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学术的理论与临证_图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崇汉《扶阳讲记》
小便黄与小便清
劳倦可以导致小便黄,劳倦是不是火?一个人思虑过 渡可以小便黄,酒色伤身也可以导致小便黄,所以小 便黄就不能都归属为热和火。如果我们把这一类阳气 不足所致的小便黄都归结为火,使用针对性很强的寒 凉清热药物,如金钱草冲剂,可能小便会变清,但阳 气却更加损耗了,这只是治病人的标,而对病人的本 却没有负责任。
劳倦思虑都可以扰动阳,都可以导致虚阳的浮动,从 而形成郁热的状态,扰动膀胱气化,膀胱气化受到影 响,就会出现黄色的小便。所以对于这种的小便黄, 我们还是要顾及阳气,考虑怎样去扶阳益气和温中益 气。
大便泄泻与秘结
阳虚表现为泄泻,这好理解……出现食欲不振 ,胃脘胀闷,四肢不温,乏力,精神倦怠,甚 至更明显的出现形寒肢冷;从舌象,脉象上看 ,都是一派不足之象,实际上并不一定要等到 上述所有症状出现才开始用药,……可是病人 没有明显的寒象,怎么用姜桂附?这要看你的 辨证,是否认识到。对于老年人,绝大多数都 是典型的阳虚。
有气喘促、咳嗽痰涌者(肺为清虚之脏,着不得一毫 阴气,今心肺之阳不足,故不能制僭上之阴气也。阴 气指肾水肾火,此条言内伤)
有大、小便不利者(阳不足以化阴也,定有以上病情 可凭)
然真气上浮之病,往往多有与外感阳症同形,人多忽略 ,不知真气上浮之病大象虽具外感阳症之形,仔细推究 ,所现定系阴象,绝无阳症之实据可验,学者即在此处 留心,不可猛浪。
答曰:此元阴不足,而胃火旺甚也。夫口臭有二,有 先天精气发泄者,口虽极臭,而舌滑润微黄,人无神 而阴象全现,决不饮冷。胃火旺者,口臭,舌必干黄 ,口渴饮冷。呃逆者,火之上冲,泻不(“不”:原书 作“水”)止者,火之下降,步履如常者,火之助也。 法宜下夺为主,方用大承气汤主之。
问曰:两足冷如冰,不能步履,服桂、附、除湿 药不效,而更甚者,何故?
《易经》
《乾·彖》:“大哉乾元,万物滋始,乃 统天。” 《坤·彖》:“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 顺承天。”
《素问·生气通天论》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在人体的阴阳关系上,始终是以阳为主导的。虽 然阴阳两者是动态平衡,但是阴平阳密是在以阳 为主导的前提下达到的。
(二)辨别寒热真假
“予考究多年,用药有一点真机,与众不同。无论 一切上中下诸病,不同男妇老幼,但见舌青,满 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 渴,即渴而喜热饮,二便自利者,即外现大热, 身疼头痛,目肿,口疮,一切诸症,一概不究。 用药专在这先天立极真种子上治之,百发百中。
若见舌苔干黄,津液枯槁,口渴饮冷,脉息有神 ,其人烦躁,即身冷如冰,一概不究,专在这先 天立极之元阴上求之,百发百中”。
《医理真传》以易理论阴阳
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 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
人生所持以立命者,其为此阳气乎?阳气不 伤,百病自然不作;阳气若伤,群阴即起 。
“子不知人之所以立命者在活一口气乎,气 者阳也,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 刻,阴即停一刻,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 气流通,阴气不滞,自然百病不生。阳气 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
《医理真传》“钦安用,上浮为逆。病到真气上浮, 五脏六腑之阳气,已耗将尽,消灭削剥,已至于 根也。经云:“凡五脏之病,穷必归肾”,即此说 也
外虽现一切火症(此火名虚火,与实火有别。实 火本客气入阳经,抑郁所致。虚火即阴气上僭, 阴指水,气即水中先天之阳,故曰虚火。水气以 下流为顺,上行为逆,实由君火太弱,不能镇纳 ,以致上僭而为病),近似实火,俱当以此法辨之 ,万无一失。
阴虚证答问
问曰:咽喉痛,干咳无痰,五心烦热,欲饮冷 者,何故?
答曰:此元阴不足,而少阴火旺逼肺也。夫少 阴之脉挟咽喉,喉之痛由于火旺,肺之咳由于 火逼,无痰者,火盛而津枯,五心烦热者,元 阴虚而为邪火灼,欲饮冷者,阴欲阴以救也。 法宜清热润燥救阴为主。方用黄连阿胶汤主之 。
问曰:病人口臭、色黄,饮冷,呃逆不休,水泻不止 ,步履如常者,何故?
