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名文章】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启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新征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启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新征程作者:关英菊来源:《新长征》 2018年第4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017 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其核心内涵之一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其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是坚持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我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只有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价值导向,统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个方面的和谐发展,集中精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才能开启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吉林振兴发展新征程。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新需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其他领域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年均增长7.1%,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这些成就的取得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来之不易,尤其是我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已不再拥有英、美等早期先发现代化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而我们的发展又始终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撑。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提供者。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人类一直在想方设法地通过各种方式改进生产工具,以使自身更方便、更快捷地从自然界中摄取物质和能量,由此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但到了近现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摄取”遭遇了越来越严峻的拷问与挑战。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唯GDP 的发展实践也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供给和环境承载的有限性,由此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发表署名文章——大力推进新时代能源改革开放

22019年第03期声音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发表署名文章——大力推进新时代能源改革开放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系统擘画了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
国家能源局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善于作为、敢于担当,全面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大力推进新时代能源改革开放。
充分认识改革开放40年来能源发展成就能源快速增长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到2017年底,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4.9亿吨标准煤、能源生产总量达到35.9亿吨标准煤、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7.77亿千瓦、全社会用电量达到6.3万亿千瓦时。
2015年,无电地区人口全部用上电;2018年,“获得电力”指标升至全球第14位;“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提速;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稳步推进……人民群众的能源获得感不断增强。
能源成为历次改革的先行或重点领域。
可以说,能源领域的每次变革都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进步。
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从全部“跟跑”到部分“并跑”。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逐步成熟,建成投运全球最大容量的80万千瓦水电机组,基本建立起完整的风电制造体系,光伏制造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我国在部分领域已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装备技术产业,部分能源技术甚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能源国际合作从“参与”到全方位“融入”。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我国先后与有关国家新建双边能源合作机制24项,发布《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部长联合宣言》,推出我国第一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原油期货……能源合作对象不断丰富,合作方式不断创新,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这些工作成果,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为稳定国际能源市场与全球能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推动能源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一是求真务实。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已经解决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已经解决。
正确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影响长远的深层次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面对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唯有勇于面对、迎难而上,打破发展瓶颈,拓展发展路径,提升发展水平,才能实现发展不断向更高层次跃升,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我们要大力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未雨绸缪,主动出击,谋划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更快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1。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政治论断,也是当前我国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这一论断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必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政治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深刻理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这里所说的美好生活包含了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文化生活的丰富。
在物质生活方面,人民需求更高质量的教育、更好的医疗保健、更安全的食品、更美好的环境等。
在文化生活方面,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希望有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
而这些需求的提出,也意味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然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却是当前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
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但在区域发展、城乡差距、收入分配、环境保护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
许多地方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到位,这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形成了矛盾。
这也正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核心所在。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需要着力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意味着在经济发展中要更加注重协调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在社会领域要加大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在文化建设中,要丰富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要通过不懈努力,消除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个人观点上,我认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改革力度,优化政策环境,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大家共同富裕贡献力量;而每个人也应该增强责任感,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河北篇章·党旗红——学思主持人:魏冰心 Wbx137087357的基础和关键。
把共同富裕建立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做大做好经济社会“蛋糕”的有效途径,是把经济社会“蛋糕”切好分好的重要体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实现省“强”和民“富”的有机统一。
要深刻认识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深刻含义,多举措准确把握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要强化改革意识。
实现共同富裕,要以改革为先导、向改革要动力。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重点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公共服务、收入分配等领域改革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切实推出一批区域协同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等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进一步打通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的淤点、堵点,建立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畅通通道,探索建立具有河北特征的共富新模式、共富新场景、共富新平台。
以更加适配的体制要加强市场参与。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就要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对财富创造和初次分配的主导作用,调动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学思促进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健康运行的市场经济中展开竞争,多举措激发物质财富创造动力。
要打造共富联合体。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以建设共同富裕联合体为重点,创新发展“产业飞地”“科创飞地”“消薄飞地”;推动乡村片区组团联动发展,构建“农文体旅”“社企合作”“产销一体”等融合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协作、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走出区域联动、先富带后富、抱团共发展的共富新路子。
要树标杆做示范。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结合自身实际,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收入分配格局优化、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和谐发展等领域,有序开展多层次多领域试点示范,总结提炼、推广复制相关实践经验。
浅谈社区教育工作新思路

