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指南(最新)

合集下载

诊疗指南 心肌炎

诊疗指南 心肌炎

诊疗指南心肌炎诊疗指南:心肌炎简介心肌炎是指心肌发生炎症的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引起。

本文档旨在提供心肌炎的诊疗指南,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诊断心肌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多种方法。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胸痛、心悸、乏力等症状,心电图可能出现ST段改变,心脏超声可以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治疗治疗心肌炎的关键是控制病因和症状,以及保护心肌功能。

具体治疗措施包括:1. 休息: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减轻心肌负担。

2. 抗病毒治疗:如果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可以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和减轻炎症。

3. 抗炎治疗:对于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可以考虑使用抗炎药物,如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以控制免疫反应。

4. 症状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可以采取相应的支持治疗,如镇痛药物、利尿剂等。

5. 心功能支持: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心脏起搏器或心脏废物清除装置等器械支持。

随访与预后心肌炎的预后因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及时性而异。

一般情况下,轻度心肌炎病情可以在数周至数月内缓解,而重度心肌炎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

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监测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心肌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档提供了心肌炎的诊疗指南,希望对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1. XXXX2. XXXX(请注意,以上参考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诊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

【医学】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WORD档)

【医学】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WORD档)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一、概述: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各种病毒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

临床表现不一,约89%以心悸(心律失常)为主要症状。

其中轻者为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恶心、头晕;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猝死。

发病前第1天到2周内可伴有发热、咽痛、咳嗽、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

相当于“时行感冒”、“心悸”、“惊悸"、“怔忡"、“胸痛”等病。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 /T66—2008)。

(1)主要症状:心悸、胸闷或痛。

(2)次要症状:气短、乏力、心烦、头晕、纳差、口干等。

(3)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下。

具备2个主症,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诱因、年龄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中国循环杂志一2001年4月)。

症状与体征: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心脏表现,如出现能用一般原因解释的感染后严重乏力、胸闷头晕、心尖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一斯综合征等。

(二)证候诊断(1)邪毒犯心证:心悸气短,发热咽痛,胸闷不舒,纳差乏力,舌红苔白,脉浮数或促。

(2)湿热侵心证:心悸胸闷,寒热起伏,全身肌肉酸痛,肢体乏力,恶心呕吐,腹痛泄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结代。

(3)气阴两虚证:心悸不安,胸闷或痛,或咽红,自汗倦怠,疲乏无力,口干少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弱。

(4)心阳不足证:心悸怔仲,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头晕多汗,甚则肢体浮肿,呼吸急促,舌质淡胖或淡紫,脉缓无力或结代。

(5)气虚血瘀证:心悸不安,胸闷或心痛,气短,神疲乏力,舌质淡或青紫,舌苔薄白,脉沉缓、沉涩、缓滑或结代。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指南(最新)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指南(最新)

第二节病毒性心肌炎【ICD-10编码】I40.001【定义】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时病变可累及心包或心内膜。

【病因】引起儿童心肌炎常见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B组和A组)、埃可(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新生儿期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可导致群体流行,死亡率高。

【诊断要点】1.症状和体征(1)症状:表现轻重不一,取决于年龄与感染的急性或慢性过程,预后大多良好。

大多数患儿有发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或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病毒感染等前驱症状。

心脏受累轻者可无症状或有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活动受限等症状,少数重症可发生心力衰竭并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

新生儿患病病情进展快,常见高热、反应低下、呼吸困难、发绀,常有神经、肝脏和肺的并发症。

(2)体征:心脏有轻度扩大,伴心动过速,偶有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心音低钝及奔马律。

有心包炎者可闻及心包摩擦音。

重症病例反复心衰者,心脏明显扩大,肺部出现湿啰音及肝、脾肿大,呼吸急促和紫绀,重症患者可突然发生心源性休克,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2.辅助检查(1)X线检查:心影大小正常或增大,严重者有肺淤血或水肿,少数可伴有心包积液。

(2)心电图:可见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各种期前收缩,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房颤和室颤,II度和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肌明显受累时可见T波降低、ST 段改变等。

心电图缺乏特异性,应动态观察。

(3)超声心动图:轻者无改变。

重者可有心房、心室扩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或有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心力衰竭者心脏收缩功能减退。

(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增高,血沉增快,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活性增高,肌钙蛋白阳性。

(5)病原学检查:以咽拭子,粪便、尿液、血液、心包液进行病毒分离,或者在恢复期做血清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可有特异性病毒抗体明显升高。

心肌炎治疗:最新医疗指南

心肌炎治疗:最新医疗指南

心肌炎治疗:最新医疗指南引言心肌炎是一种心脏疾病,其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最新的医疗指南进行制定。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心肌炎治疗指南,并提供一些简单策略,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治疗心肌炎。

心肌炎治疗指南根据最新的医疗指南,治疗心肌炎的主要目标是减轻炎症、缓解症状、保护心脏功能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和策略:1. 休息和限制活动:心肌炎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身体的休息可以帮助减轻炎症并促进康复。

