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分析法在语料库语体分析中使用现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维度分析法在语料库语体分析中使用现状综述
作者:刘瑶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27期
【摘要】多维度分析法(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是由Biber于1988年提出的一种用于语域研究的方法。

该分析方法以语料库语言学、计算机技术和多元统计技术为基础,可对多种语域进行全面的、多维度的描写和解释,实现了语域分析的多维化、客观性。

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应用到语篇语域研究中去。

但是针对于大多数国内研究者不太了解该方法,本文将对其使用现状进行综述。

希望能使读者对多维度分析法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以便运用到更多文体领域的探究中去。

【关键词】多维度分析法语域变体
【中图分类号】G212.2;H136.6;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007-02
1、多维度分析法简介
Douglas Biber(1988)[1]创建的多维度分析法(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被认为是目前为止涉及语言特征最多,分类最细的语域分析方法。

在多维度分析法被提出之前,语域对比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语域在某一参数上的差异,而这种单维度的对比方法并不能全面揭示语域间的差异,而且对语言特征的分类也是建立在研究者主观直觉上。

为了弥补之前研究的不足,1988年,Biber提出了多维度分析法:利用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对英国LOB语料库(Lancaster-Oslo/Bergen Corpus)和LLC语料库(London-Lund Corpus)中的23种口笔语与语文本的67种语言特征的“共现”进项归类分析,将众多语言特征变量分解为几个公共因子,归纳出五个主要维度:交互性与信息性、叙述性与非叙述性、指称明晰性与情景依赖型、显性劝说型、信息抽象与具体程度。

每个维度都包含其特有的语言特征,例如动词的过去式(past tense verb),第三人称(third-person pronouns)、公共动词(public verbs)等语言特征主要出现在叙述性语体中,在非叙述性文章中则很少出现,由此可见这一组语言特征“共现”在某一语域中,我们便可将其归纳为同一维度。

Biber(2002)指出多维度分析法作为一种基于语料库进行语域分析的研究方法,能够客观揭示口笔语语域不同,从而得以实证分析出任何两种语域之间的区别。

2、基于语料库的多维度分析法研究概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早期使用多维度分析法对语料库进行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口笔语语域差异比较。

Biber (1992)[2]使用该方法首先对索马里语的口笔语语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任何语言都有一个或者更多的口语维度。

之后,Biber(1994)在此研究基础上对体现作者写作风格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在2002年[3]总结之前的研究成果,Biber等人对大学口笔语语域进行了多维度分析,该研究以TOFEL2000口语及WALC(Written Academic Language Corpus,书面语学术语言语料库)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口语语域和书面语域之间存在本质性差异。

之后,Biber 将多维度分析法运用到对韩语、图瓦卢语、台湾话及西班牙语等语料库的分析中去,在口笔语的语域对比分析中得到惊人的相似的研究成果,所以可以证明多维度分析法能够客观区分不同语域。

Biber(2004)[4]提出使用该方法对会话文本类型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找出将会出现在会话文本中的独有维度。

研究所得结论依然可以证明多维度分析法在分析语料库语域的客观性、正确性。

因此之后,该方法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各学科各领域的语料库分析中。

2009年,日本学者Akira Murakami[5]提出使用多维度分析法来分析日本及其他主要亚洲国家(中国,韩国)的英语教科书中所使用文章的语篇特征和差异。

因为之前的日本英语教材的研究只涉及到个别方面,如对教材的词汇分析或句型分析进而确定文章的体裁或文本类型,为了弥补这一空白,Akira提出使用Biber(1988)提出的多维度分析法来对比分析日本、中国及韩国的英语教材,研究发现,各国的英语教材之间在每个维度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对比帮助研究者分析出日本学习英语所使用的教材与其邻国的亚洲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希望在接下来的进一步研究中能提出改善方法。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2011年,西班牙学者Yuly和 Joseph[6]将大学二、三年级英语二语学习者的写作作为分析语料,使用多维度分析法对叙事文和说明文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

虽然西班牙语学习者的话语并没有显示出句法复杂的迹象(例如频繁的使用关系从句,从句等),但由于存在许多派生词素,频繁的使用会影响信息密度。

同时,学习者对不同动词的曲折变化的使用也标志着二语能力的进步。

2012年,其他西班牙学者:Pilar,Pascua和Purificacio提出使用多维度分析法来分析二语习得者的语言从而促进他们对语言的概念,如语体和变体。

研究得出结论,使用多维度分析法来分析学习者语料库能够得到学习者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表明学习者在相同或不同的时间的分析能力,并为语言教学发展提供材料设计,使用学习者驱动的语言数据,以促进语言课堂中的语言意识发展。

除了用于分析二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多维度分析法也被应用到分析其他学科教材中。

2014年,Jesse[7]基于之前对多维度分析法的研究成果及其被证实的作用,以两个学科(心理学和地质学)的入门教材为分析语料,使用该方法来识别和解释这些教材中语言变异的基本维度。

