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汇总讲课教案
2024版化工原理教案
![2024版化工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536b7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8.png)
传热过程分析
分析传热过程中的热量传递、温 度分布及热阻等概念,讨论影响 传热效率的因素。
换热器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换热器类型
介绍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如管壳式换 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 等,阐述各类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和适 用场合。
换热器结构
工作原理
阐述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热量传 递过程、流体流动状态及传热强化措 施等。
干燥过程基本原理及计算
干燥过程的传质传热原理
阐述干燥过程中水分蒸发的传质原理和热量传 递的传热原理,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干燥过程的计算
介绍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方法,包括干燥 速率、干燥时间、热量消耗等关键参数的计算公式和 求解方法。
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绘制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 线,以及如何根据曲线分析干燥过程的特性和 影响因素。
性能评价 阐述换热器性能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如传热效率、压力降、 泄漏量等,讨论提高换热器性能的途径和措施。
04
蒸馏过程与设备
蒸馏原理及分类
蒸馏原理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 异,通过加热使部分组分汽化,再经 冷凝使汽、液两相分离,从而实现液 体混合物分离的过程。
蒸馏分类
简单蒸馏、平衡蒸馏、精馏和特殊精馏。
常见干燥设备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常见干燥设备类型
介绍常见的干燥设备类型,如厢式干燥器、转筒干燥器、 流化床干燥器、喷雾干燥器等,以及各种设备的适用范围 和特点。
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
详细讲解每种干燥设备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加热 方式、物料输送方式、排风方式等,以及设备操作和维护 的注意事项。
设备性能评价
课程安排与考核方式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0449fab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a.png)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
(2)了解化工过程的基本单元操作,如流体流动、传热、传质、反应工程等。
(3)熟悉化工工艺设计和过程模拟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如流体流动问题的计算、传热问题的计算、传质问题的计算等。
(2)具备化工工艺设计和过程模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如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
2.化工过程的基本单元操作,包括流体流动、传热、传质、反应工程等。
3.化工工艺设计和过程模拟的基本方法。
4.化工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工原理的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化工原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室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5.在线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化工原理》教案
![《化工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d5976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1.png)
《化工原理》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解释化工原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概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1.2 化工过程的基本类型介绍化工过程的四个基本类型:单元操作、单元过程、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解释每种类型的特点和应用1.3 化工工艺流程图介绍化工工艺流程图的符号和表示方法分析一个简单的化工工艺流程图1.4 化工生产中的安全和环保强调化工生产中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讨论环保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第二章:流体力学基础2.1 流体的性质介绍流体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流体的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等基本性质2.2 流体力学方程介绍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如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解释这些方程在化工中的应用2.3 流体的流动讨论流体的层流和湍流流动分析流速、流量和流阻等概念2.4 泵与风机的原理及应用介绍泵和风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讨论泵和风机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和选择第三章:热力学基础3.1 热力学基本概念介绍热力学的定义和基本术语,如系统、状态、过程和能量解释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3.2 热力学方程介绍热力学方程,如状态方程、焓方程和熵方程分析这些方程在化工中的应用3.3 相平衡讨论相平衡的基本原理和相图解释单组分系统和多组分系统的相平衡条件3.4 热传递介绍热传递的类型和方式,如导热、对流和辐射分析热传递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第四章:化学平衡与反应工程4.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介绍化学平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化学平衡常数和勒夏特列原理4.2 化学平衡的计算介绍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分析化学平衡计算中的限制条件和优化问题4.3 反应动力学介绍反应动力学的定义和基本方程解释零级反应、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的特点和计算方法4.4 反应器设计介绍反应器的类型和设计原则分析反应器的操作条件、效率和优化问题第五章:分离工程5.1 分离方法概述介绍分离工程的概念和重要性概述常见的分离方法,如过滤、离心、吸附和蒸馏5.2 过滤原理与设备介绍过滤原理和过滤介质的选择分析过滤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5.3 离心分离原理与设备解释离心力产生的原理和离心分离的适用范围讨论离心分离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5.4 蒸馏原理与设备介绍蒸馏原理和蒸馏塔的设计分析蒸馏操作的条件和蒸馏效率的优化第六章:膜分离技术6.1 膜分离原理介绍膜分离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膜的筛选作用和选择性分离机制6.2 膜材料的类型及选择讨论膜材料的种类,如聚合物膜、陶瓷膜和生物膜分析膜材料的选择依据和应用领域6.3 膜分离过程及设备介绍常见的膜分离过程,如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分析膜分离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6.4 膜污染与清洗讨论膜污染的类型和影响因素介绍膜清洗的方法和技术第七章:吸附工程7.1 吸附原理介绍吸附的概念和吸附等温线解释吸附剂的选择和吸附过程的类型7.2 吸附平衡与动力学分析吸附平衡的数学表达式和影响因素讨论吸附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和特点7.3 