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骨科护理对于临床医学来说,患者疾病的种类较多并且较其他科室来说复杂情况程度较高,所以对于患有骨科疾病的患者来说不仅要进行良好的治疗,还要加强护理服务。
为了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的应用效果,选取了120位患者作为研究调查的对象,分别分为一般组(接受常规骨科护理服务)与加强组(在基础骨科护理上加上临床护理路径),分别6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加强组在疾病知识掌握和患者锻炼的达标率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都比一般组要高。
差异在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两组的对比分析结论显示,对于骨科患者的护理来说,应该在基础护理服务上加上临床护理路径,这样将有利于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并且能够提升患者的锻炼程度,建立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提升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疾病知识掌握;骨科护理;锻炼达标率前言骨科是临床医学比较重要的一个科室,其实施治疗的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无论哪种治疗方法都应该加强护理服务,针对性的护理服务能够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调查发现常规的护理服务,对于骨科患者的治愈虽然存在一定的帮助,但是效果却不明显[1]。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护理效果更为显著,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本文主要选择了120位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护理方案的科学性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调查内容本文主要选择了120例接受骨科疾病治疗的患者为主要调查对象,男女各占60例,年龄在20~70岁不等,分别分为一般组(n=60)和加强组(n=60),并且排除了肝脏功能疾病以及哺乳期或者妊娠的患者,最后将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具体护理过程加强组在常规骨科护理服务的基础之上,制定了更为科学合理化的临床护理路径,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4月期间,骨科所收治的住院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数字随机表分组下,40例纳入对照组,40例纳入干预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干预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结果: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骨科护理工作中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方式,可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重视与关注。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骨科护理;应用;效果研究骨科所收治患者大多需要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患者为此会产生心理以及经济上的压力与负担,并给本科室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因此,医护工作者需要根据对骨科所收治患者临床特点的全面评估,分析护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通过改进优化护理路径的方式,对骨科护理的工作质量进行全面提升。
为分析骨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及其效果,本文选择我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4月期间,骨科所收治的住院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数字随机表分组下,对40例干预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相关结果总结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4月期间,骨科所收治的住院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数字随机表分组下,40例纳入对照组,40例纳入干预组。
对照组中,26例患者为男性,14例患者为女性,平均年龄为(45.1±2.3)岁,15例患者为上肢骨折,18例患者为下肢骨折,6例患者为腰椎骨折,1例患者为盆骨骨折;干预组中。
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在骨科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开始于2019年4月,结束于2020年4月,选取本院中骨科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共8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采用对比的方式,将88例患者按照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受到患者的满意程度更高,并发症发生几率更小,以上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
结论:在骨科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可以有效的增加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并且也提高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受到了患者的高度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骨科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前言:在医院的临床治疗中,骨科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科室,由于骨科患者的疾病类型比较广泛且复杂,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通常是采取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但是在治疗后的恢复过程中,护理服务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才可以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
在当前的临床护理中通常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这种护理方式虽然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并未达到更加理想的康复速度,而临床护理路径在当前的骨科护理中也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并且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1]。
本文主要选取本院中88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护理干预路径的护理效果进行了重点的分析,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随机选取的88例骨科患者,按照比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
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最大不超过69岁,最小不低于20岁,平均年龄为(48.69±4.65)岁;对照组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大不超过70岁,最小不低于20岁,平均年龄为(49.64±4.88)岁。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李静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李静摘要:目的:探究骨科护理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际价值。
方法:选取94例在2016年6月-2018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骨科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7人。
统计分析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疼痛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VAS疼痛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2.41±0.2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3.52±0.41)分(P<0.05)。
结论:骨科护理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后,可以促进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应进行积极普及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骨科护理;应用效果疼痛是骨科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剧烈疼痛会对患者正常工作生活产生严重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骨科护理中,促进治疗效果提高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1]。
本文对在2016年6月-2018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94例骨科患者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际价值予以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6年6月-2018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94例骨科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
