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中的材料肌理的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内设计中的材料肌理的表现手法
材料肌理是视觉或触觉作用下表现出的物质形式,其形态丰富多样。

不同的材料肌理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诸如瓷器光滑、细腻;织物柔软、舒适;玻璃光洁;石材坚硬;木材质朴温馨等等。

因此不少室内设计师在室内设计中根据设计意向选择不同的材料肌理营造不同的视觉效果。

然而如何科学地运用材料的肌理效果,更充分表现材料肌理的美感却是有些室内设计师感到困惑的事情。

为此本论文拟从材料肌理的概念、材料肌理的感知强度和室内设计运用材料肌理的方法诸方面论述室内设计中材料肌理的表现方法。

一、肌理的概念及构成
1.肌理的概念
肌理,英文texture,起源于拉丁文textura。

对肌理的一般解释是:“肌,是物象的表皮;理,是物象表皮的纹理”。

肌理是物质属性在感觉上的反映,是物象存在的形式,它侧重的是表象,一般不涉及物质的内在结构。

根据肌理的物理表象可将其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视觉肌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纹理形状、色彩感觉、光洁度等视觉因素带来的心理反映上;触觉肌理主要体现在细腻粗糙、疏松坚实、舒展紧密等触觉因素带来的生理和心理感觉上。

但在实际情况中,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的区分并不那么绝对,它们往往共同影响人们对某种肌理的认识。

而且,就人们的心理感受而言,一般对“理”的感觉会强于对“肌”的感觉(这牵涉到图底关系的感念,下文中会详谈)。

因此,不同肌理的形态特征、构成关系以及视知觉的特征等都是室内设计科学运用肌理构成必须研究的内容。

2.肌理构成
肌理构成可以从基本肌理单元和组织结构两方面理解。

基本肌理单元是构成肌理形态的元素,是一种形式存在的前提,组织结构是对基本肌理单元的编排方式,是一种肌理构成的方式。

要形成肌理,需要大量的基本肌理单元以某种特定方式分布于物体表面,且这种分布应能形成特征明确的形态。

结构的组织对肌理形态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组织的方式应具有一定的节奏感、韵律感、秩序感,其规律明晰,并符合肌理单元的形态特征,能够构成有视觉意义的肌理形。

肌理的组织结构可分为几何组织和有机组织两种类型:几何组织一般指将肌理单元按重复、渐变、或是相似的方式排列,组织规律相对单一、几何形态清晰,如布纹、水蒸汽凝集的表面;有机组织一般指将肌理单元按一定自然规律或受自然秩序影响而呈有机形态组织的排列方式,组织规律相对复杂,但仍呈现出明晰的秩序感,如沙漠的形态、木材的纹理、石材的表面。

当然,组织结构的区分并不绝对,有时一种肌理会包括多种组织方式,呈现出一种肌理的多个层级的视觉感受。

如一种材料在不同的距离中观看,其呈现出的视觉印象就会不同。

另外,根据肌理的形成方式还可以将其分为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自然肌理是天然形成的,不为人力所控制的;人工肌理是经过思考后运用形式美规律和设计意向组织形成的肌理,随着新型材料的产生和人们对室内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室内设计中运用人工肌理表达的空间形态将越来越丰富多彩。

二、材料肌理的感知强度
通常材料肌理的感知强度弱于材料形状的感知强度,更弱于材料的色彩感知强度。

因此,倘若要使材料的肌理在室内空间中富有一定的表现力,或者说要使它更具有一种视觉的冲击力,那么就必须强化材料肌理的视觉感知度。

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必需知晓影响材料肌理感知度的几种因素。

1.纹样的因素
呈现出一定形态的纹理才能称之为肌理,而这种形态的纹理也可理解为平面纹样。

但纹样自身的喻意和肌理的感知度成反比:图案喻意越明显,肌理感知度越弱;反之,肌理感知
度就越强。

这与人们的视知觉心理有关,因为含义明确的图形相对无明确含义的肌理形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

