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银饰的分类之胸颈饰
苗族银饰的分类之胸颈饰
![苗族银饰的分类之胸颈饰](https://img.taocdn.com/s3/m/02b66008eff9aef8941e068a.png)
苗族银饰的分类之胸颈饰欢迎进入凤凰银饰传习所官网了解更多的苗族银饰和凤凰古城旅游资讯,打造精美苗族手工艺银饰品,传承千年苗族银饰文化。
凤凰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习所将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作为自己的职责,从未停止对苗族传统文化、工艺的挖掘、保护和技术改造。
目前已挖掘、复原、整理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工艺有:溶化、锻造、浮雕、透雕、圆雕、冷拉丝、搓丝、多层掐花、编丝、吹焊、镶嵌等,并已用于产品制作。
苗族银饰的胸颈饰包括:银项圈、银压领、银胸牌、银胸吊饰等。
1·银项圈苗族很重视对胸颈部位的装饰,由此银项圈成为银饰中制作考究的一支。
其可分为链型和圈型两种。
链型以链环相连,可活动变化;圈型则用银片或银条制成圈形,定型后不可活动。
少数亦有链圈合一的。
此外,在贵州都柳江流域还流行一种银排圈,即套圈,每套少则几个,多则十儿个,由内及外,圈径递次增大。
属于链型的有8字环形项链、金瓜项链、串珠型项链、四方形项链、响铃项链等。
属于圈型的有扭索项圈、绞丝项圈、串戒指项圈、百叶项圈、篓花项圈、藤形项圈、银龙项圈、方柱扭索项圈。
链圈合一的有百家保锁带链项圈。
串戒指项圈很奇特,是以篓花银片为内圈,用十四枚戒指串成的。
为避免戒指重叠,以银丝将戒指等距固定,戒面以蝶及瓜米为垂穗。
绞丝项圈呈绞花状,系用两根银条互相穿合,连续编圈制成,两端用细银丝扭索缠成圆柱形。
其造型华丽。
银龙项圈为双层,以银片拼合,里层扁平,表层呈半圆弧状。
其上为凸纹二龙戏珠图,项圈下缘垂十一串银吊,吊分四级,为蝶、莲台菩萨、银铃、叶片等形象。
其造型芋满,工艺复杂,是苗族银项圈中的精品。
藤形项圈制作工艺较简单,但古枝扎藤的造型却令人感受到山野清新的气息。
2·银压领银压领是流行于湘西和贵州清水江流域苗族地区的压饰,因佩戴后可平贴衣襟而得名。
银压领系从长命锁演变而来。
长命锁的前身为"长命搂",始于汉代,是人们为避不祥,端午节时悬挂于门帽的五色丝线。
丰富多彩的苗族服饰_以凤凰古城土著苗族为例
![丰富多彩的苗族服饰_以凤凰古城土著苗族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c919c0ae87101f69e3195e4.png)
社.1999 年 1 月.M。 [2]吉 首 大 学 报— ——湘 西 苗 族.19: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应用 艺术系)
责任编辑/柯 兰
58 2011 年第 9 期下半月·总第 490 期
二、苗族服饰— ——饰
湘西苗族妇女以各种精美的银器为 主要佩饰, 银器构成了苗族服饰的一大 特色。 在苗族妇女眼里,银饰不仅是美好 的和财富的象征,更是避邪的神物,可以 带来吉祥和幸福。 银饰是贵重的东西,由 它联想起来的是富有,所以贵重的东西即 是富和美。 戴上这些银饰,在她们自己和 别人看来都是很美的。 苗家少女全身上 下的佩饰清一色都是银饰,叮当着响。 重 的可达几公斤,其银饰种类繁多,造型奇 特,工艺精致,在中国各民族中是首屈一 指的。
银帽最为复杂和耀眼。 湘西地区的 银帽无顶,为环形花冠,帽冠上加工有凸 纹动物及花卉形象,以银丝焊连,突出平 面装饰,层次感极强。 冠在头上,脚下走 动,颤枝银花一片银光闪烁,显得花姿绰 约;银帽下沿齐眉流苏,也随之摆动。
苗族银发簪式样极多, 题材以花、 鸟、蝶为主。 哪怕同样是花,但单瓣、复 瓣,或束或簇,繁简密疏,造型大不相同。 银花发簪、银蝶发簪、银凤发簪……就风 格而言,有的发簪纤巧细腻、灵秀生动, 有的古拙朴实、浑厚凝重,各具特色。
第二种变化:衣料、绣线、染料等大 多为外地舶来品。 灯芯绒、平绒布不仅取 代了自织的格纹布、花线布、平纹布,而 且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用 布料。 阴丹蓝等宽幅工业布取代传统蓝 靛染的窄幅自织青色布, 成为苗族女子 们夏天常用的衣料。 传统自缫丝、抽丝和 染色的绣花用丝线也多为上海、 杭州等 地厂家生产的现代尼龙线和化纤线取 代。 本地自产布料、丝线等使用率大为降 低,甚至逐渐消失。 在银饰制作上,以白 银为主的同时,白铜、铝皮、甚至旧的高 压锅都成为制作银饰的材料, 这是因为 这些替代品物美价廉。
苗银工艺饰品介绍
![苗银工艺饰品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2a1f705ba1aa8114431d97b.png)
苗银工艺饰品介绍苗族银饰品的种类大致可分为: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脚饰。
一、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1、银角(银角分三种类型,即西江型、施洞型、排调型)西江型银角两角分叉,主纹通常为二龙戏珠形象,龙身、珠体均为凸花,高出底面约1厘米。
西江型银角因体积大而颇具恃色。
其宽约85厘米,高约80厘米,饰件高度超过佩戴者身高的一半,即使在世界上也堪称一绝。
姑娘们佩戴时还要在银角两端插上白鸡羽,鸡羽随风摇曳,使银角显得更为高耸,巍峨壮观中兼有轻盈瓢逸之美。
施洞型银角又称银扇,因其在分叉的两角间均匀分布四根银片颇类扇骨而得名。
银角主纹亦为二龙戏珠,龙、珠皆单独造型制作,用银丝同主体焊连。
两角顶端为钱纹,四根银片高过两角。
顶端为蝴蝶,蝶口衔瓜米垂穗。
银片间立六只凤鸟,展翅欲飞。
排调型银角同上述两种银角有所区别。
其一,佩戴不是靠插针,而是靠银片紧裹头帕起到固定作用。
其二,银角似角似羽。
两角一分为二,远观似角,近观如羽。
正中开出一支,顶端则明显为变形银羽。
突出三艾皆插白鸡羽。
2、银帽(银帽分为三种类型,即重安江型、雷山型、革东型)银帽为苗族盛装头饰,由众多的银花及各种造型的鸟、蝶、动物组成,给人以满头珠翠、雍容华贵的印象。
重安江型银帽为半珠形,全封顶,分内外两层。
内层用缠布铁丝编成适于顶戴的帽圈,外层分三段,上段为帽顶,通冠由成百上千的银花组成,簇簇拥拥,十分繁密。
帽顶正中,银扇高耸。
银扇四周,有数只凤鸟、蝴蝶、螳螂高处花簇之上,或翔或踞,形态逼真。
