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课件第五章农村社会关系

合集下载

农村社会学ppt课件

农村社会学ppt课件

前苏联:
前苏联的农村社会学比较突出,早在1923年就成立了农村经济和社会问题调 查委员会,组织和领导大规模的农村社会调查,出版了一些农村社会学的书籍。 虽然之后社会学作为一个学科被取消了,但农村社会研究工作没有停止过,50年 代后期社会学开始恢复重建后,得到了快速发展,研究领域涉及到农村社会结构、 农村生活方式、农村居民的流动问题、人口老化及教育问题、农村文化生活等, 对东欧国家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社区研究就是用同一区位或文化的观点和方法来分头进行各种地域不同的社区研究民族学家农村社会学家城市社会学家分别考察边疆部落社区内地农村社区沿海沿江都市社区通过静态社区研究了解社会结构通过动态社区研究了解社会历程或同时并进以了解社会组织与变迁的整体
农村社会学
( Rural Sociology )
农村社会发展悖论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2朝0朝世暮暮纪? 50年代以后美国农村社会学的冲击与转移。
西欧等国:
二战以前不发达。
二战后迫切需要农村社会学的知识指导战后乡村重建,加上美国农村社会 学者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帮助,农村社会学迅速发展。
1951年,法国社会学界的农村问题大讨论,1960年代的农村城市化研究等; 英国社会学者的农村社区调查(如威廉斯、斯塔塞);1957年成立“欧洲农村 社会学工作者协会”,后更名为“欧洲农村社会学会”;1964年和美国农村社 会学会联合在法国举行了第一届农村社会学世界大会。
巴特菲尔德(Butterfield)教授在墨西哥大学任教时(1902),编写了一本 《农村社会学》讲义,1903年发表文章阐述农村社会学的定义、内容和重要性。
农村社会学产生标志
1908年,总统T·罗斯福任命成立了美国“农村生活委员会”,负责主持 全美农村调查研究工作。该委员会组织大批学者对美国农村社会生活进行了系 统全面地调查,发表了一份综合社会调查报告,内容涉及到农村土地、交通、 商业、儿童教育、家庭、妇女、卫生、人际关系等大量社会问题,反映了运用 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综合研究农村社会的特点,被看成是农村社会学的纲领性文 件。因此,该委员会的成立,被看成是20世纪农村社会学的开端。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五章农村社会关系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五章农村社会关系

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土地权益
解释农民与土地所有权、土地 承包关系以及土地使用权等之 间的关系。
土地利用
讨论农民如何根据土地特点进 行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
土地流转
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村社会关系 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包括承包 转让和土地集约利用。
农民与资本的关系
1 农民创业
探讨农民与资本的合作与创业,例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电商。
农民与政府的关系
1 农民权益保护
探讨政府在保护农民权益方面所做的努力, 例如土地保护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
2 合作与参与
讨论政府与农民的合作与参与关系,例如农 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3 政策推动
探索政府政策对农民发展和农村社会关系的 影响,例如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化。
4 公共服务
分析政府提供给农民的公共服务,如健康保 健和教育支持。
传统农村社会关系
深入了解传统农村社会关系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以及其对农村对农村社会关系的影 响,包括现代价值观的引入和社 会结构的变化。
科技进步
分析科技进步如何改变了农村社 会关系,例如农业生产方式和信 息交流。
教育普及
讨论教育普及对农村社会关系的 积极影响,例如提高农民的技能 和意识。
农村妇女组织
讨论农村妇女组织对农村社会关 系和妇女权益的影响与贡献。
农民凝聚力与农村社会关系
1
乡土文化传承
探讨农民凝聚力与乡土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例如传统节日和乡村民俗。
2
团体活动
分析农民凝聚力促进团体活动和社区参与的作用,例如合作社会员大会和集体经 济决策。
3
共同利益
讨论农民凝聚力如何团结农民群体,维护共同利益和权益。

