、透明和负责任的行为来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同时注重与公众的互动和合作,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三、沟通:沟通是公共关系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传递信息、建立联系、解决问题。
沟通包括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两个方面。
内部沟通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外部沟通是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互动。
公共关系的原则是开放和透明,注重双向沟通。
组织应该及时向公众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同时积极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作出积极回应。
双向沟通有助于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构建良好的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是公众、组织和沟通。
公众是公共关系的重要对象,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沟通是公共关系的重要手段。
公众关系的原则是以公众为中心,以诚信为基础,注重双向沟通。
通过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公共关系,组织可以增强公众对其的认同和支持,推动组织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简述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简述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be193ef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4.png)
简述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公共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组织、公众、传播。
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类型:主体型公共关系、对象型公共关系、功能型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社会公众,联结主体与客体的中介环节是信息传播。
公共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组织、公众、传播。
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类型:主体型公共关系、对象型公共关系、功能型公共关系。
出自:年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第1版出版的图书《公共关系实务与礼仪》第六章公共关系工作类型。
公共关系的主体就是社会非政府,客体就是社会公众,连结主体与客体的中介环节就是信息传播。
这三个要素形成了公共关系的基本范畴,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实际操作都就是紧紧围绕着这三者的关系层层进行的。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p.r.,简称“公关”)是由英文“public relations”翻译而来的,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不论是其字面意思还是其实际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
公共关系研习也就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新兴专业,开办大专、本科至最低硕士的课程。
关于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存有很多,通常指一个社会非政府用传播手段并使自己与有关公众之间构成双向交流,并使双方达至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环境的管理活动,充分反映了公共关系就是一种传播活动,也就是一种管理职能。
术语起源公共关系的起源“公共关系”一词的首次发生就是在年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的国会演讲。
根据爱德华·伯尼斯(edwardbernays)定义,公共关系就是一项管理功能,制订政策及程序去赢得公众的一致同意和采纳。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目的等一系列公共活动。
它本意就是社会非政府、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创建较好的关系。
公共关系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
![公共关系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c5471c9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6.png)
公共关系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公共关系是一种通过与公众建立并维持积极关系来推广企业形象和提高公众认同度的沟通策略。
在公共关系活动中,有三个基本要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分别是目标、策略和执行。
下面将对这三个要素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目标目标是公共关系活动中最核心的要素之一,它决定了整个活动的方向和发展。
公共关系的目标可以是多方面的,如增加公众对企业的认知度和了解度、建立企业的形象和声誉、提高公众对企业的好感度和信任度等。
不同的组织和企业会有不同的目标,这取决于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对外沟通的重点。
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可衡量的,并且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
设定目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定义目标受众:需要明确公共关系活动的目标受众,即活动希望影响和沟通的人群。
这有助于明确目标和确定沟通的重点。
2.确定目标行为:需要明确希望目标受众采取的具体行动,如购买产品、参与活动、转发信息等。
通过明确目标行动,可以衡量公共关系活动的效果。
3.确定目标影响:需要确定希望公共关系活动对目标受众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提升形象、增加了解度、改变态度等。
通过明确目标影响,可以衡量公共关系活动的成效。
二、策略策略是公共关系活动的核心部分,是实现目标的方式和手段。
在确定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需求和企业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推广方案。
1.建立有效的传播渠道:需要选取适合目标受众的传播渠道,如媒体发布、社交媒体传播、公众活动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可以让信息传达到目标受众,提高传播效果。
