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类体裁的丰富: 小说:《子夜》《家》《骆驼祥子》 诗歌:戴望舒、卞之琳 杂文:鲁迅 戏剧:曹禺《雷雨》《日出》《原野》


第三个十年(1937-1949)“救亡图存” 国统区文学:“沉郁凝重”。 解放区:“明朗朴素”,对文学民族化大 众化的自觉探求。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 谈会上的讲话”:文艺“首先为工农兵服 务”,文艺为政治服务。赵树理 沦陷区:雅俗文学趋近,沦陷区作家徘徊 于“作家内在的精神追求”与“文学市场 需求”之间,艰难地寻找二者的契合点。

“海派”: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受 市民审美趣味的牵动,注重可读性;现代 化的都市生活成为表现对象,“都市男女” 成为常写常新的主题,并注重小说形式的 创新。张资平(充满肉的气息,“三角多 角恋爱小说家”)“新感觉派”(施蛰存、 穆时英、刘呐鸥)乡镇进入城市的“文化 碰撞”结构。




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 主义思想,充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 在语言和形式上,摒弃了文言文和僵化的 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文写作,并广泛吸 收了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手法。


第二个十年(1927-1937):“革命文学” 一、“五四”所开启的相对自由的思想氛 围消失,文学主潮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得 空前政治化; 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 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运用,并在相 当程度上决定着以后几十年的文坛面貌;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革命+恋爱)
文革小说的故事模式

一个高大而完美的主要的英雄人物,也会有围绕 主要英雄的若干非主要的英雄或正面人物,以表 明正面力量并非势单力薄。其对立面通常是阶级 敌对力量(“黑五类”,地富反坏右,即地主、 富农、反动资本家、暗藏特务、党内走资本主义 道路当权派等)。在二者之间设置很多问题人物, 主要是路线斗争觉悟不高,受敌对势力所蒙蔽, 或有道德品质上的疑点和问题。双方人物便围绕 设定的中心事件,如某一生产建设任务,或意识 形态的、政治权力较量的事件来展开冲突,同样 的结局是主要英雄人物在群众的支持下,教育、 争取问题人物,最后孤立、战胜敌对势力。


三、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 的文学及其它多种倾向文学彼此竞争,共 同丰富了三十年代的文学创作。 乡土叙述体: 东北作家群:萧红《呼兰河传》萧军


“湘西”:沈从文“优美、健康、自然, 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种牧歌 情味的乡土小说带着怀旧情绪,以梦与真 构成的文学图景,同文本外的现实丑陋相 比较,让人们从对比中去认识“这个民族 过去伟大处和目前堕落处”,这是他诗体 乡土故事的主旨。 “京派”:老舍《四世同堂》废名《桥》, 他们追求诚实、从容、宽厚的审美感情, 小说注意自然生命之流注,气氛之营造。
2016/12/10

由于中国现代性不是自然发生而是被迫反应,这 种创伤经验使中国现代性同时面对反抗传统的难 堪与质疑西方的尴尬。西方现代性无力为中国现 代性提供一个完整体系而是在知识和价值之间充 满了巨大裂痕,这就造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 代性具有两面性:中国文学现代性一直企图以断 裂方式展开:“文学革命”率先触发由传统向现 代的激变,“革命文学”更以激进方式为一个阶 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革命鸣锣开道,“社会 主义文学”成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强有力的意识 形态,文革中大字报铺天盖地淹没冤死者与惨死 者的尸体,改革文学又为改革摇旗呐喊20世纪中 国文学的现代性始终在激进中变革,
பைடு நூலகம்
重看现代文学

由于身处文学转型期中,许多作品的文学 史意义要大于创作水平。 诗歌:冯至、穆旦、艾青 小说:鲁迅、老舍、钱钟书、张爱玲、沈 从文。 戏剧:曹禺



十七年文学(1949-1966)



“解放区路线的全国化”: 小说写矛盾斗争,写重大问题与事件,强 调在“矛盾斗争”中塑造典型人物。 农村题材:“山药蛋派”。与乡土小说的 区别在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情感的区别。 革命历史小说: “三红一创,青山保林”

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双向选择

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有一个如何在现代与传 统、外国与本土的维度上实现现代化与民 族化的双向选择问题, 也就是有一个将现代 意识、现代思维方式与民族精神、民族形 式结合起来以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学的 现代品格问题。所以文学的现代化决不是 西化,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也决不是传统— 抗 拒、现代—发展的二元对立模式, 文学的现 代化是现代化、民族化的双向选择及传统 与现代交错发展的复杂过程。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十八岁出门远行》 苏童《米》,《妻妾成群》 格非 短篇小说《欲望的旗 帜》 阿城 《棋王》 王小波 《青铜时代》 莫言 《生死疲劳》 汪曾祺 短篇 李洱《花腔》

