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与特点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定义和特点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定义和特点生态城市是一种以人与环境和谐共存为宗旨,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城市。
它以人为主导,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生态城市的定义和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态城市的定义生态城市是一座以人为本,以绿色、低碳、循环、智慧为特点的现代化城市。
它采用最高级别的生态设计标准,以最小化资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为目标,推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旨在创建一个健康、舒适、美丽、便利、智慧的城市,使人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生态城市的建设核心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它旨在提高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也重视环境保护和质量提升。
生态城市采用一系列措施,包括改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和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以实现城市全面发展。
二、生态城市的特点1.绿色低碳生态城市以绿色低碳为特征,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清洁能源的使用和碳排放的降低。
它能够减少CO2排放量,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2.循环利用生态城市以循环利用为特点,鼓励回收和再利用各种资源,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它在城市能源、水资源和废弃物管理等方面,采用尽可能完整的循环系统,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回收效益。
3.智慧城市生态城市以智慧城市为特点,包括智能城市、数字城市和信息城市等方面。
通过智能科技和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智能交通、智能环保、智能安全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化平台,以实现城市智能化和数字化,提高城市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
4.自然保护生态城市注重自然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它采用自然保护手段,促进生态恢复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对美好自然环境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5.人的参与生态城市要求人们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成为城市和社区的主人。
它通过广泛的公众参与和社区参与,实现城市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合作和协调,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思路
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思路1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与内涵生态园林城市就是要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施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促进城市中的人与自然和谐,使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1]。
2004年我国建设部正式提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从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注重城市生态园林提升、城市园林绿化保“量”求“质”、城市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城市自然资源的保护、城市生态安全保障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等;二是注重城市污染治理,减少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城市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综合效应;三是注重低碳生态、绿色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绿色建筑、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等全方位的发展和提升。
2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意义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于我国处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着重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生态环境建设、通过促进城市社会经济、自然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和丰富城市发展的内涵,有利于创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
另一方面在实施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通过与区域城市化进程相融合,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融入更多的生态理念,促进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科学结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原则3.1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重视解决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和资源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3.2以人为本原则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市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努力建设一个生态优美,环境宜居的城市环境。
3.3系统性与城乡协调发展原则城市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论构建城市生态园林
论构建城市生态园林发布时间:2022-03-24T16:03:17.232Z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11月上31期作者:单瑾[导读] 构建城市生态园林是当今乃至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势。
西安外事学院单瑾摘要:构建城市生态园林是当今乃至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趋势,本文将讲述生态园林的概念与内涵,阐述城市生态园林的特点,叙述构建城市生态园林的实践策略及重要意义。
另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生态问题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因此提出构建城市生态园林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1构建城市生态园林的重要意义构建城市生态园林在城市发展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是城市现代化构建的重要标志,对城市环境的优化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总所周知,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而且还有很多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和过滤作用,植物的这种特性能够维持自然中的碳氧平衡,所以建设城市生态园林对于环境的优化和局部环境的改善都有很大的作用。
