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瓣膜病心房颤动致脑栓塞100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169例抗凝治疗用药分析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169例抗凝治疗用药分析
i ,而 阿司 匹林 效果 不如 抗凝 药[。2 ic i“ 2 0 欧洲 心脏学 】 l 0年
药的依从性 ,有些患者 因此拒绝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再者 ,
华法林 的主要不 良反应是 出血 ,大 出血是最危险 的并 发症 ,

旦出现出血 ,尤其是颅 内出血 ,病死率很高 。因此 ,医患
中纤维 蛋 白原 、D一二聚体含量升高 ,易形成血栓 , 华法 而
林可使 其降低 ,进一步达到抗血栓 形成作用 。到 目前为止 ,
林使用率如 此之 低 , 尤其是 随着危 险级别 的增加 , 华法林 的 使用率反而下降的原 因,可能与临床 医生对房颤所致血栓栓 塞 的并 发症 以及抗栓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关。近年来 随 着循证 医学 的发展 , 许多疾病 的治疗理念不 断发生变化 。如
的逐渐减少 , 非瓣膜病房颤成为 目 的主要 问题。非瓣膜病 前
房 颤 的 发生 率 随年 龄增 长 而急 剧增 加 ,房 颤 的 主要 并 发 症 一一 卒 中的发生率 也随年 龄增加 而升高 。此 外 ,老年 人
证 :出血素质 、血 小板减 少( 5 × 1 L) < 0 0 / 、未治疗 或难 以控 制的高血压( 1 09 mmHg 。使 用华法林相对 禁忌 > /0 6 ) 证 :大量酗酒 ( 6 ml ) > 0 / 、常规使用非类 固醇类抗炎药( d 无 细胞保 护作用 ) 加容易造 成外 伤的活动 。 、参 2 结果 CHADS 2得 分与用药情 况见 表 1 。使用华法林 禁忌证 的有 2例 ,评分分别为 3分 和 6分 ,原因分别为大量酗酒 , 未 治疗或 难 以控 制的高血 压 。
( 上接 2 5页 )拉 西地 平 后患 者 的谷 压 / 压 比达 到 5 % 峰 0 以上 。患者 每 天 口服 2 rg拉 西地 平 可 以有 效 降低 其 ~8 a 白天与 夜 间 、2 h动 态 的血 压 平 均 值 , 4 血压 的偶 测 结 果

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诊疗

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诊疗

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诊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春洁一、概述心源性脑栓塞约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20%,栓塞来源于各种病因导致的心脏内附壁血栓和赘生物。

常见的病因有房颤、心肌梗死、扩张性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粘液瘤、心脏外科手术等。

二、病因学(一)心房颤动心房纤颤是引起心源性脑栓塞的最常见原因。

约20%的房颤有风湿性瓣膜病,70%为非瓣膜性房颤。

研究资料表明房颤造成的脑栓塞为正常人群的17倍。

各种原因造成的房颤中,15.8%的患者存在左心房血栓。

房颤患者中32.2%发生脑栓塞。

随着房颤病程的延长,脑栓塞的频率也随之增高。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在60岁以上人群中约占2%~5%,且频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年纪较大,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高血压,并且过去有中风史,脑栓塞的风险就会增加。

心动过缓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也可导致脑栓塞。

(二)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后2~4周内发生脑栓塞的比例约为2.5%。

大多数栓子来自左心室血栓形成。

超声心动图可在心肌梗死后2~11天内检测30%~35%的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血栓。

年龄、血栓突出和带蒂血栓是脑栓塞的危险因素。

根据一组尸检数据,35%的既往心肌梗死患者有左心室血栓形成。

其中一组随访了2例左室血栓形成患者年的资料发现,有10%~15%发生脑栓塞,绝大部分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最初3个月,尤其在10天以内。

(三)扩张型心肌病有多种原因可以引起扩张性心肌病,例如病毒感染、免疫性疾患、中毒、营养缺乏、围产期心肌病、家族性心肌病等。

原发性心肌病主要见于年轻人。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或血栓栓塞。

心律失常较常见,约20%~30%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房颤,预后很差,常导致猝死。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潜在的脑栓塞风险,因为心室内,尤其是心尖部有散在的小血栓。

一组尸检数据显示,约78%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有脑室内血栓形成。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并脑卒中31例临床分析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并脑卒中31例临床分析

1 8・ 9
JH nnU i c Tc ( e e) ea nvSi eh M dSi
Sp m e 08 o 2 N . et br 0 V 1 6 o3 e 2 .
非 瓣膜 病 心房 纤 颤 并脑 卒 中 3 例 临床 分 析 1
Cl i a ay i o 1 Ca e fAt i i rl t n a d Ce e r lp e y i cl n An l ss f s so ra F b i a i n r b a Ap o lx 3 l l o l
小板药物 的应用情 况 。
2 结果
3 讨论
2 1 非瓣 膜病 心 房 纤 颤 与 原 发 病 去有效收缩功能 , 致血液淤滞在
左房内, 加之 心脏 退 行 性 变所 致 左 房扩 大 及 老年 人
NA V F中合并的疾病以高血压病、 冠心病居多 , 分别 占3 .%、 .% , 35 2 3 其余依次为糖尿病、 6 扩心病、 肺心 病等。
中图分类号 : 4 .3 R 7 3 3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6 2—6 8 2 0 ) 3—0 9 0 17 8 X(0 8 0 18— 2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 ( V F 是冠心病 、 NA ) 高血压 、
心衰及某 些非器质 性心脏 病基 础上 的一 种 常见 心律
例N A V F患者中, 男性 8 例 , 1 女性 3 例 , 9 发病年龄 5 —9 , 0 8 岁 平均 6 岁。房颤病程 2 1 年。结果见 8 —0 表1 。可见非瓣膜病心房纤颤发病随着年龄增加而 增加 , 合并脑卒中风险逐年增大。
程春 平

