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报告
流动儿童状况调研报告
![流动儿童状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39bde3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c.png)
流动儿童状况调研报告流动儿童是指因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离异、外出务工等原因而流动在外的未成年人。
他们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挑战,正常的成长与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为了了解流动儿童的状况,我们开展了一次调研。
调研对象为流动儿童及其家庭成员,共计访问了100个家庭。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我们对流动儿童的生活状况、教育问题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了解。
调研结果显示,首先,流动儿童的居住条件普遍较差。
绝大多数流动儿童居住在简陋的窝棚、杂乱的出租屋或是工地搭建的临时住所中,缺乏基本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安全保障。
其次,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十分突出。
由于流动性大、学校转换频繁等原因,大多数流动儿童没有稳定的学校和学习环境,影响了他们的正常上学。
同时,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缺乏家庭支持等原因,他们也面临着学业能力较弱、辍学率较高的问题。
再次,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流动儿童因为家庭问题、长时间分离、在新环境中适应困难等原因,导致了心理压力和焦虑感的增加。
然而,他们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却较为薄弱。
最后,流动儿童的生活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多数流动儿童的衣食住行都存在问题。
他们往往缺少正常的饮食、合适的衣物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向相关部门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对于无法提供固定住所的流动儿童家庭,可在城市规划中设置合适的过渡性居住点,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环境安全。
二是加强教育扶持政策,保障流动儿童的教育权益。
相关部门应提供更多的资助政策和教育资源,帮助流动儿童稳定学业,提高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保护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
相关部门应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提供咨询和帮助服务,帮助流动儿童有效应对心理困扰。
四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满足流动儿童的基本生活需求。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流动儿童的补助力度,确保他们的饮食、衣物和其他生活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关于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多篇)
![关于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9a01a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1e.png)
关于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多篇)第一篇:关于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情况的调研报告计划免疫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加,流动人口儿童的计划免疫已经成为金坛市疾病预防控制的突出问题。
为摸全市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现状,为行政部门提供对策建议,金坛市妇儿委成员单金坛卫生局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人员、各镇卫生院防疫人员及各行政村乡村医生对全市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现状进行了调查。
一、对象及方法1.对象金坛市所辖7镇1区,157个行政村围内的所有0~7岁的流动儿童,主要是外地户口流入且居住本地满2个月以上者。
2.方法医卫组召开专题会议制订了详细的调查方案,并责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计划免疫管理科召集各镇卫生院防疫医生进行培训,使他们熟悉调查方案。
各镇防疫医生再对各行政村的村医生进行培训。
从12月18日至22日,各镇卫生院防疫医生组织辖区各行政村乡村医生开展逐户调查,重点调查流动人口聚集的地方如市场、窑场、垃圾场周围、废品收购场所和出租屋,并将调查内容详细记录在调查表上。
调查内容:金坛市流动人口的基本,包括流动儿童的姓名、家长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原籍住址、现住址、流动类型、流动日期、是否建证和建卡、疫苗接种史等。
为确保调查质量,调查期间,在每个镇,医卫组指定1名政协委员和2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组成督查组督导检查。
二、结果表1金坛市流动人口儿童登记情况年龄(周岁)市内省内省外小计0~121514996621~82524236832~62356233~361713175244~211562534305~5682593326~32561787~37162881合计1571105233936012.流动儿童的建卡(有登记、有记录)情况共有2351名流动儿童建卡,建卡率为65.29%(2351/3601)。
表2金坛市流动儿童建卡情况地区建卡数未建卡数合计建卡率(%)市内415797.45省内834271110575.48省外1364975233958.32合计23511250360165.293.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免费接种的疫苗)本次调查登记的1~7周岁流动儿童为2939人,卡介苗接种率为62.30%(1831/2939),第一剂糖丸接种率为63.80%(1875/2939),第二剂糖丸接种率为63.35%(1862/2939),第三剂糖丸接种率为61.72%(1814/2939),18-24月龄儿童糖丸加强接种率为:45.66%(1030/2256),第一针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为63.79%(1875/2939),第二针百白破疫苗接种率63.32%(1861/2939),第三针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为61.51%(1808/2939),18-24月龄儿童百白破疫苗加强接种率为42.64%(962/2256),麻苗接种率为57.64%(1694/2939),第一针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2.78%(1845/2939),第二针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1.52%(1808/2939),第三针乙肝疫苗接种率为58.01%(1705/2939),第一针乙脑疫苗接种率为44.30%(1302/2939),第二针乙脑疫苗接种率为37.80%(1111/2939),乙脑疫苗第一针加强接种率为18.26%(412/2256),乙脑疫苗第二针加强接种率为:1.8%(20/1109),第一针流脑疫苗接种率为37.29%(1096/2939),第二针流脑疫苗接种率31.03%(912/2939),流脑疫苗加强接种率为9.92%(110/1109)。
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报告
![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253e86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4.png)
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流动儿童,是指随着父母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通常是在城市间流动),或在一个地方定居的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儿童。
由于其特殊的身份,流动儿童在教育、医疗、安全等方面面临许多困境和挑战。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了解他们的生存现状,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深入了解流动儿童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具体的调查中,我们以深圳市民乐社区的流动儿童为例,开展了一系列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来自深圳市民乐社区的流动儿童及其家长。
