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中学化学教学是以物质为载体,以实验为基础,以规律、原理为中心展开教学,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可见,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正确认识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认真研究新课程下的实验教学,进一步探索优化实验教学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每一位中学化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它不仅是学生获取直观、生动感性的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还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其它任何内容所无法替代的。这更要求我们化学教师重视新课程下的实验教学。
一、当前实验教学的不足
当前的实验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的现象:受教师观念的影响,课时安排的冲击,还有应试的影响,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实验的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主要表现为:只注重讲授实验原理,轻视实验操作技能;只注重实验的操作或演示而不重视实验过程中现象的分析;只重视按步骤操作的验证性实验而忽视了探索性实验,抹杀了学生探究创造的机会,使化学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认真研究新课程实验教学,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1、转变教学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实验学习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注入式”为主,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仅仅起了一个现成信息的负载者和传递者的作用,而学生则仅仅起着记忆器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探究的过程,化学科学的任何一项重大突破,无不是经过化学实验而获取的。中学化学实验,虽然绝大多数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再认识,但从本质上看,这一过程正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再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不要忘了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未来的创造者,这就需要教师对传统实验教学大胆改革,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给学生充分、独立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留有自主探究的余地,并通过恰当巧妙的引导:实验前导原理、启方案;实验中导思路、诱分析;实验后导结论、激思考。整个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脑: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所有的潜能和创造性都充分表现出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模式,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2、挖掘实验中的意外现象,发散实验探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是科学实验最本质的特征。化学实验中的意外现象,学生
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化学问题,都是进行探究的好素材。教师要善于抓住素材,发散学生探究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到金属与酸的反应时,实验中做到al与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用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大小相同的铝片分别与氢离子浓度相同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时,发现存在明显不同的现象,铝片跟稀盐酸反应快,产生气泡多;铝片跟稀硫酸反应慢,产生气泡少。我抓住这一现象,及时启发提问:你是否能猜想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的现象?这两种酸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在我的启发下提出假设:al与两种酸反应快慢的不同与这两种酸中的酸根离子不同有关,氯离子对反应有促进作用,硫酸根离子对反应有抑制作用。我接着问到:那我们可以设计什么实验来验证猜想呢?在学生交流、讨论之后设计了合理的实验方案并得出了结论:氯离子对铝片跟酸反应有促进作用。我继续启发问到:这个事实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发吗?学生的学习热情再一次高涨,积极讨论并踊跃发言,最后总结到:结合铝对人体的危害,生活中的咸菜等腌制食品不能用铝制品长期盛放。这样的探究实现了化学与生活的统一,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提倡绿色实验、微型实验,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发展道路
随着化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不断地享受着化学给人类带来的便利、舒适。然而,伴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因此,绿色化学的理念,理应成为化学课程与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实验,已成为化学教师的共识,“微型实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既节省药品且现象明显,又便于学生操作。例如:在学习co2 的性质时,我指导学生组装了一个演示co2 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
装置如图:玻璃管内装有一根铜丝,铜丝上等距离系有11个棉球,两端与干燥管相连。
实验:玻璃管上段和下段的各5个棉球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干燥管内塞入用稀naoh润湿的棉球。0号棉球内预先包有少量caco3 粉末,用注射器通过管壁小孔向0号棉球缓慢注入0.5ml稀盐酸。通过这个装置既可以观察紫色石蕊棉球颜色变化的现象比较出co2 与空气的密度大小,也可以验证co2 与水反应的性质,该装置充分展现了微型实验的优点。
教育的对象是未来的创造者,具有巨大的潜能,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有面向未来的理念、思想和准备,不断更新观念,更新思想,优化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积极发挥我们的才智,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不断地“更新”,不断地超越自我,成为新时代创造型的人才。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