要: 目的 分析非瓣膜病心房纤颤合并脑卒中及其抗凝治疗情况。方法

房颤致脑栓塞52例临床分析参考模板

房颤致脑栓塞52例临床分析参考模板

房颤致脑栓塞52例临床分析作者:贾百全范波胜孙巧丽【关键词】房颤;脑栓塞现将我院200401~200812的房颤致脑栓塞 52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35例,女17 例,年龄42~85岁,平均62岁,所有病例均有心脏病伴持续性心房纤颤史。

动态下发病44例,静态下发病 8例。

1.2 临床表现意识障碍40例,抽搐19例,偏瘫46例,偏盲15例,延髓性麻痹4例,失语29例。

1.3 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脑栓塞的诊断标准:(1)突然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迅速达高峰。

(2)有心源性栓子来源,经心脏体检、心电图证实为房颤。

(3)脑栓塞经 CT证实。

(4)身体其他脏器有栓塞证据。

1.4 治疗与转归原则上与一般脑梗死相同,特别注意原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除脑梗死后出血行中性治疗外,其余病人均行抗凝、扩血管、改善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等治疗,对于高颅压患者行脱水降颅压,并发癫者给予抗癫治疗,合并各种并发症者行对症处理。

结果:本组痊愈19例,好转25例,死亡8例,其中死于大面积脑栓塞合并脑疝形成者4例,合并心脏衰竭及肺部感染2例,基底动脉主干栓塞2例。

2 讨论心源性脑栓塞临床很常见,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心房颤动时,心房特别是心耳处的肌肉几乎无收缩,心房内血流淤滞,容易形成附壁血栓,这种血栓脱落后形成栓子,进入脑血管则发生脑栓塞[1]。

房颤引起脑栓塞特点:(1)栓塞最常见于颈内动脉系统,特别是大脑中动脉,以左侧多见,因此患者失语多见。

(2)房颤致脑栓塞时,栓塞面积大,脑功能缺损严重,后遗症重。

(3)并发症严重,以上消化道出血、脑疝形成、心衰、肺部感染最常见,有时是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

(4)并发梗死后出血者多,出血的原因是由于闭塞血管再灌注[2]。

本病的治疗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治疗基本相同,采取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神经细胞活化剂应用、改善脑循环、挽救缺血半暗带、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此外还应注意原发心脏病的处理,改善心功能和(或)纠正心律失常,同时还应注意老年人的用药特点和生理特点[3]。

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栓塞的疗效观察

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栓塞的疗效观察
血 的发生 率。再根据 C A S H D 2评分对栓 塞高危 因素进行分层 ,
C A 2评分 : 分为低危组 , H D 2评分 ≥ 2为高危组 , H DS 1 CAS 与 阿司 匹林组对 比血栓栓塞 事件 、 出血事件 。
1 . 统 计 学 方 法 4
采用 S S I .统 计软件 , P S O0 计数资料采 用 x2 检验 , P< 00 .5
[ 关键词 】 心房颤动 ; 华法林 ; 阿司匹林 ; 血栓栓 塞
[ 中图分 类号 】 5 1 + ; 7 33 R 4. 5 R 4 . 7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6 3 9 0 2 1 ) 9 17 0 1 7 — 7 1( 0 1 2 — 2 — 1
心房 颤动是 临床上最 常见 的心律失 常 , 栓塞性卒 中 的独 是 立危 险因素 , 且有 很高 的致 残率及 致死率 。非瓣膜性 房颤患 并 者缺 血性脑卒 中的发生率 增加 5 ~6倍 [ 1 ] 。因此 , 心房 颤动 的 治疗 除维 持窦性 心律 、 控制 心室 率外 , 更重 要 的是预 防血 栓栓 塞事 件 的发生 。本文 观察 华法林 和 阿司 匹林对 非瓣 膜病 房颤 预防血栓栓塞 的疗效及安全 性 。
用 S S 1. P S 70统计软 件进行统 计学处 理 , 结果 以( ±s 表 )
示, 组间 比较 用 t 检验 。
均 高于正常范 围 。本组 研究发现 1 8 3 例肺 癌化疗后贫血 患者
MC V无 明显变 化 , D 变 化有 明显升 高 , R W 有统计 学意义 , 于 属
出血并 发症 的发生率 。结果 应用 华法林组 可明显降低血栓 栓塞 的发 生率 , 降低 脑卒 中的致残 率及病死率 , 降低 因栓 塞而 再人 院例数 , 出血并 发症 发生率低 。结论 与 阿司匹林 相 比, 且 华法林抗 凝可有效 降低房颤 患者血栓栓 塞的发生率 , 维持 IR . 3 N 20~ . 0的华法林剂量 是安全有效 的。

