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材料表现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建筑表现的基础
2.2.1艺术真实性
对于艺术和生活,“真、善、美”是广为接受的衡量标准和情操境界。

与绘画雕塑相比,建筑艺术更贴近并影响人们的生活。

在纷呈叠出的建筑表达方式中,那些单纯玩味建筑形式的表现手法,有时会走向庸俗与造作。

这就是缺乏“真”的缘故。

曾经,材料的本性日渐呈现被侵蚀的趋势。

一些建筑空间与立面的复杂实际上是浅薄的,这种伪先锋派的潮流,掩盖了材料的真实性和社会内涵,用传统材料和华丽外表掩盖着建筑空间的苍白。

DavidHarvey曾批评过后现代文化中“赝品”的出现——种极完美的物质状态,使真品与复制品之间的区别难以识破,通过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复制古典建筑变得十分精确,因此原品的真实性反而常常受到怀疑。

赝品的生产己不仅仅是对建筑设计的限制,而且导致当代人类活动中极度混乱的现象。

同时,人们被迫置身于短暂形象以及肤浅虚构的东西的狂烈炮轰之下。

电视、电影、广告、大众传媒等各种媒体都传播着一种文化,短暂的瞬间感受变
图2—2马赛公寓图2—0流水别墅得比任何从过去延续到今天直至将来
的观念更重要。

对许多人来说,对发展
恒久高贵的理念的追求已经死亡。

整个
哲学学派建立于人们无力抵抗瞬间文
化的压力,这一命题下,伦理变得毫无
意义。

在这种背景下,对真实材料性质的
新探索给予建筑以希望——不仅能创
造感官和心理上的回报,而且能与闪烁
不定的非物质世界相对,产生谦逊的、
真实的冲击力。

建筑的表现形式并非凭
空臆造,它反映了同时代的文化精神和
审美取向,是经济和技术的产物。

任何
建筑构成元素的形成都是人们通过运
用材料并改进技术,历经岁月演化的结
果,是艺术和实用的结合,也是人类理
性思维和感性直觉的创造。

伟大的建筑,其建造逻辑莫不是清晰明了,柯布西耶的全框架外露表达了柱梁承重结构的真实,不加粉饰的混凝土外露表达了材料的
第2章建筑材料与建筑表现力
真实。

(图2—2)
赫佐格与德默隆设计的Dominus葡萄酒厂,用铁笼内装当地石头做外围护结构,根据需要做成半透明的石墙,与当地环境融为一体,表达了石头的真实,光的真实,风的真实。

博塔用砖建造一系列的小住宅,表达了砖的真实,真实的地方性,用砖说出了建筑的真实。

艺术真实性主要指以下三方面:
●根据建筑不同的部位和功用,适当选择材料与形式
指建筑功能应与材料特征相对应。

如受力构件要求坚固承载,而填充材料则是轻质隔声。

赖特曾说:“我懂得把砖看成砖,木看成为木…每种材科都应有不同的处理以及适合其性能的使用可能性。

”他在选用材料时特别注重发挥其天然本性,充分表现颜色质感,追求合理的力学特征。

(图2—3)这同时也说明了建筑的双重性:科学与艺术不可分割。

建筑艺术的创造涉及到许多建造因素:材料性能、施工工艺,结构计算等,于是便具有与其它造型艺术不同的表现风格和特征。

可以认为建筑艺术必须依附于建造逻辑。

●不刻意掩饰材料形态,而是突出工艺自身的装饰性
图2—4萨克研究院
指材料的表现形态应反映材料的固有特点,这一点在路易·康的作品中显而易见。

它们大多沉默静谧,令观者心灵震憾。

康说“我相信建筑与一切其它艺术一样,艺术家本能地要把作品制作痕迹保留下来”,袭用粗野主义的手法,毫不掩饰砖的略不规整、石材的纹理孔隙,木材的结疤纹路,而是将它们视作建筑工艺的装
饰,“我既不虚饰一个节点,也不虚饰一种材料。