近似实火处:
面赤如硃而似实火者(元阳外越也,定有以上病情可 凭)
有脉极大劲如石者(元阳暴脱也,定有以上病情可凭 )
有身大热者(此条有三:一者元阳外越,身必不痛不 渴,无外感可凭;一者产妇血骤虚,阳无所附;一者 吐血伤阴,元气无依,吐则气机发外,元气亦因而发 外也)
有满口齿缝流血者(阳气虚不能统血,血盛故外越也 )
扶阳学术的理论与临证_图文.ppt
内容:
一.“火神派”与“扶阳派” 二.主要学术观点 三.讨论
一、“火神派”与“扶阳派”
郑钦安:“火神派”首领 四川卢氏被称为“卢火神” 学术主张:“扶阳”
主要人物
1、郑寿全
(1824年-1911年), 字钦安。四川邛州人。
著作《医理真传》、 《医法圆通》、《伤 寒恒论》
答曰:此非阳衰湿侵于下,实血虚肺燥,不能行 津液于至下也。夫人身上下,全赖二气布护,真 阳不足,亦有冷者,服桂、附以助之即愈。脾虚 不能转运水湿而作者,服健脾除湿药必效。此则 不然,知非阳虚湿盛,乃由血虚肺燥也。……火 未甚时,犹觉内热;火既极时,却又作冷。古人 云:“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病机之颠倒如是, 浅见者何能一一周知。此病法宜苦甘化阴润燥为 主,方用芍药甘草汤,或六味地黄汤,加二冬、 白蜜,或黄连阿胶汤俱可,解见上。
著有《郑钦安先生医书集注》、《金匮要略恒 解》、《卢氏医学心法》、《卢氏临证实验录 》、《本草药性配合阐述》
子卢永定,孙卢崇汉
二.“火神派”主要学术思想与特点
阳主阴从,扶阳立极 辨别寒热真假 温药运用
(一)阳主阴从,扶阳立极
【基本思想】
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
火消阴。病在阴者扶阳抑阴,病在阳者用阳化 阴。
我们讲“天下没有阴虚”,是指阴阳关系的本质上 没有阴虚,并不是临床表现上没有阴虚。所以我 们在治疗上始终抓住这一根本不放……并不是郑 氏、卢氏他们就不辨证了,他们同样也是在辨证 。在郑钦安的书中也有阴虚门、阳虚门,但在阴 虚门有很多病都是采用阳虚门的治法,这就是根 本。
卢崇汉:
我1975、1976年左右,我给北京中医学院的任应秋 先生写了一封信。因为任应秋有一个小册子,叫做《 阴阳五行》,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那时六十年代出 版的,很小,也就是几万字左右。这个册子里面始终 强调阴阳平衡,始终动态平衡,一点不能偏,一偏就 是病(后来的教材都受他的影响)。那么我在信里面 提出来了:阴阳这两者的关系始终是阳为主导,阴为 从属的关系,不管在生理还是病理上都是这样的。
大凡阳虚之人,阴气自然必盛,阴气盛必上腾,即现牙 疼、龈肿、口疮、舌烂、齿血、喉痛、大小便不利之病 ,不得妄以滋阴降火之法施之。若妄施之,是助阴以灭 阳也,辨察不可不慎。
问曰:病人两唇肿厚,色紫红,身大热,口渴喜热饮 ,午后畏寒,小便清长,大便溏泄,日二三次,脉无 力者,何故?
答曰:此脾胃之阳,竭于上也。夫两唇属脾胃,肿而 色紫红,近似胃中实火,其实非实火也。实火之形, 舌黄而必干燥,口渴必喜饮冷,小便必短,大便必坚 ,身大热,必不午后畏寒。此则身虽大热,却无外感 可据。午后畏寒,明明阴盛阳衰,口渴而喜热饮,中 寒之情形悉具。兼之二便自利,又日泄三五次,已知 土气不实,况脉复无力,此际应当唇白之候,今不白 而反紫红肿厚,绝无阳症可凭,非阴盛逼出中宫之阳 而何?法宜扶中宫之阳,以收纳阳气为主,方宜附子 理中汤。
夫真龙者,乾为天是也……乾分一气落于坤宫, 化而为水,阴阳互根,变出后天坎离二卦,人身 赖焉。二气往来,化生中土,万物生焉,二气亦 赖焉。
真气也,天之体也,气虽在下,实无时而不发于 上也。若离中真阴,地体也,虽居于上,实无时 而不降于下也。故《易》曰:“本乎天者亲上,本 乎地者亲下”,此阴阳升降之要,万古不易之至理 也。
李可: 水淺不養龍、龍火离位上奔
水寒不藏龍 無根之火上亢 (水盛龙腾,龙火亢奋) 水虧者,以引火湯壯水斂火,導龍歸海; 水寒者,以引火湯加油桂飯丸先吞
卢崇汉《扶阳讲记》
“阴阳之要”,“立极之理”实际上已经包括了从 自然界到人体都是以阳为主、阴为从的道理在 内。
“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 消阴”的学术见解,强调治病立法,当以扶阳 为要诀,其“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 ,用阳化阴”
夫人身立命,本乾元一气, 落于坤宫,二气合一,化生 六子,分布上、中、下,虽 有定位,却是死机,全凭这 一团真气运行,周流不已。 天开于子,人身这一团真气 ,即从子时发动,自下而中 而上,上极复返于下,由上 而中而下,循环出入,人之 性命赖焉。
乾为天
离为火, 应午时
坤为地
坎为水, 应子时
真龙约言
火神派首领?
