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社会新闻要学会讲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社会新闻要学会讲故事

当代社会,竞争日益加剧,人们不但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我,更要经常地减轻压力放松自我。这就给我们都市报的发展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挑战――都市报不但要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中的好帮手,也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休闲中的好朋友。茶余饭后,有趣的报纸社会新闻,能为广大读者起到很好的减压作用。

侧重报道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及社会公德方面的社会新闻,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一直是如我所供职的《千山晚报》一类的都市报的主打项目,近年来,随着都市报的发展进步,社会新闻虽然已不再是“主打”,但仍是都市报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读者茶余饭后的热谈所在,社会新闻与广大读者之间也是最贴近的。而这个“最贴近”如何能变得“好上加好”――成为读者最爱接受的呢?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认为,应该将社会新闻写成生动的故事,讲给读者听。也就是要在社会新闻的写作上进行故事化处理,要求写社会新闻的记者,首先要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创刊于1993年2月19日的《千山晚报》,到现在,日发行量已达18万份,成为覆盖沈阳和大连之间辽宁中部经济隆起带――鞍山、辽阳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最具影响

力的都市报。《千山晚报》最初起家的“三驾马车”――社会新闻、文化新闻和体育新闻,其中第一位的就是社会新闻。现在,《千山晚报》的报道虽已是“全面开花”,但《千山晚报》多年积累下来的“实用、可读、原创、互动”办报方针中,社会新闻依旧非常好地担负起“可读、原创、互动”的作用。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千山晚报》长期以来一直追寻的社会新闻故事化写作。

讲故事的成功,不仅在广播电视的评书和畅销的《故事会》之类的报刊之中,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之所以受欢迎,也是得益于将曲高和寡的学术问题,寓于通俗的讲故事之中。而我们报纸的社会新闻,由于其特有的时新性、趣味性和贴近性特点,则更有利于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表现。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出真知。《千山晚报》根据自己的实践工作,对新闻的定义是“对新近发生的、对读者有用的事件的报道”。我们将除时政、经济、资讯和考据论证类新闻之外的所有新闻,都概括为社会新闻,这不但包括突发社会事件和人们日常生活问题,也包括文化娱乐和体育领域的社会问题。以《千山晚报》的“对多少读者有用”这一衡量新闻价值的唯一标准,我们将社会新闻方面的这个“有用”,概括为12个字,即:“丰富生活、发人深省、要人眼泪”。这恰恰是社会故事通常能起到的作用。

我们报纸的社会新闻,反映的就是群众身边事儿,“群

众自己的事儿”,所以也就最能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工作“三贴近”原则。那么,我们在社会新闻的实践写作中,就要最大限度地把社会新闻的这些优势体现出来。而最能把这些优势体现出来的写作方法,就是社会新闻写作的故事化处理。

我们一直以来都要求记者在社会新闻写作中,学习我们鞍山籍的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老先生,要把社会新闻稿子写出单田芳评书那股通俗易懂、融古贯今、情感交融的煽情劲儿来,从而鼓动人们将感情释放出来,寻找到媒体与读者之间的共鸣点。实践证明,我们的这种做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读者反映《千山晚报》的社会新闻,不是以猎奇的“小道消息”、负面新闻迎合某些读者,而是以人情味、“亲近感”取胜,传递的是昂扬向上的正能量,从而拥有了鞍山、辽阳地区百余万稳定的、忠实的社会中坚力量读者群。

那么,怎样才能把社会新闻这个故事讲好呢?我总结自己十多年在《千山晚报》工作,于鞍山、辽阳地区采写社会新闻的实践,总结为“体现邻里风情、运用百姓语言、融汇地方特色、把握时代脉搏”这四点。

体现邻里风情

这是要解决为什么人写作的文风问题。群众所关心、关注的,就是我们报纸要写的、要反映的,社会新闻本来就是群众的身边事儿的文字化体现。因而,我们必须走基层深入

到群众中去,在写作态度上,就应该坚守亲民作风,拿出“张家长李家短”的市井劲儿来,传播真实可信、“丰富生活、发人深省、要人眼泪”的新闻事实。

运用百姓语言

解决了为什么人写作的文风问题,接下来落实到文字上,就要求我们改文风,运用百姓语言,说百姓的话,来陈述新闻事实。记者必须要当好“翻译”,用百姓最易接受的词语来写作社会新闻。例如,常被一些瘾君子当成毒品的麻醉药“盐酸派替定”,这是学名,许多读者都不知是什么,但用其通俗名称“杜冷丁”,就很难有人不知道了。在辽阳地区,下至刚谈恋爱的,上至七老八十的老夫妻,都习惯称自己的配偶(或恋人)为“对象”,这就需要记者行文中细化分为男(女)朋友、丈夫(妻子)和老伴儿这些更容易为百姓所接受的词语了。

融汇地方特色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都会发现,各单位的黑板报虽然内容和写作上都不是太出色,但却有许多人在关心在看。其实,就是因为其有本部门本地方特有的东西在里面。我们地市级都市报,之所以在省级都市报的强大攻势下,依旧能发展壮大,就是读者认可了我们的地域特色和贴近性。我们的社会新闻,反映的是我们报纸自己服务区域的事儿,就应该融汇自己的地方特色。这些不但要表现在文风和行文习惯上,也

要反映在读者的说话、阅读和用词习惯上。例如,“玉米”一词,鞍山辽阳地区的读者都明白,但从地区习惯上,大家更愿意称其为“苞米”。同时,在倡导创新精神的今天,带有地方特色的社会新闻,也更能体现你的原创性。

把握时代脉搏

生活是在不断地发展进步的,具有时代精神的东西,更能激发人们前进的动力。媒体必须起到引导人们昂扬向上的作用,社会新闻虽然“家长里短”比较多,但是,我们要将一些东西,用反映时代特色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来。例如,一老妇误将自家中发现的旧时“督军”的“印信”当旧铜卖了,如实写来,读者就不太明白,其实,补充写明“督军”的“印信”就相当于现在省长的官印,读者也就明白其价值了。

以上是我对社会新闻故事化写作的一点粗浅体会,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当然,社会新闻的故事化处理,不是在文字和行文上用用功夫就行了,更是要以记者扎实、深入的采访作为根基的,特别是要抓住感人的细节、读者容易产生共鸣之处,深挖采透,这样写作、讲故事才能有展开的空间、言之有物。持之以恒地要求记者故事化写作社会新闻。记者的故事讲好了,新闻也就写活了,报纸的读者根基自然也就更牢固了。

(作者单位:鞍山日报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