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总复习思维导图(必修一)

合集下载

0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第0讲必修1各章思维导图

0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第0讲必修1各章思维导图

第 1 节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课时
第 2 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 3 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 4 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1课时
第 4 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2课时
第 5 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1课时
第 5 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2课时
第 3 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 2 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2课时
第 3 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 5 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 1 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1课时
第 1 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课时
第 2 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 3 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1课时
第 3 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2课时
第 1 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 2 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1课时
第 2 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2课时第 2 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课时
第 3 节 细胞核——系统内的控制中心
第 4 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 1 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 2 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1课时
一轮复习
必修1 思维导图
崔三英子 2020年7月2日于汕头潮阳
第 1 章 走近细胞
第 1 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1课时
第 1 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课时
第 2 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1课时
第 2 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课时
第 2 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 1 节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1课时
第 4 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第1课时

高中生物必修I分子与细胞 思维导图(原创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I分子与细胞 思维导图(原创含答案)

(1)(2)(3) Fe(4)(5) (6) (7)(8)(9) (10)(11)(12)(13) (14) ……(15)(16) (17) (18)(19) (20) (21) )(22) (23) (24) (25)(26)(n) (m) (a), =(27) =(28) =(29)(30) (31)(32)(33) (34) (35) (36)(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DNA) (3)________________( RNA)(4)____________ (5)_________ (6)________ (7)_______ (8)______(8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1) (12)(13)(14)A GH2O(15)DNA (16) RNA (17)DNA (18) RNA (19)DNA (20)RNA (21)DNA (22) RNA (23)(24) DNA RNA(25) DNA (26) (27)RNA (28) (25)DNA RNA(29)DNA (25) RNA(26) DNA )DNA RNA(1)____(4)______C6H12O6(5)________(6)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2)____(10)_______(11)______1 (12)_________1 (13)_________(14)______2 (15)_________(16)______1 (17)_________1 (18)_________(3)_____(19)_________(20)_______(22)________(22)__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___(24)________(25)______________(26)_______(27)___________(28)___________(29)_______(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 (50 60 )(33)_______ )(34)____________________(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____(1)______(2)___ (3)___(4)___(5)______(6)______(7)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9)__________N(10)______( (11)__________(12)______)(13)__________ (14)_______ D (15)__________ (16)______(17)__________ (18)______(19)________ (20)_________(1)_______(2)_______(3)___________SO>C>H>NC>O>N>HCFe Cu Zn Mo BATP(4)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 60% 95%(7)_____ 4.5%(8)_____95.5%(9)____________(10)_______(11)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_______(13)__________(14)__________1% 1.5%(15)______(16)_______(17)__________————”(18)______(19)_______(14)___2-3mm )(15)___(16)___(17)___(18)_ )(19)_____(20)__(21)__(22)__-- (1)____________-- -- (2)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 (7)_____________ (8)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 (12)_________ (13)____ _____ ) (14)_____ ____(15)_____(16)_____ ____(17)_____ (18)_____ (19)_ ____(20)_____ ) (21)____) (22)_ )(23)_____ (24)_____ (25)___ (26)____(27)__)(!(36)___ (37)_________________)(1)___ )(2)________(3)_____(4)_____DNA RNA )(5)____(6)_______(7)___(8)___ (9)___(10)___(11)___ (12)___(13)___________(14)___ (15)___(16)___ )(17)__________ (18)__________(19)__________(20)________________(21)_______ (22)___(23)_______(24)________ (25)_______ (26)__________(27)________ (28)_____________________(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________)(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________ (32)________(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NA RNA(34)________ RNA (35)________(36)________ (37)_____ (38)_____(3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______________ (41)__________(42)_______(43)___(49)______________(50)_________((1)____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5)______ (6)______(7)______( (8)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11)________(12)____________(13)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15)_____(16)_______ (17)____________(18)____________________(19)_______ RNA(20)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22)____________(23)_________ (24)_________(25)_______ (26)______(27)____ ________ (28)____________(1)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_____(22)_____(23)_____(24)_____(25)______________(26)_____(27)_____ (29)_____(30)_____________________(31)______((32)______ (33)______(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____(37)____(37)____(38)____) )(39)____________(40)____________(41)____________ (42)____________(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4)________(45)________(1)_______(3)_____________RNA(6)_______( )(7)___(8)___ (9)____________ (10)__ (11)__(12)_______(13)__10^7 10^13pH(21)_____ (22)_____(23)___________________(24)______ (25)_________(26)_________(27)_____ (28)____(29)____(30)_________(31)_________ (32)_________ (33)_________ (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NA ) !(35)____( (36)__________________ (37)________________(38)__________________ (39)__________________( 20 30 35 40 45E 5min3540ATP(6)___ ____ATP ADP ADP ATP ADP ADP AMP((7)__________ RNA(8)___ (9)___ ADP Pi ATPATP ADP(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TP(11)_____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 ) ATP (14)__ _____ATP ADP PiATP(15)_______(16)_______ )(17)_ ______ ATP (18)_______ (19)_______ ATP ( DNA )ATPADP PiATP(20)_____ __ATP(1)_____ (2)_________(3)______(4)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 (8)_______CO2NaOH (9)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2(13)________ (14)_____(15)____ ____(16)________ (17)_____(18)____ ____(19)________ (20)_____(21)____ ____(22)____ ____[H] ATP(23)________ (24)_____(25)____ ____(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___________________(28)_______O2O2 (29)_______O2 (30)_______ (31)_______O2 )CO2CO2CO2 N2)(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 (4)__ ____(5)______ (6)______(7)____ __(8)______(9)___________(10)______(11)_ _____(12)______ (13)______(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 iO2(15)_______ (17)_______(18)_______ (19)_______(20)_______(21)_______(16)_______ (93#(22)__ _____(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cm(24)_____________________(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_____ (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__________ (3/4) (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__________(31)____________________(32)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 O2(33)__________________(34)__________________(35)_____________I I(36)________ ____________(37)__18O CO2+ H2O (38)_________________18O H2O+ CO218O CO2C3 C (39)____________________(39)________ (41)_____________(45)______________(47)_____________ ATP (4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8)________(40)________ [H] (43)______ CO2+C5 2C3 (46)______________ATP(44)______ C3+[H]+ATP ____________ (49)______________(CH2O)+C5+ADP+Pi(50) :(51)( )(1) (2) (3) (4)(3) (4)(5)(6) (7)(8)(9)[_](10)[_]__________(11)[_]__________(12)[ ]_____________=[ -[(13)(14) (15)(16) CO2(17) CO2(18) CO2(19) C3a-b (20)b-c (21)c-d CO2d-e CO2(22) (23)AB (24)B (25)BC (26)[H] ATP(30)CO2H2O(31)(1)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OH NaOHNaOH(6)_______________ NaOHNaOH NaOH (7)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NaOH(4)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13)___________(14)_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DNA 2n)(37)__(38) (39) (40)(41)(42)(43)(44) (45)(46) (47)3mm (48)10(49) (50)(50)(51) (52)(53)(54)(55) (56) DNA(57) (58)(59)DNA (60)(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4)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5) _____ _______( ) (6)_____(7)_____________(48)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10)____ 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 (13)____(14)(15)(16)____________________(17)_______________(18)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20)______(21)_________(22)_______ _____ ______(23)______(24)_______(25)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28)__________(29)_____ ____(30)______(31)____________(32)____________(33)_____ X(34)_____(35)_____(36)_____________( )(37)__________(38)__________P5 (1)有机物 (2)最多 (3)C、H、O、N (4)氨基酸 (5)20 (6)必需氨基酸 (7)非必需氨基酸(8) (9)氨基(-NH2) (10)羧基(-COOH) (11)同一碳原子上 (12)R基(侧链基团)(13)氨基酸 (14)二肽更正:肽链与蛋白质之间插入:一条或多条肽链盘曲折叠(15)(16)数量 (17)种类 (18)排列顺序 (19)空间结构 (20)条数 (21)盘曲折叠 (22)催化(23)调节 (24)运输 (25)免疫 (26)糖蛋白(或糖被) (27)肽键 (28)氨基酸数(n)-肽链数(m) (29)n×a-(n-m)×18 (30)小分子肽 (31)氨基酸 (32)CO2、H2O、尿素 (33)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 (34)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 (35)先加A液,再加B液 (36)紫色P7 (1)C、H、O、N、P (2)脱氧核糖核酸 (3)核糖核酸 (4)遗传信息Array (5)蛋白质 (6)生物性状 (7)变异 (8)RNA(9)(13)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14)核糖和尿嘧啶(16)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17)一条核糖核苷酸链 (18)4种脱氧核苷酸(19)4种核糖核苷酸 (20)磷酸、脱氧核糖、4种含氮碱基(胸腺嘧啶、胞嘧啶、鸟嘌呤、腺嘌呤)(21) 磷酸、核糖、4种含氮碱基(尿嘧啶、胞嘧啶、鸟嘌呤、腺嘌呤) (22)细胞核 (23)细胞质(24)线粒体和叶绿体 (25)甲基绿 (26)绿色 (27)吡啰红 (28)红色以下序号需更正:(25→29)吡啰红和甲基绿混合 (29→30)能够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5→31)拟核 (26→32)质粒P9 (1)C、H、O (2)多 (3)少 (4)多 (5)储能物质 (6)保温 (7)缓冲和减压脂肪 (8)内脏器官(9)C、H、O、P (10)生物膜 (11)细胞器膜 (12)胆固醇 (13)生物膜 (14)脂质 (15)血管堵塞(16)维生素D (17)钙和磷 (18)性激素 (19)生殖器官 (20)生殖细胞P10 (1)单糖 (2)二糖 (3)多糖 (4)水解 (5)动、植物 (6)主要能源物质 (7)细胞质基质、线粒体(8)叶绿体基质 (9)脱氧核糖和核糖 (10)单糖 (11)乳糖 (12)葡萄糖 (13)半乳糖 (14)麦芽糖(15)葡萄糖 (16)蔗糖 (17)葡萄糖 (18)果糖 (19)脱水缩合 (20)糖原 (22→21)肝糖原(22)葡萄糖合成肝糖原 (23)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 (24)肌糖原 (25)葡萄糖合成肌糖原 (26)纤维素(27)细胞壁 (28)刚果红 (29)淀粉 (30)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半乳糖等(31)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混合经水浴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33)碳链 (34)蛋白质、核酸和多糖(35)氨基酸、核苷酸和单糖 (36)碳(C)P12 (1)统一性 (2)差异性 (3)C、H、O、N、P、S、K、Ca、Mg (4) C、H、O、N、P (5) C、H、O、N、Mg (6)最多 (7)结合水 (8)自由水 (9)良好溶剂 (10)生物化学 (11)细胞生活 (12)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13)自由水与结合水 (14)自由水与结合水(15)离子 (16)复杂化合物 (17)细胞和生物体 (18)渗透压 (19)酸碱P14 (1)有 (2)长 (3)短 (4)近 (5)远 (6)少、大、暗 (7)多、小、亮 (8)大 (9)小 (10)凹面镜(11)平面镜 (12)暗、小 (13)亮、大 (14)反光镜 (15)镜头转换器 (16)凹面镜和大光圈 (17)细准焦螺旋(18)相反 (19)180度 (20)长度、宽度 (21)放大倍数的平方 (22)放大倍数P15 (1)寄生在活细胞 (2)分化的细胞 (3)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4)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5)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6)蓝藻 (7)化能合成作用(8)分裂和分化 (9)原始生殖细胞(如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等) (10)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11)光合作用 (12)质壁分离 (13)根尖分生区、芽生长点、茎的形成层 (14)原始生殖细胞(15)酵母菌 16)是否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17)核糖体 (18)染色体、核仁 (19)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20)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1)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酸、核糖体 (22)施旺和施莱登 (23)动、植物 (24)相对独立 (25)生命 (26)整体 (27)老细胞P18 (1)脂质 (2)磷脂 (3)蛋白质 (4)蛋白质 (5)糖蛋白(或糖被) (6)流动镶嵌 (7)流动镶嵌(8)磷脂双分子层 (9)流动 (10)镶在 (11)嵌入 (12)贯穿 (13)流动性 (14)选择透过性(15)相对稳定 (16)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17)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8)渗透 (19)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20)细胞壁 (21)细胞核膜及众多的细胞器膜 (22)凹陷消失,体积增大,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获得细胞膜(23)线粒体和叶绿体 (24)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25)脂质和蛋白质 (26)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 (27)酶 (28)多种化学反应 (29)细胞器 (30)化学反应 (31)核膜和细胞膜(32)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和细胞膜 (33)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34)纤维素和果胶 (35)支持和保护 (36)末期 (37)高尔基体、线粒体 (38)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壁P20 (1)嵴 (2)DNA和RNA (3)有氧呼吸 (4)叶肉细胞 (5)类囊体 (6)光合作用 (7)网状 (8)分泌蛋白(9)囊泡 (10)脂质 (11)囊状 (12)囊泡 (13)加工、分类和包装 (14)分泌物 (15)细胞壁 (16)水解(17)衰老、损伤 (18)病毒或病菌 (19)渗透压、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使细胞保护坚挺(20)核糖体RNA和蛋白质 (21)脱水缩合 (22)合成蛋白质 (23)蛋白质 (24)有丝分裂 (25)复制(26)移向两极 (27)核糖体 (28)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线粒体、溶酶体 (29)中心体(30)高尔基体 (31)中心体、液泡 (31)叶绿体 (32)大液泡 (33)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34)叶绿体和线粒体 (35)核糖体 (36)叶绿体 (37)液泡 (38)中心体(39)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40)叶绿体、线粒体、溶酶体 (41)线粒体和溶酶体(42)内质网 (43)囊泡 (44)核糖体 (45)内质网 (46)高尔基体 (47)细胞膜(48)肽链 (49)椭圆球形或球形 (50)健那绿P23 (1)黑色美西螈(2)细胞核(3)将白色美西螈胚胎细胞核移植到黑色美西螈去核卵细胞形成重组细胞(4)分裂和分化(5)相互(6)条件(7)分裂、生长(8)代谢、应激性(9)相互对照和自身对照(10)伞藻“帽”的形状(11)其他物质(12) 伞藻“帽”的形状(13)遗传信息库(14)代谢和遗传(15)两层(16)核糖体(17)选择透过性(18)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19)选择透过性(20)DNA和蛋白质(21)遗传物质(22)同种物质(23)染色质(24)染色体(25)某种RNA (26)核糖体有→在(27)分裂过程(28)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补充:模型方法(请抄在书上) 物理模型(实物或图画形式:制作原则:科学性、准确性、美观等)数学模型(公式或曲线) 概念模型(文字、箭头)P25 (1)自由扩散(2)协助扩散(3)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4)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5)载体的种类和数量(6)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7)氧气浓度、温度等(8)糖蛋白(9)磷脂(10)磷脂双分子层(11)ATP(或能量) (12)主动运输(13)自由扩散(14)协助扩散(15) ATP(或能量)(16)主动运输(17)蛋白质(18)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19)不需要载体,需消耗能量(20)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20)溶剂分子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21)皱缩(22)形态不变(23)胀大(24)原生质层(25)细胞液与外界溶液(26)小于(27)失水(29)质壁分离(30)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补充:正常细胞吸水胀大,但由于细胞壁的保护而不会胀破)(31)逐渐缩小(32)逐渐变大(33)逐渐贴近(34)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35)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36)前后(37)活细胞(37) 植物细胞(38)成熟植物细胞(39)发生质壁分离但不会复原(40)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注:若外界溶液浓度过高,则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但由于细胞失水过度而死亡,不会发生复原。