中段帽箍为压花银片,上有二龙戏珠纹样,两侧有孩童嬉戏形象。
下段沿帽箍垂下一排吊穗,皆以银链相连,银铃叮当。
冠后拖三组银羽,共十二根,羽长及腰。
雷山型银帽上大下小,无顶,通高约30厘米。
其恃点是注重突出帽围的平面装饰,帽围约10厘米高的银片上布满凸纹动物及花卉形象,帽围前叠饰蝶、鸟等单体银片,并以银丝焊连,层次感极强。
5.苗族银饰欣赏.ppt
![5.苗族银饰欣赏.ppt](https://img.taocdn.com/s3/m/60175149561252d381eb6e27.png)
Page 5
二、银饰特征:
1、以大为美:
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是不 言而喻的,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 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证。堆 大为山,呈现出巍峨之美;水大为海, 呈现出浩渺之美。苗族银饰以大为美 的独特见识,用美学的观点来看是很 有道理的。
再看以重为美,贵州施洞苗族妇 女自幼穿耳后,即用渐次加粗的圆 棍扩大穿孔,以确保能戴上当地流 行的圆轮形耳环,利用耳环的重量 拉长耳垂。有些妇女因耳环过重, 耳垂被拉豁。当地耳环单只最重达 200克。黎平苗族妇女的篓花银排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6 圈讲究愈重愈好,重者逾八斤。
Page 14
腰 坠 饰
脚 饰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15
课外学习要求:
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关 于苗族银饰的相关图片,学习 并探讨所收集的资料是属于银 饰种类划分的那个部位,从而 进一步加深对苗族银饰的了解。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16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3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观看各式各样的图片,同 时进行讲解,再结合实物,进一步加深对 苗族银饰的认识。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4
教学内容:
一、简介:
进入苗族社会的银饰决不单纯表现为某个民族 专有的艺术形态,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合体。 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 和童帽饰等,都是由苗族银匠精心做成,据说已 有千年历史。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 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 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 涵的精神世界。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 无处不饰。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 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
苗家女人身上的银饰
![苗家女人身上的银饰](https://img.taocdn.com/s3/m/9dd84ec6cc7931b764ce157d.png)
苗家女人身上的银饰精致的银饰是苗族历史文化的积淀,体现了苗族的传统审美观、价值观和民族智慧,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艺术奇葩。
苗乡俗语说,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
因为有似雪银花,苗家女的美丽,与生俱来。
叮当作响的银饰,如同苗家人世代传唱的歌谣,讲述苗族的传奇;似雪银花,是光明,是财富,是奔放的芦笙舞,充满了生活的喜悦。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民族,我国的苗族主要聚居在黔、桂、湘三省区。
苗家人爱银,以前苗家的服饰都是靛蓝染的,色彩很暗,用雪白的银饰来装点,更能衬托出银饰的亮眼以及服饰的珍贵,有的盛装上几乎镶满银饰,可谓银衣华服。
所以,苗乡俗语还说,“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盛装”。
苗家女出嫁时,全身上下银光闪烁的嫁衣,就是她的嫁妆。
苗家的银饰,通常只传给女儿,代代相传。
每逢佳节盛会,苗家女儿就头戴银冠、项挂银圈、身穿银衣、手配银镯,脚系银链,再配上亲手挑花刺绣而成的苗衣,显得雍容华贵,流光溢彩。
苗族银饰的种类极其繁多,每一件银饰都是由当地银匠手工精心制作而成。
当然,不同苗族支系的银饰不尽相同,黔、湘、桂三地的苗族银饰也各有地域特点,不过由于相互之间的往来融合,也有许多相似点。
精致的银饰是苗族历史文化的积淀,体现了苗族的传统审美观、价值观和民族智慧,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艺术奇葩。
最近,我有幸走进贵州苗乡,无论是在人头攒动的集市,或是在石板铺路的村巷、山道,都会有三三两两的苗家阿雅(妇女)、黛帕(少女),穿着由花边和银饰镶成的民族盛装映入你的眼帘,特别是那满身银光闪闪、环佩丁当的银饰,一定会令你的眼睛为之一亮。
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
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
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
纵观全国苗装,银饰的数量最多的是黔东南地区。
在黔东南,又以革一式、施洞式、黄平式、西江式、大塘式服饰的银饰配件最多。
苗族银饰的种类
![苗族银饰的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cdce189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2.png)
