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物性-作格分析与批评性语篇分析

合集下载

及物性、作格分析与批评性语篇分析

及物性、作格分析与批评性语篇分析
补性 。
事实 上 ,虽然并 不排 斥其他 的语言学 理论 ,批 评语言 学的方
理解 ,第 一 段 第一 句 同样 会 限制 对后 面 段落 乃 至整 个篇 章 的解读 方 式 。在 进 行 快速 阅 读时 ,应 抓 住这 种 主位 结构 框架 ,快速 准确 地认识语篇信息结构 ,以最接近作者发展思路的方式进行解读。
[] ld y 1Hai a ,M. K. nrd cin t u cin lGrmma. l A. An Ito u t O F n to a o a r
Lo do n n: Ar l. 1 9 nod 9 4.
【】 2程卓.从语篇信 息解读看阅读技巧 U .山 东外语教 学 , 】
tx ),又要考虑其 文化 语境 ( utrl o tx )和情景语境 et c l a c n et u ( i ainlcne t ( 壮 麟 ,1 9 st t a o tx ) 胡 u o 9 4)。批 评 语 言学 也 是 把
微 观层 次 上 的 语 言 使用 及语 篇 本 身 与 宏 观 层 次 上 的社 会 权 势 , 控 制 和 意 识 形 态 结 合 起 来 ,其 本 质 是 一 种 社 会 分 析 。 F w e o lr (1 7 9 9)指 出批 评 语 篇 分 析 时 应 特 别 注 意 及 物 性 ,情 态 ,分 类 和 连 贯 性 等 ;辛 斌 ( 9 7)曾 从 语 篇 的分 类 系统 ,及 物 性 19 系 统 , 情 态 系 统 和 转 换 探 讨 语 篇 的 意 识 形 态 意 义 ; 戴 炜 华 等
坝 代 教 胄
及 物性 、作格分析与批评性语篇分析
潘 超
( 坊工 程职 业学 院 潍
山东 潍 坊 2 2 0 6 5 0)

从批评性语篇分析透视两则新闻报道

从批评性语篇分析透视两则新闻报道

从批评性语篇分析透视两则新闻报道曹倩批评性语篇分析主要研究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简要介绍了批评性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框架,并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框架,从分类、及物性、情态等方面对两篇新闻报道进行对比性分析,试图揭示其不同的意识形态意义。

批评性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是近年来新兴的批评语言学所采用的一种语篇分析方法,它以批评性与其他的语篇分析方法相区别,通过从语言的外部因素对语篇进行分析,试图揭示作者/说话人通过操纵语言对读者/受话人实施控制这一现象,并对这一控制过程的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进行阐述。

Van Dijk(2001)指出:“批评性语篇分析是语篇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主要研究社会政治背景下社会权力的滥用、控制和不平等是如何通过文本与谈话而得以实施,再生产和抵制的。

正是由于对不同政见的研究使批评性语篇分析明确其立场,那就是试图理解、解释和最终抵制社会不平等现象。

”批评语言学家摈弃了传统语言学研究只注重从语言内部着手对语言现象做客观描写的研究方法,转而从语言的外部因素出发,将语言与其赖以存在的环境——人们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紧密联系起来,给予了批评性语篇分析以特殊视角,在这种分析方法的指引下,以往为人们长期忽视却颇具价值的问题得到了应有的关注。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批评语篇分析可追溯至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意识形态是指人们“理解世界,整理、归纳经验时所持有的总的观点和看法”,是人们面对现实社会时无法回避的中介。

人们是在一种不自觉的无意识的状态下,将自己所持有的意识形态投射到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当中去的。

20世纪70年代末期,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学者接受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评理论,并尝试将其应用于语言学研究,由此开创了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

批评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们的一种社会实践方式,在进行言语活动的同时人们必定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理解世界,整理、归纳经验时所持有的观点,即意识形态融入其中。

及物性分析、作格分析与语篇理解

及物性分析、作格分析与语篇理解

文 章编 号 :6210(060—07 4 17—1120)1 4— 0 0
(ecin ” “ 知 (o nt n ” 心理 活 动 的 过 rat ) 和 认 o cg io )等 i 程。 作为 心理过程 的参 与者 感觉 者必 须是 人 。 果 如 感 觉者 不是人 , 则其 已被 作者 赋予 人格 特征 。 感觉 者 过 程 现象 ( )Hesw May ( 3 a r . 感知 )
( )Wec n iee h u sin ( 知 ) 5 o s rdteq et . 认 d o 心 理 过 程 又 可 分 为 内 化 过 程 (n en l e itrai d z p o es 和 外 化过 程 (xeபைடு நூலகம் l e rc s ) rcs ) e tr ai d po es 。内化 z 心理 过程 的主 语是 感觉 者 ( e s r , 外化 心理 过 S ne)而
维普资讯
第8 2 0 卷 3月 1 0 6年 第 期
Junl f n u U i r t o i c d e n f ySc l c ne ora o h i nv s y f c ne社会科学版) oi i c) A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c 0 g( a S e e i S e a T h o n
程都 有一 个 动作 者 ( tr , Aco) 即做某 件 事 的人或物 , 也就 是传 统语 法所 说的 “ 逻辑主 语 ”物 质过 程可 以 分 为 动 作 过 程 (cinpoes 和 事 件过 程 (vn at rcs) o eet
poes 。动作过 程具有第二参 与者 , 目标” rcs) 即“ ( o1, G a) 意 ‘ 程舅 所指向的 目标”如 ()而事 , 2;
V0. No 1 18 .

