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心理学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和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一、前言
两性关系一直是大多数都会关注的问题,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觉得繁衍后代是人类的终极历史使命。
在人类文明没有产生以前,人和所有的动物无差异,活着为了两件事:一是生存二是繁殖。
两性问题说来之大,过于宽泛想要大且求全不是个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将关注点放在两性择偶上,去进行了解和思考。
国内各学科研究对于两性问题包括婚姻、择偶、社会地位等都有比较的文献发表,近十年每年几乎都有接近300篇论文发出,但相较于国外仍然有很大差距。
在说回国内,在我的印象中两性问题主要应该为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可经过查阅后,只有25篇这个方向的文献,相当薄弱。
(以上总结基于中国知网和springer link数据)
二、主题(正文)
心理学对择偶问题的研究,一个比较大的角度就是进化心理学,当然也被人广泛提起。
男女在择偶时都运用着不同的策略,当然都是为了在这段性关系中有最大的获益。
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基本观点是人类虽然发展至今可大脑依然是用着和我们祖先一样的大脑。
基于进化心理学的观点,女性与男性在长期择偶选择上略有不同。
女性看孕的过程中,生存能力大大降低,需要男性提供食物和保护。
所以女性偏好选择年龄稍大的男性,年龄稍大的男性拥有地位和财富,且仍然具有生殖能力。
另外就“诚实”是女性择偶时的重要参考项。
这涉及这个男性是否愿意持续的为男性进行资源的提供。
而男性在选择长期配偶时,就看重是女性年龄,其次是腰臀比,本质都是女性的生育能力。
对于男女关系来看,可能会觉得男性在男女关系中占有绝对的优势,理由也很简单男性可以片地撒种,而女性一旦怀孕成功便陷入被动。
这其实是思维狭隘,男性的目标是尽可能多的繁育后代没错,可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后代的存活率,本质这就限制了男性的不忠诚行为,因为资源是有限的,
不可能每个男性都享有异常多的资源。
当然也从侧面印证了男人有钱就变坏这
句话。
依据上述内容,为什么当今整容行业如此火爆,化妆品几乎是女性的必需品,可理解为女性为让自己看起来年龄小,凸显自己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这里再略谈一下男女的短期择偶策略,在短期性策略中男女几乎相同,双
方都是为了寻求性交的欲望。
双方将性魅力和付出最小代价视为最重要的标准。
享受快乐且不需要承诺。
除此之外还有择偶模式与性别偏好的研究传统可以区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
解释取向,宏观取向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重心,是考察社会因素对择偶决定的影响。
微观取向的解释虽然并不否定外在社会因素的影响,但更强调择偶是双方作为个体的决定。
他们从择偶双方的个人属性(如性格)和双方互动过程等角度,去挖掘
择偶的模式、解释其成因。
主要有两个互为补充的理论传统:交换理论和婚姻市场理论。
一个具有经济学色彩的理论是交换理论是假设人在理性的前提下,人依照
互惠为原则来选择配偶,双方如果觉得在一起的收益大于个人收益的前提下会
选择在一起。
另一个更具有经济学色彩的理论便是婚姻市场理论,它认为未婚
男女是市场的潜在交易伙伴。
但这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往往因为人口和社会原因
而供求不平衡,当然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性比例。
比如战争过后,女性较男性为多,这使得女性在择偶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另外还有一个纯经济学的考量便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有形资产就是
指车子、房子、票子等,当然有形资产也不是完全客观的,是双方对择偶价值
的个人化评估。
例如有的人觉得房子最重要,有的人觉得房子没那么重要。
无
形资产就是美貌等,具有很强的个人主观色彩。
社会学家提出邻进性和同类婚。
“邻近性”(Propin-
quity)原则是指相爱的双方要么住得比较近,要么工作地点比较近。
原因是
地理上相近的
往往有较多的机会相互结识,交往的成本也比较低。
同类婚原则,简单地讲就是与自己类似的人结婚。
这个相似性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完全先赋的因素:种族和民族。
第二层面是价值观,它主要是指由宗教和文化的影响塑
造的大到人生目标、小到个人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
第三个是个人层面的,主要强调的是个人的社会属性:个人的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背景等。
随着时代进步,很多价值观念也发生改变。
就中国青年为例,现在男女双方关注共同的是孝顺老人。
男性不太关注女性持家能力而更关注的女性的经济能力。
女性更关注男性潜在事业能力,即关注男性的未来发展。
还有女性关注男性的父母是否好相处,可以解释为女性关注婆媳关系。
三、总结
通过进化心理学来解释择偶,很多东西看似非常有道理,可值得注意的是进化心理学的大多数结论是来自推理的结果,并没有很强的因果关系。
之所以被广泛采用是因为看起来确实解释得通。
进化心理学的本质是生物还原论。
相比之下,交互理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从最重要的择偶条件看,男性所偏好的女性的女性化程度,而女性最期待男性的潜在发展能力,也就是说,两性并非简单地以对方“现在有什么”来作选择,而是预期“将来会有什么”,即男性更期待对方的生活照顾和顺从,女性往往更关注对方的发展潜能。
在这个意义上应对交换理论做适当的扩展:首先,择偶双方所期望交换的内容未必都是确定的、已有的和外在的资源,还可能是模糊的、预期的、内显的和可转换的。
男女择偶看似有很多门道,要注意的东西也有蛮多的。
可是欣喜的发现,现在人爱情择偶观念有了很大进展,大多数人也更愿意去和喜欢的人一起拼搏奋斗。
人们大多不再受到家庭的约束而更听从内心的选择。
爱情总是让人迫不及待的想要参与其中,爱情的魔力不言而喻。
四、参考文献
1.《进化心理学两性配偶选择及相关问题差异的研究述评》黄子样
2.《择偶偏好的性别差异简析基于进化心理研究》李培
3.《择偶模式和性别偏好研究_西方理论和本土经验资料的解释》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