农村社会学5PPT课件

农村社会学5PPT课件
11
第三节:土地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12
一、农村社会对土地的高度依赖
农村社会是由农民组成的,农民的主要职业是农业,农业以动植物 的驯养和栽培为主,而动植物的驯养和栽培都必须依赖于土地的生 育能力,这就迫使农村社会对土地产生高度的依赖性。
由于这种依赖性,土地对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13
二、土地对农村社会的主要影响
我们用《土地经济学》20分类: 1、农用土地:①耕地;②园地;③林地;④草地。 2、非农用地:①厂矿用地;②定留用地。 3、城乡居民总用地。 4、水域:①河流;②湖泊;③水库;④其他如草地,沟渠,堤坝,海源。 5、特殊用地:①休息用地;②自然保护区;③军事用地;④未开发利用的
土地(或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如裸地,裸岩,矿地,沼泽,盐碱滩 等。
16
二、土地对农村社会的主要影响
4.社会化:由于农业活动是重复劳动,所需技术简单,经验主要,所 以职业社会化主要在家庭中进行,而且开始早、结速快,10出头的 农家孩子就可以完成大多数农作技术,很快成为熟练劳动力,家庭、 家庭、老人、祖先地位高。
17
二、土地对农村社会的主要影响
5.生活方式: ①户外劳动; ②卫生习惯; ③季节性,闲暇时间随季节变化。
①位置固定性,不可移动性,沧海桑田,大陆原移,岛屿隐沉,人工移土, 愚公移山都可能,但代价是高,历史长;
②面积有限性,不可再生性,人类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质,改变地形, 但无法增减土地面积;
③质量差异性,土地自身条件(地)质,地貌,土址,植被,水分,气候 条件(光、热、水)差异大。
④功能永久性,不会报废,磨损,相及,其肥力可以不断提高,永续使用。
18
二、土地对农村社会的主要影响

农村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第一章:绪论一、学习要点:重点掌握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二、关键点: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科学认识农村社会的有效工具,它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解释农村社会现象,认识农村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由于农村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所以说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同时也适用农村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自产生之日起所形成的主要方法论包括三种:实证主义方法论、非实证主义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是社会学研究方法中最早形成且占主要地位的一股思潮。

其主旨是提倡用自然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社会。

他把观察法作为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其次是实验法和比较法。

非实证主义方法论,即人文主义方法论,其主旨是强调人文科学的特殊性及其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反对把实证主义的自然科学方法论绝对化。

马克思开创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唯物史观是考察整个社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其研究要重视四个方法论原则,即系统分析、实事求是、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统一。

再次,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要求农村社会学研究应该多层次、多角度进行。

农村社会学研究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即宏观层次、中观层次(社会单位层次)和微观层次。

层次不同,展现在研究者视野中的研究主题也会有所差异。

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可分为实地研究、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三个方面。

实地研究也叫田野调查研究,是农村社会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农村实地调查研究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择研究地点,选择实地研究地点有三个相关因素需要注意:资料的丰富性、熟悉的程度、进入的可行性;二是获准进入;三是建立友好关系;四是收集和整理资料。

调查研究,即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谈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法。

农村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1.社会控制:是指社会或社会某一组织或群体为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生活和生活正常进行,运用社会力量影响、约束和规定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手段和过程。

社会控制——广义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狭义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2.农民:是指在农村地缘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和联系而组成的农村社会各类社会集团、群体及社会组织的农村居民。

3.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联系和关系的总称。

4.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旨在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经济生活安全各种项目的总和。

5.农村社会问题:就是发生在农村社区内的各种社会问题。

二、单选1. 2007年,我国城镇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3%),农村占(87%)。

2. 国际上通行的绝对贫困线是以日平均消耗(2150千卡)热量来测定食物需求量,再换算成价格来测量贫困线。

3.(2003)年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村工作会议,(2007)年全面推广“两免一补”(免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的生活费)4.探索建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2009年9月)(年满60岁。