2.定制有效的信息内容: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喜好,为他们定制有吸引力的信息内容。
在传播过程中,需要注重信息的准确性、新颖性和可读性,使目标受众能够接受和关注信息。
3.与目标受众建立积极互动:需要与目标受众进行积极的互动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及时处理他们的疑问和问题。
通过与目标受众的互动,可以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信任和认同。
三、执行执行是公共关系活动的操作层面,是将策略付诸实践的重要环节。
公共关系的三要素
![公共关系的三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2496684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e.png)
公共关系的三要素一、沟通沟通是公共关系的基础和核心要素。
公共关系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沟通传递信息,增进企业或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沟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文字、图片、语言、音频、视频等。
企业或组织在进行公共关系活动时,需要选择适合的沟通方式来传递信息。
有效的沟通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受众:在制定沟通策略时,需要明确目标受众是谁,如消费者、员工、投资者、政府等。
不同的目标受众有不同的需求和关注点,因此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和内容。
2.渠道选择:在选择沟通渠道时,需要考虑目标受众的习惯和偏好。
例如,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社交媒体,而老年人更倾向于使用传统媒体。
因此,在进行公共关系活动时,需要选择适合目标受众的沟通渠道。
3.信息传递:在传递信息时,需要清晰、简洁地表达要点,并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易理解性。
此外,还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关注点,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二、公信力公信力是公共关系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公信力是指公众对企业或组织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一个有公信力的企业或组织能够赢得公众的支持和合作,提高声誉和形象。
要提高公信力,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诚信:企业或组织需要以诚信为基础,遵守承诺,言行一致。
只有建立起诚信的形象,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
2.透明度:企业或组织需要保持信息的透明度,及时向公众披露相关信息,避免隐瞒或掩盖事实。
透明度可以增加公众对企业或组织的信任度。
3.社会责任:企业或组织还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关心公众利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通过实际行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公众对企业或组织的认可度。
4.反馈机制:企业或组织需要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问题,沟通双向,解决问题,改进服务,增强公众对企业或组织的信赖和忠诚。
三、双向互动双向互动是公共关系的核心特点之一、传统的公共关系活动往往是单向的,即企业或组织向公众传递信息。
而现代公共关系注重与公众的双向互动,即不仅向公众传递信息,还要倾听公众的需求和意见,建立双向沟通的平台和机制。
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
![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6ae239b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4.png)
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简称PR)是指企业或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的一种管理活动和理论体系。
在公共关系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三大要素,分别是公众、组织和传播。
第一要素:公众公众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对象,是企业或组织的重要利益相关者。
公众可以包括消费者、员工、投资者、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以及媒体等各类利益相关方。
公众对企业或组织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其形象和声誉,并进而影响其业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公众的需求、利益、态度和行为成为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要素:组织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它可以是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等。
作为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组织承担着通过与公众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来实现自身利益的责任和义务。
组织需要了解公众的需求和利益,并根据其定位和发展战略,制定相关的公共关系策略和计划。
同时,在实施公共关系活动时,组织需要善于监听和回应公众的反馈和关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机制。
第三要素:传播传播是公共关系活动的核心环节,承载着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沟通。
传播渠道多样化,可以通过媒体、互联网、社交媒体、公众活动、公共号召等方式实现。
在传播中,组织需要根据公众的特征和需求,选择适当的传播手段和方式,通过信息披露、公关活动、品牌宣传等方式,向公众传递正面信息,塑造积极形象,获取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公众、组织和传播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
只有在理解公众需求的基础上,组织才能制定有效的公共关系策略和计划;只有通过良好的传播渠道和方式,组织才能与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起互信和合作的关系。
总结起来,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包括公众、组织和传播。
公众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对象,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传播是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核心环节。
这三大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