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不同抗栓药物二级预防临床观察

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不同抗栓药物二级预防临床观察

表 1 各组患者心 衰( c ) 、 高血压病 ( H ) 、 2型糖尿病 ( D ) 分布情况 [ 例( %) ]
1 . 2 方法 : 两年 龄组 口服华法 林 患者 服药 剂量 1 . 8 7 5

3 . 7 5 m g / d , 起始 给药 剂量 为 1 . 2 5 m g , 3 d后 根据 监 测
作者单位 : 2 1 0 0 3 1 江苏省南京安宁医院
作者简介 : 刘喜平 ( 1 9 7 5 一 ) , 主治 医师
匹林 l O O m g / 日, 不需监测 I N R 。全部患者在治疗周期 用药 > 2 年, 并注意服用抗凝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影 响, 治疗前 检 查 肝 肾功 能 、 血常规 、 尿 常 规 及 粪 便 隐 血, 并定期复查对 比。所有服药患者每 3 月做随访评
理想 , 对药 物副 作用 的顾 虑 来 自医 患 双方 , 对 于用 药
后 的规范化监测和专业指导十分必要 , 本文对比三种 抗 凝 治疗 药物 选择 的有 效性 和安 全性 , 为高 龄心 房颤 动已并发血栓栓塞患者的二级预防提供参考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一 般 资料 : 选择 2 0 0 9年 0 1 月至 2 0 1 3 年o 6 月 在 我 院老 年科 、 康 复科 及 生 活 护 理 区人 住 的 、 确 诊 高 龄 持 久性 心 房 颤 动 患 者 9 8例 , 男 3 8例 , 女 6 o例 , 年 龄 8 0 ~1 0 1 ( 8 6 . 3 9 ±6 . 2 6 ) 岁, 各 组 患者 心力 衰 竭 ( C a r d i a c f a i l u r e , C ) 、 高血 压 病 (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 H) 、 2型 糖 尿 病 ( D i a b e t e s , D ) 三种慢 性病 分布 情况 见表 1 , 所有 患者 既 往 均有 脑血 栓栓 塞史 , 排 除 严 重肝 肾功 能 不 全 、 活 动

房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治疗分析

房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治疗分析

内各 支动 脉 ,多数 情况 下病 来得 急而 且病情 重 ,临床 上最 常见 的症 状 是患者 头痛 、失 语 、偏瘫 或者 是意 识产 生障碍 。脑 栓塞 是引起 心 房 颤动 致残致 死 的重要 原 因。心 源性 脑栓塞 不仅 是心 脏病 常见 的并
观察 比较两组治疗 前 、治疗 后的生命 体征及肺康 复情况 ,具体包 括呼 吸频率 ( R R ) 、F E V 1 / F V C 及血 气分析 ( P a O 2 、P a C O 2 、p H)的 指标 变化情 况 。所 有选择 的患者 在治疗 前均先 进行 评估 ,在 治疗 1 个 月后进行相 同项 目评估 。 1 . 4统计学分 析 采用S p s s l 3 . 0 统计学软件 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率 ( %)表示 ,
取 对 房 颤并脑 栓 塞 患者进 行脱 水 降颅压 , 脑 细 胞保护 剂 , 改善血 液 循环 , 抗凝 , 扩血管, 转 入脑外 科手 术 等方 案治疗 。结果 l 2例痊 愈 ( 其
中 3例 为转 入脑 外科 开 瓣手 术 治疗 ) ,6例好 转 ,无 效 6 例 ,其 中 4例 家属放 弃 治疗 。结 论 房 颤 患者 发生脑 栓 塞 多为活 动时 急性起 病 ,病 情很 快达 高峰 ,神 经 系统 功 能损 伤 严重 ,并发 症多 ,预后 差 ,应 积极预 防 。
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 P <O . 0 5 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表 l两 组患者 治疗 前 、 治疗后 肺康 复效 果情 况
放,又能符合呼吸的生理过程,使治疗的依从性增加。通过无创机械
通气进行 治疗 控制呼 吸衰竭 ,能减 少气管插管或切开 的必要 ,降低 了 因有创通气所 引发 的严重 并发症 发病 率。 通过 本文的研究 结果显示 ,经无创机械通 气治疗后 ,4 2 例研究组 C O P D 合并慢性 吸 呼衰竭的患者 ,其血气 分析 ( P a O 、P a C O : 、p H) 相 较与治疗前 及观察组 均有 明显改变 ,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 ,具有 可 比性 , P <O . 0 5 。肺部功能情 况也 改善明显 ,喘息、咳嗽 、胸 闷、呼吸 困难等 现象均有 好转 。结果 提示 ,采用无创机 械通气 用于C O P D 合 并 慢性呼 吸竭 患者的治疗 比常规的呼 吸康 复治疗更 能改 善患者体症及肺 功 能,促进肺康复 。 综上 所述 ,采用无创 机械通 气对C O P D合并慢性 呼吸衰竭 患者进 行 治疗 ,操作 灵活且简便安 全 ,能更好 的辅助患者进行 呼吸 . 有创无创机械通气联合治疗C O P D 合并急性呼

