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近五十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及影响

合集下载

陇南近五十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及影响

陇南近五十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及影响

陇南近五十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及影响摘要: 利用1959~2008年陇南气温降水资料,利用直线回归方程、图表,分析陇南50年来的气温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和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各季节变化幅度不同,冬季上升幅度最大,夏季最小;以80年代后期为界分为冷暖两个阶段。

降水变化明显,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气象灾害增多,从而产生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

陇南是农业地区,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和粮果安全,因此,研究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陇南气温降水变化影响现在讨论气候变化已经成了人们的热点问题,在全球气温变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大背景下,而在小地区也已经凸显。

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将会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陇南是一个资源丰富,气候怡人的山区,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因此,研究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陇南气温变化特征全区气候在横向分布上分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大类型,在纵向分布上,由于受山脉的走向、山势的高度、山坡的坡度和坡向等地形因素的影响,光、热、水、气和生物资源等农业诸要素,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耕作区垂直高差一般在50一120米左右。

特别是气象条件的垂直差异极为明显,俗话说:“山上积雪皑皑,山下春暖花开”,“一眼看四季,十里不同天”。

利用1959~2008年陇南气象站的资料,对陇南、四季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状况和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近50年来,我国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特征呈现北方增暖明显,年平均最低气温全国各地基本一致,呈明显的变暖趋势;无论是春季还是冬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暖幅度明显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增幅;平均日较差多呈下降趋势,并在陇南东南部方地区尤为明显,各季平均日较差亦均呈下降趋势,并以冬季的下降幅度为最大;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变化在年代际变化上基本呈现较为一致的步伐,即50年来主要的变暖均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均在90年代。

1970—2019年陇东地区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1970—2019年陇东地区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1970—2019年陇东地区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1970—2019年陇东地区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强对流天气是气候系统中具有高风速、大雨量和激烈垂直运动的一类极端天气过程。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并且具有不可忽视的气候影响。

陇东地区作为中国的季风气候区域之一,强对流天气在该地区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从1970年到2019年的50年时间段,对陇东地区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

首先,我们对陇东地区的降水量进行了分析。

从图表数据可以看出,陇东地区的年降水量呈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

在1970年至1990年期间,该地区的年降水量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而在之后的二十年间,年降水量呈现不规则的波动。

特别是在1998年至2002年间,该地区的降水量大幅度减少,此后逐渐恢复。

其次,我们对陇东地区的气温进行了分析。

从图表数据可以看出,陇东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在1970年至1990年期间,年平均气温增长较为缓慢,但在1990年后,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尤其是在2010年以后,年平均气温的增长明显加剧。

气温的上升可能是导致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进一步分析陇东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季节分布。

从图表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强对流天气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特别是在6月至8月期间,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率较高,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而在冬季和春季,强对流天气发生的频率相对较少。

这与陇东地区夏季和秋季的高温高湿、大气层不稳定有关。

最后,我们对陇东地区强对流天气的时间演变进行了分析。

从图表数据可以看出,陇东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在过去50年中有所增加。

尤其是在1998年至2002年间,强对流天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明显增加,这可能与该时期的降水量显著减少有关。

综上所述,1970—2019年陇东地区的强对流天气表现出明显的气候特征。

年降水量呈现出明显的增加和波动;年平均气温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强对流天气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并且频率逐年上升;强对流天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在过去50年中有所增加。

白水江文县水文站水文特征研究

白水江文县水文站水文特征研究
降水量变差系数 Cv 值 为 0 15, 变 差 系 数 很 小。
年最大降水量为 590 9mm,最小为 295 8mm,极
值比为 2 0,说明年际变化幅度小,极值统计见表
2。
表2
均值
( mm)
430 6
2020 No 6
刘 霞:白水江文县水文站水文特征研究
文县站降水量极值计算统计
丰枯程度
特枯水年
丰水年
丰水年
丰水年
丰水年
特枯水年
枯水年
枯水年
枯水年
枯水年
图 4 文县站径流量年际变化过程与趋势
5 洪水特征
该站测验断面洪水主要由局地暴雨洪水和大
范围洪水组成 [2] ,实测最大洪峰流量多出现在 6 -
9 月, 上 游 刘 家 河 坝 实 测 最 大 洪 峰 流 量 为
816m 3 / s,文 县 断 面 历 史 洪 水 调 査 最 大 流 量 为
年最大值
降水量
( mm)
590 9
出现
年份
1990
年最小值
降水量
( mm)
295 8
出现
年份
2003