休息和限制活动:心肌炎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身体的休息可以帮助减轻炎症并促进康复。

2.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具一些药物,以缓解症状和控制炎症。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如果有细菌感染)、免疫抑制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给患者开具一些药物,以缓解症状和控制炎症。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如果有细菌感染)、免疫抑制剂和抗心律失常药物。

3. 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限制饮酒、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体重是治疗心肌炎的重要方面。

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改变生活方式以促进心脏健康。

改变生活方式:戒烟、限制饮酒、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体重是治疗心肌炎的重要方面。

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改变生活方式以促进心脏健康。

4. 监测和随访:心肌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脏监测和随访,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拍摄心电图和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是常见的监测方法。

监测和随访:心肌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脏监测和随访,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拍摄心电图和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是常见的监测方法。

5. 心脏康复:一旦炎症减轻,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计划。

这包括逐渐增加活动水平、进行心理支持和教育,以及提供营养建议。

心脏康复:一旦炎症减轻,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计划。

这包括逐渐增加活动水平、进行心理支持和教育,以及提供营养建议。

结论根据最新的医疗指南,治疗心肌炎需要综合考虑休息、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监测和随访以及心脏康复等方面。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指南(最新)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指南(最新)

第二节病毒性心肌炎【ICD-10编码】I40。

001【定义】病毒性心肌炎就是指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得疾病,有时病变可累及心包或心内膜。

【病因】引起儿童心肌炎常见得病毒有柯萨奇病毒(B组与A组)、埃可(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流感与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新生儿期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可导致群体流行,死亡率高。

【诊断要点】1。

症状与体征(1)症状:表现轻重不一,取决于年龄与感染得急性或慢性过程,预后大多良好。

大多数患儿有发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或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病毒感染等前驱症状。

心脏受累轻者可无症状或有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活动受限等症状,少数重症可发生心力衰竭并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

新生儿患病病情进展快,常见高热、反应低下、呼吸困难、发绀,常有神经、肝脏与肺得并发症。

(2)体征:心脏有轻度扩大,伴心动过速,偶有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心音低钝及奔马律。

有心包炎者可闻及心包摩擦音。

重症病例反复心衰者,心脏明显扩大,肺部出现湿啰音及肝、脾肿大,呼吸急促与紫绀,重症患者可突然发生心源性休克,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2、辅助检查(1)X线检查:心影大小正常或增大,严重者有肺淤血或水肿,少数可伴有心包积液、(2)心电图:可见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各种期前收缩,室上性与室性心动过速,房颤与室颤,II度与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明显受累时可见T波降低、ST段改变等、心电图缺乏特异性,应动态观察。

(3)超声心动图:轻者无改变。

重者可有心房、心室扩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或有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心力衰竭者心脏收缩功能减退、(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增高,血沉增快,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活性增高,肌钙蛋白阳性。

(5)病原学检查:以咽拭子,粪便、尿液、血液、心包液进行病毒分离,或者在恢复期做血清补体结合试验、中与试验,可有特异性病毒抗体明显升高。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常规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常规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常规1.病名概念病毒性心肌炎相当于中医心悸、怔中、胸痹等病范畴,其发生系由禀赋不足,正气虚弱,复感外邪,内舍于心所致。

临床上出现心悸气短,胸闷胸痛,恶寒发热,疲倦乏力,脉律不整等主要表现,本病多发于青少年。

2.诊断2.1诊断名称中医:心悸;胸痹;怔中西医:病毒性心肌炎2.2 中医诊断依据1病名诊断主症:心悸气短,胸闷胸痛,脉律不整。

次证:发热,乏力,咽喉疼痛,头晕,肌痛,多汗,腹泻,纳差。

其他:出现上述症状1~2周前有感冒或肠道感染病史。

2.2.2 证候诊断·邪毒侵心证:心悸,发热,咽痛,肌痛,心烦胸闷,大便干,小便赤,舌尖红,苔黄,脉疾数或迟缓。

·邪伤心阴证:心悸,胸闷或胸痛,心烦,口干,失眠,多梦,气短乏力,自汗或盗汗,脉细数无力或结、代、促。

·湿毒犯心证:心悸胸闷,恶寒发热,腹痛腹泻,腹胀纳呆,恶心呕吐,困倦乏力,舌苔黄腻,脉濡滑数或促或结代。

·气阴两虚证:心悸怔忡,气短乏力,自汗盗汗,舌红苔白,脉虚数或促、涩、结代。

·阴阳两虚证:心悸,烦躁,气短,喘促,倚息不得卧,口唇发绀,乏力,汗多,浮肿,肢冷畏寒,舌质淡,苔白,脉微细伴结代。

·阳虚欲脱证:起病急骤,心悸气短,不能平卧,烦躁不安,自汗不止,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微欲绝。

2.3 西医诊断依据·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1-3周内或急性期中出现心脏表现(如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和心脏扩大等)及/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者。

