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_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
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和风格
![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和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72f3cc5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7.png)
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和风格音乐作品的背景和风格介绍音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通过声音和旋律表达情感和思想。
每个音乐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风格,这些元素使得它们各具特色。
本文将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和风格,以便更好地了解音乐的多样性和深度。
一、背景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指的是创作该作品的时代、国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背景信息。
背景可以对作品的风格和主题产生深远影响。
1.时代背景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指作品创作的年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和主题。
例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追求华丽和复杂的曲式结构,而古典时期的音乐作品则更加追求和谐和精确的曲式。
2.国家背景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在风格和主题上也存在差异。
例如,意大利歌剧以其浪漫和激情的表达而著名,而德国巴洛克音乐则注重复杂的音乐结构和严肃的主题。
3.社会环境音乐作品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例如,大萧条时期的音乐作品往往反映了困境和不安,而二战期间的音乐作品则反映了对和平和团结的渴望。
二、风格介绍音乐作品的风格是指作品的音乐特点,包括旋律、和声、节奏和音色等方面。
不同的风格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听觉体验和情感共鸣。
1.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一种较为正式和传统的音乐风格,其特点包括对称的曲式结构、严谨的和声和富有表现力的旋律。
古典音乐作品往往追求和谐、平衡和完美的效果。
2.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是一种受到大众喜爱的音乐风格,其特点是简单易懂的旋律、流畅的节奏和易于记忆的歌词。
流行音乐作品通常更加轻松、活泼和易于传唱。
3.爵士音乐爵士音乐源于非洲裔美国人的音乐传统,具有强烈的韵律感和即兴演奏的特点。
爵士音乐作品常常充满活力、热情和奔放的情感。
4.摇滚音乐摇滚音乐是一种富有激情和活力的音乐风格,其特点包括强烈的节奏、扭曲的吉他音色和直接的歌词表达。
摇滚音乐作品通常具有反叛精神和个人自由的主题。
5.电子音乐电子音乐是一种运用电子技术创作和演奏的音乐风格,其特点是丰富多样的音色、律动感强的节奏和创新的声音效果。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03cd4c7d83d049649a6658d0.png)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一、授课内容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二、教学时数讲授内容 4 课时师生讨论 0.5课时音乐欣赏 1.5课时共6课时三、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并掌握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基本情况2、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特点四、重点、难点1、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基本特点2、勃根第乐派、尼德兰乐派、罗马乐派、威尼斯乐派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师生互动2、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六、教学过程按照西方音乐史的习惯,文艺复兴时期专指从1430年前后到1600年前后这一历史时期。
文艺复兴思潮对欧洲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音乐领域,继文学、绘画等的变革之后,人们也充分相信自己耳朵的审美需要是合理的,并且要求音乐使听觉舒服和满足,否定了音乐是反映“天体的和谐”的神学观念。
当然,在强调音乐为人类服务的同时,一些音乐理论家也将音乐作了“高雅”和“简单”、“普遍”的区分,前者指未受过教育的君王、贵族而创作的复调音乐,后者指为没有文化的一班人而改变的或民间自然流行的音乐。
这一时期的音乐冲破了中世纪音乐理论的约束,获得了多方面的“解放”。
世俗音乐发展很快,16世纪,已经是世俗音乐和宗教音乐平衡发展的年代。
世俗音乐在法、德、英、意大利等国都很兴盛,影响较大的是法国歌谣曲和意大利牧歌等。
这一时期,音乐的表现力大大提高,词曲之间新的结合关系出现;器乐的独立性大大加强;复调音乐逐渐趋向高峰,并且促成了和声风格的形成;摆脱了旧的调式体系,逐渐融合成现在的大小调体系。
这一时期的重要音乐流派:勃根第乐派、尼德兰乐派、罗马乐派、威尼斯乐派。
16世纪在德国展开了由马丁.路德(1483—1546)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在音乐上采用“众赞歌”,这是一种结构大体相同的四声部合唱,去掉选自群众熟悉的宗教歌曲和民歌,歌词全用本国语言演唱,使宗教音乐通俗化、民众化。
当时的器乐曲一般有两种风格:琉特琴风格和管风琴风格。
重要的乐器,拨弦乐器有琉特琴、竖琴;弓弦乐器有维奥尔家族乐器;管乐器有短号、小号、笛、低音管、双簧管;键盘乐器有管风琴、击弦古钢琴、拨弦古钢琴等。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风格和特点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风格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6f6f00a16fc700abb68fcd0.png)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风格和特点学院: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摘要】文章通过探究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小提琴、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的风格特点,来总结浪漫主义时期的总体音乐特征。
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风格可以归结为民族性、情感化、个性化、标题性、新精神这五点;小提琴的演奏风格顺应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大体趋势,表现形式有了很大的突破;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在交响音乐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交响音乐变得更加有震撼和亲和力。