一个优美的城市生态园林,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生态道德水平,进而让生态观念真正的深入人心,让人们认识到城市生态园林建筑的重要意义。
2构建城市生态园林讲求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及意义2.1构建城市生态园林讲求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如今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人口城市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2构建城市生态园林讲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可持续发展型城市生态园林的构建,不仅是构建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利于子孙后代的系统工程,其建构建要严格按照生态学的理论,并从如何进行制备配置、如何进行保护、如何规划以及坚持走依法治绿的道路四个方面进行合理的安排,才能够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最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为子孙后代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什么是生态城市有哪些特点
什么是生态城市有哪些特点在当今社会,“生态城市”这个概念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但究竟什么是生态城市呢?它又具有哪些独特的特点呢?生态城市,简单来说,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城市发展模式。
它不仅仅是在城市中多种些花草树木,或者加强环境治理,而是从城市的规划、建设到管理的全方位变革,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的第一个显著特点是高效的资源利用。
在这样的城市中,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都能得到合理的规划和充分的利用。
例如,在能源方面,生态城市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通过智能电网的建设,实现能源的高效分配和使用,避免能源的浪费。
在水资源管理上,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污水处理回用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土地资源的利用也会更加科学,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保护好生态敏感区域。
生态城市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城市的生态系统不再仅仅是被开发和利用的对象,而是被视为需要呵护和恢复的生命共同体。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生态空间,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和繁衍的场所,增加生物多样性。
加强对城市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治理和保护,提升水质,恢复水生态。
同时,对受到破坏的山体、矿山等进行生态修复,使其重新焕发生机。
生态城市还具有绿色的交通体系。
这意味着鼓励居民选择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城市会建设完善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网络,提供便捷、舒适的步行和骑行环境。
公共交通系统也会得到优先发展,增加公交线路和车次,提高服务质量,鼓励更多人选择公交出行。
此外,推广新能源汽车,建设配套的充电设施,也是生态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城市的产业发展往往是绿色低碳的。
摒弃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浅论生态园林的内涵
浅论生态园林的内涵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生态园林的建设。
生态园林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绿化形式,具有着独特的内涵和意义。
本文尝试从生态、园林和生态园林这三个维度,浅析生态园林的内涵。
首先,生态是生态园林的核心。
生态的概念不仅指自然生态,更是对城市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理念,是一种文明的进化。
生态园林旨在打造自然生态与人工环境之间的有机结合,通过保存、重建自然生态系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构建出既优美又实用的公共绿地。
生态园林在布局上应尽量追求自然、雅致,尽可能贴近自然生态,丰富绿化植被的物种,让公众有效地享受到自然的好处。
其次,园林是生态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是人类对自然的再创造,体现了人对美好环境的追求,而生态园林是一种在园林学基础上的推广和发展。
园林设计的核心任务是打造美好、惬意的环境,不仅要追求景观的美感,还要考虑园林的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园林要继承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同时还应包括生态特性,不断创新,使其做到“绿化生态,人文特色”。
最后,生态园林是生态和园林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园林文化与生态文明的结合,是建筑、公共设施和环境铸就的有机组合。
生态园林包括了植物景观、生态景观、水景景观、石景景观等多种景观类型,通过营造自然与人工的完美融合,达到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在不断推进城市化的今天,生态园林将成为具有生态保护意义、可持续发展特点和高品质景观的城市重要绿化空间。
总之,生态园林是当代城市绿化的一个新概念,它蕴含了生态、园林和城市三个方面的内涵。
以生态为核心,以园林为载体,以城市为背景的生态园林建设,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我们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期望。
生态城市主要特点、内涵
从我们调查情况来看,对“生态城市”的理解,不同人有不同的认来看——生态城市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与周围相关区域紧密相 连的相对开放系统。它不仅包括城市地区,还应包括周围的农村地区。
2、从涉及领域来看——生态城市不仅涉及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 环境),也涉及城市的经济和社会,是一个以人的行为为主导、以自然环境系统为依托、 资源和能源流动为命脉、以社会体制为经络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系统,是社会、 经济和环境的统一体。
3、整体性——生态城市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 境三者的整体效益,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生态城市建设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 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4、区域性——城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发展的区域才有可能发 展成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因此,生态城市是建立在区域平衡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表现 出明显的区域特征。
生态城市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有本质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 人关系上。生态城市不是一个用自然绿色点缀而僵死的人居环境,而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 进化需求、文化气息浓郁,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生态环境。文化是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功能, 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这种和谐性是生态城市的核心。