吸附塔的设计与操作介绍吸附塔的类型和设计原则分析吸附塔的操作条件、效率和优化7.4 吸附应用实例探讨吸附技术在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实例第八章:离子交换与电解8.1 离子交换原理介绍离子交换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和离子交换过程的类型8.2 离子交换设备及操作介绍离子交换设备的类型和操作条件分析离子交换效率和优化问题8.3 电解原理与设备解释电解的概念和电解池的类型讨论电解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8.4 电解应用实例探讨电解技术在化工、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实例第九章:热泵与制冷工程9.1 热泵原理与分类介绍热泵的概念和分类,如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解释热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价指标9.2 热泵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介绍热泵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运行条件分析热泵系统的能效比和优化问题9.3 制冷原理与设备解释制冷的概念和制冷循环的类型讨论制冷设备的设计和操作条件9.4 制冷应用实例探讨制冷技术在空调、食品保鲜等领域的应用实例第十章:化工过程控制与优化10.1 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介绍过程控制的目标和基本原理解释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等基本组成部分10.2 常用过程控制策略讨论常用的过程控制策略,如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控制)和模糊控制分析这些策略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10.3 过程优化方法介绍过程优化的基本方法和算法,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小肠曲线法解释这些方法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和效果10.4 过程控制与优化的案例分析探讨实际化工过程中过程控制与优化的案例,分析其效果和经济效益第十一章:化工过程强化的途径11.1 过程强化的意义强调过程强化在提高化工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中的重要性讨论过程强化的目标和方法11.2 反应工程强化技术介绍反应工程中常用的强化技术,如微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和流动床反应器分析这些技术在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方面的应用11.3 分离工程强化技术讨论分离工程中常用的强化技术,如膜分离、吸附和离子交换分析这些技术在提高分离效率和降低能耗方面的应用11.4 能量工程强化技术介绍能量工程中常用的强化技术,如热泵、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分析这些技术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方面的应用第十二章:化工过程中的节能与减排12.1 节能的意义与途径强调节能对于化工生产的重要性讨论节能的途径和方法,如过程优化、设备改进和能源管理12.2 减排的意义与途径强调减排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讨论减排的途径和方法,如废物利用、污染物控制和清洁生产12.3 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介绍节能减排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分析这些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2.4 节能减排的政策与法规讨论国家和地方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法规分析遵守这些政策和法规的重要性及应对措施第十三章:化工过程中的危险与防护13.1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介绍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分析化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和风险13.2 安全技术与措施介绍化工过程中常用的安全技术和措施,如泄压装置、防火防爆设施和紧急停车系统分析这些技术和措施在防止事故发生和减轻事故损失方面的作用13.3 职业健康与防护强调职业健康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讨论化工过程中职业病的类型和防护方法13.4 应急预案与救援介绍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分析化工事故应急救援的方法和措施第十四章:化工企业的管理与组织14.1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介绍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价和组织结构设计分析这些原理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和效果14.2 企业战略与规划强调企业战略和规划在化工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讨论企业战略的类型和制定方法14.3 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介绍企业技术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分析企业技术创新在提高竞争优势和适应市场需求方面的作用14.4 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培训强调企业文化建设在提高员工凝聚力和促进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讨论员工培训的方法和内容第十五章:化工行业的现状与展望15.1 化工行业的现状分析全球化工行业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讨论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15.2 化工行业的挑战与机遇强调化工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的方法和策略15.3 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介绍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分析低碳经济、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在化工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15.4 化工行业的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强调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在推动化工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化工过程的基本类型和特点2. 流体力学、热力学和化学平衡的基础知识3. 常见单元操作和单元过程的原理和应用4. 泵与风机、膜分离技术、吸附工程、离子交换与电解、热泵与制冷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备设计5. 过程控制与优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6. 化工过程强化的途径、节能与减排的措施和技术7. 化工过程中的危险与防护、管理与组织、行业的现状与展望难点:1. 流体力学方程在复杂情况下的应用2.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理解3. 化学平衡的计算和反应工程的优化4. 分离工程中膜污染和清洗的技术5. 吸附工程中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的分析6. 离子交换与电解设备的设计和操作7. 过程控制中的PID控制和优化算法8. 化工过程强化、节能减排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效果评估9. 化工企业管理和组织结构的优化10. 化工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这些重点和难点涵盖了教案《化工原理》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时,需要充分的实践和老师的指导。
大学化工原理教案设计模板