简述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及其原则
![简述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及其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65a0e2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9.png)
简述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及其原则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的过程。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组织、公众和传播媒介,其原则包括真实性、公正性和双赢原则。
一、组织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指的是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实体,可以是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等。
组织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是发起者和管理者,负责制定公共关系的战略目标和具体计划,组织资源和人力,开展各种公共关系活动。
在公共关系中,组织需要遵循真实性原则,即向公众传达真实、准确、客观的信息。
组织要保持诚信,不进行虚假宣传,不散布谣言,不隐瞒事实,以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同时,组织还需要遵循公正性原则,对待不同的公众要公平、公正,不歧视、不偏袒,以维护公平正义。
二、公众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另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是组织所面对的各种利益相关者。
公众可以包括政府、媒体、消费者、员工、社会公众等不同群体。
公众在公共关系中起着被影响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角色,他们对组织的形象和声誉有着重要影响。
在公共关系中,组织需要了解公众的需求、利益和期望,积极沟通和交流。
组织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与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增进相互的了解和认同。
同时,组织还需要尊重公众的权益,关注公众的意见和反馈,积极回应公众关切,以满足公众的期待。
三、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公共关系的第三个构成要素,指的是组织与公众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的工具和渠道。
传播媒介可以包括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和新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通过这些媒介,组织可以向公众传递信息、宣传观点、回应关切。
在公共关系中,组织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传播媒介,根据不同的公众需求和传播效果选择合适的媒介。
同时,组织还需要关注媒体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偏好,以便更好地传递信息和影响公众。
组织需要通过传播媒介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传递信息,回应公众关切,以增强公众对组织的认同和支持。
国开作业《公共关系学》实训项目1:公关三要素分析(六选一)参考291
![国开作业《公共关系学》实训项目1:公关三要素分析(六选一)参考291](https://img.taocdn.com/s3/m/476409f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0.png)
公共关系的基本结构由三大要素构成:主体、客体和手段,即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沟通。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实施者、操作者和承担者。
公共关系公众作为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共关系主体实施公共关系活动的对象和承受者。
传播沟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机构在运行过程中争取与公众相互了解、相互合作而采取的行为规范和进行的传播行为。
公共关系的三要素社会组织、公众、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学中三个最基本的概念。
(一)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是公共关系的实施者和承担者,它具有主导性。
公共关系学主要将社会组织作为传播沟通主体来进行研究。
从传播主体的角度看,公共关系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受控制、持久的过程。
(二)公众——公共关系的对象公众是公共关系所要影响的对象,即公共关系客体,它具有权威性,尽管处于被影响、被作用的地位,但公众并不是完全被动的,也不是随意受摆布的。
公众的支持是社会组织无形的财富和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公共关系是由组织运行过程中涉及的个人关系、群体关系、组织关系所共同构成的。
这些个人、群体和组织构成了组织的公众环境。
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便是针对这个公众环境进行的。
(三)传播沟通——公共关系的手段和方式传播是连接社会组织和公众的桥梁,是完成沟通的工具,也是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唯一手段,它具有效能性。
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的手段和方式,也是公关活动的过程。
公共关系的手段和方式包括各种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的形式;包括各种言语沟通、文字沟通、非语言文字沟通的方法;包括各种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实物媒介的技术。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和经营艺术,其特点就是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去适应环境、影响公众、协调关系,化解危机,塑造形象。
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
![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42c7dd1cee06eff9aef80729.png)
公共关系意识
(1)尊重公众的意识 (2)塑造形象的意识 (3)互惠互利的意识 (4)交流沟通的意识 (5)开拓创新的意识 (6)长远意识
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结构
(1)公共关系的基础理论知识 (2)公共关系的基本实务知识 (3)与公共关系密切相关的学科知识 (4)开展特定公共关系活动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社会组织的特征
1、整体性 2、目的性 3、变动性 4、稳定性