【关键词】浪漫主义音乐钢琴小提琴铜管乐器【正文】19世纪初,西方音乐中浪漫主义风气逐渐成为时代的主导,在音乐史从此后的一百余年被称作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风格自由奔放,大胆热情,艺术大师层出不穷,是西方音乐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页。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不同于之前的古典主义音乐及更早的巴洛克时期音乐,这个时期强调用个性化语言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感受,此外对大自然景物的表现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音乐中民族民间的内容和情感更加丰富,并且在体裁和表现形式上都有很大创新,这四点可概况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征。
贝多芬、罗西尼等人开创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先河,初期阶段的音乐家有舒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舒曼和肖邦等人进一步完善了浪漫主义音乐,柴可夫斯基和李斯特更是将浪漫主义音乐推到顶峰,施特劳斯等人的作品则属于浪漫主义晚期了。
一. 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特点浪漫主义时期是一个注重自我表现、抒发作曲家个人思想与情感的时代,尤其本时期的钢琴音乐不论在题材、体裁还是创作手法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广度,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钟爱钢琴音乐的创作与表现,与西方音乐史的其他几个音乐分期纵向比较,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具有民族性、个性化、情感化、新精神和标题性的五大特征,并不约而同的形成了特有的作曲家群体、流派和代表,这是以往的音乐历史分期所不可替代和比拟的。
肖邦、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德彪西等都开创了钢琴音乐的新风格和新的创作理念;舒曼、舒伯特、勃拉姆斯、沃尔夫等音乐家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也开创了钢琴音乐新的伴奏织体和写作意识。
高中音乐课教学反思精选
![高中音乐课教学反思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14d7887633687e21af45a9cf.png)
精心整理高中音乐课教学反思精选篇一本学期我校使用的是全省统一实施的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发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音乐教材。
该教材全学期共分5个学习单元,共计新授课时13教时。
根据教材内容,依据学生接受能力程度,在使用该教材中,对部分单元内容加以调整,适当进行了增删,全学期实际新授课时10教时。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9个班音乐教学工作,周课时9节”的教 “无言的教育” 总结上学期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就现有条件还不够完全满足学生的愿望,需要在今后、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进一步提高诸多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满足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同希望。
从现有的音乐教学资源来看,教材上的内容还不够丰富,有些内容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要完成单元主题目标,还远远达不到要求,需要从各方面加以汲取、补充,而问题是有些急需的课程资源却难以寻觅,“巧妇难为无火米炊”,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难以表达,学生难于体验,接受的现象。
因为刚从学生转变为老师有时因各种因素,心理上有时产生的稳定及厌烦情绪,特别是在工作压力大,备课受到阻碍时,情绪易产生波动。
这种不良情绪有时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甚至无意间伤害了学生,我觉得这是值得自己认真反思的问题,做为一名老教师,无疑这是错误的,不该发生的。
原则地说,这是职业道德问题,是敬业态度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坚决纠正。
回想上学期我感觉自己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
因此,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中的自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
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充耳不闻,学生对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导致学生失去了对音乐课的热情。
因此我这学期每堂课前都要尽力搜集、准备大量的音像资料,精心备课,多让学生“动”;高中生思想逐渐成熟,具有自己一定的世界观,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判别能力,单纯的听觉欣赏也许太“闷”,很难提起兴趣来,于是,我准备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次实验,让学生“动”起来。
西方音乐史各时期特点及其代表作
![西方音乐史各时期特点及其代表作](https://img.taocdn.com/s3/m/8dac8a0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e.png)
5、古典主义音乐时期(18世纪中叶-19世纪初)
• (1)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von Gluck 1714- 1787)是德国作曲家。 代表作品《奥菲欧与犹丽狄 西》(1762年) 及《阿尔希斯特》(1767年)
• (2)弦乐四重奏:所谓“弦乐四重奏”即由笫一小提 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组成,这是古典 音乐时期最重要的室内乐形式。
• (2)协奏曲是莫扎特在歌剧以外成就最突出的一方面。他确立了18 世纪古典协奏曲的结构范式,确定了第一乐章中“双呈示部”和“华彩段” 的形式,并为当时几乎所有的乐器创作了杰出的协奏曲,为近代协奏 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3)完善了维也纳古典乐派奏鸣曲三个乐章的套曲形式。
• (4)在交响乐中,强调奏鸣曲式中主、副部之间的强烈对比,加强 展开部的不稳定因素,预示了后世交响乐发展的思路。
(2)由来 :康塔塔于1600年前后诞生于意大利,最早使用 康塔塔这个词的是意大利作曲家阿·格兰迪(A Grandi, 1575~1630)。
(3)两种形式 :通常康塔塔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家庭社交 场合表演的小型的康塔塔(小到可以是一首咏叹调),称 室内康塔塔;第二类是大型的,带有合唱和管弦乐队伴奏 的,在一个特定重要场合的康塔塔。
(3)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及其代表作
舒伯特、门德尔松、 肖邦、李斯特、比才等。
谢谢同学们一学期以来的 配合和支持,预祝大家期
末考试取得优异成绩。 加油 !
