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作文之交通运输与地理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与地理环境
【篇一:地理环境对南北交通方式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南北交通方式的影响:
南船北马: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
其原因是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
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
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
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肉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
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在中国这个南北横跨了46个纬度的泱泱大国里地区与地区之间差异巨大。
“秦淮一线”是中国南北方自然环境的重要分界。
“秦”自是指
秦岭,“淮”则是指淮河。
在秦淮一线的北方与秦淮一线的南方自然
环境差异甚大。
自然环境的差异对居民的生活也有影响。
如南方与
北方的差异有“南甜北咸”的特点。
今天我就说说这传统交通工具上
的差异。
在古书《淮南子齐俗训》中,有“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
”的说法,而简单的“南船北马” 简洁生动地描述了南北民族极有特色的交
通运输民俗,一句话道出其中的深意。
“南船”是说南方的交通工具
大多是船。
在《周易系辞》中有“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
以济不通。
”,在南方水乡,船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工具,靠它渔猎而食,运输代步。
《吴越春秋》中形容吴越之人“以船为家,以辑为马”。
《春秋大事表》则说吴人“不能一日而废舟楫之用”。
由此可知
船在古南方民族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南人驾船,北人骑马”。
在湖北谚语中,南方农耕民族的船和北方游牧民族的马同为交通工
具而相提并论,说明船马的同等重要性。
生活在千里草原的游牧民族,很早就形成以畜力驮拉物品,以及骑马、骑驴等交通民俗。
但
在所有的畜群中马占有最高位置,不仅是主要的代步交通工具,也
是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
古代的牧民不论是走亲访友、迁徙移场,还是狩猎放牧都离不开马,马是一切财富中的主要财富。
在古代谚
语中,马占有很大的比重。
如“愚蠢的人夸自己的儿女,聪明的人夸
自己的坐骑。
”等。
北方人把马看作是勇猛、矫健、昂扬、潇洒、忠义、赤诚的象征,北方有赛马的民间比赛。
而南方,正如你所知道
的有赛龙舟的大赛。
以船为重要生活资料的南方民族,在死后,以
船为棺或埋入地下,或放置在陡立的岩壁洞穴中,其船型葬具叫做
悬棺。
悬棺葬曾广泛流行与我国古代南方地区,遍及川、黔、滇、湘、鄂、粤、
赣、闽、台等省区,关于悬棺葬俗,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大量的记载。
明朝徐霞客在《游武夷山日记》中写道:“大藏峰碧立千仞,崖
端穴数孔,乱插木板如机杼,一小舟斜架穴口木上,号曰架壑
舟。
”“小藏峰又有小船二只,架于横木之上,岁久不坏,乃曰仙船岩。
”在四川巴县的河谷地带有不少船棺平地埋葬,棺材形状如船,
独木,上削去小半,使之略成半圆形,底部也稍微削平,以作船底,两端由底部向上斜消,使其跷起如船的两头。
据中国历史博物馆宋
兆麟先生调查,黔东南一些苗族深山地区至今仍有船棺葬法。
倘若调个儿,让北方人上了船,南方人上马。
南方人会因不习惯马
的颠簸从而速度大减。
北方人会因晕船体力则大减。
这还是很早以
前的事了。
三国时期,孙刘联盟与曹操相抗。
火星撞地球的好戏便拉开了序幕。
曹操把精力放在平定北方,所以军中大多是北方人。
孙刘凭借长江
天险,要攻他们必要打水战。
曹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渐渐的,
军中因水土不服而生病的人多了起来。
有些人晕船,呕吐,曹军失
去了战斗力。
有人给曹操出主意让他把船连起来,不能说这主意不馊!结果输了吧!
这就是曹操的判断失误。
南北方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呢?有以
下几个原因:
第一,就是气候。
“秦淮一线”就相当于零度等温线。
因为大范围的
空气流动使中国的气温变化巨大。
冬季,由于阳光直射南半球中国
绝大部分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比较少;而且中国南北方的纬度相差
很大,南方和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再加上冬季时常有寒冷空
气南下入侵我国,更加大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气温差异。
比如
说一月,一月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冬季,习惯上以一月的平均气温
表示中国各地的冬季气温。
中国沿“秦淮一线”的一月平均气温大致
是为零度。
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冬季气温多在零度
以下;南方地区,包括台湾省、海南省等地,冬季气温多在零度以上。
顺便说一句,南方的气候类型绝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一小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北方基本上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南方
冬季在零度以上,所以河流不结冰,保持正常运输,北方在零度以下,以致河流结冰,水流运输只能运行半年,像松花江就是半年通航。
第二,就是降水。
受海陆位置的影响,中国的降水由东南向西北内
陆减少。
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都集中在夏季。
“秦淮一线”相当于
八百毫米降水量线。
南方雨季长,四至十月降水较多;北方雨季短,七至八月降水较多。
南方雨季比北方长,降水自然也比北方多。
举个例子,黄河要说也
只能算中国的第二长河,而非大河,它的流量不大。
第三,就是地形,纵观中国的地形图。
南方多以山地、盆地、丘陵
为主,而北方就比较单调了除了平原就是高原,几乎没什么丘陵。
不过盆地有准格尔、塔里木、柴达木三大盆地。
北方的地势比较平坦、一马平川要是跨上马在这大地上驰骋千里纵横天下该多爽快呀!
比如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平平坦坦。
南方就差点了。
山与山之间
如刀削斧砍一般,又有盆地、丘陵等地形就比较崎岖闭塞了。
幸好
南方有河流通过,不然南方人可就惨了!
南北方的差异就是这么大!“南船北马”名不虚传,但交通只是南北
方差异的一部分。
南北方差异有许许多多,存在于生活之中,你发
现了吗?
