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定位及对策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定位及对策措施
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具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的系统工程,当今越来越多的城市政府更加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并力图通过规划设计和管理来凸现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行为和美育功能,着力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共处”的公共服务平台。

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探索提出了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应把握的原则及对策措施。

(一)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定位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显著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已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已成为市民休闲纳凉、沟通交往、散步闲谈、修身养性的场所,是人们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近代的公共开放空间的功能已变得多样化起来,集聚会、休闲、锻炼、娱乐等于一体,公共开放空间形式也不受功能和目的的制约,是一种更加民主和开放的空间,形式日趋多样化,广场、商业街、街边绿地、小游园等都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典型例子。

因此,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要体现现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趣味。

(二)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在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人的心理及生理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规划的关键所在。

比如,景观及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尺度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的摆放位置要考虑人对
私密空间的需要。

在城市公共空间布局中,要根据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的行为心理特点,还要充分考虑到老人及残疾人对景观环境的特殊需要,落实在休息区、座椅尺度、专用人行道、坡道、盲文标识、专用公厕等细部设施的规划设计中,使城市公共空间真正成为大众所喜爱的休闲、游憩场所。

2. 公众参与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公众对生活环境的质量和公共艺术的要求提高,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只有通过与市民的交流,广泛吸纳市民的参与,把市民的意见想法落实在规划建设中,才能取得公众的认可。

所谓公众意愿的体现,是通过共同的策划,把个体与个体之间调节形成的一种共性,而不是个体的意愿,而这个共性是由个体出发的,同时有回到个体循环的过程。

3.协调和谐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必须与周围景观连成一个整体,成为地区风景中的一部分,应力求协调和谐,强调可以自由活动的连续空间和动态视觉美感,避免盲目抄袭、照搬;公共设施的尺度需与空间相协调,地面铺装应尽量统一;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景观、生态、文化和美学功能整体和谐。

4.人文景观原则。

建设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人文属性极其重要,在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充分挖掘和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情、风俗、并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是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成败的关键。

因此,在公共空间景观规划中要重视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体现地方文化标志特征,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提高景观的旅游价值,使公共开放空间总是耐人寻味、使人流连忘返的,是
沉思冥想的好场所。

5.生态景观原则。

绿色植物是丰富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重要方法,城市公共空间的绿化要重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各品种组成的生态循环链效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来指导城市城市公共空间的绿化,创造宜人、生态的绿色空间,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此外,在植物绿化时,还可以当地的市树、市花为主要绿化植物,使市民产生自豪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级的人类需求。

(三)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对策措施
1.制定相关控制引导规则和办法。

将城市公共空间作为法定图则的编制内容,保障其用地规划的法律效力和有效实施。

法定图则应按照人均面积指标要求,落实独立占地公共空间的用地,并以步行可达覆盖率的指标校核布点。

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配置非独立占地公共空间,并在土地出让过程中,将非独立占地公共空间的建设责任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程序中予以明确,作为地块出让的前置条件,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2.注重空间系统布局。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应纳入城市系统来考虑,一个城市是否机能运作顺畅,景观是否舒适美观,那就得看它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大小、多少、分布是否恰当。

一个良好的城市应是由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次的城市公共空间共同组成,它们在形态上表现为点、线、面的特性。

点是指城市的微型公园、街头绿地、道路交叉口、区域性小广场等节点空间;线指的是商业街、步行街、滨江路、林荫道等线性空间;面指的是城市中心
广场、站前广场、码头、航空港等,城市设计在对以上形态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从定位、定量、定形、定调四个方面来把握,分析城市的功能、定位和性质,研究城市中居民分布的状况,购物能力,传统习惯,交通组织等各方面制约因素,对各种规模的公共空间进行统筹安排,这样不仅能使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在短期内见效,并且系统化的操作,可以避免好大喜功的盲目以及随之带来的不必要的浪费。

自然条件城市中的自然生态要素对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平衡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规划建设城市公共空间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要素。

3.创造空间个性特色。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中应尊重历史,延续文脉,考虑与该城市的传统文化、社会经济以及地貌、环境、风俗习惯相协调的因素,运用形式、色彩、光影、地形、风貌等综合手段建构城市公共空间的个性。

个性特色的创造包括每一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中心空间体系的特定关系,公共空间在特定现状及交通等条件下所限定的形状、公共空间中标志物或纪念物的主题、铺地材料及图案的特征以及植物的地方性等等,这些因素对于我们的设计不是束缚和妨碍,而好好利用会成为我们避免当前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城市设计的动力源泉。

4.塑造空间的人性化。

以人为本是当今社会一切活动的基础城市是人创造的,也是为人而建造的,然而,我国的城市发展仍然在重复着西方城市化的过程,管理者对城市发展的控制心有余而力不足。

目前,国内各城市建设的大型公共空间的做法,往往忽略了人
的因素,失去了与人的亲密关系。

因此,我们在塑造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时,应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行为、审美、文化等的需求,达到安全、舒适、愉悦的目的。

注重宜人的尺度,增强空间的亲切感和认同感;考虑空间形态的多样化,满足不同阶层、年龄、职业、爱好和文化背景的人群需求与活动规律;强调参与性,环境设施不仅应具有观赏性,更应创造条件让人们参与活动,使审美、参与、娱乐渗透与结合,同时要考虑无障碍设计,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便利的条件;提倡开放性,打破那种“划地为牢”的规划设计方法,拆除不必要的围栏护墙,还空间于公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