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个有文化的人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摘要:文化一词,在人类语言系统中早已有之,但对它的具体含义却一直存在许多有待考究之处。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六版、吕叔湘、丁声树主编)中、最新版本《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第十一版、韩作黎主编)中以及在《汉语大辞典》中的解释,文化含义大同小异、略有偏差。究竟何为“文化”真实的含义,有文化的人又该是怎样的?本文将一一简要作答。
关键词:文化;有文化的人;原因;如何做
常能遇到生活中的一些说教或是调侃:要做一个有文化的人;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每当听及于此,我都会肃言以对,文化怎可以张口即是。而当时,我对于“文化”,一直怀着无比尊崇之感,却从未有过深层次的认识,往往把有知识、懂礼教错认为有文化,更甚以为文化总该是一些文人墨客才可以拥有的,自己距离文化很遥远。
翻阅查找图书资料,思考师者大家们的真知灼见,我便反复考究文化的含义,愿己也可成有文化之人。
浅薄谈论,还望不吝赐教,斧正。
一、“文化”含义简析
文化一词,在人类语言系统中早已有之,但对它的具体含义却一直存在许多有待考究之处。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六版、吕叔湘、丁声树主编)中解释“文化”:①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②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③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在最新版本《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第十一版、韩作黎主编)中,解释1则为:①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
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②泛指文字能力和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在《汉语大辞典》中,文化含义的解释亦大同小异、略有偏差。
从中国古代来看,“文化”最早出现在了《易•贲卦•彖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中“人文”与“化成天下”是紧密联系的。“文”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自此基础上又有若干层引申义:其一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其二由伦理之说道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其三则在前两层意义中导化出美、善、德行之义;“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因此,文本中“以文教化”的思想当时已十分明确,虽然与当今“文化”一词含义相差仍然甚大,但随后的含义演化渐趋接近或等同于现今使用之意。
然而,对比西方的各民族语文系统,也多有与“文化”对应词语,系比较之下相互之间同样存在细微差别。拉丁文Cluture,原形为动词,含有“耕种、居住、练习”等多种含义,同语系中的英文、法文也使用“Cluture”表示“栽培、种植”之意。随着历史变迁,从而产生引意有“文化、修养”含义(柯林斯高阶英汉词典)。
不管如何,对于文化的实质是“人化”或“人类化”: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简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都秉持认同态度。
长期以来,人们在使用文化因其内涵、外延差异导致了广义与狭义之分。从文化结构划分来说,广义文化包含了从物质到精神层面上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所认识、改造以及创造的一切;狭义层面的文化,则排除了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
文化当然就是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但它必须具有开启民智、批判现实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因受教化而有文化,因有文化而教化他人。
二、何为“有文化的人”
文化与人之间是割舍不开的,有文化的人,就如文化的一面镜子。
台北市前文化局长龙应台曾谈到他对文化的理解: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品位、道德、智能,都
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在我看来,有文化之人应该是这样的:
有文化的人,首先是个“知多识广”的人。凡是识字的人都读过书,读桃色新闻的人,读广告信息的人,读凶杀市井的人算不上有文化的人,甚至还算不上有知识的人。读书不只是识字,而是识得字后面的字,从经典中挖出美妙,在寻找知心的人,倾心交谈中外古今,与思想者聚会。
读书不只是识得外面世界,而是自观内心世界的变化。脚踩知识,带着思想的风在有意义的行走,所以中国有文化的人是不多的,甚至有些大学教授都谦称自己没有文化,由此略见一斑,高级知识分子对文化的敬重与推崇。
有文化的人,其次是个懂文明的人,修身养性,知书达礼。不躁动,不喧哗,不空虚,是一个纯粹的人。唐人孔颖达疏解《尚书•舜典》“睿智文明”时所说:“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文明人不仅是通晓“经天纬地”之才,更要行“照临四方”之事,以自身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授之知识、传之道理,让人辩是非,受教化。
而这些过程,就是文明。中华民族自古素称“礼仪之邦”,文明是直接的表现则是礼,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一个注重自身修养重礼仪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有文化的人。为人“立礼”方“立人”。
有文化的人,还是个有品位的人。山川河木草鱼兽,皆为非凡之物。爬山,山不只是山,会知山外有山,山中藏水;涉水,水不只是水,会知水上之雾,水下之龟。世界本无定相,不同的人会呈现不同的面貌,有文化之人的人生外延很广,穷则独善其身,求高尚与天地之间;达则兼济天下,怜悯社会贫苦。
有文化的人,是一个充满理想之人。文化便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方式,中国古代的文人,一直就秉持“格物、知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如今时代,有文化的人,以文“化”人,用自身历练的一种修养、一种气质教化人,启迪人生。有文化的人,与人共享物质世界,与己独享精神世界,当别人猎获物质财富时,有文化之人径取精神财富。
有文化的人,还应该是有道德的人,有内心深处的爱心与责任,做一个文化人,其实就是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人,从更深层次去懂得怎么去关心社会,知道自己每天在做些什么,知道自己怎么去做会对社会产生帮助。
梁晓声对文化人解读了四句话: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处在何种文化社会中,就要认同、接受、理解和融合所处的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质不仅包含着它的物质存在、制度形式,思想与价值精髓,更包含它的道德标准。当人能无意识中流露或践行这些自觉时,他便是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