我们共向该社区的400位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对其中的320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数据收集与分析。
2.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问卷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基本情况•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民族、教育水平等基本信息;•因何原因来到深圳以及在深圳的居住时间等信息。
2)生活状况•调查对象父母的职业和收入情况;•家庭成员的医疗、住房及日常生活条件等。
3)教育状况•调查对象的学校类型及就读情况;•对于没有在正规学校就读的儿童,其受教育情况如何。
3. 数据分析1)样本基本情况经过统计分析,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年龄段人数占比0-6岁37 11.56%7-12岁99 30.94%13-18岁184 57.5%性别人数占比男172 53.75%女148 46.25%根据表格数据呈现出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13-18岁的儿童,其次是7-12岁的儿童。
在性别上,男女比例大体持平。
2)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的父母多数从事于生产性工作,收入相对较低,家庭条件也相对较差。
其中,以服务业和建筑业为主要就业行业。
同时,大部分流动儿童在深圳的居住环境比较差,缺少基本的医疗、住房和日常生活条件。
以下为详细数据:父母职业人数占比生产性工作282 88.13%服务业54 16.88%建筑业46 14.38%家庭月收入人数占比2000元以下89 27.81%2001-5000元159 49.69%5001-8000元45 14.06%8000元以上27 8.44%3)教育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流动儿童在深圳并未入学,且未拥有任何学籍。
流动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流动儿童社会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5b4c47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9.png)
一、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其中不乏大量的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是指跟随父母或其他亲属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生活的儿童。
他们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教育、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流动儿童的生活状况,我们组织了一次流动儿童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以下是我们对此次社会实践的总结报告。
二、实践背景近年来,流动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流动儿童已超过2000万。
这些儿童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教育资源匮乏、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关爱不足等。
为了解流动儿童的实际需求,我们决定开展此次社会实践调查。
三、实践目的1. 了解流动儿童的生活状况,关注他们的教育、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2. 通过调查,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促进流动儿童问题的解决。
3. 增强社会对流动儿童的关爱,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实践内容1. 调查对象:某城市流动儿童学校的学生及其家长。
2.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
3. 调查内容:(1)流动儿童的家庭背景、生活状况、教育情况。
(2)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人际交往能力。
(3)流动儿童对城市生活的适应情况。
(4)流动儿童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程度。
五、实践过程1. 制定调查方案:明确调查目的、内容、方法等。
2. 招募志愿者:招募具有爱心、责任心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志愿者。
3. 进行培训:对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方面的培训。
4. 开展调查:分组对流动儿童学校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访谈。
5. 数据整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六、实践结果1. 家庭背景: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家庭普遍来自农村,父母主要从事建筑、家政等劳动密集型工作。
2. 生活状况:流动儿童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居住环境拥挤,生活费用紧张。
3. 教育情况:流动儿童的教育资源匮乏,部分学生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儿童同等的教育机会。
关于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
![关于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https://img.taocdn.com/s3/m/f74f602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8.png)
关于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为全面了解全区留守流动儿童的生存发展状况,准确把握他们的实际需求,近期,连云港市连云区妇儿工委办公室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相关单位了解等方式,开展了对连云区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发展状况的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留守流动儿童的基本状况连云区现辖8个街道和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户籍人口13.17万人。
据调查,全区目前有留守儿童315人,流动儿童3390人。
在留守流动儿童中,学龄前儿童占53%,小学、初中和高中生分别占20%、11%、16%。
从分布看,我区的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板桥和宿城街道。
流动儿童主要分布在墟沟和海州湾街道。
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在外打工的有68人,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86%;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11人,约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4%。
留守儿童主要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的约占42.7%,和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的约占 5.7%,寄养在朋友家里的约占1.2%。
二、留守流动儿童面临的主出问题1、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工作,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或农活,疏于对孩子的关爱,与孩子的沟通少、交流少,无法关心到子女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从调研结果看出,大多数留守儿童与他们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物质上给予的多,精神上关注的少,难以与孩子进行沟通,“代沟”问题更加明显。
而流动儿童虽然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但父母往往忙于生计,也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真正能够和子女进行谈心交流的父母较少,因而导致留守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2、情感相对缺失。