·上述感染后1-3周内或发病同时新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而在未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前出现下列心电图改变者:1.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住阻滞;2. 2个以上导联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05mV,或多个导联S-T段异常抬高或有异常Q波者;3. 频发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早搏,短阵、阵发性室上速或室速,扑动或颤动等;4. 2个以上R波为主波的导联T波倒置、平坦或降低<R波的1/10;5. 频发房早或室早。

处理心肌炎的医疗指南

处理心肌炎的医疗指南

处理心肌炎的医疗指南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处理心肌炎的医疗指南。

心肌炎是一种心脏疾病,其治疗需要专业的医疗知识和策略。

本指南将为医生提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处理策略。

诊断1. 对于患者出现心肌炎症状的初步诊断,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2. 心电图(ECG)和血液检查是确认诊断的常用工具。

ECG结果可能显示ST段抬高、T波倒置、心动过速等异常。

3. 心肌炎的诊断也需要排除其他心脏疾病和非心脏原因引起的症状。

治疗1. 静息和限制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2. 根据病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以进行密切监测和治疗。

3. 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炎药物等。

具体的药物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的专业判断来确定。

4. 对于严重的心肌炎,可能需要进行免疫球蛋白治疗或心脏移植。

预防1. 提倡良好的卫生惯,包括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2. 避免与已知感染心肌炎的患者密切接触。

3. 及时接种疫苗,如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4. 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应激,保持充足的休息。

随访与监测1. 对于已经诊断为心肌炎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和监测。

2. 随访包括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

3. 患者应定期咨询医生,分享症状变化和体验,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处理心肌炎的医疗指南,包括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等方面的建议。

然而,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来确定。

及时诊断和治疗心肌炎,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常规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常规

心血管科系统疾病病毒性心肌炎以1岁10Kg患儿为例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儿内科二级护理普食留陪一人卧床休息(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心电监护(急性或重症)测血压NS 100ml ivgtt qd 8gtt/m磷酸肌酸1g5% GS 50ml ivgtt qd 8gtt/m VitC 1g环磷酰苷40mg或果糖二磷酸钠 1.6g ivgtt qd (缓慢)NS 50ml ivgtt bid 6gtt/m利巴韦林70mgNS 2ml 氧气雾化bid干扰素10万U辅酶Q10 10mg po bid小儿五维5ml po bid左卡尼汀30-50mg/kg.d ivgtt qd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动态复查)动态心电图(必要时,适合动态观察)胸片科内心脏超声(不适合用于大龄肥胖患者)心肌全套(必要查肌钙蛋白1或送北大医院查心梗4项)血生化检查(电解质+ 肾功能)肝功能检查体液免疫风湿4项ESR PCT病毒学检查心肌标记物(NBP ProNBP等,适用危重患儿,送金域公司检查)必要可完善:细胞免疫检查(重症)输血前检查(IVIG输注前)静注人丙种球蛋白10g 缓慢ivgtt qd *2天5% GS 50ml ivgtt 6gtt bid *2-3天甲强龙10mg(重症时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一般10mg./kg.次,可用到最大量30mg/kg.d)654-2片2mg po Prn(心动过缓)异丙肾上腺素按0.05-2ug/kg.min泵维(用于高度传导阻滞, 心动过缓)抗心律失常药物prn (注意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负性心肌作用或缓慢心律风险,一般胺碘酮或洋地黄类)西地兰(慎重:快饱和,比常规量小1/3 ,有A VB或心动过缓不用)或5% GS 30ml iv按多巴胺多巴胺20mg 2-7.5ug/kg.min泵氢氯噻嗪5mg po bid (适用心衰尿少)螺内酯5mg po bid (适用心衰尿少)卡托普利3.5 mg po q8h(适用于慢性期,心脏扩大患儿)注意:心衰心肌炎患儿静脉液量一般不超过30-50ml/kg.d,速度控制在4-5ml/kg.h以下;根据情况控制出入量,主要控制液体张力以及液体速度。

诊疗指南 心肌炎

诊疗指南 心肌炎

诊疗指南心肌炎一、定义心肌炎是指因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肌局部或广泛的炎症性改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不定。

二、病因心肌炎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细菌感染、免疫系统疾病、药物或毒物等。

三、临床表现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可能表现为疲劳、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四、诊断1.初步诊断- 病史:包括感染性疾病病史、用药史、有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 临床表现:考虑到上述的症状。

2.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血液中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等心肌损伤生化指标升高。

- 病原体试验:如病毒抗体滴度升高等。

3.影像学检查- 心电图:可能出现ST-T改变,心律失常等表现。

- 心超:可出现心室壁运动异常,心腔扩大等。

- 磁共振:可发现心肌水肿、纤维化等改变。

4.病理诊断- 心肌活检:是确诊心肌炎的“金标准”。

五、治疗心肌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对症治疗:如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改善心功能。