社会组织的类型
(一)以组织成员关系为标准来划分
西方社会学家和管理学家经常运用这种方法。
1、正式组织
政党、政府、工厂、学校、教会、医院等
2、非正式组织
俱乐部、旅游团体、业余兴趣小组等
社会组织的类型
(二)以组织的社会功能为标准来划分
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结构——功能主意代表人物帕森斯将社会组 织划分为四种类型:
内部公众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 ——李世民
优秀公司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能把普通人组织起来做 出不普通的事业。
——(美)彼得德鲁克
日本企业继承了中国儒家学说中的“和、爱、诚、忠、信” 等理念,企业员工团结,关系和谐,富有责任感,具有团队 精神,员工视企业为家。
1、以经济生产为目标的组织:工厂、公司、饭店等。 2、以政治为目标的组织:政府部门等。 3、担负协调功能的整合性组织:法院等。 4、担负教育功能模式的组织:学校及文化机构等。
社会组织的类型
(三)以组织目标与受益者的关系为标准来划分
美国社会学交换学派代表人物彼得.布劳和斯科特将组织划分为4类:
1、互利组织:党派、俱乐部、工会等。 2、营利组织:工厂、商店、公司、银行、保险公司。旅行社等。 3、服务组织:医院、学校、律师事务所等。 4、公益组织:军队、警察、税务机关、消防队等。
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与基本功能
![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与基本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c71588e510a6f524cdbf85f8.png)
一节公共关系的含义(第一页)一、公共关系概念的引出1、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自身形象,通过传播、双向沟通手段和活动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
(也就是说,它是社会组织同构成其生存环境、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那部分公众的一种社会关系。
它可以归纳为五层含义——)(1)公共关系是一种状态;(2)公共关系是一种活动;(3)公共关系是一种职业;(4)公共关系是一种学科;(5)公共关系是一种意识、观念。
2、白云山制药厂的启示(第2页中——第3页上)二、公共关系的结构,由三大要素构成:(第3页中——)1、主体是:社会组织(是具体的组织,而不是个人或所有人)2、客体是:公众(与社会组织构成生存环境的那一部分人,包括社会组织、组织代表、社会群体和相关个人。
)3、中介:是传播沟通(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如图:|————————————————————————|| || 公共关系======== 传播======== 公众|| (主体)(桥梁)(客体)|| ||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本质:是社会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与沟通。
三、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第4页下——)1、实事求是(以事实为第一性,以技巧为第二性。
)任何组织,任何个人,凡是不讲诚信者,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2、双向沟通,这是公共关系的重要职能和手段。
既要主动传播信息,又要认真听取公众的反应;主张多采用“换位思考法”来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注意自我调节,求同存异,发展和谐关系。
3、互惠互利公共关系是以社会效益为依据的;社会效益既包括组织自身的利益,也包括公众的利益;(“利益是一棵苹果树”,“在给予中获得”。
)4、开拓创新我们要努力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这样不断创新的目标。
离开创新,公共关系就会陷入绝境。
5、尊重人格《国际公共关系道德准则》特别强调要尊重人,尊重人权,其中包括个人名誉权,个人隐私权等等。
简述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及其原则
![简述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及其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8c7d11d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5.png)
简述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及其原则公共关系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工作和技巧。
在公共关系的工作中,有三大要素是至关重要的,分别是沟通、信任和形象。
这三大要素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基础,也是实现良好公共关系的关键。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大要素及其原则。
沟通是公共关系的基础要素之一。
沟通是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过程,是人们相互了解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
在公共关系中,沟通不仅包括组织与外界的沟通,还包括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
为了实现良好的沟通,公共关系工作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目标明确:公共关系工作需要确定明确的沟通目标,明确传递的信息和期望的效果。
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沟通策略和措施。
2. 适应受众:沟通的对象是多样化的,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的需求和心理特点。
公共关系工作需要根据不同受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和内容,以便更好地传递信息。
3. 双向互动:沟通不应该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应该是双方的互动和交流。
公共关系工作需要倾听受众的意见和反馈,及时调整沟通策略,保持双方的良好互动。
信任是公共关系的核心要素之一。
信任是建立在良好沟通基础上的,它是人们对组织或个人的信赖和依赖。
在公共关系工作中,信任的建立是关系维护和发展的基础,因此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诚信可靠:公共关系工作需要以诚信和可靠为基础,做到言行一致。
只有建立起可信的形象,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2. 保护隐私:公共关系工作需要尊重个人的隐私权,不泄露个人信息和机密。
保护好他人的隐私,可以增加他们对组织的信任感。
3. 履行承诺:公共关系工作中,需要履行承诺,信守诺言。
只有通过行动证明自己的承诺和诚意,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形象是公共关系的重要要素之一。
形象是指人们对组织或个人的整体印象和评价。
良好的形象可以增加公众对组织的好感和信任度。
公共关系工作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来塑造良好的形象:1. 品牌建设:公共关系工作需要建立和维护组织的品牌形象。