55元/月)5.改革开放后(陆学艺)6.(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52年)土改基本完成7.内卷化(吉尔茨)、“高水平均衡陷阱”(艾尔温)、“过密化”(黄宗智)8.(3.5)亿农民=(1.2)常年外出+(2.3)土地9.农村居民包括农民。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村社会学出生于美国,原因:(学术思想)(美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①美国实际问题—②建立学科理论—③城乡界限消逝)11.(1838年)(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社会学)12.农村社会学传入中国式(20世纪20年代初)13.(1964年夏)第一届世界农村社会学大会在(法国)举行三、多选1.农村自治的特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村委会的性质(基层)(群众)(自治性)3.村民会议(重大事项)村民代表会议(日常工作)4.四荒地是指(山)(坡)(沟)(滩)5.三级所有是指(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6.土地所有制三个时期(建国初期-1963)(1963-1978)(1978-今)7.刘易斯--(二元结构)、拉尼斯-费景汉(三阶段)8.农业的贡献(产品)(要素)(市场)(外汇)9.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实地调查)(社区追踪调查)(问卷调查)10.农村社会学产生的两种不同途径:(非社会学者(贝利、巴特菲尔德))(专业学者(农学家、园艺学家、农业经济学家、其他人员)代表人物:亨德森、葛尔宾)11.(杨开道/湘)--(《农村社会学》&“农村生活丛书”)(李景汉)--(河北定县调查【最大、全、详尽、系统】的调查)(社区分析法)(费孝通/苏)--(小城镇问题的研究)12.乡村建设运动的代表人物(晏阳初/川【愚.文字贫.生活弱.体质私.不团结】全球十名最具革命性人物)(梁漱溟/桂【东西比较.近代社会问题】)13.家庭结构要素:(人口要素)(代际要素)核心家庭【爸妈我/爸妈/(爸)(妈)我】主干家庭【爸妈我老婆】联合家庭【(爸)(妈)我老婆+姐姐夫】14.两委(村委会)(村党支部委员会)15.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农村社会流动的5个发展阶段:A【完成/最高】B【基本完成】C【快速发展】D【起步】E【传统→现代[过渡]】16.社会控制的功能:(功能论)(冲突论)/社会控制的构成要素:主体、对象、目标、工具。

农村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农村社会学:亦称“乡村社会学”。

以农村社区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形成于20世纪初。

主要研究:农村人口、农副业、交通运输、居民生活、文教卫生等情况;农村社会结构、城乡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小城镇、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变革等,已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

农村:一般指农业生产者的居住地。

多为人口聚居的村落,或是散居的田野。

起源于人类由采集、渔猎进入农耕阶段开始定居的原始农业时期。

生产水平逐渐提高,社会分工开始以后,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与城市产生差别。

其特征是:人口密度低,居住较分散;大多以农为业,家族聚居,成员间相互协作,多有血缘关系;工商业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相联系,经济文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兼业农户日见增多,农村与城市的区别逐步缩小。

农村人口:生活在农村社会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

是构成农村社区的基本条件,也是农村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和体现生产关系的生命实体。

农村人口的状况影响着农村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农村生活:方式广义指农村居民的全部生活、活动方式,包括劳动、消费、闲暇、政治等各方面的生活方式。

狭义专指消费、闲暇生活方式。

世界各地的农村社区因社会发展水平及生态环境等的不同,可概括为发达国家农村生活方式和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活方式。

农村社会保障:为改善和提高全体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由国家依法建立、政府主导的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农民生活保障性制度措施系统。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第二个飞跃的基本条件;是深化乡镇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需要;是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及缓和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农村经济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农村社会问题: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影响农村社区居民共同生活的,需经社会成员努力,依靠集体力量才能加以解决的问题。

农村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

名词解释农民:指在农村地缘基础上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联系而组成的农民社会各类的群体和社会集团以及农村社会群体组织的农村居民。

社会关系:人们在共同的社会过程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思想关系以及其他各种关系的组成。

社会资源: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社会关系,并通过这些关系,人们能够获得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和帮助。

社会资本:行为主体所能动员的,并且有回报利息的社会接触资源,有助于实现目的性行为的工具和行为。

社会问题:指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失调影响到社会部分成员或全体成员的社会生活,破坏社会运行,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

社会控制:(广义)指社会组织体系利用社会规范与之相适应的手段或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以及约束,对社会关系进行调解和制约的行为。

(狭义)对社会越轨者施以惩罚或重新教育的手段。

自然差别:指根据某种自然属性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类别。

社会差别:指根据某种社会属性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境况差别。

社会分化: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为一身的社会地位发展为单一功能的多种社会地位。

