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川农动物生理学习题: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六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一、填空题(将你认为最恰当的词句填在空格上,使句意完整通顺)1.不同个体基础代谢率的比较是以__________条件下每单位__________的能量代谢来表示的。
2.直接测热法是测量机体一定时间内______(摄取/发散)的热量,是较_____(难/易)完成的。
3.机体在安静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____,运动或使役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_______。
二、判断改错(正确的打“√”,错的打“×”)1.基础代谢率测定可以反应甲状腺机能。
()2.基础代谢率是指机体最低的能量代谢率而言。
()3.就动物的基础代谢而言,个体越小,它的代谢也越低。
()4.当气温低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成了唯一的散热途径。
()5.体温概念是指家畜直肠温度。
()6.机体深部温度是相对稳定而又均匀的,这说明各内脏器官的温度也是一致的。
()7.汗腺持续而少量地分泌汗液,称为不显汗蒸发。
()8.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丘脑。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限选一个字母填入括号中,多填不得分)1.基础代谢率测定的原理是()A.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体表面积B.食物氧热价×食物的卡价÷体表面积C.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体表面积D. 食物氧热价×食物的卡价×每小时耗氧量E. 每小时耗氧量×食物的卡价÷体表面积2.糖类的呼吸商为()A.0.71B.0.80C.0.82D.0.95E.1.003.动物体可直接利用的能量是( )A.太阳能B.机械能C.饲料蕴藏的化学能D.电能E.化学能4.间接测热法测量的是机体在一定时间内的()A.释放出的能量B.所做的功C.CO2产量、耗O2量及尿氮D.消耗的能量E.总的散热量5.增加辐射散热的因素是()A.皮下脂肪增多B.气温高于皮肤温度C.气温低于皮肤温度D.被毛加厚E.有效辐射面积减小6.能促进机体产热的最重要激素是( )A.肾上腺素B.肾上腺皮质激素C.胰岛素D.甲状腺激素E.生长素7.动物能量代谢水平受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个体大小B.性别年龄C.营养状态D.环境温度E.肌肉活动8.一般情况下,提供机体所需能量60%~70%的物质是()A.糖类B.蛋白质C.脂肪D.维生素E.无机盐9.给高热动物用酒精擦浴是()A.增加辐射散热B.增加传导散热C.增加对流散热D.增加蒸发散热E.传导散热和辐射散热同时增加10.影响能量代谢的最主要因素为()A.精神紧张B.环境温度C.食物特殊动力作用D.肌肉活动E.性别年龄11哪种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最强? ( )A.脂肪B.纤维素C.无机盐D.蛋白质E.糖类四、名词解释(阐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或举例)1.能量代谢——2.呼吸商——3.基础代谢——4.体温—5.等热范围——6.冷驯化——7.气候适应——五、问答题1. 简述哺乳动物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机制。
第章能量代谢与体温【共64张PPT】
烟酸、VPP、尼克酸 1.烟酸与烟酰胺有同样生理功能,总称为PP。 2.营养作用:合成NAD(CoI)和NADP(CoⅡ) ,这二种辅酶是体内许多脱氢酶的辅酶。
泛酸(遍多酸) 1.为β-丙氨酸衍生物。 2.营养作用:泛酸是CoA和酰基载体蛋白(ACP) 的组成成分,CoA是羧酸的载体,。 3.缺乏症:生长缓慢,皮肤及衍生物损伤,N系统 紊乱,胃肠道功能障碍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
B12 1.是一类含金属的类扑啉,有多种形式,通常所说 的B12指氰钴胺素。 2.营养作用:B12辅酶最重要的是参与核酸和蛋白 质的生物合成,促进红细胞的发育与成熟。
VC 1.VC以两种形式存在,即还原型和氧化型,二者都 具有生物学活性。 2.营养作用:参与很多生化反应。其功能与其可逆 的氧化-还原特性有关。 3.缺乏症:缺VC的豚鼠最初表现为采食量降低,体 重减轻,接着是贫血和大面积出血。
生物素 1.只有α-生物素一种具有生物学活性。 2.营养作用:生物素的主要功能是在脱羧、羧化反 应中起辅酶作用,转移一碳单位和以HCO3-形式在组 织中固定CO2。
叶酸 1.叶酸主要存在于植物叶部,故而得名,是已知生 物学活性形式最多的一种。 2.营养作用:叶酸辅酶为红细胞和白细胞合成,中 枢N系统功能的整合,胃肠道功能和胎儿或幼年动物 生长发育所必需,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的必需物 质。
(二)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A、D、E、K。
VA有视黄醇、视黄醛、视黄酸三种衍生物。 1.VA只存在于动物体内,植物饲料不含VA,含有类 胡萝卜素,在肠壁细胞和肝脏内可转变为VA。 2.功能及缺乏症:促进视紫质形成,缺乏时产生夜盲 症;维持上皮组织健康;参与性激素形成;促进骨骼 和中枢N系统发育,缺乏时骨畸形,运动失调、蹒跚 、痉挛等。
能量代谢与体温(生理学课件)
3.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1)肌肉活动
是影响能量代谢的最显著 因素。
(2)精神活动
主要通过肌紧张 及激素 的作用增加产热量。
=
