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1979年中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1979年中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来源:彭晓菲的日志
摘要:1979年的中越战争被认为是中国近30年来最后一次实兵演习。
此战进行共28天,中方在攻下越南谅山后撤军。
中越战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乃至国际格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笔者以中越战争为背景,深入分析此战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对此战的研究也为我国与越南在领土纠纷问题上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越战争中国影响
越南,是中国西南的邻国。
历史上,秦始皇统一中国在越南设置交趾郡开始,越南被划入中国版图长达千年;直到宋代,宋发动收服安南的战争宣告失败,越南才正式被中国政府承认独立藩属国。
1883年的中法战争还因中法之间争夺越南主权而起;1950年,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与其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60年的越南独立战争,中国作为越南的大后方,不仅派出以大将陈赓为首的军事顾问团,还为越南提供了203.6845亿元人民币的无偿援助。
中国政府曾经明确表示“七亿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1]曾在广东参加过中国的大革命的越南主席胡志明写过:“越中情意深,同志加兄弟”的诗句。
中越曾有这样历史渊源也曾有亲密国际关系,为何却在1979年战场上兵戎相见?
一、分析中越战争的背景
中越战争的国际大背景正是美苏争霸,世界处于两级格局的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立,并形成了东西方阵营,中国自称为第三世界的代言人,但是国际影响力还远远不足和美苏两国任何一国抗衡。
1975年后越南南北统一后,改变了“团结中苏,保持中立”的方针,奉行亲苏的政策这让中方甚为不满。
而中方从1969年与苏联的珍宝岛战争后到70年代,双方一直处于敌对状态。
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这对当时仍与中国友好而与美军交战的越南来说,却无疑是个坏消息,因为这将意味着中国将有可能减少甚至终止对越南的支持与援助。
于是,越南转而全面投向苏联。
1978年11月越共总书记黎笋访苏,并同苏联签证为期25年的友好合作条约,条约规定:“在双方中的一方受到进攻或受到进攻的威胁时,缔约双方立即交换意见,以消除这一威胁,并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保障两国的和平和安全。
”[2]苏联拉拢越南的目的,在于从战略上对中国形成合围态势。
而越南全面亲苏则打算依靠苏联强有力的军事后盾,实行其在中南半岛的扩张战略。
1978年,越南中央四届全会的决议指出:“越南基本的、长远的敌人虽然是美帝国主义,但直接的敌人是中国和柬埔寨”[3]随后,越共给各部队的指示是“中国是最危险的敌人,是越南的作战对象,要采取进攻的战略,在边界进行反击和进攻”。
[4]
同年12月,越南入侵并占领柬埔寨,推翻了中国盟友民主柬埔寨——由波尔布特的建立红色高棉政权。
越南一心想吞并柬埔寨、老挝,三国合并统一建立“印度支那联邦”。
越南还在
国内制造多起排华举动,诬陷中国“庇护”越南南方的华侨资本家,利用华侨作为在东南亚“推行扩张主义”的“第五纵队”。
越南单方面挑起中越边界武装冲突高达1108次。
[5]此外,在南中国海,中越之间也有领土纠纷,涉及到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越南的疯狂的排华浪潮和双方领土争端成为中越战争的导火索。
1978年的中国结束了“文革”时期的无政府局面,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也是中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的实际执政期间。
面对越南的咄咄逼人,1979年2月邓小平访美时,曾把越南侵略柬埔寨作为中美会谈的重点,说:“越南同苏联取得的条约带有军事同盟的性质,越南对柬埔寨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入侵,并正在中国边境的地区挑衅,越南起得的作用会比古巴更坏,我们把越南叫做东方的古巴。
对付这样的人,没有必要的教训,恐怕任何其他方式都不会收到的效果。
