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痈辨证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痈的辨证治疗
【关键词】乳痈;辨证;中医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61-02
乳痈又称为急性乳腺炎,是发生在乳房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属于乳房炎的一种。
乳痈分内吹乳痈(怀孕期),外吹乳痈(哺乳期)和非哺乳期乳痈(干乳子)。
临证内吹乳痈较少,非哺乳期乳痈更少,而外吹乳痈最多,其中尤以初产妇尚未满月的哺乳期最为多见。
本文将介绍不同期乳痈的典型病例,并将其中医辩证治疗进行分析。
1 乳痈的分期及典型病例
乳痈(急性乳腺炎)可分为初、中、末(肿疡期、酿脓期、溃破期)三期,初期又可分为郁滞型和蕴热型。
例一:患者女,25岁,左乳肿疼三天。
哺乳期产后月余。
昨日乳头起白疱,如粟米大,乳上方有3×5cm2大一肿块,呈条索状不红不热,自感憋胀疼痛寒热不适,体温38°c,纳呆,舌质红、薄白苔。
属初期的郁滞型。
方药,清肝汤加减。
柴胡10g、黄芩10g、生地10g、当归10g、元参10g、陈皮6g、银花10g、连翘10g、蒲公英30g、王不留12g、甘草3g,上药3剂,热退肿消,疼轻、白疱已消,身爽纳可,唯乳汁较少,治以通乳汤加减服之:瓜蒌30g、山甲珠10g、王不留12g、漏芦10g、通草6g、藕节10g、黄芪30g、当归10g、甘草2g服3剂乳汁增多而愈。
例二:患者女31岁。
主诉:左乳肿疼五天。
初由婴儿咬伤乳头,后发热恶寒,头晕、恶心,纳呆,乏力。
检查:体温39°c,舌质淡红,苔白根微黄,脉浮数,左乳房下皮肤微红,有8×10cm2肿硬区,边缘不明显,拒按但不应指。
属初期的蕴热型。
治宜:清热解毒,开郁散结。
以荆防牛蒡汤加减服之。
荆芥10g、防风10g、牛蒡子10g、连翘10g、穿山甲10g、王不留行12g、蒲公英30g、银花藤30g、青陈皮各6g、甘草2g,外敷金黄膏热熨。
服上药3剂,热退肿消,但肿块未化净,同上方去荆防加当归、赤芍各10g,续服3剂肿消而愈。
例三:患者女,25岁。
产后28天,第一胎,从13天前发冷发热,左乳肿硬一块,经某医院输葡萄糖,红霉素3天,热退,肿块不消。
纳呆,口干渴欲饮。
检查:面色晄白无华,乏力,重病容。
发热体温38.5°c,舌质红裂,无苔,脉细数。
右乳外下方有10×10cm2一肿物结硬,根盘散漫未收,中间稍红,局部发热而有压疼,但不硬指。
属乳痈中期。
治以托里透脓汤[1]加减服之:黄芪20g、当归10g、川芎6g、白术10g、桔梗10g、山甲珠10g、皂刺10g、银花10g、白芷6g、甘草3g,外敷铁桶膏。
服上药3剂,肿块收小,中心已软应指,局麻切开排脓上药捻引流膏护。
同上方法去山甲、皂剌,加党参、陈皮每日服药一剂,不到20日治愈。
例四:患者女,26岁。
主诉:两乳长疮已溃40余天。
现病史:
两乳长疮已经切开,时流脓水和乳汁,曾注青霉素等多日不愈。
哺乳期婴儿二岁,现已停乳。
腿软,晚间盜汗,身寒热不适,纳呆反胃,恶心呕吐日数次。
检查:形体一般较差,面色无华,乏力,舌尖红,白腻苔,脉沉细弱。
右乳三个疮口,可见脓液,左乳切开之口,疮口较深,根盘肿硬如桃大,时流清稀脓水。
属乳痈末期。
治以补益气血,兼回乳解毒服之。
白糖参10g、黄芪30g、当归10g、白术10g、银花10g、焦楂10g、陈皮10g、竹茹10g、炒麦芽60g、甘草2g,服上药四付,乳汁较少,纳可心烦,呕吐已愈。
又服四付,共服八付乳漏已愈。
盜汗已止。
每日换药一次,同上方加减服之。
白糖参10g、白术10g、黄芪10g、当归10g、赤芍10g、银花藤30g、蒲公英30g、桔梗10g、焦三仙各10g、陈皮6g、甘草2g。
服上药配合外用药,前后共半月基本已愈。
2 辨证论治
