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之生态城市建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并被评为“世界第三大生活质量最高的城市 ”……
走入
“生态之都”库里蒂巴 ······
CUNITIBA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生态之都”——库里蒂巴
1
生态绿地(景观、旅游) 2 3 4 生态交通 生态卫生 生态意识(教育、理念)
生 态
5
生态经验(启示)
生态绿地(景观、旅游)
• 库里蒂巴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 人均绿地面积581平方米,是联合国推荐 数的4倍 • 库里蒂巴的人工绿化注重树种的多样化 配置 • 个性的公园设计:市政府要求公园内的 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3;禁止在公园 铺设硬质路面 • 将绿地还给民众的市政理念
上一页
返 回
下一页
科根 学据 规我 划国 的众 主多 要的 观生 点态 与城 开市 发规 原划 则经 如验 下与 :问 题 , 其
(一)8个基本原则
①恢复和充分展示土地的生态健康和发展潜力; ②平衡开发强度与处理好土地承载力的相互关系; ③阻止城市过度开发与郊区无序蔓延; ④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的战略思想; ⑤实行低水平的能量消耗,优化能源结构与效用; ⑥建立一个具有活力的城市绿化网架与绿色走廊; ⑦在生态环境优美的条件下,在城市建立市民安全、健康的居住 、工作与游憩空间,鼓励社区福利化的建设; ⑧讲究生态开发策略,尊重历史,发掘精华,保护有价值的城市 断面,丰富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保持并促进文化多样性、民族 性地方性,并将生态城市的意识贯穿人类住区发展、建设与保护 的各个方面,创造一个新型的、现代的生态城市模式。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模型
环境影响
主要矛盾: 人类活动与 自然还原能 力的矛盾
社会生态 主要矛盾: 生产和生 劳动 活的矛盾
人类活动
自然生态
产品
信息:电讯 情报、出版 新闻
资源
农业:农、 科教:科学 林、牧、 教育、文化 金融:金融 副、渔 保险、信托。 艺术。 贸易:商业 外贸、旅游 服务、饮食
主要矛盾: 经济开发 废物 和环境容 量的矛盾
伪生态建设: 东滩生态城规划范围内绝大多数用地不属于城市 建设用地,且现状生态环境良好。未来城市开发行 为势必将破坏现状生态环境。 现状东滩拥有大量湿地,是上海重要的碳汇点, 零碳城市理念相对湿地碳汇不具有生态提升作用。
(二)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对比
相同点 ■以城市规划为指导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 ■重视资源能源的节约与 开发 ■广泛应用生态技术
3、绿色交通系统
步行 自行车
来自百度文库
公共交通
商务车/货运车辆
高乘载车辆 单独驾 驶车辆
结语
等待上帝,还是等待戈多,在今天,二者必居其一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
ECO-CITY
汇报人:郭佩佩
生 态 城 市
To be continued……
美国加州的伯克利:重视自然特征;以步行尺度确定中心 服务半径400米,次中心200米;围绕中心就近发展,鼓励 土地混合使用及高密度开发;继承与保护历史文化;创建 慢速街道系统;利用风力发电(世界最大的风力发电厂) 、太阳能、地热为城市提供能源。 日本东京:自70年代开始 直到80年代,多学科领域专 家共同系统地研究了东京生 态系统和城市规划特征,取 得一系列宝贵成果及成功经 验。
• 生态城市(ecological city )
• 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 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 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 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 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 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 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 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AND
不同点 ■基础条件不同 ■组织形式不同 ■公共参与程度不同 ■涵盖的范围不同
国内生态城市建设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在建的案例与示范区相对独立 与完整,考虑的问题复杂而全面。 国外早已开始计划和实施具体生态城市建设,并取得一些成功经验。但 规模相对小,其做法也是在具体的技术层面,成熟而易于推广和借鉴。
