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会计的13个历史知识
【导读】下面是有关会计的13个历史知识,大家可以有所了解。
1、我国最早的会计专著是唐朝的《元和国记簿》和《太和国记簿》。
2、我国第一个创造“朱出墨入记账法”的是南北朝时期的苏绰,他规定以红记出,以墨记入。
3、我国第一部研究会计史的著作是《玉海》,作者是南宋的王应麟。
4、我国第一位女会计师是1930年取得会计师执照的张生。
5、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是由山西省阳曲黄寨村人马文蔚书写的。
6、我国最早设置会计机构的西周(公元前1066年-771年),设“司会”主管会计工作。
7、我国最早确认会计师职业,始见于1918年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的《会计师暂行章程》。
8、我国最早设置“会计司”机构,是在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
9、我国第一部《会计法》是1914年10月北洋政府颁布的。
10、我国第一个会计师公会是“上海会计师公会”,1925年3月成立。
11、我国最早有关会计事项记载的文字,始见于商代的“甲骨书契”(甲骨文)。
12、1951年1月,《新会计》创刊。这是新中国第一本全国性会计月刊。
13、中国最早复式记账法(龙门账)产生于明朝末年(1640年),相传为山西人傅山所创。
1、我国最早有关会计事项记载的文字,始见于商代的“甲骨书契”(甲骨文)。
2,我国最早设置会计机构的朝代是西周(公元前1066年-771年),设“司会”主管会计工作。
3、我国第一个创造“朱出墨入记账法”的是南北朝时期的苏绰,他规定以红记出,以墨记入。
4、我国最早的会计专著是唐朝的《元和国记簿》和《太和国记簿》。
5、我国最早设置“会计司”机构,是在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
6、我国第一部研究会计史的著作是《玉海》,作者是南宋的王应麟。
7、中国最早复式记账法(龙门账)产生于明朝末年(1640年),相传为山西人傅山所创。
8、我国第一部《会计法》是1914年10月北洋政府颁布的。
9、我国最早确认会计师职业,始见于1918年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的《会计师暂行章程》。
10、我国第一个会计师公会是“上海会计师公会”,1925年3月成立。
11、我国第一位女会计师是1930年取得会计师执照的张生。
12、1951年1月,《新会计》创刊,这是新中国第一本全国性会计月刊。
古代会计阶段
人类原始计量记录行为的发生是以人类生产行为的发生,发展作为根本前提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古代会计,从时间上说,就是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会末期的这段漫长的时期。从会计所运用的主要技术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计量记录法,单式账簿法和初创时期的复式记账法等。这个期间的会计所进行的计量,记录,分析等工作一开始是同其他计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后,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征的方法体系,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工作。
中国
在我国,关于会计事项记载的文字最早出现于商朝的甲骨文。早在西周时代就设有专门核算官方财赋收支的官职——司会,并对财物收支采取了“月计岁会”(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的方法。在西汉还出现了名为“计簿”或“簿书”的账册,用以登记会计事项。以后各朝代都设有官吏管理钱粮、赋税和财物的收支。宋代官厅中,办理钱粮报销或移交,要编造“四柱清册”,通过“旧管(期初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见在(期末结存)”的平衡公式进行结账,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这是中国会计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成就。明末清初,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帐”,它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各项负债)四大类,运用“进-缴=存-该”的平衡公式进行核算,设总账进行“分类记录”,并编制“进缴表”(即利润表)和“存该表”(即资产负债表),实行双轨计算盈亏,在两表上计算得出的盈亏数应当相等,称为“合龙门”,以此核对全部账目的正误。之后,又产生了“四脚账”(也称“天地合账”),这种方法是:对每一笔账项既登记“来账”,又登记“去账”,以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四柱清册”、“龙门账”和”四脚账”显示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核算收支方式的发展,体现了传统严谨的中式特色。
外国
文明古国如巴比伦、埃及、印度等都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早在公元前3600年就已经有了反映经济情况的记录,在希腊和罗马已经出现某些会计概念。在公元初期,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置“专门记录官”。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印度和希腊出现了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上。[1]
近代会计阶段
一般认为,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1]
近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标志一般认为应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公开出版开始,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此间在会计的方法技术与内容上有两点重大发展,其一是复式记账法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其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继而成为会计学中管理会计分支的重要基础。
近代会计的核心理论贡献主要有:
(1)折旧的思想。
(2)划分资本与收益。
(3)重视成本会计。
(4)财务报表审计制度。[1]
现代会计阶段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14、15世纪,由于欧洲资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会计的发展。其主要标志:一是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价值核算;二是广泛采用复式记账法,从而形成现代会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基石。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环境的影响,传统的财务会计不断充实和完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更加标准化、通用化和规范化。
与此同时,会计学科在20世纪30年代成本会计的基础上,紧密配合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从而使会计工作从传统的事后记账、算账、报账,转为事前的预测与决策、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事后的核算与分析。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随着现代化生产的迅速发展,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核算,使会计信息的搜集、分类、处理、反馈等操作程序摆脱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会计科学的根本变革.
现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此间会计方法技术和内容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会计核算手段方面质的飞跃,即现代电子技术与会计融合导致的“会计电算化”,二是会计伴随着生产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53年便在会计中得到初步应用,其后迅速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经出现了电子计算机软件方面数据库的应用,并建立了电子计算机的全面管理系统。从系统的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管理会计”这一术语在1952年的世界会计学会上获得正式通过。
个体加油站在各项手续齐全的前提下,每月要缴纳的税和费主要有:
一、增值税,按照进销差价款部分的百分之一十七缴纳,如购买了十万元的油,卖了十一万,差价是一万元应缴纳增值税一千柒佰元;
二、按缴纳增值税交纳百分之八的城市建设维护税及教育附加费。
三、视业务量的大小及业绩还要按月或按季及半年报企业(个人)所得税,缴纳比例是按利润总额(收入-成本-税法允许扣除的费用)多少来确实。
四、其它的费用支出还有质量监督检测费(按月或按季及半年),每台(次)四佰伍拾元;工商年检费每年一佰伍拾元;每个年度成品油经营许可证审验费用及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安全生产评估,安全许可证换证费,视是否需要整改费用难于确定。
加油站缴纳增值税;随增值税随征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
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除外)缴纳企业所得税;
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缴纳个人所得税;雇佣的员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股东分红缴纳个人所得税;
应税凭证(印花税条例列举的合同、权利许可证照、账簿等)缴纳印花税;
拥有土地使用权缴纳土地使用税;有房产缴纳房产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