及物性分析与批评性阅读——英语报刊语篇分析实例

及物性分析与批评性阅读——英语报刊语篇分析实例
高批评性 闼碛 能力。
阴键词 :及物性 螽 篇分析 批评性 阴蓣
1 .引 言
固接任何捂篇都必须造行捂篇分析,英捂鞭刊 篇也不例外。捂篇分析有雨佃 目檩:一是播篇理解, 二是牾篇 俱。也就是税 ,凄者在阴蓿英捂鞭刊藉篇睛, 不馑要理解捂篇所傅逵的括捂信息 , 遗必须封捂 篇做出恰富的 俱。造就需要封耦篇造行批抨性阴藕。在英捂鞭刊捂篇中, 有睛作者逼用颞性或隐含的秤 俱手段,反映他封 篇所傅连的话捂信息的僵值判断。作者希望籍此在颟者中引起某獯反虑 , 甚至影譬他 们的行勤。蓣者在蠲蔼遇程中,虑注意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谋篇布局 ,分析同题并做出判断,徒而树立批评 性 阴藕的意融。 批秤牾言孥属于 H ldy a i 等捂言孥家所倡撙的:具捂言孥 。及物性系统 ( asi t ss m) 人隙功 la 亡 tniv y yt 、 r t i e 能系统 (n r r nlyt 、 ie e oass m) 情憋 ( oat ) tp s e m dl 和帱换 (r s r a o ) i y tnf m t n 是批 捂言孥家经常使用的线佃 a o i 主要的播言孥分析工具。及物性不馑在批抨捂言翠而且在文髓孥中也经常被用作有效的分析工具。系统功 能耦法勰焉,藉篇的组篇遇程是送挥和组缴意羲并将其髓现于 法结耩的通程。基于遣佃理谕, 本文通遇 篇英捂鞭刊耦篇寅例柬分析、 探封及物性封批 性阴蓿尤其是阴蘸大集媒髓藉篇的稹棰作用,旨在增强 外裙掣召者的批 播言意 藏 ,徒而提高批 性 阴颓能力 和批抨 l 生分析能 力 。
维普资讯
Ap . 0 6 V l me3 No S r lN . ) r 2 0 , ou , . e i o2 4( a 8
Sn ・ gi e c ig S N1 3 ・ 0 2U A ioUS En l h T a hn ,I S 9 8 7 , S - s 5 ・

谈批评性话语分析在语篇中的应用_意识形态

谈批评性话语分析在语篇中的应用_意识形态

谈批评性话语分析在语篇中的应用_意识形态论文导读::批评性语篇分析主要分析大众语篇,以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语篇的及物性、转换、情态、谈话描述等的选择体现作者的立场、观点、交际意图和社会语境的影响和制约。

本文阐述批评话语分析的概念和在实际语篇中的应用。

论文关键词:新闻语篇,批评性语篇分析,意识形态1 概述批评性语篇分析(批评语言学、批评性语言研究、语言学批评)这一概念首先是由英国语言学家Fowler 等人首先提出的。

批评性话语分析认为,语言并非仅仅是一种客观的传播媒介,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倡导对语篇,尤其是“公众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人们的“语言意识”意识形态,提高他们对语言运用的鉴赏和批评能力,以便更好地应付当今语言对社会生活越来越广泛的介入而产生的一些问题。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探讨了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批评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大众语篇,如电视、广告、报刊等。

研究的课题包括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教育、就业和法律方面的不平等,最终目的是让人理解和揭示社会的不平等并最终抵制这种不平等。

2 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主要分析工具韩礼德认为语言必须满足使用者三个方面的需要,即表达主客观世界的经验、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遣词造句和组织语篇.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metafunction):“概念”(ideational)功能,“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语篇”(textual)功能。

概念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验或经历的表达龙源期刊。

就是说,语言通过这种功能来反映主观和客观世界中所存在的事物和发生的事件。

人际功能指的是语言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等的功能。

语篇功能指的是把信息和语言成分组织成为连贯的语篇并把它与语境相联系的功能。

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视角对硬新闻的及物性分析

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视角对硬新闻的及物性分析

(0 l )批评 了语 言学 中的实证 主义 的倾向, 2o:四 6 即仅仅热衷对
语言事 实的客观 描写 , “ 注重 什么 ” 的问题 , 而忽视 了“ 为什
么” 怎 么样” 和“ 的问题 。 批评语言学的 目标就是要通过语篇 分析来 回答“ 为什么 ” 怎么样 ” 和“ 的问题 。因此批评语言学 把语言和意识形 态的关 系纳入研究范 围。批评语言学的方
性 系统 对硬 新 闻 体 裁进 行 批 评 性 分析 来揭 示 潜在 的 意 识 形 态 ,并 试 图证 明及 物 性 系统 可 以通 过 对 语篇 进 行 量 化 分 析 而得 以 实现, 同时希 望能 加 强 英语 教 学 中学 生 的批 评 性 意识 。 关 键 词 :语篇 分析 ; 新 闻 ; 硬 量化 分 析 ; 识 形 态 意