- 病因治疗:如抗病毒、抗细菌等。

- 免疫抑制治疗:如皮质类固醇、环孢素等。

- 心律失常的处理:如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射频消融、心脏复律等。

- 心力衰竭的处理:如使用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

六、预防心肌炎的预防主要是预防引起心肌炎的病因,如及时治疗感染性疾病,避免接触可能的毒物,注意个人卫生等。

七、预后心肌炎的预后取决于病因、病程、治疗效果等因素,有的病人可以完全恢复,但也有可能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甚至猝死。

故心肌炎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

以上是心肌炎的诊疗指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学】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WORD档)精品文档8页

【医学】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WORD档)精品文档8页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一、概述: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各种病毒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

临床表现不一,约89%以心悸(心律失常)为主要症状。

其中轻者为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恶心、头晕;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猝死。

发病前第1天到2周内可伴有发热、咽痛、咳嗽、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

相当于“时行感冒”、“心悸”、“惊悸"、“怔忡"、“胸痛”等病。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 /T66—2019)。

(1)主要症状:心悸、胸闷或痛。

(2)次要症状:气短、乏力、心烦、头晕、纳差、口干等。

(3)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下。

具备2个主症,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诱因、年龄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中国循环杂志一2019年4月)。

症状与体征: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心脏表现,如出现能用一般原因解释的感染后严重乏力、胸闷头晕、心尖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一斯综合征等。

(二)证候诊断(1)邪毒犯心证:心悸气短,发热咽痛,胸闷不舒,纳差乏力,舌红苔白,脉浮数或促。

(2)湿热侵心证:心悸胸闷,寒热起伏,全身肌肉酸痛,肢体乏力,恶心呕吐,腹痛泄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结代。

(3)气阴两虚证:心悸不安,胸闷或痛,或咽红,自汗倦怠,疲乏无力,口干少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弱。

(4)心阳不足证:心悸怔仲,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头晕多汗,甚则肢体浮肿,呼吸急促,舌质淡胖或淡紫,脉缓无力或结代。

(5)气虚血瘀证:心悸不安,胸闷或心痛,气短,神疲乏力,舌质淡或青紫,舌苔薄白,脉沉缓、沉涩、缓滑或结代。

中医内科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由呼吸道或消化道病毒(尤其柯萨奇B、埃可病毒)侵犯心脏,心肌可有局限或弥漫性炎性病变。

病程6个月以内为急性期,6~12个月为恢复期,1年以上为慢性期。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几无症状,常见多为心律失常,少数可见心衰、休克或猝死,多数预后良好。

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多属“感冒”、“心悸”、“胸痹”等范畴,危重者与“心水”、“喘证”、“厥脱”等有关。

病因由正气不足复感时邪疫毒或湿热邪毒,病位初在肌表肺卫,渐而内舍心体,损伤心气心阴,血脉运行不利,日久阴伤及阳,可致水邪泛滥或阳虚厥脱。

【诊断】1发病前3周内常有上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史,如发热、全身酸困、乏力及咽痛、腹泻等。

2.病后常见心悸、胸闷、胸痛、气短、乏力;极少数严重患者可出现喘脱、厥脱,甚或暴亡;部分轻症者亦可无任何不适。

3.体检可发现部分患者心脏扩大,与体温不相称的快脉或迟缓脉,心律失常以早搏最常见,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或舒张期奔马律,并发心包炎者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危重病例可见急性心衰、肺水肿、心源性休克相关体征。

4.早期多数血沉增快,血白细胞数轻度升高;心肌随谱(AST、1DH、CK及CK-MB.CTnT.CTn1等)增高。

心电图ST-T改变,各种心律失常以期前收缩(房早、室早)与I。

〜II。

房室传导阻滞最多见。

X线检查部分心影扩大、搏动减弱,肺野可有不同程度瘀血表现。

超声心动图部分显示左心室舒缩功能异常,节段性及区域性室壁运动异常,或心室扩大等。

5.早期可从咽拭子、粪便或心肌活检中分离出病毒,病毒荧光抗体阳性。

恢复期柯萨奇病毒中和抗体滴定度高于正常4倍。

反复发作者常有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如淋巴细胞转化率<50%,花环形成试验<50%,补体C3<66mg∕d1等)。

6.本病急性期当与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等相鉴别,至恢复期、慢性期则须与冠心病、甲亢、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鉴别。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多属虚实夹杂,一般急性期虚实并见,恢复期则以虚为主。