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预防脑栓塞的对比研究

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预防脑栓塞的对比研究
除 。t 。 ,仅 为 3~ r n 短 4 i,对机体损害小 。大剂量缩宫素可 a 】
引起血压升 高 ,脉搏加快 ,甚至出现水潴 留现象 ,不 可用于妊 娠期高血压患者 J 。
卡前列 甲酯 栓又名 卡孕栓 ,为 P F a的衍生物 。可作用 G2
2 唐龙珍 ,钱德平 . 卡前列 甲酯 栓加缩宫素 预防产后 出血 的临床观
4 张忠英 . 卡前列 甲酯栓联合 缩宫素 防治瘢 痕子宫剖宫产产后 出血
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 00 7(5 : 4 3 . J 21 ,1 3 ) 3 — 6
5 王增粉 ,齐彦芝 . 利宁胶浆 和缩 宫素在哺乳期 人工流产术 中的应 用 [ ].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 0 9 7 ( ) 9 . 20 ,1 9 :70 6 陈清冉 .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 列醇用于剖宫 产术 中子宫 收缩 乏力的 l床观察 [ ]. l 盎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 1 ,1 ( ) 42 01 9 3 :4.
出血病疾 病 或 出血 倾 向、慢 性 消 化 道疾 病 、高 血 压 ≥10 8/ lO m g ( O m H 血压控制后可 入选 ) 、肝 肾功 能不 全者 均不 予人 选。患者 随 机分 为 两组 ,第 1组 :抗凝 强 度 I R 17—25 N . .
( 0例 ) 5 ;第 2组 :抗 凝强度 I R2 6~30 ( 1例 ) N . . 5 。男女性
广应用 。t 为 05 ,可维 持 6 9 ,不受体 内激 素水平 的影 。 .h ~h
响。胎儿胎盘娩 出后 ,子宫迅速缩小 ,引起 腹腔压力骤降 ,舒 张静脉血管 ,导致 I 心血量 减少 ,心 排血量 减少 而不影 响血 堕 l 压 ,凶此 卡前列 甲酯栓不影 响产妇 血压 心率 ,可适 用 于妊高 征 、糖尿病等血管变化有关的高危孕产妇。 综上所述 ,卡前 列 甲酯 栓联 合缩 宫素预 防产 后 出血效 果

心房颤动伴脑栓塞58例临床分析

心房颤动伴脑栓塞58例临床分析
维普资讯
32 2
捷 , 断采 取 措施 , 抢 救 成 功 的 关 键 所 在 。 临床 中 使 用 有 可 果 是 能 出现 过 敏性 反 应 的 药 物 时 , 条 件 允 许 的 情 况 下 , 让 患 者 在 要
间, 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过敏性休 克临床上较常见 , 病情来
次 大型 流行 病 学 调 查显 示 , 国房 颤 总患 病 率 ( 龄标 准化 后 ) 我 年
表2 5 8例 患 者 服 药情 况 n %) (
为 06 % , 房颤 患者有 80多万…。现将我科 收治 的 5 . 1 估计 0 8
例 心房 颤 动伴 脑 栓 塞患 者 分 析 报道 如下 。
,・十 — 。 ’— +.”+ ’、
捷, 这些都是抢救获得成功的要素。
{ 例 告{ 病 报
k + + + + -
【 文章编号]17 -7 8 20 ) 20 2-2 6 37 6 (0 8 0 -320
心房颤 动伴 脑栓 塞5 8例 临 床 分 析
卢红华 ( 广西 南宁市 邕宁区人 民 医院 内科 ,3 2 0 500 )
l 临 床 资料
11 一 般 资 料 . 20 0 2年 9月 至 20 0 7年 8月 我 科 收 治 的心 房 颤动 伴脑 栓 塞 5 8例 , 断均 符 合 以 下诊 断标 准 : 1 骤 发 神 诊 () 经功 能 障碍 并 迅速 达 到 症 状 高 峰 ; 2 有栓 塞 来 源 的心 脏 疾 病 , ()
性持续性心律失常 , 是脑 卒 中的独 立危险因素 , 心房颤 动患 者 有 1人 。仅 有 3 .3 的房 颤 病 人是 经常 服 用 阿 司匹 林 。抗 凝 79 % 脑卒中的年发生率平均为 5 , % 致残率 和致死 率极 高。最近一 药物服药率低和脑卒中发生率高相关 。5 8例服药情况见表 2 。