我使它们与建筑物整体紧紧联系在一起。

”【2.4】(图2_一4)
●材料运用的内外统一
在建筑表现中,木、石、砖、混凝土等传统建筑材料不仅作为墙体材料,也是结构材料,在此基础上,东西方地区都发展了各自完整的结构体系,如砖拱、木架等,表现出内外统一的纯净空间,凸显了结构和材料本身所创造的空间感染力。

这一时期,艺术的真实性还包涵着材料运用的内外统一性。

当然,艺术的真实性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

对于石材饰面干挂于混凝土结构表面,或砖建筑的外表覆盖着的却是钢结构等做法,过去都会被认为是缺乏艺术真实性的表现。

然而,在地球资源匮乏的今天,提倡节省能源追求可
持续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天然的传统建筑材料,不再提倡无节制地使用,而是有规划的使用。

如森林的定期砍伐,或加工成薄片作为装饰贴面使用,或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合成。

艺术的真实性的含义变得比过去更加复杂。

2.2.2环境的适应性
日本学者相马一郎所著的《环境心理学》提出:个体要适应的环境包括物理
豳2.巧塞那索罗市政厅环境和社会环境。

物理环境涉及地形地貌、日照通风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则强调文脉传统、民俗风气等人文环境。

但在目前,建筑适应环境似乎成了一句空口号,单纯注重建筑形式和视觉印象成了主流,许多建筑师把发明建筑新语汇作为目的,追求纯视觉价值,表达主观的象征意义。

其结果,导致当
代建筑缺乏个性或突兀怪异,旧的有价值的建筑特征被唐突的新建筑所取代,城市肌理遭到破坏。

幸而同时,一批有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开始默默地回归建筑本质的思考,把建筑与基地看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追求建筑与环境视觉的和谐及精神的一致(图2-_5)。

●历史记忆
建筑形象源于对社会心理、文化内涵和历史承接的思考。

传统的建筑信息赋予人们以“集体记忆”,并从中领悟“历史合理性发展的链条”,明确当代建筑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和使命。

人从外界接受信息刺激,就会产生心理反应,产生持续记忆,以至影响以后的判断与理解。

对传统建筑材料特征理解的形成源于个人及集体的心理行为。

材料有着特殊的性质而建筑物需要几年才能建成。

这两者都会随时间的流逝,复杂地改变。

JuhaniPallasma在他的大量论述中,讨论了关于可触、可感知的建筑的问题,建筑的这种慢速、易变的特性与信息稍纵即逝和充满情感的世界之间存在着非常微妙的关系。

纯净的建筑形象完善与凝结在它产生的时刻,即一个无时间的真空中。

随后,建筑的成熟也是衰老过程对之的冲击,风化和使用过的痕迹被视为历史的记忆。

正如PallasMa阐明的那样,材料可以唤起,甚至愉快地表达时间的流逝——石头的地理起源;砖制造过程中的火焰与泥土,以及不老的建筑传统:铸铁的古老铸造过程和纪录岁月印记的绿锈,而木头则是曾经生长的大树,一个有生命的机体。

●地域性
全球工业化大生产以前,各个地区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个体,运输、劳动力以及技术的限制使不同地域的建筑一直使用当地制造和采掘的材料。

木材从附近的森林砍伐,砖用本地粘土烧制,石材从便捷的采石场开采,材料是维系建筑文化与地域的脐带。

这种人工产品与孕育它们的土壤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这种联系不仅是经济与效率的要求,也是人们心理需求的满足。

●整体连贯性
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建筑正在逐渐失去对环境的依附,两者关系随之淡化。

因此有必要重新提倡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性,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主要是通过建筑的形态和结构,建筑材料所创造的氛围、质感、明暗和色彩等各种关系的有机构成,创造出符合现存环境要求的艺术形式。