![大学化工原理教案设计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a0df47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5.png)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化工原理授课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每周2课时,共计16周授课地点:教室编号(例如:教102)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2)熟悉化工单元操作(如:流体输送、传热、传质等)的基本过程和计算方法;(3)了解化工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计算、分析和设计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1. 流体输送(1)流体力学基础;(2)管道流体力学;(3)流体输送设备。
2. 传热(1)传热基本原理;(2)传热方式;(3)传热设备。
3. 传质(1)传质基本原理;(2)传质方式;(3)传质设备。
4. 热力学(1)热力学基本原理;(2)热力学第一定律;(3)热力学第二定律。
5. 化工过程计算(1)化工过程物料衡算;(2)化工过程能量衡算;(3)化工过程设备计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课程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4.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实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1-4周:流体输送第5-8周:传热第9-12周:传质第13-16周:热力学与化工过程计算六、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20%2. 作业完成情况:30%3. 平时测验:30%4. 期末考试:20%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化工原理》2. 参考书籍:《化工过程设计基础》、《化工单元操作》等3. 在线资源:学校教学平台、专业网站等八、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2.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活动;4.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化工原理知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知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f68c81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5.png)
化工原理知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如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和反应工程等;2. 引导学生了解化工过程中常见单元操作及其原理,如蒸馏、吸收、萃取等;3. 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培养他们对化工行业的兴趣。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解决化工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查阅化工文献、资料,了解化工行业发展趋势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化工专业,树立为化工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念;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化学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使命;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旨在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化工原理知识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和化学基础,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教学设计和评估更具针对性。
二、教学内容1. 流体力学基础: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体阻力、流体输送设备原理及计算;2. 热力学基础: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循环、热量传递方式及设备;3. 传质过程:质量传递原理、分子扩散、对流传质、传质设备及应用;4. 反应工程基础:化学反应动力学、反应器设计、反应条件优化;5. 单元操作:蒸馏、吸收、萃取、吸附、离子交换等操作原理及设备;6. 化工工艺:典型化工工艺流程分析、工艺参数优化、设备选型及操作;7. 化工设备:常见化工设备结构、原理、材料及强度计算;8. 化工安全与环保: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环境保护及三废处理。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流体力学基础;第二周:热力学基础;第三周:传质过程;第四周:反应工程基础;第五周:单元操作(蒸馏、吸收);第六周:单元操作(萃取、吸附);第七周:化工工艺;第八周:化工设备;第九周:化工安全与环保。
化工课程讲解教案模板范文
![化工课程讲解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1da0fe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7.png)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授课对象:化工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化工过程中的基本操作和设备。
3. 学会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化工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2. 化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1. 复杂化工过程的计算与分析。
2. 化工设备的选择与优化。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基础知识,引出化工原理的重要性。
2. 介绍化工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讲解化工原理的定义、研究内容和目的。
- 举例说明化工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2. 化工过程中的基本操作- 介绍化工过程中的基本操作,如混合、分离、传热、传质等。
- 讲解各操作过程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实际化工生产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工原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定化工过程的计算问题。
2. 教师点评,解答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回顾化工过程中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化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讲解常见化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 强调设备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化工设备的选择与优化- 讲解化工设备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 介绍化工设备的优化设计。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实际化工生产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工设备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定化工设备的选择和优化问题。
2. 教师点评,解答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工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化工原理的发展和应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介绍PPT课件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4d2c5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2.png)
