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营养学-细胞营养学

合集下载

《细胞营养学》课件

《细胞营养学》课件
《细胞营养学》PPT课件
细胞营养学是研究细胞如何获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学科。它涵盖了细胞的组 成和结构,以及细胞营养的重要性和来源。
细胞营养的定义
细胞营养学是研究细胞如何获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学科。它涵盖了细胞的组成和结构,以及细胞营养的重要性 和来源。
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1
细胞膜
包裹并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
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细胞营养学将在疾病治疗和营养 改善方面发挥更大的,是细胞内的胶状物质。
3
细胞核
控制细胞的生命周期和遗传信息的存储。
细胞营养的重要性
维持生命活动
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支持 细胞的生存和功能。
维持健康
促进细胞的生长、修复和免 疫功能,预防疾病。
影响遗传
营养物质可以影响基因的表 达,影响后代的特征。
细胞营养的来源
细胞营养的来源包括食物、水和氧气。食物提供营养物质,水用于运输和溶 解营养物质,氧气用于细胞呼吸。
细胞养分吸收和利用的过程
1
吸收
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和载体蛋白吸
运输
2
收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通过细胞内的运输系统传送到
需要的位置。
3
利用
细胞利用营养物质进行能量产生和合成 新的分子。
细胞营养相关的疾病
• 营养不良 • 肥胖症 • 糖尿病 • 心血管疾病
细胞营养学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应用领域
细胞营养学应用于医学、营养学、生物技术等领域。

营养学概论

营养学概论
必需脂肪酸2种:亚油酸、亚麻酸。
维生素14种:A、D、E、K、B1、B2、B3(泛酸)、B5(烟酸)、B6(吡哆素)、B12(钴胺素)、叶酸、生物素、胆碱、C
矿物质15种:钙、磷、钾、钠、镁、氯、硫、铁、锌、铜、碘、硒、铬、钴、钼。

二、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营养是保持人体健康最基本的条件。
3、代谢产物的溶剂
4、参与新陈代谢
5、调节体温:出汗
6、润滑:滋润皮肤,润滑关节
四、水缺乏与水过多
失水达体重2%即出现口渴
失水达体重10%以上即出现严重症状,达20%时可死亡
正常人喝水过多不会引起水中毒,疾病状态下喝水过多可引起水中毒,特别是心、肝、肾功能衰竭的病人
五、水的需要量
营养素还可分为:
1、必需营养素:不能在人体内合成或合成的数量和速度不够用,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素,一共约有42种(见下页)。
2、非必需营养素:指:可以在人体内合成,而且合成的数量和速度能够满足人体的需要,食物中缺少了也无妨的营养素。
必需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1种:葡萄糖
必需氨基酸9种:缬、异、亮、赖、苏、色、组、苯、蛋。
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营养: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各种营养素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生物学过程。
营养素:食物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有效成分,分六类:
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
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营养价值:指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的种类和多少、比例是否恰当。如:母乳的钙磷比例合适,孩子不易得佝偻病。
营养学的基本概念
变化很大,与进食种类、活动量等有关
每天约需2500ml
2、体力活动:
3、食物的热效应(也叫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人体的代谢因进食而引起额外的能量消耗,即食物的消化、吸收、代谢、储存所消耗的能量。与进食的总热量无关,而与进食的食物种类有关。

食品营养与卫生营养学第四章 营养与疾病

食品营养与卫生营养学第四章 营养与疾病

食品营养与卫生营养学第四章营养与疾病第三章营养与疾病学习重点:营养素与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与骨质疏松,营养、食物与肿瘤,营养与免疫,各类疾病的调整和控制原则。

基本概念:1.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在中等及大动脉血管内膜和中层形成的脂肪斑块,这些脂肪斑块主要有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组成。

2.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或者胰岛素效应差,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内,结果导致血糖升高,尿糖增加,出现多食、多饮、多尿、而体力和体重减少的所谓三多一少的症状。

3. 肥胖:是指人体脂肪的过量储存,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即全身脂肪组织块增大,与其它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

4. 骨质增生: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基本要求:第一节、心脑血管疾病一、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一)血浆脂蛋白血浆脂类是与某些蛋白质结合成1/ 19脂蛋白大分子的形式存在与血液之中。

用离心法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类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它们是脂类在血中运输的功能单位。

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之间呈负相关。

(二)高脂蛋白血症因血浆中的脂类是与蛋白质结合存在,认为用高脂蛋白血症这个名称能够更好地反映患者脂类代谢失常情况。

高脂蛋白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

二、膳食脂类与动脉粥样硬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膳食脂肪摄入总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其中脂肪酸的组成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是不同的。