其中,29:18为观察组男女患者人数之比,年龄最小14岁,最大76岁,(45.39±1.05)岁为平均年龄。
28:19为对照组男女患者人数之比,年龄最小19岁,最大71岁,(45.54±1.38)岁为平均年龄。
比较两组一般基线资料,影响组间对比的差异不存在,P>0.05,可以进行相关统计。
1.2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经CT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骨科疾病。
排除标准:(1)心肺功能障碍严重者;(2)严重肝肾功能损伤者。
1.3护理方法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除常规护理外,对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相关措施为:将临床护理路径合理有效制定,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必须和患者实现积极配合,使得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对患者实施有效健康教育的同时,按照患者实际需求和病情状况将个性化护理路径详细制定。
解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解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发布时间:2021-10-27T06:23:51.720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8期作者:陈漓[导读] 探析骨科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内接收的58例骨科疾病患者,陈漓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湖北省应城市 432400【摘要】目的:探析骨科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内接收的58例骨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分别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常规干预。
对比护理前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V AS评分较对照组与护理前来说更低,且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与护理前来说更高,观察护理总满意率较对照组来说更高,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骨科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骨科护理;生活质量骨科疾病在我国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由于老年人群行动不便,因此骨折的发病率较高,临床中对于治疗骨科疾病多采用手术进行治疗,手术过程中疼痛感、时间长等因素都会导致患者的身体不适,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因此加大对于患者的临床护理意义重大。
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骨科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的效果及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内接收的58例骨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
观察组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34.5±12.5)岁;对照组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3.5±12.5)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对比。
1.2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干预,遵从医嘱进行用药,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
给予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包括:①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制定适合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对涉及的所有成员进行培训,医师制定治疗项目和评估进度,护理人员执行护理项目。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选取急诊在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4C骨科的180例病患,将其中就诊时间是2018年6月~2019年5月的90例病患做为对照组,落实常规护理;将就诊时间是2018年6月~2020年5月的90例病患研究组,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2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指标(疼痛程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QOL评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研究组病患的临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更好,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病患护理后有更高的生活质量评分,P<0.05;研究组病患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
结论:骨科护理过程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病患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和生活质量,同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患疼痛,缩短病患的康复时间,满意度较常规护理显著提高,可采用。
【关键词】:骨科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并发症;住院时间骨科是临床护理工作繁杂的科室,需要承担的护理任务重,且要求护士具有专业性[1]。
常规护理模式存在护理措施不全面、不细致等问题,导致其应用受限[2]。
临床护理路径是强调以病患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通过具备顺序性、针对性的护理计划,确保工作质量和服务的高效率[3]。
研究分析了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与常规护理展开对比,旨在明确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优势,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研究选取急诊在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4C骨科的180例病患,将其中就诊时间是2018年6月~2019年5月的90例病患做为对照组;将就诊时间是2018年6月~2020年5月的90例病患研究组。
研究组病患年龄20~62岁,中位年龄(39.19±4.55)岁;其中有男性48例,女性42例;上肢骨折52例,下肢骨折38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38例,摔伤27例,高处坠落伤15例,其他10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的例数依次为33例、57例。
骨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摘要】本文研究了在骨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首先介绍了临床护理路径的定义,然后分析了在骨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作用,并详细描述了在实施过程中的步骤。
随后通过对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后的效果观察,总结了其在骨科护理中的优点。
结论部分总结了骨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并提出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在骨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周期,节约医疗资源,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未来可以进一步提升护理路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让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护理工作。
【关键词】骨科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观察、作用、实施、优点、总结、展望、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骨科护理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治疗过程复杂,涉及术后康复、疼痛管理、饮食调节等多方面内容。
随着医疗水平和技术的不断提升,患者对骨科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传统的骨科护理模式下,患者的治疗计划和护理流程往往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护理质量不稳定,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高骨科护理的质量和效率,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被引入到骨科护理中。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在固定的时间内,通过专门设计的护理计划和措施,实现最佳的护理效果和病情控制。
通过制定和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明确患者的治疗目标、护理计划和预期结果,提高护理效率和精准度,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和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