社会分层:指由于社会分化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有序和等级不同的过程和现象。

社会流动: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由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流动,可以表现为社会角色转变,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农村社会保障:指由民政部门组织实施情况下,以地方政府为主,一基层社区为依托,由国家社区公民群体以及个人合作兴办,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和个人消费支出集中资金,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向农村社会成员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力者、遭受自然灾害者、经济收入低于贫困县者等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基本生活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以利于农村社会安定和农村社会发展的社会制度。

社会变迁:指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组织、人口、人的环境以及道德、法律、宗教、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社会风尚等一切社会现象的突发,急剧的变化或者严谨的缓慢的变化,特别指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和结构的范畴。

农村社会学课件

农村社会学课件

A、劳动力价格低廉
B、劳动力大量闲置 C、劳动力素质低下 D、劳动力结构同质 E、财政补贴难度大
产业结构末端
缺乏有效的集体谈判能力
一、新农村建设
一、新农村建设
1、为什么进行新农村建设?
(2)、全球性的资源约束与中国发展
美国日耗原油约2100万桶,约占全球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是世 界上石油消耗第一大国;美国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4.6%,但消耗能
源占了世界的23%;美国目前每年人均石油消费约3.28吨,是中国人
均水平的10倍以上;美国人口只有中国的1/5,但人均资源消耗却5 倍於中国;美国电力人均消耗是1400千瓦时,是日本的1.5倍,中国 的7倍。按照目前的电力消耗增长,美国必须建1300-1900个发电厂 才能满足未来20年的需求。
一、新农村建设
2.生活宽裕
挖掘农业增收潜力 增加非农业产业收入 完善增收减负政策 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 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3.乡风文明
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4.村容整洁
• 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最能直接感观的表象化目标, 村容整洁就是要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注重实 效,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 村庄布局—基础设施—清洁卫生
中国的GDP总额只占世界的3.3%,却消耗了世界三分之一的钢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和煤炭,二分之一的水泥,中国生产同产值的能耗是美国的5.5倍,
德国的7.5倍,日本的11.5倍,甚至印度的2.8倍。 人均资源消耗量、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国远不如西方发达 国家,但中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坚持和平崛起的国情,目前占 世界能源消费87.7%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人 类已经处在资源衰竭危机的背景,决定了中国不能复制西方国家的 老路,更不能仿效美国的高消耗生活方式。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五章农村社会关系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五章农村社会关系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自愿组成的合作社,开展 农业生产合作。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农民自发组织的协会,提供技 术交流和培训。
社区组织的功能
01
02
03
04
经济功能
组织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 。
社会功能
维护社区秩序,提供公共服务 。
政治功能
推动民主选举,促进村民自治 。
文化功能
传承乡土文化,丰富农民精神 生活。
亲子关系需要建立在平等、尊 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家长应该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
兄弟姐妹关系
兄弟姐妹关系是农村家庭关系中的重要一环,对孩子的 成长和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
兄弟姐妹之间的支持和帮助可以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稳 定性。
兄弟姐妹之间的互动和相处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竞争 和沟通能力。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培养 孩子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态度。
随之变化。
科技与信息传播
现代科技和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使 得农村社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社
会关系更加复杂。
人口流动与城市化
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人口结 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农村社会关系 。
文化交流与价值观变化
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加,农村居民的价 值观发生变化,对社会关系产生影响 。
变迁的过程
社会关系网络扩大
经济关系是农村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农民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互助是 维系经济关系的重要方式。
农村社会关系的功能
农村社会关系具有稳定社会秩 序的功能,良好的社会关系可 以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
社会稳定。
农村社会关系具有促进经济发 展的功能,农民之间的经济合 作和互助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

农村社会学专题PPT共48页

农村社会学专题PPT共48页
Thank you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农村社会学专题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农村社会学

农村社会学

什么是农村社会学:农村社会学是研究农村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包括农村社会结构方面的研究、农村社会变迁方面研究、农村社会问题的研究三部分内容。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社会研究方法论、一般研究方法和具体技术三个层次。

(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社会学调查研究一般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研究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是研究实施阶段;第三阶段是研究总结阶段实地调查,也称为田野调查,是农村社会学家最为常用的方法,研究者通过亲自深入农村进行观察来收集资料。