饱和脂肪酸可升高血胆固醇水平;长链脂肪酸有使血脂生高的作用;单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且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 n-3 系列中的EPA(C20 :5)和 DHA(C22 :6)。

具有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反式脂肪酸不仅与饱和脂肪酸一样能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同时还引起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营养新技术新项目

营养新技术新项目

营养新技术新项目一、基因营养学基因营养学是研究基因与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营养素摄入来预防、控制和治疗遗传性疾病的学科。

基因营养学在个性化营养和精准医学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当前营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二、纳米营养技术纳米营养技术是将纳米技术与营养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技术,旨在通过纳米材料或纳米结构来改善食品和营养补充剂的生物利用度、稳定性和功效。

纳米营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改善食品质量、提高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以及开发新型营养补充剂等。

三、细胞营养学细胞营养学是研究细胞对营养素的需求和反应的学科,关注不同类型细胞对营养素的特殊需求以及营养素对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作用。

细胞营养学有助于深入了解细胞代谢和功能,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植物化学营养学植物化学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素的吸收、代谢和利用的学科,旨在通过合理施肥等措施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植物化学营养学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微生物营养学微生物营养学是研究微生物对营养素的需求、代谢和调控机制的学科,主要涉及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营养生态和生理特征。

微生物营养学在工业微生物发酵、污水处理、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六、肠内营养学肠内营养学是研究如何通过肠道内喂养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的学科。

肠内营养学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身体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肠内营养学也为研发新型肠内营养制剂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七、细胞自噬与营养细胞自噬是细胞自我吞噬的过程,是一种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机制。

细胞自噬与营养密切相关,通过调节自噬可以影响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物质平衡,从而影响机体的健康状况。

研究细胞自噬与营养之间的关系可以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八、营养与免疫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的重要防线,而营养状况对免疫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临床营养学常见疾病的营养参考PPT

临床营养学常见疾病的营养参考PPT
2、适当增加钾与钙的摄入:钾与钙 的合理摄入有利于高血压的防治。每 日的钾摄入量应保证成年人为 1875mg-5625mg,特别在多尿、多汗时, 及时补充含钾丰富的各类蔬菜水果。
•4
3、控制能量、避免高碳水化合物、 高脂肪膳食过量摄入。
•5
(三)营养护理
1、主动开展营养健康教育; 2、全面介绍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性; 3、加强健康教育中的饮食心理护理; 4、食物的选择:
•42
2、限制钠盐和水分: 每日食盐量控制在2g内(酱油10~15)。 如病情严重,则应采取少盐或无钠盐饮食。 无钠盐饮食除全日不加食盐及酱油外,并 应避免食用含钠高的食品,如加碱或苏打 粉的馒头、糕点、挂面、饼干等。蔬菜中 凡含钠量在200mg/100g以上者均应忌食, 全日含钠量不超过500mg为宜。
2、维生素:由于蔬菜、水果进食少, 且存在消化吸收不良,易发生水溶 性维生素缺乏。
3、能量代谢:能量代谢呈负平衡状 态,直接影响体力和营养状态。
•19
(三)营养护理
1、消除病因,对症治疗,卧床休息。 2、大量饮水,补充呕吐和腹泻丢失
的水分,并加速毒素的排泄。 3、饮食以流质为主,使胃部得到休
现蛋白尿。 同时组织蛋白分解代谢增加,人体处
于负蛋平衡。 2、水与电解质:肾小管对钠、水的重
吸收增加,钠、水潴留,出现水肿、 高血压、少尿、高血钾。
•13
4、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含水溶 性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荚豆类、蔬 菜等,可使血浆胆固醇水平降低58%。
5、限制钠盐摄入:一般应控制每日 钠盐摄入5g以下,中度以上心功能 不全病人每天钠盐应控制在3g以下。 增加钾摄入量有利于钠和水的排出, 有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
•14
6、补充维生素

医学营养学

医学营养学

研究成果将更加注重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将 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 更加有效的营养干预和治疗方案。
预防为主
个性化医疗
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预防医学,通过改善饮 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和 发展。
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未来医学营养学 将更加注重个性化营养干预和治疗,根据个 体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肥胖症
营养与肥胖症密切相关,通过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育锻炼,可以减轻体重,降低肥胖相 关的并发症风险。
营养与免疫系统
01
营养与免疫系统关系
营养状况对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健康产生重要影响,营养不良可能导致
免疫功能低下和感染风险增加。
02
增强免疫力的营养素
维生素C、维生素D、锌、铁等营养素对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增强作用,
随访与复诊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饮食执行情况、身体状况变化等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05
医学营养学研究进展
医学营养学研究热点问题
慢性病营养干预
针对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的 营养干预研究正逐渐成为热点。
精准营养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针对不同个体的营养需求 和代谢特点,提供个性化的精准营养建议和干预 措施。
医学营养学研究最新成果介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 新型饮食疗法
研究发现,采用低糖、高蛋白、 高纤维的饮食方式可以有效改善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肝功能 和代谢指标。
植物雌激素与男性心 血管健康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适量摄入植 物雌激素可以降低男性心血管疾 病的风险,这一发现为心血管疾 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医学营养学》
xx年xx月xx日
目录