文 献 回 顾
批评语言学也叫批评性语言研究或批评性语篇分析, 批 评性语篇分析研究对象 主要是大众语篇, 旨在透过表面的语
原则 , 其一, 根据批评性语篇分析选材 的标准 , 两篇文章应该 是对 同一个事件相近时间的报道。 其二, WhtPR对硬 根据 i,.. e 新 闻的分类原则, 即分为事件新 闻和问题新 闻, 有的选材 所
中图分类号: 3 H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2 9 (0 00 — 1 30 5— 2 1 7— 56 2 1 )3 0 4 - 18 0 加公正 、 合理 、 先进 的社会。p 物性是英语 中表现经验功能 吸
语篇 分 析的及 物性研 究 方法始 于 2 O世纪 7 0年代 早
第 3 卷 第 3期 1
21 0 0年 3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unlf h eg nvri Sc c) ora C in i sy(o. i o f U e t S

及物性分析与批评性阅读——英语报刊语篇分析实例

及物性分析与批评性阅读——英语报刊语篇分析实例

及物性分析与批评性阅读——英语报刊语篇分析实例
刘雪琴
【期刊名称】《中美英语教学》
【年(卷),期】2006(003)004
【摘要】及物性系统是批评语言学家经常使用的几个主要的语言学分析工具之一。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探讨及物性对批评性阅读尤其是大泉媒体语篇阅读的积极作用,旨在增强读者的批评性语言意识,从而提高批评性阅读能力。

【总页数】5页(P68-72)
【作者】刘雪琴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9.9
【相关文献】
1.英语新闻的批评性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
2.批评性语篇分析在英语报刊
选读课中的应用3.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视角对硬新闻的及物性分析4.略谈英语报
刊阅读教学引入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作用——以《纽约时报》一则新闻为例5.及物
性及其在批评性语篇分析中的运用——以一英语报刊语篇和文学语篇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批评性语篇分析及其应用

批评性语篇分析及其应用

S y ti . 1 9 . S n o g d c i n t li s C S” 98 a d n e u at o a1
p es . r S
( 9 2 指 出:非 正式文体 的使用是语篇 中常 19 ) 用 的策略 。称谓 的选择 取决于说 话者与对 方
F ai C1 r OHg h. N .
权 力: 社 会
情态 动词 的使用也 是奥 巴马演 讲 的一大
特 色 。 w 1和 s a 1 复 出现 在所 选 语 篇 中 。 i 1 h l反 w l 示 预 测 可 划 分 为 三 类 :特 定 性 预 测 、 i 表 l 习 惯 性 预 测 和 无 时 限 预 测 。w 1 用 于 第 一 人 il 称 后 表 示 决 心 。奥 巴 马 将 自己 融 入 听 众 中 ,
E g1 h t 1 t cs S a d n [ v r t n i S y i i . h n o g I e si y s s ni
P e . r S S
正、 克 服 当前 经 济危 机起 了非 常 重 要 的作
用。
Va1 . K / es . 1 9 8 . ^ Di 9 cti s y on . of r S y t c . L n o ; N w o k L n m n t 1i i s S o d n e Y r : o g a .
被 动 句 不 带 施 事 , 即 不 使 用 b 短 语 , 说 明 说 y 话 人 仍 使 用末 位 焦 点 ,强 调 述 位 内容 。 排 比 句 的 使 用 是 奥 巴 马 就 职 演 说 的 又 大 特 色 。 如 第 8 第 9 使 用 了排 比 句 “ n 和 段 o t i d y h a ”。第 1 到第 1段 也使用 了排 比句 S 2 4

及物性角度的美媒中人民币汇率报道批评性语篇分析

及物性角度的美媒中人民币汇率报道批评性语篇分析
汇率

204 ) 10 6
意 识 形 态
引言
中国 经济 的崛 起 越 来 越 成 为 国 内外 媒 体 关 注 的焦 点 。西 方 媒 体 , 其 是 美 国媒 体 在 国际 传 媒 的 核 心 强 势 地 位 , 对 中 尤 其 国经 济 的 报 道 成 为 世 界 人 民 了解 中 国 的 重 要 渠 道 ,影 响 着读 者 对 中 国 经 济 形 象 的解 读 , 诸 多 经 济 报 道 中 的 人 民币 汇 率 其 问题 一 直 受 到 国 内外 各 领 域 专 家 学 者 的 关 注 。从 2 1 年 3 00 月 起 , 民 币 汇率 问题 使 中美 矛盾 再 度 激 化 。 经 济 危 机 的 影 响 人 在 下 , 国政 府 为 转 移 国 内 矛 盾 , 复 自身 经 济 发 展 , 续 对 中 美 恢 持 国政 府 施 压 , 促 人 民 币升 值 。在 此 背 景 下 , 批评 性话 语 分 敦 用 析 的理 论 和 方 法 对 西 方 媒 体 对 华 环 境 报 道 进 行 历史 性 的 梳 理
考 试 周刊 2 2 - 0 -g 1 ̄ 5
及 物 性 角 度 的 美媒 中人 民 币汇 率 报 道 批 评 性 语 篇 分 析
马冀 明
( 京 中 医药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苏 南 京 南 江
摘 要 : 文 从 系统 功 能 语 言 学 出发 , 韩 礼 德 及 物 性 本 以 理论 为分 析 工 具 .对 所 选 美 国主 流 报 纸 的 有 关人 民 币汇 率 报 道 的 新 闻语 篇 进 行 批 评 话 语 分 析 , 目的在 于验 证 新 闻语 篇 的 基 本语 言特 征 . 示 经 济 新 闻语 篇 所 隐合 的 意 识 形 态 , 而提 揭 从 高读 者 的批 评 性 阅读 意识 , 刻 认 识 美 国霸 权 主 义 , 深 强权 政 治 的新 表 现 手段 。研 究 结 果表 明 , 其 公 正 客 观 的 表 面下 , 济 在 经 新 闻报 道 同样 受到 特 定 利 益 集 团思 想 意识 形 态的 影 响 。 关 键 词 :及 物 性 批 评 性 话语 分 析 经 济 新 闻 人 民 币