(社区类型比较法,也称为模式比较方法)社区追踪调查,指在不同时期对同一社区的调查研究。

对同一对象的追踪研究可以是同一研究者,也可以是其他研究者,亦可以是二者交替进行。

问卷调查,即研究者利用根据调查目的而事先设计好的一份问题表格来收集资料的方法。

(问卷设计、抽样、调查实施、统计分析)问卷调查优点:1、问卷调查可不局限于对单个村落社区的个案研究,能够在更大范围的农村地区开展调查;2、其次,当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的时候,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总体情况具有更强的推论性;3、再次,问卷调查可以发现社会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利于从中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4、最后,问卷调查所花费的时间一般来说也比实地调查短。

缺点:1、由于问卷调查采用事先编制的问卷来收集资料,因此问卷必须能够满足研究的需要,这对前期的研究设计就有了更高和更严格的要求。

2、问卷不是随意制定的,研究者应对研究主题有全面的深入的认识,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调查任务,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完成一项好的问卷调查。

3、由于调查问卷是结构化的,在此过程中难以对已经设置的问题加以更改,所以依靠问卷收集到的信息总是有限的,并且不恰当的提问和不准确的答案设置也会产生错误的调查结果,使研究者原本希望得到的信息被扭曲。

学习农村社会学有什么意义:a\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b\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农村和谐社会;c\丰富了社会学本土化知识。

农村社会关系与网络

农村社会关系与网络

都不是传达情意的惟一象征体系。”《文字下乡》说的是传情达意的空间之隔,《再
论文字下乡》则说的是时间之隔,包括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世代之隔。由于乡土
社会是一个很安定的社会,一个人所需的记忆范围本来就很狭窄;而同一生活方式的
反复重演,也使得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而无需文字。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知识链接:
3,《差序格局》。从《差序格局》到《男女有别》,讲的是家、国、天下三者 的伦常关系在社会学上的意义。“差序格局”是费孝通提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 社会学和人类学观点,指的是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 系。中国人独特的“私”的个性,造就了中国独特的“差序格局”。不同于西 洋社会有如捆柴的团体格局,费孝通在书中将中国的格局比作“一块石头丢在 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 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 动用的圈子不一定相同。每个网络都是以“己”作为中心,每个网络的中心也 各不相同,这就是一个差序格局,伦的格局。 4,《家族》《男女有别》。这两篇讲的都是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问题。在西洋, 家庭是团体性的社群,这个社群能经营的事务也很少,主要是生儿育女。但在 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可以沿着父系这一方面扩大。 当其扩大成为氏族和部落时,其功能显然不只于生育,而赋有政治、经济、宗 教等复杂的功能。在中国的乡土社会,家是个连绵延续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 是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是纵的。所以,对于两性之间的感情,中国人就矜 持和保留得多,纪律排斥了私情,这在“男女有别”中有进一步的说明。乡土 社会是一个男女有别的社会。浮士德式的恋爱精神,在乡土社会中是不容存在 的。因为乡土社会不需要新的社会关系,更害怕旧的社会关系被破坏。乡土社 会是阿渡罗式的文化观,男女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 的感情。这便是男女有别的原则,即干脆认为男女之间不必求同,不必了解, 6 在生活上加以隔离。

农村社会学课件 绪论

农村社会学课件 绪论

(二)农村社会学与农业经济学的关系
二者的联系:
➢ 农村社会学要全面地认识农村社会的本质,必须要借鉴农 业经济学、农村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 农业经济学要全面阐明农业经济问题,也必须借助于农村 社会学,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农业经济活动,理解农业经济 活动所嵌入的农村社会结构大背景。
二者的区别:
➢ 从学科性质来看,农村社会学属于社会学学科,农业经济 学属于经济学的范畴,这就决定了两者研究视野不同;
二、农村社会学与社会学及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农村社会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二者的联系:
➢ 从二者的产生来看,社会学先于农村社会学; ➢ 从发展过程来看,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者的区别:
➢ 从研究对象上看,农村社会学与社会学存在重合与交叉, 但又不能相互替代;
➢ 从研究方法上看,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有其自身的研究传统, 主要表现在对农村社区的研究中。
➢ 从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看,在具体的方法选择上存在差异。
(三)农村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关系
二者的联系: ➢ 从研究对象来看,农村社会学是以现代社会或处于向现代社会转型之中的农村
社会为研究对象,而人类学最初以原始群落为研究对象,后来也慢慢扩展到农 村社会和现代社会。 ➢ 从研究方法来看,人类学注重长期的田野调查和整体主义的方法论,这些方法 与社会学中的社区研究传统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农村社会学的研究之中,共同开 创农村社区研究传统。 二者的区别: ➢ 研究对象上:农村社会学是以农村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人类学则侧重对农村 社会中的人和文化现象的研究; ➢ 研究方法上,农村社会学主要是定性与定量结合,人类学侧重人文主义的定性 研究传统。
4、以孙本文、杨开道等为代表的“欧美的
经历,他们对农村社会的研究侧重于对社会学一般原理 的研究。