5、从社会方面来看——生态城市要求人们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价值观。生活质量、 人口素质及健康水平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有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安定的社会 秩序、开放民主的社会政治、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的文化发展、绿色的生活社区和 生态化的城市空间环境。
生态园林城市城市知识宣传栏
生态园林城市城市知识宣传栏生态园林城市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以生态为导向,注重绿色环保和人文关怀的城市。
为了提高公众对生态园林城市的认知和理解,需要进行相应的知识宣传。
下面将从城市生态建设、园林规划与设计、绿色环保和人文关怀四个方面展开,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读。
一、城市生态建设城市生态建设是生态园林城市的基础,它旨在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城市生态建设包括城市绿化、生态水系建设、城市生态植被保护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城市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氧气,降低气温,改善环境质量;构建生态水系,可以提供水资源,净化水体,防止水灾等;保护城市生态植被,可以保护野生动植物,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二、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规划与设计是打造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手段,它要求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空间,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和布局。
园林规划与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自然、人文和社会因素,尽可能保留和弘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打造绿色、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此外,园林规划与设计还需注重生态保护,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配置资源,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绿色环保绿色环保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和浪费,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在生态园林城市中,绿色环保表现为绿色出行、清洁能源、低碳生活等方面。
绿色出行鼓励居民步行、骑行等环保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低碳生活倡导居民养成节能减排、减少垃圾产生等环保习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关注人的需求和福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人文关怀包括设计人性化的公共空间,提供适合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建设健康宜居的居住环境等方面。
在生态园林城市中,人文关怀表现为便民设施齐全、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参与等方面。
对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理解和建议
对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理解和建议第一篇:对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理解和建议对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理解和建议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与形成城市景观风貌的物质载体,其建设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撤县设区对于我区来说是一个契机、是一个发展的机遇。
园林处作为城市绿化的主体管理单位,根据多年的管理经验、教训以及现状发展情况,对于三城联创中的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理解和建议如下:(一)、创建生态城市的现实意义1、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实行差别竞争,优化投资环境的基础条件。
城市既是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要依托。
建好城市园林,搞好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增强城市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聚集人口、凝聚人气、吸引人才,促进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树立城市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城市发展。
这是被许多发达地区的实践所证明了的经验。
如**、**、**、**等一些城市在城市建设中,坚持以绿带园,以绿兴城,改善了城市环境,增强了城市魅力,吸引了日、韩等许多国家的大企业投资,实现了以绿引商,以商扩城的良性循环。
优美的绿化环境也是城市的无形资产。
2、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流动的音符,是展示城市特色和魅力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不仅体现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上,体现在宽阔、繁华的城市街道上,更体现在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上。
优美的绿化环境,对人的行为是一种规范,对人的心灵是一种净化,对人的身心更是一种呵护。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质量,不仅要解决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而且要不断改善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城市园林绿化在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它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提高广大市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
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与特点
一、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及特点(一)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生态园林城市(Ecological Garden City)是具有宜人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的城市景观,是人们在目前生态环境恶劣、城市景观特色不突出的状况下,渴望实现的一个理想城市建构模式。
它是一个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组合,具有“生态城市”的科学因素和“园林城市”的美学感受,赋予人们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意境。
具体地说,生态园林城市首先应该是一座绿色的园林城市。
城市绿地覆盖率较高(50%以上)。
市区内遍布公园、街心花园草坪广场,住宅庭院化、街道林荫化。
绿地点、线、面连接成片。
市区周围的山丘也为绿树遮掩,海滨、湖滨和河流旁形成一条条绿色走廊。
生态园林城市又是一座环境质量良好的城市。
空气清新,有害气体的含量保持在最低水平(污染指数在50以下,即一类空气标准)。
无酸雨、扬沙之虑。
河水清澈,水质应保持1-2级。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后被安全输出。
城市通风良好,排水顺畅。
生态园林城市还是一座宁静的城市。
