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药剂对稻飞虱防治效果评价

合集下载

宁乡常用化学农药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宁乡常用化学农药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宁乡常用化学农药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作者:金自力徐灵超来源:《湖南农业科学》2017年第06期摘要:稻飞虱是宁乡市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化学防治目前仍然是防治稻飞虱最常用的方法。

为了掌握常用化学农药对田间稻飞虱的相对防效,延缓和避免稻飞虱对常用农药产生抗药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目前市场上几种常用化学农药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呋虫胺、烯啶虫胺、毒死蜱、敌敌畏和吡蚜酮对稻飞虱的速效性较好;噻虫嗪、呋虫胺、吡蚜酮和氟啶虫酰胺对稻飞虱的持效性较好;而呋虫胺和吡蚜酮对稻飞虱既有较强的速效性又有较好的持效性,值得在宁乡市推广使用。

关键词:稻飞虱;化学农药;相对防效;宁乡中图分类号:S4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7)06-0060-04Control Effect of Commonly Used Chemical Pesticides on Rice Planthopper in NingxiangJIN Zi-li1,XU Ling-chao2(1.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 of Datunying Town, Changsha 410610,PRC; 2. Extension Center of NingxiangAgricultur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600, PRC)Abstract:Rice planthopper is one of the main pests in rice production in Ningxiang, chemical control is still the most common method. To command the control effect that the use of chemical pesticides acting on Rice planthopper, delay and avoid the rise of the resistance to the common pesticides,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control effect which several commonly used chemical pesticides are on the market at pres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notefuran,nitenpyram, chlorpyrifos, dichlorvos and pymetrozine have good quick availability,thiamethoxam, dinotefuran, pymetrozine and flonicamid poss good durable effect, while dinotefuran and pymetrozin share both,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Ningxiang.Key words:Rice planthopper; chemical pesticides; control effects; Ningxiang水稻是宁乡市的优势粮食作物,也是该市的农业支柱产业,全年种植面积约12.2万hm2,年产粮食约90万t,为全市的经济发展以及湖南省的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水稻稻飞虱用什么药有用?

水稻稻飞虱用什么药有用?

水稻稻飞虱用什么药有用?稻飞虱是水稻种植过程中常见的虫害之一,防治稻飞虱经常让种植户头疼,因为打药防治一次,过不了多久,还需要在防治,但其实是你药剂没用对,那么水稻稻飞虱用什么药有用?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水稻稻飞虱用什么药有用?1、三氟苯嘧三氟苯嘧啶是由杜邦公司研发出的最新嘧啶酮类化合物,是一种新型的杀虫剂,具有广谱、内吸、高效、持效,微毒等特点,对鳞翅目、同翅目等多种害虫均具有很好的防效,用于防治水稻飞虱、叶蝉等效果突出。

防治稻飞虱,在水稻的分蘖期至幼穗分化期,每亩用10%悬浮剂13.3~16.7g,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施叶面,防效达94.55%~99.80%,药后21天,防效仍保持在90.98%以上。

2、烯啶虫胺烯啶虫胺是新型烟碱类杀虫剂,主要是作用虫子的神经系统,会导致虫子麻痹而亡,烯啶虫胺的杀虫谱较广,对稻飞虱、蚜虫、蓟马、白粉虱、叶蝉、梨木虱等刺吸式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用于防治稻飞虱,速效性好,前打后落。

使用烯啶虫胺防治稻飞虱应掌握在若虫初孵高峰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用药,可以每亩用10%烯啶虫胺水剂100毫升,用药时要保持水层在3-5厘米,打药后保持水层5-7天。

由于稻飞虱在水稻植株的中下部,水稻生长中后期打药要用足水量,压低喷头喷雾。

在稻飞虱发生数量多时,可用烯啶虫胺+吡蚜酮或敌敌畏(毒死蜱),吡蚜酮增强持效期,适合在水稻生长中期用,加敌敌畏(毒死蜱)增强速效性,适合在水稻后期稻飞虱严重时用,可快速控制虫量。

3、配药防治(1)建议使用吡蚜酮、呋虫胺、三氟苯嘧啶等药剂来预防,一亩使用25%吡蚜酮30克,80%烯啶·吡蚜酮10克,或10%三氟苯嘧啶10毫升。

(2)水稻还未进入成熟期,可以用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颗粒10-15克或20%呋虫胺20克+10%烯啶虫胺水剂100毫升或20%异丙威水剂100-150毫升。

(3)水稻已经进入黄熟期,可以用20%异丙威100毫升+敌敌畏50毫升+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颗粒10-15克一桶水,尽量田间保水,能增加防控效果,一亩地一亩地打3-4桶水,粗水喷雾。

5种药剂防治水稻田稻飞虱药效比较试验

5种药剂防治水稻田稻飞虱药效比较试验

虱虫量约 占9 0 %, 褐飞虱虫量约占 1 0 %; 稻飞虱 1 — 2 龄若 虫约占7 5 %, 3 龄及其以上若虫约占2 0 %, 成虫约 占5 %。 1 . 3 试验处 理及设计 试 验处理 见表 l , 试验设 6 个处
3 0日) 调查飞虱虫 口数 , 同时记录蜘蛛数量 , 分析药剂对
用二次稀释法 , 以每 6 6 7 m 兑水 6 0 k g 的比例折算各小 区
用水 量 , 充 分 混匀 后 采 用 顺 风单 侧 平 行 推 进法 匀速 对 准
稻株中下部逐个均匀喷雾。 1 . 5 试验期 间天气情 况 施药 当天 阴到多云 , 偏东 风
1 — 2 级, 气温2 5 . 6 —3 0 . 7 ℃, 平 均 温度 2 7 . 6  ̄ C, 平 均 相对 湿

要: 选用5 种药剂, 采 用 茎叶喷 雾 法对 水稻 田稻 飞 虱进 行 了防 效 比较试 验 。试 验 结果表 明 : 5 种 药剂 均是
防治稻 飞 虱的理 想 药剂 , 其 中7 0 %吡 虫啉 WG 、 4 0 %毒 死 蜱 E C 对稻 飞虱 的速效 性好 , 2 5 %噻 虫嗪 WG 、 2 5 %吡蚜 酮 WP 、 2 5 % 噻 嗪 酮 WP 对稻 飞 虱的持 效 性好 。生产 中, 稻 飞 虱偏 重发 生的 年份 , 防 治稻 飞虱 时 , 建议 选 用 7 0 %
1 . 4 施药 时间与 方法
施 药于 2 0 1 2 年8 月1 6日上午 9 时
左右开始 , 施药器械使用山东卫士牌 WS 一 1 6 型背负式手
动 喷雾 器 。施 药前 , 空 白对 照 先 喷等 量清 水 , 药 剂 处理 区 按 各 小 区试 验 设 置 的 药 剂 剂量 计 算 出各 小 区用 药 量 , 采