2.2.3人性化的感受
建筑材料体现了物质与感知的魔力。

在物理术语中,自然状态的物质因热量,化学作用或其他生产过程而转换,在经验术语中,材料被赋予含义,能够唤起情感,产生言外之意,阐述我们理解力的深层感受。

材料能成为不受欢迎建筑的替罪羊,例如混凝土,就曾经与现代主义的物质与社会的失败相联系.相反的,它也使建筑奇怪的差异合法化。

例如,薄石材饰面贴附在普通的盒状办公建筑上,用以追求粗俗的自我炫耀。

人的感觉和心理行为是人性化设计的依据。

人们对环境的认知采自感觉器官与大脑的共同工作,感觉器官包括有眼,耳、鼻、舌、皮肤等,相对应的感觉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对于建筑的物化形态一建筑材料的评析与体验,其中比较重要的感觉有:视觉,触觉和嗅觉。

视觉是最发达的感觉器官,人们所接
收的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

这些信息包括
建筑的体量、光线的阴影,材料的大小、
分格、质感、纹理、色彩等。

触觉指通过
皮肤感觉到温度、硬度、光洁度等,从而
形成接触感觉,留下舒适或不舒适的印象。

所谓手感就是从触觉派生而来,现代社会
中工业化的大批量产品形式相同,因此触
觉也相似,传统建筑材料之所以弥久亲切,
就是和触觉密切相关。

例如,彼德·卒姆托的瑞士沃尔斯温
泉浴场设计,就研究了人们对世界的感官图2—6沃尔斯温泉浴场
着光泽而显现出来,这正是木材最美妙的性质。

3.1.2木材的结构表现力
图卜1霍尔兹·网尔希瑞德木材厂
图3--2霍尔兹·阿尔希瑞德木材厂图3—3霍尔兹·阿尔希瑞德木材厂图3—4汉诺威世界博览会木结构大屋顶
木材的结构性能因树种的差异而有较大区别,一般来说,密度较大的,力学强度亦大;密度较小的,力学强度也相应减小,木材是各向异性材料顺纹方向与横纹方向的力学性质相差很大,横纹强度只及顺纹强度的1沪-20%,因此木材抗剪强度大大低于其抗拉抗压强度。

因此,实木构件的跨度受到较大的限制。

当代木材胶合技术的突飞猛进从根本上改进了木材的抗弯和抗剪性能,使木材可以形成较大的跨度,如鲍姆施拉格和埃贝尔设计的霍尔兹·阿尔希瑞德木材加工厂,其木制刚架就利用了这种新技术。

(图3—1,图3—2,图3--3)木材如果含水率较高,其各向干缩率不相同,因而容易造成变形,从而影响木材的力学性能和外观,为解决这一问题,一般要求木材在达到平均含水率再使用,或对木材采取上漆的方法,对于高大的整木,则应对木材两端和中间加箍紧固。

另外,木材可以在高温蒸煮下进行弯曲,这为我们使用曲线形的木构件提供了可能。

托马斯·赫尔佐格设计的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的木结构大屋顶是一件具有震撼力的木结构作品,它的形象远远超出了我们对木材建筑形象的想象。

它本质上是悬挑结构与壳体结构的结合,这个大屋顶一共由十个伞状结构单元组成。

(图3_-4)每个单元的木支撑塔由四根木柱与钢材连接件共同组成,木柱用材是产白南部森林的银杉。

木塔的四根6
米长支腿是由直径约为7毫米去皮的银
杉木制成.因其上部受的压力较大,所
以上宽下窄倒置。

由胶合层压木板做成
的三角形腹板加上3.3毫米厚的硬木饰
面更增加了支腿的刚度。

将32吨重的钢
帽扣在木塔上面,四根悬拂的桁架式木
梁与它相连,并由它支撑和固定。

这些图}_5汉诺威世界博览会木结构大屋顶
梁有3米宽、19米长,连接点位于7米高处,这些梁的构造很复杂。

它的构造类似于K式对角支撑,在与壳体的边梁连接处却又变成箱形梁.壳体是由交叉肋组成的网格,这些网格大小不一,受力较大的地方为380毫米,壳体的高点受力较小,为160毫米.木肋条在肋与肋套叉的节点用螺栓固定,只在高应力点才用胶黏结起来。