高中生物复习高中生物思维导图

高中生物复习高中生物思维导图

定义:一定自然区域内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有机结合
结构
组成成分
生产者:自养生物 消费者:异养生物、大多数动物、寄生生物等
分解者:异养生物、大多数细菌真菌等腐生生物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
输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流动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功能 能量流动 输出:所有生物的呼吸散热
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标记方法
噬菌体侵染

大肠杆菌
搅拌离心目的


对比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

不是

双螺旋结构 碱基互补配对的计算
基 础 DNA的结构和复制
DNA具有特异性和稳定性的原因 DNA复制方式的实验探究
半保留复制 复制条件:模板、原料、能量、酶
半保留复制的计算
扩散
逆浓度梯度主动运输:需要载体,
需要能量
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相邻的细胞之间
植物:胞间连丝 动物:接触(糖蛋白)
不行林的细胞之间:信息分子与 受体的特异性结合
细胞质
细胞质基质:代谢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
双层膜细胞器
叶绿体外模、内膜:与光合无直接关系 叶绿体基质:暗反应场所、含DNA、 RNA、核糖体和暗反应相关的酶 类囊体:光反应场所、含光反应相关的 色素和酶
空间结构
肽链之间折叠盘区通过H键、二硫键等形成空 间结构决定蛋白质活性
多样性原因之一:肽链之间的空间结构
计算:肽键数=氨基酸数- 肽链数
结构蛋白:染色体蛋白、核糖体蛋白、中心体、细胞骨架等

高中生物学科思维导图(人教版必修一)