骨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观察,以期为提高骨科护理质量和效率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观察骨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估其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研究,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骨科患者的护理效果和临床治疗的影响,为护理实践提供依据和指导。
进一步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优化骨科护理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摘要】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指导方式,能够规范化和标准化骨科护理流程。
本文首先解释了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然后探讨了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特点和制定实施过程。
接着分析了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优势,如提高护理质量、节约医疗资源等。
最后讨论了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影响。
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够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促进团队合作,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对于优化医疗护理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骨科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制定、实施、优势、影响、应用总结1. 引言1.1 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护理路径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考虑了患者在手术后的特殊护理需求。
通过制定和实施骨科护理中的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更好地协调医护人员的工作,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安全性。
在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医护人员密切合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护理路径,并确保路径得到有效执行。
通过路径的横向和纵向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不断完善和优化护理服务。
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够提高护理效率,降低护理成本,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护理管理模式。
2. 正文2.1 临床护理路径的定义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护理方案,旨在指导医护人员对特定疾病或手术进行全程管理和护理。
它是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制定的,包括病情评估、诊断、治疗、护理措施、预防和康复等内容,以及相关的时间节点和指标。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需要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确保各环节的协调和连贯性,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和住院时间。
临床护理路径的特点包括明确的目标和预期结果、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时间安排、明确的责任分工和沟通方式、定期评估和调整计划、以及患者和家属的参与和教育。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骨科收治的患者数量日渐增多,但所产生的临床护理效果却不尽人意,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改善弊端现状,对比护理效果的差异性,及时解决已知的护理问题,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
方法:在常规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仍需采用常规护理法服务患者。
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下,护理人员则要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强的护理服务,更好地落实护理计划。
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更高,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及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有待提升。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治疗护理相结合的特色护理模式,它在临床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控制好护理质量,整体优化护理效果,从而满足不同患者的康复需求,使得护理工作走向更大的成功。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骨科护理;应用效果;分组分析引言:骨科的常见疾病主要包括:骨折、软组织挫伤、关节炎、骨肿瘤、颈腰退行性病变等,患者病情严重性不同,护理要求一样高,很需要护理人员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把护理工作做得更好,且更加到位,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避免患者住院时间过长,经济负担过重,衍生出更为严重的负性情绪。
研究发现,临床护理路径的安全性较高,直接考查着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需要护理人员专心的服务患者,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治疗工作的有序推进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本次的研究活动将从医院骨科近期收治的骨科疾病患者中随机抽选研究对象100例,分成两个小组,进行护理效果的分组观察与比较分析后,选出最佳的护理方案。
希望以下内容的报道,可以为其他的护理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对照组的骨科疾病患者共计50例,已知有男性38例,有女性12例,均为自愿参加调查活动。
实验组的骨科疾病患者同样为50例,包括了男性34例,以及女性16例。
1.2护理方法常规护理模式下,对照组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充分考验着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护理人员保持好态度,并按计划行事,做好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使患者在骨科疾病的治疗期间对医护人员有着更多的信任[1]。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为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于我院骨科选取研究对象76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76例患者分配为了两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临床护理路径,每组38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疾病知识掌握率。
结果: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十分满意21例,一般满意17例,不满意0,满意度100%;反观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患者例数分别为17例、16例、5例,满意度86.84%,观察组满意度明显更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其次,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也更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骨科护理工作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高护理针对性,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骨科护理;满意度;疾病知识掌握率;临床效果引言:骨科护理工作难度较大,对护理方法的要求较高,本次对照实验中,便探究了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骨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对照实验中,共选取研究对象76例,为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包括21例上肢骨折、15例下肢骨折、18例骨盆骨折、2例脊柱骨折及20例肋骨骨折,据调查分析来看,76例患者未合并有慢性类病症、系统性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等情况,符合入组标准,家属已在知情同意书中签字。
入组后,采用摸球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配为了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
76例骨科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4∶32,最小年龄29岁,最大年龄53岁,平均年龄(45.36±2.54)岁。