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

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

2002年第6期外国语总第142期No.6, November 2002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General Serial No.142文章编号:1004-5139(2002)06-0034-08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辛斌(苏州大学外语学院,江苏苏州 215021)摘要:批评语言学的方法论主要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上。

它特别强调对语篇生成、传播和接受的生活语境和社会历史背景的考察,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发现和分析语篇中那些人们习以为常而往往视而不见的思想观念,以便人们对它们进行重新审视。

本文首先谈谈批评语言学为什么把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其主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源泉;然后简述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一般方法;最后,引入Thompson 的语篇意识形态分析框架,以便读者对批评语言学的方法论能有一个更为详细具体的认识。

 关键词:批评语言学;语篇分析;方法论On the Methodology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XIN Bin(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215021, China)Abstract: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is the major methodological resource of critical linguistics which sees discourse as a social practice and hence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social and ideological factors in its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ts aim of analysis is mainly to identify and analyse those ideological assumptions hidden in a text that have largely been taken for granted and bring them to the surface for reinspection.Key words: critical linguistics; discourse analysis; methodology[40] Yamamoto, Akira. Our roles as linguist and anthropologist in the Native American community and theirefforts in maintaining and perpetuating their ancestral languages[J]. Languages of the World and Linguistic News Lines, 1995, 9: 1-18.[41] Zepeda, Ofelia, and Jane H. Hill. The condition of 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 in the United States[A].Robert H. Robins and Eugenius M. Uhlenbeck. Endangered Languages[C]. Oxford: Berg, 1991. 135-156. Date received: 2002-09-08About the author: Janie Rees-Miller is Chair of Modern Languages and Director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at Marietta College, Marietta, Ohio, USA. She is co-editor of the Handbook of Linguistics, published by Blackwell and distributed in China by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eijing. She is also co-editor of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4th US edition, the most widely sold introductory linguistics textbook in the United States. 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applied linguistics, second language pedagogy, and 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 and she has published in journals such as the Journal of Pragmatics, TESOL Quarterly, and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34一、引言“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倡导对语篇,尤其是“公众语篇”(public discourse)进行批评性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人们的“语言意识”(language awareness),提高他们对语言运用的鉴赏和批评能力,以便更好地应付当今语言对社会生活越来越广泛的介入。

批评性语篇研究的语篇实践取向

批评性语篇研究的语篇实践取向

批评性语篇研究的语篇实践取向——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禁止部分日本食品农产品出口的公告为例[摘要]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视角出发,运用Fairclough的语篇实践方法(discursive practice approach),对国家质检总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的一则公告从话语秩序的结构关系、语体链和互语性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发现政府机构不仅拥有强大的权力和权威性,而且政府话语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间接地影响公众的意识形态。

[关键词]批评性语篇分析;话语秩序;语体链;互语性;意识形态1 批评性语篇分析批评性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 )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由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简称CL)发展而来的一种用于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大众语篇,例如:电视、广告、报刊、官方文件和法律法规等,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

批评性语篇分析被认为是批评语言学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它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

批评性语篇分析坚持以语言学为主体,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把语言看作是社会符号的观点,集中分析语篇中语言是如何反映权力关系,分析语篇是如何被人为地用来产生和维持社会不平等关系,揭示语篇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增强人们“批评语言意识”(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提高人们对语言运用的鉴赏和批评能力,帮助人们对自己作为语篇生产者和接收者而介入的实践有更多意识,以便更好地应付语言对当今社会生活越来越广泛的介入。

以社会实际问题为研究出发点批评性语篇分析,在综合语言学、语用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的基础上对语篇(discourse)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进行了多学科、跨学科乃至超学科的研究,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

及物性分析与作格分析对比研究

及物性分析与作格分析对比研究

2020年11月第35卷第11期内江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NeijiangNormalUniversityNov.2020Vol.35No.11及物性分析与作格分析对比研究王 长 安(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四川 内江 641100) 摘 要:及物性和作格是语义的两种模式。

对小句进行及物性分析和作格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小句的深层语义结构。

及物性分析关注动作过程的延及,对过程、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分析都较为精确细致;作格分析强调过程的结果和状态,对小句的分析较为概括笼统。