简述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及其原则
![简述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及其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4b70ff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0.png)
简述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及其原则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其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在公共关系的实践中,存在着三大构成要素,即组织、公众和传播媒介。
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公共关系的基本框架。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要素及其原则。
一、组织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指的是企业、政府、非盈利机构等具有一定规模和组织结构的实体。
在公共关系中,组织需要积极主动地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互动,以建立良好的关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组织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诚信原则:组织应当真实、准确地向公众传递信息,不得故意误导或隐瞒事实。
诚信是建立和维护公众信任的基础,只有真实可靠的信息才能赢得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2. 透明原则:组织应当公开自己的决策过程和相关信息,让公众了解其运作方式和决策依据。
透明度能够增加组织的可信度,避免产生猜疑和误解。
3. 社会责任原则:组织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关注公众利益,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通过履行社会责任,组织能够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的尊重和支持。
二、公众公众是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包括顾客、员工、投资者、政府、媒体等各种群体。
在公共关系中,组织需要了解和满足公众的需求和期望,以建立良好的关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组织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多元化原则:公众是多样化的,具有不同的需求和利益。
组织应当尊重和关注不同公众的特点和诉求,采取差异化的沟通策略,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
2. 互动原则:公众与组织之间应当建立起互动的渠道和机制,通过双向沟通来交流信息、解决问题。
组织应当倾听公众的声音,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反馈。
3. 价值共享原则:组织应当与公众共享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诉求,寻求双赢的合作机会。
通过与公众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组织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三、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包括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广告等各种渠道。
在公共关系中,组织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以有效地传递信息和影响公众。
公共关系的定义
![公共关系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e1a5d285bceb19e8b8f6ba72.png)
1公共关系的定义:1管理说2传播说3传播管理说4咨询说5关系说6协调说7形象说。
管理说:(雷克斯·哈罗)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
传播说:(弗兰克·杰夫金斯)侧重于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
传播管理说:(詹姆斯·格鲁尼格)将管理说和传播管理说结合起来,强调公共关系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传播管理说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这一定义科学·严谨地表述了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及其基本属性。
公共关系三个基本要素:组织·传播·公众。
公共关系"关系"性质: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即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公共关系与资金·技术·人才并列。
公共关系的"学科"性质: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一种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一门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
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
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与舆论状况。
公共关系活动: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
(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等。
组织·公众·传播沟通。
公共关系三个基本概念:组织·公众·传播沟通。
公共关系主体: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
![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b37025a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7.png)
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嘿,咱来聊聊公共关系那三个基本构成要素。
这仨要素就像一个神奇组合,少了哪个都不行。
先说说主体。
公共关系的主体那可是关键人物,就好比一场热闹派对的组织者。
你想想,要是没有组织者,这派对能成啥样?肯定乱成一锅粥呗。
公共关系的主体可以是企业、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啥的。
他们就像舞台上的主角,得有自己的目标和行动。
要是企业吧,就得想着怎么提升自己的形象,让消费者喜欢自己的产品。
政府机构呢,就得为老百姓办实事,赢得大家的信任。
社会组织就得为了某个特定的目标努力,吸引大家一起参与。
没有主体,谁来推动公共关系的发展呢?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儿嘛。
再说说客体。
客体呢,就像是派对上的客人。
没有客人,这派对还有啥意思?公共关系的客体可以是公众,各种各样的公众。
有消费者、投资者、员工、社区居民等等。