”[6]美国通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了解到新中国的力量和在地区事务的分量。
美国国内开始有人主张同中国全面发展关系,以谋求在亚洲地区实现和平,同时对苏联在亚洲势力扩展进行遏制。
面对越南严重的反华举动和背信弃义的行径,为了西南边疆安全,援助盟友红色高棉政权,也为了与苏联争夺在共产世界中的领导权,突破中国战略上的不利形势及拓展外部空间,显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统治能力和对军队的指挥能力的目的,中国政府在外交上采取联合美国抗苏联的措施,并通过出兵越南进而教训越南盟友苏联。
二、战争性质以及进程
关于1979年中越战争的性质,中方表述是:“对越自卫反击战”。
中共中央于1979年2月1 4日发出《关于对越进行自卫反击战、保卫边疆战斗的通知》,指出“我们进行自卫反击战的目的是求得我国边疆地区的和平和安定,以利于四个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战斗的地区、时间和规模,都是极为有限的。
”[7]
1979年2月17日,中国新华社发布声明:“越南当局无视中国方面的一再警告,最近连续出动武装部队,侵犯中国领土,袭击中国边防人员和边境居民,局势急剧恶化,严重威胁我国边疆的和平和安全。
中国的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奋起反击。
”[8]2月18
日中国《人民日报》在头刊中介绍了中越战争进程:“战斗在我国广西的龙州、靖西和云南河口、金平地区展开”[9]。
事实上,1978年11月底,广州军区、昆明军区、成都军区的参战部队已经完成一切行动准备。
1979年,中方出动边防部队20多万兵力,从云南和广西两个方向1000多公里的战线对越南6省11县发动进攻,空军部分战机起飞,沿边境一侧巡逻,海军部分战舰进入北部湾保卫石油平台。
中国的第41军、第42军、第43军、第54军、第55军和第50军(缺149师)为东线兵团,由许世友指挥,从广西方向出击;中国的第11军、第13军、14军和第50军149师为西线兵团,由曾经在越南抗法战争中作为中国军事顾问的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担任西线云南边防部队总指挥,从云南方向出击。
中越战争分为三个阶段:1979年2月17日至26日为战争第一阶段,在中越两国延绵500公里的边界线上,中国云南、广西边防部队万炮齐发,发动了对越南军队的自卫还击战。
中国政府宣称,歼灭了越南境内高平、老街两地区为据点的越南国境警备民兵,2月23日,中国军队与越军一番血战占领河江、柑塘;2月25日起,越军死守边防要地谅山。
2月27日至3月5日为战争第二阶段;3月1日,中越军队谅山激战,越军自河内增援,越军最精锐之师第308师向谅山展开逆袭,并使用化学武器。
3月4日,越军308师被中方军队击退,中国攻克占领谅山。
越南宣布全国总动员,誓言抵抗到底,并从柬埔寨和老挝抽调回国部队,而苏联开始增兵中苏边界。
中苏大战一触即发。
第二阶段中方宣称:2月1 7日至2月27日间,击毙越军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间,击毙越军37,000人。
3月6日至16日是越战的第三阶段,中国已经攻下了谅山、同登、禄平、高平、复合、七溪、广渊、下琅、脱浪、和安、东溪、重庆、茶灵、通农、朔江、老街、柑糖、孟康、坝洒、沙巴、铺镂、郭参、封土等20多个越南城镇和战略要地,给予越南沉重打击。
中国政府宣布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目的已经达到。
3月13日,中国开始撤军,并在撤退路线上铺设地雷,以火箭与长程炮火掩护撤军。
该阶段中国军队主要以交替掩护,边清剿边撤退的方式撤退,而越军并无大规模追击行动,中方于16日全部军队撤回国内,至此中越战争结束。
三、中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979年的中越战争是中国在结束10年“文革”后进行的最后一场卫国战争。
这场战争海外媒体普遍称为“惩越”战争,战争彻底结束了中国与越南同志加兄弟的关系,自此,中越边境冲突不断,两国关系在其后的10年里一直处于低谷时期。
中越战争直接暴露了中方军队存在的许多问题:1、武器落后,作战设备捉襟见肘。
中越战争彻底暴露了中国10年“文革”对军队造成的冲击。
武器的落后给中方作战人员的牺牲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其次,越南方面的抵抗强度超乎中方预期,而中国方面由于缺乏战车、步兵、炮兵间的协同作战经验,导致战争期间伤亡惨重。
前线通讯能力不良,炮兵因常发生误击友军事件而无法充分发挥支援效果。
59式与62式战车不利于在山岳丛林地带使用,常遭到越南士兵以反装甲武器攻击,损失惨重。
62式战车装甲太薄,防御力不足。
越战中,越南士兵普遍装备苏制的AK冲锋枪,而中方还在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