病毒性心肌炎诊治

病毒性心肌炎诊治

辨轻重
○ 神情清楚,神态自如,面色红润,脉实有力者,病情轻; ○ 面色苍白,气急喘息,四肢厥冷,口唇青紫,烦躁不安,脉微欲绝或频繁结代者,病情危重。
治疗原则
扶正祛邪、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温振心阳、 养心固本。
01
痰瘀阻络-豁痰活血, 06 化瘀通络
05
心阳虚弱--温阳活血, 养心通络
邪毒犯心--清热解毒, 养心活血
中成药 生脉饮口服液-气阴两虚证, 生脉注射液-气阴两虚证, 丹参注射液-痰瘀阻络证, 参脉注射液-心阳虚衰,气阴欲脱,血压下降者, 参附注射液-心阳虚衰,阳气欲脱。 针灸 体针-主穴取心俞、巨阙、间使、神门、血海,配穴取大陵、膏肓、丰隆、内关。
用补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隔日1次。 耳针 -取心、交感、神门、皮质下,隔日1次。
风热邪毒-鼻咽-先犯于肺卫 湿热邪毒-口鼻-蕴郁于肠胃
邪毒有表入里,留而不去,内舍于心
心脉痹阻,心血运行不畅
热毒之邪灼伤营阴,可致心之气阴亏虚
心气不足,血行无力,血脉不畅,可致气滞血瘀, 心阴耗伤,心脉失养,阴不制阳,可致心悸不宁 心阳受损,阳失振奋,气化失职,可致怔忡不安。
病情迁延,伤及脾肺,脾虚水湿停聚,肺虚失于清肃,致痰浊内生,痰瘀互结,阻滞脉络。 若原有素体阳气虚弱,病初即可出现心肾阳虚,甚至心阳欲脱之危证。 本病久延不愈者,常因医治不当或汗下太过,或疾病药物损阴伤阳,气阴亏虚,心脉失养, 出现心悸为主的虚症,或兼有瘀阻脉络的虚实夹杂症。
02 03
04
湿热侵心-清化湿热, 解毒达邪
气阴亏虚--益气养阴, 宁心安神
证治分类
风热犯心
证候-发热、低热绵延,或不发热,鼻塞流涕,咽喉 肿痛,咳嗽有痰,肌痛肢酸,头晕乏力,心悸气短, 胸闷胸痛,舌质红,舌苔薄,脉数或结代。

新版儿童心肌炎诊治指南

新版儿童心肌炎诊治指南

儿童心肌炎的预防
疫苗接种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 是预防儿童心肌炎的 最有效方法之一
01
接种时间:根据儿童的 年龄和健康状况,选择 合适的疫苗接种时间
03
02
疫苗种类:目前有多种 疫苗可以预防儿童心肌 炎,如流感疫苗、麻疹 疫苗等
04
接种注意事项:在疫苗 接种前后,应注意儿童 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 应及时就医
强调了早期诊断 和治疗的重要性

04
推荐使用心脏康 复治疗,以改善
患者预后
预后评估
新版指南增加了预后评估的内容,以帮助医 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预后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 程度、治疗方案等因素。
新版指南提供了预后评估的评分系统,帮助 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预后评估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心肌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抗炎、免疫调节、支持治 疗等,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机械辅助循环和心脏移植。
心肌炎的病因
病毒感染:如柯 萨奇病毒、埃可
病毒等
药物毒性:如抗 肿瘤药物、抗生
素等
细菌感染:如链 球菌、葡萄球菌

物理因素:如放 射线、高温等
寄生虫感染:如 疟原虫、弓形虫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风湿热、系统
演讲人
心肌炎概述
儿童心肌炎的 预防
新版指南的修 订
心肌炎概述
心肌炎的定义
心肌炎是指心肌的炎症性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 括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毒性等。
心肌炎的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严 重时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心肌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学 检查、心脏影像学检查等。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病毒性心肌炎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病毒性心肌炎