二者虽有差异,但却互相关联,互不排斥,处于互补关系。

关键词:及物性;及物性分析;作格;作格分析;对比犇犗犐:10.13603/j.cnki.51 1621/z.2020.11.012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 1785(2020)11 0070 06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人类语言有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其概念功能是指语言可以对外部世界和人自身的各种经验进行表达,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

及物性系统则是经验功能的集中体现。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及物性概念已经挣脱了传统语法中动词带宾语与否的桎梏,给话语分析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该系统将人类的经验分为六种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

这些过程除了其过程自身以外,往往还有参与者和环境成分。

及物性分析能够揭示语篇的深层含义,有助于了解人类对经验世界的不同认知模式和表达方式。

作格属于语言类型学的范畴,是对语言格特征的描述。

Dixon认为,按照语言形态和句法特征,世界语言可以分为宾格型语言和作格型语言两种[1]。

这两种语言类型都有自己的编码模式、格标记、一致和语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类型学范畴中的作格语言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作格在概念上有联系,但适用范围不同。

前者强调的是形态和句法,而后者强调的是语义。

及物性分析和语篇体裁的体现

及物性分析和语篇体裁的体现

及物性分析和语篇体裁的体现作者:熊少微来源:《职业时空》2008年第07期一、及物性分析及物性分析源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包括三种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Halliday 1994/2000)。

概念功能指人们用语言描述他们对主观和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

人际功能指人们用语言和别人交往,建立某种人际关系。

语篇功能指人们运用语言组织信息,使之成为完整思想的语篇。

三种纯理功能各通过若干语义系统体现,概念功能有及物性、语态系统和归一性,人际功能有语义、情态和基调,语篇功能有主位、信息和衔接。

及物性是概念功能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它是描述小句的系统,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过程,并说明过程涉及的参与者、环境成分。

及物性把人类活动和自然界的过程区分六种及物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

前三种是最基本的过程,后三种是次要过程,基本过程交叉存在次要过程。

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由若干个系统组成网络,构成意义潜势。

作为符号的一种,人们在表述时为达到某种目的,必然对语言进行选择,因而,任何的选择都有其意义所在。

“选择就是意义”,“形式是意义的体现”(黄国文2001),不同的形式表达不同的意义。

人们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某一种过程类型,使这文本成为有别于其它文本的语篇体裁。

语篇体裁是一项有阶段、有目标、有目的的社会活动(Martin 1984)。

语篇体裁一般通过“纲要式结构”和“体现样式”这两种方式体现(黄国文 2001)。

及物性是重要的体现样式之一,语篇体裁可借助于及物性分析体现。

二.及物性过程在语篇中的功能本文对六种不同的家用电器的使用手册英文版——Text 1:Mini-folding Hairdryer (MIKE)/Text 2:Ceiling tubular ventilating fan(GENUIN)/Text 3:Automatic Electric Cooker (TRIANGLE)/Text 4:Automatic Electric Air Pad(CROWN)/Text 5:Refrigerator (RHUALING)/Text 6:Washing Machine(KMC)进行及物性分析,探讨各种选择是如何实现意义的,体现特有的语篇体裁。

语篇分析(概念意义)

语篇分析(概念意义)

for taking his name in vain or for lying in the temple.
process
01
语篇及物性分析 1. 1
5 So [Senser] I [Pr: mental] decided [Phenomenon] that [Circumstance] maybe to save further trouble, [Senser] I [Pr: mental] 'd better lie, too, and [Sayer] (I) [Pr: verbal] say [Verbiage] that [Actor] Jesus [Pr: material] had come, and get up and be saved. 6 So [Actor] I [Pr: material] got up. 7 Suddenly the whole room broke into a sea of shouting, [Circumstance] as [Senser] they [Pr: mental] saw [Phenomenon] me [Circumstance] rise. 8 [Actor] Waves of rejoicing [Pr: material] swept [Goal] the place. 9 [Actor] Women [Pr: material] leaped [Circumstance] in the air. 10 [Actor] My aunt [Pr: material] threw [Goal] her arms around [Recipient] me. 11 [Actor] The minister [Pr: material] took [Goal] me [Circumstance] by the hand and [Pr: material] led [Goal] me [Circumstance] to the platform.

基于及物性视角下中英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以香港回归20周年的报道为例

基于及物性视角下中英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以香港回归20周年的报道为例

基于及物性视角下中英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以香港回归20周年的报道为例摘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通过对语篇进行分析,来揭示话语,权力与社会意识形态控制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系统对《中国日报》中文版和《卫报》中关于香港回归20周年的两篇新闻报道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探索两篇新闻报道中所呈现的不同的经验世界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

关键词:及物性;批评性话语分析;香港回归20周年新闻在某种程度上可称作是一种社会实践,因为它构建的不只是周围的现实世界,更是人们当下的一种意识形态。

因此,揭示人们从新闻语篇中获取信息时文章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是十分必要的。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主权,在“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下开创了香港的新纪元。

截至2017年,香港已经在中国政府的管理下走过了20年的风雨之路。

这20年来,香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值此重要时刻,世界各地的报纸特别是中国和英国两国的报纸都对这个热门话题进行了报道和社论。