军工生产质量得不到保证,手榴弹扔过去不会爆炸,冲锋枪开两下就卡壳,就连钢盔都无法做到人手一顶。
解放军的坦克很容易被越军打垮,质量很差,有的炮弹不会爆炸,有的炮兵战争第一天所发的炮弹比过去20年还多。
空军方面,苏联援越的飞机是米格21和米格23歼灭机,而中方依旧使用歼6,即米格19。
对于武器落后和装备不足的问题,中国当时总参总长助理刘华清在其回忆录这样说:“文革以来,部队大批贵重装备长期露天存放、风吹、日晒、雨淋,造成很大损失。
”[10]“1979年2月,前方打得很紧,弹药消耗量很大,尤其是大口径炮弹消耗很快。
而部队携带量不足,仓库储存也不多”[11]
2、高级参谋老化的问题严重。
中越战争中方战争指挥是许世友和杨得志。
以许世友为例子,广西前线总指挥许世友已经74岁,因为受到“文革”冲击,已经被闲置10年左右,之前一直在南京军区和广州军区工作,对西南局面并不是很熟悉。
西方媒体在报道中指出,解放军高级参谋年龄老化,不愿放弃传统的防御战,虽然个人骁勇善战,但是对进行一场现代战争毫无准备,中国军队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进攻理论,在重武器装备使用和用兵理论方面同越南人相比大为逊色。
3、人员伤亡惨重。
中越战争一共进行28天,中方面对的是历经几十年抗法、抗美战争,有苏联超级大国做后盾,装备武装到牙齿,军队骁勇善战,百姓全民皆兵,“号称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南,而中方的军队历经“文革”内乱,军队缺乏训练,兵员多来自“老边穷”地区,对新武器知识一无所知。
中越战争里“中方参战的解放军、支前民兵共牺牲6954人,伤14800人,实际伤亡数字很可能比这个还大。
”[12]短短28天,中方牺牲的人员甚至超过美国军队在越南10年牺牲的人员,1979年的中越战争部分战场战争的惨烈程度直逼朝鲜战争。
4、军事思想落后。
中越战争,中国军队的作战方法还跟50年代差不多,中越双方没有动用空军,而陆军厮杀血腥之极,中国军队依靠人海战术,拼勇敢,拼牺牲,中方甚至还使用人肉“排雷”战法。
1984年,昆明军区作家彭荆风在其《猛士守边疆》写到:“彝族班长安忠文从容不迫的吩咐战士:‘前边是雷场,不要靠近我’,然后纵身滚向那片雷区,压发雷、绰发雷一颗接一颗爆炸了。
他的右手被炸断了,仍然咬住牙向前滚;两眼炸瞎了,还在用血肉模糊的身躯向前滚…..”[13]军事思想落后,使得中方作战人员付出了极大地代价。
5、组织混乱。
“文革”的结果是造成中国指战员红而不专,熟悉马、列主义的政治教条死板硬套领导专业军人,加上1965年中国废除了军衔制,军队等级制度变得不健全,军人之间没有外在的等级区别标志,军队指挥严重紊乱。
中方由于没有军衔作为辨识,在作战中军官在阵亡后,作战单位也随之解体,整个军队群龙无首,后勤保障跟不上,常靠人力进行运补,很多战场伤员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士兵对新领导并不承认,在战争中,中方士兵只能依靠军服来辨识敌我人员,由此产生的混乱给军队的指挥带来消极影响,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牺牲。
战争的影响是持久的。
对越南方面来说,中国军队在撤退回中国的过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物资,并使越南的村庄、公路、铁路遭到严重破坏,这给越南国内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等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中越战争也在中国的政治稳定、边疆安全、领土纠纷、军事改革、外交斡旋、人才培养、文学创作和改革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中越战争,中方可以用“惨胜”来形容,但这场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新影响。
1980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干部会议上指出:“对越自卫反击战,在军事上,政治上都得到了胜利,不仅对于稳定东南亚局势,而且对于国际反霸斗争,已经起了重大的作用,将来还会起作用。
”[14]
中越战争对中国政治的影响是深远的。
由于“文化大革命”造成国内人民造成的对共产党统治阶层的信任危机,中国领导人认为有必要发动一场“打击侵略者”的战争,以重新凝聚其国民的民族向心力。
中越战争以后,中方基本稳定了国内局面。
中越战争暴露的负面问题,再次证明“文革”“左”倾路线方针的错误,从而从侧面清算了“文革”的遗毒影响。
对越战争的胜利,也巩固了邓小平作为第二代领导核心在党内和军队的领导地位,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并直接稳定了中国其后30年的政坛。