水稻稻飞虱药剂防治示范试验

水稻稻飞虱药剂防治示范试验
7.5 19
药后 i 4d
9 9 4. 5 8 2 6. 6 9 .9 2 3 9 3 4. 9 8 .9 2 1 6 .7 00
6 .3 1 7
( 6 7 m 用量) 每 6 1%强基 A O g 0 s 3 全灭乐 E 0 mL C6 2 %异 ・ WP 6 5 毗 0 g 2 %吡蚜酮 wP 2 5 0g 2%噻嗪酮 wP 6 5 0g 4%别样红 E 0 0 C 10 mL
虫口
77 5 70 6 30 8 32 7
药后 1 d
4 .0 9 8 5.5 I0 7 .6 34 7 .0 50 5 6 3. 6 3 .l 04
5 .8 39
药后 7 d
8 .9 8 0 7I 1 .I 8 .2 7 5 8 .9 4 6 7 .4 25 5 .3 5 0
13 1 防治效果 。采用 平行双行 跳跃法 ,每小 区调 查 1 0 .. 0 穴 ,于药前及药 后 1 、7 4 d调查稻 飞虱成若虫数 ,与 、3 、1
C 比较 ,计 算 杀 虫 效 果 。 K
品种为 “ 申优 四号” 。 12 2 试验地点 。试验 设在奉 贤区奉 城镇久茂村 。 .. 12 3 试验处理 。设处理 ( 6 7 m .. 每 6 用量 ) 1 O :( )1%强
上海 农业科技
21— 016
水 稻 稻 飞 虱药 剂 防 治 示 范 试验
刘晓平 杨福林 宋祖光 王 云 ( 上海市奉 贤区奉城镇农业服务中心 2 1 1 ) 04i
摘 要 :为验 证 1 0% 强星 As 等药 剂对 水 稻稻 飞 虱 的防治 效 果 ,为 其进 一 步推 广 使 用提 供科 学 依据 ,开展 了该药 剂的示 范试 验 ,结果 表 明 ,2 % 吡蚜 酮 W P、25 异 -吡 W P对 稻飞 虱速 效性 好 ,持效 期长 ,整体 防效 优 5 % 异,建议 用量 分别 为 2 0、6 g/6 i l % 强星 、全 灭乐对 稻飞 虱速 效性 较好 ,持 效期 长 ,可在稻 飞虱 防治 0 67 " 。 1 1 0

几种复配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比较

几种复配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比较

几种复配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比较刘怀阿;祈建杭;陈金宏;吕敏;葛恒来【摘要】比较了6种复配剂对稻飞虱的防效,结果表明:噻嗪异丙威、吡蚜噻嗪酮、丙威毒死蜱的防效优异,吡虫乙酰甲、吡虫仲丁威的防效较好,以上5种复配剂均显著优于吡虫杀虫单,因此噻嗪异丙威、吡蚜噻嗪酮、丙威毒死蜱可作为防治稻飞虱的常规品种,吡虫乙酰甲、吡虫仲丁威作为替换品种,在防治过程中注意经常轮换药剂品种.%The comparison of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six pesticide mixtures against rice planthoppers was conduct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icacies of thiazide isoprocarb, pymetrozine buprofezin and isoprocarb chlorpyrifos were the best, and those of imidacloprid methacholine and imidacloprid fenobucarb were better. The control efficacies of the above five pesticide mixtures were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at of imidacloprid monosultap. Thiazide isoprocarb, pymetrozine buprofezin and isoprocarb chlorpyrifos were recommended as the conventional varieties controlling rice planthoppers, while imidacloprid methacholine and imidacloprid fenobucarb could be used as replacement varieties. The pesticides should be frequently rotated in the pest control.【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年(卷),期】2013(025)001【总页数】3页(P70-72)【关键词】复配剂;稻飞虱;抗药性;防效【作者】刘怀阿;祈建杭;陈金宏;吕敏;葛恒来【作者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7;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7;江苏省宝应县植保站,江苏宝应225800;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7;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112稻飞虱是我国水稻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及澳大利亚,国内各稻区均有发生。

几种杀虫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探析

几种杀虫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探析

稻 飞 虱 是 上 海 郊 区 水 稻 生 产 上 的 主 要 害 虫 , 包 括 褐 飞
比较 ,计 算 防 效 。
虱 白背飞虱和灰 飞虱 ,前两种飞 虱属于远距 离迁 飞性 害
i 6 气象资料 试验期 间 8月 l . 6~l 9日平均 气温为 2 . 92 ℃, 最高气温 出现在 8 7日, 3 . ℃, 月2 达 68 最低气温出现在
3 结 论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2 %吡 蚜 酮 W P、O 5 l%烯 啶虫 胺 A S、2% 0
正处 于拔节抽 穗期 , 8 1 于 月 6日采用卫 士 l 型手动喷雾器 , 6 对水 量 5 k / 6 m 均匀喷雾 ,施药时灌浅水 ,并保 水 3 。 0g 67 d
施药 当天为阴天 , 后 2h 雨 。 药 4无
1 材 料 与方 法
2 1 安全性 . 2 2 防治效果 .
施药 后 3 、1d观察 ,各处理区水稻生长 、7 4 从表 l 看出 , 药后 3 处理 ( ) 2 、( ) d, 1 、( ) 3
良好 ,没有产生药害 ,说 明各药 剂对水稻生长是安全的。
防 效 分 别 为 7 . 9 7 .6 7 .9 8 2 %、 4 5 %、 55 %;药 后 7 , 理 ( ) d 处 1、
吡蚜酮 WP 2g 67 ' 烯啶虫胺 A 0 / 6 m 0 0 / 6 m- O 、1% S 3mL 6 7 、2 %丁硫克百威 E l 5 / 6 n mL 6 7 t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都较好, C 7
防效在 9 % 左右 ,对水稻生 长安全 。 0
关 键词 :稻 飞虱 ;杀 虫 剂 ;防效
上海农业科技
2 1— 00 3
几 种 杀 虫 剂 防 治 稻 飞 虱 田 间 药 效 探 析