基于这一大背景下,本文拟对2017年6月26日《卫报》题为“H ong Kong: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handover - Q&A”和2017年6月30日《中国日报》中文版题为“央广评论:香港的明天会更好”的两篇关于香港回归20周年的中英文新闻报道,从及物性的角度对其进行批判性的考察,旨在探究这两篇新闻报道背后真正所隐含的意图和意识形态。

一、理论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众传媒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种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趋势。

批评性话语分析起源于批评语言学,不同于传统话语分析的是它不仅注重对语言特征的描述,还注重语言层面与社会文化层面之间的相互呼应。

福勒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创始人之一,他曾于1979年与克莱斯等人提出了“批评语言学”的概念,并通过分析语言深层结构证明话语实际上是会受意识形态影响的。

费尔克拉夫是将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应用于社会语言学领域的创始人之一,他曾提出了著名的“三维分析模型”。

及物性视角下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以中美贸易战的新闻

及物性视角下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以中美贸易战的新闻

[摘 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通过语篇来分析语言和其他符号表现,剖析语言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社 会发展和话语的关系。在中美贸易战中,英国和中国都做出了不同的反应。根据及物性视角下的各个 过程对 BBCNews和 ChinaDaily有关对中美贸易战的英文报道进行分析,揭示不同国家对此次事件不 同的见解以及背后蕴含的不同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及物性;中美贸易战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042(2019)07008204
收稿日期:20190323 作者简介:欧 洁(1978),女,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与英语教学法研究。
第 35卷 第 7期
欧 洁:及物性视角下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83·
个,占 1.75%;统计中没有发现行为过பைடு நூலகம்的小句。 (二)及物性过程分析 及物性过程 主 要 包 括 的 因 素 有 过 程、过 程 的 参
例 1:InJanuary,thepresidentannouncednewtar iffson imported washingmachines.Sincethen, the priceoflaundryequipmentisup10percent,according totheBureauofLaborStatistics.(BBCNews2)
一、理论背景 (一)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 语 分 析 (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简 称 CDA)产生于 20世纪 70年代,是以 RogerFowler 为代表的语言学家们揭示语言和意识形态辩证关系 的话语分析方法,通过语言分析揭示其背后隐藏的 语言、权力 和 意 识 形 态 的 关 系。 批 评 性 话 语 分 析 主 要以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分析工具,主张 语篇分析不仅是对语言和语言使用进行分析,而且 要联系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对语篇进行评估。 (二)及物性系统 Halliday认为语 言 有 三 大 元 功 能,即 概 念 功 能、 人际功能和文本功能。及物性系统 (transitivity)是 Halliday三大元功能中“概念功能”的主要体现。及 物性的含义不同于传统语法中动词的及物性,Halli day(2000)将及物性概念延伸到小句层面,认为及物 性系统是把人们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和所作所为

批评语篇分析

批评语篇分析

批评语篇分析的原则
由 批 评 语 篇 实 践 家 (Fairclough,1995a;Kress,1991;Hodge &Kress,1993;van Dijk,1998a; Wodak,1996)提出批评语篇分析原则 可以归纳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语言是通过社会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实践 ,处理的是社会问题; 语篇(语言)使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形式不仅仅代表及指示其他社 会实践, 还参与组成其他社会实践,如权利实施,统治,对抗等等; 语言学特征和结构不是随意性的,不论话语选择是有意识还是无意 识的,它们都是有目的性的; 权利关系通过语篇产生,实施,再造; 语言为意识形态服务; 语篇是历史性的,它要求通过被置于特定的社会,文化以及语境中, 根据时间和空间来实现; 批评语篇分析的目的是揭示语篇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意义,特别 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歧视、偏见和对事实的歪曲认识,并诠释其在权 力斗争中的功能和存在的社会条件。(辛斌,2005:6)从而提高大 众对语言的敏感度,增加大众的整体鉴赏力以及判断力; 批评语篇分析不只用于“阐释”(interpret)--语篇与生成、传播和 接受它的交际过程的关系; 更重要的作用在与 “解释”(explain) ——交际过程和它的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文本。
3.1 名物化
• 在宣布本· 拉登被击毙这个消息时,事件牵涉到的主 体非常明确,即美国政府和本· 拉登,因此多处施事 者被省略掉。 • 其中例子 有 “Yet Osama bin Laden avoided capture” “A small team of Americans carried out the operation”, 情态成分或施事者被删除,或者模糊的时间概念等 创造出一种客观的和非人格化的效果 。 • 演讲中并没有提及本· 拉登为首的基地组织是多么的 残忍,多么的危害社会,但从字里行间里都透漏出 对本· 拉登以及基地组织的谴责。 在“our resolve to protect our nation”中,强调了施事者,从而表明了 当时打击恐怖组织,保卫美国的决心与信心。

用及物性过程理论赏析语篇《潜水鸟》

用及物性过程理论赏析语篇《潜水鸟》

用及物性过程理论赏析语篇《潜水鸟》《潜水鸟》是泰戈尔的一篇著名散文,详细描述了一只苍鹰正在潜水的景象,运用形象化的对比及充满情趣的态度,把鸟的潜水行为形容成一段受人启发的精神旅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用及物性过程理论来赏析语篇《潜水鸟》,分析其过程思维的丰富性。

