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营养不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儿自仰卧位至直立位的动作甚为 典型,先翻身成俯卧位,次屈曲膝 关节及髋关节,并用手支起躯干成 俯跪位,然后以双手及双腿共同支 持躯干,再用手按压膝部以辅助股 四头肌力量的不足,身体呈深鞠躬 位。

以后将支持膝部的两手,逐渐沿大 腿前方上移,以助伸直躯干,最后 达于直立位臵。上述动作称为 Gower’s征,为本病的特殊征象。

做适当的支架辅助及预防康复治疗, 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生存也能延 长。目前国内外对这方面的治疗仍 然是主要方针。
药物治疗
1.泼尼松0.6~0.75mg/kg/日或隔日,口 服,可以比较长时间应用,同时加 用胃保护药,氯化钾、葡萄糖酸钙

副作用:兴奋、失眠、欣快、库欣 症等 曾经用过的甘氨酸、谷氨酸、维生 素E、硝苯地平等均无肯定效果。
治疗

为保持肌肉功能及预防挛缩,进行 适度运动甚为重要,不宜久卧床上。 对症治疗包括肌肉、关节的被动运 动和按摩并防止并发症。按摩可保 持并增进肌力,有的晚期病例则需 矫形外科治疗。

由于疾病是渐进性地恶化,早期予 以各种支架辅助治疗,防止和延缓 肢体关节的挛缩变形,因此在以上 基因及细胞疗法尚未显著突破之前, 适时地找康复医师。





引起下肢无力、萎缩而致垂足和脊柱 前凸。 心肌不受影响。 血清酶正常或轻微增高。 肌电图显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表 现肌病特征,但组织学改变较轻。 病程进展极慢,常有顿挫或缓解的过 程。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

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偶为显性, 常散发,两性均见,起病于儿童 晚期、青少年或成年早期,首先 影响骨盆带肌群及腰大肌,行走 困难,不能登楼,步态摇摆,呈 鸭步,常跌倒,有的则只累及股 四头肌。
埃-德型肌营养不良
脊旁肌营养不良
鉴别诊断

1.少年近端型脊髓性肌萎缩 为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青少 年起病,主要表现四肢近端对称性 肌萎缩,有肌束震颤;肌电图为神 经源性损害,肌肉病理可见群组性 萎缩,符合失神经支配;基因检测 显示染色体异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慢性多发性肌炎 无遗传,表现为四肢近端进行性肌 无力和肌萎缩,同时伴有肌肉疼痛, 血清肌酶正常或轻度升高,血沉增 快,肌肉活检有炎性细胞的浸润, 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
临床表现
假肥大型 由于Dys的空间结构变化和功 能丧失的程度不同,又可以分 为两种类型

Duchenne型(DMD)

属X性连锁隐性遗传,是最常见的 类型。也称严重假肥大型肌营养不 良症。几乎仅见于男孩,母亲若为 基因携带者,50%男性子代发病。
发病缓慢。 自婴儿时期起病者比较少,常起病 于2~8岁。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 ,FSH)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男女均有, 青年期起病,首先面肌无力,常不 对称,不能露齿,突唇.闭眼及皱 眉,面肌萎缩呈斧头脸,口轮匝肌 可有假性肥大。

以致口唇肥厚而致突唇,有的肩、 肱部肌群首先受累,以致两臂不 能上举而成垂肩,肩胛肌受累出 现翼状肩胛,上臂肌肉萎缩,但 前臂及手部肌肉不被侵犯。病变 也可累及胫前肌和骨盆带肌群。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由遗传因素所致 的以进行性骨骼肌无力为特征的原发 性骨骼肌变性性疾病。大多数病例有 明确的家族史,约1/3的患儿为散发病 例。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一组缓慢进行性加 重的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部分病 人也可以累及心肌。

可波及背阔肌。 本病侵犯前臂肌、面肌者罕 见。

疾病初期腱反射存在,以后减弱, 终至消失。 无肌纤维性颤动。 全身感觉及括约肌功能正常。 肌肉兴奋性逐渐衰减。




疾病晚期,下肢、躯干、髋、肩肌肉 均萎缩,同时膝及前臂多因肌腱挛缩 而发生关节强硬畸形。 不少患儿尚伴有心肌病变,心电图可 有P-R间期延长、Q波加深等异常。 血清CPK明显增高,可达正常50倍以 上;LDH、GOT和GPT增高。

