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的栽培管理技术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樟的栽培管理技术方案
香樟树,别名:樟树、香樟、樟木、瑶人柴、栳樟、臭樟、乌樟;拉丁文名: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卵形;树冠广展,枝叶茂密,气势雄伟,是优良的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以台湾为最多。植物全体均有樟脑香气,可提制樟脑和提取樟油。木材坚硬美观,宜制家具、箱子。香樟树对氯气、二氧化硫、臭氧及氟气等有害气体具有抗性,能驱蚊蝇,能耐短期水淹,是生产樟脑的主要原料。材质上乘,是制造家具的好材料。
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卵形;枝、叶及木材均有樟脑气味;树皮黄褐色,有不规则的纵裂。顶芽广卵形或圆球形,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外面略被绢状毛。枝条圆柱形,淡褐色,无毛。叶互生,卵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全缘,软骨质,有时呈微波状,上面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晦暗,两面无毛或下面幼时略被微柔毛,具离基三出脉,有时过渡到基部具不显的5脉,中脉两面明显
花绿白或带黄色,长约3毫米;花梗长1-2毫米,无毛。花被外面无毛或被微柔毛,内面密被短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毫米,花被裂片椭圆形,长约2毫米。能育雄蕊9,长约2毫米,花丝被短柔毛。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箭头形,长约1毫米,被短柔毛。子房球形,长约1毫米,无毛,花柱长约1
毫米。果卵球形或近球形,直径6-8毫米,紫黑色;果托杯状,长约5毫米,顶端截平,宽达4毫米,基部宽约1毫米,具纵向沟纹。花期4-5月,果期8-11月。
香樟为樟科常绿乔木,可达60米左右,树龄成百上千年,可成为参天古木,为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幼时树皮绿色,平滑,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冬芽卵圆形。叶薄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5.5厘米,顶端短尖或近尾尖,基部圆形,离基3出脉,近叶基的第一对或第二对侧脉长而显著,背面微被白粉,脉腋有腺点。圆锥花序生于新枝的叶腋内,花黄绿色,春天开,圆锥花序腋出,又小又多。果球形,熟时紫黑色。花期4—6月,果期10—11月。因为樟树木材上有许多纹路,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所以就在「章」字旁加一个木字作为树名,称为“樟树”,而因又有香味,才称为“香樟树”。
生长习性
常生于山坡或沟谷中,但常有栽培的。樟树多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但当移植时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水涝容易导致烂根缺氧而死,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主根发达,深根性,能抗风。萌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中等,树形巨大如伞,能遮阴避凉。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
地理分布
产南方及西南各省区。越南、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其他各国常有引种栽培。主要生长于亚热带土壤肥沃的向阳山坡、谷地及河岸平地;分布于长江以南及西南,生长区域海拔可达1000M,尤其以四川省宜宾地区生长面积最广
主要培育繁殖基地有江苏沭阳、浙江、安徽等地。
栽培技术
播种繁殖,扦插繁殖。
香樟适应海拔高度:1800m以下。
绝对最低温:-0.00℃。
光照反应:喜光。
水分反应:喜湿。
对特殊土壤条件的适应能力:不耐瘠薄,耐盐碱。
忍受大气污染种类:多。
地形条件:丘陵、平原。
土壤类型:砂壤土。
树种分布区:浙江、福建、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云南、广西、安徽、江苏。
花期:第一次4月~ 5月,初夏开花,黄绿色,圆锥花序。
果期:第一次8月~ 11月。
树高:可达55米。
树高年生长量:100cm 。
胸径年生长量:2.40cm 。
繁殖方法:种子繁殖。
修建方法
1 裸根香樟树苗整剪
栽植前应对其根部进行整理,剪掉断根、枯根、烂根、短截无细根的主根,还应对树冠进行修剪,一般要剪掉全部枝叶的1/3~1/2,使树冠的蒸腾作用面积
大大减少。[2]
2 带土球香樟树苗的修剪
带土球的苗木不用进行根部修剪,只对树冠修剪即可。修剪时,可连枝带叶剪掉树冠的1/3~1/2,以大大减少叶面积的办法来降低全树的水份损耗,但应保持
基本的树形,以加快成景速度,尽快达到绿化效果。
管理方法
一、苗圃地选择
选择整齐开阔、地面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充足、地下水位低的地带作苗圃地。一般以2-5度的缓坡地为好。平地须开深沟,以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土壤应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沙壤土或壤土。在冬初未上冻前进行第一次耕翻熟化,耕翻不宜过深,以控制主根生长过强,促使侧根生长。播种前施足基肥,基肥一般为农家肥。
二、种子的采集和贮藏
在11月中下旬,香樟浆果呈紫黑色时,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上采集果实。采回的浆果应及时处理,以防变质。即将果实放入容器内或堆积加水堆沤,使果肉软化,用清水洗净取出种子。将种子薄摊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后进行精选,使种子纯度达到95%以上。
三、播种
香樟秋播、春播均可,以春播为好。秋播可随播,在秋末土壤封冻前进行。春播宜在早春土壤解冻后进行。播种前需用0.1%的新洁尔溶液浸泡种子3-4小时杀菌、消毒。并用50度的温水种催芽,保持水温,重复浸种3-4次,可使种子提前发芽10-15天。香樟可采用条播,条距为25-30厘米,条沟深2厘米左右,宽5-6厘米,每米播种沟撒种子40-50粒,每亩播种15公斤左右。
四、抚育管理
1、出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后,及时除去覆盖物,以免幼苗黄化。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做到早间苗,分期间苗,适时定苗,按7厘米左右株距定苗。间出的健壮苗,应另行栽植,以节约种子,提高出苗率。栽植后注意遮荫、浇水养护,以保证成活。
2、适时移栽:一年生香樟苗高60厘米左右,根径0.8厘米左右,产苗量每亩2.5万株左右。除用作造林外,一年生香樟苗达不到城市绿化用苗标准,移植后须再培育3-6年。
虫害防治
香樟树树姿雄伟,春叶色彩鲜艳,且枝叶幢幢,浓荫遍地,是南方最常见的绿化树种,广泛用作庭荫树、行道树,也可用于营造风景林和防护林,下面就其病虫害的防治简单介绍一下:
一、白粉病:此病多发生在圃地幼苗上。在气温高、湿度大,苗木过密和。通气不良的条件下最易发生。嫩叶背面主脉其附近出现灰褐色斑点,以后蔓延整个叶背,并出现一层白粉,严重的嫩枝和干上也有白粉。
1、苗圃要经常注意环境卫生,适当疏苗;或发现少数病株时应立即拔除或烧毁。
2、发生时用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每10天喷射一次,连续三、四次。
二、黑斑病:樟树种子发芽出苗后长出1—4片叶时,容易发生此病。从苗尖向根部变成黑褐色而死亡。
播种时做好种子、土壤及覆盖物等消毒工作。在发病时,先拔除烧毁病苗,并用
0.5%的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喷射二、三次,即可防止蔓延。
三、樟叶蜂:一年中发生代数多,为害期长,1年生苗受害严重死导致枯死,造林后树木树冠上部嫩叶常被吃光,严重时影响树木生长。
可用0.5公斤闹羊花或雷公藤粉加清水75—100公斤制成药液喷射苗木,或用90%敌百虫或50%马拉松乳剂各2000倍液喷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