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比如,电视广告对购物心理的暗示作用。在无意识中,广告信息会进入人们的潜意识。这些信息反复重播,在人的潜意识中积累下来。当人们购物时,人的意识就收到潜意识中这些广告信息的影响,左右你的购买倾向。
人都会受到暗示。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是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当人处于陌生、危险的境地时,人会根据以往形成的经验,捕捉环境中的蛛丝马迹,来迅速做出判断。这种捕捉的过程,也是受暗示的过程。因此,人的受暗示性的高低不能以好坏来判断,它是人的一种本能。
人们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会不自觉地使用各种暗示的方法,比如困难临头时,人们会相互安慰:“快过去了,快过去了。”从而减少忍耐的痛苦。人们在追求成功时,会设想目标实现时非常美好、激动人心的情景。这个美景就对人构成一种暗示,它为人们提供动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管理心理学是针对不同员工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方法进行管理从而达到管理者
的目标科学。
例如:在员工对公司目标产生质疑,并且出现逆反情绪的时候。管理者通常采取顺从的态度,适当的给予员工一定的满足,达到负面情绪的释放,在负面情绪得到缓解后,再进行适当解释,从而取得员工理解和支持。最终达到管理者同员工目标的统一。这就需要管理者运用心理学的观察、共情、释放、宣泄和引导等技术。
如果不懂心理学的人,可能会一味的进行无效的解释工作,结果在员工最激愤的时候,反到效果甚微甚至背道而驰。或者只是一味的进行压制,最后可能导致矛盾的激化。要么就是知道宣泄和排解,但不知道尺度。等该满足的都满足了,员工反到养成了依赖心理,认为你不满足他们反到是你的不是了。
因该说管理心理学也是门很深的学科,其实学科分的越细越需要更专业的知识进行保障。而且难度越大。
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案
一、营造安全环境
在心理咨询的理论里面不管是人本主义还是精神分析都强调安全接纳的环境对人朝向积极方向改变的重要作用(这里的安全是心理意义上的安全)。从人本主义的观点看,如果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接纳的环境那么学生就最有可能会向着积极的方向去改变去成长!就像身体自然的发育一样,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理也有自我发育的能力!在这个方面辅导员可以努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应该无条件的关心接纳每一位学生,这对于刚进入陌生环境的大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可以成为他们有力的支持,让他们有可能去增强自我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当面对犯了
错误的学生时,更需要倾听理解学生,不要急于说教学生,倾听和接纳可以让学生有被注意,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觉,便于他们对老师形成信任感。在这个基础上再做相应的指导工作效果就会比较好。沟通的最高境界是:说到听者想听!听到说者想说!而教育的效果以此为前提!
其次要努力建设安全的团体,班级就是学生所处的最主要的团体,如何将班集体建设成一个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安全的集体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台湾有专门用团体动力学的观点建设班集体的实践,值得我们学习,事实也证明了凝聚力强的集体的学生往往获益成长最多。最后要做好学生家长的联络沟通工作,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考入大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而对子女的心理成长问题则关注不够。家庭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以往各阶段家庭教育的延续,所不同的是,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其内容是配合学校、社会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需求家长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为学生心理的成长提供一个足够安全的环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二、聚焦三类学生
要关心接纳每一个学生外,需要将关注重点聚焦在三类学生上:内向学生群体,贫困学生群体和网络成瘾群体,这三类学生是心理问题高危群体。
大学生中总是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这一类学生不善于倾诉,不善于表达,朋友较少,外人不太清楚他们在想什么?但是这样的学生经常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外人不易察觉)压抑到一定程度,心理的能量有可能以火山喷发式的方式释放,危害有可能就像马家爵一样,所以内向学生群体是心理健康高危人群。内向的同学不是不想交流,而是不善于交流,如果老师能主动关心他们,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帮助他们融入班集体,那么他们的周围就会有朋友,就会有支持,就能有效的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
生活贫困学生的心理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他们由于大多成长于贫穷落后地区,个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学校的生活方式和成长于城市同学的价值观念存在很大的冲突,容易产生种种心理问题,有些贫困学生虚荣心强,经不起贫困带来的精神压力,总觉得穷是没面子的事,不敢面对贫困,与同学相处敏感而自卑,采取逃避、自闭的做法,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而不得不退学。这一类学生更需要辅导员给予关心和支持,在物质上提供帮助的同时,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鼓励他们自立自强,乐观的面对未来。
网络成瘾的大学生也是越来越多,这一类大学生往往人际交往存在问题,自卑感很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这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强,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久而久之,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面对这一类学生防范很重要,对于有倾向的学生要及时引导做好辅导工作。如果问题出现了,作为辅导员应该首先接纳理解支持他们,鼓励他们(这些学生在现实中受到的肯定太少,缺乏必要的自信)。虽然网络给了他们在虚拟世界的自信,人际,尊严,成就感,但回到现实世界,空虚,自责,自卑感还是很强的,所以他们有改变的动机,缺乏的是自我的力量,开始阶段辅导员要创造一个引导和支持这类学生的环境,同时也要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自我力量,有一点点进步就要肯定和赞扬,这些能激发、提高他们潜在的自我能量,支持进一步的改变,促使他们慢慢重新融入现实。
三、开展团体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