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结构模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象的系统结构的描述
结构模型化技术
指建立结构模型的方法论 结构模型法是在仔细定义的模式中,使用图形和文字来描
述一个复杂事件(系统或研究领域)的结构的一种方法论 (John Warfield 1974) 一个结构模型着重于一个模型组成部分的选择和清楚地表 示出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Mick Mclean, P.Shephed 1976) 结构模型强调的是确定变量之间是否有联结以及联结的相 对重要性,而不是建立严格的数学关系以及精确地确定其 系数。(Dennis Cearlock 1977)
图的基本的矩阵表示,描述图中各节点 两两间的关系
邻接矩阵A的元素aij 定义:
a ss ss ss ss ij
1 0
R
R表示 与 有关系
i
j
i
j
R R 表示 与 没有关系
i
j
i
j
邻接矩阵示例
S1 汇点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1 0 0 0 0
a A ij 0 0 1 0 1 1 S2
RBD
1
1
Si 11111 11111 1 00000 00000 0
0
C(Si ) RCA RCB 0 RCC
RCD
0
0 1
1
D(Si ) RDA RDB 1 RDC
RDD
1
1
二、可达性矩阵的划分
1、关系划分 1(S S)
关系划分将系统各单元按照相互间的关系分成两大类 R 与R ,R类包括所有可达关系,R 类包括所有不可达关系。有 序对( ei , ej ),如果 ei到e j 是可达的,则( ei , ej )属于R 类,否则 ( ei , ej )属于R 类。
底层单元集(共同集,其中元素具有此性质:不能存 在一个单元只指向它而不被它所指向。) B {ei | ei S且R(ei ) A(ei ) A(ei )}
二、可达性矩阵的划分
对属于B的任意两个元素 t、t′,如果可能指向相同元素
R( t )∩R( t′)≠φ
则元素 t 和 t′属于同一区域;
( A I )2 0 0 0 1 1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1 1 0
1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A I 0 0 0 1 1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0 1 0
0 1 0 0 0 0 1
RLk (ei ) {ei}
这样的单元称为孤立单元,否则称为强连接单元。
于是,我们把各级上的单元分成两类,一类是孤立单元 类,称为I1类;另一类是强连接单元类,称为I2类,即
π4(L)={I1,I2}
5、级上等价关系的划分
* 4
(L)
可达性矩阵 M 对应的系统系统 的关系限制在 Lk上是一个 等价关系。
自反性
传递性
对称性
等价关系唯一确定 Lk的一个划分,即把 Lk中的单元划分
i
R(ei)
1
1
2
1,2
3
3,4,5,6
4
4,5,6
5
5
6
4,5,6
7
1,2,7
A(ei)
1,2,7 2,7 3 3,4,6 3,4,5,6 3,4,6 7
R(ei)∩A(ei)
1 2 3 4,6 5 4,6 7
R(e3 ) A(e3 ) A(e3 ) R(e7 ) A(e7 ) A(e7 ) R(e3) R(e7 )
级别划分在每一区域内进行。ei 为最上级单元的条件为 R(ei)=R(ei)∩A(ei)
得出最上级各单元后,把它们暂时去掉,再用同样方法便可 求得次一级诸单元,这样继续下去,便可一级一级地把各单 元划分出来。
系统S中的一个区域(独立子系统) P 的级别划分可用下式 表示
π3(P)={L1,L2,…,Ll} 其中L1,L2,…,Ll表示从上到下的各级。
解释结构模型法的工作程序
成立一个实施解释结构模型法的小组 设定问题 选择构成系统的要素 建立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 对可达矩阵进行分解之后建立系统的结
构模型 根据结构模型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四、建立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
1.邻接矩阵建立A=(aij) Si×Sj,即Si与Sj和Sj和Si互有关系, Si○Sj,即Si与Sj和Sj和Si均无关系, Si∧Sj,即Si与Sj有关,Sj和Si无关, Si∨Sj,即Si与Sj无关,Sj和Si有关,
A(ei) = R(ei)∩A(ei) 则上述级别划分可类似进行,但每次分出的是底层单元。
例:在对7单元系统区域划分的基础上进行级别划分
7 5
4
2 1
6 3
3 4 5 612 7
3 1 1 1 1
4 0 1 1 1
0
5 0 0 1 0
M 6 0 1 1 1
1
2 0
1 0 0
1 1 0
7
级别划分的步骤
令L0 =φ,j=1; (1) Lj = {ei∈P-L0-L1-…-Lj-1|Rj-1(ei)∩Aj-1(ei) = Rj-1(ei)} 其中