由于外出务工父母常年与子女分离,联系较少造成亲情缺失,这种情感上的空白是监护人无法替代的。
大多数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
3、学习令人堪忧。
一方面,由于留守流动儿童的父母把有限的收入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使得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期望过高。
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报告
![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2a9c998a32d7375a5178033.png)
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报告流淌儿童因为户籍咨询题无法享受与都市同龄儿童同等的教育机会,本文将介绍流淌儿童事情调研报告。
流淌儿童事情调研报告(1)背景:流淌儿童是流淌人口中特殊群体,有着其独特的成长性,体现着深远的社会变迁意义,对流淌儿童全面细致的调研研究,聆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反映他们真实的生存和教育条件,可以引起更多人对流淌儿童咨询题的关注和重视,从而促进流淌儿童的生存、爱护、进展和参与各项权利的平等实现。
为准确了解和掌握我市流淌儿童的生存、教育和进展中所面临的突出咨询题与迫切需求,保障我市流淌儿童的合法权益,**市妇儿工委对全市流淌儿童状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经过基层工作汇报、发放调研咨询卷、与流淌儿童面对面访谈等形式,对全市流淌儿童的数量和基本特征进行全面的了解,探索和探讨流淌儿童生存进展中所面临的咨询题,并提出解决咨询题的建议。
一、全市流淌儿童的基本事情全市户口别在**的0-16周岁在校学生24497人,流淌儿童较为集中的地区为后巷镇,共有流淌儿童4708人,流淌儿童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随家庭流淌,在**多属长期居住,而非短期滞留。
流淌儿童中,男女各占58.3%和41.7%。
大多数流淌儿童认为来到**后,日子环境、教学条件比老家要好,与视力故乡学校的老师相比,**的老师教学办法更为恰当,对学生更负责,学校的治理也比较规范。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觉流淌儿童在学习、品格、性格、心理健康等方面与**本地儿童相比存在一定差异。
表现出普遍日子质量低,学习成绩差,存在道德认识含糊,品格偏差、心理异常,学习动力别脚的现象。
但是,并别是所有的流淌儿童基本上咨询题儿童,流淌日子并且也教会了孩子们独立日子的能力,许多流淌儿童表现出果断、顽强、独立自主、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他们在同伴群体的帮助下欢乐而健康地成长着,也有许多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因此,我们既别能过分渲染,把流淌儿童看成是咨询题儿童、悲伤儿童,造成这部分儿童的心理压力,又别能藐视这一群体中潜在的或已产生的一些咨询题,对他们采取漠别关怀的态度。
流动儿童基本现状调研汇报
![流动儿童基本现状调研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67b8807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8.png)
流动儿童基本现状调研汇报流动儿童基本现状调研汇报一、调研背景流动儿童是指随着父母或监护人迁移工作、生活而频繁流动的儿童群体,是我国城市社区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流动儿童的发展环境较为复杂,包括身体健康、教育、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非常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针对流动儿童的现状问题,本班的同学们做了一次基本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179份。
问卷设计的内容包括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教育状况、生活状况等多个方面。
同时,我们还采访了一些专业人士(社区工作者、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等),了解他们对于流动儿童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基本情况:调研数据显示,流动儿童的平均年龄为9岁,男女比例基本平衡。
流动儿童的家庭在经济收入方面普遍较低,有40%以下的家庭月收入只有3000元人民币。
父母的文化程度也普遍较低,两者中有一方的文化程度不高达到59%。
2.健康状况:多数流动儿童身体健康状况较好,但有近三分之一的儿童出现过一些较为严重的疾病。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由于流动性的影响,这些儿童基本没有固定的医生进行预防及治疗。
3.教育状况:我们发现流动儿童的学习环境较为复杂。
约四分之三的学生在提高中表现不太理想。
由于是流动的原因,该儿童的学校种类较为单一,平均教育程度偏低。
4.生活理状况:生活理状况方面,我们发现部分家庭因为生活费用问题,只能在较不安全的地方居住。
工人外出打工,时间长没有照顾孩子的,依靠亲戚、老师,朋友等。
四、问题原因分析1.流动儿童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没有稳定,包括就医和教育补贴问题在内的公共福利政策不足,导致他们在生活、学习、健康等多个方面的福利权利得不到保障。
2.大多数流动儿童在长期流动的过程中,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问题,很难得到有效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机会。
3.一些家庭经济状况偏低而缺乏关注,缺少对流动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培训,也给他们未来的成长带来难以解决的问题。
流动儿童调查报告
![流动儿童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1a0a18f783e0912a3162a71.png)
流动儿童调查报告流动儿童调查报告无法享受与城市同龄儿童同等的教育机会,也被排斥于乡村正式的教育体系之外的儿童称之为流动儿童。
本文将介绍流动儿童调查报告。
流动儿童调查报告(1)随着**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我区,**区流动儿童的数量急剧上升,据统计,2015年,**区现有学龄儿童10.77万人,流动儿童已达到11万名,数量已经超过本地户籍儿童。
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解决好他们的生活、就医、就学等问题,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城市活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2009年,常州市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确定为“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保护”项目试点城市。
2012年,**区被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和联合国儿基会“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保护”项目确定为深度试点单位。
三年来,**区坚持高标定位,针对流动儿童教育、管护这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经历了积极探索、有序推进、健康发展的过程,大力实施“流动儿童关爱工程”,促进流动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一、四年来项目工作目标:“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保护”项目工作开展以来,针对我区流动儿童的实际情况,我区相关职能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不断研究、探讨、总结流动儿童管理的经验,制订切合我区实际的政策,落实各相关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责任,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努力推进流动儿童保护项目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年来,我们积极落实项目工作目标——建立健全流动儿童信息采集协作机制,全面开展流动儿童信息登记;推进全体流动儿童平等享受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进程;为流动儿童融入城市、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一)建立健全流动儿童服务管理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成效一是组织显张力。