一、生态城市概述
城市的含义
城市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 标准,不同国家对城市的标准也 不同(丹麦、加拿大、德国、美 国、印度、马来西亚分别将“人 口下限”定为250人、1000人、 2000人、2500人、5000人和 10000人) 中国 2006年3月10日,中国国家统 计局发布《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 的暂行规定》,对“城镇”和 “乡村”进行了新的划分。其中 第四条规定,“城镇”是指在中 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划的基础上, 经该规定划定的区域。“
秸秆燃料燃烧技术
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新的研究结果 表明:秸秆可用作秸秆气化炉的燃料和热解液 化。
2、气候、水文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自然通风(解决热导效应) 2、雨水回收利用 屋顶绿化蓄水 地表雨水收集 地上储雨容器(桶、罐) 雨水回渗 3 污水回收利用 人类使用过的水,污染杂质只占 0.1%左右,海水中的污染杂质占 3.5%左右。(城市供水量的80% 变为城市污水排入管网中,收集 起来再生处理后70%可以安全回 用——城市供水量的一半以上可 以成为再生水,返回到城市水质 要求较低的用户上替换自来水植 物根系过滤技术)。 4、植物绿化技术 场地、垂直、屋顶绿化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生态之都”——库里蒂巴
生态经验(启示)
(一)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
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一体化 混合士地利用开发的方式 走廊式开发
(二)实行垃圾回收项目 (三)对市民进行环境教育
反例分析
上海东滩生态城:上海实业与奥雅 纳工程顾问合作,规划总面积84平方 公里,人口50万;启动区域12.3平方 公里,最大承载人口8万。 它的规划理念是致力于创造一个生态可持 续的、经济充满活力的城市。未来城市的 大部分废弃物将被回收并制成生物质 能以产生能源。此外将成为没有任何 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零碳城市。。
--
水资源循环示意图
• 通过混合功能的城市布局 减少机动车的出行量,鼓 励就近就业。 • 引导发展新型的生活方式, 比如在家工作,订单式购 物等。 • 将过去以小汽车为主导的 城市道路系统改变为行人、 自行车和公交优先的道路 系统。创造对行人和自行 车友好的环境,使其较少 受到机动车的干扰,大力 推广绿色能源。 • 引入不同技术层面的最优 方式,在探索高技术交通 模式(如轨道交通)可能 性的同时,鼓励好的低技 术(如步行、自行车)模 式的发展,进行优化组合。
(三)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尖锐 ■存在“伪生态建设”现象
上述几点既是 今后我国进行 生态城市建设 的重点,同时 也是难点所在
■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指导 ■缺乏完善的生态城市建设技术体系 ■生态城市建设资金缺乏,投融资渠道单一 ■缺乏成熟的规划理念、技术与方法 ■组织、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建筑:基建 勘探、建设
交通:铁路 公路、内河 铁路、航空 港口
经济生活
冶金、电讯、石油、化工、机械 建材、森林、食品、纺织、皮革 造纸、文教、其他。
二、生态城市缘起与内涵
• (一)缘起与内涵 • (二)生态城市的分类 • (三)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与组 织形式
现代生态城市思想的最早起源于霍华德 (Edward Howard)“田园城市”理论,强调 要在城市周围永久保留一定绿地的原则, 通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控制城市用地 的无限扩张。
英格兰列契沃斯(Letchworth)是由霍华德 设计并于1903年建成的田园城市,经历了 一个世纪之后,仍然保持着较为宜人的居 住环境。
生态城市(Eco-city) 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发起的“人与生物圈( MAB)”计划研究过程 中提出来的,这一崭新 的城市概念和发展模式 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全 球的广泛关注和响应。 标志着人类社会由工业 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 开始。 “生态城市”概念以反 对环境污染、追求优美 的自然环境为起点,随 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与 发展,其概念与内涵也 在不断扩展。