苗族银饰的种类
苗族人酷爱银饰品,尤其是苗族少女,她们常常头戴银冠、项挂银圈、身穿银衣、手配银镯、脚系银链,以多为美,以重显富。
在今日的苗寨中,造型独特、绚丽多姿的苗族银饰仍然随处可见。
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
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
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
胸颈饰包括银项圈、银压领、银胸牌、银胸吊饰等;
手饰包括银手镯、银戒指;
背饰包括银背吊、银背牌等;
腰坠饰包括银腰带、银腰吊饰等。
以重为美,贵州施洞苗族妇女自幼穿耳后,即用渐次加粗的圆棍扩大穿孔,以确保能戴上当地流行的圆轮形耳环,利用耳环的重量拉长耳垂。
有些妇女因耳环过重,耳垂被拉豁。
当地耳环单只最重达200克。
黎平苗族妇女的篓花银排圈讲究愈重愈好,重者逾八斤。
苗族银饰上呈现出的"多"的艺术特征,也是十分惊人的。
很多苗族地区佩戴银饰讲究以多为美。
耳环挂三四只,叠至垂肩;项圈戴三四件,没颈掩额;腑饰、腰饰倾其所有,悉数佩戴。
特别是清水江流域的银衣,组合部件即有数百之多,重叠繁复,呈现出一种繁缚之美。
苗服飞扬 银饰叮当
![苗服飞扬 银饰叮当](https://img.taocdn.com/s3/m/0ea4322449649b6649d74713.png)
苗服飞扬银饰叮当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之友》 2014年第2期苗族服饰,绝不仅仅像我们穿的衣服那样简单,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它最重要的一项,那就是银饰品。
如古老而原始的歌乐舞一样,苗族最早的银饰艺术萌芽于巫术图腾活动之中。
苗家笃信银器能驱邪逐祟,能防阴气戕害,所以,银饰在苗族服饰历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苗族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
苗族银饰具有久远的历史文化,古时苗民戴上银项圈,据说能战胜作恶的“老变婆”,确保合家平安;闻名遐迩的黔东南苗族大银角,其造型源自祖先蚩尤“头有角”的形象,旨在祭祀祖先,获得其保佑。
苗族银饰,均是由本民族男工匠打制而成,以黔东南和湘西的工艺最高,件件都是精工之作,闪耀着苗族人民的智慧之光。
苗族银饰有4大特征,分别是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变化与不变。
下面我们分类来看一下这些银饰品。
1 头饰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等,下面简要介绍几种。
银角银角分3种类型,即西江型、施洞型、排调型。
西江型银角两角分叉,主纹通常为二龙戏珠形象。
西江型银角造型简朴,线条明快,最具古风。
因体积大而颇具恃色,即使在世界上也堪称一绝。
施洞型银角又称银扇,因其在分叉的两角间均匀分布4根银片颇像扇骨而得名。
银角主纹亦为二龙戏珠。
各型银角中,施洞型银角造型最繁绸奢华,制作亦最为精细。
佩戴者行走时,银角上龙凤颤动,跃然譬项。
排调型银角则同以上两种差别很大,在此不缀述。
银帽银帽分为3种类型,即重安江型、雷山型、革东型。
银帽为苗族盛装头饰,由众多银花及各种造型的鸟、蝶、动物和银键入银铃组成,给人以满头珠翠、雍容华贵的印象。
银围帕银围帕有2种类型,一种是将散件银饰固定在头帕上,另一种则整体为银制,内衬布垫或直接固定在头上。
银发簪苗族银发簪式样极多,题材以花、鸟、蝶为主。
虽然同样是花,但单瓣、复瓣,或束或簇,繁简密疏,造型大不相同。
苗族银饰的艺术特色
![苗族银饰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508c7e49f524ccbff0218486.png)
绪论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
在这一载体中,融合有来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耳档",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跳脱”,以及从古代饰物中沿袭而来的“步摇”、“五兵佩”和中国传统的龙、凤、鳞纹样等等。
苗族银饰可分头饰、颈饰、胸饰、手饰、盛装饰和童帽饰等,都是由苗族男性银铁匠精心做成,据说已有400多年历史。
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
苗族银饰的种类较多,从头到脚,无处不饰。
除头饰、胸颈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外,个别地方还有脚饰。
本文通过对苗族银饰的特征和文化方面的介绍,有助于我们认识自身的传统的银饰文化,为以后的首饰设计如何更多的融入自己的民族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1一、苗族银饰的特征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
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暴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抹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现在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
后20世纪50年代后期苗族又开始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
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花山节”、“四月八”、“龙舟节”等。
苗族银饰文化2
![苗族银饰文化2](https://img.taocdn.com/s3/m/4c5ff4b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7.png)
