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孔径声纳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未来_张春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成孔径声纳技术的研究进展及未来

张春华 刘纪元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京 100080 )

The curr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of Synthetic Aperture Sonar

Chunhua Zhang,Jiyuan Liu

(Institute of Acous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Beijing 100080,China)Abstract: The background,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 of synthetic aperture sonar are presented in the paper. Current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 is described and special attentions are paid to SAS study in China. Moreover, the future of Synthetic Aperture Sonar is discussed. Keywords:imaging Sonar, Synthetic Aperture Sonar, image reconstruction

关键词:声纳成像,合成孔径声纳,图像重建

1. 合成孔径声纳的产生背景

合成孔径声纳(Synthetic Aperture Sonar, 简称SA S)的原理研究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开始。美国Raytheon公司于1967年提出关于SAS可行性的报告,Walsh于1969年申请了第一个SAS专利。但当时主流观点认为有两个因素使得水下成像不适合合成孔径处理,这种观点在一段时间内对SAS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第一个因素是水声信道,特别是浅海水声环境条件不理想,同空气中电磁波工作环境相比,是更为“敌意”的媒质,回波信号的相干性能否支持合成孔径处理是个问题。另一个因素是声波传播速度比电磁波慢得多,大大限制了装载SAS的载体的运动速度,进而影响载体的稳定性,并限制了测绘速率的提高。

Williams于1976年、Christoff等人于1982年、Gough和Hayes等人于1989年进行

了一系列水声环境实验,结果表明,水声信道的影响并不像预想的那么严重,尽管水声信道是时变的,SAS回波信号在较短时间内仍具有较好的相干性,水声信号的相干性一般能够满足合成孔径成像要求。声传播速度慢导致信号空间采样率低和限制SAS载体运动速度等问题也可以通过多子阵的办法来弥补。

合成孔径成像在雷达(SAR)领域取得的成功,推动了合成孔径声纳技术的发展。由于

合成孔径成像的相似性,SAS可借鉴SAR中的技术成果,SAR中的成像算法可用在SAS中。

受SAR成功的鼓舞,一些国家自80年代以来进行了较多的水声环境和合成孔径声纳成像试验,并开始研制原理样机。目前国际上已经出现多个SAS实验样机系统。面向商用实用设备也已经出现。

六十至七十年代发表的少量SAS研究方面的文章,主要是探讨SAS基本原理[1][2]。八十年代SAS研究方面的文献也较少,主要集中在信号处理方法[3][4]、水声相干性测量[5][6]、及SAS原理样机[7][8] 的等方面。进入九十年代,SAS研究开始活跃起来,有大量的文章发表。IEEE Oceanic Engineering 1992年第1期出版了SAS专辑, IEE Proceedings-Radar, Sonar and Navigation 1996第3期也出版了合成孔径成像专辑,内容涉及SAS系统设计和成像算法等方面。此外,每年的IEEE Conference on Ocean都有SAS文章发表,美国声学

会议、欧洲水声会议、欧洲水下防务会议等也常有SAS文章出现。九十年代文献中涉及较多的是SAS信号处理、SAS系统设计、SAS实验结果,SAS在猎雷等方面的应用等。水声环境对成像的影响也比七十和八十年代相干性研究更深化,并有专门的国际会议[9]讨论水声环境对SAS成像质量影响。

2 合成孔径声纳原理、特点、以及应用

侧扫成像声纳方位向高分辨率通过换能器大的方位向孔径取得的,合成孔径声纳也工作在侧扫方式下,但它是通过小的孔径及其运动形成等效大孔径。合成孔径声纳具有如下特点:(1)分辨率高且与距离无关,因而可以对远距离目标高分辨率成像;(2)可以工作在低频频率上,因而具有一定的穿透性,适合海底地质勘探;(3)点目标信噪比有较大改善,适合于漫散射背景下点目标检测,故适合于混响背景下水雷探测,尤其是沉底雷的探测;(4)分辨率相等条件下,测绘速率一般高于侧扫声纳。正是因为上述特点,SAS课题研究成果对军事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民用领域,该技术可用于海底测绘、水下物体搜寻等,尤其是可以进行高分辨海底地形地貌测绘。特别是分辨率要求较高,作用距离较远的场合,采用合成孔径声纳更合适。在军事领域,该技术可用于沉底、掩埋和悬浮水雷或其它水中危险物体等水下军事目标的探测和识别。在未来的海洋军事对抗中,水雷在封锁特定海域、对抗舰艇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因而水雷的探测、识别十分重要。该技术是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海洋高新技术。

3 合成孔径声纳技术发展现状

3.1国外发展状况

90年代以来,澳洲、欧洲、北美国家先后研制出SAS实验样机,并且性能在不断提高。一些SAS系统的作用距离从原来的几十米、几百米到十几公里,甚至更远;分辨率也从米、分米到厘米量级。

新西兰CANTERBURY大学Perter Gough领导的课题组于1993年推出的KIWI SAS是较早的合成孔径声纳海试样机系统。

欧州(法国、英国、丹麦、希腊等国)联合研制项目MAST于1990年开始启动SAS系统的研究(ACID项目),并在后来的MAST资助下,研制出SAMI SAS海试样机系统,SAMI SAS 于1995-1996年进行了海上试验,获得了较远距离上的大面积范围海底测绘图。这是第一个实时SAS成像系统(分辨率1米,中心频率8KHz,测绘效率750m2/s,脉冲重复周期

0.69s ,拖曳速度3节)。欧洲民用方面的SAS研究,侧重性能价格比方面的提高,在适中的分辨率下追求实时性和高测绘效率,以便在民用领域开拓市场。法国的新型合成孔径声纳IMBAT3000是商用型的,主要用于水下地形地貌勘测和石油开采。该系统有条带(分辨率、1米、中心频率 3.5 kHz、测绘效率7km2/小时、拖曳速度2节)和干涉(0.5米、中心频率 45 kHz、拖曳速度4节)两种工作方式。

美国在该领域投资很大,研究成果也处于领先地位。美国Northrop Grumman公司为美国海军水面战中心研制了用于探测沉底水雷的合成孔径声纳,其原型系统分别于1996年8

月和1997年1月进行了海上试验。海试结果在40米远处获得了接近7.5厘米的分辨率。美国雷声公司和DTI公司从1994年起合作研制了两型合成孔径声纳系统DARPA和CEROS,分别用于探测水雷和近水域埋藏的爆炸物。DARPA在600米距离上,方位分辨率达20厘米。美国DTI公司最新推出分辨率10cm的PROSAS系统,是一个商用产品,可以安装在AUV或ROV 上。

此外,日本、荷兰、挪威、俄国等也有SAS系统研制的报道。

3.2合成孔径声纳系统国内发展情况

中科院声学所与中船重工715所在863计划课题支持下,于1997年开始进行合成孔径声纳湖试样机的研制工作。在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后,研制出能实时成像的SAS湖试样机。该样机在千岛湖进行了多次水下成像实验,分辨率达20厘米。湖试样机的研制成功,将我国合成孔径声纳技术研究,推入与国际同步发展的轨道。在十五863海洋监测技术主题和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支持下,我国正开展SAS海试样机系统的研制工作。

经过多年合成孔径声纳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与积累,我们在系统总体设计、成像算法、成像实验等各方面形成了有自己特色、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一些信号处理和系统设计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