防治稻飞虱最佳配方,水稻后期快收割了有稻飞虱怎么办

防治稻飞虱最佳配方,水稻后期快收割了有稻飞虱怎么办

防治稻飞虱最佳配方,水稻后期快收割了有稻飞虱怎么办稻飞虱发生较严重时,每桶水内加5%毒死蜱75-100毫升、50%吡蚜酮10克、有机硅10克,或35%硫丹75-100毫升、80%烯啶吡蚜酮8-10克、有机硅10克,兑水混合后于早、晚时段喷雾,亩打2-3桶水。

注意施药后田间保持浅水层5-7天,注意效果才明显,5-7天后可以视防治情况进行二次喷药。

一、防治稻飞虱最佳配方1、田间虫量较多呈暴发态势时,速效药与持效药结合使用效果较好,可以在短时间内降低虫口基数,减少损失。

每桶水内加入45%毒死蜱或35%硫丹75-100毫升、50%吡蚜酮10克或80%烯啶吡蚜酮8-10克、有机硅10克,兑水混合后于早、晚时段喷雾,亩打2-3桶水。

喷药后田间保持浅水层5-7天,5-7天后视情形加喷一次。

2、田间无水干旱情况下采用毒土法,可以在晴天上午9点之后亩用毒死蜱200毫升、80%敌敌畏300毫升、干细土30-40斤,搅拌制成毒土全田撒施。

施肥量以每株每次施1.5-2.5千克为宜。

3、预防用药为每亩使用10%吡虫啉20-30克,或25%噻虫嗪16-20克,或20%呋虫胺20克,对白背飞虱有效。

亩用50%吡蚜酮15-20克或80%烯啶·吡蚜酮10-15克,对褐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三种飞虱都有效。

二、水稻后期快收割了有稻飞虱怎么办1、临近收割,可以喷施敌敌畏、吡蚜酮、烯啶虫胺、烯啶·吡蚜酮等防治稻飞虱,其中敌敌畏安全间隔期是7天,吡蚜酮是14天,烯啶虫胺是14天,烯啶·吡蚜酮是21天。

2、建议使用速效性药剂和持效期药剂相结合喷施,若使用敌敌畏,浓度不要过大,必要时加入省功宝等助剂来加强渗透性和内吸性。

如果担心后期农残超标问题,可以适当延长几天再收割。

3、对于田里没水、稻飞虱基数比较大的情况,可以用敌敌畏和毒死蜱拌上沙子,选择在中午进行撒施,这个方法充分利用了有机磷农药的熏蒸作用,对于稻飞虱防治效果较好,还可以减少一些农药残留。

水稻稻飞虱特效药是什么,什么时候防治效果好

水稻稻飞虱特效药是什么,什么时候防治效果好

水稻稻飞虱特效药是什么,什么时候防治效果好
可以治疗水稻飞虱的特效药有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嗪,这三种药物皆为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它们皆具有优良的内吸和渗透活性,和一定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并且广谱、低毒、低残留。

在施药时需要注意水量要兑足,必须要保证稻株下部淋到药液,但要注意田间一定要保持浅水层6厘米左右。

一、水稻稻飞虱特效药是什么
1、可以治疗水稻飞虱的特效药有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嗪,这三种药物与其它新烟碱类杀虫剂一样,皆为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主要是作用于昆虫的神经部分,对害虫的突触受体具有一定的神经阻断作用。

2、上述的三种药物它们皆具有优良的内吸和渗透活性,和一定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并且广谱、低毒、低残留。

在施药后,吡虫啉会被植物快速吸收,并向顶传导,具有良好的根部内吸活性。

3、在施药时需要注意水量要足,必须要保证稻株下部淋到药液,田间一定要保持浅水层6厘米左右,这样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或者使
用水稻重武器系列稻飞虱等低毒低残留农药。

二、什么时候防治效果好
1、水稻飞虱杀虫剂适宜在2-3龄若虫的高峰期施用,一般在水稻抽穗期时施用效果发挥会比较高,而中晚稻则在分蘖期施用效果最较佳,可每亩可用58%的吡虫杀虫单可湿性粉剂52-86g施用。

2、在防治飞虱时也要保护稻飞虱的天敌,可以进行稻田养鸭防治,利用稻鸭共栖的形式以防治稻飞虱,在稻飞虱迁飞来临时,可以定期将架子放入田间。

3、在若虫孵化高峰到2-3龄若虫发生盛期时,可以选用高效、低毒、选择性农药防治,比如每亩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克对水50千克喷雾。

5种生物农药对稻飞虱混合种群的田间防治效果

5种生物农药对稻飞虱混合种群的田间防治效果

m L / h m ; E , 4 0 0 亿 孢子/ 克 球孢 白僵 菌 WG 1 5 0 0 m ;
F , 5 0 %吡蚜 酮 WG 1 5 0 g / l l m ; G, 2 5 %噻 嗪 酮 S C 4 5 0 m L / h m 。 ; C K, 清水空 白对 照 。每处 理 3 次重 复 , 小 区面 积3 0 m , 采用 随机区组排列 。设验设在 宁波市鄞州区 邱 隘镇上万 龄村 一种粮大户晚稻 田中进 行。试 验 田土
虱 的田间药效试验 ,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
壤 类型为水 稻土 , 肥 力较好 , 排灌方 便 , 各试 验小 区水
肥 管理一致 。试验水稻 品种为 宁 8 1 , 机插种植 。
1 . 3 施药时间与方法
于2 0 1 1 年 9月 2 3日下 午施药 ,采 用 “ 合美” 牌 H M 一 1 6 A型背负式 电动 喷雾器 ( 广 东省 中山市 合美 电
器 有 限公 司生产 , 工作 压力 为 0 . 2 — 0 . 4 M P a ) 均 匀 喷雾 ,
用 水量为 7 5 0 k g / h m 。施药 时水稻为灌浆期 , 稻飞虱为
低 龄若虫 盛发期 , 田间褐飞虱 、 白背飞虱和灰飞虱混合 发 生 ,且 以褐 飞虱为优势种 群。施药时 田间保 留 3 ~ 5
区均普遍发生 , 且危害 日趋严重 , 已严 重威胁着水稻 的
安全生产『 1 1 。 目前 , 生产上 防治 稻飞虱常用 的杀虫剂 主 要有吡虫啉 、 噻嗪酮 、 吡蚜酮 和烯啶虫胺等 。然 而化学
农 药的长期大量使用 , 不仅使 害虫的抗药性 明显增强 , 而且对生态环境也产生 了破坏 [ 2 _ 3 1 。相对于传统 的化学 农药 , 生物农 药有着无 农药残 留 、 对 人畜安全 、 不污染 环境等优点 。 为保 护生态 环境 , 减少化学农 药使用 , 提 高水稻无公害生产水平 ,有必要寻找一些高效低 毒的 生物农药替代化学杀虫剂来防治稻飞虱 。 为此 , 笔者于 2 0 1 1 年9 — 1 0月份在 宁波市 鄞州 区邱 隘镇进行 了 4 0 0 亿孢 子/ 克球孢 白僵 菌 WG等 5种生 物农 药 防治稻 飞