苗族银饰文化2苗族银饰文化24、苗族银饰中可以透视出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最为缺乏的平等观念。
苗族银饰产生于明代以后的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
明、清时代人们的衣着首饰都是有一定等级规则的。
这从明朝末年的重要画家陈洪绶的《夔龙补衮图》中可以看出。
画面共三个仕女,前面一个年事稍大的是穿着华丽的贵妇,另外两上年龄幼小,为宫女身份。
贵妇的发髻之上还插有簪钗头饰,宫女的据打扮则一眼可见出差别。
至了清朝,宫廷中上至皇太后,下至贵妇的正式官样服装的具体规定和配套的各种珠宝饰物,在《大清会典》图卷和《大清通礼》卷中都有记载,任何人不得逾越。
但同样生活在明、清时代的苗族,在银饰的佩戴上却与服饰一样,无等级区分的。
不论你是寨老,理老,土司、鼓藏头及其家属还是普通百姓,只要在一个社区生活,人人都可穿着佩戴一样的银饰。
比如前文提到的黄平苗族姑娘出嫁时的盛装头饰,极其雍容华贵,但它却并非贵妇人的专有,那一带的苗家姑娘出嫁时都可佩戴。
西江苗族姑娘出嫁时必须佩戴银角,如果家里没有,可以去向亲朋借用,人们都乐于相借。
这也体现了古代苗族社会传承下来的原始平等的民族精神。
5、苗族银饰具有一种展示性。
汉族的首饰只是一种点缀,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愈更简化。
大多数妇女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再佩戴首饰,更少佩戴银饰。
而苗族在过节或婚嫁等人生的重要时刻,都要把银饰佩戴起来盛装相配,而且是以多为美。
苗族民谚说:“无银无花,不成姑娘。
”有些人家在女儿年幼的时候就开始为她逐年打造银饰,一年积一点,存放在专门的木箱里珍藏。
等女儿长到十多岁了,在盛大节日和出嫁的喜日,姑娘就会装扮起来,向同胞们展示。
西江苗族要在全套银饰备齐之后,才能制作银角,而在节日期间有无银角展示,则能折射出姑娘的社会地位,没有佩戴银角的姑娘,跳芦笙舞时只能排在佩戴银角者的后面。
雷山丹江的苗族银花头围,要使佩戴者的整个额头都有银花环绕。
施洞姑娘的一种藤形银饰圈常常戴得把嘴都遮掩了,耳环也挂三四只的,最重的一只就有4两。
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8364f12b2af90242a895e575.png)
袖口处的“苗星”
“苗星”奥斯曼夹克配 “苗星”丝绸提花连衣 裙、“苗族”玉项链
苗族传统绣花
月亮唱歌
上海滩2011 春夏 苗族服饰 灿变奢华
36
37
38
39
40
41
杨丽萍苗族服饰写真
分为链型和圈型两 种。链型以链环相 连,可活动变化; 圈型则用银片或银 条制成圈形,定型 后不可活动。少数 亦有链圈合一的。 此外,在贵州都柳 江流域还流行一种 银排圈,即套圈, 每套少则几个,多 则十儿个,由内及 外,圈径递次增大。
手饰
• 银手镯
:手镯亦称手圈,是苗族银饰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其造型不一,形式多样。多数苗族分支的手镯款式 统一,妇孺老少皆然。苗族手镯有空心筒状型、绞丝型、 编丝型、浮雕型、搂空型、篓花型、焊花型等等。
百褶裙
苗族的百褶裙采用纯棉面料,以鸡蛋青浆过, 带有闪亮的效果。少则百褶,多则千褶,颇有重 量,日本名设计师三宅一生有名的皱褶服饰 "Pleats Please",相信是从中吸取灵感。
按节日分
• 便装时绾髻,戴木梳,少女喜插饰缎
带花或鲜花。上穿右衽大襟紧身短衣, 拴钉有银圆牌的刺绣围腰。下着裤。
按地区分
• 湘西型古代男女蓄发椎髻的习
俗已消失。今女穿圆领大襟短衣, 盘肩、袖口等处有少许绣花;宽 脚裤,裤筒边缘多饰花边;包扎 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头帕,戴 银饰。
• 黔东南型流行于黔东南。男
装多为青色土布衣裤,包青头帕。 女装以交领上衣和百褶裙为基本 款式,以青土布为料,花饰满身, 图案多为平绣的各种龙、凤、鸟、 鱼及花卉。雷公山一带女装独特, 百初裙甚短,长者30厘米,短者 不足20厘米,上衣花饰用彩线挑 以各种几何图案。妇女盛装银饰 繁多。
浅议苗族银饰独特的沉静美——以贵州黔东南空申苗寨胸颈饰为例
![浅议苗族银饰独特的沉静美——以贵州黔东南空申苗寨胸颈饰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75746b41a37f111f1855b4d.png)
旦 有 婚 姻 的 苗 族 妇 女 , 需 要 改装 。 第三 ,佩 戴者 的求 爱 的表
不 能使 用 。银 饰也 象 征婚 姻 。苗 族妇 女 通 常把 发夹 ,耳环 ,手 镯 服 装 等 ,一 个 民族 能 贯 入 其 精 神 而 精 心 制 作 的 , 自然 比一 切 其 作 为婚 后 的主 要饰 品 。空 申苗 寨 里 , 已婚 妇女 则是 头 戴 自制青 云 它 事 物 更 能 表 现 其 民族 的性 格 。而 这 种 沉 静 美 的 体 现 亦 与 苗 族 布做 成 的 “ 人 ”字 形 尖角 帽 。未 出嫁 的 少 女着 盛装 的头饰 ,她 们
空 申苗族 胸 颈饰 的 类型和 特征 们 用 银视 来 突 出对 方 的颈 部 的美感 , 由此 产 生 了各 种各 样 的胸 颈 空 申位 于贵 州 省黔 东 南榕 江 县两 汪 乡 ,是 黔 东南 众 多苗族 支 饰 品,如 银 项链 ,银压 领 、银 胸 带等 。颈 部 的装 饰 和全 身 或简 单 系 中极 为 古老 的一 支 , 因苗 族妇 女 终年 身 穿五 寸 长 的超短 裙 劳作 或复 杂 的和 谐统 一 。他 们 尽力 的银 色 装饰 来 装饰 ,充满 了民族 意
成 为银 饰 中制 作 考究 的一支 。 流行 于 贵州 清水 江 流域 苗 族地 区 的 银压 领 ,因 为佩 戴后 可平 贴 在衣 襟 上 而 闻名 。银 压领 是 从长 命 锁 ( 四 )婚 否 标志一 别 样 的沉静 美 苗族 银 饰对 外 是 民族 象征 的符 号,对 内是 分支 区别 的符 号 ,
浅议苗族银饰独特的沉静美
以贵州黔 东南空申苗寨胸颈饰 为例
王 婷 ( 西北 民族 大学新 闻传播 学院 甘 肃 兰 州 7 3 0 0 0 0 )
浅析苗族银饰的装饰语言
![浅析苗族银饰的装饰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4778731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9.png)