Rj-1(ei) = {ei∈P-L0-L1-…-Lj-1 |mij = 1} Aj-1(ei) = {ei∈P-L0-L1-…-Lj-1 |mji = 1} (2) 当{P-L0-L1-…-Lj } = φ时,划分完毕;否则j = j+1, 返回步骤(1)。 注:如果条件R(ei) = R(ei)∩A(ei) 换成条件
在七桥问题中,欧拉用点表示陆地,用线段表示桥。图论中, 把一些事物及其之间的联系用点和连接于点与点之间的线段 来表示,因此,图就是一些点与线段的集合。
二、图的几个概念
有向连接图:节
S2
点和有向边
回路
环
S1
S3
树:源点、汇点,
S5
没有回路和环
关联树:节点上 有加权值W,边
S4
上有关联值r
邻接矩阵(adjacency matrix)
反之,如果 t、t′不可能指向相同元这 行素种政划区分、对功经能济和区职划能分范、围
R( t )∩R( t′)=φ
等划分工作很有意义。
则元素 t 和 t′属于不同区域。
这样可以以底层单元为标准进行区域的划分。
经过上述运算后,系统单元集系统就划分成若干区域,
可以写成
π2(S)={P1,P2,…,Pm}, 其中m为区域数。
从可达性矩阵各元素是 1 还是 0 很容易进行关系划分。 关系划分可以表示为:
1(S S) {R, R}
二、可达性矩阵的划分
2、区域划分 2 (S )
区域划分将系统分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没有直接或 间接影响的子系统。
可达集 R(ei ) {ej | ej S, mij 1}
先行集
A(ei ) {e j | e j S, m ji 1}
1 1 1
5 4 6 312 7
5 1 0 0 0
4 1 1 1 0
0
6 1 1 1 0
M 3 1 1 1 1
1
1 0 0
2 0
1 1 0
7
1 1 1
π3(P1) = {{e5},{e4, e6},{e3}} π3(P2) = {{e1},{e2},{e7}}
级别划分的计算机实现
给定n阶可达性矩阵M后,公式R(ei) = R(ei)∩A(ei) 等价于
二、 图及其概念
图论是数学家欧拉创始的。1736年欧拉解
A
决了有名的难题,肯尼希堡城七桥问题。
该镇的普雷格尔河中有两个小岛,共有七
C
D
座桥与两岸彼此连通,问题:从陆地或岛
B
上任一地方开始,能否通过每座桥一次且
仅仅一次就能回到原地。
A
欧拉用顶点表示陆地区域,用联接相应顶点
的线段表示各座桥(如左图),于是七桥问
推移律特性 可达矩阵R可用邻接矩阵A加上单位阵I,经过演算
后求得
可达矩阵
设A1=(A+I) A2=(A+I)2=A12 … Ar-1=(A+I)r-1=A1r-1
如:A1≠A2≠…≠Ar-1=Ar (r<n-1) 则: Ar-1=R 称为可达矩阵,表明各节点间经过 长度不大于(n-1)的通路可以到达的程度, 对于节点数为n的图,最长的通路其长度不 超过(n-1)
结构模型化技术
解释结构模型法
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SM) 美国专家华费尔1973年为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有关问
题而开发。 特点: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利用人们的实践经
验和知识,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帮组,最终将系统构造成 一个多级递阶的机构模型。 ISM 是概念模型,把模糊不清的思想、看法转化为直观的具 有良好结构关系的模型。
mij≤mji(j = 1,2,…,n) 满足上式的单元就是最上级单元,将这些单元对应的行和列 从M中暂时划掉,得到一个低阶的矩阵,重复利用该条件, 即可把各级单元都划分出来。
4、是否强连接单元的划分 4 (L)
的任何在强级连别接划部分分的,某则一它级的L可k 内达进集行就。是如它果本某身单,元即不属于同级
例:对一个7单元系统的区域划分
7 5
4
2 1
6 3
1234567
1 1 0 0 0 0 0 0
2 1 1 0 0 0 0 0
3 0 0 1 1 1 1 0
M 4 0 0 0 1 1 1 0
5 0 0 0 0 1 0 0
6 0 0 0 1 1 1 0
7 1 1 0 0 0 0 1
关系图
可达性矩阵
区域划分表
二、可达性矩阵的划分
3 4 5 612 7
3 1 4 0 5 0 M 6 0 1
2 7
111 111 010 111
0
子系统I
0
子系统I
1 0 0
1
1
0
子系统II
1 1 1
子系统II
π2(S)={P1,P2}={{e3,e4,e5,e6},{e1,e2,e7}}
3. 级别划分 3 (P)
S3
S5
S6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S4 源点
邻接矩阵特点
汇点:矩阵A中元素全为零的行所对应的节点 源点:矩阵A中元素全为零的列所对应的节点 对应每节点的行中,元素值为1的数量,就是离开该
节点的有向边数;列中1的数量,就是进入该节点的 有向边数
可达矩阵
用矩阵来描述有向连接图各节点之间,经过一定长 度的通路后可以到达的程度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A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C