资料系列
2 0
1967-2016
2 3 趋势分析
点绘降水量年际变化过程线见图 1。 可见该
站降水量在 1990 年发生突变出现了拐点,之前降
水量呈递增趋势,1991 年到 2007 年间呈现逐年
月,其中 8 - 9 月最多。 暴雨形式多为雷阵雨,上
游海拔较高,暴雨强度较小,中下游暴雨强度较
源头接界,西南和涪江流域接壤,南部与平武县夺
大。
补河流域相连。 流域面积 8316km ,地跨四川省

陇南市文县暴雨天气气候分析

陇南市文县暴雨天气气候分析

陇南市文县暴雨天气气候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陇南市文县历年发生暴雨天气的时空分布、灾害损失以及典型暴雨天气过程的形成、天气形势、发生发展过程进行统计分析,从气候学、天气学和动力学等方面分析文县暴雨天气形成规律,并对暴雨场次和灾害进行预测。

关键词:暴雨;天气气候;分析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Longnan City rainstorm weather in Wenxian over the year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isaster losses and typical rainstorm weather process in formation,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weather situa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from climate, weather and kinetic aspects of Wenxian Rainstorm Day gas formation, and the storm events and disaster prediction.Key words: rainstorm; weather and climate; analysis引言文县的东、南与四川省青川县、平武县接壤,西、北与四川省九寨沟县为邻,东北与本省武都区相连。

气候垂直分布特点十分明显,文县山地特征明显,因暴雨和局地短时强降水引发的洪水灾害及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活动相当频繁,并且文县中、东部暴雨造成的灾情比西部明显偏重。

因此,加强对暴雨灾害天气的监测、预报以及服务手段的研究,减轻暴雨等灾害造成的损失成为气象科技研究的当务之急。

一、文县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1、文县地形特征文县地处秦岭山地西部,从西向东横贯全境,构成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差3600多米,最低点是东南部中庙乡的罐子沟,海拔550米,最高点是西部堡子坝乡的雄黄山,海拔4187米。

近61年来渭河上游陇西段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近61年来渭河上游陇西段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近61年来渭河上游陇西段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周宝鹏;彭永武;赵春玲;丁春伟;苗国秀;刘小金;王胜【摘要】利用陇西县气象站1957—2017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近61年来渭河上游陇西段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1年来渭河上游陇西段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270 ℃/10 a;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气温上升最为明显,上升幅度为0.312 ℃/10 a;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初,气温呈缓慢下降趋势,80年代后期开始,气温逐渐回升,在1997年发生了一次明显增暖的突变.近61年来渭河上游陇西段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9.535 mm/10 a;其中夏、秋两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春、冬两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较小;降水量在近61年来没有出现明显的突变现象.%Using th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 data in Longxi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from 1957 to 2017,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ic change in Longxi in the upstream of Wei River in recent 61 years were analyzed by linear tendency analysis,Mann-Kendall test and t-test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mperature presented ascending trend in Longxi in the upstream of Wei River in recent 61 years,the tendency rate was 0.270 ℃/10 a.The temperature ascended at all seasons,most obviously in winter,the tendency rate was 0.312 ℃/10 a. From 1950s to early 1980s, the temperature decreased slowly, and the temperature began to rise gradually in the late 1980s.The temperature had a ascending abrupt change in 1997.The precipitation showed decending trend in the past 61 years,the tendency rate was 9.535 mm/10a. The precipitation showed decending trend in summer and autumn;theprecipitation showed a small ascending trend in spring and winter.Pre-cipitation had no obvious abrupt change in the past 61 years.【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11【总页数】4页(P125-128)【关键词】气温;降水量;变化特征;渭河上游;陇西县【作者】周宝鹏;彭永武;赵春玲;丁春伟;苗国秀;刘小金;王胜【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气象局,甘肃陇西748100;甘肃省陇西县气象局,甘肃陇西748100;甘肃省陇西县气象局,甘肃陇西748100;甘肃省陇西县气象局,甘肃陇西748100;甘肃省张掖市气象局,甘肃张掖734000;甘肃省平凉市气象局,甘肃平凉744000;甘肃省平凉市气象局,甘肃平凉7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P467过去100多年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毋庸置疑,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13年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地表温度近130年(1880—2012年)来升高了0.85 ℃[1]。

陇南武都地区降水变化特征

陇南武都地区降水变化特征

陇南武都地区降水变化特征作者:王润科庞卫花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4年第06期摘要:以陇南嘉陵江流域武都区气象站提供的1959年-2008年的月降水资料为基础数据,分析了该区近5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并应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进行了突变性检验。