在睡眠和在活跃时的精神活动下,脑 中葡萄糖代谢率没有差异。但精神紧张 状态如烦恼、恐惧时,产热量显著增加。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概念 :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 效应:蛋白质30%,糖6%,脂肪4%,混合10%
9.下列哪种疾病会导致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 )。
A.呆小症
B.糖尿病
C.甲状腺机能亢进
D.甲状腺机能低下
10.测定基础代谢率的最稳定的环境温度( )。 A.10~20℃ B.20~25℃ C.30~35℃ D.37℃
11.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 A.肾脏 B.皮肤 C.肺 D.消化道
12.当外界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形式是 ( )。
)。
15.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 )。 A.脊髓 B.延髓 C.中脑 D.下丘脑
16.有关调定点下列哪项错误( A.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C.发热时不影响调定点数值 无障碍,调定点上移
)。
B.规定数值一般为37℃ D.发热时,体温调节机能并
能量代谢
1.机体的能量来源与利用 (1)能量的来源
①三磷酸腺苷是机体直接 供能物质
ATP
②三大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2.能量的利用
2.能量代谢的测定 (1)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食物中化学能=热能+外功
能量代谢率: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 测量单位时间机体产热量。
6.能量代谢率与下列哪项具有比例关系(
A.体重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散热机制: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散发热量
体温调节过程:当体温偏离正常范围时,体温调节中枢会发出指令,使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维持体温稳定。
体温调节异常
体温调节机制异常:激素失衡、神经系统疾病等
体温波动:昼夜节律、运动、饮食等
体温过低:低体温症、休克等
体温过高:发烧、中暑等
C
B
A
D
能量代谢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01
食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
02
氧气:通过呼吸作用将食物转化为能量
03
肌肉活动:肌肉收缩产生能量
体温调节:通过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稳定
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体力活动:运动、劳动等身体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生长发育:生长发育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
食物热效应:消化、吸收食物所消耗的能量
体温平衡
体温调节机制:人体通过产热和散热来维持体温平衡
01
产热方式:主要包括骨骼肌收缩、肝脏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等
02
散热方式:主要包括皮肤散热、呼吸散热、排汗散热等
03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负责调节体温的稳定和变化
04
体温调节机制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负责调节体温
产热机制:通过肌肉收缩、肝脏代谢等产生热量
体温调节:维持体温稳定,保证能量代谢的正常进行
能量代谢:为体温调节提供能量支持,维持体温稳定
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能量代谢是体温调节的基础,体温调节需要消耗能量
01
体温调节可以影响能量代谢的速度和效率,例如寒冷时,能量代谢速度加快,以产生更多的热量
02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相互影响,共同维持身体的稳态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解析生理学第六单元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六单元能量代谢和体温考情分析2006 2005 2004 合计ZY 1 1 1ZL 2第一节能量代谢基本概念1、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或卡价(calorie value)指一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出的能量。
2、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xygen)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一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
3、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 产量和耗氧量的比值。
4、非蛋白呼吸商(non-protein respiratory quotient, NPRQ)糖和脂肪氧化(非蛋白代谢)的CO2 产量和耗氧量的比值。
1.食物的氧热价是指A.1 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B.1 g食物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C.食物氧化消耗1 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D.氧化1 g食物,消耗1 L氧时所释放的能量E.1 g食物所含的能量答案:C能量代谢是指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