不同药剂防治晚稻稻飞虱效果比较

不同药剂防治晚稻稻飞虱效果比较
采用 盆拍 法 。
3 小 结
试验 共设 9 处理 , 次重 复 , 3 个 小 区 , 个 4 共 6 随机排 列 。小 区面积 5 I , OI 试验 处理 如 下 : l 2
处 理 A:0 4 %吡蚜 酮 WP 1 /6 m ,0g6 7 2
收 稿 日期 :0 1 4 1 2 1— —1 0
(0 5日) 1月 分别各 调查一 次 , 计算 虫 口减退 率和
1 .g6 7 、5 /6 m2 5 %唏 啶 虫 胺 S X 2 25/6 m2 1g6 7 和 0 P 1
g6 7 28 / 7 24 / 7 2 6 处理均对水稻 / m 、g6 m 、g6 m 等 个 6 6 6
生 长没有影 响 , 无药 害症状 。 调查 中发现 ,0 在 4%
吡蚜酮 WP 5 %唏啶虫胺 S X对稻 田蜘蛛安全。 和 0 P
450 33 0)
文 章 编 号 :0 56 (0 0 .2 .0 10 —142 1)50 70 2 1 1
稻 飞虱是蕲 春县 水稻上 主要 害虫 , 近些年来 连 年大发 生 , 为寻找 到更多更好 防治稻 飞虱 的有 效药剂 , 21 于 0 0年进行 了不 同药 剂 防治 稻飞 虱 田间 药效试 验 , 现将 试验 结果 报告 如下 :
晚 稻 常年产 量 6 0 g6 7 2 右 。 0 0年晚 稻七 0 k/6m 左 21
( ) 稻 飞虱 为 5 发生 。 5代 级
14 处 理 与 设 计 .
a 调查 时间 : ) 施药 当天( 月 2 9 1日) 进行 基数
调查 , 施药 后 3 ( 月 2 d9 4日 )7 ( 月 2 、d 9 8日) 1d 、4
试验硼奔

不同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研究

不同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研究
7 d , 处理 C最好 , 防效达 9 0 %以上 , 其次 为 处理 E、 处 理 D、 处理 A防效均 高 于 8 5 %, 分别 为 8 9 . 4 6 %、 8 5 . 9 3 %和 8 5 . 8 2 %,
试验设在苏州 1 市 吴 江 区 北联 现 代 农 业 产 业 园 区 , 园 区 内水 稻 栽 培方 式 为机 插 秧 , 水 稻 长 势 良好 , 生 长 均 匀一 致 ,
5 0 %吡蚜 ・ 异 丙 威可 湿性 粉 剂 , 东 台市东 南农 药化 工有 限公 司生产 ; 5 0 %烯 啶 虫胺 可 溶性 粉 剂 , 连 云 港 立本 农 药化 工有 限 公 司生 产 ; 5 0 %烯啶 虫 胺可 溶 粒 剂 , 南 通 江 山农药 化
工股份 有 限公 司生产 ; 7 0 %烯啶 ・ 噻 嗪 酮水 分散粒 剂 , 江 苏省
苏 州 市 吴 江 区北 联现 代 农 业 产 业 园 区进 行 了相 关 试 验 。 现
施 药后 不定 期 观察 各处 理水 稻 生长 情况 和 有无 药 害现
象 产生 , 分 析药 剂对 作物 的安 全性 。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 1 防 效
将 试 验结 果报 告如下 。
关键 词 不 同药剂 : 稻 飞虱 ; 防 效 中 图分类 号 ¥ 4 3 5 . 1 2 2  ̄ . 3 ; s 4 8 l . 9
文 献标识 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章 编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3 ) 2 3 - 0 1 4 3 - 0 1
稻飞 虱是水 稻 上的主 要害 虫之一 , 近 年来受 冬春 气温升 高和 不 当用药行 为等 多种 因素影 响 , 水 稻稻 飞 虱的危 害越 来

稻飞虱的抗药性及其药剂选择

稻飞虱的抗药性及其药剂选择

般使 用 量 以每 亩 2 %醚 菊酯 乳 油 4 — 5 升对 水 5 0 55 毫 0
7 烯啶虫胺 。属烟碱类受体 抑制剂 ,具有 良好 的 内
公斤喷雾 。
内神 经的传 导作用 ,其作用 方式为 模仿 乙酰胆 碱 ,刺 激 吸性 和渗透 作 用 ,杀虫谱 广 ,安 全无 药害 。对 于刺 吸式 受 体蛋 白,使 昆虫一 直处于 高度 兴奋 中 ,直 至死亡 ,具 口器 的害虫 具有很 好 的防治效 果。对 白背飞 虱防治效 果
植 保 土 肥
等水 平抗性 ( .- 3 1 ),对烯 啶虫胺 与毒死蜱为 低 42 3 . 倍
l 埸
4 .哌虫啶 。该药属新 型稠 环烟碱类杀虫 剂 ,剂型为
0 水 平抗性 。2 1 0 2年湖北 省报道 ,该省荆 州地 区褐飞 虱田 1%哌虫 啶悬 浮剂 。作用于 害虫 的神 经的轴 突触受 体 ,
间种群对吡 虫啉的抗性倍 数为 5 .2 1 7O ,达到高 水 阻断神经传导 。具有较强 的内吸渗透 传导作 用 ,施药后 5 72 — 7 .0 平 至极高 水平抗性 ;对 噻嗪酮 的抗性倍数为 5 7 6 8 , .—1 .1 小 时 ,稻 株的根 、茎 、叶、花等部 位 均有 哌虫啶 成分 ,