这些网壳在邻近的展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组装起来,但是悬臂桁架梁是在700公里以外的地方制作的。

(图3—-5)
3.1.3木材的材质表现力
赖特认为在建筑上运用木材应注意表现其天
然丽质,而不是去掩盖它,他反对在木材上刷不
透明的漆,而主张要表现木材的加工工艺,包括
手工或机器的锯痕、榫卯接点等等,这样会使木
材的性能更加明确地表现出来。

赖特喜欢粉墙和
木框构成对比生动富有图案的艺术效果。

他的许
多草原式住宅中都有这样的处理,如东塔里埃森
赖特住宅、罗伯茨住宅、罗比住宅等等都有这类图3-_6圣本尼迪特小教堂例子可见。

阿尔瓦·阿尔托的家乡芬兰盛产木材,他常
用木材作为建筑室内外饰面,对此,他并无很多
言论。

我们只能从他的作品中看到条形木板的拼
接,水平的或垂直的,与整块木板相比,更具有
造型的灵活性,可以拼成自由的波形面,这是阿
尔托设计手法的一大特征,从维普里市立图书馆
的波浪形天花板到纽约博览会芬兰馆的波形墙都
反映了他使用木材的诗意方式和功能因素。

前面曾介绍过建筑师彼特·卒姆托使用石头
的例子沃尔斯温泉浴场。

不过,卒姆托实在是一图3—7圣本尼迪特小教堂
图卜喝伊萨拉学校图3-_9塞维利亚世博会芬兰馆3.I.5木材的技术表现力
图卜lO吉巴欧文化中心在一起.建筑师对这两个体量的不同材质的材料有着深入的考虑:木材是暖调的红色,锌扳是冷调的银白色;木材是竖向的线条,金属是片状的横线条:金属有强烈的反光,木材则是低反光度。

在材料的标杆上,建筑师刻意将他们的多个材料感拉向两个极端,从而突出他们的对比达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性。

(图3—8)在塞维利亚世博会上,芬兰馆以其独特的材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建筑
由两个形状、不同质感和不同色彩的盒体
组成.第一个盒体取材芬兰的船,暖色的
木材无论是肌理色彩还是形状都给人留下
强烈的芬兰传统印象。

另一个盒子代表的
则是机器.黑色的钢框架,钢楼板,钢窗,
以及方盒子的造型都代表了现代机器工
业。

两个并置的盒子故意造成两种材料最
强烈的材料感对比:肌理——木材的丰富
细腻的肌理和钢材的光滑,色彩——木材
的暖黄色和钢材的冷黑色,触感——木材
的温暖柔软和钢材的冰凉坚硬,符号性一
一木材的传统和钢材的现代。

(图3—9)
这是一个运用传统建筑
材料表达生态设计理念的典
型例子。

吉巴欧文化中心由
十个单体组成,共有三种大
小。

这些类似山间木屋的曲线
型构筑物,全都是由木桁架和
木肋条建成,它们各有自己的
主题,但都朝向贯穿中心的通
道开放,给参观者提供了一条
由一狭小空间到一个开阔空
间的戏剧性途径(图3—10)。

这些建筑物表达了一种与夏威夷文化氛围之间和谐的关系。

除了美学上的关联,功能上也如是.设计者充分利用新喀里多尼亚的气候特征,在建筑内部安装了一套十分有效的被动通风系统.其原理是采用双层结构,使空气可以自由的在内部的弓形表面与外部的垂直表面之间流通。

而建筑外壳上的开口则是用于吸纳
海风,或者用于导引建筑所需的对流,气流由百叶进行调节,当有微风吹来时,
图卜11吉巴欧文化中心
百叶窗就会开启让气流通过,当风速变得很大时,它们又会按照由下而上的顺序关闭(图3-11)。