临床营养学

临床营养学

临床营养学临床营养学(又称治疗营养学、疾病营养学、临床营养治疗学)——是研究人体处于各种病理状态下的各种营养需求和提供方法并通过各种途径对病人进行治疗的一门学科。

临床营养学的目的:是以食物及各种营养物质为手段,通过不同方式和方法,解决疾病状态下的异常代谢、异常反应性和疾病对机体的损害,提高机体的应变能力、免疫和修复能力等,以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营养治疗的作用:1.调整营养需要2.减轻体内某些脏器的负担3.采取营养措施,纠正代谢紊乱4.解决病人存在的营养问题5.选择食品及烹调方法以利于疾病治愈6.协助诊断营养治疗的基本原则1.营养治疗必须与医疗、护理相配合。

2.膳食的配制应符合营养、食品卫生要求和治疗原则。

3.适当照顾饮食习惯,争取病人密切合作。

病人营养状况评价一、进行病人营养状况评价需做哪些工作?1.一般临床检查(重点包括病史、饮食史及营养缺乏病的体征)。

2.膳食调查:膳食中热能和营养素的摄入量。

3.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其中包括了评价病人营养状况的主要指标或参数)。

饮食史及膳食调查:体格检查与人体测量:如身高、体重、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等。

住院病人膳食包括三大类:一、基本膳食:1.普通膳食2.软膳食3.半流质膳食4.全流质膳食二、治疗膳食三、试验膳食一、基本膳食:1.普通膳食:除了少用煎炸、少用强烈、辛辣刺激的调味品制做的食物外,与正常人饮食基本相同。

适用对象:消化系统功能正常者,无发烧,疾病恢复期患者、产妇、眼科病人等。

2.软质膳食:比普通饭易消化,介于半流质与普通饭之间,突出“软”字,主食要软,菜肉等副食要煮软、少纤维,切碎、燉烂、煮软,便于咀嚼、易消化。

适用对象:有轻度发热者,消化不良者,口腔有疾病,咀嚼功能不良,老人及3-4岁小儿,痢疾,急性肠炎等恢复期病人,肛门、结肠及直肠等手术后患者。

3.半流质膳食:介于软饭与全流质之间的饮食,外观呈半流体状态,比软饭更易消化、咀嚼、呑咽,是限量、多餐的一种饮食。

消化系统疾病与营养学

消化系统疾病与营养学

炎症性肠病(IBD)营养治疗
低渣饮食
限制高纤维食物摄入,如全麦面包、坚果、种子等,以减少肠道刺 激和炎症。
高蛋白饮食
提供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蛋类等,以补充肠道损失的 营养。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适量增加维生素A、C、D、E及钙、铁等矿物质的摄入,有助于缓解 IBD症状。
胰腺癌等恶性肿瘤营养支持
D
果。
谢谢聆听
03
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包 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合理膳食结构建议
01
02
03
均衡膳食
建议患者遵循均衡膳食原 则,适量摄入各种食物, 保证能量和营养素的充足 供应。
少食多餐
对于消化功能受损的患者 ,建议采用少食多餐的进 食方式,以减轻胃肠道负 担。
避免刺激性食物
C
患者营养教育的加强
未来将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消化系统疾病患 者的营养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营养知 识,合理安排饮食,促进康复。
营养支持治疗的优化
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包 括制定更合理的营养剂配方、给予时机和 剂量等,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 量。
B
多学科协作的深化
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消化科、营养科、心理科 等多学科之间的协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 诊疗服务,提高消化系统疾病的整体治疗效
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 素,以满足身体需求并维持肠道健康。
02
01
保持水分充足
适量饮水有助于维持肠道润滑和正常蠕动, 促进消化和排泄。
04
03
营养教育与心理干预在消化系 05 统疾病中的应用
提高患者对营养知识的认知度

细胞营养学复习资料

细胞营养学复习资料

细胞营养学复习资料细胞营养学复习资料细胞营养学试卷(一)一、判断题1、细胞营养学就是让身体中最细小的生命单位细胞获得适量和充足营养的系统。

( √ )2、人体细胞的三大杀手是细菌、病毒和自由基( √ )3、衰老的自由基学说是德纳姆哈曼在1964年提出的。

( × )4、德纳姆哈曼认为衰老过程中的退行性变化是由于细胞正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的有害作用造成的。