般在稻飞 虱卵孵盛期 至低龄若虫高峰期开始施药 。 6 醚菊酯 。该药是一种分 子 中无酯结构 的醚类拟 除
虫菊 酯杀 虫剂 ,属 神 经毒剂 ,具有 触杀 、胃毒作用 ,无
具 有触 杀、 胃毒 和 内吸多 重药效 ,速效性 好 ,残 效期 长 内吸传导 作用 ,对 褐飞 虱的 防效 明显 高于 噻嗪酮 ,持效 达2 5天。近些年 因大剂量不合理使 用吡虫啉 ,导 致褐飞 期 长达 l— 0天左 右 ,用于 防治水 稻褐 飞虱速效性 好 , 52 虱对其 产生 了严重 抗性 ,不 宜使 用 ,但可 用于 防治 白背 飞虱 ,使 用时可拌种 或喷雾防治。 2 噻 虫嗪 。为烟碱 类受体抑制剂 ,具有干扰 昆虫 体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所以大力发展水稻栽培技术,对于农业保障,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而稻飞虱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在虫害发生时对水稻产业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的严重危害。

本文通过分析稻飞虱发生的特点及原因,总结了防治稻飞虱的方法和对策。

标签:稻飞虱;发生原因;防止对策稻飞虱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

稻飞虱的传播速度极快,一旦发生灾害时,会以爆发性、毁灭性的特点造成水稻严重减产,甚至死亡。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所以我们要时刻加强对稻飞虱的防范意识,做好提前科学防治的准备。

一、水稻稻飞虱的分析研究1.稻飞虱的生活习性三种稻飞虱中,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这两个种类对于水稻的危害最为严重。

稻飞虱一般体长为4到5毫米,体形较小,触角为短锥状,遍体呈灰黄色,其翅膀为透明并主要有长翅和短翅两种。

其中长翅的稻飞虱成虫可以进行迁飞,将虫害的危害范围扩大,其迁飞不仅受自身条件影响,并且和海域、寄主、营养、天气等条件也密切相关。

稻飞虱大多数具有趋光性,喜欢潜伏在植株的叶或枝干上,但其生性胆小,一旦有外界的影响,就会迅速逃离不易捕捉。

稻飞虱喜欢将虫卵产在水稻嫩叶下叶鞘内,每次产卵大约100到150粒,呈褐色条案,但并不明显。

三种飞虱的生活习性略有差异,其分布范围也各不相同,其中褐飞虱主要集中在北方及长江以南流域,灰飞虱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中稻区,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一样,对于长江以南的流域危害最为严重。

褐飞虱的生活区域大多是温热潮湿,由于夏秋季节湿热多雨,非常适合褐飞虱生长繁殖,所以褐飞虱虫害通常在这个季节爆发。

与褐飞虱相比,灰飞虱更喜欢生活在温度较低的环境,而白背飞虱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无论是在多雨,还是干旱的环境都能得以生存。

2.稻飞虱的危害特征稻飞虱是对水稻减产的最大元凶之一,其主要吸食水稻的汁液,造成水稻内各成分含量变化,光合速率下降,各种酶活性降低,严重时可导致水稻瘫病、枯死等严重后果。

多种杀虫剂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多种杀虫剂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虫量3 头左 右 。 万
1 4 试 验 方 法 .
1 4 1 施 药 状 况 施 药 前 每 小 区 分8 ~ 0 c .. 0 10 m左
右 窄 厢 , 保 水 层 2 3 m, 药 后 保 水 6 。 采 用 ~c d
3 S 1N型背负 式 手动 喷雾 器进 行 喷雾 .加水 WB 一 6 6 k /6 m 。2 0 年 9 2 0 g 7 2 0 6 月 7日一 次 性 施 药 ,五代 6
试验 结 果 表 明 ( 3 表 )噻 虫 嗪2 %水 分 散粒 剂 对 5 稻 飞虱 低 龄 若 虫 有 较 好 的 防 治 效 果 .其 中施 用 高 剂 量 的 防效 明 显 优 于 低 剂 量 和2 照 药 剂 的 对 防效 。4 g 6 m2 、8/ 7 药后1d 6 的防效分别 为7 . 0 、 36% 9 .1 4 %;4 6 m 药后3 的防效分别为8 .1 9 、8 7 d 69 %、 9 . %;4 f 7 药后7d 68 0 、8 6 m 6 的防效分别为7 . % 、 30 6 9 .1 49 %。以上 结果表 明噻虫 嗪2 %水分 散剂 对稻 5 飞 虱 低 龄 若 虫 的 速效 性 好 、残 效 期 长 :对 照药 剂 同上 。
— .
3 — 4 .
维普资讯
取;甜考 5 翟堰
P s cd c n e n m ns a o 20 , () et ie i c d i S e a Ad ii rt n t i 082 4 9 5 g 6 m 药 后3d 防效分 别 为9 . % 、7 . % ; 0/ 7 2 6 的 06 0 54 8 吡虫 啉7 %水分 散 粒 剂药 后7d 防效 分 别 为 8 . 0 的 8 1 % 、9 .9 ;对 照 药 剂 敌 敌 畏 8 % 乳 油 2 0 5 67 % 0 0 m /6 m2 L 6 7 、噻 嗪 酮 2 %可 湿性 粉 剂 5 6 m2 5 0 7 药 后7d 防效分别 为8 . %、8 . %。 以上结 果 表 的 71 2 31 8 明 .吡虫 啉7 %水分 散粒 剂对 稻 飞虱低 龄若 虫 的 0 速 效 性 好 、残 效 期 长 ;对 照 药 剂 8 %敌 敌 畏 乳 0 油 的 速 效 性 好 。但 残 效 期 较 短 ,药 后 3 防效开 d 始下 降 ;对 照 药剂 噻 嗪酮2 %可湿性 粉 剂速效 性 5 较差 ,但残 效期 较长 ,药后 7 防效达 到最 高 。 d