浅析苗族银饰的装饰语言发布时间:2021-11-08T02:12:54.029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10月下30期作者:王邦霞[导读] 我国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其中苗族文化为其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银饰是苗族妇女佩戴的必备物品,在苗族人民心中具有不同的精神象征。
其银饰可以分为若干种类,构成不同种类的花纹也不同。
不同的佩戴场合,所寓意的装饰语言也不同。
本文就苗族银饰的装饰语言进行探究。
贵州省黔南州文化馆王邦霞邮编:558000摘要:我国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其中苗族文化为其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银饰是苗族妇女佩戴的必备物品,在苗族人民心中具有不同的精神象征。
其银饰可以分为若干种类,构成不同种类的花纹也不同。
不同的佩戴场合,所寓意的装饰语言也不同。
本文就苗族银饰的装饰语言进行探究。
关键词:苗族银饰;精神寓意;特定场合;装饰语言引言:新时代,我国加快构建文化强国,民族文化是民族存亡之根,而日渐发展的社会中一些古老的民族文化已经逐渐消退。
苗族文化是民族文化中多彩的一笔,银饰文化又代表了独属于苗族的传统文化内涵[1-2]。
了解苗族的银饰种类、不同的花纹构成,以及不同场合的装饰语言,对把握古老文化,保存民族记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一.苗族银饰的种类概述银饰是苗族妇女佩戴的重要物品,从古至今绵延不断。
随着时代的发展,其部分银饰种类可以已经消失殆尽,但是绝大多数种类流传下来,构成了如今的苗族银饰文化。
苗族银饰的种类具体根据相应的身体部位可以分为头饰、胸径饰、手饰、背饰、衣视、腰饰、脚饰。
其中头饰最为丰富,可以分为银角、银帽、银发簪、插针等,胸饰包括项圈、胸牌等,手饰有手镯、戒指、衣饰有衣片、腰链等[3-4]。
其中不同的种类的饰品内部,也可分为形态各异的饰品,其中项圈包括百叶项圈、银龙项圈、方柱扭索项链等等。
每个不同的银饰品采取的历史不同,例如胸吊饰源自兵器的“五兵佩”,寓意避邪。
苗族银饰文化浅谈
![苗族银饰文化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55ef16966bec0975f465e2b4.png)
苗族银饰文化浅谈摘要: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有口头民俗学,风俗民俗学,宗教民俗学,物质民俗学。
其中物质民俗学包括民间美术,民间服饰,民间饮食等。
而不同的民族服饰反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苗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具有特别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苗族居住分布范围广阔、文化丰富、服饰独特,其中以丰富优美的银饰最为有名。
苗族服饰中的银饰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制作精美、工艺一流,其充分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它是苗族灿烂文化中最为闪亮的明珠,也是现代人类了解和探寻古代先民生产、生活情况的宝贵文化资料。
关键词:苗族;银饰;文化;艺术价值一、苗族历史及服饰特点简介1.1苗族历史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
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1.2苗族服饰总介苗族人民居住范围广阔,南及海南岛,西北及宁夏、新疆,无不有苗族居住。
目前主要集中于贵州、湖南两省。
由于分布很广、人口众多、支系繁杂,构成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苗族服饰。
其中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
苗族服饰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
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
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
浅析苗族银饰元素和文化内涵.doc
![浅析苗族银饰元素和文化内涵.doc](https://img.taocdn.com/s3/m/920dfe3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b.png)
浅析苗族银饰元素和文化内涵摘要:苗族银饰汇聚了苗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积淀了苗族人民的精神信仰,苗族工匠呈现给了世人无比精美的佳作。
深入对苗族文化的研究,有利于传承苗族的文化精髓,提升我国的民族影响力。
关键词:苗族银饰;苗银分类;苗银特点;图腾;文化内涵1 溯源苗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苗银是苗族民间四大工艺之一,在千百年来的演变中,不断吸取了各民族的文化精髓,形成了多元化、独特的民族艺术体系。
苗族银饰种类繁多、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是苗族银饰一直居于各民族银饰之首的重点依据。
苗族银饰还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不仅象征美好的心愿和财富,也是苗族人民辟邪祈福的神器。
2 苗族银饰的分类及其特点苗族银饰分类(1)苗族银饰的分类。
苗族银饰以繁多的种类、优美的造型,屹立于中国银饰之林。
苗族银饰的佩戴从头到脚,遍布全身,按照佩戴部位分类,大体可以分为:头饰、胸颈饰、手势、腰饰、脚饰等。
银头饰包括:银冠、银插花、银角、银花梳、银围帕、银扇、银飘头排、银顶花、银网链、银发链、银簪、银耳环、银耳坠、银童帽饰等。