心房颤动并脑梗死36例临床分析

心房颤动并脑梗死36例临床分析
症 、 湿性 心脏 病 以 及 甲 亢 、 源 性 心 脏 病 等 给 予 相 应 治 疗 。 风 肺
C T检查 发现有 出血性梗死者 即停用 抗凝 治疗 。恢 复期根据
病 情 给 予 华 法 林 或 阿 司匹 林 。
2 结 果
使用 口服抗凝药 , 常用 的是华法林 和阿 司匹林 。对 于有危 险 因素存 在的瓣 膜性心房颤动患者 如无禁忌 证 , 一般建 议使用
华 法 林 ; 于 有 或 无 心 脏 病 但 无 危 险 因 素 的患 者 以 及 有 出血 对
3 6例 患 者 经 内 科 综 合 治 疗 痊 愈 1 2例 , 转 2 好 l例 , 死
危 险而不 能使 用华 法林 的患者 , 议使 用 阿司 匹林 。 目前 , 建 其 5例 , 1 , 女 1例 年
龄3 8 8— 2岁 , 均 6 . 平 2 8岁 , 为 心 房 颤 动 引 发心 源性 栓 子 栓 均
塞所致 的首 次脑梗 死患 者 , 断符合 19 诊 9 6年 全 国第 四次 脑
血 管 疾 病 学 术 会 议 制 定 的 诊 断 标 准 。 本 组 中单 纯 心 房 颤 动 1 3例 , 并 风 湿 性 心 脏 病 8例 , 心 病 7例 , 血 压 病 4 合 冠 高 例 , 源性 心脏 病 2例 , 肌 病 1例 , 亢 1 。3 肺 心 甲 例 6例 患 者 均
障 碍 , 或 不 伴 使 用 利 尿 剂 , 有 效 循 环 血 容 量 不 足 , 液 高 伴 使 血 黏 状 态 , 流 瘀 滞 , 致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本 组 结 果 提 示 持 续 血 导
月 ~ 0 8年 8月 共 收 治 心 房 颤 动 合 并 急 性 缺 血 性 脑 梗 死 患 20 者3 6例 , 分 析 报 道 如下 。 现

房颤致脑栓塞90例临床分析

房颤致脑栓塞90例临床分析
[J ]. 苏州 大学学报 (医 学版) , 2 0 02 , 2 2 ( 3 ):2 9 9 . [2 ] 李春 燕. 老年 人心脏非 瓣膜性 房颤致脑 栓塞 8 4 例 临床分析 [J ]. 河
南 实用神 经疾病 杂志, 2 0 0 4 , 1 (7 ) :3 7 ~3 8 . [3 ] 王岚 峰, 杨丽 华, 周立 军, 等. 慢 性非瓣 膜性心房 颤动血 栓形成 与脂
1. 1 一般资料 本组 90 例, 男 54 例, 女 36 例, 年龄 44~93 岁, 平均 69 岁, 其中
≤ 60 岁 27 例, 61~70 岁 29 例, >70 岁 34 例。所有病例均有心脏 病伴持续性心房纤颤史。动态下发病 72 例, 静态下发病 18 例。不 同程度意识障碍 6 2 例。 1. 2 辅助检查
近年来,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 中由于房颤而引发的心源性脑卒中更是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而 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可能与下列情况有 关:①房颤时心房的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激活血小板 4 因子、β 血栓球蛋白; ②房颤时血流异常损伤内皮细胞, 使心内膜下组织暴 露, 并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③房颤时的内皮细胞损 伤导致一氧化氮及腺苷水平下降, 脂蛋白( a ) 及纤维蛋白原升高, 从 而影响对血小板功能活性及凝血、抗凝、纤溶的调节作用。在一 些危险因素基础上, 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 最终导致 心房内血栓形成, 一旦脱落, 即造成脑卒中等血栓栓塞性疾病[ 3~4] 。
发病时心电图检查均为心房纤颤, 其中 1 0 例于次日复查心电 图转为窦性心律。全部病例均行 C T 脑扫描, 2 例行头颅 MR I 检 查。图像显示颈内动脉系统栓塞 48 例, 椎基底动脉系统栓塞 4 例; 颈内动脉和椎基底 动脉系统同时栓塞 1 例。脑叶梗死中两叶以 上的大面积梗死 21 例, 出血性梗死 3 例。34 例行心脏彩超检查证 实无心脏瓣膜病, 而提示左房增大, 左心舒缩功能减低 2 5 例。另 3 例病情较重或死亡未做此项检查。 1. 3 诊断标准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合并脑血管血栓栓塞(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与防治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合并脑血管血栓栓塞(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与防治

6 ~ 0 t40 ~ 4 I f 3 ~ 3 I 8 46 ) 0 7 l ( 6 61)3 l 7 38 O33 ~ 2 5 2 04
7 一 0 。 ( 9 9914州31~ 8 ( 6 74 t 8 8876 ~ 1 2 48)6 759 — 4 J ) 0 776 1~ 【) 964 ~ 6 l f 5 88) 8 .( 9 9 2 : 4 931 7867 ~ 5
±1 . (0— 12岁 ) 随 访 率 1 % , 访 6 7 年 2 2岁 4 0 , 0 0 随 5
± .3年 。5 0例 患者 中 曾 住 院 病 人 3 8例 , 40 _ 9 1 门诊
房颤 随 年 龄 的 增 长. 发 生 率 也 相 应 增 高。 其
病人 22例 。人 选 标 准 : 续 性或 阵发 性 房 颤 经 0 _ 持
台计 6962 — 5 f 5 — 8 I 1 9 f 5 75) 03 2 44j 5349 —56) 4 c
会硎主任委员 都医 科^学附属同f医 院心内 科
1 非瓣膜 病性 房颤脑 栓塞 的高危 因素 .
维普资讯
视。
窄台 并 A F多 见 , 其 死 亡 率 较 无 房 颤 者 高 2倍 。 但
随着 年龄 的增 长 , 瓣 膜病 性 房 颤 的发 生率 及脑 卒 非 中的发生率 相应 增高 。 中 日友 好医 院心内科采 用 回顾 性 前瞻试 验方法 登记 注 册 单 一 中 心 非 瓣 膜 病 房 颤 病 人 , 机 调 查 随 6 1 患者 , 9 l例 除 l例地 址 有误 或 迁 址 外 , 功 随访 成 5 0 患 者 、 3 6例 , l4例 , 2例 男 4 女 7 入选 年 龄 7 l2岁
统计 学处理 得 出房颤 一脑 卒 中 的年 阶 段 发 生率 , 多

