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雨霖铃》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柳永的《雨霖铃》。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法、教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选自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必读课文。本单元阅读与欣赏部分的学习重点是古诗文欣赏。在基础模块的教学中应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体会其丰富的情感意蕴和优美的语言,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这首词写的是柳永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作品层次清楚,语言简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分析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想——画”的方式解读意象,提高对诗歌的分析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中凄美的意境和哀伤的离愁,培养学生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意象分析意境,感受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浓浓离别之愁。

教学难点:领会全词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二、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中职一年级幼师专业的学生。

1.有古诗词的学习经历,但对古诗词缺乏兴趣。

2.在情感上缺乏体验,不会品味诗词语言,不懂得从意象意境方面鉴赏诗词。

3.学习音乐、美术,具备一定的审美感受力。

(结合她们的音乐、美术的专业特长,将抽象的学习转化成感性的、直观的学习方式) (二)学法指导:

学法:诵读体会法、合作探究法.

三、说教法

(一)教法:

1.诵读法。大纲要求学生能“流畅地背诵诗词”。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重音、语

调、语速、体会作者的感情等。通过诵读,使学生得出对本词的整体印象,感觉文章的“气质”。通过诵读去发现精妙词句,体会其作用。

2.情境法。既有利于学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快速进入角色,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手段如PPT,PPT既便于学生直观,节约时间,又能创设情境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快速进入角色;微课视频。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一周预习任务:

(1)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离别的诗句。

(2)学习视频《柳永与<雨霖铃>》。

(3)在QQ上交流预习时学到的知识或碰到的困难。

(4)小组分情节绘情景。

(一)听歌曲,激趣导入:

播放:《长亭外,古道边》mv。

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别赋》)我国古代这种写离情别意的送别诗特别多,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或你自己感受很深的写离别的诗句。(抽查预习1)

(二)读文本,音韵感知

通过自由朗读,感知文本,理解这首词中所蕴含的离愁别绪,找出体现感情基调的句子。(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对这首词的了解程度,以便于老师及时点拨)

(三)选音乐,把握基调在感知音韵的基础上,从三种不同的音乐中选择一种适合本词的。通过对背景音乐的选择可以更准确的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为后面的诵读和品味奠定基础。

(四)画情节,品味意象。中国古代诗词往往诗画相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可配画,画可配诗。展示各小组绘画作品,一起品评。同时诵读文本,找出景物描写,并且讨论其作用。

(通过绘画作品及时反映了同学们预习效果及对本词内容的把握。)

一切景语皆情语。传达作者情感的景物即意象。利用微课总结意象。突破重难点。

(五)写离别,升华体验。通过对本词情感的把握和对意象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了从初级到高级的关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关卡

1、写下你身边最感动的瞬间。要求字数300字。

2、离别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假期结束,要与父母告别,高中毕业,要与同学分别,出差在外,要与亲人离别,,把你身边最美好的别离写下来。要求字数400。

3、离别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假期结束,要与父母告别,高中毕业,要与同学分别,出差在外,要与亲人离别,请结合“月亮”这个意象,把你身边最美好的别离写下来。要求字数500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成是两个相对的半月形状合起来是一轮圆月。左边为实的月亮,喻上片实写;右边为虚的月亮,喻下片虚写。板书内容表现出了词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感情,强调了情景关系。

(七)诵经典,总结全文:全班结合板书,配上背景音乐,一起诵读经典,总结全文,感情再次升华。

最后我对这一节课的设计进行反思。1.在《雨霖铃》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从意象、意境人手,揣摩诗的思想情感,运用联想手段来分析诗歌,体会婉约词缠绵悱恻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将抽象的学习转化成感性的、直观的学习方式。

但是对预习效果的预设不够,同时时间的分配过于紧凑。

我的说课到此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