成立了由32个部门参与的项目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协调小组,各地同步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流动儿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指导,保障了流动儿童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是工作聚合力。
流动儿童调研报告
![流动儿童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b2c76c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6.png)
流动儿童调研报告流动儿童调研报告引言:流动儿童是指随父母或其他成人长期迁徙生活的儿童,由于他们常年在不同的地方居住,面临着许多特殊的困境和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流动儿童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他们的生活环境和需求,为改善他们的生活提供参考。
一、流动儿童的数量和分布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流动儿童的数量约为5000万人,占全国儿童总人口的15%。
这些流动儿童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和沿海地区,其中大部分是随父母外迁的农民工子女。
二、流动儿童的主要问题1. 教育问题:由于流动儿童的长期迁徙,他们面临着接受教育的难题。
很多流动儿童无法稳定就读一所学校,频繁的搬家和转学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 社交问题:流动儿童缺乏稳定的社交圈,很难与其他儿童建立起牢固的友谊关系。
这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和成长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 身心健康问题:流动儿童常年在陌生的环境中生活,许多人缺乏足够的照顾和关爱。
缺乏良好的饮食和卫生条件使得他们更容易生病,身心健康问题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挑战。
4. 安全问题:由于流动儿童常年在陌生环境中居住,他们更容易成为受到侵害的对象。
缺乏稳定的住所和监护,使得他们更容易成为受虐待和剥削的儿童。
三、改善流动儿童生活的建议1. 政府和社会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包括建立流动儿童教育基金,提供免费的学费和学杂费等。
同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应积极参与流动儿童关爱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
2. 家庭教育:父母应加强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意识,为他们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和爱心关怀。
父母也应积极参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建立起稳定的家庭教育制度。
3. 学校支援:学校应积极关注流动儿童的特殊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帮助和资源支援。
学校也可以与其他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多交流和学习机会。
4. 心理咨询:流动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心理问题,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提供帮助和支持。
流动儿童状况调研报告
![流动儿童状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5951e6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4.png)
流动儿童状况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流动儿童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他们是指由于家庭迁移或其他原因而失去常住地的儿童,他们往往生活在社会边缘,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流动儿童的状况进行调研,以期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精准救助措施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地区的流动儿童进行系统性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研究样本涵盖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流动儿童,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三、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流动儿童的平均年龄为9岁,男女比例相对均衡。
其中,大部分流动儿童曾经就读于学校,但由于长期搬迁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很少能完成全日制的学业,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
四、流动儿童的家庭状况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流动儿童来自低收入家庭,家庭成员往往从事低收入行业,生活水平较为困难。
此外,流动儿童的父母往往没有稳定的职业,因此无法提供稳定的经济支持和教育资源。
五、流动儿童面临的挑战1.教育挑战:由于教育系统的不完善和家庭经济困难,流动儿童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这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2.健康挑战:由于生活条件艰苦和环境污染,流动儿童更容易患上各类疾病,而且他们往往缺乏及时的医疗保健服务。
3.心理挑战:长期在不稳定的环境中生活,缺乏家庭关爱和社会支持,流动儿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自卑、孤独等。
六、政府和社会应对措施1.加强教育投入:政府应增加对流动儿童教育的投入,建立专门的学校和相关资源,确保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社会保障,包括提供医疗保健等基本服务,让他们能够享受基本权益。
3.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社会组织和心理专家应提供流动儿童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健康。
七、结论流动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流动儿童状况调研报告总结
![流动儿童状况调研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0bf047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b.png)
流动儿童状况调研报告总结流动儿童状况调研报告总结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和分析流动儿童的现状,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和支持措施。
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面临着多种困境和挑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首先,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值得关注。
调查发现,大部分流动儿童无法正常接受教育,其中一些甚至从未上过学。
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家庭经济情况困难,迁移频繁,缺乏稳定的居住和学习环境。
这些因素限制了他们的学习机会和资源获取,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潜力。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支持,提供他们稳定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确保他们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
其次,流动儿童的健康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普遍存在营养不良、患病率高和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
由于他们多数来自贫困家庭,无法获得良好的营养和医疗照顾,导致身体和心理健康受到威胁。
因此,我们应该提供流动儿童健康教育和相关服务,加强他们的营养和医疗保障,以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此外,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