• D
题就变为一道数学问题:在左图中是否可能
连续沿各线段,从某一始点出发只经过各线
B
段一次且仅仅一次又回到出发点,即是否存
在一条“单行曲线”。
欧拉得出了一般结论,即存在单行曲线
的必要、充分条件是奇为奇数)的数目为0。显
然右图不满足此条件,因此,七桥问题
C
• D
的答案是否定的。 B
缩减可达矩阵
在可达矩阵中存在两个节点相应的行、列元素值分 别完全相同,则说明这两个节点构成回路集,只要 选择其中的一个节点即可代表回路集中的其他节点, 这样就可简化可达矩阵,称为缩减可达矩阵。
三、解释结构模型法
解释结构模型法(ISM)是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 有关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特点是把复杂 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或要素,利用人的实践经 验和知识,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帮助,最终将系统构 成一个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
第3章 结构模型化技术
一、结构模型简介
结构模型就是应用有向连接图来描述系 统各要素间的关系,以表示一个作为要 素集合体的系统模型。
示例
总人口
期望寿命
死亡率
出生率
医疗水平
结构模型的特征
结构模型是一种图形模型(几何模型) 结构模型是一种定性为主的模型 结构模型可以用矩阵形式描述,从而使
得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结构模型比较适宜于描述以社会科学为
1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 A I )3 0 0 0 1 1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1 1 0
1 1 0 0 0 0 1
0
0
A(Si ) RAA RAB 0 RAC
RBC
0
0 1
1
B(Si ) RBA RBB 1 RBC
实例分析
7
6
5
4
1
3 2
例3-1
7
5
4
1
6 3
2
12 3 4 5 6 7 1 2 3 4 5 6
例3-1
12 3 4 5 6 7 1 2 3 4 5 6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A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结构模型化技术
指建立结构模型的方法论 结构模型法是在仔细定义的模式中,使用图形和文字来描
述一个复杂事件(系统或研究领域)的结构的一种方法论 (John Warfield 1974) 一个结构模型着重于一个模型组成部分的选择和清楚地表 示出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Mick Mclean, P.Shephed 1976) 结构模型强调的是确定变量之间是否有联结以及联结的相 对重要性,而不是建立严格的数学关系以及精确地确定其 系数。(Dennis Cearlock 1977)
图的基本的矩阵表示,描述图中各节点 两两间的关系
邻接矩阵A的元素aij 定义:
a ss ss ss ss ij
1 0
R
R表示 与 有关系
i
j
i
j
R R 表示 与 没有关系
i
j
i
j
邻接矩阵示例
S1 汇点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1 0 0 0 0
a A ij 0 0 1 0 1 1 S2
RBD
1
1
Si 11111 11111 1 00000 00000 0
0
C(Si ) RCA RCB 0 RCC
RCD
0
0 1
1
D(Si ) RDA RDB 1 RDC
RDD
1
1
二、可达性矩阵的划分
1、关系划分 1(S S)
关系划分将系统各单元按照相互间的关系分成两大类 R 与R ,R类包括所有可达关系,R 类包括所有不可达关系。有 序对( ei , ej ),如果 ei到e j 是可达的,则( ei , ej )属于R 类,否则 ( ei , ej )属于R 类。
底层单元集(共同集,其中元素具有此性质:不能存 在一个单元只指向它而不被它所指向。) B {ei | ei S且R(ei ) A(ei ) A(ei )}
二、可达性矩阵的划分
对属于B的任意两个元素 t、t′,如果可能指向相同元素
R( t )∩R( t′)≠φ
则元素 t 和 t′属于同一区域;
( A I )2 0 0 0 1 1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1 1 0
1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A I 0 0 0 1 1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0 1 0
0 1 0 0 0 0 1
RLk (ei ) {ei}
这样的单元称为孤立单元,否则称为强连接单元。