他们对主体有着各种期望和要求。
主体得了解客体的想法,才能做好公共关系呀。
就像你要给朋友送礼物,总得知道朋友喜欢啥吧。
要是主体不关心客体,那不是瞎忙活嘛。
客体的意见和反馈可重要啦,他们能决定主体的成败呢。
最后说说手段。
手段就像是派对上的音乐、美食和装饰。
没有这些,派对多无聊呀。
公共关系的手段有很多,比如传播、沟通、活动等等。
主体得通过这些手段来和客体互动,传达自己的信息。
传播就像一个大喇叭,把主体的声音传出去。
沟通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主体和客体。
活动就像一场精彩的表演,吸引客体的注意力。
没有好的手段,主体怎么能和客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呢?这不是自找没趣嘛。
你说这三个要素重要不重要?那肯定重要哇!主体得有担当,客体得有回应,手段得有创意。
只有这样,公共关系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大家都得重视这三个要素,让公共关系变得更加精彩。
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缺一不可,主体、客体和手段共同作用,才能推动公共关系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一节公共关系的含义(第一页)一、公共关系概念的引出1、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自身形象,通过传播、双向沟通手段和活动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
(也就是说,它是社会组织同构成其生存环境、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那部分公众的一种社会关系。
它可以归纳为五层含义——)(1)公共关系是一种状态;(2)公共关系是一种活动;(3)公共关系是一种职业;(4)公共关系是一种学科;(5)公共关系是一种意识、观念。
2、白云山制药厂的启示(第2页中——第3页上)二、公共关系的结构,由三大要素构成:(第3页中——)1、主体是:社会组织(是具体的组织,而不是个人或所有人)2、客体是:公众(与社会组织构成生存环境的那一部分人,包括社会组织、组织代表、社会群体和相关个人。
)3、中介:是传播沟通(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如图:|————————————————————————|| || 公共关系 ======== 传播 ======== 公众 || (主体)(桥梁)(客体) || || 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的本质:是社会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与沟通。
三、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第4页下——)1、实事求是(以事实为第一性,以技巧为第二性。
)任何组织,任何个人,凡是不讲诚信者,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2、双向沟通,这是公共关系的重要职能和手段。
既要主动传播信息,又要认真听取公众的反应;主张多采用“换位思考法”来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注意自我调节,求同存异,发展和谐关系。
3、互惠互利公共关系是以社会效益为依据的;社会效益既包括组织自身的利益,也包括公众的利益;(“利益是一棵苹果树”,“在给予中获得”。
)4、开拓创新我们要努力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这样不断创新的目标。
离开创新,公共关系就会陷入绝境。
5、尊重人格《国际公共关系道德准则》特别强调要尊重人,尊重人权,其中包括个人名誉权,个人隐私权等等。
(乞丐也是人,犯人也是人……)6、全员公关(PR)这首先是一个“公关意识”问题,社会组织内部上上下下,从领导者到普通员工,每个人都是本组织的主人,都要自觉维护本组织的良好形象,都要自觉的参与公共关系及活动,不能因为个人的言行举止不当而影响到组织的良好形象。
五、公共关系辨析(第5页中——)1、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与联系(1)人际关系——人们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交往过程中所建立、维持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私人关系)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二者无论是主体、客体、传播手段、产生基础、产生时间先后、历史的长短、目的、结构、联系范围,以及具体内容和操作、所研究的发展规律等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不同——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和职能;而人际关系则是强调个人的交际能力和技巧;社会组织主要提供的是产品服务,而人际关系则是提供个人的能力和品德。
二者的目的不同,公共关系是为社会组织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而人际关系则是为个人结交朋友、建立和谐的人际环境,实现个人的心理需要和将来融入社会的需要。
二者的结构不同,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社会公众;而人际关系则只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二者的沟通方法也不同,公共关系主要是运用大众传媒和群体传播的技术和方法;而人际关系则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语言举止为媒介。
(2)当然二者又有着交叉、包容的关系:——产生的基础都包括业缘,公关对象包括了许多个体对象,人际关系的正式群体也是公共关系的主体;人际传播也是公共关系传播的手段之一,研究公共关系需要借助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二者的知识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共同发展;二者都强调形象塑造,良好的形象,对社会组织或是对个人来说,都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和竞争的利器;二者都强调沟通关系以形成合作互助气氛,都强调诚实守信、互惠互利。
2、公共关系与广告学的相近与不同(第6页中)二者都起源于传播学,都以传播为主要工作手段,都受聘于特定的雇主。
二者在主体、客体、手段,成本,目标公众,传播目的,效果评价等方面又是有区别的。
……3、公共关系与传播学的联系与区别(第7页中)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技术手段和方法上;而二者的区别则以下三个方面:——(1)在目的上,2在对象上3.在活动方式上4、公共关系与管理学(第7页中下)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公共关系是传播管理、形象管理、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而管理学的许多新理论已经引入公共关系学。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1)公共关系的管理面很广,既对内也对外,而且外部公众比内部公众更多;而管理学则主要是对内。
(2)从研究对象上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组织内部的一切领域,包括人、物、财、信息等等,而公共关系只涉及其中的一部分。
六、公共关系的误区辨析(第7页下——)1、女性化——“美女+交际”“美女+送礼”“美女+喝酒”……其实,公共关系属于智力型产业,与性别无关。
公关从业人员在称呼上并不是“公关小姐”,而是“公关官员”或“公关操作者”。