调查发现,由于长时间的离乡背井、稳定性和情感支持缺失等原因,流动儿童普遍面临着情绪不稳定、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社会适应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最后,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支持也是改善流动儿童状况的关键。
流动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扶持。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流动儿童的投入和支持,提供他们稳定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身的发展。
综上所述,流动儿童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境,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应该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健康和心理支持,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对流动儿童的关注和投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流动儿童调研报告
![流动儿童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1abdf25195f312b3069a5af.png)
20xx 流动少儿调研报告流淌少儿被排挤于乡村正式的教育系统以外的边沿少儿。
本文将介绍20xx 流淌少儿调研报告。
20xx 流淌少儿调研报告(1)流淌少儿是陪伴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而涌现的一具特别的社会集体。
最近几年来,那个特殊集体的咨询题别断凸现,惹起了社会的宽泛关注。
增强对流淌少儿的教育和治理,促使他们的进展,不论对于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推动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建立和睦社会,都有侧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下边对我镇流淌少儿的整体情况报告以下:一、我镇流淌少儿的基本领情我镇共有流淌少儿*** 名,流淌少儿基本上跟着父亲母亲流淌,与父亲母亲居住在一同。
流淌少儿父亲母亲以经商和打工居多,日子条件都中等偏上,流淌少儿日子学习环境都较好,孩子能较好的融入当地日子。
二、我镇流淌少儿的新特色跟着我县经济社会的进展,公司的别断扩大和增添,就业时机大大提高,出门务工人员渐渐精选回乡创业或工作,大批的流淌少儿也跟着父亲母亲返回了视力故土。
部分外处人到我镇创业开店,也将儿女带到我地,使我镇成为了流淌少儿的流入地。
跟着我镇经济的进展,流入少儿将别断增添。
三、存在的咨询题(一)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是孩子最先的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必别可少的增补和完美。
而流淌少儿只管和父亲母亲在一同日子,但部分父亲母亲忙于生计,也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因此致使流淌少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二)不测伤害咨询题严重。
流淌少儿因为父亲母亲别在家或忙于生计,缺乏家庭管护,他们思想纯真,自我爱惜能力差,很简单涌现不测伤害事件。
(三)简单涌现心理咨询题。
现期间只管融入了当地日子,但一直与当地少儿别同,心里存在他乡感,简单产生自卑情绪。
并且在升学中会碰到一些政策限制,心理简单遇到阻碍。
四、建议和建议一是将流淌少儿工作归入民生工程,增强领导,整合资源,形成协力;二是踊跃妥当解决留守少儿义务教育咨询题。
保障乡村流淌少儿同样赞同义务教育、保障乡村流淌少儿获得应有的社会救援和保障乡村流淌少儿享受基本医疗服务,深入展开关爱乡村流淌少儿工作;三是实行流淌少儿关爱工程。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_](https://img.taocdn.com/s3/m/b9baec9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7.png)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范文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留守儿童,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留守儿童调研报告范文(一)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人数在逐渐增多。
农民外出务工创业,为农村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但同时也造就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流动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流动儿童”是指农村未成年的子女不在父母身边而在城镇或在旗县政府所在地就学,而父母又不能承担日常管理监护责任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留守流动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
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
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流动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现在是到了该“救救”留守流动儿童的时候了。
面对着这样的一个潜在的社会问题,奈曼旗妇联于20xx年5月至9月期间,在全旗14个苏木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有农场全面开展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教育生活问题主题调研活动。
调研过程中,通过召集全旗部分乡镇妇联主席、村妇代会主任参与调研、座谈,深入学校、留守流动儿童家庭了解情况,听取各地妇联的综合情况汇报、填报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情况调研表、实地调研走访等方式,对全旗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生存和学习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一、留守流动儿童群体现状(一)基本情况据调研,目前,全旗共有17岁以下儿童132441人,其中留守流动儿童共有16147人,占全旗儿童总数的12.19%。
流动儿童调研报告
![流动儿童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ec2b81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7b.png)
流动儿童调研报告20XX流动儿童调研报告(1)流动儿童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近年来,这个特殊群体的问题不断凸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加强对流动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促进他们的发展,无论对于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下面对我镇流动儿童的总体状况汇报如下:一、我镇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我镇共有流动儿童***名,流动儿童都是随着父母流动,与父母居住在一起。
流动儿童父母以经商和打工居多,生活条件都中等偏上,流动儿童生活学习环境都较好,孩子能较好的融入当地生活。
二、我镇流动儿童的新特点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的不断扩大和增加,就业机会大大提升,外出务工人员逐渐选择回乡创业或工作,大量的流动儿童也随着父母返回了家乡。
部分外地人到我镇创业开店,也将子女带到我地,使我镇成为了流动儿童的流入地。
随着我镇经济的发展,流入儿童将不断增加。
三、存在的问题(一)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和完善。
而流动儿童虽然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但部分父母忙于生计,也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因而导致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二)意外伤害问题严重。
流动儿童因为父母不在家或忙于生计,缺乏家庭管护,他们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差,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