对比分析来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将基础护理、健康宣教、饮食干预、生命体征监护等常规护理实施于对照组中,并做好相关数据记录。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8月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1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行常规骨科护理,而观察组再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并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疾病知识掌握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5±3.2)d、(10 453.4±143.2)元、91.2%、3.8%;对照组分别为(21.2±3.0)d、(14 325.9±141.1)元、76.2%、8.8%。
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且观察组满意45例,一般32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率96.2%;对照组满意31例,一般40例,不满意9例,总满意率88.8%。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CNP)为一种先进护理模式,主要指护理人员针对某些疾病进行检测,并针对这些疾病制定详细、有序及适当的护理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相关护理[1]。
临床护理路径最早在80年代由美国提出,为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整体护理模式。
通过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可帮助患者加深对疾病的了解,促进疾病的康复及有助于护理工作取得满意效果。
目前临床护理路径已在多个科室进行实践,并取得较好应用效果[2-4]。
本文对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目的是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2年8月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16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伤,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心、肺、肝及肾等疾病患者,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及妊娠,哺乳期患者。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骨科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0% (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
观察组护理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骨科患者中,可缓解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病情康复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骨科;护理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the application of orthopedic nursing effect. Methods:to select the records of 80 cases in our hospital orthopaedic patients clinical data,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0 cases in each. Control group took routine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compare the effect of patient care. Results: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5.00% 12.50% of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骨科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将近期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对实验组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病人的最终治疗效果以及对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结果:实验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耗时短,花费少,并且对整个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方法,其在应用过程中不但大大的提高了治疗效果,相比于传统的护理方式,还有效的为病人减少了经济负担并增长了相关健康知识,大大提高了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骨科患者;临床效果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十分迅速,护理作为一个重要的治疗过程,在不断发展中诞生了临床护理路径(CNP)这样的先进护理方式。
临床护理路径是根据患者的诊断情况,制定出一套由时间逐渐深入,整个过程合理、有序的综合性的护理流程。
骨科患者一般住院时间较长,配合性一般较低,所以对于骨科患者的护理一定要有一种更先进的方法,这里,我们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骨科患者身上,并观察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 年2月~2014 年 6 月期间在我院骨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00 例患者。
这100 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我国新修订的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
我们将这10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50 例患者。
在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有24 例男性患者,26 例女性患者,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7.9±6.9)岁;在对照组的50 例患者中,有19 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9.1±7.3)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⑴制定方案: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时护理人员积极应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根据其实际需求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在2021年3月份到2022年4月份之间骨科所收治的80例患者当作此次调查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患者人数均为4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
比较组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
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存在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差异存在意义(P<0.05)。
结论:针对骨科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干预,可以获得更为显著的护理效果,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患者获得更为良好的预后,建议在临床之中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骨科;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前言临床护理路径(CNP)起源于美国并开始实施,它是医务工作者在疾病检测,治疗,康复以及护理工作中采用的一系列准则、有秩序且严格实施的方案是一种跨学科,整体性综合护理工作方式,该护理路径不仅利于病人了解病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需求,还可以促使患者疾病得到恢复,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尽可能地确保医疗护理资源得到合理应用,推动护理质量得到提升。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现阶段得到广泛推广,在当前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获得成功。
它以科学性,实用性等优势,已被医务工作者广泛重视并接受。
我院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骨科患者护理工作中,取得一定研究结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在2021年3月份到2022年4月份之间骨科所收治的80例患者当作此次调查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患者人数均为4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
参与研究的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小的65岁,年龄最大的82岁,年龄平均值(72.11±1.85)岁;患者男女比例为1:1。
而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小的64岁,年龄最大的80岁,年龄平均值(69.92±1.74)岁;患者男女比例为3:5。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本研究中,选择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骨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样本。
在此样本中,随机选择了60名患者参与到本次实验研究中,并将其无目的性地分为两个小组。
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共30名患者,接受常规的骨外科护理管理;另一组作为实验组,共30名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所接受的护理管理的前提下,增加一定的临床护理路径的优质护理理念和措施。