银胸颈饰包括:银项圈、银压领、银胸牌、银胸吊饰等。
银首饰包括:银戒指、银手镯、银臂环等。
银腰饰包括:银围腰链、银腰带、银腰吊饰等。
银脚饰:包括脚链等。
苗族银饰的每种式样都有多种多样的变化形式,变化最多的银饰主要有:头簪、项圈、耳环、手镯等。
银头簪式样多种多样,设计题材主要有:花、鸟、蝶。
设计风格上,表现了银头簪的朴实、浑厚,但也不乏纤巧灵动。
其中花的造型变化多端,有单瓣和复瓣之分,束、簇之别,繁简、疏密对比,造型是各式各样,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银项圈在苗族银饰中占据这十分重要的位置,项圈可以分为圈型和链型两种。
圈型和链型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可以灵活变化,而后者可以。
苗族十分流行的银排圈,是由几个到十几个数量不等的套圈由里及外,递增排列的,其圈形有绞丝顶圈、百叶项圈、篓花顶圈、银龙项圈、方柱扭索项圈等。
链型的造型多种多样了,有“8”字型、金瓜型、串珠型、四方形、响铃型等。
苗银工艺饰品介绍
![苗银工艺饰品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3bd2567af1ffc4ffe47ac94.png)
苗艺街最精致最美丽最时尚
苗族银饰品的种类大致可分为:头饰、手饰、衣饰、背饰、腰坠饰、脚饰。
一、苗艺街头饰主要包括:银帽、银发簪、银花梳、银耳环、银童帽饰
二、苗艺街胸颈饰(包括:银项圈、银压领、银胸牌、银胸吊饰等)
三、手饰(包括银手镯、银戒指)
四、衣饰(包括:银衣片、银围腰链、银扣等)
五、背饰(包括银背吊、银背牌等)
六、腰坠饰(包括银腰带、银腰吊饰等)
七、脚饰
贵州黎平个别苗族地区有戴脚饰的习俗,脚饰为扭丝状,儿童佩戴用来避邪。
八、苗银材质
传统苗银工艺饰品是采用银合金制作的。
主要是为了增加其美观度和亮度,合金的具体成分是银、白铜和镍,主要成分是银,银含量在一般在20%左右。
手镯经戴过后,长期放置不戴,手镯表面金属会产生氧化反映,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变色,只须用软布或纸巾擦拭就可以光亮如新了。
九、商业前景
目前市场流行的苗族银饰品主要是各类手镯、戒指、耳环、发簪、手链及长命吊锁等。
由于其造型不同于其他一般的银饰品,所以很受现在的年轻男女所追捧。
苗族银饰类型及图案的美学内蕴
![苗族银饰类型及图案的美学内蕴](https://img.taocdn.com/s3/m/ace72605227916888486d75e.png)
苗族银饰类型及图案的美学内蕴作者:段磊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4年第01期>摘要: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但苗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文字”。
这正是对苗族服饰的历史文化价值最好的定位。
正因为文字的缺席,苗族文化传承的历史需求催生了其发达的服饰文化。
其中,银饰更是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成为其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被誉为“当世颜回”的文字学家杜道生曾说过“汉字是人类心灵的几何学”,把文字作为人类文化心理的符号。
但现实是,除中国外的世界三大文明古国,其文字也没能实现持续地传承先民文化的历史使命,纷纷湮灭在历史变迁的长河中。
那么,对于没有文字的民族来说,其先民文化该怎样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得以延续呢?一、苗族银饰类型人类的衣服有几大功用,御寒、遮羞、装饰美化等。
在一定意义上,苗族银饰把装饰美化的功用发展到了极致,是其民族服装最具特色的装饰形式。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银饰,但是像苗人这样从头到脚都装饰着银饰制品的民族,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屈指可数。
苗族银饰种类繁多,从装饰部位来说,可分为头饰、颈肩饰、胸饰、背饰、手脚饰等等。
仅头饰就有二十种左右,如银角、银箍、银冠、银扇、银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网、银护头花、银顶花、银梳、银耳环、银耳坠、银童帽等等;颈肩饰有银项圈、银项链、银披肩、长命锁;胸饰有银胸牌、银胸吊饰、针筒等;背饰包括银背吊、银背牌;手脚饰有银手镯、银戒指,银脚饰等。
此外,还有银衣片、银扣、银腰带、银围腰饰等衣饰制品。
种类繁多的银饰制品是苗族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创造出来的,在苗族人的生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这些银饰制品不仅仅具有装饰的功能,而往往兼有实用意义。
某些银饰产生的直接动力往往来自于苗族人日常生活方面的需要,某些银饰则是在装饰性之外又开发出了实用意义。
如银梳,顾名思义,是作梳子用的,但苗人却经常把它作为压发的工具,兼实用性与装饰性于一体;再如银背吊饰,苗族女人往往把它从脖子两侧系在肚兜上,从而起到固定肚兜的作用。
苗族银饰及其美学价值
![苗族银饰及其美学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879e6683680203d8ce2f2481.png)
( 苗族银饰 中的龙不 同于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龙是 中国的历史上 的圣物 ,而在苗族银饰 中的龙 的图样 2)
中 ,龙 只是动植物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员。它可 以与各种动植物平 等共处于一个项圈之上 。在苗族银饰 中的龙的
图样 ,最 多见于头饰 。特别是女性的银 角 ,大 多为双龙戏珠 等吉祥纹样 ,这也是受汉文化的影响 。项圈上龙纹 图案比较普通 ,而且与别的花样 、动物搭配特别丰富 。
有一种珠联璧合的效果 ,更显得雍容华贵 ,烘托了欢乐热烈 的节 日喜庆气氛。
2 苗 族 银 饰 的 文 化 内 涵 21 苗 族 银 饰 记 载 了 苗族 的历 史 .