一、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一)肌肉活动肌肉活动对于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
人在运动或劳动时耗氧最显著增加,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的强度呈正比关系。
(二)精神活动脑组织的代谢水平虽很高,但在睡眠时、在活跃的精神活动及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受到的影响均不大,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
而当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如烦恼、恐惧或强烈的情绪激动时,由于随之而出现的无意识的肌紧张以及刺激代谢的激素释放增多等原因,产热量可以显著增加。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人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即从进食后1小时左右开始,延续7~8小时,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却要比未进食时所有增加,食物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其中蛋白质的特殊动力效应高达30%(推测额外热量可能来源于肝处理蛋白质分解产物时“额外”消耗的能量)。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教学
体温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控制体温 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调节体温 激素调节:通过激素调节体温 物理调节:通过物理方式调节体温 生物调节:通过生物调节体温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的关 系
能量代谢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01
基础代谢:维持正常体 温的基础
03
运动热效应:增加体温, 促进散热
02
食物热效应:影响体温 的短期波动
04
环境温度:影响能量代 谢,进而影响体温调节
体温调节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01 体温调节影响基础代谢率 02 体温调节影响食物热效应 03 体温调节影响运动能量消耗 04 体温调节影响能量储存和利用 05 体温调节影响能量代谢的平衡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的相互作用
能量代谢是体温调节的基础,体温
01
调节是维持能量代谢稳定的关键 能量代谢产生热量,体温调节维持
02
体温稳定 能量代谢受体温调节的影响,体温
03
调节受能量代谢的调节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相互协调,共
04
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THANK YOU
运动:运动强 度、持续时间 和频率
环境温度:环 境温度对能量 代谢的影响
生理状态:年 龄、性别、健 康状况等
激素水平:甲 状腺激素、肾 上腺素等对能 量代谢的影响
体温调节
体温调节机制
01
产热机制:通过肌肉收缩、 肝脏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 等途径产生热量
03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 脑,负责调节体温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教学
演讲人
目录
01. 能量代谢 02. 体温调节 03.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的关系
能量代谢
基础概念
01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 物质代谢(material metabolism) 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中伴随着的能 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能量的来源与消耗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四、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
变温、异温和恒温动物
❖变温动物(冷血动物、外温动物):指在一个 狭小的温度范围内,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 变的一类动物。
❖行为性体温调节:通过动物的行为来调节体温的方式。
❖恒温动物(温血动物、内温动物):能在较大 的气温变化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35℃~ 42℃)。
❖生理性体温调节:恒温动物主要是通过调节体内生理过 程来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又称自主性体温调节。
动物的产热和散热过程
❖正常体温的维持有赖于机体的产热过程 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
等热范围
在适当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动物的代谢强度和 产热量可保持在生理的最低水平,而体温仍能维持 恒定,这种环境温度称动物的等热范围或代谢稳定 区。