高中生物学科思维导图(人教版必修一)

细胞中的物质1元素以细胞中元素含量是否超过万分之一分类大量元素C、H、O、N、P、S、K、Ca、Mg;(C为最基本元素)微量元素Fe、Mn、B、Zn、Mo、Cu(口诀:铁猛碰新木桶)人体细胞中的主要元素含量比较①鲜重:O、C、H、N;②干重:C、O、N、H与无机自然界的关系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元素差异性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大不相同无机物无机盐存在形式主要是离子形式,少数与化合物结合细胞吸收方式一般为主动运输功能组成复杂化合物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哺乳动物血钙维持细胞和生物体正常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水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①比值越大,新陈代谢越旺盛,但抗逆性越差(如抗旱、抗寒)功能:结合水(约4.5%)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约95.5%)①细胞内的良好溶剂②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糖类元素组成:C、H、O分类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如: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二糖蔗糖(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麦芽糖(2分子葡萄糖)多糖淀粉(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功能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如: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另外有果胶)主要的能源物质如:葡糖糖,淀粉、糖原水解后也可以为细胞供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如:能与某些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形成糖蛋白合成场所叶绿体(葡萄糖和淀粉)、内质网(糖原)、高尔基体(纤维素)还原糖鉴定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用法①将甲液1ml和乙液1ml混匀,再加入到2ml组织样液中注意为了避免颜色干扰,不可选用西瓜汁、胡萝卜汁等材料说明蔗糖和多糖都是非还原性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形成砖红色沉淀脂质分类脂肪元素组成C、H、O功能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绝热、缓冲和减压磷脂元素组成C、H、O、N、P功能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元素组成C、H、O包括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人体内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合成场所主要是内质网脂肪鉴定原理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方法向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染色情况制作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步骤取材→切片→制片→观察洗去浮色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①植物细胞特有②动物细胞特有乳糖(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②动物细胞特有①植物细胞特有糖原(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特例:五碳糖和纤维素一般不能提供能量多糖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斐林试剂②在50-65℃水浴加热形成砖红色沉淀含有较多的H元素,所以同质量的脂肪释放的能量(39kJ/g)比糖原(17kJ/g)多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的种子中含量丰富分布③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④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过高:肌无力过低:抽搐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细胞所特有②比值越小,新陈代谢越缓慢,但抗逆性越强渗透压:如Na+、Cl-酸碱平衡:如HCO3-、HPO42-如Mg2+是叶绿素的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成分细胞中的物质2蛋白质元素组成C、H、O、N(P、S)含量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也是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基本单位结构通式:氨基酸结合方式脱水缩合: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n-m(n 表示氨基酸数,m 表示形成的肽链数)蛋白质分子量=na-18(n-m),(a 表示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蛋白质中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条数蛋白质中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条数+R 基中的氨基(或羧基)数结构多样性的原因①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②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不同功能多样性结构蛋白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羽毛、肌肉、头发、蛛丝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功能蛋白运输(血红蛋白、载体蛋白)、催化(胃蛋白酶)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和承担着鉴定试剂双缩脲试剂(A 液:质量浓度为0.1g/ml 的NaOH 溶液,B 液:质量浓度为0.01g/ml 的CuSO 4溶液)用法先向2ml 组织样液中加入A 液1ml,摇匀后再加入B 液4滴,摇匀,反应呈紫色核酸元素组成C、H、O、N、P 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NA)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核糖核酸(RNA)是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基本单位核苷酸分类组成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比较功能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验:“观察DNA 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RNA 的亲和力不同盐酸作用结果细胞核被染成绿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结论①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 特例原核细胞中DNA 分布在拟核区域,为一个裸露的环状DNA 分子(无染色体)生物大分子包括多糖、蛋白质、核酸等形成方式脱水缩合许多单体→多聚体基本骨架碳链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约20种,R 基不同)结构特点: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免疫(抗体)②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甲基绿使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①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使染色质中的DNA 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中也有,但不作为遗传物质,包括(mRNA、tRNA、rRNA)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内容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特例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这三个层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举例单细胞生物:能完成如摄食、呼吸、消化、运动等相应的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靠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相应的各种生命活动(如反射)非细胞生物: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增殖等生命活动观察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找(低倍镜下找到所要观察的物像)→移(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调细准焦螺旋和光圈,使物像清晰)分类无细胞结构——病毒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组成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有一种朊病毒,只有蛋白质,没有核酸)分类依据遗传物质DNA 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噬菌体等RNA 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艾滋病病毒、SARS 病毒等依据寄主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三类有细胞结构原核细胞特点①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举例细菌:如大肠杆菌、乳酸菌、醋酸菌真核细胞特点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其中DAN 