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考

2010-12-07 14:25:43 信息来源:中国经贸

自2000年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迅速,在保增长、稳外需、调结构和促进我国商务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推动力。然而,相对于不断深入的全球化发展趋势,适应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谋划企业“走出去”的新方略,将成为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要任务。

实施“走出去”战略成就显著

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各项业务快速发展,企业国际化成效显著,在拉动外贸出口、利用外部资源、推动互利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各项业务持续快速发展

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对外投资跳跃式增长,对外工程承包发展迅速,对外劳务合作稳步推进。

对外直接投资跳跃式增长在“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从2000年的6.2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210亿美元。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势上扬,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达到559亿美元,2009年非金融对外直接投资达到433亿美元,增长6.5%,是同期少有实现正增长的外经贸业务。

截至2009年底,我国约9000家各类所有制境内投资者在全球近180个国家(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以下简称境外企业)约13000多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2200亿美元;形成境外资产总额约11000亿美元。

除了绿地投资以外,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工业园、境外经贸合作区以及BOT等投资模式都得到较快发展。2008跨国并购占全年投资总额的50.7%,2009年占全年投资总额的40.4%,并购金额达175亿美元。

对外工程承包持续快速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自2002年营业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之后,先后于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分别突破200亿美元、300亿美元、400亿美元、500亿美元和700亿美元,2009年的营业额达到777亿美元。

参与公开竞标、EPC总承包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对外工程承包的主要路径和方式。在我国制造装备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除了传统的公路、房建和电力项目以外,我国企业在冶金、石化、电信、轨道交通等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在我国服务贸易长期逆差的情况下,对外工程承

包成为为数不多的贸易顺差产业。

对外劳务合作稳步推进过去十年来,对外劳务合作稳步推进,2009年完成营业额近90亿美元。我国劳务人员遍及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制造业、建筑业、海运业、IT业、农业、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广泛的领域,都活跃着中国劳务的身影。=

企业国际化成效显著

伴随对外投资合作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迅速提升了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十年来,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国内地企业逐年增多,2000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国内地企业仅有 9家,而2010年7月公布的2009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内地企业43家上榜,其中中石化、国家电网和中石油3家企业跻身前十名,座次再破历史纪录。十年前排名第59位的中石化如今位居第七。

拉动对外贸易稳定外需

对外投资合作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尤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稳定外需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每增加1美元,可带动直接(含资本货物、半成品及原材料)出口3美元。根据我国现阶段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阶段,对外投资至少可以带动相当于投资额150%的出口。同时,对外承包工程还可以直接带动合同额20%左右的出口。2008年和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逆势增长,其所带动的出口无疑对稳定外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扩大利用外部资源

对外投资合作在自然资源开发、智力技术资源利用方面功不可没。多年来,矿产资源开发占据了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部分。截至2008年末,我国企业在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投资累计达到230多亿美元,促进了我国与东道国的资源合作,弥补了国内部分矿产资源不足的缺口。同时,我国企业还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建设科技园,在开发利用国际智力资源方面业取得了一定成效。

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合作对拉动东道国(地)经济发展、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外贸出口、促进产业升级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8年,我国境外企业在东道国纳税达到93.4亿美元,雇佣当地员工30余万人次,为所在国就业和税收做出了贡献。虽然曾遭遇西方的质疑和指责,但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开始得到国际组织的认可。2009年7月,世界银行发布题为《搭建桥梁:中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基础设施融资中不断增长的作用》报告称,来自中国的大量投资极大改善了非洲的基础设施状况并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非洲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对外投资合作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

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外投资合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经受严峻的挑战。

外部机遇和挑战

从国际形势分析,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直接投资和贸易依然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发达国家遭受危机冲击较大,产业调整势在必行,对国外和国内部分产业的投资减少,给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机遇。

世界经济发展势头有所好转,金融体系逐渐恢复,新兴经济体经济回升,但经济复苏的基础不稳,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仍然存在,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升温,部分国家发生的主权信用危机尚在继续,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加大。

国内需求和动力

从国内形势分析,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不断巩固,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稳定外需的任务依然很重。在新的形势下解决这些突出的矛盾,越来越多地需要参与经济全球化,需要资源配置的国际化。然而,在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存量和流量当中,对制造业的投资仅占5%左右,远远不能承担制造业产业转移的重任。而且,由于地方政府对对外投资合作的支持力度远远低于外贸和外资,加之企业自身实力有限,导致地方企业总体上在推动当地经济外向国际化中作用不大。

“走出去”的物质基础更雄厚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人均收入超过2000美元,部分地区更高,已经进入对外投资快速发展时期;外汇储备充裕,超过2万亿美元;我国拥有全球最高的储蓄率,达到50%以上,为对外投资合作提供了资金来源;人民币坚挺,有助于以较少的出资获得更多的利益。

外向国际化与“走出去”战略设想

党的十七大把我国经济的国际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相提并论,足以说明中央对经济全球化的准确判断和高度重视。如果说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经济国际化的历程是打开国门迎接世界,那么今天和未来,中国经济国际化的特征将是中国经济走向世界。这个过程就是我国经济从内向国际化,走向外向国际化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是开放型经济的两个轮子。“引进来”是内向国际化,是开放市场;而“走出去”是外向国际化,是在更大范围整合资源的主动力。因此,外向国际化,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和基本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