如果在测定时间内做一 定的外功,应将外功(机 械功)折算为热量一并计 入。
间接测热法
❖间接测热法:间接测热法又称气体代 谢测定法。利用定比关系计算出单位时 间内整个机体所释放的热量及营养物质 被氧化的量。 ❖定比定律:在一般化学反应中,反应 物与产物的量之间呈一定的比例关系。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SDA) ❖ 肌肉活动 ❖ 环境温度 ❖ 精神活动(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既是重要的
贮能物质,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一、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热能:只能维持人体体温,最终还将以热能的形式向体外发散;其他形式的能量:电能、机械能等都不能被人体所利用;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份:水、无机离子、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糖) ,以及蛋白质等;✓糖(碳水化合物)是主要供能物质,提供50-70%机体所需的总能量;作用:1、供全身细胞利用(直接利用的形式是葡萄糖);2、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形式储存于肝脏和肌肉;3、转化为脂肪或蛋白质;葡萄糖转化供能的主要方式是ATP :①氧充足时,有氧分解时1 mol葡萄糖可释放38 mol ATP②氧不足时,无氧酵解时1 mol葡萄糖仅释放2 mol ATP有氧氧化是机体正常情况下供能的主要途径;无氧酵解是机体相对缺氧时供能的重要方式;✓脂肪主要功能是储能形式(或主要的供能形式)脂肪储藏量约占体重的20%;机体能量的30%~ 50%来自于脂肪的分解饥饿的情况下,糖供应不足,机体主要依靠脂肪分解供能,可占能量来源的80%以上(10余天-2月)。
✓蛋白质机体不需要蛋白质供能( 一般情况)蛋白质的分解产物氨基酸主要用于:构成组织的蛋白质、合成激素和酶、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糖和脂肪供应不足时,蛋白质才被分解成氨基酸,经三羧酸循环而氧化供能,主要用于维持机体必要的生理活动。
;ATP既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
1.个体因素与个体身高体重无定比例关系,与机体体表面积间呈正相关关系性别与年龄能代率:同龄男性>同龄女性;生长发育期:新陈代谢旺,能量代谢率特高年龄的增加:代谢率逐渐下降,代谢率越低2.生理活动和环境因素肌肉活动(最显著)机体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提高代谢率。
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的强度呈正比关系,耗氧量最多达安静时的几倍至几十倍。
精神紧张在不同精神状态下,脑能量代谢率变化不大。
平静地思考问题时,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烦恼、恐惧或情绪激动等)下能量代谢显著增高。
6第六章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第六章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试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6.001] 基础代谢率测定的原理是()。
A. 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体表面积B. 食物的氧热价×食物的卡价÷体表面积C. 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体表面积D. 食物的氧热价×每小时耗氧量×食物的卡价E. 每小时耗氧量×食物的卡价÷体表面积[6.002] 糖元储存量最多的器官组织是()。
A. 肝脏B. 腺体C. 脑组织D. 肌肉E. 结缔组织[6.003] 机体摄入并吸收的糖超过它的消耗量时,主要转变为下列哪种物质而储存起来()。
A. 肝糖元B. 肌糖元C. 脂肪D. 蛋白质E. 组织脂质[6.004] 葡萄糖进行无氧分解时,最终分解为()。
A. 丙酮酸B. 乙酰乙酸C. 乳酸D. γ-氨基丁酸E. 6-磷酸葡萄糖[6.005] 在肝脏中,经糖异生作用合成的糖元()。
A. 储存量大B. 是维持血糖水平的重要因素C. 是肝糖元储存的主要形式D. 是机体能源不足时主要能量来源之一E. 以上都不对[6.006] 下列关于糖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食物中糖的比例最大B. 糖的消化产物葡萄糖可以糖元形式储存起来C. 肝糖元能维持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D. 肌糖元作为能源储备,有应急的功用E. 等量的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时,糖释放的能量最多[6.007] 下列哪种物质既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的供能物质()。
A. ADPB. ATPC. 脂肪酸D. 磷酸肌酸E. 葡萄糖[6.008] 正常动物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能量代谢率最低()。
A. 完全静息时B. 睡眠时C. 外界温度为20℃时D. 室温为18~25℃时E. 进食12小时以后[6.009] 机体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率()。
A. 与身长成正比B. 与体重成正比C. 与体表面积成正比D. 与身长和体重的乘积成正比E. 与上述诸因素都无关[6.010] 下列关于机体在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率,错误的是()。
6第六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B.植物神经系统参与