图卜12汉诺威世博会瑞士馆图卜13汉诺威世博会瑞士馆
在所有与众不同的博览馆中,位于汉诺威世博会东展区的瑞士馆尤为出色。

卒姆托把它视为“身体的音色”。

它完全打破我们通常所持有的展示空间的概念,一切都是那么原始,只是将锯好的木材,以最简单的方式干垒成架空的木材壁,高度为九米,做成纵横交叉的三千平方米的迷宫。

这个迷宫中有通道和中庭,在这个迷宫的木结构空隙中,萦绕着由瑞士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加之透进来的阳光、参观者的话语和脚步声,把人们从缭乱的视觉世界拉回到纯粹音色的世界。

通常,博览会都是围绕建筑、展示和景观这三个因素展开,然而卒姆托却暧昧这三者的界限,完美地体现了这次汉诺威博览会所倡导的主题——人类·自然·科学,其作品的力量恰好是这三者的合力。

(图3—12)
建筑高度为九米,只是将锯好的木材,以最简单的方式干垒成架空的木材壁.在固定木材时没有使用固定角铁之类的建筑部件,用榫卯直接固定。

在博览会结束之后,木材可以再运回瑞士投入使用,充分体现了“生态”的主题.建筑构成方式为组装和拆卸组件提供了最佳形
式。

为防止雨水,顶部设计几组金属凹管组织
3.2.2砖石的结构表现力
石材是被广泛使用的材料,其坚固、耐久的材料特性与人类追求永恒存在的观念有着相通之处,因而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石材的基本特点是坚硬和厚重,能与自然的环境取得呼应;石材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微妙的纹理和色彩,能产生一种反朴归真的装饰效果。

一方面,石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满足了人们对于坚固性的要求,人们用这种最普遍、最易开采的材料来建造遮蔽风雨的庇护所,由此带动桥梁,水坝、输水管等工程体系的发展,形成了以材料和构筑方式来推动建筑发展的动力之一。

另一方面,石头本身所具有的沉静、坚韧的气质符合举行宗教仪式的氛围需要,因而发展出以宗教建筑为核心的一系列建筑型制,形成了以文化内涵和精神需求为特征的另一动力。

新的石头在美学方面的可能性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在饰面石饭上可以任意开洞,因为它是悬挂的,佩里抓住了这一点,从而可以把石头像帷幕一样对待,表现它薄的特点,而不是其厚重性。

赖特分析承重石材的基本特点是硬质、耐久和有重量感,第二种特点是天然纹理、色彩和微妙的线条,具有质朴的美。

因此应该用于形体简洁、体量巨大而宏伟的建筑,就像金字塔和玛雅庙宇那样,也应象东方建筑那样充分地利用天然的装饰性。

赖特批评希腊人用石头来模仿木结构,批评罗马人一味地用小石头去砌拱券,批评哥特人不能发挥石头的装饰性,而真诚赞美中国和日本珍爱石头本身如画般的美,似乎从中看到了宇宙万物一般。

图3.14沃尔斯温泉浴场
赖特精心运用石头的例子在这里不多着笔墨,看能不能从当代建筑作品发展石头的这种传统建造方式有何创新,瑞士的沃尔斯温泉浴场恐怕是再好不过的例子了。

卒姆托(PeterZumthoO的建筑思想就存在于建造逻辑中。

1996年该建筑的完工意味着一系列特殊形态关系的诞生。

基地条件、空间需要、材料是促成这些形态关系的契机。

卒姆托选用了沃尔斯当地的片岩作为基本承重材料,片岩构成的承重体尺寸庞大,它们已不成为柱或者墙,而是矩形的墩子,石
墩的尺寸各不相同,多数“挖出”更私密的小空间。

没有梁,混凝土的楼板从石墩的顶部一面、二面或三面悬挑出来。

楼板之间留有6cm宽的缝隙,用透明玻
璃密封(图3-14)。

石头不是柱也不是墙,而是墩。

准确地把石头的基本特点诠释
出来。

板间的缝隙成为天窗的做法将石头本身的装饰性完美地表达出来。

外部形体简洁沉稳,与背后的山势相互呼应。

屋顶与山坡相连,成屋顶花园.这座建筑被张永和称为卒姆托的“革命”。

3.2.3砖石的材质表现力
砖石,我们在传统建筑和路易·康那里已经了解了很多。

赖特曾说过:“茶褐色或红棕色的砖墙是最好的土色。

它们不是从草地上突然冒出来的也不是像弹弓那样射出来的,而是很清楚地意识到它们脚下的地面,并向地面平缓伸展出一个坚实的基础,使建筑物显得更牢固地插进地面承穴之中,而它的典雅的形态又受到上部屋檐的保护。