DD擞 I远O SLF 1YC AC IA 'T C程 EN I O
第 l总2 2 0下刊 08第期 99 半 1期 1 1 ・月 卷月 2 年・ 第
中医 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 医疾病 部分 ) 西
病毒性心肌炎※
中华 中医药学会
关 键 词:病 毒性 心肌 炎 ;诊 疗标 准
d i 1. 68i n17—792 1. . 1 o: 0 99 .s. 22 7.011 0 3 s 6 89
文 章编 号 :17 —79 (0 I 1-180 6 227 2 1 )-804 —3
心肌炎 ( o a is my cr t )是指 心肌 中有局 限性或弥漫 di 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 。 病毒性心肌 炎 (i l vr a m oad i)是 指 由嗜心性病 毒感染 引起 的, 以心肌非 y cris t 特异性 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 的心肌 炎。各种病 毒都可 引起心肌炎 ,其 中以引起肠道和上 呼吸道感 染的病毒最 多见 。发病机制主要有病毒直接作用和 免疫反应 两种 。 目前认 为病毒性心肌 炎发病 早期以病毒直 接作用 为主,
※基金项 目: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药标准化专题项 目
【 :Z 、 6 —2 0 】 No Yr xH 6 0 8
随访 活检 心肌 炎进 行中 心肌 炎恢 复 中 与前 次相 比,炎症细 胞浸 润未 减轻 ,甚至 加重 ,伴 和
肌酸磷酸激酶 ( K. C MB)的定量测定最有特异性 。 1 . 病毒学检查 临床中常用咽拭子或粪便或心肌组 .2 2 织分离病毒, 检测血清特异性抗病毒抗体滴度,心肌活检 标本免疫荧光法找到特异抗原或在电镜下发现病毒颗粒 , 聚合酶链反应从粪便 、血清、心肌组织 中检测病毒 R A。 N 1 - 心电图 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特点 ,急性期心 电 -3 2 图改变几乎可 以出现所有类型的异常心 电图 ,最常见 的 有 s_ TT改变、异位心律和传 导阻滞 。 慢性心肌炎除上述 心 电图改变外 ,多数有房室扩大或肥厚心 电图表现 ,部 分有心包炎、心包积液 的相应心 电图表现 。 1 . 超声心动 图 超声心动 图改变在轻重病例 间差异 .4 2 很大 ,轻者可完全正常 ,而重者则有 明显 的形态和功 能 上 的异常改变 。主要表现 为:心肌收缩功能异 常;心 室 充盈异常 ;区域性室壁运动异常 ;心脏扩大 ,以左室扩 大常见 ,多数属轻度扩大 。对此类心脏扩大超 声心动较 x 线检查更为敏感。病毒性心肌炎心脏扩大经治疗后, 多数 逐渐恢 复正常,因此 ,进行 动态 的超 声心 动随诊观 察对病毒性心肌炎病程变化的了解 具有 一定价值 。 1 . 心 内膜心肌活检 ( MB) 这是一种有创性的检 .5 2 E 查方 法 。由于心肌 炎的灶性分布造成误差及形态学诊断 依据 的长期不 统一 ,其可靠 性约 为 5 %左 右 , 目前 用 0 E MB标本检测病毒 R A 已视为一种重要手段 ,但 由于 N 设备、技术、社会传统等因素 的影响 ,E MB尚未广泛开 展 。活动性心肌 炎的病理诊断主要依据 Da a 诊 断要 点 ls l ( 1 。在急性病毒性心肌 炎存活者 ,组织学上可表现 表 ) 为痊愈或演进成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的病理特征 。虽然 心 内膜活检 资料并不一定会改变 治疗方案 ,但可 以明确 诊断 ,提供详细的预后信 息。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常规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常规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常规【概述】病毒性心肌炎(vira1myocarditis)是指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

主要病原是柯萨奇B组2-5型和A组9型病毒,其次是埃柯病毒和腺病毒,还有风疹病毒、虫媒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感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鹦鹉热、合胞病毒、小DNA病毒(PamVirUSB19)等30余种。

【临床表现】临床谱包括从心肌局灶炎症无症状到心肌弥漫性炎症所致的重症心肌炎。

41%〜88%患者有前驱病毒感染史。

临床观察1个月,异常体征消失者属轻症;重症心肌炎病程约需3个月,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健康。

临床类型:1.亚临床型心肌炎病毒感染后无自觉症状,常规检查心电图发现有ST—T改变或房早、室早,数周之后,这些改变自行消失或遗留心律失常。

2.轻症自限型心肌炎病毒感染后1~3周可有轻度心前区不适、心悸、心电图可有ST—T改变、各种早搏,CK-MB和心脏肌钙蛋白T或I升高,但无心脏扩大、心力衰竭表现,经适当治疗1个月逐渐恢复。

3.隐匿进展型心肌炎病毒感染后有一过性心肌炎表现,数年后发现心脏逐渐扩大,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

4.急性重症心肌炎病毒感染后1~2周内出现胸痛、气短、心悸等症状,心动过速、室性奔马律、心力衰竭、心脏扩大等体征,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

此型病情凶险,可在数日内死于泵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

5.猝死型心肌炎死前无心脏病表现,常在活动中猝死,尸检证明有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辅助检查】1.血液生化检查约半数病例血沉增快。

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查:急性期或心肌炎活动期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I升高。

谷一丙转氨酶检查有助于发现肝脏损害。

2.外周血病原学检查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柯萨奇病毒IgM抗体,用于早期诊断。

用逆转录一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肠病毒RNA。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疗精品课件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疗精品课件
感染 营养不良、酗酒、妊娠 劳累、寒冷、过热、缺氧、 放射线、精神创伤等。
病毒性心肌炎
发病机制: 1、急性或持续性病毒感染所致直接心肌损害; 2、病毒介导免疫损伤; 3、多种致炎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等介导的心肌损害和微血管损伤等。
按免疫发病机制可将病毒性心肌炎病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病毒感染阶段,病毒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入侵; 第二阶段、自身免疫反应阶段,自身反应性T细胞、细胞因子和交叉 反应抗体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阶段、扩张型心肌病阶段。
3、隐匿进展性—病毒感染后有一过性心肌炎表现,数年后心脏逐渐 扩大,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
4、急性重症性—病毒感染后1-2周内出现胸痛、心悸和气短等症状, 伴心动过速、奔马律、心衰甚至心源性休克。病情凶险,可于数日内 因泵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死亡。
5、猝死型—多于活动中猝死,死前无心脏病表现;尸检证实急性病 毒性心肌炎。
cTnT、cTnI升高 • CRP↑ • ESR↑ • 病毒学检查: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穿刺液中检测出病 毒,病毒基因片段和病毒蛋白抗原。
病毒性心肌炎
辅助检查
X线检查:心脏可轻、中度增大,可见肺淤血和 肺水肿征象。
心电图: ST、T改变: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 各种心律失常
超声心动图:心肌收缩功能异常 心脏扩大、可见附壁血栓
重减轻0.5-1KG,观察水肿消退情况。病情稳定后,在病人能够耐受的情况
下,增加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将静息心律控制在55-60次/分。小剂量应用洋
地黄制剂,如口服地高辛。 LVEF<35%、NYHA心功能III-IV级、QRS宽度
≥120ms、可行CRT治疗,通过双心室同步起搏改善心脏功能。
检测LVEF和BNP,BNP有助于心衰诊断和判断预后,血浆高水平BNP预示严 重心血管事件,包括猝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病毒性心肌炎【ICD-10编码】I40.001【定义】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时病变可累及心包或心内膜。