所有这些动作均由于骨盆带肌 肉无力,萎缩,并波及髋、膝关
节和足部的伸肌之故。随后病情发 展累及肩胛带及上臂肌群则两臂不 能上举。

某些受累肌肉由于肌纤维被结缔组 织和脂肪所替代而变得肥大坚实, 称为"假性肥大"80%的"假性肥大 "发生于腓肠肌,亦可见于肢体近 端肌肉如股四头肌及臂肌。

与下肢病变同时或较晚出现肩、臂 肌群的力弱,若前锯肌、斜方肌与 菱形肌虚弱无力,则举臂时肩胛骨 游离、内侧远离胸壁,宛如鸟翼, 称翼状肩胛。

预后:
病情逐渐进行,于5~10年内日趋 严重。多数在20岁之前不能行走而 卧床不起,常死于肺炎、心衰或慢 性消耗。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 临床特点
①X型连锁隐性遗传 ②发病率约为1/3500男婴,女性为基因 携带者,所生男孩50%发病 ③多在4岁前发病,15岁前即不能独立 行走而被迫卧床,多在25~30岁前死 于呼吸道感染、心衰或消耗性疾病




病程进展极慢,病后平均20年丧失 行动能力。 晚期可侵犯肩胛带肌群,可见肌萎缩、 抬臂困难和翼状肩胛。 有的肩胛带肌群首先受累,则成为肩 -腓肌型营养不良。 肌电图和肌活检均显示肌源性损害, 血清CK水平轻度增高,心电图正常。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 远端型肌营养不良 眼肌型肌营养不良

2.加兰他敏
2.5mg,肌注,1-2次/d 3.别嘌呤醇50-100mg,3次/d口服 4.肌酸-水化物 5~10g/d可能有效 5.三磷酸腺苷、肌苷、肌生注射液、 甘氨酸、核氨酸、苯丙酸诺龙试 用
6.人胚肌细胞注入治疗仅有短期效果 7.基因直接注射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8.中医疗法 在祖国医书中的痿证与本病 相似,是指肢体肌肉弛缓、手足痿软 无力而言,一般无疼痛的自觉症状, 治以补益肝肾、强状筋骨法,常用鹿 角胶丸方加减。
预防

尽早检出病变基因携带者,对可疑 的胎儿做产前基因诊断,防止病儿 出生。
预后

典型病例在青春期出现严重残疾,长 期用足尖走路使跟腱挛缩,一般至 9~12岁时患儿不能行走。多数患儿 心肌受累,少数患儿严重受损发生充 血性心力衰竭;约20岁出现呼吸困难, 晚期需辅助呼吸。患者多在25~30岁 前死于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或消耗 性疾病。


初发病时,通常渐觉下肢无力,走 路苯拙,容易倾跌。不能奔跑及登 楼,由于大腿伸肌力弱,无力支撑 躯干,必须一手扶楼梯的栏杆,另 一手按压大腿,以助膝髋关节伸直。 上楼梯困难为本病早期症候之一。

初期尚能平地步行。随后因跟腱挛 缩,使两足下垂,故有平地步行困 难。同时因大腿及骨盆部伸肌的日 益力弱,站立时腰椎明显前突,腹 部挺出,两足撇开,步行缓慢摇摆, 呈特殊的"鸭步"步态
④肌无力:躯干和四肢近端开始,下 肢重于上肢,鸭步,Gowers征, “翼状肩胛”,90%伴有双侧腓肠 肌假性肥大 ⑤多数伴心肌损害 ⑥肌电图检查:肌源性损害 ⑦血清肌酶谱:肌酸磷酸激酶、乳酸 脱氢酶显著升高,醛缩酶和谷草转 氨酶升高
Becher肌营养不良(BMD)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基本与DMD 相同,被认为是良性的DMD变异型, 发病较DMD晚,一般在5~25岁起病, 多数在30~ 40岁时仍不发生瘫痪,预 后相对较好,智力多正常,心肌受累 少,存活期较长。其血清CPK升高不 如Duchenne型显著。
病因与发病原理

病因为遗传异常,在不同的类型中可 以有不同的遗传方式进行,但遗传因 素通过何种机制最终造成肌肉变性, 发病机制尚未明。细胞膜学说得到多 数学者认同。

DMD基因座是在XP21(即X染色体短 臂2区1带)上,是逸今发现的人类最 大的基因。DMD及BMD是基因缺陷 导致骨骼肌中缺乏一种特异的抗肌萎 缩蛋白(Dystrophin,Dys),导 致肌管发育受阻、肌细胞再生能力差, 造成肌管形态和功能上明显异常。

Dys分布于骨骼肌和心肌细胞膜的质膜 面,起细胞支架作用,维持肌纤维的 完整性和抗牵拉。DMD型的Dys几乎 缺如,不足正常人的3%,约85%的 BMD型主要表现为分子量的改变,其 余15%为含量的减少。
病理

可见结缔组织增生,肌纤维坏死和再 生,肌膜核内移,出现肌细胞萎缩与 代偿性增大相嵌发布典型表现。病变 肌纤维肿胀,粗细不均,散布于正常 纤维之间,肌横纹消失,有空泡形成、 玻璃样变和颗粒变性,肌核增大增多 且排列成链,肌纤维分裂,残存的肌 纤维间有结缔组织增生及脂肪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