最后,接受程度和语言之间统计的相关性变量表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与教材学术参与和阐述、通俗的话语、学术的清晰度和语境叙事等相关。

2.2 国内研究概述
我国对多维度分析法的研究开始时间较迟,最早是从2001年由雷秀云和杨惠中[8]介绍了Biber的多维度模型,对比得出学术英语及其他书面英语语体的差异。

发现学术英语更加注重信息的传递、叙述性不强,指称有赖于情景、劝导性和即时性较弱,这与小说正好相反。

2002年,马广惠[9]利用多维度分析法对比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的语言特征,对他们之间的差异进行了解释,发现中国学生的作文更具有信息性和正式性,句型较为简单;而美国学生的作文则具有口语修辞特征,主体句型以复合句为主。

2004年武姜生[10]以学术交流e-mail文本作为分析语料,使用多维度分析法进行研究。

该研究首先在分析一系列共现的语言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4个维度,然后分析了学术交流e-mail在这4个维度上所体现的文体特征,研究得出学术交流e-mail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和较为明显的“劝说”性文体特征。

在之前的研究及使用的基础之上,2012年,潘璠[11]对中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书面语进行了多特征多维度的调查研究,从五个维度对比分析四个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料库与LOCNESS 之间的语体差异。

研究发现:与美国大学生议论文相比,中国学习者书面语体的交互性和说服性较强,信息性、叙事性、指代明确性和抽象性都偏低。

该研究弥补了之前我国之前对二语学习者的作文文体进行全面研究的空白,对提高我国英语学习者的写作水平起到了更加客观直观的作用。

在使用多维度分析法对二语习得的一些语料进行分析的同时,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将目光投到其他语言应用的领域中。

2014年,肖忠华、曹雁[12]综合运用语步分析和多维度分析法,以Cao&Xiao(2013)新建的英语摘要多维度分析模型为基础,对生物学科的本族语者和中国作者英文摘要语步差异进行对比研究。

研究表明,中国作者和本族语作者英语摘要在总体和语步层面都存在显著差异:本族语者表现出更加主动参与和互动的写作风格,并且会用强化语来强化自己的观点,使表达更为自信,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作者的英文摘要写作提出建议。

2015年,江进林、许家金[13]提出使用多维度分析法对商务英语和通用英语语域及相应的新闻、学术子语域进行语料库对比分析。

研究表明,多维度分析法,可以从6个话语功能维度(交互性/信息性表达、叙述性/非叙述性关切、指称明晰性/情境依赖型指称、显性劝说型表述、信息抽象与具体程度、即席信息组织精细度)有效区分商务英语和通用英语。

指出商务英语在语法功能上体现出较强的交互性和劝说性,而通用英语则具有较强的信息性和叙述性。

这一研究有助于降低目前商务英语教学大纲中有关语言能力要求描述的主观性,同时也启发其他类型的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和应用也可借鉴使用多维度分析法。

3、结语
多维度分析法采用语料库技术,将语篇分析建立在大量的语料之上,所得语篇分析结果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今后能够更加广泛地应用到对各种语料库的语体特征研究和语域变异分析中去,对语篇教学提供建设性建议。

参考文献:
[1]Biber,D.1988. Variation across Speech and Writing [M]. Cambridge:CUP
[2]Biber,D.1992. On the complexity of discourse complexity:A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J]. Discourse Process 15(2):133-163
[3]Biber,D.,S. Conrad,R. Reppen,P. Byrd & M. Helt. 2002. Speaking and writing in the university:Multidimensional comparison [J]. TESOL Quarterly 36(1):9-48
[4]Biber,D.2004. Conversation text types:A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J],In Lexicometrica. JADT 2004 Parcours thématique. In G. Purnelle,C. Fairon & A. Dister(Eds.),Le poids des mots: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extul Data(pp. 15-34). Louvain: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Louvain
[5]Akira M. 2009,A corpus-based study of English textbooks in Japan and Asian countries: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Z],2009
[6]Asencio,Y. &J. Collentine,2011. A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a Written L2 Spanish Corpus [J],Applied Linguistics,1(17):1-25
[7]Egbert,J. 2014. Student perceptions of stylistic variation in introductory university textbooks [J],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 25(2014):64-77
[8]雷秀云,杨惠中,2001,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及MD、MF 模型与学术英语语体研究[J],当代语言学,(2),143-151
[9]马广惠,2002,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语言特征的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
语文双月刊),(9),345-349
[10]武姜生,2004,“学术交流e-mail”文体特征的多维度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53-57
[11]潘璠,2012,中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书面语体的多特征多维度调查[J],(3),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语文双月刊),220-320
[12]肖忠华,曹雁,2014,中外作者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多维度语步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3),260-272
[13]江进林,许家金,2015,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英语语域特征多维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3),225-2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