分子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或染色体举例真菌细胞:酵母菌、青霉菌、木耳等的细胞两者的统一性①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②都以DNA 作为遗传物质细胞学说主要内容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壁成分植物细胞(纤维素和果胶)、细菌(肽聚糖)、真菌(几丁质)功能保护和支持细胞膜制备实验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原因是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实验原理动物细胞放在蒸馏水中,细胞吸水胀破,内容物流出组成成分脂质:约占50%,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还含有胆固醇蛋白质:约占40%,是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糖类:约占2%-10%,在细胞膜外表面与一些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叫做糖被,具有保护、润滑和识别的功能;还可与细胞膜表面的脂质结合形成糖脂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如: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胞吞胞吐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通过细胞分泌化学物质如分泌激素、神经递质等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通过细胞通道如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③有一个环状的DNA 分存在的区域,叫做拟核②没有染色体④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蓝藻:如发菜、念珠藻(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细胞:人、家鸽、牛蛙、鲫鱼、草履虫等的细胞植物细胞:水稻、花生、银杏、水绵、衣藻等的细胞③都以细胞分裂的方式增殖④都以ATP 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特点:不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大分子、颗粒物质如抗体的分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特点: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蛋白、不消耗能量举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水、甘油、乙醇、苯等出入细胞特点: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不消耗能量举例: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举例:大分子、颗粒物质等出入细胞,如抗体的分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细胞器分离方法差速离心法分类双层膜线粒体结构内膜内折形成嵴,增大了酶的附着面积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分布所有的真核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叶绿体结构内含基粒和基质,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功能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分布主要分布在植物的绿色部分,如叶肉细胞单层膜内质网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液泡结构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布成熟的植物细胞和真菌细胞中无膜中心体结构有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功能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分布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核糖体结构由rRNA 和蛋白质组成功能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协调配合举例细胞骨架结构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功能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细胞核结构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主要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与染色体为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不同形态)核仁与rRNA 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功能①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②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生物膜系统组成由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囊泡膜等结构共同构成流动镶嵌模型内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蛋白质有的镶在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内部、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对称性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具有半透膜、膜两侧具有浓度差(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动物细胞吸水膨胀、失水皱缩植物细胞实验验证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叶肉细胞等现象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清水后会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说明质壁分离的“质”指原生质层(由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膜组成),相当于一层半透膜,伸缩性大水分子的运动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多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游离核糖体:合成胞内蛋白附着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壁”指细胞壁,伸缩性小细胞代谢1概念细胞中每时每刻进行着的所有化学反应酶概念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合成场所活细胞本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功能催化化学反应(使细胞代谢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作用原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酶并不给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锁钥学说)温和性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低温下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思维导图(高清大图可以放大)(2021年-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思维导图(高清大图可以放大)(2021年-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思维导图一、绪论1. 生物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 生物学的分支学科3. 生物学的科学方法二、细胞的分子组成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 细胞膜的组成与功能3. 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器4.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三、细胞的代谢1. 细胞呼吸2. 糖酵解3. 三羧酸循环4. 电子传递链与氧化磷酸化5. 光合作用6. 碳循环与能量流动四、细胞的生命周期1. 细胞分裂2. 细胞周期3. 细胞分化与发育4. 细胞衰老与死亡五、遗传信息的传递1. DNA的结构与功能2.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3. 基因突变与进化4. 中心法则与遗传信息的复制六、生物的多样性1. 生物的分类与命名2. 生物的进化历程3. 物种的形成与灭绝4.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七、生态学1.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3. 生物群落与生态位4. 生态平衡与人类活动八、人类健康与生物技术1. 生物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2.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3.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4. 生物技术在能源开发中的应用九、生物伦理与可持续发展1. 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2. 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3.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4. 生物伦理与人类福祉5. 生物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思维导图一、绪论1. 生物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研究对象包括所有生物及其相互关系。