农村社会学课件农村人地关系

农村社会学课件农村人地关系
从商、(ZHOU)到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由 于土地肥沃,适于农耕,经济得以崛起,秦汉之 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开始兴起,明清之后,东 北地区土地逐渐被开发,这一时期,我国的经 济社会伴随着对土地的大量开发与利用而 得以发展起来,
公元前250年前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
秦始皇元年修郑国渠
汉武帝时修建白渠、成国渠、漕渠、龙首渠等水 利工程连成一体,构成了以长安 今西安 为中心的 农田水利网,
这一理论大致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First: 过密化的概念是以单位劳动日边际报
酬递减为代价换取单位面积劳动投入的增 加,
Second: 过密化的形式主要表现在长江三 角洲地区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方面,
Third: 过密化的动力来源于日益增长的人 口压力,人口的增长推动农业密集化,
Forth: 过密化的商品化是非质变的商品化, 它与推动近代发展的质变性商品化有着根 本的区别,
– 根据荷兰东印度殖民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所出 版的爪哇地区资料,包括土地及经济作物收成的 农业统计资料,宣布发现一项惊人事实:爪哇地 区人口稠密、水稻田和甘蔗田之间存在某种相 互依赖的结构性关系,
农业内卷化 involution 理论
农业内卷化理论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
– 爪哇群岛地区的水稻产量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 情况下,会随着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而增长,
Fifth: 过密化可能带来的发展是有限的,生 产越是密集化,就越是难以把劳动力抽出而 走上通过资本化提高生产率的道路,
黄宗智认为过密性商品化并不意味着单位 土地绝对产出的减少;正好相反,拥有一定 土地的农户当然可以通过采用过密的运作 方式来提高农场总产,因为这将意味着就家 庭劳动而言更多的就业和收入,尽管平均每 日劳动报酬减少了,即没有发展的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网 络形成的物质基础。
▪ 儒家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价值体系是传统农村 社会网络形成的主要价值标准。
(二)1949—1978 年的中国农村社会网络 结构的重建
▪ 社会主义建设是国家和社会的主要目标, 农村社会基本组织由合作社、人民公社取 代传统的家庭、宗族、自然村落。
(二)1978年后的农村社会关系
▪ 一是人情关系日益物欲化。 ▪ 在利益的驱动下,不少农民在以现实利益,
更直接的是以经济收入作为支配他们活动 的准则,利益原则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人 与人交往的一个重要砝码。
▪ 二是熟人社会关系逐渐陌生化。
▪ 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和社会流动的增 加,农民开始走出村庄,他们的视野更加 广阔,人与人之间生产与生活的范围、内 容和方式日益多元化,邻里关系趋向冷淡 和陌生。
▪ 根据规范化程度划分,社会关系可分为:
▪ 正式关系:指建立在一定规章制度基础上的关系, 是比较稳定的社会关系,有一定的程序,有一定 原则制约,如法律关系等。
▪ 非正式社会关系:指未制度化,没有固定模式, 不受规章制度制约的关系,如恋爱关系、朋友关 系等。
二、传统农村社会关系的基本特征
▪ 第一,以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为基本的社 会关系
▪ 同时,建立了农村党支部、妇联和村委会 等群体组织,从而促进了国家介入农村社 会网络。
(三)1978 年以后的农村社会网络结构 的回归
▪ 随着国家权力退出乡村,使农村社会网络的物质和 信息流动从原来的垂直性向水平多样化发展。
▪ 单个家庭成为生产的主体和消费主体,农村网络中 的村民必然产生横向联合,重构了农村社会网络。
▪ 农村社会网络特点主要体现差序格局的裂
变。
▪ 物质流动网络涉及到经济利益时,按血缘关 系远近流动
▪ 情感网络流动中,农村社会出现按照自己喜 好和兴趣选择交流网络。
▪ 信息沟通和传递网络中呈现多元化。
▪ 物质、符号和情感网罗出现分化和交叠特点。
三、中国农村社会网络的历史演变