众所周知 ,苗族历史可 以说是一部战争史 ,同时也是一部迁徙史。苗族的银饰虽然 出现较晚 ,但由于苗族 口传文化一代又一代 的传承 ,漫长的迁徙和征战的历程在 已经定居多年的苗族生活中依然刻下 了不可磨灭 的烙 印,他们依 然铭记 着祖先迁徙和征战的千难万险 ,回忆着迁徙途中的风物 ,崇拜着祖先 的勇敢顽强 。所以 ,他
1 苗 族 银 饰 的特 点 . 2
( ) 1 巫文化主宰了苗族银饰 的精神 内涵 。在各种银饰 图案中 ,寓含着巫术 ,信仰的图像 占据装饰物的主要 位置 。比如丹江苗族背部银衣 有一个“ 宗庙” 的图像造型 ,这是苗族原始宗教信仰 的核心 图案 ,其巫术 的意义厚 重 ,它具有统管全身银衣 片的地位 。所 以,每一件银衣都少不了这个“ 宗庙” 图样 ,且大体稳定 ,不能随意创造 ,
用品。
( 颈饰 、胸 饰。颈饰 、胸饰这两种饰 品在 中部 、东部方言 区 ,几乎每个支系都有 。苗族 的颈部多饰 以项 2)
圈 、项链 。胸饰有压领 、银链 、银锁 、银胸牌 、银胸 吊坠等 。 ( 手饰 、脚 饰。手部银饰有手镯和戒指。以女性佩戴为主 ,也有男性戴饰 。造 型有柱形 、圆珠形 、纽丝 3) 形 、龙头形 、蚕形 、螺旋形 、长筒形等 等 ,花样繁多 。 ( 衣饰 。衣饰 主要 有银衣 片、围腰链 、银扣等 。银衣是黔东南苗族特有的装 饰 ,全身披挂起来 ,犹如武 4) 士的铠 甲,上面还有响铃。穿戴起来 ,有先声后夺人 的效果 。
顺德博物馆苗族银饰介绍
![顺德博物馆苗族银饰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0760e2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2.png)
顺德博物馆苗族银饰介绍
顺德博物馆苗族银饰介绍如下:
1.苗族银饰精致美观,是苗乡民众最为喜爱的传统饰物,其产地以贵州省雷山县和湖南省凤凰县为代表。
2.苗族银饰主要用于女子装饰,品种多样,分为头饰、面饰、颈饰、肩饰、胸饰、腰饰、臂饰、脚饰、手饰等,彼此配合映衬,形成整体装的饰效果。
3.银饰锻制是苗族民间的特色技艺,式样和结构经过匠师的精心设计,从绘图到雕刻和制作有30道工序,包含铸炼、捶打、焊接、编结、洗涤等环节,手工完成,工艺水平极高。
试论腊尔山苗族妇女银饰
![试论腊尔山苗族妇女银饰](https://img.taocdn.com/s3/m/59663969783e0912a2162a59.png)
641器兽孤G2u01.。
3E年6。
品螽镍:服饰史试论腊尔山苗族妇女银饰文/滕俊摘要:银饰是腊尔山苗族妇女最喜爱的传统装饰品,苗族妇女佩戴银饰的历史相当悠久,是苗族妇女一生离不开的穿戴。
腊尔山苗族妇女银饰种类繁多,有头饰、颈饰、手饰、胸饰、披肩等。
苗族妇女银饰经过银匠的精心设计和加工,成为一件特别精致的手工艺品,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奇葩。
关键词:腊尔山;苗族妇女;银饰;银匠;工艺品腊尔山是我国苗族三大聚居地之一,它大致包括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贵州省铜仁市,重庆市黔江区、酉阳、秀山、彭水等地,苗族人口约~百多万,其社会情况、风俗习惯、生产生活同其它各地的民族有所差别。
腊尔山民族妇女同其它各地民族妇女一样,银饰是她们最喜爱的装饰品,是民族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腊尔山民族妇女银饰远承过去哪些流风遗韵?保持了哪些民族特色?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它又蕴含了哪些风貌、社会特点、审美意识、民俗特征等丰富的内容?它又如何集中地反映了民族在美学、宗教、风俗等方面形成的传统观念和心理素质?为此,本文拟对腊尔山苗族妇女银饰作些浅探。
1银饰是苗族妇女离不开的穿戴银饰是腊尔山苗族妇女最喜爱的传统装饰品,苗族妇女佩戴银饰的历史相当悠久。
《苗族古歌》就记载有:“那头上插满银花,银鞋光闪闪;头发壳像青丝,手上八十对圈子,项圈大像碓杆……”在湘西苗族史诗《休巴休玛》中也提到了苗族妇女有“戴金戴银”的习惯。
元、明以后,随着封建王朝对腊尔山地区的直接统治和苗族人民反抗斗争的增多,苗族银作者简介:滕俊,《民族画报》社主任记者饰才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许多地方志和私家著述中都有苗族银饰的记载。