03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案例分析
设计案例一:分离设备的设计
分离设备设计
介绍各种分离设备的原理、 特点和应用,如离心机、 过滤器、萃取塔等。
设计要求
根据给定的工艺条件和要 求,选择合适的分离设备, 进行结构设计、参数计算 和性能评估。
案例分析
以实际生产中的分离设备 为例,分析其设计特点、 操作原理和优缺点,提出 改进方案。
计算错误或误差过大
总结词
计算错误或误差过大是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 常见的问题之一,可能影响设计的可行性和 准确性。
详细描述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因为粗心或对计算公 式掌握不够熟练,导致计算错误或误差过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需要仔细核对计算 过程和结果,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学生也需要加强对计算公式和方法的 掌握和理解,提高计算能力和精度。
设计案例三:换热设备的设计
换热设备设计
介绍各种换热设备的原理、特点 和应用,如管壳式换热器、板式
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等。
设计要求
根据给定的热量交换条件和要求, 选择合适的换热设备,进行结构设 计、参数计算和性能评估。
案例分析
以实际生产中的换热设备为例,分 析其设计特点、操作原理和优缺点, 提出改进方案。
培养能力
课程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工程设计能力、创新能 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交叉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涉及多 个学科领域,如化学、物 理、数学等,有助于提高 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系统分析
工艺计算
学生需要分析给定化工过程的流程、设备 、操作条件等,理解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 理和相互关系。
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
化工原理课教案模板范文(2篇)
![化工原理课教案模板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e4b1e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8.png)
第1篇课程名称:化工原理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日期]授课地点:[具体教室]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掌握流体力学、传热、传质等基本理论。
- 熟悉化工过程中的常见设备和操作。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
-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教学内容:一、绪论1. 化工原理课程简介2. 化工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3. 课程学习方法和要求二、流体力学1. 流体的基本性质2. 流体静力学3. 流体动力学4.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三、传热1. 传热的基本原理2. 对流传热3. 辐射传热4. 传热设备四、传质1. 传质的基本原理2. 对流传质3. 质量传递设备4. 双膜理论五、化工过程计算1. 化工过程设计的基本方法2. 流体流动的计算3. 传热和传质的计算4. 化工设备的设计六、化工过程模拟1. 化工过程模拟的基本方法2. 常用化工过程模拟软件3. 化工过程模拟实例七、化工设备1. 化工设备的分类和特点2. 常用化工设备的工作原理3. 化工设备的选型和计算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1. 讲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分析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3. 讲解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的原理。
4. 介绍传质的基本原理和质量传递设备。
三、案例分析1. 分析流体流动的实际案例。
化工原理课教案模板范文
![化工原理课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f1872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3.png)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日期]授课地点:[教室名称]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
- 了解化工过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熟悉化工设备的操作原理和性能。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一、导入- 回顾上一节课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基本概念与原理1. 流体力学基本原理:- 流体静力学方程- 流体运动的衡算方程- 管内流体流动现象与流体流动的阻力- 管路计算- 流速和流量的测定2. 化工过程基本概念:- 化工分离过程- 换热过程- 反应过程三、实验与操作1. 流体力学实验:- 流体静力学实验- 流体运动实验- 管路计算实验2. 化工设备操作:- 离心泵的操作原理、构造、类型、主要性能参数- 换热器的类型、用途、结构- 精馏塔的操作原理、结构、性能四、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化工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视频:播放化工设备的操作视频,直观展示操作过程。
3. 实验指导书: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互动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备注:1.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化工原理教案模板范文
![大学化工原理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1f9f39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7.png)
授课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 掌握流体输送、传热、传质等基本单元操作;3. 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进行简单的工程计算和分析。
教学内容:一、教学背景1.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流体力学、传热学、传质学等多个领域;2. 通过学习化工原理,使学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操作和原理,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流体输送、传热、传质等基本单元操作;2. 教学难点:流体流动现象、传热与传质过程的分析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化工原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流体输送:介绍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流体力学方程、管内流体流动现象与流体流动的阻力、管路计算、流速和流量的测定等。
(2)传热:讲解传热的基本原理、传热方式、传热系数、热交换器的设计等。
(3)传质:介绍传质的基本概念、传质方式、传质系数、吸收、解吸等过程。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讲解流体输送、传热、传质等单元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堂练习布置与课堂讲解内容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与课堂讲解内容相关的习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化工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 针对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资源:1. 教材:《化工原理》2. 课件:流体输送、传热、传质等单元操作课件3. 实验室:流体输送、传热、传质等实验设备以上为《化工原理》课程教案模板,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大学化工原理教案