交通运输由高耗能、高污染、高噪声、高事故转向使用清洁能源,低噪声、低事故,污染能自然净化,生产和车辆发出的噪声被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噪声源和居民区之间被森林、高墙等隔开。
生态园林城市还是一座美的城市。
城市园林既是天然的自然景观,又是高雅的人文景观,是人间最美丽的画,更是最激动人心的诗。
植物的形态美、色彩美、动态美、意境美绚丽多姿,丰富多彩。
春天的花,夏天的绿,秋天的色,引人人胜。
大型园林以开放型空间为主,依山傍水,奔放豪迈。
小型园林以封闭空间为主,小巧玲珑,纤细秀美。
由于园林风景,是处在蓝天白云之下,有阳光、雨露、朝日、晚霞,气象万千,千姿百态,情景交融,使人沉浸在无限美的享受之中,精神境界不断得到升华,而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建筑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能最大可能地充分利用天然、再生能源,使用的是可循环再生的、无害、无污染材料,环境整洁幽雅,废弃物收集达到100%,并讲究高尚的文化品味,能提供高品位的景观和文化享受。
关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思考
关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思考【摘要】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现在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城市大气、水体、固体废物和城市噪声污染等,我们需要寻找一条适合园林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园林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居住环境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形势下,给我国的城市建设工程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一、生态园林的概念和内涵生态园林指在建设的过程中要以人、社会、自然的和谐为主要建设目标,并且要用生态原理学去研究植物个体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且还要探究植物群落的发展和特性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其相克,从而形成有规律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系统之中,就要利用草木、灌木等植物,将其因地制宜地配置在群落之中,使其种群之间能够相互协调,体现出层次合宜的色彩气息。
生态园林建设应该满足三个方面的内涵:首先,要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要依靠科学合理的配置,建立起人工的生态植物群落,以此来创建美观的生活环境,并可以提高观赏的应用价值和社会公益效果。
其次,必须要具有可以改善生态环境的效应性能,可以充分利用植物,通过植物的光合、吸收等作用,调节城市空气,吸收有毒物质、减少噪音、防风降尘,维护生态环境平衡。
最后,生态结构要具有合理性,必须要具有合理的时间、空间、营养结构,与周围的城市环境和谐统一。
二、生态园林对城市建设起到的作用(一)生态园林的景观建设可以促进城市景观的多样性。
园林景观不仅可以防风降尘、杀菌灭菌、降低噪音、吸收有毒物质、调节气候,还可以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单一的城市景观艺术效果是没有办法营造人们所需要的场所,同时很难给人心情愉悦、耳目一新的感觉,而生态园林建设可以营造优美的、可观赏的舒适环境,具有艺术性。
而且在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涉及绿地、山体、水体、道路、廊道、斑块等景观,这些都是营造自然生态园林景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利于缓解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的多样性。
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是指一种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旨在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环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和原则:
1. 生态保护:生态园林城市应重视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包括保护和增加绿地、湿地、森林和河流等自然要素,以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 绿地系统:城市规划应考虑建立完善的绿地系统,包括公园、绿化带、城市森林、自然保护区等,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生态服务和空气净化等功能。
3. 可持续交通:生态园林城市应推广可持续的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步行和骑行,并优化交通网络,减少机动车使用,以降低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
4. 水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应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包括收集和利用雨水、保护水源地、改善水体质量,并提供合理的排水系统,防止水灾和水污染。
5. 可再生能源:生态园林城市应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低碳发展。
6. 社区参与:城市规划和设计应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共享,鼓励居民参与绿化、种植和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环境意识。
7. 生态建筑:生态园林城市应鼓励采用生态建筑设计和技术,如绿色屋顶、passivhaus(低能耗建筑标准)和可持续材料,以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8. 城市农业:城市规划可以考虑在空闲土地或屋顶上开展城市农业,促进城市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农业发展。
这些标准和原则可以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和适应,以实现可持续、宜居的生态园林城市发展目标。
国家园林城市的定义
国家园林城市的定义
国家园林城市是指以园林景观为核心,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与园林艺术相结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强调人文关怀和品质提升的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具备以下特点:
1. 独特的园林景观:国家园林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园林景观资源,包括公园、花园、景点等。
这些景观在城市规划中得到充分利用,通过绿地、水域、植被等元素的布置,打造美丽的景观效果。
2. 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园林城市注重环境保护,致力于创造健康、宜居的生态环境。
通过科学规划、控制工业污染、提升生活垃圾处理等措施,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 人文关怀和品质提升:国家园林城市注重人文关怀,强调城市的人文氛围和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规划和建设艺术公共空间、文化设施、休闲娱乐场所等,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和居民的幸福感。
4. 城市规划和管理与园林艺术相结合:国家园林城市的规划和管理考虑到园林艺术的因素,追求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城市建设中,注重园林植被的选择与布置,注重景观规划与保护,确保城市的绿化质量和景观建设的均衡发展。
国家园林城市的定义各国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但总的来说,国家园林城市是以园林景观为特色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人
文关怀和品质提升的城市。
这种城市注重绿化建设、景观规划和文化艺术融合,力求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空间,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024年浅论生态园林的内涵