【病因】引起儿童心肌炎常见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B组和A组)、埃可(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新生儿期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可导致群体流行,死亡率高。

【诊断要点】1.症状和体征(1)症状:表现轻重不一,取决于年龄与感染的急性或慢性过程,预后大多良好。

大多数患儿有发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或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病毒感染等前驱症状。

心脏受累轻者可无症状或有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活动受限等症状,少数重症可发生心力衰竭并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

新生儿患病病情进展快,常见高热、反应低下、呼吸困难、发绀,常有神经、肝脏和肺的并发症。

(2)体征:心脏有轻度扩大,伴心动过速,偶有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心音低钝及奔马律。

有心包炎者可闻及心包摩擦音。

重症病例反复心衰者,心脏明显扩大,肺部出现湿啰音及肝、脾肿大,呼吸急促和紫绀,重症患者可突然发生心源性休克,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2.辅助检查(1)X线检查:心影大小正常或增大,严重者有肺淤血或水肿,少数可伴有心包积液。

(2)心电图:可见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各种期前收缩,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房颤和室颤,II度和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肌明显受累时可见T波降低、ST 段改变等。

心电图缺乏特异性,应动态观察。

(3)超声心动图:轻者无改变。

重者可有心房、心室扩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或有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心力衰竭者心脏收缩功能减退。

(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增高,血沉增快,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活性增高,肌钙蛋白阳性。

(5)病原学检查:以咽拭子,粪便、尿液、血液、心包液进行病毒分离,或者在恢复期做血清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可有特异性病毒抗体明显升高。

【诊断标准】根据199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修订后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临床诊断依据:(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3)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Ⅰ、Ⅱ、AVF、V5)的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滞,成联律、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早搏,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新生儿除外)及异常Q波。

(4)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

2、病原学诊断标准:(1)确诊指标:自患儿心内膜、心肌、心包(活检、病理)或心包穿刺液检查,发现以下之一者可确诊心肌炎由病毒引起:①分离到病毒;②用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③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

(2)参考依据:有以下之一者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心肌炎系病毒引起:①自患儿粪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离到病毒,且恢复期血清同型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②病毒早期患儿血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③用病毒核酸探针自患儿血中查到病毒核酸。

3、确诊依据:(1)具备临床诊断依据2项,可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发病同时或病发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证据支持诊断者。

(2)同时具备病原学确诊依据之一,可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具备病原学参考证据之一,可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3)凡不具备诊断依据,应给予必要的治疗或确诊,根据病情变化,确诊或除外心肌炎。

(4)应除外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的心肌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心脏病、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β受体功能亢进症及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

4、分期(1)急性期:新发病,症状及检查阳性发生明显且多变,一般病程在半年以内。

(2)迁延期:临床症状反复出现,客观检查指标迁延不愈,病程多在半年以上。

(3)慢性期:进行性心脏增大,反复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病情时轻时重,病程在1年以上。

【鉴别诊断】1.风湿性心肌炎:多见于5岁以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有前驱感染史,除心肌损害外,病变常累及心包和心内膜,临床有发热、大关节肿痛、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体检心脏增大,窦性心动过速,心尖二尖瓣区可听到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偶可听到心包摩擦音。

ASO增高,咽拭子培养A族链球菌生长,血沉增快,心电图可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2.β受体功能亢进症:系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反应性增高所引起的交感神经活动亢进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及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

多见于6~14岁学龄女童,疾病的发作和加重常与情绪变化(如生气)和精神紧张(如考试前)有关,症状多样性,但都类似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

体检心音增强,心电图有T波低平倒置和S-T改变,普萘洛尔试验阳性。

3.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多为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病史中可有晕厥和阿-斯综合征发作,但多数患儿耐受性好,一般无胸闷、心悸、面色苍白等。

心电图提示III度房室传导阻滞,QRS波窄,房室传导阻滞无动态变化。

出生史及既往史有助诊断。

4.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全身型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全身性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临床特点为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肝脾肿大、充血性皮疹、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白细胞增多、贫血及相关脏器的损害。

累及心脏可有心肌酶谱增高,心电图异常。

对抗生素治疗无效而对激素和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有效。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学龄女童,可有发热,皮疹,血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减低,血中可查找到狼疮细胞,抗核抗体阳性。