![大学化工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49dfd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e.png)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授课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授课学时:32学时教学目标:1. 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 掌握化工原理中的流体输送、传热、传质、热力过程和机械过程等基本操作。
3. 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进行化工工艺设计、分析和优化。
教学重点:1. 流体输送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2. 传热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3. 传质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4. 热力过程和机械过程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复杂流体输送过程的分析与计算。
2. 高效传热和传质过程的设计与优化。
3. 复杂化工过程的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
教学内容:一、流体输送1. 概述:流体输送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2. 基本原理:流体力学基本方程、流体的压缩性、粘度、流速等。
3. 计算方法:管道流动、管路系统、泵与风机等。
4. 实例分析:流体输送设备选型与优化。
二、传热1. 概述:传热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2. 基本原理:热传导、对流、辐射等传热方式。
3. 计算方法:传热系数、传热面积、传热量等。
4. 实例分析:传热设备选型与优化。
三、传质1. 概述:传质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2. 基本原理:分子扩散、膜传质、传质速率等。
3. 计算方法:传质系数、传质面积、传质速率等。
4. 实例分析:传质设备选型与优化。
四、热力过程1. 概述:热力过程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2. 基本原理: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
3. 计算方法:热力过程计算、热力学分析等。
4. 实例分析:热力过程优化。
五、机械过程1. 概述:机械过程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2. 基本原理:机械能转换、机械效率等。
3. 计算方法:机械过程计算、机械效率分析等。
4. 实例分析:机械过程优化。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系统讲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化工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3. 实验教学:进行流体输送、传热、传质等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
大学化工原理教案
![大学化工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7dbed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4.png)
大学化工原理教案一、引言本教案旨在介绍大学化工专业的基础课程——化工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化工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技术。
此外,还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课程目标1.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关键知识。
2.掌握化工反应过程和反应器设计。
3.学会运用物质平衡法分析化工系统。
4.掌握不同物质间传热现象及其计算方法。
5.理解物质输送与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内容1. 化工原理导论•化工与化学工程•化工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 物质平衡•物质平衡法及其应用•理想混合模型与非理想混合模型3. 反应过程与反应器设计•催化反应动力学及其机制•反应速率方程与活性•批量反应器、连续流动反应器和半批量反应器的设计4. 热力学基础•熵、焓和自由能的概念•熵增原理和热平衡条件•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分析5. 传质现象与分离过程•共扩散、对流传质和界面传质•蒸馏、萃取和吸附等分离技术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系统性讲解,介绍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关键知识。
2.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工反应过程和实际操作技术。
3.讨论互动:组织小组讨论或课堂互动,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主教材:•周兴礼, 李文泰. 大学化工原理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参考书目:•Hougen, O.A., Watson, K.M., Ragatz, R.A. 化学工程原理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Fogler, H.S. Elements of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Fif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2015.六、评分与考核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评分。
2.考试成绩:通过闭卷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案例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c0dd98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9.png)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化工原理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化工过程中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熟悉化工过程中的常见操作和设备。
3.了解化工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对化工过程的影响。
4.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5.能够进行化工过程的模拟和优化。
6.具备化工设备和工艺流程的设计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责任感,对化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有深刻认识。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化工技术的未来发展有积极探索。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化工过程中的常见操作和设备、化工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的影响等。
具体安排如下:1.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化工过程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
2.化工过程中的常见操作和设备:包括流体的输送、混合、分离、换热和反应等基本操作和设备。