不同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不同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221.4 试验方法2023年8月7日下午施药,此时5(Ⅲ)代稻飞虱处于低龄若虫高峰期,1~2龄若虫占比达82.6%,主要为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混合种群,白背飞虱占比达70.2%。

试验中仅施药1次,施药当地为阴天,风力3~4级,施药后24 h 未降雨。

各试验小区其他田间管理相同。

1.5 试验测定采取平行跳跃法调查稻飞虱数量[7]。

将适量机油均匀涂抹在长40 cm、宽30 cm 的白瓷盘表面,置于水稻中下部并保持斜放状态,迅速拍打后记录稻飞虱数量。

施药前及药后3、7、15天调查各处理稻飞虱虫口数量,按照下式计算稻飞虱防治效果[8]。

药后15天观察各处理水稻生长状况及药害发生情况。

2 结果与分析2.1 安全性观察各小区水稻长势发现,喷施各种药剂15天后所有小区水稻均生长正常,没有出现明显药害表现,本次试验采用的4种杀虫剂对水稻生产安全。

2.2 不同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由表1可知,药后3、7、15天不同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除T1与T2处理间无差异外,其余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药后3天,不同杀虫剂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颗粒剂、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25%吡蚜酮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

药后7天,各处理防治效果较药后3天有所提高,整体在66.32%~94.51%,由高到低依次为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颗粒剂、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25%吡蚜酮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剂。

药后15天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变化趋势与药后7日基本一致,整体防治效果在74.03%~90.83%。

3 结论杀虫剂可保证农业丰产增收、维护生态和谐、满足食品安全需求[9]。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的4种杀虫剂中,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颗粒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最佳,药后15天防治效果达到96.60%;其次为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药后15天防治效果达到90.83%。

在安徽省庐江县水稻栽植中可对2种防治药剂交替施用,以获取良好防治效果。

防治稻飞虱药效筛选试验报吿

防治稻飞虱药效筛选试验报吿

防治稻飞虱药效筛选试验报吿作者:黄文锋甘献梅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6期【摘要】稻飞虱是水稻三大主要害虫之一,每隔几年爆发一次, 2005年[1]2007年,2011年出现大爆发.特别是2011年晚造.全县大面积爆发,发生面积达23万多亩。

爆发原因除气候,种植品种,耕作方式因素外,主要原因是近年来频繁过量使用叶蝉散、扑虱灵和吡虫啉等化学农药防治,导致稻飞虱对一些效果较好的杀虫剂普偏产生抗药性,防效不佳。

连续用药都不见效果,给防治带来了严重困扰。

为此,本试验选用几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对稻飞虱进行田间防治效果比较试验。

以期筛选出高效,低毒,持效长的化学农药,为控制,防治稻飞虱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筛选;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报吿1. 试验设计及材料1.1 供试材料:1.1.1 供试药剂10%晞定虫胺[2](江西大自然化工厂生产),10%吡虫啉粉剂(上海东风农药厂生产),25%扑虱灵粉剂(上海农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20%叶蝉散乳油(上海东风农药厂生产)。

15%阿维.毒(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农药厂生产)1.1.2 试验地点及品种,试验地点设在藤州镇白沙村护水组进行,试验地点属浔江台地。

试验面积25.3亩。

土壤肥力中等.肥水充足.供试水稻品种组合为华优838,生育期为125天,为中迟熟组合,1.2 试验设计试验设计为10%晞定虫胺50ml/666.7㎡,10%吡虫啉粉剂20克/666.7㎡,25%扑虱灵粉剂40克/666.7㎡,20%叶蝉散乳油200ml/666.7㎡,15%阿维.毒100ml/666.7㎡。

共5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区处理面积为7.5×4㎡。

1.3 试验方法本试验各处理在2012年5月22日,用黑色幅宽200cm农膜分隔,并埋至犂底层,防田水互渗。

小区间隔设1m距离。

喷药时分隔农膜高于叶面30cm以上。

喷药时间在2012年5月25日(阴天间多云,偏东风1到2级)进行,气温26-32℃,用手压式喷雾器向禾苗中部、根部均匀喷雾,喷雾时田水保持深度在2-3cm。

不同药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2 3m水 层7 。 ~e d
1 4 调 查 内容 及 方 法 . 用药 前 每 小 区随机 调 查
龙 生 物 药业 有 限公 司 ) ;烯 啶虫 胺 5 %可 溶 粒 剂 0
( 通 江 山农 药 化 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试 验 中 ) 南 ;
5 ,每 点 调 查 3 水 稻 ,用 盆 拍 法 调 查 水 稻 基 A 穴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0/6 m ,噻 嗪 ・ 丁 威 2 %乳 油 10 /6 m , 5g 7 6 仲 5 5 g6 7 阿 维 菌 素 1 %乳 油 8 g6 7 . 8 0 /6 m ,毒 死 蜱4 % ̄ 油 8 L 10 /6 m ,以及 清水 对照 。 0 g6 7
飞 虱 的 若 虫盛 期 ,用 吡 蚜 酮 2 % 悬浮 剂 2 g6 7 , 药后 2 d 防 治 效 果> 5 ;烯 啶 虫胺 5 5/6 m 1的 8%
5 %可 溶 粒 剂4 / 6 m2 药 后 2 d 防 治 效 果 > 5 O g6 7 , 1的 7 %
关 键 词 :杀 虫剂 :稻 飞 虱 : 防 治 效 果
烯 啶虫胺 1 %可 溶液 剂 ( 通江 山农 药 化工 股份 0 南
有 限公 司 ) :噻 嗪 ・ 丙威 2 %可 湿性 粉 剂 ( 异 5 扬州
部 灰 飞 虱 和 白背 飞 虱 的 数 量 。施 药 后 1 、7 、3 、 1 、2 d 4 1 调查 各 小 区水 稻 基 部 和穗 部 残 虫量 ,计 算校 正防 效 。
— —
果 最 好 ,具 有 较 好 的 速 效 性 和 持 效 性 ,药 后 3 、
48 — —
臻; b
茬壤
P s cd ce c n miitain e t ieS in ea dAd nsrt i o