芬兰的维累斯(Vuores): 基本规划目标:保护敏感脆弱的生态 环境和丰富的地形地貌,维护区域宝贵 自然特征,保持生态多样性、改善地区 微气候和现有水系统; 规划原则:建设生态城市,紧密结合 自然,实现城市结构、功能与环境的和 谐共生; 森林中的“绿色地区”: 优美的自然 环境、丰富多样的生态结构是该区域最 核心的个性特征。
生态城市的内涵
• 社会生态化,即社会和谐 • 经济生态化,即经济高效 • 环境生态化,即自然融入城市,城
市归于自然。
(二)生态城市的分类
目前,生态城市实践活动已 经遍布全球各地,这些正在 实施、或在研究准备阶段的 城市。都是根据自身的特点, 在某些方面或多或少体现了 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根 据这些项目各自的特点,生 态城市大致可分为8种类型。
生态卫生
• “垃圾不是废物”的垃圾回收运动 • “绿色交换”计划:70%的家庭把收集垃圾 作为每天副食品采购的主要支付手段。 • 库里蒂巴的垃圾循环回收达到95%
街头看不到垃圾
生态意识(教育、理念)
环保意识的形成是与政府长期不懈的 支持以及社会努力分不开的。 库里蒂巴生态建设的特点是强调政府、企 业和社会三方面的参与和合作。 在所有学校内开展的生态扫盲教育计划 “爱护环境免费大学”
有这样一座城市……
那么干净·· ·· 那么美··· ···
有这样一座城市……
• 无论在历史、地理位置还是人口方面都没 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 30多年前,同样被许多问题所困扰:街 道拥挤、空气污浊、垃圾围城、洪涝灾害 不断、社区一片衰败景象。
有这样一座城市……
• 曾与巴黎、罗马、悉尼同时被联合国命名 为首批“最适宜人居的城市” • 有“世界生态之都”的美誉
生态城市 ecological city
前言
contents 目 录
生态城市的概述 城市 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系统 生态城市的缘起与内涵 缘起和内涵 生态城市的分类 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与组织形式 国内外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案例分析 国内外生态城市案例(库里蒂巴)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对比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未来生态城市建设规划 科学规划的主要观点与开发原则 生态城市建设支撑技术和标准
(二)支撑技术和标准
■太阳能光热技术
能源技术
■秸秆燃料燃烧技术 ■浅层水平埋式地源热泵技术
支 撑 技 术
■末端低温辐射技术 ■太阳能采暖系统
气候、水文资源 综合利用技术 ■自然通风解决热岛效应
■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技术 ■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植物节水绿化技术
绿色交通系统
太阳能光热技术 通过转换装置把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的 利用技术。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 太阳灶、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热发电等。 光热利用比较简便而直接,成本较低,容 易普及。
关注生态城市建 设的内容、标准、 途径和法规体系 的建设
保证生态城市建设的有效实施及管理
■生态意识淡漠,生态文化缺失
四、我国未来生态城市建设规划
(一)科学规划的主要观点与开发原则
(二)生态城市建设支撑技术和标准
科学家认为: 人们向往安全、健康、美丽的城市环境 (人居)——无论是在功能、财政、社 会还是在文化上,人们同样追求包容、 平等和公平参与,城市的一切财富与生 态环境保护建设应该属于市民。
“生态之都”——库里蒂巴
生态交通
• 私人小汽车拥有量为1.6人/一 辆,是巴西人均拥有汽车量第二多 的城市,但这里却没有汽车尾气污 染和交通堵塞的问题
• 库里蒂巴的BRT不仅有享誉世界, 有“路面地铁”之称,还被联合国评 为“当今世界最好和最实际的城市 交通系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的典范”
(三)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与组织形式
最有效的还是政府主导,公众和社会团体支持的模式
三
、国内外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案例分析
Sub Title
(一)
(二)
国内外生态城市案例分析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对比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
(一)国内外生态城市案例分析