采用样本分析法来比较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具体地,对比这两组患者的康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以及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等。
结果:与传统护理方式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将临床护理路径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规范护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医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的整体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骨外科;护理管理;手术并发症骨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行为,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护理管理问题。
其中,患者手术后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疼痛是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骨外科手术疼痛主要是由于切口创伤、组织损伤以及手术器械对周围组织的影响等原因导致的。
对于患者来说,骨外科手术疼痛会影响他们的身体恢复和精神状态,甚至可能导致出现其他并发症。
在骨外科护理管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通过合理的药物管理、伤口护理、饮食营养和心理护理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手术后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1]。
现将实验研究汇报如下:1.1研究资料。
本研究在我院骨外科进行,共纳入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就诊的骨科患者。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对临床护理路径的定义和特点进行分析,结合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在骨科护理中的优势和实施策略。
对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其意义并探讨未来研究和实践的启示。
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骨科护理质量,优化护理流程,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深入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于提升护理水平和实践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骨科护理、应用效果研究、优势、实施策略、评价、意义、未来研究、实践、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目前国内对于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还比较缺乏,尤其是针对不同类型的骨科疾病的护理路径设计和实施策略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为骨科护理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和临床参考,为提高骨科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研究目的包括: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定义和特点,揭示其在骨科护理中的实际操作方式与特色;调查当前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现状,了解目前实践中的困难和挑战;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优势,深入挖掘其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满意度方面的作用;第四,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实施策略,寻找最佳的路径制定和执行方式;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实践案例和数据分析,验证其对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骨科护理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指导,提高护理质量,推动患者康复进程。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意义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临床护理路径的定义和特点进行说明,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骨科护理中的运用。
我们将分析骨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现状,以及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对骨科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进行研究。
方法:取医院骨科患者114例,利用常规骨科护理方式的57例划入对照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的57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率。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观察组(15.5±2.5)d少于对照组(19.5±3.5)d。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75%(1/57)低于对照组12.28%(7/57)。
满意率比较,观察组92.98%(53/57)高于对照组73.68%(42/57)。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引入,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得以有效控制,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建议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实践中。
【关键词】骨科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骨科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若未能及时控制,极易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损伤,生活质量因此受到影响。
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将临床护理路径引入,可使患者在疾病知识认识上更为深刻,且能促进骨科疾病康复。
本文将就此进行研究。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取2014年1月~2014年9月医院骨科收治的114例患者。
其中利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57例,男35例,女22例,年龄18~63岁,平均(40.5±2.3)岁,肋骨骨折、下肢骨折分别为37例、20例。
观察组57例,男33例,女24例,年龄22~67岁,平均(42.3±2.6)岁,肋骨骨折、下肢骨折分别为32例、25例。
两组患者均排除妊娠、糖尿病、血液免疫系统疾病与脏器疾病。
基本资料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包括:①病情分析。
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病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整体表现进行分析与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与鼓励;②良好护患关系构建。
护理中需鼓励患者提出关于疾病的相关问题,由护理人员做出解答,对患者保持细心、耐心,构建良好护患关系;③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疗效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疗效研究【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疗效。
方法:从本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骨科患者中选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是以常规为基础进一步融入临床护理路径,然后对比两组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完成发生率等情况要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
结论:在骨科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可以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有效避免或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的康复进程进一步加快,因此这种方法值得推广,更充分的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骨科护理;疗效引言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护理措施为纵轴,时间为横轴的综合护理模式,在当前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针对骨科疾病患者进行护理的工作,充分应用这种护理模式,可以更有效的整合各类资源,减少资源和材料的浪费,以此确保医疗护理干预更科学合理,使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得到更显著的提升。
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应用要点和措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行之有效的应对,以此体现出应有的护理效能。
