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内诊断标准与国际标准成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国内诊断标准与国际标准成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析
作者:吴唤新张金芳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0期
摘要:目的了解国内最新诊断标准下成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与国际标准进行比较,并进一步进行一致性检验。

方法对在本体检中心参加2013年体检的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年标准诊断、中华医学会(CDS)2007年诊断标准分别计算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和一致性检验。

结果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因性别不同存在差异。

IDF2005年标准诊断男性26.66%;女性30.62%;CDS2007年诊断标准男性29.66%;女性22.28%。

结论参加体检的人员代谢综合征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两种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存在高度一致性。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一致性检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主要临床结局是糖尿病和冠心病[1]。

多种危险因素聚集于同一人的临床预后不良危险大于仅有一种危险因素者,其效应不仅仅是简单相加,而是协同加剧。

本文目的是通过分析国际标准与国内最新诊断标准下参检人员MS患病率,并比较异同,为健康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3年,在航天中心医院体检门诊参加健康体检的12261名成年人。

其中男性6614名,占53.94%,女性5647名,占46.06%;分7个年龄组(即18~29岁组,30~39岁
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80岁组),见表1。

1.2方法
1.2.1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均采用国家计量认证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1.2.2实验室监测测量项目为空腹血糖、血脂四项;所有数据实时录入天健体检系统,并通过天健体检系统进行统计。

1.2.3诊断标准采用200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的代谢综合征工作定义[2]和2007年5月中华医学会定义[3]。

以2005年IDF诊断标准代谢综合征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中心性肥胖( 按照性别和种族分组,IDF标准为中国,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2)合并以下四项指标中任3项:
①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50mg/dl(1.7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男性
以2007年5月中华医学会诊断标准,代谢综合征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中的三项或者更多:①腹部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②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
≥150mg/dl(1.7mmol/l);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04mmol/l;④血压升高:
≥130/85mm Hg;⑤空腹血糖(FPG)升高:FPG≥6.1mmol/l,或糖负荷后2h(2hPG)≥7.8 mmol/L或者有糖尿病史。

2结果
2.1参检人员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IDF诊断标准下,参检人员患病率为28.48%,以性别区分统计男性为26.66%,女性为30.62%。

男性50~59岁年龄组达到患病峰值;女性60~69岁之前患病率低于男性,在此年龄组迅速超过男性,并持续超过男性。

达到患病峰值后,两性患病率略有下降趋势,但均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CDS诊断标准下,参检人员患病率为26.26%,以性别区分统计男性为29.66%,女性为22.28%。

男性和女性都60~69岁组达到患病峰值,之后两性患病率略有下降趋势,除80岁以上高龄组,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

图1CDS2007标准下男女性别MS患病率
图2IDF2005标准下男女性别MS患病率
2.3不同诊断标准下MS患病率一致性分析CDS标准与IDF标准相比,Kappa一致性建议显示,此两种诊断标准间存在高度一致性(Kappa=0.7412),符合率为94.53%
〔(2761+8829)/12261〕
3讨论
本次调查得到的2013年参检人员患病率,IDS标准为28.48%,高于2005年北京市成人慢病危险因素监测22.9%的水平[4];高于时颖等对16711名北京市成年常住居民所做调查的24.0%标化患病率[5]。

MS在参检人员中患病率高,提示MS已经成为对本市居民健康不可忽视的隐患。

2007年CDS最新诊断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高度一致性,符合率高。

因为诊断标准不同,患病率有所差别。

中国人群腰围的切点主要根据中国香港和上海市流行病学数据得出(10)。

2007年CDS最新诊断标准则针对BMI>25kg/m2人群对腰围制订出不同标准,特别是女性标准存在差异。

空腹血糖在5.6~6.1mmol/l时糖尿病的风险已经增加了3~4倍,CDS标准中血糖诊断切点较高,相对IDF标准较低。

此外,与CDS不同,IDF根据性别差异制定出不同的低HDL-C的诊断切点。

通过我国11省市研究[6],以及亚洲国际心血管病合作组中国部分研究[7]显示MS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

在本次对参检人员的调查中,MS患病率在到峰值后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水平,并不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且呈现轻度下降趋势。

从事实上说明MS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社会问题,其核心是形成并保持科学的生活习惯,代谢综合征的一线治疗主要是减肥和增加体力活动,临床上多个相关科室的密切合作以药物治疗起到辅助作用。

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代谢综合征发病率的增高。

这些因素直接促成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也增加2型糖尿病的危险[8-9]。

治疗、预防代谢综合征,需要进行生活方式重塑,多方面参与,综合进行。

参考文献:
[1]Crundy SM,Hansen B,Smith SC,et al.Clinical managem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report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National Heat,Lung,and Blood Institute/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conference on scientific issues related to management[J].Circulation,2004,109:551-556.
[2]Zimmet P,magliano D,matsuzawa Y,et al.The mabolic syndrome:a global public health problem and a nem definition[J].J Atheroscler Thromb,2005,12:295-300.
[3]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止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止指南[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7,5:390-419.
[4]张普洪,焦淑芳,周滢,等.北京市2005年18岁及以上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特征和防治水平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625-630 .
[5]时颖,张普洪,焦淑芳,等.不同诊断标准下北京市成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7:208-210.
[6]脑卒中、心血管危险伊苏进一步研究协作组.11省市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98-300.
[7]Gu D,Reyolds K,Wu X, et al.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d overweight among adults in China[J].Lancet,2005,365:1398-1405.
[8]Gu DF,Guplo A,Muntner P,et al.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 clustering among the adult population of China resul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Study of Cadiovascular Disease in Asia (InterAsia)[J].Circulation,2005,112(5):658-665.
[9]Grundy SM,Mrtabolic syndrome:Connecting and reconciling cardiovascular and diabetes world [J].J Am Coll Cardiol,2006,47(6):1093-1100.
[10]张丽华,黄建文,汤建民.2种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比较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745-748.编辑/王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