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历史文化名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朱权(1378-1448):自称大明奇士,别号涵虚子、丹丘先生、臞仙,凤阳人,明太祖朱

元璋第17子,卒谥献,世称宁献王。明代戏曲家,博学多艺,擅长鼓琴,喜爱戏曲,信奉道家思想。自称作杂剧12种,现存《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2种。朱权的戏剧理论著作有《太和正音谱》、《务头集韵》和《琼林雅韵》3种。后两种已佚。《太和正音谱》2 卷,写成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是一部影响后世较大的戏曲文学理论、戏曲音乐理论兼及戏曲史料的著作。

2、憨山(1545-1623):法名德清,字澄印,俗姓蔡,全椒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明中叶,

自明宣宗至明穆宗共一百多年,佛教各个宗派都衰微不振,自明神宗万历时期,佛教中名僧辈出,形成了佛教在中国重新复兴的繁荣景象,憨山,云栖,紫柏,智旭四高僧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憨山十九岁出家,到栖霞山学习禅法,后又学净土宗的念佛法门。

此后,憨山云游各地,名声也越来越大,万历元年(1573),他来到五台山,喜爱五台山的憨山神奇秀丽,便以此为号。明万历十四年,明神宗把《大藏经》十五部送给天下名山寺庙,太后将其中一部送给正在东海牢山(青岛崂山)的憨山,朝廷在牢山建立海印寺,特请憨山主持。万历二十三年,憨山因"私修"庙宇获罪,被充军到广东雷州,他在广东继续弘扬禅宗,并到六祖慧能的曹溪宝林寺说法,主张禅宗与华严宗融合,佛,道,儒三教合一,为当时人们所赞同。憨山在广东五年,竟名满大江南北。随后,憨山获准回牢山海印寺,著有《法华经通义》,《庄子内篇注》等十余种,涉及佛,道,儒三教,其门徒还汇篇了《憨山梦游集》五十五卷,《憨山语录》二十卷,憨山于天启三年(1623)圆寂。享年七十八岁。

3、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所著《儒林外史》为我国古典讽刺

小说中杰作,另著有《文木山房集》;

4、王贞仪(1768-1798):字德聊,天长人,居江宁,清代杰出的女学者、女诗人、科学家,

对天文、气象、地理、数字、医学、文学等方面均有较深研究,并表现出卓越的才能。

她的一生虽然短暂,但著述却很多,包括科学、文学、史学以及绘画、篆刻、围棋等艺术,无不涉猎。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称她是“班昭之后,一人而已”。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5、方浚颐:(生卒年不详),定远县炉桥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考取进士。同治八

年(1869年)授两淮盐运使。曾国藩督两江时,学士袁保恒主张增加盐价,方浚颐坚决反对。历任渐江、江西、河南、山东各道御史,两广盐运使兼署广东布政使,四川按察史等职。后退出政界,到扬州开设淮志书局。他广揽四方贤士,校刊群籍,重修平山堂。

著有《二知轩诗文集》、《忍斋诗文集》、《古香凹词》等著作,流传后世。

6、胡松(1503~1566),字汝茂,别号柏泉,滁州人。先世居定远,元末避乱徙滁。自幼好

学,因家贫,常借书抄读。明嘉靖八年(1529年)中进士,授山东东平知州。秩满,任南京兵部员外郎,旋改礼部祠祭司进郎中,不久,又升湖广参议。时值滇湘边境苗镇筻之变,他参与平息,因功升山西提学副使。是时,有会酋在山西南部掳掠,导致10余万民众仓卒避至太原。太原城坚闭,拒民众于城门外。胡松出面力保,太原城守将才开城纳民。随后,就边防现状上书数千言,皆切中边计要害,被明世宗采纳,并嘉奖其忠心,委以左参政,协助镇守雁门关。后因奸臣严嵩当道,被诬,削职为民。10余年后,严嵩伏诛,胡松重被起用,始为陕西参政,历官浙江按察使、副都御史,江西左布政使。不久奉令讨伐广西张琏,战功显著,升兵部左侍郎、兵部尚书,后又任吏部尚书。胡松一生洁身自好,在山西任提学副使时编辑《古名臣奏疏》,为士林进修的程式范本。

