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哪些

合集下载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ppt课件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ppt课件

5 960000 1
1/15 64000 960000 40000
Ⅲ、小结:
1、采用加速折旧法,使固定资产在有效使用期的前 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有利于加速企业的固定 资产的更新改造和技术装备的提高。
2、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相比:
(1)计算基数的确定方式不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逐 年减少;年数总和法的每年均相同。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 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企业一般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当 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 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 停止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 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 提折旧。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 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 -预计净残值)÷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 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工作量法例题
【例2】 甲公司的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80万元, 预计生产产品产量为4 00万个,预计净残值率 为5%。本月生产产品4万个;假设甲公司没有 对该机器设备计提减值准备。则该台机器设备 的本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 旧额
累计 固定资产 折旧额 净值
1 960000 5
5/15 320000 320000 680000
2 960000 4
4/15 256000 576000 424000
3 960000 3
3/15 192000 768000 232000
4 960000 2
2/15 128000 896000 104000
(2)年折旧率的确定方式不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每 年均相同:年数总和法的逐年减少。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折旧这个话题,一开始听着好像挺枯燥的,谁会对资产的“衰老”感兴趣呢?但你要知道,折旧这事儿,可是每个企业都会绕不开的麻烦。

想象一下,你买了台新的电脑,花了大价钱。

结果不久后,你发现它的性能有点跟不上时代,甚至快要被淘汰出局了。

这就是“折旧”的开始。

通俗点说,折旧就是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把这台设备的价值慢慢消耗掉。

看,简单吧?你不仅要了解设备、工具、建筑这些固定资产怎么折旧,还得知道折旧的年限,知道了这些,你的钱袋子可就能“稳稳当当”了!说起折旧方法,最常用的有三种。

第一种,大家最常听到的就是“直线法”。

这一方法简单到不行,基本上就是“每年折一点,均匀折”。

打个比方,买了个价值10万的设备,假设它的使用年限是5年,那每年折旧2万,5年就折完了。

简直就是“白菜价卖车”的节奏,固定每年相同的金额,你可以一目了然。

这个方法的好处就是计算简单,企业也容易管理,尤其适合那些很难估算实际使用年限的设备。

可是,你要是问我这个方法好不好?也得说,嗯,能用,能用,但它的缺点就是过于死板,难免失去一些灵活性。

第二种就是“加速折旧法”,嗯,这名字听着就有点意思。

“加速”听着就有点像赛车,一下子冲上去了!它和直线法的区别,就是前期折旧多,后期折旧少。

最常见的就是“双倍余额递减法”。

举个例子,你买了个10万块的设备,按加速折旧法来算,前两年你可能每年折旧得多一点,过了前几年,它的折旧金额就会大幅下降。

简单说,就是设备刚开始使用时折旧特别狠,后期就慢慢减少。

说实话,这个方法对于那些使用初期特别频繁,或者会很快过时的设备特别合适。

比如说,买了台生产设备,刚开始用的时候,它的效率很高,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多,折旧可以稍微提前一点,不会等到设备“死”了才开始慢慢减少价值。

不过,这个方法要操作起来可不那么简单,得谨慎使用,搞不好反而会把账目搞得乱七八糟。

再来就是“年数总和法”。

这个名字听着有点复杂,但其实它也有点像加速折旧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哪些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哪些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哪些?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是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

年限平均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是相等的。

计算公式: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年)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或: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年)=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年)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工作量法是指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实际)×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减累计折旧)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一般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计算公式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报废的情况会有两种情况的存在。

一种就是更新替换,另外一个则是使用时间到期报废。

如果大家对此的财务处理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直接套用上述信息加以理解。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企业为了反映资产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消耗而进行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多种,不同的折旧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固定资产,企业在选择折旧方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首先,直线法是最常见的折旧方法之一,其计算公式为,(原值-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直线法的特点是每年折旧额相等,适用于价值稳定的固定资产,如建筑物、机器设备等。

直线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折旧额稳定,利于会计核算和预算编制。

其次,工作量法是根据资产的使用量或产量来确定折旧额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生产性固定资产,如矿山设备、发电厂设备等。

工作量法的折旧额与资产的实际使用量或产量成正比,能更准确地反映资产的价值消耗情况,但计算较为复杂,需要有准确的使用量或产量数据作为依据。

另外,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原值-已计提折旧累计额)折旧率。

该方法在资产使用初期折旧额较大,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少,适用于技术更新较快、价值快速下降的固定资产,如计算机、软件等。