及物性过程理论认为,记叙性文字形成的及物性过程,反映出动作、状态和变化的连续发展,从而有助于把事件组织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叙述,充分把握其叙事的自然流顺性和连贯性。

在《潜水鸟》中,作者利用及物性过程的形式,叙述了一只苍鹰在潜水的过程,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及思想。

从文章开始,作者先描述了苍鹰潜水的情形,然后又描述了它潜入深水时前进的姿势和路线,以及潜入时伴随着的视觉画面,最终描述了它在游海底时发现的奇特景象。

通过这样一个连贯的过程叙述,以一种感性的角度以及深刻的情绪,把整个潜水行为表现出一种探索无穷的精神境界。

此外,作者在语言形式上也运用了及物性过程的体现。

他把整个潜水过程表现出一种“过程的流变”的特点,采用客观的形式,用简洁的短句描述苍鹰在潜水时的动作及变化。

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借助简洁的形容词加以刻画,运用比喻和直白的叙述,使得文中形象丰富,并且可以深刻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以及对事物的感受。

由此可以看出,《潜水鸟》是一篇杰出的散文,很好地体现了作者运用及物性过程理论来赏析语篇的精妙之处。

作者运用精美的文字及象征性的意象,将苍鹰潜水的过程表现出来,并且以其灵活的叙事方式表达出一种激发人们思想的精神旅程。

正是因为如此,《潜水鸟》这篇语篇才能够受到众多的赞誉,成为一篇凝聚着深刻思想的经典文学佳作之一。

从上述赏析过程可以看出,及物性过程理论是一种有效的文学研究方法,它可以帮助作者更有效地表达出语言中的含义和文学思想,并能更好地把握其叙事的自然流顺性和连贯性。

只有运用这种理论,才能更有效地发掘文学的深刻内涵,并将之赋予更多的情感和思考,从而将文学作品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物性\作格分析与批评性语篇分析摘要:本文拟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概念功能的分析方式——及物性和作格分析出发,通过对美国《时代周刊》(times)关于2005年4月爆发于中国上海等地的反日示威游行的报道进行及物性和作格分析,探讨英语新闻中及物性系统各种过程的选择和构建在新闻语篇中可能具有的意识形态意义,并揭示及物分析和作格分析在批评语篇分析中的实用性和互补性。

关键词:及物性作格批评性语篇分析意识形态1、引言在批评语言学看来,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任意的,语言形式本身的选择往往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即语篇出现的语言结构和过程是说话者从整个语言体系中选择的结果,而这种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语境,说话者的立场观点和交际意图。

事实上,语篇的各个层次结构都肯具有意识形态方面的意义,但对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时不必也不可能详细考察其中的每一个语言成分。

通常的做法是:在对语篇的语境,功能和相关的社会关系具备丰富的直觉知识和准确理解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中可能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某些语言结构和过程,然后就整个语篇的意识形态做出有意义的概括(辛斌,1997)。

本文拟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功能的分析方式-及物性和作格分析出发,通过对美国《时代周刊》(times)关于2005年4月爆发于中国上海等地的反日示威游行的报道进行及物和作格分析,探讨英语及物性系统中各种过程的选择和构建在新闻语篇中可能具有的意识形态意义。

2、功能语言学与批评语篇分析批评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法在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事实上,虽然并不排斥其他的语言学理论,批评语言学的方法论主要是建立在以m.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之上的。

我们知道,系统功能语言学主张语篇分析不仅要对单纯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即分析语篇本身的语言过程,语气情态,衔接连贯等,而且要联系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对语篇进行评价,也就是语篇分析既要考虑语篇内部的环境,即上下文(co-text),又要考虑其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和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胡壮麟,1994)。

批评语言学也是把微观层次上的语言使用及语篇本身与宏观层次上的社会权势,控制和意识形态结合起来,其本质是一种社会分析。

fowler(1979)指出批评语篇分析时应特别注意及物性,情态,分类和连贯性等;辛斌(1997)曾从语篇的分类系统,及物性系统,情态系统和转换探讨语篇的意识形态意义;戴炜华等(2004)曾提出名物化,被动化,原话引述和间接引述是常用的来自系统功能语法的批评语篇分析方法等等。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及物分析和作格分析是一对可以互补的分析方法。

然而,在不少批评语言学家对语篇的概念意义进行及物分析的同时,却少有人提及作格分析这一对及物分析可以起到重要补充作用的分析方法。

在此,笔者拟通过对所选语篇进行及物分析和作格分析以揭示二者在批评语篇分析中的实用性和互补性。

3、及物分析halliday认为,语篇不是一个超级句子,而是一个意义单位,是在一定情景语境的激发下从一整套可供选择的功能成分中选择出来的。

情景语境有三个语域变体: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这三者分别与功能语言学中语言的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元功能有着系统的联系(halliday,1994,2000)。

及物性是英语中表示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落干种过程(process),并指明各种过程的参与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s)(胡壮麟等,1989)。