落职家居期间,辟“尚友堂”,披阅典籍,广收博览,富于经术。在《明史·吴悌传》里,曾称他为“南都四君子”之一。著述有《良知议辨》和《滁州志》4卷,后人辑录

《胡庄肃公集》。卒时,世宗为之辍朝,追赠太子少保,谥庄肃。归葬滁州,墓地在今来安县十二里半乡新河村徐大郢。

7、薛媛(凤阳)薛媛:女豪。诗人。薛媛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

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梁取琴书等物。“善书画,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媛,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楚材内心疚愧,终与妻团聚。这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久别丈夫的真挚感情,隐约透露了她忧虑丈夫“别依丝萝”的苦衷。刻画心理活动既细致入微,又具体形象:时而喃喃自语,时而如泣如诉,诗情画意,跃然纸写真寄外薛媛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8、戴兰芬(天长)(1781—1833年),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六年,卒于清宗道光十六年,

安徽天长市人,字畹香,号湘圃,道光二年(1822年)状元。一生“百虑尽消樽有酒,一钱如爱我无儿”,兰芬得诗,即乞假还乡,迎父入都,朝夕请训,令无意外之忧。未儿,父亲去世,戴兰芬亲自扶柩归葬,庐墓服丧,读礼家居。当时两江总督琦善慕戴兰芬之名,曾聘请他主持尊经书院讲席。四十七岁时文丧期满,受朝廷之命,任戊子福建的考官,为朝廷选拔了一批得力干材,象后来成了封疆大吏的林鸿年、何冠英、郭柏荫三位大中丞,均出其门下。四十八岁又充任“殿试收掌官”。道光十四年四十九岁时,“简放陕甘学政”,恩命典试督学。下车伊始,即纠正当时科举考试中的不正之风,使得“士气为之一振”。并在辛卯(1831年)和行壬辰(1832年)主持了两科乡试。五十岁那年,提升为翰林院侍讲,仍在陕甘视学。戴兰芬虽是个文士,然极留意经济,供职之余,时时察访国家利弊,凡是关图计民生的大事辄与地方大吏熟商行之。道光十三年,戴兰芬五十二岁时,转任侍读,上月再转詹事府右庶子,八月迁翰林院侍读学士,并奉召还京,充文渊阁校理,教习庶吉士。入京未久即去世,终身五十有二。戴兰芬著有《望湖轩诗赋》若干卷,其中《闽闱即事诗》及《凤阳节妇吟》尤为脍炙人口。

9、宣鼎(天长),字子九,又字素梅;号瘦梅,又号邋遢书生,金石书画丐,安徽天长市

人,生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卒于清光绪上年(1880年),是我国晚清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诗人、画家。对书法、篆刻、词曲、赋等亦能精通,史书称他“工诗文书画”。他是一位清代不可多得的多才多艺的文学艺术家和天才。宣鼎在戏曲创作上也有很高成就,他自道受五实甫影响较深,其代表作有《返魂香传奇》(光绪三年申报馆版)、《三十六声粉铎图咏》(光绪二年出版)等。前者以盐城一带民间传说为题材,情节曲折,人物性格奇异,曲词典雅华赡,优美传情;后者堪称合诗、书、画三绝为一体的佳作,反映出作者在戏曲理论、创作技巧上较高的审美观。宣鼎的诗作甚多,《清画家诗史》等有收录。他的绘画受晚清海上花鸟派的影响,有“八梅”之誉,《清画家史》称其“花鸟极超拔”、“临古小册颇隽逸”。他在书法、篆刻等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一百多年过去了,宣鼎的文章、绘画在家乡、在中华大地上传闻,一直被视为佳作珍品。

《夜雨秋灯录》、《夜雨秋灯读录》真本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对广大研究者们将会大有裨益。宣鼎的字、画、印章在安徽省博物馆有不少收藏,天长市地方志办公室、市博物馆也有收藏,其中也有不少藏于民间。关于宣鼎的故居,据他文章讲,在沃公祠附近,即今浔河街一带。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