双倍余额递减法能更快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变动情况,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资产结构,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综上所述,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企业在选择折旧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资产的价值变动情况、使用情况以及会计核算的需要。

合理选择折旧方法有利于准确反映资产的价值消耗情况,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因此,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会计中计提折旧的方法

会计中计提折旧的方法

会计中计提折旧的方法折旧是会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固定资产随着使用和经常性降值而计提的费用。

折旧的计提能够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减值情况,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评估资产的价值和保值效果。

在会计中,有多种计提折旧的方法,主要包括直线折旧法、加速折旧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折旧计提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情况。

1.直线折旧法直线折旧法是最常见和最简单的折旧计提方法,在企业会计中应用广泛。

直线折旧法的计提公式为:年折旧费用=(资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寿命直线折旧法的特点是每年的折旧费用是固定的,计提简便、稳定,并且计算结果易于理解。

这种方法适用于固定资产价值变化比较平稳、使用寿命较长的情况下。

直线折旧法通常适用于办公设备、汽车等长期使用且价值稳定的固定资产。

2.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是一种根据固定资产价值快速降低而设计的折旧计提方法,适用于那些固定资产在最初使用期间价值快速下降的情况。

加速折旧法的计提公式为:年折旧费用=2×(资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寿命加速折旧法的特点是初始年度的折旧费用比较高,后续年度的折旧费用逐渐减少。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价值急剧下降的情况,比如计算机设备、通讯设备等。

3.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按照固定资产净值的一定比例计提折旧的方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提公式为:年折旧费用=2×(资产原值-累计折旧)×预定折旧率双倍余额递减法的特点是折旧费用的计提金额在每年都是变化的,通常前几年的折旧费用较高,随着资产净值的减少,后面年度的折旧费用逐渐减少。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价值快速下降的情况,有助于更快地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

在选择折旧计提方法时,企业需要根据固定资产的特性和使用情况来确定合适的方法。

不同的折旧计提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

同时,折旧的计提应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进行,确保折旧计提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哪些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哪些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哪些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直线法:按照固定资产的原值与预计使用年限计算每年的折旧费用,即固定资产的价值在使用寿命内等额减少。

2. 年数总和法:将固定资产不同年限的折旧费用总和作为固定资产持有期间总的折旧费用。

3. 双倍余额递减法:按固定资产的残值率计算每年折旧费用,每年的折旧费用是上一年度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减去残值后的两倍。

4. 产量法:根据固定资产的产量或使用量计算每单位产量或使用量的折旧费用,并由此累计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

5. 平均年限法: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算折旧率,再根据每年的折旧率计算年度折旧费用。

6. 残值递减法:在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基础上,按新的残值率计算每年的折旧费用,使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呈递减趋势。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具体的选择应该基于相关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

固定资产折旧的五种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五种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五种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的五种方法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

可供选择的折旧方法主要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

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为体现一贯性原则,在一年内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能修改在各折旧方法中,当已提月份不小于预计使用月份时,将不再进行折旧。

本期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期不提折旧,当期减少的要计提折旧以符合可比性原则。

采用的几种折旧方法介绍1、平均年限折旧法一月折旧率=(1―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月折旧额=月折旧率×原值=(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残值=原值×残值率可以看出,平均年限折旧法一只与三个参数相关:原值、残值(或残值率)、预计使用月份。

折旧的多少与“累计折旧”、“已计提月份(已计提月份小于预计月份时)”无关。

2、平均年限折旧法二月折旧额=(原值―残值―累计折旧)÷(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原值―残值)=[1―累计折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在平均年限折旧法中,折旧金额与原值、累计折旧、残值、预计使用月份、已提月份共五个参数相关。

如果累计折旧与已计提月份均为0,则两种折旧方法中的月折旧额是一样的,但是月折旧率不同。

3、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4、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按双倍直线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净值来计算折旧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会计中有哪些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会计中有哪些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会计中有哪些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在会计中,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定,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在多个会计期间内以折旧费用的形式进行分摊的一种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有以下几种:1.直线法直线法是最常见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之一,也是最简单的方法。

按照这种方法,每年计提的折旧费用是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残值后的差额除以折旧年限。

折旧年限可以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或者企业内部的管理规定来确定。

2.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是在固定资产前几年计提的折旧费用比后几年多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反应固定资产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变化。