2024年浅论生态园林的内涵生态园林定义生态园林,顾名思义,是一种将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园林设计与管理的实践。
它不仅仅追求美学价值,更加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性。
生态园林设计强调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和物种多样性,同时注重园林空间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园林能够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如空气净化、噪音减少、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从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
生态园林的特点生态园林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它注重生态平衡,通过科学的植物配置和生态设计,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其次,生态园林强调可持续发展,不仅在园林建设阶段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而且在后续管理中也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
此外,生态园林还注重景观的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地域特色和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园林景观。
生态园林的构成要素生态园林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植物、水体、地形、园路和园林建筑等。
植物是生态园林的主体,通过不同植物的合理配置,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结构,提供丰富的生态景观。
水体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水景,同时起到调节气候和生态平衡的作用。
地形设计能够塑造出丰富的空间变化,增强景观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园路和园林建筑则起到引导空间、点缀景观的作用,使园林整体更加和谐统一。
生态园林的功能生态园林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它能够改善环境质量,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同时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提高空气质量。
其次,生态园林能够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满足人们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需求。
此外,生态园林还具有科普教育功能,可以增强公众对生态环保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生态园林还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生态园林的建设意义生态园林的建设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渴望接触自然、享受自然。
解读园林城市---城市
解读园林城市---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园林城市是一种注重绿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城市模式。
它以园林为主题,通过规划、设计和建设,将城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美丽、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园林城市的概念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和文化,它将传统的园林理念与现代城市规划相结合,以人为本,追求协调、和谐的城市发展。
园林城市不仅强调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还注重公共空间的规划和利用,以丰富人们的社交和文化活动。
园林城市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绿化环境:园林城市注重绿化覆盖率和绿色景观的建设。
城市内的公园、绿地、湖泊等自然景观被充分利用和开发,增加了城市的氧气供应量,提高了城市的空气质量。
2. 生态平衡:园林城市以生态为核心,注重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绿地和水体,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减少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3. 可持续发展:园林城市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注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建筑和设施的设计和建设要符合绿色建筑标准,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负担。
4. 人性化设计:园林城市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和情感,注重创造美丽、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
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要人性化,提供便利的交通、舒适的生活设施和多样的活动场所,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园林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领导和规划,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推动园林城市的发展。
同时,社会组织和居民可以参与到园林城市的规划和管理中,共同营造美丽的城市环境。
具体来说,园林城市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增加绿地和公园:规划和建设更多的绿地和公园,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设施,满足居民的需求。
同时,可以利用城市边缘的农田和荒地,进行农田生态公园和城市农业的开发。
2. 提供便捷的交通:规划和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和步行自行车道,减少汽车的使用,同时改善空气质量和交通拥堵问题。
什么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
什么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生态园林城市是一种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核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
它倡导将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融为一体,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该概念强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一、基本理念生态园林城市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生态优先。
在城市规划中,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保护与恢复放在首要位置,体现生态优先、和谐共生的原则。
二、核心特点1. 生态协同发展:生态园林城市以生态系统为基础,通过构建水、气、土、植被等多元生态系统,实现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和谐互动。
2. 绿色低碳: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绿色交通。
通过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手段,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3. 空间优化: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使城市空间更加合理、高效。
包括合理划定城市功能区、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等。