两种非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危险评分方法的比较

两种非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危险评分方法的比较

两种非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危险评分方法的比较周银平;陈巧莉;付海燕【期刊名称】《心电与循环》【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2页(P141-142)【作者】周银平;陈巧莉;付海燕【作者单位】321200 浙江省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321200 浙江省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321200 浙江省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据统计,我国30~85岁居民中心房颤动患病率达0.77%[1-2]。

在≥6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可高达6%。

致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特别是脑卒中)是心房颤动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心房颤动的血栓栓塞性并发症,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出血风险,限制了其临床的使用。

为了识别非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性,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多数国家采用CHADS2风险评估系统,而欧洲、加拿大采用CHA2DS2VASc系统来评估血栓风险。

我国的指南建议采用CHADS2系统来评估,本文就两种评估方法的差异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的内科住院非瓣膜性心脏病持续性心房颤动并有完整资料的出院病例206例。

其中男性113例,女性93例,年龄32~88(70.8±13.4)岁。

冠心病86例,高血压心脏病48例,糖尿病32例,心肌病1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减退9例,肺源性心脏病8例,孤立性心房颤动4例。

1.2 方法按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心脏病协会(ACC/AHA/ESC)发布的心房颤动治疗指南,将心房颤动患者是否合并慢性心力衰竭、高血压、高龄(≥75岁)、糖尿病、既往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这5项临床危险因素,以CHADS2评分表示,其中既往有卒中病史积2分,其余每项危险因素各积1分。

按2010年ACC/AHA/ ESC发布的心房颤动治疗指南,将心房颤动患者以CHA2DS2VASc评分表示,其中既往有卒中病史积2分,年龄≥75岁积2分,其余每项危险因素各积1分。

老年房颤病人并发脑栓塞的临床分析

老年房颤病人并发脑栓塞的临床分析

5当代医学 2008年9月总第148期 Cont em por ar y M e di ci ne,S pet e m ber 2008,I s sue N o.148临床医学C l i n i c a l M e d i c i n e 理疗法不能达到的;(2)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感染及并发症少,治愈率高。

有报道[4]CO 2激光治疗宫颈糜烂一次性治愈率为79.45%~87.67%,本组术中通过碘染指导下完整切除宫颈增生炎性组织及移行带,一次治愈率为100%。

宫颈糜烂一次性治愈的影响因素是糜烂的程度和治疗的深度[4],而LEEP 电切的深度可依据病变的程度由术者把握,因此治疗效果好。

电切的同时可电凝止血,出血少,视野清晰,减少反复操作,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术后局部感染及宫颈粘连的机会减少,本组资料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宫颈粘连及狭窄。

L 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操作简单,可在门诊进行。

可在诊断的同时进行治疗,切除宫颈的异常病变部位进行病理学诊断,既不会漏诊又不会影响再次妊娠,既节省了费用,并发症又少。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顾美皎.主编.妇女保健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246.[2]钱德英,黄志宏.子宫颈电环切除术对20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判定[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8):473-475.[3]Sri s om boon J ,Tangchai t r ong C A ,B hus aw ang Y ,et al .E val uat i on col po-s copi c accuracy i n di agnosi s of cer vi cal neopl asi a[J].J M ed A st hai ,6,3[]蔡铁圈N Y G 激光与O 激光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比较[]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3,5(3):心源性脑栓塞(CBE )是由于心源性栓子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造成血流阻塞而产生的脑梗死,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老年房颤病人更是发生脑栓塞的高危人群。

脉血康胶囊预防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效果分析

脉血康胶囊预防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效果分析

脉血康胶囊预防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效果分析陈璐;钟世勤;钟惠娟;陈端【摘要】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预防效果.方法 160例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脉血康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75%(7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5%(6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2/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12/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应用脉血康胶囊治疗,不仅可减少血栓栓塞形成,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还可达到抗凝作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效果得到医师与患者的肯定,具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8(012)023【总页数】2页(P86-87)【关键词】脉血康胶囊;预防;血栓栓塞;非瓣膜病性房颤【作者】陈璐;钟世勤;钟惠娟;陈端【作者单位】51017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荔湾医院;51017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荔湾医院;51017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荔湾医院;51017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荔湾医院【正文语种】中文房颤属于心律失常疾病, 在临床中发生率较高, 由于老龄化问题导致房颤患者明显增多, 若不及时对此疾病实施治疗, 会诱发体循环栓塞情况。

在临床中, 对房颤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华法林进行抗栓治疗, 但是针对身体指征不符无法应用以上药物的患者将如何开展治疗, 一直受到临床医学研究者的重视。

随着医疗水平持续性发展, 对房颤患者应用脉血康胶囊应用率越来越高, 因为脉血康胶囊主要成分为凝血酶抑制剂(水蛭素), 可明显调整机体不适症状, 还可达到预防血栓栓塞情况发生[1]。