常见的加速折旧法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1)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分为一次加速法和递减加速法)一次加速法是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头一年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费用,而在之后的每年则以双倍余额递减的方式计提折旧费用。

递减加速法是在每一年度的折旧费用中都增加一定比例的递减百分比,使每年计提的折旧费用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2)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按照将使用期限分为若干相等长度的年度,对每个年度计算折旧率,然后将折旧率相加得到总折旧率。

总折旧率乘以固定资产的年初净值即可得到当年的折旧费用。

3.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指按照固定资产实际使用的工作量计算折旧费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存在明显的工作量变动的固定资产,比如运输设备等。

具体的计算方式是以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与总的预计工作量的比例乘以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净值。

4.固定综合法固定综合法是指将固定资产按照一定的综合指标进行分组,然后对不同组别的固定资产分别计提不同比例的折旧费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固定资产群存在不同的使用寿命和残值率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选择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时应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确保计提折旧费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同时,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日常会计处理中,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应当得到遵守和执行,以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和完整。

固定资产的几种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的几种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的几种折旧方法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这可是个挺有趣的事儿呢。

有一种折旧方法叫年限平均法。

就好比你有个东西,你觉得它在每一年里损耗的价值都差不多。

比如说你买了个特结实的桌子,你就想啊,这桌子能用10年,那每年损耗的价值就是它总价值除以10呗。

这就像把一个大蛋糕平均切成10块,每年吃一块那样简单直接。

这种方法很容易理解,计算起来也不麻烦,就适合那些使用起来比较均衡,每年损耗程度都差不多的固定资产。

再说说工作量法。

这就像是按干活多少来算损耗。

比如说你有辆货车,你不是看它用了多少年,而是看它跑了多少公里。

如果这辆货车总共能跑50万公里,你每次跑个100公里,就根据这个比例来算它损耗了多少价值。

这就好比是工人按件计酬一样,干得多损耗得多,干得少损耗得少。

这种方法对于那些使用频率和工作量密切相关的固定资产可太合适啦。

还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呢。

这个方法就有点小调皮啦。

它一开始折旧的时候可快了,就像个急性子。

比如说一个固定资产价值10万,它一开始折旧就按照直线折旧率的两倍来算。

前面几年折旧得多,后面就慢慢少了。

这就像刚开始大手大脚花钱,后面手头紧了就省着点花一样。

这种方法适合那种前期使用效能高、后期慢慢下降的固定资产,像一些高科技设备,刚买来的时候可新鲜啦,用得也多,折旧也快些。

最后还有年数总和法。

这个方法就像是给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排个序,然后根据这个顺序来算折旧。

比如一个东西能用5年,那第一年就按照5/15(5是第一年的顺序数,15是1 + 2+3+4+5的总和)这样的比例来算折旧。

这就像是按照年龄大小来分配糖果一样,大的先分得多,小的后分少点。

这种方法也比较合理地反映了固定资产随着时间推移,价值损耗的情况。

宝子们,这几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各有各的妙处,就看你的固定资产是啥样的情况,然后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啦。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价值逐年计提一定金额的费用,以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变动和使用效益的消耗。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折旧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直线法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内,每年按照固定比例计提折旧费用。

其计算公式为,折旧费用=(资产原值-残值)÷使用年限。

直线法的特点是折旧费用稳定,易于计算,适用于固定资产价值稳定、使用寿命长的情况。

工作量法是指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量来计提折旧费用。

其计算公式为,折旧费用=(资产原值-残值)×(本年度使用量÷总使用量)。

工作量法的特点是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适用于固定资产使用量波动较大的情况。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内,每年按照固定比例计提折旧费用,但折旧费用的计算基数是上一年度的固定资产净值。

其计算公式为,折旧费用=(资产原值-累计折旧)×2÷使用年限。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特点是折旧费用前期较高,后期逐渐减少,适用于固定资产前期价值下降较快的情况。

在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时,需要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经营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固定资产价值稳定、使用寿命长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直线法;固定资产使用量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工作量法;固定资产前期价值下降较快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法。

总之,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选择应当合理,能够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和使用效益的消耗,有利于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折旧的几种方法

折旧的几种方法

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等;
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

通常,企业按分类折旧来计算折旧率,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清理费用)/该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100%;
采用分类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简单,但准确性不如个别折旧率。

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虽然简单,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不同,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这一事实。

