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剧场建筑的设计-曹孝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剧场建筑的设计

曹孝振

(中国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北京 100044)

1、影响现代剧场的特点

当代人们仍然渴望华丽高贵的艺术殿堂,光彩美丽建筑艺术形象和雍容华贵的厅内装修以及光彩绚丽的艺术表演,这是人们崇尚完美形象的精神寄托。而这种向往必然会导向现代剧场建筑的设计。而其中主要是需要大量场景变换的演出,所以依然是离不开传统的舞台设施,因此现代大型的新建的剧场形式,并没有比19世纪剧场有太大的实质性的变革,环绕形的观众厅和镜框台口箱型舞台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1.1、多功能

战后西方剧场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创意就是为适应性多功能剧场,主要是适应战后人民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并不是要求以往的什么都能演出的多功能剧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音乐-剧场的模式。美国的剧场设计顾问艾森渥尔对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用现代的机械电子技术使过去的多功能剧场走出了“无功能”的状况。欧洲人也逐渐改变了对多功能剧场的偏见,作了很多的尝试。德国剧场建筑绝大部分是各个州的事情,建设资金由地方政府提供,所以决定权在地方政府,因此剧场建筑显示了地方性的特征,有别于国家剧院的特点,这类大量性的各州的剧场仍然保持“综合活动”和“保留剧目”的形式,一般是要上演歌舞剧和歌剧。因此剧场多数为多功能的,舞台形式仍然是具有传统形式的延续--镜框台口厢式舞台。新型的多功能剧场--音乐厅-剧场已被许多国家所接受,这些新建的剧场具备着适应音乐厅-剧场的各种设备措施。北美各州的剧场也是具有多功能的技术特点。这种舞台的模式进一步在德国的科隆歌剧院、柏林德国剧场等新剧场中发展为成熟的品字型舞台,并形成了完善的舞台机械系统。这种情况与当前我国的国情很适应。

1.2、声学的介入

80年代以来关于厅堂的音质标准已从众说纷纭中逐渐取得共识的有5个:响度;清晰度;混响感——即是丰满感,也就是要求厅内有合适的混响时间;环绕感——要求前次反射声的方向性好,以往要求从四面八方均匀地反射而来,现

在认为:首先应从前侧向来的好,即侧向化;亲切感——要求第一个反射声与直达声的间隙应为20-30ms(1s=1000ms),这样不会感到厅堂是大而无当,在心理上比较亲切。这5个标准中,首要的是响度。

战后歌剧院观众厅设计的最大变化是在于声学设计的介入,而声学因素又与观众厅的容量、尺寸、体型、视线、舞台照明、空调等技术结合在一起,使当代歌剧院的设计难度有增无减。

歌剧演出的声音由舞台上的演员和乐池的乐队构成。歌剧的声学主观标准为:歌词清晰可辨,音乐有足够的明晰度,并有适当的混响感;歌唱声和乐队声都要有足够的响度和平衡感,其中歌唱声更重要。而环绕感则是次要的。所以声音的强度优先于它的方向,因此竖向的反射也很重要。环绕感则对乐队声具有意义。实践表明乐池中的乐声自身就具有环绕感,这是由于乐池声作为整体向上辐射,容易产生侧向化。

1.2.1、声学对观众厅几何因素的影响

1、长度

Lp=10lgW+1Olg(Q/4πr+4/R)+120dB

式中:S—厅内总表面积(平方米);ā—厅内平均吸声系数;R—房间常数

R=Sα/1-α(平方米塞宾);r—距离(米);W—声源的声功率(1W=10000000μW)

Q—指向性因素:自由空间,Q=1;半自由空间,Q=2;

1/4自由空间,Q=4;1/8自由空间,Q=8

由式可知厅内要有一定的响度,其长度应有限制。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手段来增加厅内声强。这是音质设计的首要问题,其方法是:座席要有必要的升高(c 值=12m),以免直达声被阻挡;其次是增加反射声。

2、宽度

台口区域的表面是各反射表面最有效的部分。因为该区域是声源的所在地。该区域的反射面的朝向斜度应不大于10度,常见的台口侧墙为大八字形,会影响最有效的声反射作用。一般台口的大反射面不易处理好,热内亚歌剧院在此区域的反射面侧墙做成外墙的装饰以利反射和扩散,德国歌剧院把台口反射面隐藏

在透声的装饰格栅网后面。剧场观众厅的宽度不应大于27-28m,否则不利于侧向反射。

3、高度

池座的前中区是观众厅音质设计的主要问题。观众厅中声音最弱的区域一般是在池座的5-6排至11-12排之间的区域,因为该区域缺乏前次反射声,而直达声已有很大的衰减,而传统马蹄形的侧挑台的栏板对该区声反射是非常有效的。圆弧形的后墙和挑台会引起聚焦,但可以进行扩散或改变反射方向处理,也可以避免的。台口区域的顶棚若是水平的或角度很小,可以把舞台声源的声音反射到池座 ,又能把乐池乐队声反射到座席和舞台上。德国的著名声学家L.cremer设计的德国歌剧院的顶棚,其声音效果很好;它是一系列分段的反射面,使所有的座席都能接受到顶棚的反射,其中有一部分的池座还将听到两次顶棚的反射声。并且这些反射声的延迟小于人耳能分辨的50ms。这种顶棚的处理对于歌剧院很重要,因为歌剧院中要求响度比侧向反射更主要。顶棚的高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即这些反射声的延迟不能大于50ms。此外,高度又会影响混响时间的长短,对厅内混响感影响很大。观众厅的高度一般为8-11m。

4、挑台的高度和开口比

挑台对其下部观众席的音质影响很大。希望开口比>1/2,并且要求挑台下的最后一排与挑台顶棚之间的距离>2.8m。

大型歌剧院应以提高响度为主要目标。大面积地利用可收缩帘幕来调节混响时间应考虑对有效反射声的吸收,改变容积方式也会因反射板的存在容易产生过长的延迟声,所以可调混响装置的设计应谨慎、精心地考虑。目前主要是以折衷方式选择混响时间,为了能举办音乐会,反射声罩装置是比较普遍的做法。

1.3、台口区域设计

镜框台口箱型舞台台口区域成为战后剧场设计的主要课题。台口区域是指台口、台唇和乐池所组合的空间。

镜框台口是观众厅设计的根据,它的高、宽尺寸决定了观众厅和舞台的规模、尺寸,甚至影响观众厅的体型。

它又是舞台内的声场与观众厅的声场耦合处,位于舞台口内的声源所辐射的声能,必定要通过它向观众厅辐射,如同咽喉,因此对观众厅的音质起着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