德国埃尔兰根:为解决25年快速发展所 带来的城市生态问题。政府率先执行 “21世纪议程”有关决议,综合生态规 划编制与实施,采取多种节地、节能、 节水措施,修复生态系统,成为德国 “生态城市”的先锋。
走入
“生态之都”库里蒂巴 ······
CUNITIBA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生态之都”——库里蒂巴
1
生态绿地(景观、旅游) 2 3 4 生态交通 生态卫生 生态意识(教育、理念)
生 态
5
生态经验(启示)
生态绿地(景观、旅游)
• 库里蒂巴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 人均绿地面积581平方米,是联合国推荐 数的4倍 • 库里蒂巴的人工绿化注重树种的多样化 配置 • 个性的公园设计:市政府要求公园内的 建筑面积不得超过1/3;禁止在公园 铺设硬质路面 • 将绿地还给民众的市政理念
上一页
返 回
下一页
科根 学据 规我 划国 的众 主多 要的 观生 点态 与城 开市 发规 原划 则经 如验 下与 :问 题 , 其
(一)8个基本原则
①恢复和充分展示土地的生态健康和发展潜力; ②平衡开发强度与处理好土地承载力的相互关系; ③阻止城市过度开发与郊区无序蔓延; ④实现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的战略思想; ⑤实行低水平的能量消耗,优化能源结构与效用; ⑥建立一个具有活力的城市绿化网架与绿色走廊; ⑦在生态环境优美的条件下,在城市建立市民安全、健康的居住 、工作与游憩空间,鼓励社区福利化的建设; ⑧讲究生态开发策略,尊重历史,发掘精华,保护有价值的城市 断面,丰富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保持并促进文化多样性、民族 性地方性,并将生态城市的意识贯穿人类住区发展、建设与保护 的各个方面,创造一个新型的、现代的生态城市模式。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模型
环境影响
主要矛盾: 人类活动与 自然还原能 力的矛盾
社会生态 主要矛盾: 生产和生 劳动 活的矛盾
人类活动
自然生态
产品
信息:电讯 情报、出版 新闻
资源
农业:农、 科教:科学 林、牧、 教育、文化 金融:金融 副、渔 保险、信托。 艺术。 贸易:商业 外贸、旅游 服务、饮食
主要矛盾: 经济开发 废物 和环境容 量的矛盾
伪生态建设: 东滩生态城规划范围内绝大多数用地不属于城市 建设用地,且现状生态环境良好。未来城市开发行 为势必将破坏现状生态环境。 现状东滩拥有大量湿地,是上海重要的碳汇点, 零碳城市理念相对湿地碳汇不具有生态提升作用。
(二)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对比
相同点 ■以城市规划为指导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 ■重视资源能源的节约与 开发 ■广泛应用生态技术
3、绿色交通系统
步行 自行车
来自百度文库
公共交通
商务车/货运车辆
高乘载车辆 单独驾 驶车辆
结语
等待上帝,还是等待戈多,在今天,二者必居其一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
ECO-CITY
汇报人:郭佩佩
生 态 城 市
To be continued……
美国加州的伯克利:重视自然特征;以步行尺度确定中心 服务半径400米,次中心200米;围绕中心就近发展,鼓励 土地混合使用及高密度开发;继承与保护历史文化;创建 慢速街道系统;利用风力发电(世界最大的风力发电厂) 、太阳能、地热为城市提供能源。 日本东京:自70年代开始 直到80年代,多学科领域专 家共同系统地研究了东京生 态系统和城市规划特征,取 得一系列宝贵成果及成功经 验。
• 生态城市(ecological city )
• 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 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 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 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 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 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 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 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AND
不同点 ■基础条件不同 ■组织形式不同 ■公共参与程度不同 ■涵盖的范围不同
国内生态城市建设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在建的案例与示范区相对独立 与完整,考虑的问题复杂而全面。 国外早已开始计划和实施具体生态城市建设,并取得一些成功经验。但 规模相对小,其做法也是在具体的技术层面,成熟而易于推广和借鉴。
一、生态城市概述
城市的含义