房颤导致脑栓塞患者102例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房颤导致脑栓塞患者102例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率快而且不规整 ,这使 心房丧失 了有效 的收缩功 能 。房 颤 时心房 的激 动 频 率 高 达 30~607 分 , 0 0 欠/
虽 然 由于房 室结 的保护 作用 可使 这些激 动不 能全部 到 达心 室 ,但 是心 室率 ( 心率 )仍 然可 达 到 10~ 0 10次/ ,不仅 比正 常 窦性 心 律快 得 多 ,而 且 节 6 分 律绝 对 不整齐 。 22 纠正 心衰 时 的观察 与护理 .
20 0 9年 5月 至 2 0 09年 l 随 机 抽 查 病 例 10例 , 男 4 O月 0 2例 ,女 5 8例 。 对 其 进 行 术 前 访
状 态 迎接 手 术 。 方 法
视 ,随机抽查 10不做 术前访视 的患者,其 中男性 4 0 5例 ,女性 5 5例。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对比观 察 ,经过
衰 、肺心 综合症 、心脏骤停 、再 发栓 塞及 出血 及其 相应 的症 状 和体症 、应激性 溃 疡 、泌 尿 系统及 呼 吸 系 统感染 甚 至死亡 等 ,临床对 症护理 也显 得非 常重
要。护士会面对大量 的非常繁琐 的工作 ,同时要配 合康复医师进行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障碍患者
的语 言康 复 ,吞 咽 障 碍 患 者 的吞 咽 功 能 的 恢 复 等
2 2 1 出入 量 . .
降低 ,血流缓慢淤滞 ,易导致附壁血栓 , 栓子脱落
引起脑 栓塞 。
临床上 表现 为偏瘫 、偏 身麻木 、讲 话不 清等 突 然 发生 的局 源性 神经功 能缺 损症状 。 房 颤导致 脑 栓塞 的患者 ,病情 非 常复杂 ,有 些 患 者病 情危 重 ,死 亡率 及致 残率非 常 高 ,护 理上兼
术前访视 的患者在 一定程度上缓 解紧张恐惧的心理 ,为 手术的成 功奠定基础 。不做术 前访视 的患者 多数 有 紧张

华法令预防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华法令预防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华法令预防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脑梗死的临床观察崔浩;贾惠琳;姚黄【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刊》【年(卷),期】2006(033)019【摘要】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中应用华法令抗凝预防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200例NVAF患者随机分为华法令治疗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治疗组100例,给予华法令3mg/d开始,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连续观察4周使INR在1.8~2.5范围内,以后每月查1次INR.若患者需增加或减少药物或有出血倾向时随时再测INR;对照组100例,给予阿司匹林100mg/d,分2次服用.随访12~32个月.结果治疗PT监测,第1、2、4、8周,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治疗组脑卒中的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为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选择华法令3~4mg/d抗凝治疗是安全的,对减少脑梗死的发生有显著效果.【总页数】2页(P43-44)【作者】崔浩;贾惠琳;姚黄【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市直机关医院内科,郑州,450007;河南省郑州市市直机关医院内科,郑州,450007;郑州市中医院中风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不同抗凝强度华法令预防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附212例临床观察) [J], 张丹;黎启华;刘立志;邬斌;王菊飞;董行东;刘晓芳;姜成2.华法令预防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 [J], 王立旗;霍本良;吕长泳;姜威锋;潘庆丽;李伟华;高艳霞;李学辉;徐用祜3.华法令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J], 陈永东;施德毅;周鱼4.华法令在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J], 梁芳5.华法令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预防脑梗塞临床观察 [J], 裴瑞泽;周强;李皓亮;李文;高艳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预防脑卒中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预防脑卒中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综述・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预防脑卒中的药物治疗新进展王方芳韩江莉DOI :10畅3877/cma .j .issn .1674唱0785.2013.02.113作者单位: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卫生部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通讯作者:韩江莉,Email :sister .han @medmail .com .cn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 )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老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1]。

一项涉及190万人的横向研究显示,Af 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在小于55岁的人群其发病率为0畅1%,而在≥85岁的人群则高达9%以上。

并且男性的发病率均高于女性[2]。

Framingham 研究随访10年发现,在5209名接受随访者中,有Af 者无论男性和女性死亡率均高于无Af 者[3]。

Af 最严重的常见并发症是动脉血栓栓塞,其中在临床上最明显的栓塞事件是脑梗死[4]。

脑梗死既可以发生在患者Af 初发时,也可以发生在Af 患者抗血栓预防治疗过程中。

研究表明Af 患者发生栓塞和脑卒中的风险升高5倍,绝对风险从每年少于1%至每年20%不等,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和是否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或既往心源性栓子事件史等临床危险因子[5]。

