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共3页,27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1.龙被中原先民视作神灵,“凤鸟”则是楚地的图腾。在屈原的楚辞中出现“龙”20多次,频率高于凤;《离骚》文中历述尧舜禹汤、夏桀商纣等华夏人物,无一楚人。这说明
A.战国时期南北文化的融合B.南方蛮夷被中原政权征服
C.多民族统一在炎黄旗帜下D.楚国艺术的夸张奇特想象
2. 1908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王国维据《史记》所载“汉武帝时,为防匈奴,始筑令居以西到武威、敦煌等四郡”,再据唐《沙洲图经》所载,得出结论:“木简出土之地,实所谓古(汉)长城也。”这说明A.史料相互补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B.第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C.西方人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D.《史记》史学权威和史学价值较高3.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
A.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B.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
C.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D.门阀士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4.唐代太学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取事官五品的期亲,或三品的曾孙,以及勋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宋代太学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一变化有助于
A .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
B .强化基层百姓的德行修养
C .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D .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
5.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A .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B .人才选拔权的掌握 C .地方积极性的合理调动
D .宰相权力的大小
6. 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概况(部分)。表格中的数据反映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
A .成为中国经济领先世界的基础
B .生产力取得了质的突破
C .支撑了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
D .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
7. 下图为1855-1858年江西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出现下表所示人口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经济的解体
B .列强入侵的破坏
C .经济重心的转移
D .江南战乱的影响
8. 1860年《北京条约》取消了之前对传教活动只限于五口的限制,对此美国教会传教史专家拉托勒特指出,1858年和1860年的条约使传教士和中国基督教徒的地位发生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这表明
A .传教士和基督徒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B .基督教成为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
C .基督教在华传播得到了政策性的保障
D .中国逐步接受宗教信仰自由原则
9.下表为开平煤矿1890-1894年供给清政府用煤及其在出口总量中所占比重表。据此可知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了初步发展B.民族工业解决了清政府财政困难
C.洋务企业具有抵制外资侵略的作用D.开平煤矿使直隶成为重工业中心10.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新乎!”孙中山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这段对话说明
A.救国路径趋于多元化B.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孙中山反对教育救国D.严复主张君主立宪
11.“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B.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C.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D.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12.下表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薛暮桥统计的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数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说明
A.近代农村经济结构剧烈变动B.国民党民生主义已初见成效
C.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的必要性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迫切性13.1949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失守前要求各国大使馆先迁往广州,而后再迁往台湾,但美
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则受美国国务院之命留南京观望数月。美国此举
A.有试探新政权外交政策的意图B.意在表明国民政府已失去了民心C.试图争取中国共产党人的好感D.顺应了解放战争大局已定的现实14.1952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393种。同时,曾经学自美国的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这一转变的政治背景是新中国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新的意识形态权威建立
C.高度集中计划经济形成D.受美苏争霸形势的影响
15.一位美国学者评论说,1956年,毛泽东向政治局提交了供选择的建议,即他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篇讲话虽然用词含义模糊,但要求却十分清楚,描绘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对“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的正确理解是
A.完全抛弃苏联的发展模式B.根据国情自主探索建设之路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6.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拉坦曾提出“诱使性制度变迁”的经济规律,指的是现行制度的变更与替代,或者新制度的创设,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该理论可以用来解释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
C.经济特区的创立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
17.对于现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有人说它是“中共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有人担心它会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而《人民日报》某记者则认为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据此推断,该项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公民自杀要得到批准,若公民未经允许而自杀将被视为犯罪行为,梭伦执政时又要求公民不能以人身做抵押,来偿还债务。古代雅典的这些规定
A.为了保障城邦民主政治运行B.防止了公民人数减少影响税收
C.彰显了雅典的人文主义精神D.体现了法律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19.下表反映了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据此可知,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