城市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 标准,不同国家对城市的标准也 不同(丹麦、加拿大、德国、美 国、印度、马来西亚分别将“人 口下限”定为250人、1000人、 2000人、2500人、5000人和 10000人) 中国 2006年3月10日,中国国家统 计局发布《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 的暂行规定》,对“城镇”和 “乡村”进行了新的划分。其中 第四条规定,“城镇”是指在中 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划的基础上, 经该规定划定的区域。“
秸秆燃料燃烧技术
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新的研究结果 表明:秸秆可用作秸秆气化炉的燃料和热解液 化。
2、气候、水文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自然通风(解决热导效应) 2、雨水回收利用 屋顶绿化蓄水 地表雨水收集 地上储雨容器(桶、罐) 雨水回渗 3 污水回收利用 人类使用过的水,污染杂质只占 0.1%左右,海水中的污染杂质占 3.5%左右。(城市供水量的80% 变为城市污水排入管网中,收集 起来再生处理后70%可以安全回 用——城市供水量的一半以上可 以成为再生水,返回到城市水质 要求较低的用户上替换自来水植 物根系过滤技术)。 4、植物绿化技术 场地、垂直、屋顶绿化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生态之都”——库里蒂巴
生态经验(启示)
(一)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
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一体化 混合士地利用开发的方式 走廊式开发
(二)实行垃圾回收项目 (三)对市民进行环境教育
反例分析
上海东滩生态城:上海实业与奥雅 纳工程顾问合作,规划总面积84平方 公里,人口50万;启动区域12.3平方 公里,最大承载人口8万。 它的规划理念是致力于创造一个生态可持 续的、经济充满活力的城市。未来城市的 大部分废弃物将被回收并制成生物质 能以产生能源。此外将成为没有任何 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零碳城市。。
--
水资源循环示意图
• 通过混合功能的城市布局 减少机动车的出行量,鼓 励就近就业。 • 引导发展新型的生活方式, 比如在家工作,订单式购 物等。 • 将过去以小汽车为主导的 城市道路系统改变为行人、 自行车和公交优先的道路 系统。创造对行人和自行 车友好的环境,使其较少 受到机动车的干扰,大力 推广绿色能源。 • 引入不同技术层面的最优 方式,在探索高技术交通 模式(如轨道交通)可能 性的同时,鼓励好的低技 术(如步行、自行车)模 式的发展,进行优化组合。
(三)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尖锐 ■存在“伪生态建设”现象
上述几点既是 今后我国进行 生态城市建设 的重点,同时 也是难点所在
■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指导 ■缺乏完善的生态城市建设技术体系 ■生态城市建设资金缺乏,投融资渠道单一 ■缺乏成熟的规划理念、技术与方法 ■组织、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建筑:基建 勘探、建设
交通:铁路 公路、内河 铁路、航空 港口
经济生活
冶金、电讯、石油、化工、机械 建材、森林、食品、纺织、皮革 造纸、文教、其他。
二、生态城市缘起与内涵
• (一)缘起与内涵 • (二)生态城市的分类 • (三)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与组 织形式
现代生态城市思想的最早起源于霍华德 (Edward Howard)“田园城市”理论,强调 要在城市周围永久保留一定绿地的原则, 通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控制城市用地 的无限扩张。
英格兰列契沃斯(Letchworth)是由霍华德 设计并于1903年建成的田园城市,经历了 一个世纪之后,仍然保持着较为宜人的居 住环境。
生态城市(Eco-city) 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发起的“人与生物圈( MAB)”计划研究过程 中提出来的,这一崭新 的城市概念和发展模式 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全 球的广泛关注和响应。 标志着人类社会由工业 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 开始。 “生态城市”概念以反 对环境污染、追求优美 的自然环境为起点,随 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与 发展,其概念与内涵也 在不断扩展。