基于此,本次研究重点选取我院在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接收的骨科疾病患者中的200例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于该类患者的护理疗效。
现在具体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过程中选取的时间段是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随机选取我院所有收治患者中的200例骨科疾病患者。
患者中一共有男性1 20例,女性80例,年龄范围在25岁~67岁,年龄均值为(42.4±2.7)岁。
结合护理方法的不同对于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00例患者,对于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例如,年龄、性别等等进行比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值大于0.05,有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论文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xx年6月-20xx年8月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1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行常规骨科护理,而观察组再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并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疾病知识掌握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5±3.2)d、(10 453.4±143.2)元、91.2%、3.8%;对照组分别为(21.2±3.0)d、(14 325.9±141.1)元、76.2%、8.8%。
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且观察组满意45例,一般32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率96.2%;对照组满意31例,一般40例,不满意9例,总满意率88.8%。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nursing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Method:160 patients from June 20xx年代由美国提出,为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整体护理模式。
通过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可帮助患者加深对疾病的了解,促进疾病的康复及有助于护理工作取得满意效果。
目前临床护理路径已在多个科室进行实践,并取得较好应用效果[2-4]。
本文对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目的是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xx年6月-20xx年8月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16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伤,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心、肺、肝及肾等疾病患者,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及妊娠,哺乳期患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
其中观察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19~73岁,平均(46.4±3.2)岁,上肢骨折患者24例,下肢骨折患者20例,肋骨骨折患者18例,脊柱骨折患者9例,骨盆骨折患者5例,其他4例;对照组男49例,女31例,年龄19~73岁,平均(45.9±3.1)岁,上肢骨折患者25例,下肢骨折患者19例,肋骨骨折患者18例,脊柱骨折患者10例,骨盆骨折患者5例,其他3例。
两组患者
在年龄、病情及体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常规骨科护理,而观察组再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1.2.1 制定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路径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入院时指导工作,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环境、病房环境及骨科病房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也向患者介绍病房各项设备[5],作息时间,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等,以便使患者尽早了解病房患者,消除陌生感。
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了解并掌握患者各项信息,身体状况及疾病状况,并将传统健康教育作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身体及疾病状况制定详细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6],同时保证护理路径具有科学性和安全性。
1.2.2 手术前的临床护理路径根据先前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前需给予适当的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如检查患者术前各项生命体征及指标;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治疗方法及进行必要的健康及科普宣教[7-8];对患者介绍手术功能训练方法,使患者手术可及时进行康复训练;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变化,介绍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以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
1.2.3 手术后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人员陪同患者返回病房,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同时观察患者伤口是否有开裂、感染及渗血情况,若有则及时向医生报告[9]。
护理人员随时注意患者体位,并适当帮助患者调整体位。
若患者手术出现焦虑、消极及恐惧心理,护理人员需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调节其情绪,使其配合治疗;护理人员也需帮助患者进行手术康复训练以防止意外情况发生[5]。
1.2.4 出院临床护理路径患者病情稳定或康复后即可出院,此时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情况及后续治疗及康复内容,加强患者生活适应练习,并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10]。
1.3 效果评价对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评价与比较。
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情况,满意:护理人员各项操作标准,态度亲切,文书清楚;一般,护理人员各项操作较标准,态度较亲切,文书较清楚;不满意:护理人员未达以上标准。
总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而且目前医疗卫生产业竞争激烈,医院想在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就必须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这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可提高医院知名度。
骨科为医院较大科室,患者较多,病情相对较严重,因此需提供优质护理以促进患者康复[11]。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为一种先进护理和管理模式,可针对某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及康复制定一套标准模式,它是一种关于疾病治疗的综合模式,主要依据为循证医学[12],主要目的为降低患者治疗成本,提高护理质量,控制变异及规范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
临床路径护理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人均治疗成本。
后来在世界范围内各大医疗机构纷纷效法,同时临床路径内涵不断延伸,不断发展。
一般来说临床路径有如下几点执行流程:(1)执行各项检查,途径及目标[13];(2)患者疾病治疗进度表;(3)对治疗护理的监控;(4)相关治疗计划及预后目标。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临床路径有较多优点,主要有:(1)临床护理路径可协调护理,在临床护理路径中需要制定各种表格,制定这种表格
可协调各类医护人员[14],减少了因不同学科背景带来的障碍,而且在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时可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交流,也减少了中间的不必要环节,同时也降低了护理成本。
(2)临床护理路径可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有护理路线图,指明了护理人员每日护理计划、护理重点及各病情阶段的护理关键,这样既减少了护理的盲目性,也提高护理效率[15]。
(3)护理人员存在感增加,临床护理路径明确规定了各类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也增加了护理人员接触患者的时间,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认同度,同时也使护理人员满足上升。
在本文中两组患者均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再给予临床护理路径,主要包括制定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路径、手术前路径、手术后路径及出院指导。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具有满意效果。
总之,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