【篇二:地理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2重点知识总结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5.1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和方式
二、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形成:分为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
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
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而且日益高速化、
大型化和专业化
三、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1.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
以南昆铁路为例①合理布局交通网;②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③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④有科学
技术作保证;⑤促进区域间的交流和联系;⑥有稳定的客货源;⑦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2.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
①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
杂的地段。
②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3.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
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
4.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
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
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
港口建设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
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
度小,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
二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高一地理必修2重点知识总结
5.2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聚落空间形态: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不单
包括房屋建筑,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
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一般将聚落分为农村和城市。
(2)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分布的关系: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1)环境问题产生:生态破坏、资源短缺:人类向环境索取资
源的速度超过其更新速度。
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过
环境自净能力。
(2)环境问题的表现:
2、可持续发展:
①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②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
会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③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
原则、共同性原则。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中国走可持续道路必然性:庞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相对紧缺;深刻的环境危机。
中国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北地区:荒漠化,酸雨的主要分布区我国
南方,我国华北的水资源短缺。
(2)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在工业、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基本途径分别为清洁生产、生态农业。
经济效益:可以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大有作为。
☆生态农业: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
【篇三:交通运输布局对地理环境影响跟踪练习】
交通运输布局对地理环境影响跟踪练习
一.选择题
1.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
2.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 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3.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
a.武汉——广州 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 d.兰州——北京
2011年11月16日四川广元市内全长5716米的兰渝铁路明觉寺隧道贯通。
该铁路计划工期6年,全长820千米,设计为国家一级双线电气化铁路(图1);图2为兰渝铁路经过地区部分路段的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4~7题。
4.该铁路线通车后,旅客沿途可以看到或感受到( )
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仰望山接天,俯视江如线
③一道道梁来一道道川
④晚见江山雾,宵闻夜雨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兰渝铁路主要采用桥梁和隧道的形式,是因为( )
①尽可能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②尽可能减少投资、加快建设速度
③尽可能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④受复杂地形因素的影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兰渝铁路在经过图2所示区域时,采取了切坡工程,为防止切坡处滑
坡,目前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植树造林
b.修建梯田
c.种花植草
d.砌石护坡
7.关于该铁路建设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北煤南运、川气北运,实现区域间资源优化配置
②有利于沿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我国西北和东南地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优化全国铁路网布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下图,回答8-9题。
8.下列关于图示线路运输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压输电线路
b.水路交通线路
c.铁路运输线路
d.管道运输线路
9.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运输方式特点的是?( )
a.机动灵活
b.损耗小、连续性强
c.运量大、投资少
d.速度快、效率高
10. (2010年上海卷)大连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沿海城市,哈大铁路线的终点。
其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 )
a.从中心城区向外均匀扩展
b.沿铁路线狭长分布
c.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
d.沿海岸线绵延分布
下图为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b.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
c.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
12.2008年该城镇产业布局中,?( )
a.自来水厂
b.大型超市
c.大型服装批发市场
d.造纸厂
果蔬宅配是客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订购水果、蔬菜类农产品,并在指
定时间、指定地点获得相关物品的服务。
读某果蔬宅配公司组织结构及流
程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甲、乙、丙、丁依次表示?( )
①商务订购平台②果蔬种植基地③客户④果蔬宅配中心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②④③①
14.该果蔬宅配中心的空间位置应?( )
a.接近居民区
b.接近果蔬种植基地
c.接近网络公司
d.接近农贸市场
舟山跨海大桥于2009年12月25日试通车,舟山进入“半岛时代”,这座
富裕的岛屿的生产力也将得到第二次大解放。
读图,回答15-16题。
15.?( )
a.台风
b.海水腐蚀
c.冬季积雪
d.地震
16.宁波—舟山港近年来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 )
a.交通运输网不断完善,经济腹地不断扩大
b.港阔水深,避风条件好
c.上海港的辐射带动作用
d.旅游业发展迅速,运输量剧增
读广州市轨道交通30分钟等时线图(阴影部分表示以公园前、体育西为中心乘坐轨道交通30分钟覆盖范围),回答17-18题。
17.由图中信息可知,今后广州城市空间?( )
a.向东、向南扩张
b.向西、向北扩张
c.呈同心圆状扩张
d.由“单中心”到“双核”转换
18.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 )
①提高沿线地区房价②促进跨城居住、就业③增加运输成本④加剧
环境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
读图,
回答下题。
19.岛内最大零售商业点位于甲村,主要形成原因是该村?( )
①地形平坦,交通便利②商业从业人口多③商业组织形式复杂④人
口数量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示意某地不同行政区(Ⅰ、Ⅱ、Ⅲ区)人口数量、功能分区和地价分布。
同一行政区内每一方格之间,若功能相同,人口数量相等;若功能不同,依商
业、住宅、工业人口数量按3∶5∶2比例而定。
读图,回答下题。
20.网格13和22的人口数量分别为?( )
a.3千人、5千人
b.3千人、2.5千人
c.1.5千人、2.5千人
d.6.75千人、5.5千人
1—5 6—10
11-15 16--20
二.综合题
21.京沪铁路长度仅为全国铁路营运里程的2%,却承担着全国
10.2%的铁路客运量和7.2%的货物周转量,其运输密度是全国平均
水平的4倍,但目前运能缺口仍很大,严重制约了沿线经济的发展。
2010年11月15日京沪高铁全线铺通,于2011年6月正式通车。
读京沪高速铁路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我国已建成的武广高铁相比,京沪高铁单位距离建设成本较低
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简述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社会经济原因。
(3)京沪高速铁路建设中尽可能采取以桥代路方式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