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 第二节 高频考点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初春。这时莺儿开始鸣 叫,细雨滋润大地,青草长 出嫩芽,花朵含苞欲放,万 物充满了生机, 所以初春的 时节最美好。 (2)上片描写“莺语”“草 色”“微雨”等景物, 表现 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 下片叙写花开易谢、 年华易 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 醉方休。 全词表达了珍惜春 光、 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 时光的情感(热爱生活、享 受人生的豪放情感)。(意思 答对即可。)
[注]
写青溪之景, 也暗用 《桃花源 记》 的典故, 把家乡比作世外 桃源的仙境, 表达了作者对家 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基础:整合·点拨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答案
音频鉴赏
③
江 杜
村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考点可源自文库细化为三个方面:
主旨内容包括意义的表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历 主张志向评价。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考点解读
思想感情方面包括富有一贯性的意象评价、情感倾向评价, 要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 价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分析评价时要针对作者所处 的社会现状和作者当时的思想认知范围,客观公平、实事求 是,既不能过分地贬低,也不能刻意地拔高。
基础:整合·点拨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答案
音频鉴赏
③
江 杜
村 甫
“但有”,只要有,表明“故 人供禄米”是自己一家子生存 下去的根本条件。“更何求” 中 的 “ 更 ” , 是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答案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音频鉴赏
(1)抒发了三种感情: ①对家乡故园的亲人的思念, ②对时局国事的忧虑, ③对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
(2)①“万里”极言空间之寥廓,烘托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思绪之绵长。 ②“时时”借用月亮频繁的出现惹起作者的思乡之痛。③“夜久”极言 时间之久远,烘托了诗人忧虑时局动荡、国事艰难以及思念亲人而老泪 纵横、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答案
音频鉴赏
基础:整合·点拨
2.探寻下面画线诗句的隐性关键词,并依此 分析该处蕴涵的感情。 ① 鹧鸪天 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 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复”“又”的意思, 表明自己对故人的帮助已经感 恩戴德,不敢别有所求。尾联 除透露出诗人暂时的舒心安定 之外,还隐藏着历经磨难的悲 苦和对未来不可预期的辛酸。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考点解读
1. 《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要求是什么?
答案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考点解读
2.如何理解本考点?
基础:整合·点拨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一、掌握理解、领悟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品关键词语 理解、 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除要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如看标题、 理层次、联作者、借注释、论人世、知题材等)外,最重要的莫过于抓 住诗中能或隐或显地体现诗歌情感的关键词语并加以仔细品味了。 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情语”。 (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愁 (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独 (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 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冷、凉(暗含冷寂)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音频鉴赏
2.(2009· 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 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 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 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音频鉴赏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3.(2011· 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 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 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整合·点拨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答案
音频鉴赏
②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宋]方回
蕨拳[注]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 蕨拳: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 儿拳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答案
音频鉴赏
一个“送”字,拟人化了,看似 水送树,实则人送人,一个 “送”字, 包含了对友人的依依 惜别之情。 “埋”,言其乌云遮山,借景之 阴暗写人心情的郁闷, 一半源于 为友人一路山长水阔的担忧, 一 半暗含对友人一路平安的祝福。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考点解读
3.本考点有何命题规律?
答案
(1)综合要求——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多个因素放在一起, 综合考查鉴赏能力。
(2)单项提问——仅就一方面提出问题并要求简要分析。 (3)与评论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基础:整合·点拨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答案
音频鉴赏
②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宋]方回
一个“缓”字, 说明作者荡舟 慢行, 为的是细细观赏三百里 青溪的优美风光, 表现了作者 陶醉其间的喜悦之情。 “桃花”, 属典故语, 不仅实
蕨拳 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 蕨拳: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 儿拳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独(暗含孤傲)
基础:整合·点拨
2.探寻下面画线诗句的隐性关键词,并依此 分析该处蕴涵的感情。 ① 鹧鸪天 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 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音频鉴赏
答案
(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方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 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2)《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 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答案
音频鉴赏
1.(2011· 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 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频考点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答案
音频鉴赏
1.(2011· 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 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音频鉴赏
清 明① 黄庭坚
4.(2011· 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上题可知,情由景中自然流露。写的是荒草、残碑、残阳、黄沙等 哀景,抒发了一种哀伤之情。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答案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音频鉴赏
(1)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2)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 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 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考点:体验·解读
5年高考 解析
考点解读
考点:体验·解读
基础:整合·点拨 规范:审题·答题
题点:矫正·突破
音频鉴赏
(1)诗人在春日黄昏里,浏览秦国遗址,眼前一派衰草连天的景象,与昔 日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怀古伤今之情油然而生。“荒郊一望欲消魂” 奠定 了全诗的感 情基调, “泾水 ”“远村 ”“牛 马 ”“春草 ”“古 碑”“残阳”“黄沙”等意象渲染出了一幅故国荒凉图画,“不堪回 首”的悲伤之情让人潸然泪下,点明了全诗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