常规药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常规药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202313常规药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田间药效试验唐叶松1曹凯歌2付佑胜2王礼俊1张凯2*(1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宝应湖分公司,江苏金湖211600;2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淮安223001)摘要为探明常规药剂对水稻白背飞虱的防效,筛选出防治白背飞虱的高效药剂,于2021年选用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0%噻嗪酮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这5种药剂开展了水稻白背飞虱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药后1d,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白背飞虱的防效分别为67.95%、73.11%和72.13%,明显高于另外2个处理;药后3d,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白背飞虱的防效分别达86.04%和84.91%,高于其余3个处理;药后7d,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对白背飞虱的防效达90.01%,高于其余4个处理;药后10d,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对白背飞虱的防效达94.97%,显著高于其余4个处理,显示出较好的持效性。

生产上可将氟啶虫酰胺、噻虫嗪、毒死蜱微囊悬浮剂作为田间防治白背飞虱的主要轮换药剂,限制噻嗪酮的应用,对吡蚜酮做好抗性监测。

关键词水稻;白背飞虱;常规药剂;防效中图分类号S435.1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3-0097-03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3.02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Field Efficacy Trial of Common Insecticides Against Rice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TANG Yesong1CAO Kaige2FU Yousheng2WANG Lijun1ZHANG Kai2*(1Baoying Lake Branch of Jiangsu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Reclamation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Ltd.,Jinhu Jiangsu211600;2Huaiyi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of Xuhuai Region in Jiangsu,Huai'an Jiangsu223001) Abstrac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ontrol effects of common insecticides and select out efficient insecticides against white-backed planthopper,the field trial was conducted on rice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in2021by using 5insecticides:20%flonicamid SC,25%pymetrozine WP,50%buprofezin SC,25%thiamethoxam WDG and30% chlorpyrifos C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 the1st day after treatment,the control effects of20%flonicamid SC,25% thiamethoxam WDG and30%chlorpyrifos CS against the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were67.95%,73.11%and72.13%, respectively,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wo treatments.On the3rd day after treatment,the control effects of20%flonicamid SC,25%thiamethoxam WDG against the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were86.04%and 84.91%,respectively,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hree treatments.On the7th day after treatment,the control effect of20%flonicamid SC against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reached90.01%,which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four treatments.On the10th day after treatment,the control effect of20%flonicamid SC against the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reached94.97%,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four treatments,showing good sustainability.In production,flonicamid,thiamethoxam and chlorpyrifos CS can be used as the main rotation agents for the field control of white-backed planthopper,and the application of buprofezin can be restricted,and resistance monitoring of pymetrozine should be carried out.Keywords rice;white-backed planthopper;common insecticide;control effect基金项目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研发展基金(HNY201919)。

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施5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施5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2020年增刊89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施5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朱学松1,刘凤娥],李玉兰1,黄曦1,韩瑞2(1.曲靖市植保植检站,云南麒麟区655000,2.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昆明650205)摘要:利用植保无人机探究不同药剂或同药剂不同浓度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福戈对稻飞虱低龄幼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咲虫胺和F{酮对稻飞虱高龄幼虫防治效果较佳;咲虫胺对稻飞虱成虫防治效果较佳。

关键词:植保无人机;药剂;稻飞虱;田间防效云南省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很广,从海拔76〜2670m均有种植。

西部、南部为单、双季稻混合区,其余大部为单季中稻区,常年种植水稻104万hm2。

稻飞虱是水稻上一种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具有隐蔽性、突发性、暴发性、毁灭性等特点。

被害稻田常先在田中间出现“黄塘”、“冒穿”、“倒伏”等典型症状,逐渐扩大成片,严重时造成全田荒枯。

稻飞虱常在水稻孕穗期发生,危害严重时表现为不出穗或成“包颈”的空粒穗;在水稻灌浆期被害,则影响谷粒饱满度,千粒重减轻,瘪谷率增加,造成严重减产或枯死。

目前,稻飞虱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而由于化学药剂使用不合理,会使稻飞虱对常用的农药产生一定程度的抗性。

因此,筛选敏感性较强的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控具有重大意义。

与传统的人工喷雾相比,植保无人机在中国农田病虫害防治方面具有诸多优点,如操作简单、速度快、效率高、喷洒均匀、雾流对作物穿透性高、省水省药、减少污染、不同地域不同地块不同作物适应性强等。

因此,利用绿飞多旋翼植保无人机通过不同药剂或同药剂不同浓度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明确其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三宝街道五收稿日期:2020-09-30作者简介:朱学松,从事植物保护工作;E-mail:627927160@。

联,地势平整,灌溉条件好,土质为粘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

几种复配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比较

几种复配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比较
关键词 : 复配剂 ; 稻飞虱 ; 抗 药性 ; 防 效
中图分类号 : ¥ 4 3 5 . 1 1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8 5 8 1 ( 2 0 1 3 ) 0 1 — 0 0 7 0— 0 3
Co mpa r a t i v e St u dy o n Co n t r o l Ef ic f a c y o f Si x Pe s t i c i d e Mi x t ur e s a g a i n s t Ri c e Pl a n t ho p pe r s

要: 比较 了6种 复配剂对稻 飞虱的防效 , 结果表 明: 噻嗪 异 丙威 、 吡 蚜噻嗪 酮、 丙威毒 死蜱 的防效 优异 , 吡 虫 乙酰
甲、 吡虫仲 丁威的防效较好 , 以上 5种复配剂均显著优 于吡 虫杀虫单 , 因此噻嗪 异 丙威 、 吡 蚜噻 嗪 酮、 丙威毒 死蜱 可作 为 防 治稻飞虱的 常规品种 , 吡虫 乙酰甲、 吡 虫仲丁威作为替换品种 , 在 防治过程 中注意经常轮换 药剂品种 。
L I U H u a i —a ,Q I J i a n—h a n g ,C H E N J i n—h o n g ,L V Mi n ’ , G E H e n g —l a i
( 1 .I n s t i t u t e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i n L i x i a h e R e g i o n o f J i a n g s u , Y a n g z h o u 2 2 5 0 0 7 ,C h i n a ; 2 .P l a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S t  ̄i o n o f B a o y i n g C o u n t y i n J i a n g s u , B a o y i n g 2 2 5 8 0 0 ,C h i n 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种药剂对稻飞虱防治效果评价
作者:刘玉坤陈宇席春虎李金叶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8年第08期
摘要:为明确防治稻飞虱常用农药品种的田间实际防治效果,选用烯啶虫胺10%水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呋虫胺20%可溶性粒剂、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吡虫啉10%可湿性粉5种药剂进行了防治稻飞虱效果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烯啶虫胺10%水剂、噻虫嗪25%水剂、呋虫胺20%可溶性粒剂与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4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好,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