2. 生物学的分支学科生物学包括多个分支学科,如细胞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等。

3. 生物学的科学方法生物学研究采用实验、观察、比较等方法,以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二、细胞的分子组成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自我复制、代谢、遗传等功能。

2. 细胞膜的组成与功能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物质运输、细胞识别等功能。

3. 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器细胞质基质是细胞内的液态环境,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各具特定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一_知犀思维导图-知识框架图

高中《生物》必修一_知犀思维导图-知识框架图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
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
化能合成作用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思维导图
第一章:走进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详细图表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物 SARS病毒
生物类型 非细胞生物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岀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如激素的分泌和作用于靶细胞过程、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交流等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不是唯一场所)
线粒体“动力车间”
(3)空间结构
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互相链接在一起,形成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蛋 白质。高温、强酸强碱和重金属都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结构的多样性: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 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功能的多样性: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酶有催化作用,绝大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有传递信息(或调节生 命活动)的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有运输载体的作用,如血红蛋白、细胞膜载体等;有免 疫作用,如抗体。
合成能量 注:非可逆反应 能量不同,酶不同
ATP(酶)ADP+Pi+能量
A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高能磷酸键
水解能量
吸能反应,ATP水解 放能反应,ADP→ATP(ATP中储存的能量不能来自热能,光能)

高中生物全套思维导图(高清版)

高中生物全套思维导图(高清版)

高中生物全套思维导图(高清版)目录高中生物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初中学过,病毒属于生物。

但不清楚病毒必须 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独立地完成新陈代谢学习误区3结升华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没弄清系统和生命系统的区别生命活动离 不开细胞,基本概念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与细胞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与细胞 非细胞结构生物的生命活动与细胞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1.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 之间, 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3生命系统的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 统等层次,更谈不上种群、群落、生态系 统等层次。

从最小的细胞到最大的生命系 统生物圈,尽管层次复杂多样,大小不同, 但它们层层相依,都离不开细胞。

因此,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V知识梳理主要特征2.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 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3.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4.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 或RNA )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胞病毒的 相关知识病毒分类按寄生宿主不同 陛:生命整的结构层丈—结构层次 概念举例细胞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心肌细胞组织 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和 细胞间质构成心肌组织 器官 由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成的能完成某一 生理功能的组合心脏系统能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 器官的组合血液循环系统个体 由若干器官和系统协同完成复杂生命活 动的单个生物。

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 构成一个个体 龟 种群 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该区域内同种龟的所有个体群落 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 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某区域内龟和其他所有生物, 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 生态 系统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无 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龟,其他生物和这些生物 所生活的环境生物圈 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 环境共同组成 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圈 学法指导生命系统的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结构层次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离不开细胞 X单细胞生物生命 .•活动离不开细人的缩手反射的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人的生殖和发育离不 开细胞,建立在细胞 的分裂和分化基础上 多细胞生物生命 活逝禹不开细施"艾滋病病毒侵入人非细胞结构生命 、体的淋巴细胞并增殖丿涪动离不开细胞、个体、 生物圈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按所含核酸种类不同常见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DNA 病毒 细菌病毒 即噬菌体RNA 病毒人类流感病毒 (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 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引起艾滋病(AIDS )]禽流感病毒 乙肝病毒 人类天花病毒 狂犬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高中生物第一章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走进细胞第二节显微鏡放大倍数的计算=物镜放 大倍数X 目镜放大倍数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区分不了带“菌”字 -------------- ------------------------------------ 的生物,哪是原核生 略" •目镜1.取镜和放置目鏡、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一 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真核细胞:具核膜;有各种 ................国赢异物窈 显微镜的使用|丞蔓的*电把显微镜中的目镜物镜 长想与放大倍数弄混淆准旋准旋臂粗螺细螺鏡—镜筒 ―换器 ―瑚镜新T 物台 匸通光孔显微镜的使用2.对光细胞器:核内有染色丝也r味核细胞:无核成'貝有核気冃竺构上的呉^ 种细胞器;拟核内是裸露的D 业丿星物种类疗、 真核生物:酵母菌、黑藻、水绵 判断及易考一: 匾核生物:蓝藻、乳酸菌 丿 曲胞的多样、 统一性;具细胞膜、细胞质、性与统真核细胞 ,和原核细胞 物像大小看到细 胞数目视野亮度物鏡与玻 片的距萬 视野范围 高倍鏡 大 少 暗近 小 低倍镜小多亮远大带“菌"字的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如酵母菌、霉菌都是真核生物。

高中生物思维导图知识图谱(全高清版)

高中生物思维导图知识图谱(全高清版)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高中学科思维导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