(一)1949 年以前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网络结 构
▪ 首先,在使用上可以达到互惠的效果;
▪ 村民在重新构建自己的关系网络时,他们首先想到 的就是传统血缘关系,
▪ 该时期农村网络具有传统农村社会网络的回归的特 点。
▪ 随着农村改革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 完善,农村社会网络由原来的血缘和亲缘 关系为核心的网络结构,逐渐嵌入市场的 契约关系。
▪ 农村社会关系也由伦理型向契约型方向转 变。
给农民带来的幸福感。 ▪ 三是农村代际关系的疏离,将削弱整个农村社会的道德基础 。 ▪ 四是加剧了部分农村社区文化的消亡。 ▪ 目前部分农村空巢化实质上是农村成人的集体缺席,许多民俗仪式
如:婚礼、丧礼、制作、观看、表演等越来越少。
▪ 五是使村民利益矛盾凸显,村际矛盾潜伏着不稳定因素。
第二节 农村社会网络
▪ 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家庭生产的独立性增 强了,农户之间因经济利益发生的争执也 不断增多,如涉及债权、宅基地、田间地 角的归属等问题。
▪ 三是代际关系逐渐疏离化。
▪ 传统的中国农村是聚族而居,一大家人互依互助, 生活在一个具有共同价值体系、共同文化传统积 淀和维系的社会网络之中。
▪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人 们对亲属关系网的依赖程度极大地降低。
▪ 第三,社会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差序性。
▪ 传统农村社会关系的差序性结构执行的是 极端特殊主义的原则,在这种原则之下, 每个人都按照不同的标准行为处事,社会 关系也由此呈现出和谐有序的景象。
▪ 第四,人情和面子是维系、调节社会关系的主 要要素。
▪ 人们进行人情交换时,其约束力主要是道德和良 心,是一种心理契约而不是法律契约。
▪ 农村社会网络的关系构成是指农村网络成 员与核心成员之间的具体关系,它是研究 农村社会网络的一个重要指标。
农村社会网络的关系可分为:
▪ 先赋性农村社会关系包括血缘关系(例如父母、 兄弟姐妹、叔伯姑舅姨等)和地缘关系(例如邻 居、老乡)。
▪ 后致性农村社会网络关系包括姻缘关系(例如 配偶的父母叔伯姑舅姨等)、业缘关系(例如同 事、上级、下级、朋友)、趣缘关系(例如牌友、 棋友、病友、教友)和其他关系。
▪ 家族是整个社会结构的核心,亲缘关系和 地缘关系成了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 这种以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为基本的社会 关系对于维系乡村社会的秩序,促进村民 间的相互合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 第二,社会关系的伦理化。
▪ 社会关系伦理化实际是将全部社会关系变 成了两人之间的个人关系。
▪ 这种个人化的社会关系带有直接性、具体 性和特殊性。
对抗性社会关系和非对抗性社会关系并没有不可逾 越的鸿沟, 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根据交往的密切程度,社会关系可分为:
▪ 初级关系:指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它 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广泛、深入、直接的交往,如 夫妻关系、朋友关系等。
▪ 次级关系:以业缘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如同行关 系,上下级关系等。
▪ 改革开放后村落人口的流动性的加强,农民从原 来的农业生产的劳动生活方式中脱离,外出务工 成了重要的生活来源与途径,尤其是年轻人长期 在外地打工,子辈与父辈或孙辈与爷爷辈的亲情 关系逐渐淡化,农村传统的“养儿防老”的家庭 观念正在改变。
▪ 四是交往对象渐趋多元化。
▪ 过去,村民们除亲戚外,交往更多的就是 同村的人被称为“熟人社会”。
▪ 此外,还包括因宗教信仰相同、兴趣爱好相近而形 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根据社会关系矛盾的性质,社会关系可分为:
对抗性社会关系:涉及双方利益根本对立,往往要 靠强制手段来维系或解决的矛盾关系,通常指剥 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敌我之间的关系;
非对抗性社会关系:涉及双方在利益上根本一致, 可以通过批评、说服、调解的方法去解决的矛盾 关系, 通常指人民内部的关系。
▪ 农村社会符号网络中,亲属、传播媒介、地缘关 系、自致关系和同族关系处于同心圆的内层,外 层是血缘关系的父母子女和兄妹。