浅谈社区教育工作新思路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对社区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社区教育工作创造了广阔的前景。
结合各地经济发展实际,笔者认为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满足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多层次需求。
探索社区教育为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创新之路,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社区教育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为“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社区教育工作开展的步骤为以理论为先导,边实验、边推广,不断扩大社区教育范围。
一、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惠及全体公民的社区教育框架(一)必须把惠及全体社区成员作为社区教育的出发点,坚持按需施教。
1、优先发展能满足就业谋生需求的民生型社区教育。
通过教育使全体人民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
温家宝总理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署名文章中特别提到了农民工的培训工作,指出:“这样做有利于缓解当前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矛盾,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扩大社会就业”。
当前,社区教育要重点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特别是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进城务工民工和残疾人等人群的谋生就业需要。
把社区教育与实施“暖促工程”和创建文明城市结合在一起。
2、积极发展以追求生活质量和价值为需求的文化消费型社区教育。
通过开展报告会、知识讲座、文化艺术节、电视录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广大市民参与学习,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市民的生存质量和生活品位。
3、努力探索以满足人的自主发展为需求的素质提升型社区教育。
要尽力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引导人们将学习逐步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须,成为人们以精神生活为主的一种生活方式,以不断地学习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发展十分不均衡

发展十分不均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及其破解之道浙江有必要率先破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全国和其它地区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经验和示范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做出了新的判断,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判断,是对我国进入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主要矛盾的准确揭示,意味着在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
社会主要矛盾判定与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定总体上是基于经济社会重大供需关系的趋势性变化特征,它不是单纯指经济层面的供求关系与矛盾的重大变化,而是指整个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供求关系与矛盾的变化。
因此,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是相对于经济社会趋势性发展需求和关键性目标而言的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
发展不平衡并不等同于不平衡发展,不平衡发展是发展不平衡的起因,是决策者对发展战略或思路的主观性选择,发展不平衡则往往是不平衡发展的结果和客观表现,也就是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不能充分满足一定时期经济社会趋势性发展需求和关键性发展目标的体现。
发展不平衡往往与不平衡的发展理念、制度建构及其资源配置有关。
发展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具有相互联系性,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经济社会存在落差悬殊和失衡明显的发展领域与社会结构;发展不充分与发展不平衡有关,是发展不平衡的具体表现,也可以说是不平衡发展思路与战略的代价体现,发展不充分集中表现在经济社会某些领域的发展明显满足不了城乡居民的需求。
从人类社会演进和经济社会矛盾的变化规律看,发展的平衡性和充分性总是相对的,而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则是绝对的。
在特定的时期和发展环境中,实施不平衡发展政策或发展战略,常常是解决特定问题或实现短期目标的有效途径。
五大发展理念:对症“发展起来后的问题”

五大发展理念:对症“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作者:慕振东来源:《前线》2015年第12期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成功走完了现代化“前半程”,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台阶。
同时,如“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问题日益凸显。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一点也不比不发展的时候少,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
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如今,中国正处在这个历史节点上,中国面临着更多“发展起来后的问题”,需要实现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需要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将成为我们担当这一历史使命、实现新的发展变革的思想引领。
坚持创新发展,实现发展的动力转换依靠“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实现赶超式发展是现代化后发外源型国家的普遍经验。
日本、“亚洲四小龙”等发展奇迹背后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他们以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方式,来取得经济的快速发展。
著名经济学家、曾任世界银行副总裁的林毅夫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前后发展速度的差异,也源于此:改革之前,我们想在技术上赶超,但只能自力更生,花很大的人力物力去搞最尖端的东西;而改革之后我们更多大量依赖引进技术,所以经济发展快得多。
但是发达国家不会把尖端技术转让给我们,而且我国的“后发优势”、“比较优势”等红利正渐趋用尽,我国必须进入到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升级的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中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充分证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在十四
五规划时期,中国经济实现了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基本解决。
中国在十四五时期坚持扩大内需,大力提升消费水平。
只有消费能力增强、消
费市场更充分发挥活力,才能有效支撑经济发展,提升中国经济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同时,十四五时期也加强了科技支撑,大幅推进科技创新,加大技术改进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有效促进经济发展。
十四五时期促进了就业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大大提升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水平,
因此人们的生活多了来,幸福感更上一层楼。
更多的人可以获得更好的住房、就业培训和培训,体验到更高质量的生活。
人们也越来越注重个人自我享乐,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发展之中,为创造美好的生活、家庭和社会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十四五时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根源在于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将继续向着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将得到更加显著的提高。
在推进发展中加快补齐民生短板