又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发生的维修费用也不一样,平均年限法也没有考虑这一因素。

因此,只有当固定资产各期的负荷程度相同,各期应分摊相同的折旧费时,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才是合理的。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有四种方法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有四种方法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有四种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时间的推移和使用磨损,其价值逐渐减少,根据会计准则,需要将固定资产的价值按一定方法逐年分摊。

一般来说,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有以下四种方法:
1.直线法:
直线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它假定固定资产在使用期内价值以固定的速度减少。

计算方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残值,再除以使用寿命得到每年应减少的价值,然后按年平均数分摊到每个会计年度。

公式:每年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使用寿命
2.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假定固定资产在使用期内价值减少的速度并不是线性的,而是按费用曲线进行分摊。

这种方法更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很多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的折旧较大,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折旧减少。

公式:每年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当年折旧率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也称为双倍余额递减法或递减倍率法。

它假设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折旧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折旧速度减慢,最终趋于稳定。

计算方法是将固定资产净值的两倍乘以固定的递减倍率,再乘以固定资产的残值率。

公式:每年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递减倍率
4.生产量法:
生产量法适用于那些固定资产的价值主要与其使用量相关的情况,如生产设备、机器等。

该方法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残值,再除以估计的总产量得到每单位产量的折旧费用,随着实际产量的发生,每年的折旧费用也会相应变化。

公式:每年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估计总产量×当年产量。

固定资产的四种折旧方法有案例有解答满满干货

固定资产的四种折旧方法有案例有解答满满干货

固定资产的四种折旧方法有案例有解答满满干货1.直线法:这是最常用的折旧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

折旧费用被均匀地分摊到资产的使用期间。

计算公式为:(资产原值-残值)/使用年限。

案例: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器,原值为10,000美元,使用年限为5年,残值为2,000美元。

计算该机器的年折旧费用。

解答:根据直线法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机器的年折旧费用为(10,000-2,000)/5=1,600美元。

2.年总产量法:这种方法的折旧费用取决于资产的使用量或产量。

每年的折旧费用是根据资产的产量或使用量来确定的。

计算公式为:(资产原值-残值)/资产总产量或使用量。

案例:一家汽车制造公司购买了一条生产线,原值为100,000美元,预计总产量为100,000辆汽车,残值为20,000美元。

计算该生产线每生产一辆汽车的折旧费用。

解答:根据年总产量法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每生产一辆汽车的折旧费用为(100,000-20,000)/100,000=0.8美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这种方法认为资产的经济效益在使用初期更高,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因此,在使用早期的年份,折旧费用较高;而使用后期的年份,折旧费用较低。

计算公式为:(资产原值-累计折旧)*(折旧率*2)。

案例: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器,原值为10,000美元,使用年限为5年,残值为2,000美元。

计算该机器第二年的折旧费用。

解答:根据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第二年的折旧费用为(10,000-0)*(1/5*2)=4,000美元。

4.年夜图省时法:这种方法认为资产的使用效益在使用初期更高,在后期逐渐减少,加速折旧费用的计提。

计算公式比较复杂,通常需要使用专业的软件来计算。

案例:由于年夜图省时法的计算公式较为复杂,这里无法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和解答。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法、年总产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夜图省时法。

每种折旧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情况和特点。

固定资产的四种折旧方法有案例有解答满满干货

固定资产的四种折旧方法有案例有解答满满干货

固定资产的四种折旧方法有案例有解答满满干货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值按照一定方法逐年分摊到其使用期限内。

目前,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主要有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产量法。

下面将为您分别介绍这四种折旧方法,并提供相应的案例和解答。

1.直线法:直线法是最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之一,它假设固定资产的价值在使用期间是以相等的速度递减的。

按照这种方法计算的折旧额是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残值后,再除以使用年限得到的。

案例: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器,原值为1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残值为10,000元。

请计算使用直线法时,每年的折旧额。

解答:折旧额=(原值-预计残值)/使用年限=(100,000-10,000)/10=9,000元2.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是一种复合折旧方法,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曲线变化,将不同年份的折旧率加总得到总折旧率。

按照这种方法计算的折旧额在早期较小,后期逐渐增大。

案例: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器,原值为1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

请计算使用年数总和法时,每年的折旧额。

解答: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每年折旧率:年数总和=1+2+3+...+10=55每年折旧率=10/55=0.1818折旧额=原值×折旧率=100,000×0.1818=18,180元3.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按照固定资产的残值的两倍作为固定资产净值的倍数,根据这个倍数以递减的方式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使用这种方法,折旧额在前几年较大,后几年逐渐减小。