5.川崎病:多见于2~5岁幼儿,发热,眼球结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散性充血,口唇皲裂,杨梅舌,浅表淋巴结肿大,四肢末端硬性水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多有病变。

需要注意的是,重症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严重时,可出现冠状动脉栓塞、心肌缺血,此时心电图可出现异常Q波,此时应根据临床病情和超声心动图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1.一般治疗(1)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一般3~4周,如心脏增大及心力衰竭者应休息3~6个月,随后逐渐恢复正常活动,病重者予心电监护、吸氧。

(2)营养管理:清淡饮食。

2.对症治疗:防治诱因,控制继发细菌感染,控制心力衰竭、纠正心律失常,抢救心源性休克。

3.药物治疗(1)抗病毒治疗:可选用病毒唑、更昔洛韦等,干扰素、中药黄芪颗粒等抗病毒治疗,但疗效不确切。

(2)改善心肌代谢,增进心肌营养:维生素C每日100~200mg/kg,稀释成10%~12.5%溶液;静脉注射,每日一次,疗程15~30天。

1,6二果糖二磷酸每日100~250mg/kg,静脉滴注,疗程10~14天。

辅酶Q10每日 10~30mg,分次服用,疗程1~3月。

亦可用磷酸肌酸营养心肌。

(3)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2g/kg,于2~3天内分次静滴,减轻心肌细胞损害,同时增加心肌细胞收缩功能。

(4)糖皮质激素:通常不用,对重症合并心源性休克及严重心律失常(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患儿,应早期、足量应用。

糖皮质激素可选用强的松或强的松龙,开始用量为2mg/(kg·d),分3次口服,持续1~2周逐渐减量,至8周左右减量至0.3 mg/(kg•d),并维持此量至16~20周,然后逐渐减量至24周停药。

根据病人情况,疗程可相应缩短或延长。

危重病例可采用冲击治疗,用甲基强的松龙10mg/(kg•d),2小时静脉输入,连续用3天,然后逐渐减量或改口服,减量的方法及疗程同上。

【并发症及处理】(1)心源性休克:地塞米松每次0.5~1.0mg/kg,静脉注射。

大剂量维生素C 每次 2~5g静脉注射,每2~6小时一次,病情好转后改为每日1~2次。

补液、纠正酸中毒。

血压仍不升高或升高不满意者,应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

使用洋地黄类改善泵功能。

(2)心力衰竭:基本药物为洋地黄及利尿剂,但病人对洋地黄的敏感性增高,易发生洋地黄中毒(常表现为心律失常),故心肌炎病人只用常规剂量的2/3。

使用利尿剂时,应注意补钾。

必要时联合使用排钾和保钾性利尿剂。

(3)缓慢性心律失常: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应及时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或山莨菪碱、大剂量维生素C,多数患者在4周内恢复窦性心律和正常传导。

必要时安装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4)快速性心律失常:β阻滞剂和胺碘酮是首选的治疗药物。

控制房颤心室率可选用β阻滞剂、洋地黄、地尔硫卓或维拉帕米。

若治疗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可使用胺碘酮。

必要时行电复律治疗。

严重危及生命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可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必要时置入体内自动除颤器。

【特殊危重指征】1.休克,精神、反应差。

2.气促、心率增快、肝大、水肿、面色苍白等心力衰竭表现。

3.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控制不理想。

4.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晕厥等。

【分级及诊治指引】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临床表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气促、精神、反应差、血压降低、尿少或无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气促、精神、反应差,血压正常心率快、乏力、胸闷、心悸等症状无明显症状,一般情况尚好现尿超声心动图心脏搏动无力、EF明显下降、心脏扩大、大量心包积液心脏搏动减弱,EF下降、心脏扩大、中等心包积液心脏扩大,EF正常或轻度降低心脏轻度扩大或正常心电图改变病理Q波,广泛ST-T段改变、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T波降低、ST-T改变,室上性心动过速、II房室传导阻滞。

T波改变,心动过速、左束支传导阻滞T波改变,心动过速、早搏、右束支传导阻滞责任医生专科三线医生+ICU医生专科三线医生(副主任或主任医师)二线医生(主治或副主任医师)一线医生(住院或主治医生)【入院标准】1、诊断明确者。

2、出现心脏增大、心肌酶增高、心电图异常等可疑病例。

【会诊标准】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大量胸、腹腔液及心包积液,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等表现,需请ICU会诊。

【谈话要点】1.本病病因是病毒侵犯心脏,尚无特效治疗,轻症预后好,重症由于心肌损害严重而预后差,可发生猝死。

少数心肌炎可发展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

防治诱因,控制继发细菌感染,控制心力衰竭、纠正心律失常,抢救心源性休克。

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沉,免疫五项、凝血功能、输血前四项、CK-MB、肌钙蛋白、心、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病原学检查、胸正侧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是必须进行的检查。

3.目前治疗方法是急性期卧床休息,予促进心肌代谢,营养心肌等治疗,严重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