于是,我们把各级上的单元分成两类,一类是孤立单元 类,称为I1类;另一类是强连接单元类,称为I2类,即
π4(L)={I1,I2}
5、级上等价关系的划分
* 4
(L)
可达性矩阵 M 对应的系统系统 的关系限制在 Lk上是一个 等价关系。
自反性
传递性
对称性
等价关系唯一确定 Lk的一个划分,即把 Lk中的单元划分
i
R(ei)
1
1
2
1,2
3
3,4,5,6
4
4,5,6
5
5
6
4,5,6
7
1,2,7
A(ei)
1,2,7 2,7 3 3,4,6 3,4,5,6 3,4,6 7
R(ei)∩A(ei)
1 2 3 4,6 5 4,6 7
R(e3 ) A(e3 ) A(e3 ) R(e7 ) A(e7 ) A(e7 ) R(e3) R(e7 )
级别划分在每一区域内进行。ei 为最上级单元的条件为 R(ei)=R(ei)∩A(ei)
得出最上级各单元后,把它们暂时去掉,再用同样方法便可 求得次一级诸单元,这样继续下去,便可一级一级地把各单 元划分出来。
系统S中的一个区域(独立子系统) P 的级别划分可用下式 表示
π3(P)={L1,L2,…,Ll} 其中L1,L2,…,Ll表示从上到下的各级。
解释结构模型法的工作程序
成立一个实施解释结构模型法的小组 设定问题 选择构成系统的要素 建立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 对可达矩阵进行分解之后建立系统的结
构模型 根据结构模型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四、建立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
1.邻接矩阵建立A=(aij) Si×Sj,即Si与Sj和Sj和Si互有关系, Si○Sj,即Si与Sj和Sj和Si均无关系, Si∧Sj,即Si与Sj有关,Sj和Si无关, Si∨Sj,即Si与Sj无关,Sj和Si有关,
A(ei) = R(ei)∩A(ei) 则上述级别划分可类似进行,但每次分出的是底层单元。
例:在对7单元系统区域划分的基础上进行级别划分
7 5
4
2 1
6 3
3 4 5 612 7
3 1 1 1 1
4 0 1 1 1
0
5 0 0 1 0
M 6 0 1 1 1
1
2 0
1 0 0
1 1 0
7
级别划分的步骤
令L0 =φ,j=1; (1) Lj = {ei∈P-L0-L1-…-Lj-1|Rj-1(ei)∩Aj-1(ei) = Rj-1(ei)} 其中
Rj-1(ei) = {ei∈P-L0-L1-…-Lj-1 |mij = 1} Aj-1(ei) = {ei∈P-L0-L1-…-Lj-1 |mji = 1} (2) 当{P-L0-L1-…-Lj } = φ时,划分完毕;否则j = j+1, 返回步骤(1)。 注:如果条件R(ei) = R(ei)∩A(ei) 换成条件
在七桥问题中,欧拉用点表示陆地,用线段表示桥。图论中, 把一些事物及其之间的联系用点和连接于点与点之间的线段 来表示,因此,图就是一些点与线段的集合。
二、图的几个概念
有向连接图:节
S2
点和有向边
回路
环
S1
S3
树:源点、汇点,
S5
没有回路和环
关联树:节点上 有加权值W,边
S4
上有关联值r
邻接矩阵(adjacency matrix)
反之,如果 t、t′不可能指向相同元这 行素种政划区分、对功经能济和区职划能分范、围
R( t )∩R( t′)=φ
等划分工作很有意义。
则元素 t 和 t′属于不同区域。
这样可以以底层单元为标准进行区域的划分。
经过上述运算后,系统单元集系统就划分成若干区域,
可以写成
π2(S)={P1,P2,…,Pm}, 其中m为区域数。
从可达性矩阵各元素是 1 还是 0 很容易进行关系划分。 关系划分可以表示为:
1(S S) {R, R}
二、可达性矩阵的划分
2、区域划分 2 (S )
区域划分将系统分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没有直接或 间接影响的子系统。
可达集 R(ei ) {ej | ej S, mij 1}
先行集
A(ei ) {e j | e j S, m ji 1}
1 1 1
5 4 6 312 7
5 1 0 0 0
4 1 1 1 0
0
6 1 1 1 0
M 3 1 1 1 1
1
1 0 0
2 0
1 1 0
7
1 1 1
π3(P1) = {{e5},{e4, e6},{e3}} π3(P2) = {{e1},{e2},{e7}}
级别划分的计算机实现
给定n阶可达性矩阵M后,公式R(ei) = R(ei)∩A(ei) 等价于
二、 图及其概念
图论是数学家欧拉创始的。1736年欧拉解
A
决了有名的难题,肯尼希堡城七桥问题。
该镇的普雷格尔河中有两个小岛,共有七
C
D
座桥与两岸彼此连通,问题:从陆地或岛
B
上任一地方开始,能否通过每座桥一次且
仅仅一次就能回到原地。
A
欧拉用顶点表示陆地区域,用联接相应顶点
的线段表示各座桥(如左图),于是七桥问
推移律特性 可达矩阵R可用邻接矩阵A加上单位阵I,经过演算
后求得
可达矩阵
设A1=(A+I) A2=(A+I)2=A12 … Ar-1=(A+I)r-1=A1r-1
如:A1≠A2≠…≠Ar-1=Ar (r<n-1) 则: Ar-1=R 称为可达矩阵,表明各节点间经过 长度不大于(n-1)的通路可以到达的程度, 对于节点数为n的图,最长的通路其长度不 超过(n-1)