案例: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器,原值为1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残值为10,000元。

请计算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每年的折旧额。

解答:首先,计算残值的两倍为20,000元。

第一年:折旧额=原值×(2/使用年限)=100,000×(2/10)=20,000元第二年:折旧额=(原值-已累计折旧额)×(2/使用年限)=(100,000-20,000)×(2/10)=16,000元依此类推,可以得到每年的折旧额。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长期使用而购置的、价值较高的生产资料或办公设备等,其使用寿命一般较长,因此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对其价值进行逐年减少,这就是折旧。

折旧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正确的折旧方法不仅能够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还能够合理地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在实际操作中,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多种,下面将分别对这些折旧方法进行介绍。

首先是直线法,这是最常见的折旧方法之一。

直线法的计算公式为,(原值-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其中,原值指固定资产的购置价值,残值指固定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结束时的估计价值,预计使用年限则是企业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合理预期。

直线法的特点是折旧额每年保持不变,能够在整个使用寿命期内平均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较为简单和方便。

其次是工作量法,这是一种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量进行折旧的方法。

工作量法的计算公式为,(原值-残值)本年度工作量/预计总工作量。

工作量法的特点是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适用于使用寿命与工作量相关的固定资产,如车辆、机器等。

另外,还有双倍余额递减法,这是一种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折旧额较大,逐年递减的折旧方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公式为,(原值-累计折旧)2/预计使用年限。

这种折旧方法适用于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价值流失较快的情况,能够更快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变化。

总的来说,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需要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经营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不同的折旧方法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折旧方法时需要谨慎对待。

同时,在使用折旧方法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修正,以适应固定资产价值变化的实际情况。

总之,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对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正确选择和应用折旧方法对于保障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固定资产折旧法有哪些?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法有哪些?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法有哪些?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法有哪些?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方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的固定资产越来越多地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企业资产管理时,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公司的财务效益,还能为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固定资产折旧法有哪些?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呢?一、固定资产折旧法的种类1. 直线折旧法直线折旧法是指以固定资产为基础,按照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平均分配其折旧费用。

其计算公式为:直线折旧额 = (折旧基数-残值)÷折旧年限。

直线折旧法适用于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相对较长,其价值不会快速降低。

此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计算成本低,缺点是不能反映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不均等因素的影响。

2. 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是指先使用双倍余额法计算前期的折旧额,然后按照常规的直线折旧法计算后期的折旧额,从而在前期加速折旧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折旧额=(折旧基数-已计提折旧额)×2÷折旧年限×2在第一年,而后四年则用直线折旧法计算。

注意,加速折旧法不能随意改变折旧年限,不然会对做出不良财务报表的风险。

3. 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按照折旧年限进行折旧,每年折旧金额从固定资产最初估价的两倍中按照其剩余价值的一定比例进行折旧。

其计算公式为:折旧额=折旧基数×2÷折旧年限×2※每年之后总折旧额不能超过折旧基数与之前折旧额相加的两倍,且最后一年折旧额应该保持与直线折旧额一样。

双倍余额递减法适用于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相对较短,折旧损耗较快的情况下。

4. 总和数年数字折旧法总和数年数字折旧法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期内,分别设置不同的残值和折旧年限,并将每一年的折旧额之和作为总折旧额。

其计算公式为:每年折旧率=(2÷n)×100%,每年折旧额=(折旧基数-残值)×每年折旧率,年数n=折旧年限之和。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有四种方法!0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有四种方法!0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一般有四种方法!1、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记折旧额均衡得分谈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平均年限法:公式:(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使用年限2、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3、双倍月递减法,是指再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的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率:2/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公式:第一年折旧:固定资产原值*折旧率第二年折旧:(固定资产原值-第一年折旧)*折旧率第三年折旧:(固定资产原值-第一年折旧-第二年折旧)*折旧率第四、第五年折旧:(固定资产原值-第一年折旧-第二年折旧-第三年折旧-预计净残值)/24、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又称总和年限法、折旧年限积数法、年数比率法、级数递减法或年限合计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

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年数总和法(假设是5年的折旧年限):第一年折旧:(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5/15第二年折旧:(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4/15第三年折旧:(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3/15第四年折旧:(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2/15第四年折旧:(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1/15。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是指企业长期持有并使用的用于生产、提供服务、出租或经营管理的物质资产。