结果表明:武都区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9.1%;降水年际变化明显,1983年的年降水量是近50年历史最高值,年平均降水量为574.25 mm,1997年是降水量最低值,降水量为225.41 mm,是近50年干旱较严重年份;进入21世纪后降水量波动不大,2006年以后年降水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陇南;降水变化;Mann-Kendall;突变性检验中图分类号:P4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4)06-0066-04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升高,气候变化显著,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不同区域出现的严重旱涝,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而且造成土地资源、水资源退化、生态环境破坏,制约可持续发展[1]。

为此不少学者对我国不同地区降水分布、变化趋势和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和预测[2-8]。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武都地区降水变化特征的影响,选择武都地区气象站1959年-2008年的降水量资料,探讨近50年来武都地区的降水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并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本区域降水演变规律,从而指导当地农业生产,为解决水安全问题及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研究基础。

1 研究区域概况陇南嘉陵江流域武都地区地处甘肃南部的陕、甘、川交界地带,秦岭和岷山两大山系的支脉东西向横贯全境,地理坐标为北纬32°47′-33°42′,东经104°34′-105°38′,总面积为4 683 km2。

研究区位于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白龙江中游,海拔667~3 600 m,垂直差异明显,年均气温14.7 ℃,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半湿润向暖温带半干旱过渡区。

陇南自然资源状况

陇南自然资源状况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一、自然环境条件地理位置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陲,东连陕西,南接四川,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北依定西市和天水市,地理坐标在东经104° T——106° 35',北纬32° 38’ ——34° 3T之间。

东西长221公里,南北宽220公里,总面积2.79 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陇南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位于我国阶梯地形的过渡带。

她的西部向甘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东部与陕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

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境内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错落相间,形成独具特色、错综复杂的壮美景观。

北部西礼山地呈现低山宽谷的黄土地貌,海拔1800 米上下;东部徽成盆地介于北秦岭和南秦岭之间,长百余公里,宽数十公里,呈现丘陵宽谷地形,海拔1000 米左右;西南部为高中山与峡谷地,东有甘陕边界的透马驹山,西有与甘南相邻的葱地山,南为甘川分界的摩天岭。

最高峰雄黄山,海拔4187 米,座落在文县西北部的屯寨乡境内。

最低点罐子沟,海拔550 米,位于文县东南部的中庙乡境内,亦为甘肃省海拔最低点。

气象气候陇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山脉走向的影响,区内气候复杂多样,分布独特,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均十分明显,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景观。

一是南北温差悬殊。

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从亚热带湿润气候向暖温带湿润气候、温带半湿润气候和高寒阴湿气候过渡,年平均气温5C —— 15C,日照时数1700 —— 2000小时,活动积温2600—— 4600 C,年降水量450—— 1000毫米,无霜期166―― 285天。

武都、文县南部及康县东南河谷地带,海拔低于1000米,年平均气温高于14 C,活动积温大于4500C,年降水量450―― 1000毫米,局部地方年降水量达1300 多毫米,干燥度小于 1 ,无霜期大于280 天,热量和水分均为甘肃最高,是本省唯一的亚热带温润气候区。

1971—2010年陇南山区高温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1971—2010年陇南山区高温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

1971—2010年陇南山区高温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及灾害风险区划摘要从1971—2010年陇南市高温天气日数资料入手,分析得出:陇南市山区每年都有高温天气出现,9个气象站平均每年合计出现70.4 d,其中,武都区平均每年出现约21 d,为全市出现高温日数最多的站,高温天气一般出现在5—9月,其峰值主要集中出现在6—8月,该时段高温天气灾损最为严重。

目前,受全球气候变暖背景的影响,陇南市山区高温天气日数呈现出明显的增多趋势。

因此,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高温天气灾害危险性图层,结合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得到高温天气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

结果表明:陇南市高温天气灾害危险性等级白龙江、白水江流域海拔1 100 m以下浅山河谷区、文县东南部、成县中部和康县东南部最高,海拔1 800 m以上高山区高温热海危险性等级最低,大多数年份不会出现高温天气。

高温天气灾害风险由高到低、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白龙江、白水江干热河谷及康县东南部、文县东南部和成县中部低海拔区为高温天气灾害高风险区;宕昌县西部、礼县西北部、武都区西北部、文县西北部和两当县南部高海拔区为高温天气灾害低风险区。

关键词高温天气;时空分布;模型建立;灾害风险区划;甘肃陇南;山区;1971—2010年陇南市地处青藏高原东侧边坡地带,西靠甘南高原,北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接四川盆地,东与陕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

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境内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错落相间,最高点雄黄山,海拔4 187 m,座落在文县西北部的屯寨乡境内,最低点罐子沟,海拔550 m,位于文县东南部的中庙乡境内,也为甘肃省海拔最低点,由于受山地地形及大气环流和太阳幅射的影响,气候差异悬殊,地域性立体小气候特点十分明显,从而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和自然景观特征,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光热充足是陇南市主要气候特点,适宜种植多种作物。