在推进发展中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作者:乔尚奎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第9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有力推动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但要看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和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期待相比,社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优质资源供给缺口较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体制机制不够顺畅,一些方面的问题群众反映还比较强烈。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群众对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要求日益提高,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要求,加快补齐社会民生领域短板,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更大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进,5年来共有68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降到3.1%以下,创造了我国扶贫史上的最好成绩,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
但现在我国仍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从群体分布上看,老年人、残疾人、大病和慢病患者等占到一半左右,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解决这些人的贫困问题,成本更高,难度更大;从区域分布上看,贫困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集聚以及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贫困县和超过20%的贫困村,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都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扎实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新时代着力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新时代着力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作者:孙祥来源:《知与行》2017年第12期[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间的矛盾。
所以,我们应该理性认识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路径与方法。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是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的前提条件;新时期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一是比例关系层面上的不平衡不充分,二是比较关系层面上的不平衡不充分,三是位序相关层面上的不平衡不充分,四是应然实然层面上的不平衡不充分。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思路对策,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创新发展,二是协调发展,三是绿色发展,四是开放发展,五是共享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
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五大发展理念;十九大[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7)12-0005-05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7。
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文化需求,而是上升到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的层面。
中国总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增强,但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有所扩大,表现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我们应该理性面对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路径和方法。
一、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一)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10。
实现我国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可能的政策措施

实现我国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可能的政策措施在当前全球化竞争的大背景下,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如何实现我国的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方面因素,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来实现。
在本文中,我将从经济、教育、环境、科技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实现我国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可能的政策措施。
1. 经济方面在实现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创新创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措施来实现。
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也是促进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的必要经济政策措施。
2. 教育方面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为了实现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均衡性。
加强职业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倾斜也是实现教育平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3. 环境方面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实现环境友好型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4. 科技方面科技创新是推动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的重要动力。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构建更加开放和创新的科技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创造能力,从而实现科技创新驱动的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
总结回顾从经济、教育、环境、科技等多个方面来看,实现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需要政府持续努力,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和推动各方面的协同发展。
也需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我看来,实现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奉献。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我国梦的伟大目标。
写手注:文章总字数大约为3000字。
为什么必须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1、为什么必须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答:(1)从经济角度看,如果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会使国民经济难以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从社会层面看,如果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容易使整个社会产生心理鸿沟,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从国家层面看,如果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还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
一些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当发展不平衡问题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纠结在一起时,往往成为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的诱发因素。
因此,能否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挑战。
2、如何解决趋于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答:一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二是积极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
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细化国土开发格局的空间尺度,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局域发展格局。
三是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高自主发展能力。
四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仅要缩小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而且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二十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第一,中国人们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高分申论范文:解决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高分申论范文:解决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问题日益凸显。
虽然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只有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
政府应该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教师薪资待遇,改善教育硬件设施,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差距。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善职业教育的硬件设施,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教育资源的统筹和配置。
当前,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过剩,而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加大教育资源的统筹和配置力度,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确保每个地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
最后,我们还应该加强教育体制的改革。
当前的教育体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升学压力过大、教育评价过重、教育内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改革教育体制,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推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通过政府的投入、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我们才能够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存在矛盾。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物质生活水平、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他们期待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多的机会,希望能够享受到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
然而,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导致了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和机会的不均等,造成了一些人群的权益受损和社会阶层的拉大。
这种矛盾的存在表明,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要通过改革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消除贫困和区域发展差距,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就业增长和收入分配公平,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同时,社会各界应当积极参与,增加投入和力量,推动解决这些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只有通过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新发展理念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新发展理念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新发展理念1. 引言- 社会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发展不平衡问题则是各国普遍面临的挑战之一。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我们不可忽视社会、环境和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发展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的发展理念应运而生,旨在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2.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 (主题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我们需要重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
这些原因包括资源分配不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侧重于加强区域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技术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教育和医疗资源配置等。
- 我们需要注重城乡发展的协调性。
城乡差距是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方面之一。
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需要推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
也需要重视城市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以便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流向农村地区。
- 我们还需要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经济增长需要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相结合,以确保我们的发展是可持续的。
在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时,我们应该注重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改善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工作。
3. 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原则- (主题词: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原则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这些原则旨在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并在经济增长中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推动科技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 协调是实现各方面发展协调的关键。
我们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提升各个领域的政策协同性,实现产业、城市和人口的协调发展。
- 绿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 开放是实现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创新法治建设,推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的几点思考