• 2、二重奏
• 3、三重奏 如:(1) 钢琴三重奏: ⑵ 弦乐三重奏: ⑶ 竖琴三重奏:
• 小提琴 中提琴
小提琴
长笛
中提琴或小提琴
大提琴
钢琴
大
提琴
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时代风格探究
![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时代风格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1cb3028af45b307e87197a9.png)
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时代风格探究摘要:本文旨在对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时代风格进行探究。
作者力图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从声乐艺术时代风格的基本内涵、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声乐艺术时代风格的因素三个部分进行分析,以形成对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时代风格的整体映像。
声乐艺术的时代特征受到历史传统、社会变迁、审美理想和审美受众的影响,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本文的探究对于新时代背景下声乐艺术的发展以及音乐家的创作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时代风格;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044-02一、音乐艺术时代风格的基本内涵1.音乐艺术风格音乐艺术风格是音乐作品所表现出的主要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即艺术的风貌、格调。
具体是指音乐艺术所体现的自身特色和独特气质等,渗透于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形式之中并外化为一种格调和气派。
风格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音乐艺术风格体现在作家独特而鲜明的创作个性中,蕴含在作家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
2.音乐艺术的时代风格音乐艺术的时代风格就是指音乐风格的时代性。
一个时代的精神特征和社会特点往往体现在音乐创作的内容和形式上,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种特征中包含了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风貌,可以体现出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及追求。
音乐家在一定的时代特征下进行创作,其创作灵感就得益于特定时代的特定因素的影响。
所以,音乐家的作品能够折射出其所处时代的鲜明特征。
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必须能够紧抓时代的脉搏,既要代表民众的喉舌,又要担负起推动时代前进的使命。
二、中国近现代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音乐文化。
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出土的骨笛就证明中国音乐已有八千年可考的历史。
自此,声乐艺术就与我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了,虽经历了迂回曲折的演变过程,但依然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情感表达之中。
浅析我国现代声乐艺术中的时代风格
![浅析我国现代声乐艺术中的时代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103760202af90242a895e542.png)
民得解放 的喜悦心情 , 同时抒发对 老一辈无 产阶级革命家深切缅怀之情 的作 品。此外 , 中国音乐家协会也恢复了工作 , 组织一系列
第二 , 8 O年代初期是通俗音乐创作的初 步繁荣阶段。随着大中城市音乐传播场所的
技 法写成的 《 涉江采芙蓉 》 ,也有 赵季平用
民间音调写成的 、大通大俗的电影 歌曲 《 妹
历史时代的文化演进 的必然结果 , 音乐家创 作 的作 品也 自然会 在时代 特征 的各 种 因素
影响下体现出其所处时代的特征。
阶段 :
音 乐艺术 的时代 风格 即音乐 风格 的时 代性 , 指的是一定时代的精神 和社会 的特点 通过 一定时代 的音乐创 作 的内容和形 式反 映出来 , 形成 了某种共同的能反映出时代 的 政治、经济 、文化、社会心理的风格。所谓 音乐 风格 的时代特色就 是指 同一时代 的音 乐作品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 , 它体现出这个
综合论坛 2 0 1 3年 1 1期 ( 中)
浅析我国现代声乐艺术中的时代风格
曲 波
(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0)
摘 要: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现代声 乐文化继承 了我 N- I L秀的传统文化 ,并吸纳国外的音乐文化经验 而发展成为新兴的音 乐文化 。 探讨我 国现代声乐艺术 中的时 代风格 ,对我 国音乐的发展有 着积极意义。本文从音乐艺术时代风格概念的阐述出发 ,探讨 了我国现代 声乐艺术中的 时代风格以及中国现代声乐艺术 的审 美理想。
的广 大作 曲家更是激情澎湃地谱写 了 《 周 总
理, 您在哪里 》等表达粉碎 “ 四人 帮”后人
表 现人 与人之 间深沉感情 的抒情 歌曲深 受
广 大听众 的喜爱。这一时期 的音乐也受到文 学 界的 “ 伤痕文学… ‘ 反思文学 ”的影 响 , 产 生了一些 “ 反思”题材的作品。这一时期
许昌九年级音乐知识点下册
![许昌九年级音乐知识点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cff172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1.png)
许昌九年级音乐知识点下册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艺术。
通过学习音乐,我们可以拓展视野、培养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许昌九年级音乐知识点下册。
第一章:西方艺术音乐1.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指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形式。
它注重和声、曲式等方面的特点,代表作品有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莫扎特的《安魂曲》等。
2. 巴洛克音乐巴洛克音乐是指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的一种音乐风格。
它以华丽的装饰和复杂的曲式著称,代表作品有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和亨德尔的《水上音乐》等。