4.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测与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
5. 文化传承: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城市建设与文化内涵的融合。
三、实践案例1. 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园林城市。
该市拥有丰富的绿色空间,建有许多公园、植物园和湿地公园。
这些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还充当自然生态系统。
此外,新加坡致力于提高城市绿化率,采用垂直绿化技术,在建筑物外墙种植大量植被,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
2. 美国波特兰:波特兰是美国一座拥有浓厚生态文化的城市。
该市倡导绿色交通和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市民步行、骑行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此外,波特兰还建有众多生态公园和绿地,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四、发展优势与挑战生态园林城市具有许多优势,例如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发展等。
然而,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城市规划和建设成本高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浅谈生态园林城市及其规划设计
浅谈生态园林城市及其规划设计【摘要】21世纪是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随着园林景观建设与城市规划环境迅速发展,人们不断意识到生态园林的重要性。
建设生态园林是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城市建设中,生态园林通过艺术加工模仿自然生态景观,在取得良好的景观效果同时发挥着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规划一、生态城市内涵与特点1、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
简而言之,生态城市是一类生态健康的城市。
2、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比较,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2.1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2.2高效性。
生态城市能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使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使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共生关系得以协调。
2.3可持续性。
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
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
2.4整体性。
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的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秩序下寻求发展。
2.5区域性。
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于区域平衡基础之上的。
而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
中国目前的城市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起步二、生态园林充实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园林构建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论文生态园林建设论文-V1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论文生态园林建设论文-V1由于这篇论文的主题比较专业,如果需要重新整理和撰写,需要先了解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一、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基本概念城市生态园林是指在城市中规划建设的多种功能的园林系统,旨在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体育锻炼、文化交流等服务,并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个生态、资源节约的整体。
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特点1. 以生态为中心,注重与环境的互动关系;2. 多功能性,不仅仅是美化城市的园林景观;3. 绿化面积大,对城市环境改善效果显著;4. 资源节约,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在这些基本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重新整理和撰写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相关的文章,按照以下分点进行排序:一、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对城市环境的改善1. 通过绿化园林,降低城市热岛效应;2. 增加空气湿度,改善空气质量,净化空气;3. 减少城市噪音,改善城市生活环境;4. 提升城市景观,促进城市治理效果。
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多重功能1.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2. 建设各种文化活动、体育锻炼的设施,满足城市多样化的需求;3. 提供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4. 培育城市绿色产业,促进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实践启示1. 强化城市规划,将生态园林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石;2. 加强园林设施的建设,提升城市园林的美观性、可用性;3. 大力推动科技进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4. 增加市民参与,全方位推进城市生态园林建设。
综上所述,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既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又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实施。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投入和管理,不断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为人们创造更美好、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生态园林
目前,中国经济保持了高增长率,城市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认真研究并解决有关城市化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就是要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施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促进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
1.生态园林的概念及内涵在生态园林概念的提出和形成发展过程中,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由于对生态园林认识角度的不同,所作诠释则不同,因而生态园林发展至今,尚未有一个明确通用的概念,但对于生态园林所包含的基本理念和内容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