3.化工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的影响:包括工艺流程的设计和操作条件对化工过程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工原理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这些教学资源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工原理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评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作业评估: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作业将包括计算题、案例分析题等,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将作为评估的重要参考。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全书课件电子教案汇总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全书课件电子教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424f05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a.png)
结晶原理及设备类型
结晶原理
通过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等方法,使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从而析出晶体的过程。结晶是提纯和分离 固体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设备类型
主要有喷淋塔、填料塔和板式塔等。其中,喷淋塔结构简单,适用于处理腐蚀 性气体;填料塔则具有通量大、压降低等优点;板式塔则适用于处理含尘、含 固体颗粒的气体。
蒸馏和吸收过程计算
蒸馏过程计算
包括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汽液平衡计算、塔板数计算及塔板效率评价等。通过 这些计算,可以确定蒸馏塔的操作条件、设备尺寸及分离效果等。
提供选题建议,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合 适的设计课题。
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论述
数据收集
介绍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 巧,包括文献调研、实验 测量、模拟计算等。
数据整理
阐述数据整理的原则和方 法,如数据筛选、分类、 归纳和整理成表格或图表 等。
数据分析
论述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 术,包括统计分析、可视 化分析、数据挖掘等。
02
化工过程基础知识
化工过程基本概念
化工过程的定义与分类
化工过程的特点
阐述化工过程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 义、分类以及与其他工业过程的区别 。
总结化工过程的主要特点,如高温高 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以及这 些特点对设备设计和操作的影响。
化工过程的组成
详细介绍化工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包括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产品分 离与纯化等。
结晶过程计算
包括溶液过饱和度计算、成核速率与晶体生长速率计算、母液循环量确定及结晶设备工 艺尺寸计算等。这些计算有助于控制结晶过程,获得高质量的晶体产品并降低能耗。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柴诚敬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柴诚敬](https://img.taocdn.com/s3/m/683b218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0.png)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柴诚敬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公式,理解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化工原理的基本公式进行计算,能够分析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能够解决实际的化工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工行业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对化工原理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和基本原理。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介绍化工原理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化工原理的基本公式:讲解化工原理的基本公式,包括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3.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讲解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应原理、传递原理、控制原理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和基本原理,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化工过程案例,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化工原理》作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化工原理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化工原理参考书,供学生自主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准备化工原理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及讲义课件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及讲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838e8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c.png)
须满足板间距与塔径的关系外,还须进行空塔气速校核。
C20 exp[4.531 1.6562Z 5.5496Z 2 6.4695Z 3 (0.474675
0.079Z 1.39Z 2 1.3212Z 3 ) ln Lv (0.07291 0.088307Z
0.49123Z 2 0.43196Z 3 ) (ln Lv )2 ]
5~ 25
900
7 以下
7~ 50
1000
7 以下
45 以下
1200
9 以下
9~ 70
1400
9 以下
70 以下
1500
10 以下 70 以下
2000
11 以下 90 以下 90~160
3000
11 以下 110 以下 110~200 200~300
4000
11 以下 110 以下 110~230 230~350
表 1 板间距与塔径关系
塔径 D, m
0.3~0.5 0.5~0.8 0.8~1.6 1.6~2.0
塔板 间 距 HT mm 200~300 250~350 350~450 450~600
2、塔径 D 的初估与圆整
根据流量公式计算塔径,即 D 4V S
pu
式中 Vs —塔内的气相流量, m 3 s
5、绘制工整的设备结构图
5.注意事项: 写出详细计算步骤,并注明选用数据的来源; 每项设计结束后,列出计算结果明细表; 设计说明书要求字迹工整,装订成册上交。
第一章 综述 1.精馏原理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精馏操作对塔设备的要求(生产能力、效率、流动阻力、操作 弹性、结构、造价和工艺特性等) 3.常用板式塔类型及本设计的选型 4.本设计所选塔的特性 第二章 工艺条件的确定和说明 1.确定操作压力 2.确定进料状态 3.确定加热剂和加热方式 第三章 流程的确定和说明(附流程简图) 1.流程的说明 2.设置各设备的原因(精馏设备、物料的储存和输送、必要的检 测手段、操作中的调节和重要参数的控制、热能利用)
2024版年《化工原理》电子教案x
![2024版年《化工原理》电子教案x](https://img.taocdn.com/s3/m/82905f9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8.png)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课程学习中,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通过实 验、课程设计等活动,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 力。
强化工程意识培养
在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引导学生关 注化工过程的实际应用和工程背景,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
拓展国际视野
在课程学习中,应鼓励学生关注国际化工领域的最新动态和 前沿技术,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6
2024/1/26
02
CATALOGUE
流体流动与输送
7
流体静力学基础
密度与比容
定义、单位、物理意义及测量方法