结构模型化技术
解释结构模型法
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SM) 美国专家华费尔1973年为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有关问
题而开发。 特点: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利用人们的实践经
验和知识,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帮组,最终将系统构造成 一个多级递阶的机构模型。 ISM 是概念模型,把模糊不清的思想、看法转化为直观的具 有良好结构关系的模型。
mij≤mji(j = 1,2,…,n) 满足上式的单元就是最上级单元,将这些单元对应的行和列 从M中暂时划掉,得到一个低阶的矩阵,重复利用该条件, 即可把各级单元都划分出来。
4、是否强连接单元的划分 4 (L)
的任何在强级连别接划部分分的,某则一它级的L可k 内达进集行就。是如它果本某身单,元即不属于同级
例:对一个7单元系统的区域划分
7 5
4
2 1
6 3
1234567
1 1 0 0 0 0 0 0
2 1 1 0 0 0 0 0
3 0 0 1 1 1 1 0
M 4 0 0 0 1 1 1 0
5 0 0 0 0 1 0 0
6 0 0 0 1 1 1 0
7 1 1 0 0 0 0 1
关系图
可达性矩阵
区域划分表
二、可达性矩阵的划分
3 4 5 612 7
3 1 4 0 5 0 M 6 0 1
2 7
111 111 010 111
0
子系统I
0
子系统I
1 0 0
1
1
0
子系统II
1 1 1
子系统II
π2(S)={P1,P2}={{e3,e4,e5,e6},{e1,e2,e7}}
3. 级别划分 3 (P)
S3
S5
S6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S4 源点
邻接矩阵特点
汇点:矩阵A中元素全为零的行所对应的节点 源点:矩阵A中元素全为零的列所对应的节点 对应每节点的行中,元素值为1的数量,就是离开该
节点的有向边数;列中1的数量,就是进入该节点的 有向边数
可达矩阵
用矩阵来描述有向连接图各节点之间,经过一定长 度的通路后可以到达的程度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A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C
• D
题就变为一道数学问题:在左图中是否可能
连续沿各线段,从某一始点出发只经过各线
B
段一次且仅仅一次又回到出发点,即是否存
在一条“单行曲线”。
欧拉得出了一般结论,即存在单行曲线
的必要、充分条件是奇为奇数)的数目为0。显
然右图不满足此条件,因此,七桥问题
C
• D
的答案是否定的。 B
缩减可达矩阵
在可达矩阵中存在两个节点相应的行、列元素值分 别完全相同,则说明这两个节点构成回路集,只要 选择其中的一个节点即可代表回路集中的其他节点, 这样就可简化可达矩阵,称为缩减可达矩阵。
三、解释结构模型法
解释结构模型法(ISM)是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 有关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特点是把复杂 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或要素,利用人的实践经 验和知识,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帮助,最终将系统构 成一个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
第3章 结构模型化技术
一、结构模型简介
结构模型就是应用有向连接图来描述系 统各要素间的关系,以表示一个作为要 素集合体的系统模型。
示例
总人口
期望寿命
死亡率
出生率
医疗水平
结构模型的特征
结构模型是一种图形模型(几何模型) 结构模型是一种定性为主的模型 结构模型可以用矩阵形式描述,从而使
得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结构模型比较适宜于描述以社会科学为
1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 A I )3 0 0 0 1 1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1 1 0
1 1 0 0 0 0 1
0
0
A(Si ) RAA RAB 0 RAC
RBC
0
0 1
1
B(Si ) RBA RBB 1 RBC
实例分析
7
6
5
4
1
3 2
例3-1
7
5
4
1
6 3
2
12 3 4 5 6 7 1 2 3 4 5 6
例3-1
12 3 4 5 6 7 1 2 3 4 5 6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A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