2.1 初期总的原则,肿疡“以消为贵”,待其疮未结牢,视其部位,其经络,形色,审其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毒之深浅,或解表清热,或解毒散结,疏通经络,开郁化滞,以达到消散之目的。
分为郁滞型和蕴热型。
郁滞型:哺乳期,乳房出现以乳头为中心呈辐射状排列、憋胀或痛性条索状肿块,或身无明显寒热不适,乳头或乳晕部位有糜烂,或仅有潮红,喂奶时有刺痛,偶尔可见到奶眼有“白疱”,称“粟米疮”等症。
证属:肝郁气滞,乳汁瘀积。
治法:疏肝理气,通乳
和营。
方药:局部红肿胀痛者以柴胡清肝汤加二花藤,蒲公英,王不留行、通草。
肿胀不红者逍遥散随证加减,肝郁气滞加青皮、木香、郁金、藕节等。
蕴热型:乳房红肿热痛、发热、头痛恶心、厌食、乏力全身不适,口渴欲饮,舌质红,苔白微黄,尿短赤,脉细数。
证属:肝胃气浊,胃热壅滞,郁久化热,治宜:清热解毒,开郁化滞。
若乳房红肿,寒热不适者,以荆防牛蒡汤加减,若肿块不消者,以复元通气散加减服之。
乳汁瘀积排乳。
局部外敷金黄膏热熨。
2.2 酿脓期在蕴热型的基础上迁延日久或失治误治,患处肿热不退,红肿结硬,焮热肿疼,脓已成未成之际,能消者消之,不能消者令其速溃,未成以复元通气散或活命饮加减。
脓已成而体弱不能托毒外出者,治宜托里透脓汤或透脓散加减。
对体弱毒盛,危笃重症大有内陷之势者(脓毒败血症)按其三陷症之不同,急以大剂清营凉血解毒或托里解毒,扶正驱邪等内服,并要适时切开排脓,上药捻引流通畅。
2.3 破溃期一般症状较轻,脓出毒泄,脉证俱实者无需服药。
但体弱毒滞,气血双虚,面色晄白,时出虚汗,纳呆或脓清稀,愈合缓慢等宜补益气血,托里解毒,如托里消毒散或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及十全大补汤等。
补气养血,重在调理脾胃。
如脾胃虚弱,运化失司,纳呆,治以四君汤加陈皮等,若湿浊中阻,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升降失调,胸闷欲恶,舌苔白腻,治以二陈汤加竹茹、谷
芽等。
若胃阴不足,阴虚口干少津,舌光无苔,饮食无味,应滋养胃阴,治以益胃汤(沙参、麦冬、金石斛、玉竹等)加减。
总之,脾胃为后天之本,如《中藏经》说:“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
“可见脾胃的消化功能对机体的修复与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
3 讨论与体会
乳痈病名最早见于公元三世纪葛洪著《肘后备急方》。
历代医家均有论述。
我国现存较早的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中就有“发乳、乳痈、妒乳、乳结肿”等记载。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乳痈候》:“亦有因乳汁蓄结,与血相抟,蕴积生热,结聚而成乳痈者”。
金·张子和著《儒门事亲》中又把哺乳期乳痈称“外吹”,怀孕期乳痈称“内吹”等有关文献来看,祖国医学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乳痈的发生是由于哺乳期的乳汁蓄结,和来自外界感染“外吹”以及胃热壅盛和肝气郁结等,外因通过内因而发生痈肿[2]。
在初、中、末三期分型的治疗过程中,针对乳痈的不同特点,着眼于“通”、“气”、“虚”三字的辨证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菁.中西结合治疗囊肿性痤疮31例疗效观察.中医药导报,2010,16(7):65.
[2] 朱仁康,主编.中医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6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