1979年中方撤军后,新华社发布声明:“我们不要越南一寸领土,也不容许别人侵犯我国领土,中国政府郑重声明,中国方面保留继续自卫还击的权力。
”[15]中越两国在战争后,双方
对峙的状态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期。
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越共总书记黎笋去世,两国才发表联合公报,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中越战争后,中国完全停止对越南的无条件援助,停止对越援助为中国人民减轻了负担,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越战争给中国国内外营造了一个相对缓和的局面,使得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资料,从1979年以来的19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由36 24亿元人民币猛增至74772亿元,人均GDP由379元提高到6079元,到1997年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
世界银行专家评价:“中国用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16],1979年的中越战争使得越南社会经济危机加重。
1986年以后,越共六大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仿效中国正式实行“革新开放”政策。
中越战争后,双方还遗留了边境和领土等诸方面问题。
中越边境云南段全长1353公里,大约有800公里地段有地雷。
1979年的战争中,中越双方大约埋了不低于100万枚的地雷,除地雷外,还有许多手榴弹、炮弹等遗留的爆炸物,[17]因年久地下潮湿,使得深埋地下的爆炸物锈蚀严重,战争的硝烟虽然消散,但边境地雷的爆炸声响一直没有完全消失。
云南富宁县的一个寨子,83个人中81个人被深埋的地雷炸掉腿。
到1993年7月,仅文山州就有4000多人触雷伤亡,其中死亡1400多人,致残1000多人,[18]边民谈雷色变。
死神的幽灵在中越边界游荡者,有着雷场的威胁,中越边界的许多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不能收割,土地荒芜,严重影响了边疆经济的发展。
雷场的威胁一直延续到今天,扫地雷工作依旧在进行着,现在有的云南边疆居民有的为雷场而担心。
中越战后,越南并未收敛中越在边境上的摩擦依旧频繁,双方开启了小规模的边界战争。
如:1981年中国对越收复扣林山、法卡山之战,1984年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之战,对越拔点作战,两山轮战,对越坚守防御作战等。
中越海军还于八十年代初在西沙群岛爆发数次海上军事冲突,而越南在与中国一次次的战争后,彻底的向苏联靠拢。
1981—1985年期间,越苏两国签订经济和技术合作协定,苏联宣布在此后5年内将帮助越南兴建40个“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的项目,1987年越共总书记阮文灵发表题为《十月革命与越南革命》文章,文章说:越共和苏共在对内对外的关键问题上完全一致。
苏越的亲密关系一直持续到1991年。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全面停止对越南的经济援助。
中越双方在边境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冲突不断了10年。
中国各大军区轮流派兵参战,中越边境成为双方的实弹练兵场,边境不安定给双方民众的正常生活和双方的经贸往来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
10年间,中越边境贸易冷淡,民间往来锐减,边疆地区的不稳定,滞后了云南、广西等省的经济发展,给中国西南边境安全和西南边境经贸往来带来消极影响。
中越战争后,双方关于领土的纠纷也没有得到彻底结束,对南沙群岛等岛屿的主权问题争议一直持续到现在。
尽管1991年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双方在发表新闻公报也称,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领土问题。
但如今越南媒体经常叫嚣:“中越在‘东海’必有一战”,[19]而一些态度温和的越南民众对中越双方的领土争议,则认为:“我不希望中越双方争端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20]中越对领土主权争议,对中越海疆的渔民影响比较大,他们靠出海捕鱼为生,双方主权的争端能否顺利解决直接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在关于南沙群岛领土争端问题上,中国政府呼吁双方冷静,两国坐下来,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是没有取得明显效果。