静力学基本方程
建立、物理意义及应用
2024/1/26
压力与压强
绝对压力、表压、真空度的概念及换算
静止流体中的压力分布
等压面、质量力、液柱压强的计算
8
流体动力学基础
流量与流速
定义、单位、物理意义及测量方 法
对流传热应用
空调制冷、汽车散热器、电子设备散热等。
15
辐射传热原理及应用
2024/1/26
辐射传热定义
01
物体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过程。
辐射传热基本定律
02
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描述黑体辐射力与其热力学温度的四次
方成正比。
辐射传热应用
03
太阳能利用、红外测温、激光器等。
16
换热器类型、选型和设计计算
学习态度与方法
2024/1/26
学生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以及采用 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如自主学习、合
作学习等。
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化工过程、 设计单元操作等。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全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27f8677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a.png)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全部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化工过程中的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3)熟悉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流程和设备。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化工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化工工艺设计和操作能力;(3)学会使用化工原理相关的计算软件和实验设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化工领域的发展和社会责任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化工过程中的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3.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流程和设备;4.化工工艺设计和操作方法;5.化工原理相关的计算软件和实验设备的使用。
6.导论:介绍化工原理的定义、作用和意义;7.质量守恒定律: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8.能量守恒定律: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9.动量守恒定律: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10.化工单元操作:介绍化工单元操作的分类、原理和流程;11.化工工艺设计:讲解化工工艺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12.实验操作:介绍化工原理相关的实验设备和操作方法;13.化工原理软件应用:讲解化工原理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化工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5.软件模拟法:利用化工原理相关软件进行模拟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工原理。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化工原理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化工原理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动画和视频,直观地展示化工原理的相关概念和设备;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5.化工原理软件:为学生提供化工原理相关软件的使用权限,方便学生进行模拟操作。
化工原理教学设计样例
![化工原理教学设计样例](https://img.taocdn.com/s3/m/db22e15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a.png)
化工原理教学设计样例第一部分:课程简介《化工原理教学设计样例》是一门旨在系统性地介绍化工原理的课程。
通过深入的理论讲解和丰富的实例分析,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工原理的扎实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1. 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和热力学、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3. 能够应用化工原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化工原理基本概念;(2) 化工热力学;(3) 化工动力学;(4) 化工传质过程;(5) 化工反应工程基础;(6) 化工流程模拟与优化;2. 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授课,系统性地讲解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引导学生建立牢固的理论基础;(2) 实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化工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 实验操作:进行化工原理相关的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来观察和实践,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就特定的化工原理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包括但不限于:1. 日常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等;2. 作业与实验报告:对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进行评价;3. 期中、期末考试:进行笔试、实验操作等形式的考核;4.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化工原理相关的课程设计,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五部分:课程设置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本课程设置如下:1. 第一章:化工原理基本概念2. 第二章:化工热力学3. 第三章:化工动力学4. 第四章:化工传质过程5. 第五章:化工反应工程基础6. 第六章:化工流程模拟与优化第六部分:总结《化工原理教学设计样例》旨在通过系统、全面的教学安排,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工原理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课程设计是本课程教学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学习化工设计基本知识的初次尝试。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前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化工设计任务,从而得到化工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
蒸发是采用加热的方法,使含有不挥发性杂质(如盐类)的溶液沸腾,除去其中被汽化单位部分杂质,使溶液得以浓缩的单元操作过程。
蒸发操作广泛用于浓缩各种不挥发性物质的水溶液,是化工、医药、食品等工业中较为常见的单元操作。
化工生产中蒸发主要用于以下几种目的:1获得浓缩的溶液产品;2、将溶液蒸发增浓后,冷却结晶,用以获得固体产品,如烧碱、抗生素、糖等产品;3、脱除杂质,获得纯净的溶剂或半成品,如海水淡化。
进行蒸发操作的设备叫做蒸发器。
本次设计的主要是三效蒸发装置。
第一章设计方案的确定1.1蒸发操作条件的确定蒸发操作条件的确定主要指蒸发器加热蒸汽压强(或温度)、冷凝器操作压强(或温度)的选定。
正确选择蒸发过程的操作条件,对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能耗极为重要。
1.1.1加热蒸汽压强的确定通常被蒸发的溶液有一个被允许的最高温度,若超过此温度物料就会变质、破坏或分解,这是确定加热蒸汽压强的一个依据。
应使操作在低于最大温度范围内进行,可以采用加压蒸发、常压蒸发或真空蒸发。
蒸发是一个消耗大量加热蒸汽而又产生大量二次蒸汽的过程。