认为生态园林是以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用生态学原理研究植物个体和群落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的关系,同时研究以植物群落的发展、组成、特性及其相互作用,扬其共生,避其相克,形成有规律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态园林的内涵在于:(1)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2)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平衡。
(3)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修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宜居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日益增强,生态园林城市应运而生。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指对城市进行生态规划和建设,将自然生态与城市发展相融合,通过绿化、水系完善等方式打造宜居环境的城市。
本文将探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特点、建设意义以及前景展望。
特点1. 生态优先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核心理念是将生态优先考虑,通过保护现有生态系统、恢复植被、改善水质等措施,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城市规划中大量保留绿地、湖泊等自然景观,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升城市整体的生态质量。
2. 绿化覆盖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注重绿化覆盖率,大规模种植各类植物,提高城市绿色面积比例。
通过绿化带和绿地林荫道的设置,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增加城市的氧气含量,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3. 水系完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重视水系完善,优化城市水系系统,改善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
修复河道湖泊、打造人工湿地、建设雨水花园等措施,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
建设意义1. 保护生态环境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有助于保护现有生态环境,减少城市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通过生态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容量,减少生态环境受到的威胁。
2. 提升城市形象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将为城市赋予独特的生态特色,提升城市形象。
绿树成荫、河流蜿蜒、鸟语花香的城市景观让人耳目一新,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3. 促进居民健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户外活动场所,改善了室外空气质量、增加了休闲娱乐设施,有助于提升居民的身心健康。
在绿树环绕、鸟鸣花香的环境中生活,居民心情愉悦、生活幸福感提升。
前景展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正逐渐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未来将进一步加大投入,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通过不断引进创新技术和理念,加快城市绿地建设和水系优化,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及特点(一)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生态园林城市(Ecological Garden City)是具有宜人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的城市景观,是人们在目前生态环境恶劣、城市景观特色不突出的状况下,渴望实现的一个理想城市建构模式。
它是一个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组合,具有“生态城市”的科学因素和“园林城市”的美学感受,赋予人们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意境。
具体地说,生态园林城市首先应该是一座绿色的园林城市。
城市绿地覆盖率较高(50%以上)。
市区内遍布公园、街心花园草坪广场,住宅庭院化、街道林荫化。
绿地点、线、面连接成片。
市区周围的山丘也为绿树遮掩,海滨、湖滨和河流旁形成一条条绿色走廊。
生态园林城市又是一座环境质量良好的城市。
空气清新,有害气体的含量保持在最低水平(污染指数在50以下,即一类空气标准)。
无酸雨、扬沙之虑。
河水清澈,水质应保持1-2级。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后被安全输出。
城市通风良好,排水顺畅。
生态园林城市还是一座宁静的城市。
交通运输由高耗能、高污染、高噪声、高事故转向使用清洁能源,低噪声、低事故,污染能自然净化,生产和车辆发出的噪声被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噪声源和居民区之间被森林、高墙等隔开。
生态园林城市还是一座美的城市。
城市园林既是天然的自然景观,又是高雅的人文景观,是人间最美丽的画,更是最激动人心的诗。
植物的形态美、色彩美、动态美、意境美绚丽多姿,丰富多彩。
春天的花,夏天的绿,秋天的色,引人人胜。
大型园林以开放型空间为主,依山傍水,奔放豪迈。
小型园林以封闭空间为主,小巧玲珑,纤细秀美。
由于园林风景,是处在蓝天白云之下,有阳光、雨露、朝日、晚霞,气象万千,千姿百态,情景交融,使人沉浸在无限美的享受之中,精神境界不断得到升华,而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建筑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能最大可能地充分利用天然、再生能源,使用的是可循环再生的、无害、无污染材料,环境整洁幽雅,废弃物收集达到100%,并讲究高尚的文化品味,能提供高品位的景观和文化享受。
生态园林城市还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
栖居于此的人类、动物、植物都能和平共处,按自然的规律生存,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
不是一个用自然绿色点缀而僵死的人居环境,而是关心人、陶冶人的“爱的器官”。
文化是生态园林城市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园林城市的灵魂。
总之,生态园林城市就是生态健康的城市,它追求人类和自然的健康与活力,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居的聚居地。
也就是说,生态园林城市是可持续的、符合生态规律和适合自身生态特色发展的城市。
城市以健康的状态运行,并具有独树一帜的魅力。
(二)生态园林城市的特点1、生态园林重在发展城市森林,突出森林的主体地位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具有很高的生物生产力和生物量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无法替代的生态功能。
一旦森林消失,对人类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正如鲁迅先生指出:“林木尽伐,水泽湮枯,将来的一滴水,将和血液等价。
”城市的无林化,同样也是一场灾难。
森林的生态功能之大,是其他生物不能比拟的。
在城市园林发展的进程中,大力发展城市森林,使城市与森林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世界生态化城市的潮流和发展方向。
城市园林建设应该突出以森林为主,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系统。
“点”要绿树成阴,“线”要绿树成廊,“面”要绿树成林。
公园、庭院、街心花园、行道树等,都要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常绿和落叶相结合。
在城郊和远郊地区,凡是自然的山地丘陵大力植树绿化,建立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区,发挥城市“绿肺”的作用。
2、生态园林重在生态,突出生态系统的支撑力生态园林是重在大生态、大园林。
传统园林具有重情感、重审美,轻生态的特征,因此受到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
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更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