2 卢铸之
卢禹臣,字铸之,晚号金寿老人,四川德阳人 。
历代业医。1890年(光绪十六年)拜于邛州郑 寿全门下,侍师十一载。师逝后,遵其所嘱, 外出游学,历时三载,足迹遍及二十一省区。 于成都政府街开办“养正医馆”。1908年,建“扶 阳讲坛”,主讲《周易》、《内经》、《伤寒 论》及郑氏三书。
《医法圆通》
查近市习,一见口臭,并不辩明阴阳,便以生地 、二冬、知母、花粉、石膏、大黄之品投之,阳 盛则生,阴盛则毙,不可不知也。
予尝治阳虚阴盛之人,投以辛甘化阳二三剂,即 有现口苦、口酸、口淡、口辛、口甘等味,又服 二三剂,而此等病形即无。予仔细推究,皆缘真 阳失职,运转力乖,兼之服药停积未法,令得辛 甘化阳之品,运转复行,积滞即去,故口中一切 气味出矣。
脏腑辨证以脏腑来分阴阳,八纲 辨证以八纲来分阴阳,气血辨证 以气血来分阴阳-----论其末
如果我们只是在后天脏腑的角度 去看问题,去理解阴阳,那么这 是论其末,如果我们从坎卦去理 解,就达到了极的状态,达到了 合一、归一的状态
导致阳气损耗的八个因素
先天 嗜食生冷 误用苦寒 滥用抗生素 工作的烦劳 房事 作息 心性
景岳全书:若使命门阴胜,则元阳畏避,而龙火 无藏身之地,故致游归,而为烦热格阳等病
慎斋遗书:火炽则水益涸,水涸则龙火起,龙火 起则雷火亦随之,龙雷并起,而一身三焦脏腑, 无非火矣。
张氏医通:肾中阴虚。龙火无藏身之位。故游于 上而不归。是以上焦烦热咳嗽等证。善治者以温 肾之药。从其性而引之归源。……奈何今之治阴 虚火者。以黄柏、知母为君。而愈寒其肾。益速 其毙。良可悲哉。
论坎卦:
天一生水,在人身为肾一点真阳,含于二阴 之中,居于至阴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种子也 。
真阳二字,一名相火,一名命门火,一名龙 雷火,一名无根火,一名阴火,一名虚火。发而 为病,一名元气不纳,一名元阳外越,一名真火 沸腾,一名肾气不纳,一名气不归源,一名孤阳 上浮,一名虚火上冲,种种名目,皆指坎中之一 阳也。
不腹胀。
烦躁与虚静
阳虚还可以出现大便秘结,实际上这也很好理解 。阳不足了,特别是肾阳、脾阳不足,温运无力 ,阴邪在体内聚集,导致糟粕在体内聚集。再表 现的典型一点,就有阳虚的症候了:四肢不温, 腹中冷痛,腰膝酸冷;但是如果没有这些症状, 医者能辨识吗?还是能辨的,就是按照阳虚去辨 ,通过扶阳,通过温通而达到开闭。……在临床 上,病人有不足的一面,往往大便秘结,满口津 液,口也不渴,不思茶水,十天半月不解大便也
一阳本先天乾金所化,故有龙之名。一阳落于二阴 之中,化而为水,立水之极(是阳为阴根也)……若虚 火上冲等症,明系水盛(水即阴也),水盛一分,龙亦 盛一分(龙即火也),水高一尺,龙亦高一尺,是龙之 因水盛而游,非龙之不潜而反其常。
乃市医一见虚火上冲等症,并不察其所以然之要, 开口滋阴降火,自谓得其把握,独不思本原阴盛阳虚, 今不扶其阳,而更滋其阴,实不啻雪地加霜,非医中之 庸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