在及物性系统中,语场体现于概念功能,概念功能体现于及物性。

因此,通过对及物性系统中各个过程的分析就可推知语篇的语场因素。

功能语法认为通过分析语篇内部及物性系统的各个过程能够揭示事件中各个参与者之间的“权力关系”。

这里所说的权力关系准确地讲指的是参与者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笔者分析了2005年4月25日美国的《时代周刊》报道了当月爆发于中国北京上海等地的反日示威游行,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报道中,物质过程占据了绝对优势,占过程总数的81.3%。

从占全文绝对多数的物质过程的统计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过程基本上用了动作性很强的动词,而且各个过程都可以找到明确的动作者和目标。

同时我们看到,除了最后关于日本采取行动的报道的两个物质过程之外,其余全部的动作者都跟中方有关,而目标或动作承受者都跟日方有关,各过程选择的动词都是具有破坏意义的词。

通过这种安排,中方成了赤裸裸的肇事者,日方成了被动的受害者。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各过程中动作者,动作过程和目标在词义上的深入顺序。

在动作者中,开始是北京和中国政府的反对,然后是成群的年轻中国人(throngs of mostly young chinese),游行人群先被称为抗议者(protesters),然后被称为示威者(demonstrators),进而被称为暴徒(mobs)。

过程中各动词也采取了同样的语义递进方式,从不断提出(have been placing)到开始(started with),再到继续(continued),然后出现了打、砸、烧、扔(broke away,vandalized,burned,threw)等一系列破坏性动作。

在目标中,日方遭受攻击的目标的重要性依次增加,先是餐馆(restaurant)这样的普通处所,然后是领事馆(consulate)这样的重要机构,进而是国家的标志国旗(japanese flags),这种渐进结构容易使读者在觉察不到的情况下加深对中方暴力行为的印象和对日方受损的同情,从而达到影响舆论,偏袒日方的效果。

4、作格分析在功能语法中,halliday将作格(ergativity)分析作为及物性分析的重要补充。

与及物分析一样,作格分析也是建立在对过程(process)的分析之上的,但它与及物分析又有不同。

作格分析法所要探讨的不是一个动作是否延及某个实体,它所感兴趣的是分清一个动作的原因究竟是来自内部还是外部(胡壮麟,1989)。

在作格分析中,逻辑上引起行为或事件的外部或内部原因叫做施事者(agent),动作的载体叫做中介(medium)。

中介是每个过程都具有的成分,它相当于:物质过程的动作者(不及物小句)或目标(及物小句),心理过程的感觉者,关系过程的载体和价值,行为过程的行为者,言语过程的讲话者和存在过程的存在物。

该报道共有十三个物质过程,表达某人做了某事或者某事发生在某人或某物身上。

通过从作格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除了最后两个过程之外,其余各句中只要牵掣到中日两方,日方的有关事物都是以中介的身份出现的,而且都是出现在效果小句(effective clause)中,受到施事者的控制和影响,处于被支配状态。

而跟中方有关的事物总是出现于施事者的地位,支配操纵着整个过程。

最后两个过程是日方做出的反应,虽然最后日方被放到了施事者的位置上,但读者会感觉到日方的反应是由上文中中方的一系列活动所激发的。

因此,从严格的作格意义上讲,日方只能算是提出抗议这一过程的动作者(actor),而不是真正引起提出抗议这一动作过程的施事者(agent),这一过程的真正施事者依然是中方:是中方的一系列破坏行为才导致了日方的抗议和表态。

日方以及它提出的抗议,只能是中方这一真正施事者的被动的驱使对象。

文章的这种结构产生的效果便是:主动的肇事者和被动的受害者的形象跃然纸上,前者的暴行引起了后者理所当然的抗议。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作格分析还不能到此为止,作格分析让我们考虑的是引起某事件的逻辑上的内部或外部原因。

从文中字面表述看,中方是物质过程的动作者和作格分析中的施事者,读者印象中的肇事者。

然而是否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施事者,它才是中方采取示威行动的真正动因呢?如果读者能从这一意义进行分析,其语言意识和批评性阅读的能力自然会大大增强。

文中只提到了中国反对日本入常(china’s opposition to japan’s bid),如果这被当作整个事件的根本动因是显然缺少说服力的。

考虑到这一层,问题也就清楚了:是日本政府在历史和现实许多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东亚各国人民的感情,人们不相信日本能做负国际责任的大国。

文章对这一点只字不提,正好从反面反应了《时代周刊》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偏袒日本,误导舆论,在貌似公正的报道中隐含着真正的不公正。

5、结语批评语篇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各类语篇的分析,揭示那些常常不易被人们察觉的语言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权力阶层如何运用语言来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以维护自身利益和现存的社会结构”(辛斌,1996)。

通过对引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及物和作格分析是进行批评语篇分析的有效手段,且二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两者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读者对语言的敏感程度,增强反控制意识,并揭示语篇本身的意识形态意义。

参考文献:[1]fowler,r.et al language and control[m].london:longman.1979.[2]halliday m.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edward arnold 1994.[3]戴炜华,等.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j].外语研究,2004,4:12-16.[4]胡壮麟,朱永生,张徳录.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5]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6]辛斌.语言、权利、与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j].现代外语,1996,1:21-26.[7]辛斌.英语语篇的批评性分析刍议[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4:43-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