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中的材料肌理的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内设计中的材料肌理的表现手法

材料肌理是视觉或触觉作用下表现出的物质形式,其形态丰富多样。不同的材料肌理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诸如瓷器光滑、细腻;织物柔软、舒适;玻璃光洁;石材坚硬;木材质朴温馨等等。因此不少室内设计师在室内设计中根据设计意向选择不同的材料肌理营造不同的视觉效果。然而如何科学地运用材料的肌理效果,更充分表现材料肌理的美感却是有些室内设计师感到困惑的事情。为此本论文拟从材料肌理的概念、材料肌理的感知强度和室内设计运用材料肌理的方法诸方面论述室内设计中材料肌理的表现方法。

一、肌理的概念及构成

1.肌理的概念

肌理,英文texture,起源于拉丁文textura。对肌理的一般解释是:“肌,是物象的表皮;理,是物象表皮的纹理”。肌理是物质属性在感觉上的反映,是物象存在的形式,它侧重的是表象,一般不涉及物质的内在结构。根据肌理的物理表象可将其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视觉肌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纹理形状、色彩感觉、光洁度等视觉因素带来的心理反映上;触觉肌理主要体现在细腻粗糙、疏松坚实、舒展紧密等触觉因素带来的生理和心理感觉上。但在实际情况中,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的区分并不那么绝对,它们往往共同影响人们对某种肌理的认识。而且,就人们的心理感受而言,一般对“理”的感觉会强于对“肌”的感觉(这牵涉到图底关系的感念,下文中会详谈)。因此,不同肌理的形态特征、构成关系以及视知觉的特征等都是室内设计科学运用肌理构成必须研究的内容。

2.肌理构成

肌理构成可以从基本肌理单元和组织结构两方面理解。基本肌理单元是构成肌理形态的元素,是一种形式存在的前提,组织结构是对基本肌理单元的编排方式,是一种肌理构成的方式。要形成肌理,需要大量的基本肌理单元以某种特定方式分布于物体表面,且这种分布应能形成特征明确的形态。结构的组织对肌理形态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组织的方式应具有一定的节奏感、韵律感、秩序感,其规律明晰,并符合肌理单元的形态特征,能够构成有视觉意义的肌理形。

肌理的组织结构可分为几何组织和有机组织两种类型:几何组织一般指将肌理单元按重复、渐变、或是相似的方式排列,组织规律相对单一、几何形态清晰,如布纹、水蒸汽凝集的表面;有机组织一般指将肌理单元按一定自然规律或受自然秩序影响而呈有机形态组织的排列方式,组织规律相对复杂,但仍呈现出明晰的秩序感,如沙漠的形态、木材的纹理、石材的表面。当然,组织结构的区分并不绝对,有时一种肌理会包括多种组织方式,呈现出一种肌理的多个层级的视觉感受。如一种材料在不同的距离中观看,其呈现出的视觉印象就会不同。另外,根据肌理的形成方式还可以将其分为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自然肌理是天然形成的,不为人力所控制的;人工肌理是经过思考后运用形式美规律和设计意向组织形成的肌理,随着新型材料的产生和人们对室内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室内设计中运用人工肌理表达的空间形态将越来越丰富多彩。

二、材料肌理的感知强度

通常材料肌理的感知强度弱于材料形状的感知强度,更弱于材料的色彩感知强度。因此,倘若要使材料的肌理在室内空间中富有一定的表现力,或者说要使它更具有一种视觉的冲击力,那么就必须强化材料肌理的视觉感知度。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必需知晓影响材料肌理感知度的几种因素。