▪ 从内层的符号流动关系看,当前农村信息传递的 途径出现多元化趋势,不仅保留传统社会的亲属、 地缘、同族和地缘关系的信息传递,还包括现代 社会的媒介传播,表明社会符号流动网络的复杂 性与社会发展密切关系。
第五章 农村社会关系
第一节 农村社会关系概述
▪ 社会关系的含义及类型 ▪ 传统农村社会关系的基本特征 ▪ 农村社会关系的变迁
一、社会关系的含义及类型
▪ 马克思认为,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 社会关系从实质上说是所有制关系。 ▪ 所有制关系指的是生产资料和人的结合方式, 其
实质就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为谁所支配的问题 ▪ 这是任何历史时代人们的社会关系中最本质的和
▪ 二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 三是群体与群体的关系,这是更高层次的、更大范 围的社会关系,它集中体现了社会关系的基本倾向
根据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社会关系可以分为:
▪ 血缘关系: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 关系。
▪ 地缘关系: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基础上的社 会关系。
▪ 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 社会关系,是由于从事共同的或相关的工作职业而 形成的社会关系。
▪ 农村社会情感网络包括日常沟通网络和情感流动 网络。
▪ 日常沟通网络中,自致关系处于同心圆的第一个 层次,然后依次是亲缘关系、父母子女和兄妹关 系,同族和地缘关系处于最外层。
▪ 情感流动网络第一层为父母、兄妹姐妹和自致关 系,然后同族关系,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分别处 于逐渐向外扩展的网络层次。
▪ 从农村情感网络的层次看,情感流动网络中血缘 关系都占主导地位,而日常沟通网络中自致关系 处于核心层次,说明情感网络中血缘关系与自致 关系存在交叉重合。
社会关系的类型:
根据社会关系涉及的领域,社会关系分为:
▪ 物质关系即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维持生存 活动的形式结果。
▪ 思想关系是人们在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和宗教 等方面的关系,不以人们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而形 成的物质关系的上层建筑。
▪ 根据结成社会关系的主体,社会关系可分为 三种类型:
▪ 一是个体与个体的关系,是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 是全部社会关系的起点;
▪ 面子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因为 社会角色的差异而在别人心里产生的重视程度, 与身份、地位、角色相联系。
三、农村社会关系的变迁
(一)1949年至1978年的农村社会关系
▪ 第一,同志关系、社员关系成为农村社会的主导 性关系
▪ 第二,普遍主义的社会关系中带有特殊主义的因 素
▪ 第三,政治性因素成为维系、调节社会关系的主 要素
▪ “普特南的这个定义其优点在于它结合了社会 资本的三个方面,使它成为一个有趣并且令人 振奋的概念;而缺点也是存在的,即将本来应 该区分开来的、在概念上不同的事情都组合到 了一起。” ——肯尼斯·纽顿
▪ 社会资本类似于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它 们都是通过积累而成的,具有规模效应,需要不断更 新而且具有生产性。同时社会资本与三者也存在着差 异性:
第三节 农村社会资本
一、农村社会资本的概念及其分类 ▪ “社会资本”这一术语是由莱达·贾德
森·哈尼凡于1916年描述乡村学校共同体中 心时第一次使用的。 ▪ 对社会资本展开过研究的社会学家主要有: 雅各布斯、劳里、莱特、布迪厄、科尔曼、 波茨、普特南、博特、林南等 。
▪ “社会资本即是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协同来提 高社会效率的信任、规范和网络。” ——普特南
究为社会网研究奠定了基础,
▪ 巴恩斯1954年把社会网概念转化为系统的 研究。
▪ 直到1970年代中期,社会网研究演变成为一个新的 社会学领域。
▪ 科尔曼关于社会网对信息传播、发明推广的影响;
▪ 格兰诺维特和林南关于社会网与社会资源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