王朔《动物凶猛》 陈忠实《白鹿原》 毕飞宇《青衣》 史铁生《命若琴弦》

北岛,舒婷,顾城,西川,海子,张枣, 于坚,韩东,翟永明。 散文: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


从经典到样板:样板带有明显的可供复制 的意味。样板戏是文化生产被纳入政治运 作的产物,从形式上说则是政治乌托邦想 象与大众艺术形式的结合。 八个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 山》《海港》《沙家浜》《奇袭白虎团》,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 响乐《沙家浜》

“中世纪”式的悖论:政治观念和宗教教 谕需要借助艺术来“形象地”、“情感地” 加以表现,但“审美”与“娱乐”也会转 而对政治产生削弱与消解的危险。

3、内在机制的不同。西方现代文学虽然内 部众多流派间存在着多重矛盾,但出发点、 立足点和归宿都是人或人的生存处境,它 以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历史进程的反思为 出发点,立足于分析和发掘人的精神异化 问题,归结于对合理的人类生存方式的追 问与寻求。而中国现代文学的出发点虽然 是人,但其立足点是为了集体的人生复活、 国家再造、民族独立,而不是个体,其归 宿自然是民族独立与社会现代化,在价值 形式与现实生存之间存在着相当冲突。

小说由于其表现手法的多样、表现范围的 广阔成为文学的主要体裁。 鲁迅《狂人日记》



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而 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不同于近代所产生 的文学改良,它所带来的是文学观念、内 容形式上的全方位的革新。 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游戏消 遣等种种传统的文学思想作为封建制度及 其思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 反映时代的积极的文学思想成为共识。
与西方现代文学的区别

1、历史语境不同。西方现代文学既是对古 典文学的反叛又从其中汲取营养,作为审 美现代性的重要代表是对西方现代性的叩 问;而中国现代文学面临着多难选择:既 反抗传统又张扬民族性,既救亡启蒙追求 现代化又时时质疑现代性的陷阱。

2,表现形式不同。西方现代文学是西方传统 理性大厦倾倒后社会精神危机的直接后果, 多变的形式最终都落脚于对人类生存状态 与处境的忧虑,表现出强烈的孤独感、虚 无感、荒诞感。而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传统 与现实的双重制约下既表现出艺术的先锋 性与探索性又以积极的现实精神投入生活, 有效地传达现实生存感受+以现代的思维与 情感方式表达出中国人特殊的精神感受。
2016/12/10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脉络
现代文学(1917-1949)



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本质上说企求中国现代化 的思想启蒙运动。 表现一:白话文的兴起。 1917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一时代有 一时代之文学”的文学进化论的角度,认 为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工具已经丧失活力, 必须进行个体革新,废文言兴白话。
2016/12/10

其骚动不安的情绪反映在急剧变革甚至流血的断 裂年代,文学始终匆匆忙忙为宣布新纪元而推波 助澜。一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就是中国现代性断 裂的情感备忘录与弥合断裂的强力胶合剂,不仅 在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给出了历史断裂的明确标 志,同时给那些阶段性的断裂划定界限。在“历 史结束”与“重新开始”的频繁叙述中建构着中 国现代性的宏大叙事。另一方面,却始终存在着 对现代性的反思潮流。如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乡 土派文学与八九十年代的寻根派文学那里有深刻 的体现。
地下写作

受到迫害失去写作权力的老诗人们:穆旦、 公刘、昌耀,流沙河。 上山下乡的知情:“白洋淀诗群”:多多, 芒克以及和他们来往密切的北岛、江河等。 “手抄本”:张扬《第二次握手》;北岛 《波动》。


新时期文学(1976年至今)



从解冻到迷失中的探求: 丰富的流派:伤痕文学,知青文学,寻根 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新历史等。 人性的复苏:对个体命运、情感创伤的关 注,知识分子的主体地位上升。 市场经济对文学的潜在影响开始凸显。 (商品文学、官方文学、纯文学)


散文:魏巍的战争通讯;杨朔“为情造 文”“卒章显志”; 老舍《茶馆》与现代文学的主流作家的命 运。
文革文学(66-76年):



“文艺政治化” “政治性—真实性—艺术性”—>“政治美 学化”,这是意识形态不容置疑的认定。 “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 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