1.纹样的因素

呈现出一定形态的纹理才能称之为肌理,而这种形态的纹理也可理解为平面纹样。但纹样自身的喻意和肌理的感知度成反比:图案喻意越明显,肌理感知度越弱;反之,肌理感知

度就越强。这与人们的视知觉心理有关,因为含义明确的图形相对无明确含义的肌理形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所以,若想表现肌理形态本身,就需弱化肌理纹样的图案特征。比如一幅点彩画,人们欣赏它时首先注意到的是其画面内容,然后才会研究其点状笔触,这是因为人们对画面内容的感觉速度远远超过对肌理的感觉速度,通常笔触应为表现画面内容服务;如果人们对一幅作品的主要感受是其画面肌理的话,那么它就可称为肌理构成作品或抽象画作品。如图2-1-1、2-1-2所示,同样是瓷器,碎瓷表现的是一种肌理美,而青花瓷表现的是纹样美。

图2-1-1(碎瓷)2.色彩的因素

一般情况下,肌理总是具有一定的色彩,二者相辅相成。但肌理和色彩的关系是微妙的。在基本肌理单元的色彩相同的情况下,其色彩纯度越高,肌理强度越弱;而色彩明度越高,肌理强度越强,这是因为色彩纯度高的物象会使人们首先注意到色彩本身;而色彩明度高的物象,因缺乏色彩纯度,则反而使肌理单元的变化更为突显。在基本肌理单元的色彩不同的情况下,色彩的纯度越低,其肌理的感知度越强。例如当人们在看到一片新鲜的叶子时第一感觉就是绿叶,但等这片叶子枯萎退色,人们会强烈的感受到叶子自身的纹理,如图2-2-1、2-2-2所示。所以在肌理和色彩关系的处理上,若想强调出肌理,就需弱化色彩的表现力。3.光线的因素

光线不同,相同的肌理也会呈现不同的形态,所以研究肌理必须研究光线。光线对肌理的形态有放大作用:通常,适度的光线会强化肌理的感觉;另外,光线入射角越大的,肌理感越强。光和影交互作用,形成或活泼、或素雅、或明快、或神秘的表面肌理感。材质肌理在光线的作用下形成不同的光泽度,光亮的和无光的表面有平滑和粗糙之分,因此,光线照射在肌理的不同层级上,便形成了不同的视觉感受。如图2-3-1所示是长城脚下的公社中隈研吾设计的竹屋,这里他将竹子为图,以光线为底,使得墙面上层层铺设的竹隔栅编织出光与影的海洋,而且随着一天光线的变化,竹屋的界面形态也会呈现不同的面貌。

4.距离的因素

一个固定的形态,当观察距离不同时,人们对它的感受也会改变。芦原义信在其《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通过量化的方式研究了观察距离不同对混凝土模板的感知的影响:以直径约3厘米的连接模板的锥体的圆痕为中心,从距墙面60厘米处开始观察。距离2.4米处,模板的圆痕还清晰可见。距离超过30米,这种混凝土的特殊质感就完全不可见了。超过60米,混凝土模板就完全作为面而存在了。另一个观察试验中,将混凝土模板按不规则间隔留有3厘米深的纵向沟槽,从3.6厘米处,沟槽出现了。在20~25米外,带来视觉效果的沟槽占据了整个墙面。在48~60米处,按不规则间隔设置的沟槽还在有效地作用。至120米外,沟槽构成的表面肌理消失了,混凝土模板又恢复成一种面的存在。

在建筑设计中,室内外材质的运用往往不径相同。室内的材质相对细腻稳定,像乳胶漆、金属漆饰面;室外的则相对粗糙多变,像毛石、砖块饰面。这就很好的反映了室内外观察距离不同,对肌理形态的要求也不同。距离越近观察越仔细,肌理的形态也就应越细致。当然,有的设计也会从相反的角度出发以追求特殊效果。

5.环境的因素

影响肌理感知强度的还有其所处的环境。一种肌理置于不同的环境中,往往感觉也大相径庭,如同样是卵石构成的表面肌理,自然环境中的卵石铺地给人和谐、淳朴的感觉;而现在的室内设计中常用的卵石与光洁的界面给人前卫、时尚之感。当卵石在室内光洁的界面对比下,就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当同样大小的卵石放置于大空间中和放置于小空间中其视觉感觉有很大的差异,前者感觉较平淡,后者感觉强烈,如图2-5-1所示。

6.图底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