越方在南沙群岛等岛屿争端问题上一直采取少说多做的方针,企图与南海周边国家共同蚕食南海资源。
虽然中国政府已喊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和平构想,但越南仍声称对南海拥有全部主权,无视中国抗议,多次单独向联合国提交所谓的南海划界案,并不断引入大国介入中越南海的领土争端,使得双方领土纠纷的问题更加复杂化。
近几年,中国媒体面对中越的领土争端,舆论开始趋于强硬,要求政府关注南沙现状,必要时,不惜以武力宣示主权。
尽管双方在南沙等岛屿问题上争吵不断,但双方在陆地领土勘界工作还是取得一些成就,截至2005年10月底,中越陆地边界云南段已确定296块基本界碑位置,竖立了258块界碑,勘定了294公里边界线。
1999年2月,越共中央总书记黎可漂访华期间,中越两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确定了新世纪指导中越关系健康发展的16字方针,即“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
之后,两国领导人又进一步确定了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努力目标,即永远成为“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中越关系由敌对逐渐转向友好,民间来往也逐渐频繁。
中越之战对中国外交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方通过中越战争教训了东南亚“小霸”越南,也乱了“大霸”苏联的全球霸权主义的扩张部署,有力的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
越战之前邓小平访美时,已和美国打了招呼,要求联手“孤立北极熊”。
越战期间因为有了美国对苏联的牵制,苏联政府只是谴责、恐吓、恫吓、调兵,并没有在战争期间认真按照《苏越友好合作条约》真正出兵中国东北,履行盟友之责,这也导致苏联国际声誉和国际影响力大不如以前。
中越战争后,中美苏三角关系呈现出微妙的三角关系,国际形势朝向有利于中国方向的发展。
邓小平说:“在我们教训越南时,我们对美国政府的立场和表明的态度是满意的,只要美国在道义上、在政治上继续采取这个立场,这就是美国对柬埔寨的支持。
”[21]而美国政界则认为出现一个军事上强大的中国是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加强同中国在军事方面的合作,对抗衡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是必要和有效的。
越战后,美国放宽了对中国队中国出口商品的范围,中美关系有了长足发展,进入了近10年的黄金时期。
中越战争后,国际舆论对此也迅速做出反应,除苏联东欧集团对中方破口大骂之外,大多数国家表示中立和主张谈判解决,其中不少国家表面上中立,实际上偏向和同情中国方面,但是同时也担心苏联介入使得东南亚地区局势复杂化,威胁自身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国家安全。
亚洲大部分国家如日本、印度和蒙古等国要求越南停止侵略柬埔寨而中国也应自越南撤军。
东南亚的国家在越战后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反越阵营,一个是亲越阵营,但是总体看,反越阵营占多数。
中越战争暂时使得越南的地区霸权主义气焰得到遏制。
中越战争期间,越南被迫从柬埔寨调回一些部队,后在1990年,在国际舆论强烈谴责下,被迫从柬埔寨撤军。
中越战争也是中方在客观上支援了柬埔寨的抗越斗争。
战争之后,在越的华裔继续受到歧视并被迫移民。
他们之中很多人被迫成为船民逃难,而最终移居到澳洲、欧洲或北美的其他亚裔社区,也有部分华裔回到中国境内定居。
中越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国军队的正规化和国防的现代化,越战成为中国军事由传统战争向现代化战争转变的分水岭。
中国后30年的军事改革和军事建设都是向着军事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越战使得中国建军思想得以拨乱反正,从建国政治运动时期一味强调人的精神力量第一,转到了政治军事并重的正常轨道。
军事正规化建设包括优秀的训练素质,出色的指挥艺术,精良的装备。
越战后,中国部队基本上已经停止大量从士兵中选拔军官的做法,而代以从地方高中生选拔军校生,从部队优秀士兵中推荐考试选拔军校生两种途径。
军官体制的革新带动了军校教育的改革,军校成为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