3. 浪漫音乐浪漫音乐是指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初期的一种音乐风格。
它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幻想,代表作品有肖邦的《夜曲》和舒伯特的《冬之旅》等。
第二章:中国传统音乐1. 古琴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有七根弦,以指法和弹奏技巧形成不同的音乐效果,代表作品有《广陵散》和《阳关三叠》等。
2.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
它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元素,代表作品有《长生殿》和《白蛇传》等。
3. 古筝古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流行于民间音乐中。
它有十三根弦,以指法和演奏技巧演绎出各种音乐效果,代表作品有《广陵散》和《阳春白雪》等。
第三章:世界音乐文化1. 印度古典音乐印度古典音乐是印度特有的一种音乐体系。
它以音阶和律动为基础,充满了宗教和哲学的意味,代表作品有《拉瓦妮》和《坦卜拉》等。
2. 非洲音乐非洲音乐是指来自非洲大陆的各种音乐形式。
它以强烈的律动和合声特点著称,代表作品有《森巴舞曲》和《非洲之声》等。
3. 拉丁音乐拉丁音乐是指发源于拉丁美洲的音乐风格。
它以舞曲和热情的表达为特点,代表作品有《探戈》和《伦巴舞曲》等。
通过以上对许昌九年级音乐知识点下册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多样而丰富。
学习音乐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音乐教学实践记录(3篇)
![音乐教学实践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cbe9e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c.png)
第1篇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我们学校特开设了音乐课程。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
以下是我对近期音乐教学实践的一些记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音阶、节奏、旋律等。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潜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
三、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音阶教学(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旋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音阶的概念、构成和基本规律。
(3)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音阶练习。
(4)分组练习,互相纠正错误,提高音准。
(5)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2. 第二课时:节奏教学(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音阶知识。
(2)讲解节奏的概念、构成和基本规律。
(3)通过游戏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各种节奏型。
(4)分组练习,互相纠正错误,提高节奏感。
(5)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3. 第三课时:旋律教学(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节奏知识。
(2)讲解旋律的概念、构成和基本规律。
(3)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旋律,让学生感受旋律的魅力。
(4)引导学生进行旋律创作,培养他们的音乐创作潜能。
(5)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4. 第四课时:音乐欣赏教学(1)播放一段经典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讲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3)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4)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采用了导入、讲解、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2.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音乐素养参差不齐,针对这一问题,我采取了分层教学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学习。
简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艺术风格特点
![简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艺术风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3777e80bcd126fff6050b9f.png)
简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艺术风格特点一、海顿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自幼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
1761年在埃斯特哈齐公爵家里当乐长,工作极繁重,地位却很低下。
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
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
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的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乡间气息。
在四重奏创作中,常用“说话的原则”,即把各部的主题彼此象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
此外,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
海顿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第94(惊愕)交响曲》:本曲作于1791年,初演于1792年。
作品之所以命名为“惊愕”,是得名于作品的第二乐章。
据说海顿写此曲的目的是为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厢中的对音乐不懂装懂,而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们,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