我国西北地区近50年降水和温度的变化

我国西北地区近50年降水和温度的变化

第8卷第1期2003年3月气候与环境研究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Vol 8 No 1M ar 20032002 09 15收到,2002 10 20收到修改稿*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气候环境监测预测方法研究 和 东亚季风科学试验预研究 项目(2001CCB00400)共同资助我国西北地区近50年降水和温度的变化*于淑秋1) 林学椿2) 徐祥德1)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2)(国家气候中心,北京 100081)摘 要 用近50年的每月温度和降水资料研究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

结果表明:(1)该地区在1986年附近发生了一次明显的气候跃变,要比全国气候跃变晚6~8年;(2)跃变后比跃变前全区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 51!,冬季上升了1 27!;(3)跃变后比跃变前全区年降水总量上升了5 2%,夏季上升了6 8%。

进而讨论了温度和降水的增加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跃变;温度;降水;西北地区1 引言为了给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提供历史和现实的依据,促进全球变化研究相关学科的发展,西部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1]一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几代科学家对西部环境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西部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包括西南和西北两区,此两区之间的气候差异较大。

本文研究的西北地区主要包括内蒙古西部、宁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北部等地,大致在(30∃N 以北,110∃E 以西)的广大地区。

该区属温带、暖温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全区年平均气温约7!,平均年降水总量为300mm,大部分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河流径流量除了自然降水外,还依赖于天山、祁连山等山脉的冰、雪融化。

该地区日照长、风速大、气候资源丰富。

日照时数是我国最长的地区,年日照时数可达3000h 左右,年总辐射量约在(130~170)%4 2%103J a -1cm -2,太阳能丰富。

(完整版)陇南自然资源状况

(完整版)陇南自然资源状况

第一节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一、自然环境条件地理位置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陲,东连陕西,南接四川,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北依定西市和天水市,地理坐标在东经104°1′--106°35′,北纬32°38′――34°31′之间。

东西长221公里,南北宽220公里,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陇南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位于我国阶梯地形的过渡带。

她的西部向甘南高原过渡,北部向陇中黄土高原过渡,南部向四川盆地过渡,东部与陕西秦岭和汉中盆地连接。

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境内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错落相间,形成独具特色、错综复杂的壮美景观。

北部西礼山地呈现低山宽谷的黄土地貌,海拔1800米上下;东部徽成盆地介于北秦岭和南秦岭之间,长百余公里,宽数十公里,呈现丘陵宽谷地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南部为高中山与峡谷地,东有甘陕边界的透马驹山,西有与甘南相邻的葱地山,南为甘川分界的摩天岭。

最高峰雄黄山,海拔4187米,座落在文县西北部的屯寨乡境内。

最低点罐子沟,海拔550米,位于文县东南部的中庙乡境内,亦为甘肃省海拔最低点。

气象气候陇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山脉走向的影响,区内气候复杂多样,分布独特,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均十分明显,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景观。

一是南北温差悬殊。

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从亚热带湿润气候向暖温带湿润气候、温带半湿润气候和高寒阴湿气候过渡,年平均气温5℃――15℃,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活动积温2600――4600℃,年降水量450――1000毫米,无霜期166――285天。

武都、文县南部及康县东南河谷地带,海拔低于1000米,年平均气温高于14℃,活动积温大于4500℃,年降水量450――1000毫米,局部地方年降水量达1300多毫米,干燥度小于1,无霜期大于280天,热量和水分均为甘肃最高,是本省唯一的亚热带温润气候区。

兰州市和陇南市温度降水变化趋势对比分析

兰州市和陇南市温度降水变化趋势对比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兰州市和陇南市(武都区)1981—2019年温度、降水资料变化趋势对比分析得出:两地各时段平均气温1981—1990年为相对偏冷期,1991—2000年为正常时期,2001—2019年为相对偏暖期;两地各时段平均降水量1981—1990年和2011—2019年均为明显的上升趋势,1991—2000年兰州为明显的上升趋势,武都为明显的下降趋势,2001—2010年均为明显的下降趋势;目前,两地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均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

研究结果对指导两地科学规划和周密部署防汛抗旱、农业生产及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温度;降水;变化趋势;对比分析;甘肃兰州;甘肃陇南中图分类号P423.3;P426.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04-0173-03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4.07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兰州市和陇南市温度降水变化趋势对比分析吴巧娟赵育俊肖志强(甘肃省陇南市气象局,甘肃陇南746000)兰州市为甘肃省省会所在地,地处甘肃中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陇南市为甘肃省最南部的一个地级市,属北亚热带向北暖温带过渡地带。