所以,若想表现肌理形态本身,就需弱化肌理纹样的图案特征。

比如一幅点彩画,人们欣赏它时首先注意到的是其画面内容,然后才会研究其点状笔触,这是因为人们对画面内容的感觉速度远远超过对肌理的感觉速度,通常笔触应为表现画面内容服务;如果人们对一幅作品的主要感受是其画面肌理的话,那么它就可称为肌理构成作品或抽象画作品。

如图2-1-1、2-1-2所示,同样是瓷器,碎瓷表现的是一种肌理美,而青花瓷表现的是纹样美。

图2-1-1(碎瓷)2.色彩的因素
一般情况下,肌理总是具有一定的色彩,二者相辅相成。

但肌理和色彩的关系是微妙的。

在基本肌理单元的色彩相同的情况下,其色彩纯度越高,肌理强度越弱;而色彩明度越高,肌理强度越强,这是因为色彩纯度高的物象会使人们首先注意到色彩本身;而色彩明度高的物象,因缺乏色彩纯度,则反而使肌理单元的变化更为突显。

在基本肌理单元的色彩不同的情况下,色彩的纯度越低,其肌理的感知度越强。

例如当人们在看到一片新鲜的叶子时第一感觉就是绿叶,但等这片叶子枯萎退色,人们会强烈的感受到叶子自身的纹理,如图2-2-1、2-2-2所示。

所以在肌理和色彩关系的处理上,若想强调出肌理,就需弱化色彩的表现力。

3.光线的因素
光线不同,相同的肌理也会呈现不同的形态,所以研究肌理必须研究光线。

光线对肌理的形态有放大作用:通常,适度的光线会强化肌理的感觉;另外,光线入射角越大的,肌理感越强。

光和影交互作用,形成或活泼、或素雅、或明快、或神秘的表面肌理感。

材质肌理在光线的作用下形成不同的光泽度,光亮的和无光的表面有平滑和粗糙之分,因此,光线照射在肌理的不同层级上,便形成了不同的视觉感受。

如图2-3-1所示是长城脚下的公社中隈研吾设计的竹屋,这里他将竹子为图,以光线为底,使得墙面上层层铺设的竹隔栅编织出光与影的海洋,而且随着一天光线的变化,竹屋的界面形态也会呈现不同的面貌。

4.距离的因素
一个固定的形态,当观察距离不同时,人们对它的感受也会改变。

芦原义信在其《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通过量化的方式研究了观察距离不同对混凝土模板的感知的影响:以直径约3厘米的连接模板的锥体的圆痕为中心,从距墙面60厘米处开始观察。

距离2.4米处,模板的圆痕还清晰可见。

距离超过30米,这种混凝土的特殊质感就完全不可见了。

超过60米,混凝土模板就完全作为面而存在了。

另一个观察试验中,将混凝土模板按不规则间隔留有3厘米深的纵向沟槽,从3.6厘米处,沟槽出现了。

在20~25米外,带来视觉效果的沟槽占据了整个墙面。

在48~60米处,按不规则间隔设置的沟槽还在有效地作用。

至120米外,沟槽构成的表面肌理消失了,混凝土模板又恢复成一种面的存在。

在建筑设计中,室内外材质的运用往往不径相同。

室内的材质相对细腻稳定,像乳胶漆、金属漆饰面;室外的则相对粗糙多变,像毛石、砖块饰面。

这就很好的反映了室内外观察距离不同,对肌理形态的要求也不同。

距离越近观察越仔细,肌理的形态也就应越细致。

当然,有的设计也会从相反的角度出发以追求特殊效果。

5.环境的因素
影响肌理感知强度的还有其所处的环境。

一种肌理置于不同的环境中,往往感觉也大相径庭,如同样是卵石构成的表面肌理,自然环境中的卵石铺地给人和谐、淳朴的感觉;而现在的室内设计中常用的卵石与光洁的界面给人前卫、时尚之感。