关键词:稻飞虱;药剂;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8-0057-02
Evaluation on Control Effects of Five Kinds of Pesticides on Rice Planthopper
Liu Yukun1et al.
(1Plant Quarantine and Protection Station of Luan,Luan 2370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clarify the actual control effect of the common pesticides on rice planthopper,nitenpyram 10% AS,thiamethoxam 25% WG,dinotefuran 20% SG,pymetrozine 50% WG and imidacloprid 10% WP were applied in rice f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itenpyram 10% AS,thiamethoxam 25% WG,dinotefuran 20% SG and pymetrozine 50% WG had good control effects. The effect of imidacloprid 10% WP was relatively low.
Key words:Rice planthopper;Pesticide;Control effects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tena furcifera)是六安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1],一般年份可发生80余万亩次,造成4000余吨粮食损失,1997年、2006年两度大面积发生[1-2],产量损失更为严重,严重威胁水稻的安全生产。

目前防治稻飞虱最有效的方式仍是药剂防治,为明确防治稻飞虱常用农药品种的田间实际防治效果,于2016年进行了5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概况试验田设在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太平村,该田土壤为马肝土,有机质含量18.5g/kg,pH6.0,前茬作物为小麦,水稻品种为Y两优2号,5月17日播种,6月23日移栽,移栽密度27.5万穴/hm2,7月1日化学除草,施尿素120kg/hm2。

施药时水稻处于拔节期,试验对象为白背飞虱(Sogattena furcifera)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混合种群。

1.2 试验药剂试验选用烯啶虫胺10%水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呋虫胺20%可溶性粒剂、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5种药剂(市售自购)。

1.3 试验设计本试验设6个处理(表1),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18个小区,小区面积50m2,随机排列,药前各小区间作小埂隔开,做到单排单灌。

在稻飞虱1~2龄若虫盛发期施药,选用山东卫士牌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使用单个可调雾喷头进行作业,采用2次稀释法,药液量750kg/hm2,施药后田间保持3~5cm水层5~7d。

1.4 施药时间与气象资料 7月23日上午施药,当天为多云天气,气温26~36℃,风力1~2级。

药后3d内无降水,药后1~14d无特异天气。

1.5 调查与统计方法施药前、药后3d、7d和14d各调查1次稻飞虱虫口密度。

调查采用平行跳跃取样法,每小区取10点,每点2丛,共20丛,采用盆拍法,记录稻飞虱、蜘蛛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口基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虫口基数]×100,校正防效(%)=[(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3]。

结果采用DMRT法进行显著性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试验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见表2。

药后3d,处理1、2和3
防效较好,分别为89.7%、85.3%和86.0%;处理5防效略低,为78.6%;处理4防效最低,为72.7%。

药后7d和14d,处理1、2、3、4防治效果好且相对稳定,防效均维持在90%以上;药后7d和14d处理5对稻飞虱的防效相对较差,分别为85.6%、80.1%。

2.2 对水稻的安全性施药后各处理水稻生长正常,未出现药害,表明各试验药剂对水稻生长无安全影响。

2.3 对稻田蜘蛛的影响通过调查,药剂处理区与清水对照区蜘蛛类有益生物的消长规律基本一致,说明试验药剂对稻田蜘蛛类有益生物无不利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烯啶虫胺10%水剂、噻虫嗪25%水剂、呋虫胺20%可溶性粒剂的速效性与持效性均较佳,药后3d防效即在85%以上,药后7、14d防效均在90%以上;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的持效性与前三者相当,药后7、14d防效均在90%以上,但由于吡蚜酮独特的作用机理,导致其速效性较差,药后3d防效较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速效性与持效性均一般,药后3d防效79.0%,仅比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高,药后7、14d的防效均显著低于其他4种药剂。

烯啶虫胺、噻虫嗪、呋虫胺和吡蚜酮均能有效防治稻飞虱,同时对水稻和蜘蛛类有益生物无不利影响,是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

其中烯啶虫胺、噻虫嗪和呋虫胺对害虫的作用机理相同,即选择性控制昆虫神经系统的烟碱型乙酰胆碱酯酶受体,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
使昆虫麻痹致死[4-5],对稻飞虱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在低龄若虫期施药,短期内害虫死亡率相对较高。

同时其可由水稻茎叶吸收,传送到稻飞虱取食部位,昆虫取食后中毒死亡,故其持效期较长。

吡蚜酮也具有较好内吸传导活性,因此其持效性也较好,但吡蚜酮的作用机理是使害虫产生口针阻塞效应,从而停止取食,最终饥饿致死。

稻飞虱停止取食后仍可存活数日,故吡蚜酮速效性较差,可考虑与异丙威等速效性好的药剂配合使用,从而取得快速、良好的杀虫效果。

吡虫啉的作用机理与烯啶虫胺等3种药剂相同,但现有研究已证实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了高水平到极高水平抗性[6],尽管白背飞虱仍对吡虫啉有较高的敏感性[7-8],但在防治稻飞虱混合种群时,吡虫啉防治效果明显低于同类型的其它药剂,应逐步减少使用。

从“绿色植保、科学植保、公共植保、智慧植保”理念出发,防治稻飞虱时要做到达标防治,严格按照施药技术规范科学、安全用药,注意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同时要大力提升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覆盖率,切实减少农药使用量,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林,严厚永,夏宝远.1997年六安地区单季稻褐飞虱为害损失监测[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0(01):9-10.
[2]许蓉.2006年六安市褐飞虱大发生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3):10756-10757.
[3]方玉龙,杨秀文,郭文瑞.4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对比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23):85+95.
[4]张怡,沈迎春,钱忠海.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效果评价[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6(3):55-58.
[5]顾林玲.5种防治稻飞虱药剂的发展研究[J].现代农药,2014,13(03):5-10.
[6]王彦华,王强,沈晋良等.褐飞虱抗药性研究现状[J].昆虫知识,2009,46(04):518-524.
[7]尹艳琼,李向永,赵雪晴等.云南白背飞虱不同种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及变化趋势[J].植物保护,2017,43(01):153-157.
[8]王志伟.白背飞虱抗药性监测及对噻嗪酮和吡虫啉的抗性风险评估[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责编:王慧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