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有限,其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这种价值的减少在会计上被称为折旧。

折旧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选择和应用折旧方法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折旧方法。

首先,直线法是一种常见的折旧方法。

按照直线法,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是固定的,每年折旧额相等。

计算公式为,(资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其中,资产原值是指资产购入时的成本,残值是指资产预计使用寿命结束时的价值,预计使用年限是指资产预计使用寿命的年限。

直线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折旧额稳定,便于财务管理和预算编制。

但是,直线法忽略了资产在使用初期价值下降较快的情况,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其次,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折旧方法。

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每年的折旧额是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例,通常是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双倍余额。

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累计折旧)×2÷预计使用年限。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优点是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折旧额较大,能更好地反映资产在使用初期价值下降较快的情况。

但是,双倍余额递减法在固定资产使用后期折旧额较小,可能导致资产账面价值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不够准确地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

最后,年数总和法是一种结合了直线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方法。

按照年数总和法,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在使用初期较大,在使用后期较小,更好地反映了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价值递减的特点。

计算公式为,(资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预计使用年限。

年数总和法综合了直线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优点,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折旧方法。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有着重要的影响。

固定资产的四种折旧方法,有案例,有解答,满满干货

固定资产的四种折旧方法,有案例,有解答,满满干货

固定资产的四种折旧方法,有案例,有解答,满满干货固定资产折旧指的是为了平衡资产负债表,将某项固定资产的成本在其使用寿命期间逐渐摊销(折旧)的过程。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种:一、直线法:直线法是指在使用寿命期间,每年以相同的速度折旧,每年折旧额相同,折旧趋向于一条直线,计算公式为:(资产原值-残值)÷使用年限。

例子:某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器,原值为10万,使用寿命5年,残值为1万,按照直线法计算折旧额为(10-1)÷5=1.8万元/年。

二、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指按使用寿命内的实际工作量计算折旧,每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后计算折旧,计算公式为:(资产原值-残值)÷预计总工作量。

例子:某公司购买了一台印刷机,原值10万元,使用寿命为20万张,残值为2万元,按照工作量法计算折旧额为(10-2)÷20=0.4元/张。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每年折旧率是直线法的两倍,初始折旧率较高,后期逐渐减少,计算公式为:(资产原值÷使用年限)×2。

例子:某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器,原值10万元,使用寿命5年,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额为(10÷5)×2=4万元,第二年折旧额为(10-4)÷5×2=2.4万元。

四、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是指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总和计算折旧,即将资产使用年限的倒数相加,然后按比例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公式为:每年折旧额=[资产原值-残值]×使用年限/年数总和。

例子:某公司购买了一台车,原值15万元,使用寿命为10年,残值为1万元,按照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额为(15-1)×10/(1+2+3+4+5+6+7+8+9+10)=1.4万元/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最佳答案1.年限平均法(特点: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的折旧额是相等的)公式: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2.工作量法(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公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3.双倍余额递减法(一般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公式: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4.年数总和法(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公式: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直线法(straight-line method)根据固定资产在整个使用寿命中的磨损状态而确定的成本分配结构。

直线法依据是,固定资产的使用强度比较平均,而且各期所取得的收入差距不大。

在直线法下,折旧金额是时间的线性函数。

产量法(production method)根据固定资产的产出量分配其成本的方法。

产量法的依据是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主要是受其使用量影响,其合理性取决于三个条件:(1)固定资产的每期用量波动较大;(2)固定资产使用期内的产出的每期用量波动较大;(3)固定资产服务潜力的下降与其使用程序密切相关。

如果符合这三个条件,产量法是最符合配比原则的。

反对产量法的人认为,估计固定资产的产出量比估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更加困难,而且很难考虑功能损耗因素。

采用产量法折旧,折旧费用是一项变动成本,而不像直接法的折旧费用那样是固定成本。

固定资产的产出量可以用机器小时或产量(如汽车的行驶里程)来衡量。

编辑本段常用折旧方法1.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1-预计净利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

通常,企业按分类折旧来计算折旧率,计算公式如下: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清理费用)/该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100%采用分类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简单,但准确性不如个别折旧率。

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虽然简单,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不同,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这一事实。

又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发生的维修费用也不一样,平均年限法也没有考虑这一因素。