实际演出中,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贵妇人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惊愕”的标题。
这部交响曲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与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
作品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G大调,序奏为如歌的慢板,3/4拍子。
奏鸣曲式。
乐章始终以第一主题贯穿整体,其清澈的动机连接与围绕同一主题发展的结构,可以说是成熟时期海顿的代表性作曲手法。
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4拍子。
2023最新-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优秀7篇)
![2023最新-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06004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b.png)
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优秀7篇)课程标准提出,以审美为核心,以美育人,以情感人的教学理念。
根据这一理念和本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知、情、过”三个维度,如下是编辑帮助大家整编的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优秀7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音乐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南部之子》是一首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并演唱的爵士音乐。
乐曲速度稍快,表达演奏者愉悦的心情。
乐曲开始的前半部分和结尾部分是以小号为主的爵士乐队演奏,当中穿插一段演唱。
《不知为何》是诺拉·琼斯的经典爵士乐代表作品,在80年代的爵士乐发展进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一首歌。
旋律柔和,已被收纳到高中音乐课程必修。
通过本节课歌曲的学习与感受,学生能够感受爵士乐音乐特点,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二、说学情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
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教学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1.感受、体验爵士乐的风格特征,了解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逐步对爵士乐产生兴趣。
2.通过体验、对比、小组合作等方式感受爵士乐的音乐特点,通过改编乐曲提升审美创造力。
3.认识爵士乐,了解它的发展和音乐特点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欣赏,了解爵士乐的风格特点。
难点是掌握爵士乐的节奏特点,并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简短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20篇简短优秀9篇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简短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20篇简短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af5c4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6.png)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简短高中政治教学反思20篇简短优秀9篇如何写高中政治教学反思简短篇一刚开始给学生上音乐课,不仅把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体裁等介绍一遍,还特别对作品的一些“要害之处”——曲式结构、反复记号等进行详之又详的讲解,有时还极其负责的列出了几道题目考核大家,可学生不是思想不集中就是交头接耳说闲话,认真听讲者寥寥无几,四分之三的学生昏昏欲睡……我们在大学时期的音乐课都是这样上的:老师在把和作品相关的知识介绍完之后,会对一些“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像在显微镜下看细胞的结构那样细致入微,分析透彻。
这种讲解法确实使我们受益匪浅。
因此,在我们脑海中已形成定式,音乐课理应这样上,但看着学生对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如此不感兴趣,不由不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一下,能如此简单地套用吗?第一,培养方向不同:音乐院校是培养专门音乐人才的,高中音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的能力,提高其音乐文化修养。
第二,基础不同:音乐院校的学生都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高中生们几乎没接触过专业音乐知识。
认清这些就不难发现,把高中音乐课上成音乐院校纯粹的作品分析课,显然是教学上的一种误区,是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的罪魁祸首!难以想象,当学生们面对着一堆从来没见过音乐专业符号、术语的时候该是多么的痛苦!又怎么会有兴趣听课呢?长此以往,高中音乐课恐怕要失去其价值了吧?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那么,高中的音乐课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高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等),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在教学时,如果还照搬照抄原来的老方法,把音乐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是绝对行不通的,应在音乐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更贴近学生已有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可能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显微镜”式。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教案(3篇)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3f346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9.png)