C.躯体神经系统参与
D.内分泌系统参与
E.内脏系统参与
[6.058]下列在机体内关于热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热能是最低级形式的能量
B.热能维持机体体温)。C.化学功最终转变为热能
D.机械功最终转变为热能
E.热能可再利用做功
[6.059]直接测热法测量()。
A.机体在一定时间内释放出的能量
[6.019]基础代谢率测定最重要的意义是反应甲状腺机能。
[6.020]体温的昼夜变化主要是由于环境温度的规律性变化所致。
[6.021]骨骼肌的活动对于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
[6.022]碱中毒可使呼吸商增大。
[6.023]当气温等于或低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成了唯一的散热途径。
[6.024]丘脑下部前区的热敏神经元可能起着体温调定点的作用。
D.与年龄有关
E.与性别有关
[6.011]患下列哪种疾病时,基础代谢率升高最为明显()。
A.糖尿病
B.细胞增多症
C.白血病
D.甲状腺机能亢进
E.以上都不是
[6.012]机体进行功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最终不转化为体热的是()。A.血液流动
B.胃液分泌
C.神经传导
D.激素分泌
E.肌肉作功
[6.013]对能量代谢率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因素()。
B. 0.80
C. 0.82
D. 0.95
E. 1.00
[6.042]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 ATP蛋白质的呼吸商为()。
通常饲料中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E.磷酸肌酸
[6.043]体内绝大多数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都直接来源于()。
能量代谢
体温调定点学说
───────────────
躺卧
2.73
开会
3.40
擦窗子
8.30
洗衣
9.89
扫地
11.37
打排球
17.05
打篮球
24.22
踢足球
24.98
───────────────
(二) 精神因素:
人在平静地思考问题时, 能量代谢受到的影响不大,其 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
精神紧张时,产热量可显 著增加。
原因:无意识的肌紧张及 刺激代谢的激素释放增多。
本题正确答案:D
三、体温调节(执业)
(一)温度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外周温度感受器(皮肤、粘膜和内脏:游离神 经末梢)
中枢温度感受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
(二)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节中枢存在于从脊髓到大脑皮层各 级中枢部位,其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
PO/AH是体温调节中枢整合的关键部位,在 体温调节中起着调定点的作用,任何偏离调定 点的微小体温波动,将会引起明显的产热与散 热量的改变,从而使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食物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
蛋白质:30%; 糖: 6%;脂肪:5%; 混合食物:10%
机制:消化系统在处理食物时做功的能量消耗
(四) 环境温度
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 1. 20~30℃的环境中较为稳定。 肌肉松弛 2.T > 30℃,能量代谢率增加。 酶活性增强 3.T < 20℃,能量代谢率增加。
(二)散 热 过 程
人体主要散热部位:
散热部位:
面积大 主:皮肤 与外界接触
血流丰富 有汗腺 次:肺、尿、粪
1、散热的几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热抑制
体温恒定的调定点学说
• 恒温动物下丘脑中存在调定点机制,冷敏和热敏神经元的 活动随温度改变而呈“钟形”反应曲线。
• 两钟形曲线相交,相交点所在的温度值(37℃)就是体温 稳定的调定点。
• 当中枢温度> 37℃ 时→热敏神经元活动↑→冷敏神经元活 动↓→散热过程↑,产热过程↓
– 产热活动的调节: • 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 神经调节:交感神经兴奋
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3、等热范围或代谢稳定区 (1)概念:可以使动物机体代谢强度和产热量保持 在生理最低水平,而体温仍维持相对恒定时的环境温 度范围。
(2)等热范围的下限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高限温度为过高温度。
– (3)对流散热:通过气体或液体流动交换热量,受风速影响 – (4) 蒸发散热:环境温度高于皮温的唯一散热方式,分:
• 不显汗蒸发:体液在未形成汗滴之前就被蒸发掉; • 显汗蒸发:通过汗腺主动分泌,形成明显汗滴而蒸发。 • 汗液成分:水占99%、NaCl、KCl、尿素等,为低渗液。1g 水蒸发可带走
一、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 能量代谢:生物体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的能量释 放、转移和利用。
• (一)能量来源:食物(糖、脂肪和蛋白质) – 糖:主要的供能物质 – 脂肪:贮存和供给能量 – 蛋白质:细胞自我更新材料,也可供能
(二)能量去路:50%转为热能
二、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