“1949年的莫里斯商店,从沿街立面的处理上采用一大片滴水实砌墙面,在左下角留一个圆拱券洞作为入口,实墙上十分简洁,没有任何其他材料的装饰,只是在左侧用砖的接卯处理形成自上至下的一条竖缝。

恰到好处地呈现了砖的纹理、色彩和砌筑工艺。

还有一位用砖的大师使砖的用法随他作品的成长逐步成熟起来,并且几乎始终如一地出现在各个时期的作品中,这位建
倒3一15圣伏特河别墅筑师就是马里奥·博塔:一位充满自信坚持自己理想的人。

博塔的作品是从细部处理着手的,他认为细部处理就是善于使用材料而局部地赋予作品新的意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细部处理是对于人类消费社会、工业技术以及无秩序的开发等等现象的对抗——一种出自人类或者是工匠那双可靠的手产生的抗拒。

于是,他选择了经
济廉价的材料——空心砖,而且他的住宅和大多数公建都是以空心砖这种单一的材料建造的。

博塔历经种种的尝试,不断地追求隐藏在这一廉价材料中建筑表现
图3—16liorbloSupperiore住宅的可能性(图3-15)。

开始时仅单纯地运用于组成壁面,其后则以颜色相异的两种空心砖混合并将局部斜放成45度等。

在野口昌夫对他的采访中,他说经由各种不同的尝试之后,对这种建材产生感情,也渐渐能够表达其特性。

虽然开始时只是偶然选择的材料,但逐渐地了解它的用法而达到洗练而成熟的境界。

Liorblo
Supperiore
住宅中,材料本身那样粗糙,呈现的格调却是那般的高贵(图3-16)。

在博塔看来,所有的材料都是好的.他说“即使它本身的价格是便宜的,格调也和素材所持有的价值无关,材料只是一种道具,它的价值由建筑师的表现方式来决定的”。

3.2.4砖石的色彩表现力
图3—17世界金融中心
石头作为表面的围护材料的传统,或许可以追溯到古典建筑在承重墙外面拼贴各种古典柱式的时期。

这类建筑的外观通常是厚重敦实的,石头表皮极力伪装成承重构件,石材在这里变成了一种“虚伪”的材料。

遵循现代主义“真实表现”的原则,西萨·佩里把作为表面围护构件的石材从这种“令人厌倦而无用的表演”【3·6】中解放出来。

在世界金融中心的设计中,(图3-17)佩里继续强调了“表皮与骨骼”的概念,即承重的钢结构和以多层厚板组成的围护构件的彻底分离,并发展出石材幕墙与玻璃幕墙并用的新方法。

在金融中心的基座部分,外墙面多用石板:而越往上,石板减少而玻璃增加。

这种从下往上变换石板幕墙与玻璃幕墙面积比例的手法使得整个塔楼具有古典建筑下重上轻、下实上虚的特点,然而又不同于古典建筑粘贴
图3—18世界金融中心厚重石材强调体积凸凹的作法。

因为佩里采用的是极薄的石板,符合工业生产的模数化与快速安装的要求,就像玻璃一样挂在结构框架上,它仅仅是贴上去的一层薄膜,表现的是一种轻灵飘逸之美。

“从传统的厚实、沉重、雕刻式的石头到新的轻薄、悬挂、多层符合式的石头的变化就像粘土和金属片之间的差别一样意味深长。

这是个不寻常的时刻,因为我们仍然有过去建筑的文化遗产,但我们还有了一种能脱出其本性的新产品,它允许我们创造一套新颖的形式。

我们的任务是开
辟使用其他的道路。

”从佩里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