当卵石在室内光洁的界面对比下,就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当同样大小的卵石放置于大空间中和放置于小空间中其视觉感觉有很大的差异,前者感觉较平淡,后者感觉强烈,如图2-5-1所示。

6.图底的因素
谈到肌理,就涉及到一个图底关系问题,肌理单元构成的形态为图,其衬托物就是底,如何处理好这种图底关系也是我们室内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如果需要突显肌理,则要加大图底的对比关系,反之,则减弱。

自身形态过于复杂的底也不利于肌理的表现。

图、底有时还可以互相转换,如中国传统园林中常出现的漏窗,光线弱时我们一般将木质的窗户纹样视为图,窗外的景视为底,我们会认为窗户的纹样是肌理;而光线强时窗外的景首先映入眼帘,这时隔窗就成为了底,窗外的景则成为图,这时我们会认为透过窗户的窗外的景色是肌理。

如图2-6-1所示,漏窗的图底会随着光线变化而变化,窗外的景色亦图亦底。

三、室内设计中对材料肌理的运用
在建筑设计领域早有人开始研究建筑表面的肌理的运用,像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文丘里在其《建筑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中就将建筑表皮单独拎出来研究,认为建筑的外表皮对确定建筑形式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而室内空间的材料大都靠近人们,它们的肌理形态会被人们近距离地观察。

所以,研究室内材料肌理的应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在传统的室内设计中,大都运用原始材料的天然肌理来表现各种效果。

但在现代室内设计中,那些传统的对肌理的表现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设计创新的需要,设计师需要研究肌理的特点以及肌理的表现规律,能动地组织设计、表现材料肌理的美感,对此,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1.运用材料的天然肌理
任何一种材料都是具有天然的肌理,并都具有自身的美感。

设计师在运用这些材质肌理时首先需要注意运用的场合:像瓷器质感温润细腻,但用在室外就失去了优势;清水混凝土素净而富有纹理的表面和施工过程中留下的四个很有特色的孔洞是需要离开一段距离才能欣赏到的,所以它在室外的运用机率远远大于室内。

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应有意地运用这些规律并加以强化,以营造出预期的效果。

因为材料天然肌理的基本肌理单元较小,且没有具象的形态,它作为室内可空间形态的表现,其视觉感知度较为平和。

但这种肌理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是最基本,也是最普及的。

2.创造材料的人工肌理
虽然天然材料种类繁多,但人们还是不能满足仅仅运用其天然肌理的感觉进行设计。

像中性、温和的毛面磨砂材料越来越受到现代人们的欢迎,人们运用各种手段改变材料的原表面,将镜面玻璃改进成毛玻璃,将光滑金属改进成磨砂金属,以及亚光漆、肌理漆的出现,都说明人们了的审美观念的改变以及掌握肌理规律创造新肌理的心理需求。

另外,还有运用原始材料仿制其他各种材料肌理的做法也在盛行,近年来墙纸在装饰领域的青睐就与墙纸具有强大的肌理模仿力分不开。

墙纸除了能设计出各种纹理外还可以仿制石材、木材、甚至金属等各种材料的肌理纹样。

改变材料天然肌理创造出的人工肌理是一种弱化天然肌理、强调设计肌理的方法,如将镜面玻璃加工成磨砂玻璃就属于这种方法。

它并不是成就肌理自身的表现力,而是满足人们特定的心理及生理需求。

这种设计方法因涉及到人工的成分,工序较天然肌理繁琐,故其运用范围次于天然肌理的运用范围。

3.创造无原材料特征的新肌理
现在,有一种趋势越来越明显,那就是在室内设计中强化肌理的表现力,吸引人们对肌理自身的注意,这种肌理的表现有的已脱离其原材质肌理的特征,并利用原材料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纯粹的新肌理形式。