两地气候既有差异又有联系,特别是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各类暴雨洪涝、低温冻害、高温干旱[1]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区域分布变得复杂和难以把握,造成的灾害十分严重。

气象灾害对甘肃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更加严重的威胁。

因此,为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2-3]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省(市)领导部门指挥部署防汛抗旱及农业生产、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科学分析了兰州市和陇南市武都区近40年来温度、降水分布变化规律。

1区域概况与研究资料1.1基本气候概况兰州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境内最高点营盘岭海拔2171m ,最低点北面滩海拔1503m 。

1960—2013年甘肃省气温、 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1960—2013年甘肃省气温、 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3):175-181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1960—2013年甘肃省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分析邢轶兰1,邸利2,何毅3,范莉梅1,张国忠1(1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兰州730070;2甘肃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70;3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摘要:为了研究近54年来甘肃省气候变化特征,根据甘肃境内28个气象站1960—2013年温度、降水数据,利用气候趋势分析、气候突变分析及Morlet小波分析等,分析甘肃省近54年来气温、降水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1)近54年来甘肃省的年均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降水量的总体上呈微弱增加趋势。

(2)甘肃省中部地区处于暖湿化过程,而南部地区处于暖干化过程,北部地区仍然处于干旱化。

(3)年均温在1994年前后出现明显的突变点,年均降水量正反序列曲线均未超过95%置信度线,但正反序列曲线在置信度区间内存在1个交叉点,出现在1993—1994年之间,有可能在1993—1994年发生突变;(4)Morlet小波分析显示,甘肃省年均温存在8年左右的显著变化周期,年均降水量的周期性较差。

关键字:气候变化;突变点;小波分析;甘肃省中图分类号:P423.3+4,P426.63+3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asb15030199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Gansu Province from1960to2013Xing Yilan1,Di Li2,He Yi3,Fan Limei1,Zhang Guozhong1(1College of Forestry,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730070;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730070;3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730000)Abstract:The paper aims to study climate change of Gansu Province in the past54years.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of28meteorological stations which were distributed in Gansu Province from 1960to2013,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variations were analyzed with rate of linear tendency analysis,Mann-Kendall break detector and Morlet wavelet analysis methods.The results showed that:(1)an increasing trend of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obviously existed in Gansu Province in the past54years,and the increase of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was insignificant;(2)from spatial distribution display,the central regions of Gansu Province was becoming warmer and wetter in recent decades,while the southern regions was in a warming and drying process,and the northern regions was still in drought;(3)the mutation of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was obvious around1994,the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curve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equence did not exceed the95%confidence level line,but there was an intersection which appeared between1993and1994,probably the mutation point;(4)results of Morlet wavelet analysis showed that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had a significant change period of about8years,while the periodicity of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was poor.Key words:climate change;mutation point;wavelet analysis;Gansu Province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陇东黄土高原刺槐林林分结构对侵蚀控制及生态耗水影响研究”(41461112)。

陇南山区近40年大风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灾害风险区划

陇南山区近40年大风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灾害风险区划


1 7 m / s ( 8 级 以上) 的风称 为大风 , 它对农业 的危害 主要是 : 加速植物蒸腾 , 使耗水过多 , 光合强度降低 ; 春夏季大风可加 剧旱灾¨ 。 J , 冬季大风可加重越冬 作物的冻害 ; 大风可造成林木和作物 的倒伏 、 断枝、
1 资料 与方法
大风资料 由陇南市 文县 、 康县 、 成县 、 徽县 、 两
意 义。
1 . 3 3 3 3 万h m , 是中国油橄榄栽培种植示范重点 区 域之一 。同时 , 陇南 市又是 “ 中 国花 椒 之 乡 ” 和“ 中
国核桃 之 乡 ” , 现有 花 椒 1 1 . 3 3 9万 h m , 种植 面 积 和
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 现有核桃 2 2 . 2 1 1 1 万h m , 约占 全国核桃种植面积 的四分之一 , 已成 为我 国核桃主 产区。大风是陇南 市农业生产上的主要气象灾害之 通常 6级 以上 的风会对 作物产 生危害 , 风速≥



∞ ∞

卜 0


-一 口’
.一

口,







a,

。, 西
-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西


口, 0 0 0 0 0
0 0 0 0 0
年 份
图 2 陇南 市 大 风 危 险性 等 级 分 布
图 1 陇南市 9站逐年大风 日数 合计年 际变化
立经度、 纬度 、 海拔高度 与大风次数 多元线性 回归 方程计算 而 得 , 并 以此进 行统计分 析。其方 程如 下:

陇南近五十年降水变化趋势分析及对农业的影响

陇南近五十年降水变化趋势分析及对农业的影响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地处秦巴山区, 全区地势包 括高山、 河谷、 丘陵、 盆地交错, 北部西礼山 地呈现低山宽谷 的黄土地貌, 海拔1 8 0 0 米上下; 东部徽成盆地介于北秦岭和 南秦岭之间, 长百余公里, 宽数十公里, 呈现丘陵宽谷地形, 海拔 1 0 0 0 米左右; 西南部为高中山与峡谷地, 高峻山岭与深 陷河谷错落相接, 对比显著, 本区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 渡区, 气候垂直分布, 地域差异明显, 降水季节分布不均, 易 弓 I 发洪涝干旱等灾害, 给 农业 生产 带来极大损失。 2 0 世纪以 来全球气候发 生明 显变 化¨ , 降 水量的变 化是影响干旱及洪 涝变化的 最主 要的因子 , 但降 水强度和降水日 数的时空变 化更易弓 f 起旱涝加剧。 近年来, 施雅风针对西北地区水资源 变化和利用进行了 研究 J , 这些研究 对水资源变化和利用做 出了有益贡献。 有关专家对甘肃省陇东南地区统计分析了
r i e s o f s o c i a l a n d e c o n o mi c p r o b l e ms .L o n g na n i s a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a r e a. Pr e c i p i t a t i o n c h a n g e s d i r e c t l y a f -
陇南近五十年降水变化趋势分析及对农业的影响
王 润科 , 崔 俊峰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甘肃 成县 ~ 2 0 0 8年 降 水 资料 , 建 立 相应 图表 , 分析 陇 南地 区 5 0年 来 的 降 水 变化 趋 势 。 结果 表 明 :
第2 4 卷 第1 期
2 0 1 3年 1 月
陇东学院学报

陇南武都地区降水变化特征

陇南武都地区降水变化特征

陇南武都地区降水变化特征王润科;庞卫花【摘要】以陇南嘉陵江流域武都区气象站提供的1959年-2008年的月降水资料为基础数据,分析了该区近5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并应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进行了突变性检验.结果表明:武都区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9.1%;降水年际变化明显,1983年的年降水量是近50年历史最高值,年平均降水量为574.25mm,1997年是降水量最低值,降水量为225.41mm,是近50年干旱较严重年份;进入21世纪后降水量波动不大,2006年以后年降水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14(012)006【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陇南;降水变化;Mann-Kendall;突变性检验【作者】王润科;庞卫花【作者单位】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系,甘肃成县742500;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系,甘肃成县74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Abstract:Based on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1959 to 2008 provided by the Bureau of Meteorology of Wudu area in the Jialing RiverBasin of Longnan,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change in the last 50 years were analyzed,and the Mann-Kendall method was used to perform the mutation test of precipit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ecipitation has an uneven distribution within a year with 79.1% occurring from May to September;there is an obviously interannual variation in precipitation in the last 50 years with the highest annual precipitation of 574.25 mm in 1983 and lowest annual precipitation of 225.41 mm in 1997;and precipitation has little fluctu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and increases gradually since 2006.Key words:Longnan;precipitation change;Mann-kendall;mutation test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升高,气候变化显著,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不同区域出现的严重旱涝,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而且造成土地资源、水资源退化、生态环境破坏,制约可持续发展[1]。

陇南几月份气候最好

陇南几月份气候最好

陇南几月份气候最好1、想问问甘肃陇南武都的气候怎样?陇南东连陕西,南接四川,北靠天水,西连甘南,属长江流域地区。

海拔800--2700米,年平均气温14℃,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

现有国道G212线,省道江武路、大姚路、马龙路4条干线公路。

兰渝铁路正在修建。

武都区、成县生活条件好点,其他县相对差一些。

如是陇南以北地方人,带点防潮物品,另最好带上MP4或电子书之类的东东。

2、陇南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你问的范围有点模糊,从细节上来说,陇南地区是秦巴山地,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过渡。

大范围来说,陇南还涉及到向西部高山高原气候的分布,向北还有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布。

3、甘肃陇南气候5月份植被绿了吗?老南的气温那五月无符号饿死好植被肯定都绿了,但中国大部分这个时候呢都是绿的。

4、甘肃省哪个城市最好陇南的天气如何武都最近一周的天气如何?天水天气最好吧,武都也不错。

5、陇南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陇南市气候在横向分布上分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大类型。

北亚热带包括康县南部、武都南部、文县东部,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河谷浅山地区。

在这一带有全市两个热量高值区,一个是白龙江、白水江沿岸河谷及浅山区,年平均气温在2~14℃≥10℃的积温4000--4800℃,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