1、基础代谢 概念: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 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为:清醒;肌肉处于安静状态;最适于该动
第六章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第一节 能量代谢
• 机体需要原料来构固和更新自身,更需要能量来驱动各 项生命活动。机体正是通过糖、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物 质在体内分解与合成代谢获得能量和“建筑材料”。
• 机体能量的提供来源是食物(营养物质)。 • 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热能、机械能、电能等)需要通
过不断的物质交换、代谢获得,因此,体内物质分解与 合成必然伴有能量的转移。
(一)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二)影响基础代谢率和静止能量代谢率的主要因素
1、个体大小 2、年龄 3、性别 4、品种
5、生理状态 6、营养状态 7、季节 8、气候
第二节 体 温
• 概念 – 变温,其体 温是恒定的,而在冬眠季节体温是可变的,故 特称为异温动物。
物的外界环境温度;消化道内空虚,即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饥 饿。
• 一般基础代谢是在清醒,静卧,空腹12h以上,室温2025℃条件下测定的,通常用基础代谢率来表示。
• 基础代谢率是指动物在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每平 方米体表面积的能量代谢。单位:kJ /(W0.75·h)
2、静止能量代谢 动物在一般的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早晨饲喂前休息时(以卧
2.43kJ的热量,散热效率很高。发汗速度受环境温度和湿度影响。
动物体内热平衡过程概括下图
3)散热的调节反应
• 1.发汗的调节:发汗是机体有效的散热机制。属反射性活动, 受交感胆碱能神经支配,Ach促进发汗,中枢在下丘脑。 – 四肢末端及额头的汗腺受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温热刺激 和精神紧张可引起发汗——温热发汗、精神发汗。 – 机体通过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皮肤血管口径、增减皮肤血流 量,来改变皮肤温度,从而控制体热的发散。 – 环境温度→通过皮肤温度感受器→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热 敏神经元→兴奋发汗中枢 → 通过交感胆碱能神经→ 汗腺 分泌汗液。
下为宜)的能量代谢水平。
6.1.4 运动和代谢率
• 静止能量代谢 • 运动与代谢的关系
– 不同种动物由于特殊形体和生理适应,有最适的能量消耗和代谢 率。
– 陆生动物:行走、奔跑时的代谢率与体重呈线性关系。 – 鸟 类:最适飞行速度时耗氧量最低。 – 水生动物:流线形体使能量降至最低。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二)散 热
• 1、主要散热途径——皮肤、呼吸道、尿、粪便 • 2、散热方式
– (1) 辐射散热:以热射线向较冷物体散热的形式,占60%。散热量取决于
皮温与外界温度差及有效辐散面积。
– (2) 传导散热:热量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较冷物体的形式,散热量取决于
皮肤与导热体的接触面积、皮温与接触物的温差及导热性。
皮肤散热的调节反应
• 1.寒冷时→交感神经紧张↑→皮肤血管收缩→A-V吻合支关 闭→皮肤血流量↓→散热量↓(热量保存)
• 2.炎热时→交感神经紧张↓→皮肤小血管舒张→ A-V吻合支 开放→皮肤血流量↑→散热量↑;此时汗腺活动增强,促进 散热。
• 3.环境适中时→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口径→调节皮肤血流量→ 控制皮温→增减散热量→达到体热“收支”平衡。既不发汗, 不寒战,以减少能量消耗——是机体最节能的调节方式。
一、动物的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 体表温度:身体表层的温度。 • 体核温度:身体深层组织的温度。 • 体温: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临床上多以直肠
深部温度代表体温。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 (一)产热
1、主要产热器官: • 安静时——内脏(肝脏)、脂肪(包括褐色脂肪) • 运动时——骨骼肌
2、产热形式: • 寒战(战栗)产热——骨骼肌不随意收缩,产热效率最高 • 非寒战产热——代谢产热
• 2.皮肤血液循环的特点及调节: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皮肤与 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皮肤的温度又取决于皮肤的血流量。
• 特点:
– ①分布到皮肤的动脉穿透隔热层在乳头下层形成动脉网。 – ②皮下的毛细血管网迂曲延续形成丰富的静脉丛。 – ③皮下有丰富的A-V吻合支。
• 调节:
– 机体可通过交感神经系统控制皮肤血管口径以改变皮肤血流量(皮 肤血管的功能状态),使散热符合当时条件下的体热平衡要求.
皮肤温度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
三、体温恒定的调节
1)温度感受器
• 根据在脑组织温度升高/降低时放电频率增加分为: – 热敏神经元: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为主 – 冷敏神经元:在脑干网状结构、下丘脑为主
体温调节中枢
• 体温调节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 加温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热敏神经元兴奋→促进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