第1篇教学目标:1. 了解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时间范围、社会文化特质、音乐风格特征以及器乐的发展。
2. 掌握古典主义时期三种主要体裁: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的特点。
3. 熟悉三个重要乐派: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维也纳古典乐派。
4. 通过欣赏经典作品,体会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点:1.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2. 三种主要体裁: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的特点。
3. 三个重要乐派: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维也纳古典乐派。
教学难点:1.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2. 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古典主义时期的时间范围:1750-1820年,涵盖18世纪初至19世纪初的欧洲专业音乐创作风格。
2. 引导学生思考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教学主体1. 社会文化特质:a. 重视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具有深刻思想性。
b. 反映了理性时代和启蒙时代的思想实质,表现为民主精神、进步的伦理观念以及工业革命的发展。
2. 音乐风格特征:a. 早期古典主义时期:- 采用主调和声织体和简化旋律(华丽风格):结构方整性,结构内部对比大,节奏轮廓清晰,和声语汇简化,和声节奏放慢。
- 洛可可风格:节奏复杂化,旋律装饰化。
- 变化:巴洛克时期的曲式结构被新的结构形式取代;主调音乐织体取代对位法;新的器乐媒介取代通奏低音。
b. 晚期古典主义时期:- 曲式结构:继续发展,更加丰富多样。
3. 器乐的发展:a. 交响曲:成为古典主义时期的主要体裁之一,具有鲜明的主题和丰富的表现力。
b. 奏鸣曲:分为钢琴奏鸣曲和室内乐奏鸣曲,具有严格的曲式结构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c. 协奏曲:分为钢琴协奏曲和小提琴协奏曲,具有强烈的个性化和对比性。
4. 格鲁克的歌剧改革:a. 提倡歌剧的音乐性和戏剧性相结合。
b. 强调旋律的优美和和声的和谐。
三、教学实践1. 欣赏经典作品,如海顿的《惊愕交响曲》、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
音乐课教学反思
![音乐课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2da82becfc789eb162dc86b.png)
音乐课教学反思刚毕业时给学生上音乐课,不仅把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体裁等介绍一遍,还特别对作品的一些“要害之处”——曲式结构、反复记号等进行详之又详的讲解,有时还极其负责的列出了几道题目考核大家,可学生不是思想不集中就是交头接耳说闲话,认真听讲者寥寥无几,四分之三的学生昏昏欲睡……我们在大学时期的音乐课都是这样上的:老师在把和作品相关的知识介绍完之后,会对一些“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像在显微镜下看细胞的结构那样细致入微,分析透彻。
这种讲解法确实使我们受益匪浅。
因此,在我们脑海中已形成定式,音乐课理应这样上,但看着学生对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如此不感兴趣,不由不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一下,能如此简单地套用吗?第一,培养方向不同:音乐院校是培养专门音乐人才的,高中音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的能力,提高其音乐文化修养。
第二,基础不同:音乐院校的学生都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高中生们几乎没接触过专业音乐知识。
认清这些就不难发现,把高中音乐课上成音乐院校纯粹的作品分析课,显然是教学上的一种误区,是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的罪魁祸首!难以想象,当学生们面对着一堆从来没见过音乐专业符号、术语的时候该是多么的痛苦!又怎么会有兴趣听课呢?长此以往,高中音乐课恐怕要失去其价值了吧?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那么,高中的音乐课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高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等),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在教学时,如果还照搬照抄原来的老方法,把音乐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是绝对行不通的,应在音乐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更贴近学生已有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可能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显微镜”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第三课
课题: 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
教学目的: 1.以《马赛曲》、《国际歌》两首外国歌曲及《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两首中国歌曲为欣赏曲目,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认识歌曲与他们所产生的时
代背景的联系。
2.依从不同歌曲所流露的情绪,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对音乐的感受。
3.结合欣赏曲目,帮助学生复习回顾本课所涉及的三种歌曲体裁。
教学内容:1.赏识:音乐风格,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
2.欣赏:《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祝酒歌》、《春天的故事》。
教材分析:音乐风格───是指音乐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音乐作品的时代风格。
一、本课涉及的三种歌曲体裁介绍
1.进行曲
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歌曲或乐曲。
原来舞曲的一种,多用在群众出场、退场
的时候。
十七世纪起,渐渐转入音乐艺术的领域。
当时的进行曲形式,多为二
部曲式;现代进行曲常以三段式出现,中段较抒情,以取得对比,用偶数拍子,