在进行这种肌理设计时需要运用形式美的规律对基本肌理单元加以组织,如图3—3—1所示,是一家中式茶馆的室内墙壁设计,在这里,重复排列的紫砂壶失去了其使用功效,而是作为一种主观设计的肌理既美化了界面,又烘托了主题。

人工创造出的肌理多是将一种形态较为具象的基本肌理单元加以编排,使其成为拥有更为丰富纹理感的肌理。

也就是说,这种肌理应包含多个层级,有的层级自身就包含一定的寓意,
会十分吸引人的注意力,运用时一定要慎重考虑。

结语
在现代设计中材料肌理已成为和图案、色彩同样重要的造型元素。

建筑市场、装饰市场上已有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技术出现,这些都为我们科学、创新地运用材质肌理创造了物质基础。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材料肌理的表现已成为许多室内设计师青睐的方法。

因为材料肌理既具有丰富的形态特征,且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在室内设计中,拓展材料肌理的表现力和应用范畴,将极大地丰富现代室内设计的造型语言,创造出更加多姿多彩的室内空间形态
装饰材料质感与肌理
材料是建筑工程和室内环境设计的基础。

没有先进科技含量高的材料是建不出超凡的空间的,由于各种材料的不同,它们自身的软硬度、密实度和孔吸率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质感。

所谓质感是指物体表面的质地特性作用于人眼等感觉器官所产生的感觉反应。

也就是质地的粗糙与细腻程度在人的视觉中的反应。

质感通常是以人的触觉而感的,用人的手抚摸材料的粗糙感,如针织品、木材、动物毛皮等是纤维结构,质地较疏松,保温性能好,触摸后有亲切的温暖感;玻璃、金属等内部分子构造紧密,表面材质光滑,触摸起来有硬朗寒冷的感觉,大量使用木格栅可以消除钢结构住宅的冰冷感(图3-13)。

水泥与石子按不同的比例和不同的颜色,做成各异有别的图案会产生丰富多彩的感觉;用天然毛石、毛砖、鹅卵石等粗糙的材料做成墙体、地面有朴实纯真的感觉;表面光亮的瓷砖、玻璃、不锈钢等材料与表面晦暗粗糙的青砖、混凝土等材料,有对比作用,同一种石材表面处理拉毛与抛光的不同,也会产生强烈的对比。

材质是室内设计不可缺少的主要元素,每种材料都有不同的质感。

而每种质感都有与众不同的感情。

粗质感调子性格粗放,显得粗犷有力,表情倾向庄重、朴实、稳重。

细质感调子性格细腻、柔美,显得精细、华贵、轻快和活泼,表情倾向于欢快和轻松。

中间质感调子,性格中庸,是粗质与细质两者中间的效果,但表情极为丰富,耐人寻味,有不确定性。

设计师会运用这些感情结合不同的语言要素,不断地创造新的空间。

材料不仅要看它的质感粗糙与细腻的程度,而且还要看材料的肌理如何,它一方面是指材料本身的自然纹理和人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工艺肌理(人工制造容易产生偶然肌理效果),这些肌理会给材料带来丰富的装饰美感(图3-l4)。

另一方而是宏观意义上的构成,它是指构成环境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富于韵律、协调统一的图案效果。

如黄土高原高低变化的地貌,以及黄土红土的交织,加上简洁的窑洞建筑,形成大范围的自然景观肌理。

追求一种材料或几种材料肌理的细微变化,在室内环境设计中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它不仅可以使呆板、冷漠、凝固的空问富于变化,富有自然活力;也可以通过自然肌理上的图形变化,对比与反差的特点,与室内环境中其他要素形成对比和视觉上的冲击力,从而占据主动,形成室内环境空问中的重点。

肌理渐强渐弱无规律性的变化,还能赋予室内环境空间形式以韵律和节奏的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