(三)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现阶段虽然融入了当地生活,但始终与当地儿童不同,内心存在异乡感,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同时在升学中会遇到一些政策限制,心理容易受到影响。
四、意见和建议一是将流动儿童工作纳入民生工程,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二是积极妥善解决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
保障农村流动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农村流动儿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救助和保障农村流动儿童享受基本医疗服务,深入开展关爱农村流动儿童工作;三是实施流动儿童关爱工程。
从社会到学校到班级,从学习到生活关心爱护流动儿童。
关于留守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4bdb3e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5.png)
关于留守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报告关于留守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报告留守流动儿童,既是儿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国富民强家兴的未来建设者。
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不仅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让这一特殊群体健康成长,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今年以来,连云港市赣榆县把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进一步了解掌握全县留守流动妇女儿童的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和所面临的难题,县妇联组织干部深入基层,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了专题调研,确保让农村留守儿童共享和谐社会,共享一片蓝天。
一、基本情况赣榆县有421个行政村,据最新数据统计,留守儿童16153人,流动儿童521人。
近年来,农村成年男女异地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能力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许多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他们多数依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
外地务工人员携带子女,致使流动儿童人数不断上升,由于义务教育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负担,流动人口的子女因为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无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其结果是:在现行的城乡政策框架下,流动人口子女无法享受与城市同龄儿童同等的教育机会,也被排斥于乡村正式的教育体系之外,成了被“边缘化”的一个庞大群体。
据县妇联、县关工委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全县已有20多万农民外出务工,有16674名农村孩子成为留守流动儿童,其中学前留守流动儿童占2.06%,小学阶段留守流动儿童占22.85%,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占71.97%。
根据调查情况显示,我县流动儿童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流动儿童大多随着父母流动,与父母居住在一起。
一是父母的学历低,教育子女方法简单。
二是家庭收入较低,流动儿童生活学习环境不尽人意。
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是在家里,没有参加各类兴趣培训班,也缺少课外书籍。
三是由于与城市孩子的生活差距和不平等,使他们始终处于城市边缘。
不少孩子自卑心理较重,自我保护、封闭意识过强,行为拘谨,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
流动儿童状况调研报告
![流动儿童状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9aa3e1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9.png)
流动儿童状况调研报告1. 调研背景流动儿童是指那些因父母工作、迁徙或其他各种原因而经常要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迁移的儿童。
他们经历了常人所没有经历的特殊生活环境,通常伴随着种种困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流动儿童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我们进行了一次流动儿童状况的调研。
2. 调研方法我们选择了多个城市和农村地区进行调研。
采取了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和观察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年龄段的流动儿童以及他们的家长或监护人。
3. 调研结果3.1 家庭情况调研发现,大多数流动儿童的家庭条件相对较差。
父母多为农民工,收入较低,住房条件简陋。
因为工作原因,父母往往不能陪伴在身边,这导致流动儿童孤独感较强。
3.2 教育问题调研显示,流动儿童面临较大的教育问题。
由于频繁迁徙,他们无法享受到稳定的教育资源。
不少流动儿童缺乏学校教育,只能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得一些基础教育。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3.3 心理问题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
由于长期缺乏家庭陪伴和稳定的社交环境,他们容易出现孤独、焦虑等心理障碍。
他们对未来缺乏信心,生活态度消极。
3.4 健康问题调研表明,流动儿童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他们生活在简陋的环境中,饮食不规律,营养不足。
缺乏规律的体育锻炼和医疗保健,容易患上各类疾病。
4. 建议和措施针对流动儿童当前面临的困境,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4.1 完善教育体系政府应加大对流动儿童教育的投入,建设更多适应流动儿童需求的学校。
同时,推动教育资源共享,确保每个流动儿童都能接受到基础教育。
4.2 加强心理辅导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体系,为流动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鼓励家长和监护人与流动儿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他们提供更多关爱和安全感。
4.3 提供创造性活动和娱乐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开展艺术、体育和手工等培养兴趣和能力的活动。
同时,加强与社区、社会组织的合作,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流动儿童调查报告
![流动儿童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8c3b62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1.png)
流动儿童调查报告流动儿童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流动儿童。
这些流动儿童往往因为家庭原因、经济压力或其他不可抗力的因素,被迫离开家乡,跟随父母或亲戚流动生活。
他们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帮助。
首先,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由于频繁的搬迁和不稳定的生活环境,流动儿童往往无法持续在一个学校就读,他们常常面临着学籍转移的困难。
同时,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也无法享受到与城市本地儿童同等的教育资源。
据调查显示,流动儿童的辍学率较高,很多孩子甚至无法完成基础教育。
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个人发展,也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备受关注。
长期的流动生活让他们无法建立稳定的社交关系,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和焦虑,面临着心理健康的挑战。