芬兰的维累斯(Vuores): 基本规划目标:保护敏感脆弱的生态 环境和丰富的地形地貌,维护区域宝贵 自然特征,保持生态多样性、改善地区 微气候和现有水系统; 规划原则:建设生态城市,紧密结合 自然,实现城市结构、功能与环境的和 谐共生; 森林中的“绿色地区”: 优美的自然 环境、丰富多样的生态结构是该区域最 核心的个性特征。
生态城市的内涵
• 社会生态化,即社会和谐 • 经济生态化,即经济高效 • 环境生态化,即自然融入城市,城
市归于自然。
(二)生态城市的分类
目前,生态城市实践活动已 经遍布全球各地,这些正在 实施、或在研究准备阶段的 城市。都是根据自身的特点, 在某些方面或多或少体现了 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根 据这些项目各自的特点,生 态城市大致可分为8种类型。
生态卫生
• “垃圾不是废物”的垃圾回收运动 • “绿色交换”计划:70%的家庭把收集垃圾 作为每天副食品采购的主要支付手段。 • 库里蒂巴的垃圾循环回收达到95%
街头看不到垃圾
生态意识(教育、理念)
环保意识的形成是与政府长期不懈的 支持以及社会努力分不开的。 库里蒂巴生态建设的特点是强调政府、企 业和社会三方面的参与和合作。 在所有学校内开展的生态扫盲教育计划 “爱护环境免费大学”
有这样一座城市……
那么干净·· ·· 那么美··· ···
有这样一座城市……
• 无论在历史、地理位置还是人口方面都没 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 30多年前,同样被许多问题所困扰:街 道拥挤、空气污浊、垃圾围城、洪涝灾害 不断、社区一片衰败景象。
有这样一座城市……
• 曾与巴黎、罗马、悉尼同时被联合国命名 为首批“最适宜人居的城市” • 有“世界生态之都”的美誉
生态城市 ecological city
前言
contents 目 录
生态城市的概述 城市 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系统 生态城市的缘起与内涵 缘起和内涵 生态城市的分类 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与组织形式 国内外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案例分析 国内外生态城市案例(库里蒂巴)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对比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未来生态城市建设规划 科学规划的主要观点与开发原则 生态城市建设支撑技术和标准
(二)支撑技术和标准
■太阳能光热技术
能源技术
■秸秆燃料燃烧技术 ■浅层水平埋式地源热泵技术
支 撑 技 术
■末端低温辐射技术 ■太阳能采暖系统
气候、水文资源 综合利用技术 ■自然通风解决热岛效应
■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技术 ■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植物节水绿化技术
绿色交通系统
太阳能光热技术 通过转换装置把太阳辐射能转换成热能的 利用技术。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 太阳灶、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热发电等。 光热利用比较简便而直接,成本较低,容 易普及。
关注生态城市建 设的内容、标准、 途径和法规体系 的建设
保证生态城市建设的有效实施及管理
■生态意识淡漠,生态文化缺失
四、我国未来生态城市建设规划
(一)科学规划的主要观点与开发原则
(二)生态城市建设支撑技术和标准
科学家认为: 人们向往安全、健康、美丽的城市环境 (人居)——无论是在功能、财政、社 会还是在文化上,人们同样追求包容、 平等和公平参与,城市的一切财富与生 态环境保护建设应该属于市民。
“生态之都”——库里蒂巴
生态交通
• 私人小汽车拥有量为1.6人/一 辆,是巴西人均拥有汽车量第二多 的城市,但这里却没有汽车尾气污 染和交通堵塞的问题
• 库里蒂巴的BRT不仅有享誉世界, 有“路面地铁”之称,还被联合国评 为“当今世界最好和最实际的城市 交通系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的典范”
(三)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与组织形式
最有效的还是政府主导,公众和社会团体支持的模式
三
、国内外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案例分析
Sub Title
(一)
(二)
国内外生态城市案例分析 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对比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
(一)国内外生态城市案例分析
德国埃尔兰根:为解决25年快速发展所 带来的城市生态问题。政府率先执行 “21世纪议程”有关决议,综合生态规 划编制与实施,采取多种节地、节能、 节水措施,修复生态系统,成为德国 “生态城市”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