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
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
所以城市园林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更要从生活上和工作上创造一个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绿色空间。
其范围从孤立的市区公园绿地扩大到郊区的农田、林地、菜地、牧场、湿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郊野公园、主题公园、苗圃等,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城乡一体的生态绿地空间。
从小空间到大空间,从小植物群落到大森林群落,其目的是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发挥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3、生态园林重在人文生态,突出以人为本的生态生产力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意识,减少矛盾和冲突,改善人的生态心理,恢复人的自然属性,始终把人视为自然的一员,始终如一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热爱自然,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留下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国外园林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1、城市公园运动自19世纪中叶以来,城市公园运动在美国蓬勃开展。
一些专家在看到利用科学技术改造城市的可能性时,也思考着如何保护大自然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问题。
马歇(G.P.March)从认真的观察和研究中看到了人与自然、动物与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
他的理论在美国得到了重视,许多城市开展了保护自然、建设公园系统的运动。
1851年,在美国第一个造园家唐宁(A.J.Downing)的积极倡导下,纽约市开始规划第一个公众公园,即后来的中央公园。
1858年,政府通过了由风景园林建筑师奥姆斯特(F.L 01msted)主持的公园设计方案,并根据法律在市中心划定了一块大约3.4 km。
的土地用于开辟公园。
纽约中央公园的建设成就,受到了高度赞扬。
人们普遍认为,奥姆斯特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改善了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美学价值,改善了环境条件,提高了城市土地利用的税金收入,其设计十分成功,继而纷纷仿效,在全美掀起了一场“城市公园运动”。
城市公园运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园林绿化行业的发展,提高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2、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理论由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Howard,1898)提出,其基本构思立足于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即“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
霍华德对他的田园城市作了具体的规划,用宽阔的农田地带环抱城市,把每个城市的人口限定在3.2万人左右。
他认为,城乡结合首先是城市本身为农业土地所围,农田的面积要比城市大5倍。
霍华德确定的田园城市的大小为直径不超过2 km。
在这种条件下,全部外围绿化带步行可达,便于老人和小孩日常散步。
他在城市平面示意图上规划了大面积的公共绿地,用于中心公园的土地面积多达60 km2。
除外围森林公园带以外,城市里也充满了花木茂密的绿地。
市区有宽阔的林阴环道、住宅庭园、菜园和沿放射形街道布置的林间小径等。
他还规划每个城市居民的公共绿地面积应超过35 m2,平均每栋房屋要有20 m2的绿地。
他建议田园城市占地为6000英亩(1英亩为0.405 hm2)。
城市居中,占地 1 000英亩;四周的农业用地为5 000英亩,除耕地、牧场、果园和森林外,还包括农业学院、疗养院等。
农业用地是保留的绿带,永远不得改作他用。
田园城市的平面为圆形,半径约1 240码(1码=0.914 4 m)。
中央是一个面积约145 英亩的公园,有6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6个区。
城市的最外圈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和市场,一面对着最外层的环形道路,另一面是环状的铁路支线,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霍华德提出,为减少城市的烟尘污染,必须以电为动力源,城市垃圾应用于农业。
霍华德还设想,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他称之为“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
中心城市的规模略大些,建议人口为58 000人,面积也相应增大,城市之间以铁路相联系。
霍华德有关“田园城市”的理论和实践,对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对20世纪全球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绿地生态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雷德伯恩体系与绿带城这是在美国社区运动影响下,由建筑师斯泰因(Clarence Stein) 规划师赖特(Henry Wright)按照“邻里单位”理论模式,于1929年在美国新泽西州规划的雷德伯恩(Radbum)新城,1933年开始建设。
其特点是:绿地、住宅与人行步道有机地配置,道路布置成曲线,人车分离,建筑密度低,住宅成组配置,构成口袋形。
通往一组住宅的道路是尽端式的,相应配置公共建筑,把商业中心布置在住宅区中间。
这种规划布局模式被称为雷德伯恩体系。
斯泰因又把它运用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其他新城建设,如森纳赛田园城以及位于马里兰、俄亥俄、威斯康星和新泽西的4个绿带城。
4、广亩城市这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赖特(F.L.Wright)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城市分散主义”的规划思想。
他在1932年发表的著作《消失中的城市》(卟。
Di。
.appearing City)以及随后发表的《广阔的天地》(Broadacres)中对此有所阐述。
他主张将城市分散到广阔的农村中去,每公顷土地的居住密度为2.5万人左右。
每个独户家庭周围有一英亩土地(大约4 047 m2),生产供自己消费的粮食和蔬菜;用汽车、飞机作交通工具,居住区之间有超级公路连接,公共设施沿公路布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一些州的规划中,曾把“广亩城市’’思想付诸实践。
5、设计结合自然这是由美国著名景观生态学家麦克哈格(I.L.McHarg)于1969年提出的,他在《结合自然的设计》(Design with Nature)一书中提出了建立一个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生态学框架,认为生态规划是在没有任何有害的情况或多数无害条件下,对土地的某种可能用途进行的规划。
他通过案例研究,对生态规划的工作程序、应用方法及绿地在其中的结构和功能作用做了较全面的探讨。
他的生态规划框架对后来的生态规划影响很大,成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规划及绿地景观和生态建设的一个基本思路,被称之为麦克哈格生态规划法。
麦克哈格法的核心在于:根据区域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性能,对其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以确定土地利用方式与发展规划,从而使自然的利用和开发与人类其他活动和自然特征、自然过程协调统一。
他的生态设计思想在田纳西河流域绿带及美国一些高速公路绿带的规划建设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6、绿色城市运动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全球环境保护运动日益扩大和深入,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的“绿色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