从节能观点出发,应充分利用二次蒸汽作为后续蒸发过程或者其它加热用的热源,即要求蒸发装置能够提供温度较高的二次蒸汽。
这样既可以减少锅炉产生蒸汽的消耗量,又可减少末效进入冷凝器的二次蒸汽量,提高蒸汽的利用率。
因此,能够采用较高温度的饱和蒸汽作为加热蒸汽是有利的,但通常所用饱和蒸汽的温度不超过180℃,超过时相应的压强就很高,这将增加加热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
一般的加热蒸汽压强在400―800kPa范围之内。
本设计选700kPa。
1.1.2冷凝器操作压强的确定若一次采用较高压强的加热蒸汽,则末效可采用常压或加压蒸发,此时末效产生的二次蒸汽具有较高的温度,可以全部利用。
而且各效操作温度较高时,溶液粘度低,传热效果好。
若一效加热蒸汽压强低,末效应采用真空操作,此时各效二次蒸汽温度低,进入冷凝器冷凝需要消耗大量冷却水,而且溶液粘度大,传热差。
但对于那些热敏性物料的蒸发,为充分利用热源还是经常采用真空蒸发的。
对混合式冷凝器,其最大真空度取决于冷凝器内的水温和真空装置的性能。
通常冷凝器的最大真空度为80―90kPa。
本设计冷凝器的绝对压力选20kPa。
1.2蒸发器的类型及其选择1.2.1蒸发器的类型蒸发设备的作用是使进入蒸发器的原料液被加热,部分气化,得到浓缩的完成液,同时需要排出二次蒸汽,并使之与所夹带的液滴和雾沫相分离。
蒸发的主体设备是蒸发器,它主要由加热室和蒸发室组成。
蒸发的辅助设备包括:使液沫进一步分离的除沫器,和使二次蒸汽全部冷凝的冷凝器。
减压操作时还需真空装置。
分述如下:由于生产要求的不同,蒸发设备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型式。
对常用的间壁传热式蒸发器,按溶液在蒸发器中的运动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两大类:(1)循环型蒸发器特点:溶液在蒸发器中做循环流动,蒸发器内溶液浓度基本相同,接近于完成液的浓度。
操作稳定。
此类蒸发器主要有:a.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b.悬筐式蒸发器;c.外热式蒸发器;d.列文式蒸发器;e.强制循环蒸发器。
其中,前四种为自然循环蒸发器。
(2)单程型蒸发器特点:溶液以液膜的形式一次通过加热室,不进行循环。
优点:溶液停留时间短,故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蒸发;温度差损失较小,表面传热系数较大。
缺点:设计或操作不当时不易成膜,热流量将明显下降;不适用于易结晶、结垢物料的蒸发。
此类蒸发器主要有:a.升膜式蒸发器;b.降膜式蒸发器;c.刮板式蒸发器。
1.2.2蒸发器的选择蒸发设备的种类很多,但无论何种类型的蒸发设备,在构造上必须有利于过程的进行。
因此设计蒸发设备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尽可能提高冷凝和沸腾给热系数。
减缓加热面上污垢的生成速率,保证设备具有较大的传热系数;(2)能适应溶液的某些特性,如粘性、起泡性、热敏性、腐蚀性等;(3)能完善汽化、液的分离;(4)能排除溶液在蒸发过程中所析的晶体。
从机械加工的工艺性、设备的投资、操作费用等角度考虑,蒸发设备的设计还应满足以下几项要求:a、设备的材料消耗少,制造、安装方便合理;b、设备的检修和清洗方便,使用寿命长;c、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完全满足以上各点困难的,必须权衡轻重,研究主次,加以综合考虑。
本次设计采用的是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结构和原理:其下部的加热室由垂直管束组成,中间由一根直径较大的中央循环管。
当管内液体被加热沸腾时,中央循环管内气液混合物的平均密度较大;而其余加热管内气液混合物的平均密度较小。
在密度差的作用下,溶液由中央循环管下降,而由加热管上升,做自然循环流动。
溶液的循环流动提高了沸腾表面传热系数,强化了蒸发过程。
这种蒸发器结构紧凑,制造方便,传热较好,操作可靠等优点,应用十分广泛,有"标准蒸发器"之称。
为使溶液有良好的循环,中央循环管的截面积,一般为其余加热管总截面积的40%~100%;加热管的高度一般为1~2m;加热管径多为25~75mm之间。
但实际上,由于结构上的限制,其循环速度一般在0.4~0.5m/s 以下;蒸发器内溶液浓度始终接近完成液浓度;清洗和维修也不够方便。
1.3蒸发操作的分类按操作的方式可以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工业上大多数蒸发过程为连续稳定操作的过程。
按二次蒸汽的利用情况可以分为单效蒸发和多效蒸发,若产生的二次蒸汽不加利用,直接经冷凝器冷凝后排出,这种操作称为单效蒸发。
若把二次蒸汽引至另一操作压力较低的蒸发器作为加热蒸汽,并把若干个蒸发器串联组合使用,这种操作称为多效蒸发。
多效蒸发中,二次蒸汽的潜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利用,提高了加热蒸汽的利用率。
按操作压力可以分为常压、加压或减压蒸发。
真空蒸发有许多优点:(1)在低压下操作,溶液沸点较低,有利于提高蒸发的传热温度差,减小蒸发器的传热面积;(2)可以利用低压蒸汽作为加热剂;(3)有利于对热敏性物料的蒸发;(4)操作温度低,热损失较小。
在加压蒸发中,所得到的二次蒸汽温度较高,可作为下一效的加热蒸汽加以利用。
因此,单效蒸发多为真空蒸发;多效蒸发的前效为加压或常压操作,而后效则在真空下操作。
1.3.1多效蒸发效数的确定在流程设计时首先应考虑采用单效还是多效蒸发,为充分利用热能,生产中一般采用多效蒸发。
经济上的限制是指效数超过一定时经济上不合算。
多效蒸发中,随着效数的增加,总蒸发量相同时所需生蒸汽量减少,是操作费用降低。
随着效数的增加,设备费用成倍增长,而所节省的生蒸汽量愈来愈少,所以无限制增加效数已无实际意义,最适宜时的效数应使设备费和操作费二者之和为最小。
技术上的限制是指效数过多,蒸发操作将难以进行。
一般工业生产中加热蒸汽压强和冷凝器操作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一定操作条件下,蒸发器的理论总传热温度差为一定值。
在效数过多时,由于各效温度差损失之和的增加,使总的有效传热温度差减小。
当分配到各效的有效传热温度差减小到无法保证操作呈正常的沸腾状态时,蒸发操作将无法进行下去。
因此基于上述因素考虑,实际的多效蒸发过程效数并不多。
为保证传热的正常进行,各效的有效传热温度差不能小于6—10℃。
通常对于电解质溶液,如NaOH、NH4OH等水溶液,由于沸点升高较大,采用2—3效;对于非电解质溶液、有机溶液等,其沸点升高较小,可采取为4—6效。
但真正适宜的效数,需通过最优化的方法加以确定。
本设计选择3效蒸发。
1.4多效蒸发流程的选择根据加热蒸汽与料液的流向的不同,多效蒸发的操作流程可分为并流、逆流、平流、错流等流程。
(1)并流流程也称顺流加料流程,料液与蒸汽在效间流动同向。
并流流程结构紧凑,操作简便,应用较广。
并流流程只使用于处理黏度不大的料液。
(2)逆流流程料液与加热蒸汽在效间呈逆流流动。
自前效到后效,料液组成渐增,温度同时升高,黏度及传热系数变化不大,温度分配均匀,适用于处理黏度较大的料液,不适于处理热敏性料液。
(3)平流流程每一效都有进料和出料,适合于有大量结晶析出的蒸发过程(4)错流流程也称为混流流程,它是并、逆流的结合,其特点是兼有并、逆流的优点,但操作复杂,控制困难。
我国目前仅用于造纸工业及有色金的碱回收系统中。
采用多效蒸发装置是节能的途径之一。
此外为了回收系统中的热量,应尽量利用低温热源,如蒸发冷凝液的利用及二次蒸汽的压缩再利用等。
本设计采用并流操作。
1.4.1三效蒸发的工艺流程蒸发过程的两个必要组成部分是加热溶剂使水蒸气汽化和不断除去汽化的水蒸气,前一部分在蒸发器内进行,后一部分在冷凝器完成。
蒸发器实质上是一个换热器,由加热室和分离室两部分组成,加热室通常用饱和水蒸气加热,从溶液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在分离室分离后从蒸发器引出,为了防止液滴随蒸汽带出,一般在蒸发器顶部设有气液分离用的除沫装置从蒸发器蒸出的蒸汽称为二次蒸汽,在多效蒸发中,二次蒸汽用于下一效的物料加热。
冷却水从冷凝器顶加入,与上升的蒸汽接触,将它冷凝成水从下部排出,不凝气体从顶部排出。
通常不凝气体来源有两个方面,料液中溶解的空气和系统减压操作时从周围环境中漏入的空气。
料液在蒸发器中蒸浓达到要求后称为完成液,从蒸发器底部放出,是蒸发操作的产品。
采用多效蒸发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新鲜蒸汽用量,具体方法是将前一效的二次蒸汽作为后一效的加热蒸汽。
1.5进料温度的选择进蒸发器料液的温度高低直接影响到蒸发器中的传热情况和蒸发器传热面积的大小,生产上通常为了节约蒸汽用量和提高传热效果,在进蒸发器之前利用可回收的低温热源将料液预热到接近或达到沸点状态,以实现节能降耗。
本设计进料温度为25℃。
第二章三效蒸发的工艺计算三效蒸发的工艺计算的主要依据是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及传热速率方程。
计算的主要项目有:加热蒸汽(生蒸汽)的消耗量、各效溶剂蒸发量以及各效的传热面积。
计算的已知参数有:料液的流量、温度和浓度,最终完成液的浓度,加热蒸汽的压强和冷凝器中的压强等。
蒸发器的设计计算步骤三效蒸发的计算一般采用试算法。
根据工艺要求及溶液的性质,确定蒸发的操作条件(如加热蒸汽压强及冷凝器的压强),蒸发器的形式、流程和效数。
根据生产经验数据,初步估计各效蒸发量和各效完成液的浓度。
根据经验假设蒸汽通过各效的压强降相等,估算各效溶液沸点和有效总温差。
根据蒸发器的焓衡算,求各效的蒸发量和传热量。
根据传热速率方程计算各效的传热面积。
若求得的各效传热面积不相等,则应按下面介绍的方法重新分配有效温度差,重复步骤(3)至(5),直到所求得各效传热面积相等(或满足预先给出的精度要求)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