2、庸俗化——(第8页上)(1)庸俗关系,是一种不正常的、不健康的、被歪曲了的人际关系。
(是人们对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腐败现象的俗称。
)(2)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产生的基础不同(二者根植的土壤不同,公共关系产生于商品经济发达的条件下;而庸俗关系则相反。
)目标不同(公共关系讲求社会整体效益;而庸俗关系则只是追求个人或小集团的私人利益。
)表现形式及手段不同(公共关系的活动方式是正当的,是在公开事实真相的基础上进行双向沟通;而庸俗关系则正好相反。
)影响不同(前者使公共关系人情化;后者使人际关系商品化。
)发展趋势不同(公共关系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而庸俗关系则永远不会被社会承认,更不可能发展成为科学。
)3、营销化(第8页上)就企业的公共关系而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但是,公共关系不等于市场营销。
(1)联系:营销中有公关的因素;公关中也可以间接促销。
(2)区别:首先是适用范围不同(公共关系要比市场营销的范围大得多)。
其次是追求的目标不同(前者追求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后者追求经济效益和近期利益)。
工作内容不同(前者主要是搜集信息、咨询建议、协调关系、策划传播等等;后者则主要是包括产品、定价、分销、促销四个方面的内容)。
传播对象不同(前者是各类公众;后者主要是消费者)。
方式方法不同(前者重在沟通感情,取得信任;后者则主要说服消费者接受、购买、消费产品)。
七、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后面第12下——一三页上)1、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社会组织的公关活动、方法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最早发端于美国(1923年,《舆论明鉴》的作者爱德华.伯内斯是“公共关系学”理论奠基人。
)2、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现象及其规律。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公共关系理论研究;公共关系实务研究;公共关系的运作方式、方法研究。
3、公共关系学与其他具体的社会关系的学问:其性质,不同于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但又渗透在组织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等具体的组织行为之中,既是客观存在的,又不是包罗万象的。
其任务:是组织的形象管理,它有别于具体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等等。
4、公共关系学的研究范围:由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三大内容组成。
内容非常丰富,应用十分广泛。
5、公共关系学的特征:职业性、专业性、经济型、综合性、广泛性、国际性等等。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后面第21页的第二章的内容,提前到这里)一、公共关系的早期萌芽(前史)公共关系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组织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1外国早期的公共关系认识及活动:(1)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所写的《修辞学》,被看作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公共关系著作。
它强调了传播的可信性,把修辞看作是影响听众的艺术。
(2)古罗马的儒略.凯撒(电影《角斗士》里的那位长者),他在自我宣传(战功、政绩)方面堪称典范,他精通沟通技术。
公元前59年,他在执政时,设置了官方“公告牌”,(即“每日记闻”),把国家大事公诸于众。
他为了登上独裁者的宝座,带兵远征高卢和英伦三岛;后来,他还专门写了《高卢战记》,大肆宣传自己的战功,最终于公元前46年登上了独裁者的宝座。
因此,《高卢战记》被称作是第一流的公共关系著作。
2、中国早期的公关认识及活动(第22页——)(1)西周末年就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说法,这说明,那个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信息传播的重要性。
(2)春秋战国时期的游说人士和他们的游说活动也很多:东周的苏秦,宣传“合纵”,使赵、齐、燕、楚、魏、韩六国结成同盟;魏人张仪,宣传“连横”,对东方六国各个击破,瓦解了“合纵”;齐国的冯欢,通过“焚券”、“市义”,为孟尝君巩固了地位;郑国的子产,提倡“不毁乡校”,以敞开平民议政的言路;商鞅的“城南立木,令出必行”(赏金50两),取信于民,推行改革;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对孟获的“七擒七纵”;秦末,刘邦攻入咸阳后,也曾与老百姓“约法三章”……(3)汉代的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文化、经济、政治的交流;(4)在古代的经济、商业活动中,公关促销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在《元曲.后庭苑》中,对我国古代酒店门前的招牌,描写得十分生动——“酒店门前三尺布,过来过去寻主顾”;其他还有很多,诸如:“百年老店”、“童叟无欺”、“货真价实,如假包换”、“和气生财”、“宾至如归”,等等,都有了一些公关色彩。
(1996年开始,至今,我国在全国范围开展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则是较高层次的公关促销活动。
)(5)在古代人们的日常交往中,自觉的公关思想,也有所体现:——3、人类早期公共关系活动的特点:(1)很朴素,零散而不系统;(2)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3)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伦理色彩,显出其浓厚的功利性。
二、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第22页下——“近代公关萌芽”)1、孕育酝酿时期(菲尔斯.巴纳姆时期)(第24页的“第二节”)这个时期的特征是,利用通俗报刊为自己作虚假的、夸大的宣传。
这种虚假性的宣传,愚弄了群众,只为追求最大利润的丑恶行径,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强烈不满,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扒粪运动”展开了。
(第26页上)2、产生时期(职业化、学科化时期)(1)职业化时期(艾维.李时期)艾维.李提出“公众必须被告知”的“说真话”宣传思想,(这也是他的公关核心思想),他开办了第一家正式的公共关系宣传咨询事务所;他还在“扒粪运动”中帮助勒克菲勒财团摆脱了困境,并成功地处理了宾夕法尼亚州的铁路事故。
艾维.李被称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
(2)学科化时期(伯奈斯时期)(第27页中——)爱德华.伯奈斯于1923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关系著作《舆论明鉴》(又称《舆论之凝结》),提出了“公共关系咨询”的概念和“投公众所好”的主张;同年,他在纽约大学首次开设并主讲了“公共关系”课程; 1925年,他又完成了《公共关系学》教材的编写工作,这标志着“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