节奏明确,结构整齐。
群众歌曲常用进行曲体裁,如本课出现的《义勇军进行
曲》、《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
2.抒情歌曲
一种结构规整、速度中庸、节奏舒缓而多变化、旋律优美的歌曲形式。
多表现
主体因客观事物所引发的感情,以甜美柔和、深情沉思、轻快跳荡或愤概悲痛
为基调,旋律气息宽广且具鲜明的歌唱性。
选入本课的《祝酒歌》、《在希望的
田野上》、《春天的故事》皆为抒情歌曲体裁。
3.颂歌
因内容、形式的差异,颂歌大体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速度缓慢,曲调宽广,具有庄严宏伟的气魄,如《黄河颂》。
第二种:采用进行曲体裁,具有刚毅豪迈的气概,如《歌唱祖国》。
第三种:具有抒情歌曲的特点,亲切、深情,如《歌唱敬爱的周总理》。
二、选听歌曲介绍
1.《义勇军进行曲》
(一)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
原为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这部由田汉协
作故事,夏衍写作台本的影片,表现处于深重民族危机下的三十年代知识分子,
从象牙之塔冲出来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
《义勇军进行曲》是作为影片主人公、诗
人辛白华的长诗《万里长城》的最后一节,在影片开头和结束前唱的。
(二)歌曲风格:由于歌词是散文式的自由体新诗,句子参差不齐,最长一句有十四个字,聂耳创造性地把它谱成有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组成的自由体乐段。
整首歌曲除具有前后一致的昂扬振奋的精神外,还采用了主导动机贯穿发展的手法,以引子中大三和弦分解的号角式的音调,作为全曲旋律发展的基础,并在最后两句加以变化再现,造成首尾呼应,达到完美和统一。
(三)历史影响:这首歌曲在影片中一经唱出,立刻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久就唱遍了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的演唱和录制的唱片,更使这首中国人民的战歌载誉世界。
由于它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建国以后,便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四)词、曲作者简介
田汉(1898-1968)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
字寿昌,湖南长沙人,自“五四”运动起,投身于新文化运动。
早年留学日本,1925年创办进步文艺团体南国社,后积极投入左翼文化运动,对左翼音乐运动的开展,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
他写的歌词作品(经聂耳谱曲),影响较大的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打长江》、《慰劳歌》及小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等。
聂耳(1912-1935)作曲家、音乐活动家。
原名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
自幼喜爱民间音乐,1925年入云南省立师范学校,此间初步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思想教育。
1930年到上海后,积极为左翼进步电影、戏剧作曲配乐和参加左翼音乐活动。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藤泽市沼海游泳时溺水而逝。
聂耳是我国杰出的革命音乐家,他以短促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三十余首歌曲;四首民族器乐改编曲和十余篇音乐评论文章。
他以音乐为武器,想帝国注意和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顽强的战斗,为中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2.《歌唱祖国》
王莘词曲。
作于1950年9月。
歌曲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伟前进的步伐。
歌曲由长度相等的主、副歌组成,主歌每段歌词不同,表现了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副歌歌词不变,是歌曲主题集中的体现,二者在节奏、结构、音调诸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3.《我们走在大路上》
李劫夫词曲。
1963年发表的这首歌曲,正是六十年代初我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团结一致、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的写照。
歌曲采用主、副歌形式。
主歌部分音乐跌宕、流畅;副歌部分音调高昂,节奏铿锵,将进行曲音乐推向高潮。
歌曲语言凝练、结构严谨,引人奋发向上。
4.《祝酒歌》
歌曲选择了1976年胜利的十月举杯欢庆的场面,生动表达了粉碎“四人帮”后人民群众的欣喜心情和九亿神州普天同庆的激动心情。
歌曲采用带再现的复二部曲式。
第一乐段含蓄、宛转,各句基本上在中低音区回绕进行;第二乐段则通过节奏的紧缩和向上的旋律线,使情绪逐渐昂扬;第三段“今天啊畅饮胜利酒”处,是歌曲的第一个小高潮,并在不断高涨的热情中结束全曲。
5.《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于1982年。
歌曲描绘出一副八十年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秀丽画面音乐上采用了领唱与合唱的形式。
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领唱为猪,明亮而抒情,唱出了家乡田野美丽的景象;第二层次,领唱与合唱相映交错,仿佛表现出一个欢乐的
劳动场面;第三层次以合唱为主,独唱女高音以花腔点缀,热情而富于光彩,唱
出了农村的新面貌和农民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6.《春天的故事》
这首中型的抒情合唱曲描述了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所焕发出
的勃勃生机,热情讴歌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的宏伟气魄。
音乐由引子、主体、尾声三个部分构成。
引子和尾声由模仿式二声部写成。
旨在
渲染“春天的故事”里所蕴结的深刻内涵。
中间由女高音独唱的部分是歌曲的主
体,音乐环环紧扣,一气呵成,描绘出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正如春风般唤醒了壮
丽祖国的山山水水。
作者以委婉抒情的旋律、富于变化的节奏创造出一个生动朴
实的音乐主题,抒发了全国人民爱戴小平同志,歌颂美好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的赏析。
教学难点:对“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感受。
教具:音像设备
课时: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