调查数据显示,流动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和自卑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还可能给他们的未来发展带来阻碍。
再次,流动儿童的生活条件也值得我们的关注。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很多流动儿童生活在简陋的环境中,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良好的卫生条件。
他们的饮食和营养状况也无法得到充分保障,面临着健康问题的风险。
此外,由于流动儿童的父母常常忙于工作,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照顾,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关注和帮助流动儿童。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流动儿童教育的投入,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城市本地儿童同等的教育资源。
其次,学校和社会组织应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流动儿童建立起稳定的社交关系和心理支持体系。
同时,加强对流动儿童家庭的帮扶,提供经济和生活上的支持,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此外,我们也应该加强对流动儿童权益的保护。
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监护和教育,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调查报告
![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b114e1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f.png)
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谋求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流动儿童的出现。
这些孩子跟随父母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生活和学习,面临着环境变化、文化差异等诸多挑战,其心理适应状况备受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情况,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城市名称的多所学校,包括公立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共涉及流动儿童具体数量名。
(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了包含多个维度的问卷,如家庭环境、学校适应、社交状况、自我认知等,以了解流动儿童的心理状态。
2、访谈调查:选取部分流动儿童及其家长、教师进行深入访谈,获取更详细、生动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家庭环境方面1、多数流动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居住环境简陋。
父母往往从事较为辛苦的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
2、家庭教育方式较为简单粗暴,部分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关注不够。
(二)学校适应方面1、流动儿童在入学初期普遍面临学习困难,主要原因是教材版本差异、教学进度不同以及基础薄弱等。
2、他们在学校中与本地儿童的交往存在一定障碍,容易感到孤独和自卑。
(三)社交状况方面1、流动儿童的社交圈子相对狭窄,主要局限于同乡或同校的流动儿童。
2、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与本地居民的交往中常遭遇排斥和误解,这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自我认知方面1、部分流动儿童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存在困惑,感到自己既不属于农村,也难以融入城市。
2、他们对未来的期望较为模糊,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规划。
四、影响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因素(一)社会因素1、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资源分配不均,使流动儿童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无法享受与本地儿童同等的待遇。
2、社会对流动儿童的关注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体系。
(二)家庭因素1、家庭经济困难,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报告流淌儿童因为户籍咨询题无法享受与都帀同龄儿童同等的教疗机会,本文将介绍流淌儿童事情调研报告。
流淌儿童事情调研报告(1)背景:流淌儿童是流淌人口中特殊群体,有着其独特的成长性,体现着深远的社会变迁意义,对流淌儿童全面细致的调研研究,聆听他们的貞•实想法,反映他们真实的生存和教育条件,可以引起更多人对流淌儿童咨询题的关注和重视,从而促进流淌儿童的生存、爱护、进展和参与各项权利的平等实现。
为准确了解和掌握我市流淌儿童的生存、教冇和进展中所而临的突出咨询题与迫切需求, 保障我市流淌儿童的合法权益,I市妇儿工委对全市流淌儿童状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经过基层工作汇报、发放调研咨询卷、与流淌儿童而对面访谈等形式,对全市流淌儿童的数量和基本特征进行全而的了解,探索和探讨流淌儿童生存进展中所面临的咨询题,并提出解决咨询题的建议。
一、全市流淌儿童的基本事情全市户口别在"的0-16周岁在校学生24497人,流淌儿童较为集中的地区为后巷镇,共有流淌儿童4708人,流淌儿童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随家庭流淌,在"多属长期居住,而非短期滞留。
流淌儿童中,男女各占58.3%和41.7%。
大多数流淌儿童认为来到"后,日子环境、教学条件比老家要好,与视力故乡学校的老师相比,“的老师教学办法更为恰当,对学生更负责,学校的治理也比较规范。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觉流淌儿童在学习、品格、性格、心理健康等方面与“本地儿童相比存在一泄差异。
表现出普遍日子质疑低,学习成绩差,存在道徳认识含糊,品格偏差、心理异常,学习动力别脚的现象。
但是,并别是所有的流淌儿童基本上咨询题儿童,流淌日子并且也教会了孩子们独立日子的能力,许多流淌儿童表现出果断、顽强、独立自主、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他们在同伴群体的帮助下欢乐而健康地成长着,也有许多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因此,我们既别能过分渲染,把流淌儿童看成是咨询题儿童、悲伤儿童,造成这部分儿童的心理压力,又别能藐视这一群体中潜在的或已产生的一些咨询题,对他们采取漠别关怀的态度。
二、存在的要紧咨询题(一)教育咨询题1、流淌儿童家庭教育缺失。
流淌儿童的父母大多是工人或小商贩,因忙于生计,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无法关怀到子女各方面的进展事情。
重养轻教,平时只能赋予孩子生存所需物质上的满脚,精神上关注的很少。
教冇子女办法简单粗眾,缺乏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致使流淌儿童的学习得别到有效的催促和引导。
2、流淌儿童行为适应较差。
任学习上,流淌儿童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作业別规范、书写潦草。
在个人卫生上,调研显示有10%以上的流淌儿童别能坚持每天刷牙洗脸。
在日子适应上,流淌儿童日常日子日子秩序混乱,没有科学的安全防范意识。
在饮食上,别注重合理的饮食规律和健康的饮食卫生,躯体各项发冇指标别理想;在人际交往方而,有些流淌儿童见到老师和长辈别予理睬;同学之间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而红耳赤,互别相让,甚至大动干戈。
3、流淌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要紧表如今性格缺陷、行为障碍、情绪障碍、社会习惯障碍、学习障碍五方而,其中又以性格缺陷、行为障碍最为突出。
与一般儿童相比,流淌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别到满脚,情绪消极,在性格上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
甚至还有一部分孩子由于对别良社会行为和日子方式缺乏认知能力,受外来别良社会因素妨碍成为了咨询题孩子。
(二)家庭咨询题1.流淌儿童的学习环境简陋。
调研数据显示,有39.58%的流淌儿童在家没有自己的学习书桌,只能趴在饭桌、小椅子上学习,或在床上写作业。
在这样狭小的空间中,家里一旦来了客人,学生就全然寻别到能够写作业的地点,有的连睡觉也无法保证。
2.流淌儿童家务负担繁重。
大多数流淌儿童在课余时刻都要帮父母做家务。
调研发觉, 流淌儿童已成为家中的重要劳动力,他们承担了许多家务活,以便父母能全身心地去別处挣钞票。