耕地面积约30万亩,占全市地总面积的6.7%,属一年两热农业区。

另一个是嘉陵江河谷及徽成盆地;年平均气温10—12℃,≥10℃积温3500—4000℃,耕地面积约为170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7.8%,为两年三熟农业区。

[32] 暖温带包括全市的中部、东部及南部的广大地区,海拔在1100--2000米之间,≥10℃的积温2100—4000℃,降雨量500-800毫米之间,耕地曲积约150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3.3%,为二年四熟农业区。

中温带包括全市的北部和西部地区,主要是宕昌、西和县大部,武都区的金厂、马营、池坝,礼县的下四区等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陇南近五十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及影响摘要: 利用1959~2008年陇南气温降水资料,利用直线回归方程、图表,分析陇南50年来的气温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和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各季节变化幅度不同,冬季上升幅度最大,夏季最小;以80年代后期为界分为冷暖两个阶段。

降水变化明显,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气象灾害增多,从而产生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

陇南是农业地区,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和粮果安全,因此,研究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陇南气温降水变化影响现在讨论气候变化已经成了人们的热点问题,在全球气温变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大背景下,而在小地区也已经凸显。

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将会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陇南是一个资源丰富,气候怡人的山区,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因此,研究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陇南气温变化特征全区气候在横向分布上分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大类型,在纵向分布上,由于受山脉的走向、山势的高度、山坡的坡度和坡向等地形因素的影响,光、热、水、气和生物资源等农业诸要素,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耕作区垂直高差一般在50一120米左右。

特别是气象条件的垂直差异极为明显,俗话说:“山上积雪皑皑,山下春暖花开”,“一眼看四季,十里不同天”。

利用1959~2008年陇南气象站的资料,对陇南、四季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状况和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近50年来,我国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特征呈现北方增暖明显,年平均最低气温全国各地基本一致,呈明显的变暖趋势;无论是春季还是冬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暖幅度明显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增幅;平均日较差多呈下降趋势,并在陇南东南部方地区尤为明显,各季平均日较差亦均呈下降趋势,并以冬季的下降幅度为最大;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变化在年代际变化上基本呈现较为一致的步伐,即50年来主要的变暖均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均在90年代。

据统计2010年1月,陇南市各县(区)平均气温普遍偏高2-3℃,是陇南市有气象记录67年来同期平均气温最高和最暖的一月。

根据陇南市气象局资料统计,今年1月平均气温:武都5.7℃,高于1987年出现的5.4℃的历史同期最高记录;礼县-0.5℃,高于1987年出现的-0.9℃的历史同期最高记录;宕昌0.1℃,高于1987年出现的-0.5℃的历史同期最高记录;西和-1.0℃,高于1987年出现的-2.1℃的历史同期最高记录;两当2.3℃,高于1990年出现的0.8℃的历史同期最高记录;康县1.8℃,高于1987年出现的1.4℃的历史同期最高记录;成县1.7℃,高于1987年出现的0.8℃的历史同期最高记录;徽县2.1℃,高于1972年出现的1.3℃的历史同期最高记录;文县5.9℃,仅低于1987年出现的6.0℃的历史同期最高记录。

其中,武都今年1月31日极端最高气温16.2℃,也突破历年1月极端最高气温记录,从资料统计与对比分析来看,今年全市1月平均气温已接近常年2月的平均气温。

近五五十年陇南四季平均气温变化(℃)现在人人都说,气温在变,据老人说:“在五十年代,冬天冷的把水缸都冻破,在夏天不需穿衬衣,”不统计这话还真不有些不让人相信,一统计,确实在变,基本趋势是逐渐上升,从1959—2008年,在这期间平均气温将近增长1摄氏度,一年四季都在增长。

导致气温增长已经是世界关注的问题了,这种现象会带来许多危害。

1.1平均气温利用1959~2008年陇南气温资料,采用直线回归方程和滑动平均方法,分析陇南50年来的气温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和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各季节变化幅度不同,冬季上升幅度最大,夏季最小;以80年代后期为界分为冷暖两个阶段。

近五十年来,陇南市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什趋势,从线性拟合来看期增长率为0.15℃每10年,增幅达4.12%。

从图上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出到80年代前期气温偏低,其中70年代中期以中期以前和80年代均为负距平,90年代开始气温明显上什,且曲线好振幅增大。

可以以80年代中期为界分冷暖两个阶段,80年代中期以前为冷期,期后为暖期。

夏季情况和全年十分相似,其曲线性拟合增长率为0.07摄氏度每10年,增幅为1.18%。

冬季气温和全年相比变幅较大,总体呈教明显上什趋势,其线性拟合增长率为0.20℃每10年,增幅达12.22%。

图1为1957年至2004年陇南市年平均气温距平随时间的变化。

由图可见,近50年来陇南市气温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近50年约上升了2.8℃,比全国的气温上升幅度要大得多。