创新法治建设,推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的几点思考作者:马伟来源:《人大研究》 2018年第8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也是谋划各方面工作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如何根据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实际,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当前应当研究和思考的重大问题。
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人大法制、内务司法工作实践,对创新法治建设推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作了一些初步学习和思考。
一、青海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的主要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全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根本性变革,青海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同时,应清醒地看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相比,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方面。
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还不算高,发展的总量还不够充裕。
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结构性方面的矛盾,体现在东部城市与环湖、青南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二元结构导致的城乡区域在经济发展、市场发育、社会保障、民生改善等方面的不平衡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在利益分配、共享改革成果方面的不均衡和差异性。
2017 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660 元,青海只有44348 元;全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 元,青海仅为19001元,两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省内看,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西宁市达到1284.91 亿元,最低的果洛州仅有37.27 亿元,差距近35 倍。
发展不充分还表现在发展的总量还不够强,创新驱动和人才支撑不充分。
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作者:王海蕴来源:《财经界·上旬刊》2018年第04期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乡村振兴被屡屡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团组活动时,多次提到乡村振兴问题。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专门就乡村振兴战略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这是“一篇大文章”,强调“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从实践看,发展不平衡,最突出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最突出的是农村发展不充分。
将来即使城镇化目标实现了,城镇化率达到了70%,全国仍有4亿多人生活在农村。
山东常住人口已突破1亿,按70%城镇化率算,将来也还有3000多万人生活在农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总体要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下一步还要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指南,要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是农业大省,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之说。
习近平总书记说,这反映了山东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出自诸城、潍坊,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
要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第一,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个新的重大政治论断,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现阶段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理论判断。
近年来,XX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大抓手”,按照“做大经济总量、做大主导产业、做大城市规模”的发展思路,确定了“兴交通、聚产业、建新城、强县域”的工作重点,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全局工作的开展,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连续四年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评估考核中位居前三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XX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不充分;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三是城市建设发展不充分;四是民生发展不充分;五是社会管理存在明显短板。
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在XX的具体体现。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我们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加快XX振兴发展,更好地满足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打造粤东西北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
XX区位优势明显,特色产业基础雄厚,发展条件比较优越,完全具备成为粤东西北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条件。
接下
来,我们将主要围绕“迎接建市60周年六大行动计划”狠抓工作落实,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推动交通、产业、城建、民生、社会治理、党建等六大领域加快提升发展。
二、打造粤西重要交通枢纽
过去五年是XX交通史上开工项目最多、最集中的一个时期,五年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331.9亿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00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粤西交通枢纽的雏形基本形成。
下一步将继续集中财力物力,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建设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形成内外紧密衔接的交通网络体系,着力构建粤西重要交通枢纽。
主要实施铁路建设、高速公路建设、市直交通项目建设、县域交通项目建设、港口建设等五大方面,共计48个项目。
三、打造特色鲜明产业强市
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对XX而言,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是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
根据XX的产业资源和产业基础,我们谋划了六大工业主导产业,下一步要全力抓好落实:着力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争取在2020年前形成2—3个石化后加工产业集群,建成全国十强乙烯化工产业园区,石化后加工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
着力布局发展石化装备、海工设备、特种船舶、智能制造等先进装备制造业。
培育珠宝及奢侈品加工产业,建设集珠宝玉石设计、生产、展示、销售为一体的多元化珠宝玉石加工产业园区,打造广东国际珠宝黄金时尚之
都。
着力全面提升优势农海产品的加工规模和附加值,形成广东重要的“渔港+产业”海产品加工基地。
着力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建成全国最大的橘红、沉香生产加工基地及全省重要的南药生产基地,加快推进高新区健康产业园、水东湾新城医药物流园、化橘红产业园、化州医药物流园建设,构建健康服务产业集群。
着力推动高岭土等优势矿产资源有序开发、高端发展。
着力推进省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建设管理体系,提升园区发展力和竞争力。
四、打造粤西组团式中心城市
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建设宜居宜业美好家园。
按照“北优、中联、南拓、东进”的城市发展战略,高起点做好城市规划。
按照“两轴双中心、四组团多廊”的组团式结构,加强组团与组团之间、中心城市与次中心城市之间的规划衔接,加强基础设施无缝衔接,促进融合发展。
进一步做大中心城区规模,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继续优化提升北组团,大力完善市区路网,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大城市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作力度,持续提升城市品位,实现城区空间、产业、人口协调发展。
加快建设中组团市民高新片区,围绕“产业重镇、创新高地、绿色新城”的目标,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南组团电白城区、水东湾城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智慧”的“南海首湾、海韵绿城、智慧新城”。
持续开发建设东组团博贺湾片区,建成东部综合性现代化港区、临港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