像预备全家人的一日三餐、洗全家人的衣服等,基本上尚未成年的他们必须承担的家庭责任。
还有许多孩子在课余时刻帮父母做工、打杂,晚睡早起。
3.流淌儿童课余日子单一。
因家长工作时刻比较长,与本地儿童放学后可参加兴趣小组或%种学习班,玩电脑、上等活动相比,流淌儿童日子的社区很少有公共歇息场地,他们每天放学之后只能写作业或者做家务。
数据显示,惟独10.42%的流淌儿童参加过兴趣班的学习。
4.流淌儿童常常被家长当成岀气筒任意打骂。
流淌人口在外打工,常常会面临雇主的无理要求,还要承担家庭经济负担、当地人卑视等巨大压力。
回到家中,只要孩子稍有别听话或者表现不行,很容易就会被家长暴打以发泄心中怨气。
很多家长对孩子学业要求过高,坚持认为别打别成器,只要孩子学习成绩稍有下落,就会遭到家长的打骂。
三、产生原因1、家庭教育意识淡薄。
家庭教疗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妨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进展。
特别是06岁是人一辈子行为适应、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那个阶段父母外岀务工,由于收入普遍别髙,居无左所,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黃金期,对孩子妨碍极大;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适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办法别当,存在用钞票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质上满脚,其实成为孩子学习、身心进展的旁观者;以日子照应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別了对孩子的品徳培养、学习辅导等任务,使家庭道徳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2、学校教育资源別脚。
进城务工人员将子女人教育寄希翼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教学任务重,学生多,而且还在呈增长趋势。
有的班级四、五十人,教师没有稱力,心有余力別脚,对流淌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很难为流淌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冇,在学习上、日子上难以给流淌儿童赋予更多的关怀和保护,对那些有咨询题的流淌儿童难以治理。
再加上流淌儿童特殊群体是近年来才浮现的,有的学校人数比例小,没引起重视;有的学校虽人数比例较大,但缺乏有效的措施。
3、社会对流淌儿童关注别够。
社会教冇资源缺乏,别能有效地弥补流淌儿童家庭教育关心的别脚;对一些娱乐场所别能有效治理,在互联、电视、电彫、录像、影碟、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有的为了追逐市场卖点,牟取眾利,渗入很多庸俗、低劣、眾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流淌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也使一些流淌儿童沉迷貝中而别能自拔。
四、解决措施(一)加大政府在应对流淌人口咨询题中的主导作用。
政府应依照流淌人口的工作性质、稳定事情和聚居地特征,制左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法。
用市场和政府两个层而的行为引导流淌人口的流向。
对都市容纳能力的正确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和部署,切实安排好流淌人口的社区日子、包括居住、医疗、教育等工作。
在流淌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主动邀请流淌人口参与社区治理。
如此一方面能够发挥苴积极主动性,增强主人翁意识,另一方而能够使社区服务更具针对性。
(二)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在流淌儿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要完善流淌儿童信息采集。
在全而实施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流淌儿童信息动态治理机制,公安、教育、卫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共同协作,把流淌儿童登记工作纳入居住证制度,统一采集、统一治理。
二是要提升流淌儿童公共服务水平。
在流淌儿童已同等享受九年义务教育、打算免疫接种、儿童保健服务待遇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流淌儿童同等享受新农合、居民医疗保险、医疗慈悲救助等工作。
三是提高流淌儿童及英家长素养。
妇联等单位经过组建流淌儿童家教说师团,创建流淌儿童示范家长学校、新市民家长学校,多层面、全方位地向流淌儿童家长普及科学家教知识。
并且依照流淌儿童需求组织相关专家编写有特色《流淌儿童安全自护手册》为流淌儿童在"的日子、学习提供帮助。
流淌儿童事情调研报告(2)随着“区经济社会的快速进展,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我区,**区流淌儿童的数疑急剧上升,据统计,2015年,"区现有学龄儿童10.77万人,流淌儿童已达到口万名,数量差不多超过本地户籍儿童。
依法爱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解决好他们的日子、就医、就学等咨询题,关于提高全民素养、增强都市活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别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2009年,常州市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确左为受人口流淌妨碍的儿童爱护项目试点都市。
2012 年,"区被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和联合国儿基会受人口流淌妨碍的儿童爱护项目确左为深度试点单位。
三年来,*■•■区坚持高标左位,针对流淌儿童教育、管护那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咨询题,记忆了积极探究、有序推进、健康进展的过程,大力实施流淌儿童关爱工程,促进流淌儿童健康、欢乐成长。
一、四年来项目工作目标:受人口流淌妨碍的儿童爱护项目工作开展以来,针对我区流淌儿童的实际事情,我区相关职能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经过别断研究、探讨、总结流淌儿童治理的经验,制订切合我区实际的政策,降实各相关部门的治理和服务责任,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努力推进流淌儿童爱护项目工作的全而开展。
三年来,我们积极降实项目工作目标建立健全流淌儿童信息采集协作机制,全面开展流淌儿童信息登记;推进全体流淌儿童平等享受教冇、卫生等公共服务进程;为流淌儿童融入都市、健康成长制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要紧措施及取得的成效:(一)建立健全流淌儿童服务治理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成效一是组织显张力。
成立了由32个部门参与的项目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协调小组,各地同步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流淌儿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指导,保障了流淌儿童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是工作聚合力。
政府多次召集公安、教疗、卫生、妇联等要紧责任部门共同探讨项目实施工作,形成了《"区对于进一步加强流淌儿童登记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流淌儿童登记治理服务工作机制,推动流淌儿童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流淌儿童平等进展一是实现流淌儿童信息常态化治理和综合化使用。
我区按照科学宣传、分类采集、综合汇总的要求,做好流淌儿童信息采集和登记工作。
03岁流淌儿童信息由妇联、卫计部门分別在村、社区、世代服务中心、防疫站等地逐户采集;46岁流淌儿童信息在幼儿园集中采集;716岁流淌儿童信息在中小学统一采集;公安部门负责信息全而汇总、集中核对、统一录入微机系统,纳入全市流淌人口信息采集子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从2012年1月至今,全区共登记16周岁以下儿童信息40万人。
信息系统涵盖流淌儿童基本事情、受教冇、打算免疫、是否有重大疾病四部分信息,集信息登记、权益爱护、救助服务、部门治理、信息研判等使用功能于一体化,实现了流淌儿童的入园入学、亲子早教、打算免疫和健康服务以及困难儿童日子帮扶等全面服务。
二是保障流淌儿童公办入学,共享优质教育。
全区流淌儿童义务教弃普及率100%,教育部门每年尽可能多的汲取流淌儿童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现我区公办小学有44802名流淌儿童在读、公办初中有15737名流淌儿童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