统计资料得出,10年气温距平平均值(1961~2000年)分别为-1.1、–0.6、 0.1、0.7℃,由10年气温距平平均值变化可以看出,每10年气温距平平均值差值在0.6~0.7℃左右,即陇南市的年代气温呈稳定上升趋势。

由图还可以看出,1970年代以前为陇南的较冷时期,温度均为负距平,而1988年以后为较暖时期,气温均为正距平,这与全国的气温增暖时间基本一致。

〔1〕〔2〕(图1)1957~2004年陇南市年平均气温距平曲线气候突变是普遍存在于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表现为气候在时空上从一个统计特性到另一个统计特性的急剧变化。

由于均值突变能够较好地反映气候基本状况的变化,着重分析气温的均值突变。

-30-25-20-15-10-5(图2)1957~2004年陇南市年平均气温累积距平曲线由累积距平曲线(图2)可以看出,1987年以前,陇南市年平均气温呈波动式变化趋势,87年后气温呈直线上升趋势,1987年为突变点。

MTT 法中取n =5年,选取信度01.0=α,查表得αt 为3.355,如αt T j ≥0,则认为在第j 年前、后n 年两时段可能会有突变。

图2为n =5时MTT 法计算出的0T 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有两个点通过信度检验,1987年为突变点,即1987年前后的5年陇南市的年平均气温可能存在突变。

由M-K 法计算出的)(k d u 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略)可以清楚地看到近50年来陇南市的气温具有显著的增暖趋势,曲线1c 和2c 的交叉点位于信度线之外的1982年,结合CA 法和MTT 法结果可以看出该点不是突变点。

综上分析得出近50年陇南市气温的冷暖交替具有突变特征,突变点为1987年。

〔3〕〔4〕图1为1959~2008年陇南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

近50年陇南年平均气温为9.5℃;最大值为10.7℃,分别出现在1998、1999和2002年;最小值为7.9℃,出现在1969年。

1987年平均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分为两个阶段, 1956~1987年平均气温为9.1℃,1986~2005年为10.1℃,较前阶段上升1.0℃,近18年升温明显。

陇南地区这个小范围的气温变化,可以想到全球气温的变化,它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近年来,许多气候学家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气象灾害增多,从而产生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

陇南是农业地区,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和粮果安全,因此,研究气温变化趋势,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

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更惊人的影响。

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时,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

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

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

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

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气温升高1℃虽然会使农作物增产,经济有所增长,但是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环境及社会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

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

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 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

1.2温变暖的原因(1)人口剧增因素;(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3)森林资源锐减因素;(4)酸雨危害因素酸;(5)物种加速灭绝因素;(6)水污染因素2.降水变化的特征据2005年1月31日报讯,据市气象局消息,武都、文县山区已70天未出现有效降水,长时间的寒冷干燥天气使得森林火险等级处于中、高危险状态,同时,武都、文县阳山等地土壤相对湿度偏低,达到或接近土壤轻旱指标,旱象出现。

据了解,2008年11月21日起,武都、文县基本无降水,与历年同期相比,除宕昌地区降水略偏多外,全市大部降水偏少6~10成。

近期,降水持续偏少致使全市大部地区墒情略有下降,但由于气温较高,蒸发量加大,墒情下降加快。

据最新墒情观测资料显示,1月28日土壤墒情分析,10~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文县现有测墒点土壤表墒(0~10厘米)21%,武都41%,宕昌45%,出现旱象。

7月21日夜间到22日早晨,我市出现了全市性的强降水天气过程,两当雨量达52.5mm,出现暴雨,宕昌、康县、礼县(盐关、白关、洮坪雨量点观测降水量分别为37.0mm、46.0mm、130.0mm)、徽县、成县、西和(长道、大桥、西高山雨量点观测降水量分别为26.0mm、26.5mm、17.8mm)出现大雨,武都、文县降雨量相对较小。

对这次降水过程,全市气象部门密切监视,综合分析各种资料,作出了准确的预报,市县局联合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此次降水对目前的严重旱情有所缓解,基本解除了近期全市性的高温酷暑天气,现将各县雨量提供如下,(陇南市气象台)7月21日08时至22日08时各县降水量(单位:毫米)从这两个报讯可以看出,陇南降水变化很大,分布不均。

降水情况:近五十年陇南市各地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北片正常略偏少,其余大部分地方正常略偏多,各县(区)年平均降水量为:文县36—41mm,武都37—44mm,两当、成县、徽县50—57mm,宕昌39—44mm,礼县28—33mm,西和30—36mm,康县60—7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