CHADS 2危险积分[6]是目前临床应用最普遍、最容易执行的评估非瓣膜病性Af 患者脑卒中风险的方法。

近年有研究组将CHADS 2积分进行改良后提出CHADS 2危险积分(CHA 2DS 2唱VASc )评分(表1)[7]。

表1改良的CHA 2DS 2唱VASc 评分临床参数分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左心室射血分数≤40%1高血压病史1年龄≥75岁2糖尿病史1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栓栓塞史2血管性疾病(心肌梗死、周围动脉疾病或主动脉斑块)1年龄65~74岁1性别(女性)1在ACC /AHA /ESC 指南中一致推荐对Af 患者进行脑卒中危险分层,根据分层选择脑卒中预防策略[8]。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与抗血栓栓塞相关性研究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与抗血栓栓塞相关性研究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与抗血栓栓塞相关性研究
张义耕
【期刊名称】《中国微循环》
【年(卷),期】1996(000)002
【摘要】无
【总页数】1页(P70)
【作者】张义耕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危险分层及抗血栓治疗现状 [J], 张晓艳;张龙方;刘波;李明阳;张伟
2.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脑栓塞的临床研究 [J], 杨元良
3.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患者抗血栓治疗现状分析 [J], 张晓艳;王建昌;魏璇;李明阳;刘波;张伟
4.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及其合并脑栓塞患者的抗凝治疗 [J], 饶文洁;姜春黎;王琳;刘娜;薛叶潇;徐加平;尤寿江;曹勇军
5.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脑栓塞的临床研究 [J], 杨元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致脑栓塞100例临床分析
心脏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 AF)引起的脑栓塞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临床表现有特殊性,疗效也不尽人意,现将2005年6月~2013年6月治疗的100例住院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7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1~78岁,平均65.6岁,所有患者均有心脏病伴持续性心房颤动病史,其中冠心病6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2例,心肌病2例,甲亢性心脏病3例,肺心病4例。

伴有慢性心功能不全者58例,糖尿病7例。

1.2临床表现动态下发病77例,静态下发病23例。

意识障碍27例,头痛20例,头晕11例,呕吐21例,肢体瘫痪89例,偏身感觉障碍55例,失语20例,构间障碍33例,双眼凝视27例,癫痫发作5例,偏盲7例。

1.3实验室检查全部病例均行MRI及DWI检查,显示栓塞位于颈内动脉系统8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13例,以DWI计患者发病后病灶,多病灶脑梗死56例,单病灶脑梗死44例,大面积梗死33例。

全部病例超声心动图证实均无瓣膜病,提示左房增大,左房运动减弱,血流缓慢声像58例,发现附壁血栓22例,室壁瘤2例。

1.4治疗及结果入院后,均给予脑血管扩张药、活血化瘀药、脑细胞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脱水剂及心肌营养剂及对症治疗。

结果:痊愈28例,好转56例,4例进入植物状态,死亡12例,其中5例为多脏器功能衰竭致死,7例死于脑疝。

2 讨论
NV AF是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及某些非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的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1]。

AF作为引起CE的独立危险因素,远较其它因素重要。

Yamanouchi报道[2],心源性脑栓塞中56%是由NV AF 引起。

NA VF是老年脑栓塞最主要的病因,是老年脑卒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危险因素。

NA VF有以下临床特点:①老年人多见,常伴有心功能不全;②发病急,多数在动态下发病;③病情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碍;④大多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以大脑中动脉区梗死为多,左右大脑半球几乎相等,椎基底动脉系统相对较少;⑤大面积梗死多,更容易发生脑疝;临床上具有以上特点,结合既往心脏病位房颤病史,要考虑本病。

房颤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局部因流瘀滞、内皮
功能障碍及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关,有缺血性脑卒中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龄这项危险因素的患者,如不接受抗凝治疗,则增加栓塞发生率。

如果NA VF合并心功能不全或冠心病,则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将是无危险因素的3倍。

目前对于瓣膜病房颤患者,专家们一致认为应采用长期抗凝治疗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但对于NV AF患者是否要采用抗凝治疗尚无一致结论[3]。

1990年房颤、卒中预防试验协作组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4],对NV AF患者,阿斯匹林或华法令能明显降低脑卒中或体循环栓塞的发生率(危险度降低81%)。

国内的临床回顾性调查资料则反映CAF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达17.5%[3],国内的一项单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CAF患者若未给予正规抗凝治疗,则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达4.1%[5]。

一旦发生脑栓塞,是否应用抗凝治疗,以及抗凝治疗时间选择也有争论,Horning[6]认为出血在性梗死是大面积栓塞的一个自然过程,其发生与抗凝治疗无关。

我们认为,脑栓塞后48h内应避免使用抗凝治疗,因为血肿型出血好发于这个时期,尤其是NA VF所致脑栓塞的再长的潜伏期。

如果栓塞症状较轻,在CT或MRI动态观测下,严格掌握适应症,也可以应用抗凝治疗[7]。

参考文献:
[1]林治湖,陈新.心房颤动的研究现状[J].医师进修杂志,1997,20:561.
[2]Yamanouchi H.Cerebral embolism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Nippon Ronen Lgakkai Zasshi,1993,30:348.
[3]崔炜.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卒中的预防[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3,5:257.
[4]Sroke Preven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 Study Group Investigators[J].Stroke,1990,21(4):38.
[5]尹长森,胡立群. 华法林在慢性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13,34(1):99.
[6]Horning CR,Dorndorf W,Agnoli AL.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a prospective study[J].stroke,1986,17:79.
[7]胡大一,张鹤萍,孙艺红,等.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4):295-2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