因此,只有当固定资产各期的负荷程度相同,各期应分摊相同的折旧费时,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才是合理的。

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计算公式为: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3.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

常用的加速折旧法有两种:(1)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一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额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即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例如:某企业一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2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的折旧额为:双倍余额年折旧率=2/5×100%=40%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10 000×40%=4000(元)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10 000-4 000)×40%=2 400(元)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6 000-2 400)×40%=1 440(元)从第四年起改按平均年限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四、第五年的年折旧额=(10 000-4 000-2 400-1 440-200)/2=980(元)(2)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也称为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和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计算公式为: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折数总和或: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仍以前例来说明,若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各年的折旧额如下表:原值-净残值每年折旧额累计折旧年份尚可使用年限变动折旧率(元)(元)(元)159 8005/15 3 266.7 3 266.7249 8004/15 2 613.3 5 880339 8003/15 1 9607 840429 8002/15 1 306.79 146.7519 8001/15653.39 800由上表可以看出,年数总和法所计算的折旧费随着年数的增加而逐渐递减,这样可以保持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均衡性和防止固定资产因无损耗而遭受的损失。

编辑本段折旧年限对所得税的影响客观地讲,折旧年限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由于使用年限本身就是一个预计的经验值,使得折旧年限容纳了很多人为成分,为合理避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

缩短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收回,可以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从而使前期会计利润发生后移。

在税率稳定的情况下,所得税递延交纳,相当于向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例1.某外商投资企业有一辆价值500000元的货车,残值按原值的4%估算,估计使用年限为8年。

按直线法年计提折旧额如下:500000×(1-4%)/8=60000(元)假定该企业资金成本为10%,则折旧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如下:60000×33%×5.335=105633(元)5.335为8期的年金现值系数。

如果企业将折旧期限缩短为6年,则年提折旧额如下:500000×(1-4%)/6=80000(元)因折旧而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如下:80000×33%×4.355=114972(元)4.355为6期的年金现值系数。

尽管折旧期限的改变,并未从数字上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税负的总和,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后者对企业更为有利。

如上例所示:折旧期限缩短为6年,则节约资金114972-105633=9339(元)。

当税率发生变动时,延长折旧期限也可节税。

例2.上述企业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如果货车为该企业第一个获利年度购入,而折旧年限为8年或6年,那么,哪个折旧年限更有利于企业避税?8年和6年折旧年限的避税情况:(1)、折旧年限8年,年提取折旧60000,折旧各年避税额:第1、2年0,第3、4、5年9000,第6年18000,第7、8年18000,避税总和81000元。

(2)、折旧年限6年,年提取折旧80000,折旧各年避税额:第1、2年0,第3、4、5年12000,第6年24000,第7、8年0,避税总和60000元。

可见,企业延长折旧年限可以节约更多的税负支出。

按8年计提折旧,避税额折现如下:9000×(3.791-1.736)十18000×(5.335-3.791)=46287(元)按6年计提折旧,避税额折现如下:12000×(3.79l-1.736)十24000×0.564=32031(元)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渐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

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分摊的过程,即将固定资产取得成本按合理且系统的方式,在它的估计有效使用期间内进行摊配。

这不仅是为了收回投资,使企业在将来有能力重置固定资产,而且是为了把资产的成本分配于各个受益期,实现期间收入与费用的正确配比。

由于折旧要计入产品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成本的大小、利润的高低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多少。

因此,怎样计算折旧便成为十分重要的事情。

编辑本段几种常用的计算折旧的方法对所得税的影响1.使用年限法使用年限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扣除预计残值,按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

使用年限法又称年线平均法、直线法,它将折旧均衡分配于使用期内的各个期间。

因此,用这种方法所计算的折旧额,在各个使用年份或月份中都是相等的。

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原始价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预计使用年限一定期间的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称为固定资产折旧率。

它反映一定期间固定资产价值的损耗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00%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使用年限法的特点是每年的折旧额相同,但是缺点是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修理费越来越多,到资产的使用后期修理费和折旧额会大大高于固定资产购入的前几年,从而影响企业的所得税额和利润。

2.产量法产量法是假定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会随着使用程度而减退,因此,将年限平均法中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改为使用这项资产所能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数量。

其计算公式为:单位产品的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清理费用-预计残值)/应计折旧资产的估计总产量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当年产量×单位产品的折旧费用产量法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固定资产使用期间的折旧和费用的配比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