“未娶者,以银环饰耳……婚则脱之,妇人扎海钯、铜珠、药珠、结缨结为饰。
’哺的苗族还以“银环、银圈饰耳~,但此时用银作装饰还是很少的。
到清代,腊尔山苗族妇女使用银饰盛极一时,不仅很普遍,而且数量也很多。
如“耳带大环,项带银圈有一、二围至十余围不等…、“女子银花饰首,耳垂大环,戴银圈,以多者为富…、“妇女短衣窄袖,耳环大,经二、三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银饰的分类之胸颈饰
欢迎进入凤凰银饰传习所官网了解更多的苗族银饰和凤凰古城旅游资讯,打造精美苗族手工艺银饰品,传承千年苗族银饰文化。
凤凰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习所将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作为自己的职责,从未停止对苗族传统文化、工艺的挖掘、保护和技术改造。
目前已挖掘、复原、整理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工艺有:溶化、锻造、浮雕、透雕、圆雕、冷拉丝、搓丝、多层掐花、编丝、吹焊、镶嵌等,并已用于产品制作。
苗族银饰的胸颈饰包括:银项圈、银压领、银胸牌、银胸吊饰等。
1·银项圈
苗族很重视对胸颈部位的装饰,由此银项圈成为银饰中制作考究的一支。
其可分为链型和圈型两种。
链型以链环相连,可活动变化;圈型则用银片或银条制成圈形,定型后不可活动。
少数亦有链圈合一的。
此外,在贵州都柳江流域还流行一种银排圈,即套圈,每套少则几个,多则十儿个,由内及外,圈径递次增大。
属于链型的有8字环形项链、金瓜项链、串珠型项链、四方形项链、响铃项链等。
属于圈型的有扭索项圈、绞丝项圈、串戒指项圈、百叶项圈、篓花项圈、藤形项圈、银龙项圈、方柱扭索项圈。
链圈合一的有百家保锁带链项圈。
串戒指项圈很奇特,是以篓花银片为内圈,用十四枚戒指串成的。
为避免戒指重叠,以银丝将戒指等距固定,戒面以蝶及瓜米为垂穗。
绞丝项圈呈绞花状,系用两根银条互相穿合,连续编圈制成,两端用细银丝扭索缠成圆柱形。
其造型华丽。
银龙项圈为双层,以银片拼合,里层扁平,表层呈半圆弧状。
其上为凸纹二龙戏珠图,项圈下缘垂十一串银吊,吊分四级,为蝶、莲台菩萨、银铃、叶片等形象。
其造型芋满,工艺复杂,是苗族银项圈中的精品。
藤形项圈制作工艺较简单,但古枝扎藤的造型却令人感受到山野清新的气息。
2·银压领
银压领是流行于湘西和贵州清水江流域苗族地区的压饰,因佩戴后可平贴衣襟而得名。
银压领系从长命锁演变而来。
长命锁的前身为"长命搂",始于汉代,是人们为避不祥,端午节时悬挂于门帽的五色丝线。
至明代,演变成儿童专用颈饰,后逐渐发展成长命锁。
长命锁在黔中和清水江流域的部分苗族地区,还保持原始的长方形,锁上篓有"长命富贵"等宇样,往往同项圈连体或配套使用。
银压领脱离原型较远,为半圆形或腰子形,体积增大数倍,纹样芋富,制作工艺复杂。
湘西苗族的银压领为腰子形,表面镂空二龙戏珠的纹样,并垂十只蝴蝶,每蝶垂三根银链叶片吊。
长16厘米的银吊如瀑布倾泻,掩及肚腹。
雷公山脚的银压领更是兼用圆雕、浮雕及透雕技术,造型繁缚,工艺精美。
压领主纹为两只圆雕银腆磷,可活动的镂空银球居中,其上银龙腾跃,其下银花簇簇。
3·银胸牌
银胸牌系部分苗族地区流行的胸饰,通常为单层长方形或半圆形篓花银片制成,形状规整,佩戴位置较银压领、银锁靠上。
同银压领一样,银胸牌也是由长命锁演变而来,因此,这三种银饰在同一苗族分支内一般只使用其中一种,而不会两种以上并存。
有的银胸牌为单片,体形小。
也有的银胸牌较大,且两三片拼连,几乎遮住佩戴者的整个胸腹,装饰效果十分夸张。
4·银胸吊饰
常见的银胸吊饰有蝶形吊、鸟形吊、鱼形吊、钱纹吊、骑马人物吊等等,通常由银链、吊牌、坠饰组成,多级,一级一形,递次而下,多者可达四至五级。
流行于都柳江流域的蝶形吊体形最大,分五级,总长在85厘米以上。
该地的鸟形吊造型原始粗扩、朴拙可爱,堪称一绝。
大部分地区的胸吊饰以精美取胜,玲拢剔透。
其多以“五兵”为坠。
以兵器为饰的
"五兵佩",流行于汉代,是当时的避邪之物。
苗族银腑吊饰中常见的兵器有刀、枪、盾、餐、棍,以及苗乡不见使甩的剑、哉、涧、矛、铲等。
苗族银饰一方面保留了“五兵佩”的形制,另一方面又对其进行改造,加入牙签、挖耳勺、大铲、镊子等坠饰,所以,"五兵佩"在苗乡被称为“牙签吊”。
其他银饰,如压领、腰吊饰也多有以五兵为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