( √ )5、1996年起我国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军事科学院等有关科研单位与北京卷烟厂合作开始对自由基进行系统研究。

( √ )6、人体的抗氧化系统是一个可与免疫系统相比拟的、具有完善和复杂的功能的系统,机体抗氧化的能力越强,就越健康,生命也越长。

( √ )7、人体是由无数微小的活细胞(六十兆)所组成的。

( √ )8、含量大于体重的0.01%者称为“常量元素”或“宏量元素”,如钙、磷、钾、钠、镁、氯、硫,都是人体必需的元素( √ )9、含量小于体重的0.01%者称为“微量元素”,目前技术水平可检出约有70种,其中被确认为人体必需的有14种,即铁、铜、锌、锰、钴、铬、钼、锡、钒、氟、镍、硒、碘、硅。

( √ )10、对抗人体被自由基氧化的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类、矿物元素类和植物营养素(生物类黄酮)。

( √ )二、选择题1、学习细胞营养学的作用不对的是哪一项( D )A、增进细胞的生长、修复及再生。

B、使细胞功能尽量达到最高效率,人的肌体就达到了最佳状态。

C、增强人体免疫系统。

D、能够治愈所有的疾病。

2、二十一世纪十大死亡原因排行榜前三的是:(A)A、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B、高血压、糖尿病、痛风C、癌症、心脏病、关节炎D、心脏病、癌症、肝硬化3、卫生部长陈竺曾经说过未来10年约有-----万中国人将死于慢性疾病。

(C)A、2000B、5000C、8000D、120004、截止到2010年我国慢性病发病现状说法错误的是(A)A、我国糖尿病患者高达12000万。

原始饮食:远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细胞营养学

原始饮食:远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细胞营养学

《原始饮食:远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细胞营养学》这本书通过详细的目录设 置,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原始饮食与人类营养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实践原 始饮食来远离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获得关于营养学与健 康饮食的全面知识,为自己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原始饮食:远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细胞营养学》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原始饮食:远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细胞营养学》精彩摘录
《原始饮食:远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细胞营养学》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籍, 它深入探讨了原始饮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和 预防。这本书的精彩摘录,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原始饮食的理念和实践。
“我们的身体是由细胞构成的,而细胞的健康和功能取决于我们所摄取的食 物。我们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基因表达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为了维护细 胞健康、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我们需要回归到最基础的饮食原则:吃自然、无 加工、未提炼的食物,避免过度加工的食品和化学物质。”
感谢观看
书中的研究部分也非常有价值。作者引用了1200多项科学研究成果,并对其 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这使得读者不仅可以看到数据,还可以理解这些数据背后的 含义。同时,书中还提到了数千例病例的临床验证,这些真实的故事使得书中的 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
《原始饮食》也强调了个性化营养的重要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体状况、 基因背景和生活习惯,因此他们所需的营养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饮 食计划时,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
原始饮食:远离自身免疫性疾 病的细胞营养学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细胞营养学

细胞营养学

我们生活在一所完全属于自己的、永远不能更换的房子里,这就是我们的身体。

由于它的不可更换性,使我们不得不加倍珍惜。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保持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这点。

这里将介绍一些来自健康暨科学尖端领域里的惊人研究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保健秘诀,这些珍贵的资讯足以使您在自己的生命中多享受几年健康生活。

根据科学家研究和卫生组织对世界各地的疾病所作的官方统计,二十世纪初,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主要是传染性疾病:如流感(Influenza)、白喉(Diphtheria)、肺结核(Tuberculosis)、肺炎(Pneumonia)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抗生素等药物的产生,这些疾病已得到控制,人类的寿命得到了延长。

一百年后的今天,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退化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Heart Disease)、癌症(Cancer)、中风(Stroke)、糖尿病(Diabetes)等。

目前还无有效的手段可以治疗。

退化性疾病的成因主要有两种:一是人体长期缺乏必要的微量营养所造成的;另一原因是氧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侵害。

人体长期缺乏必要的微量营养对于缺乏营养一说有人可能会持不同意见。

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每天吃的很好很饱,不可能营养不足,甚至认为自己肥硕的身躯就是健康最好的证明。

从健康科学的角度分析,人体的营养应被分为两部分:1、常量营养,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如果过量人就会发胖。

现代人缺少这部分营养的并不多了。

2、营养是微量营养,主要是矿物质和维生素。

它们在食物中存有的数量很少,但却对人体非常重要。

从细胞营养学的角度来说,它们是细胞的粮食。

营养学家认为,几乎所有的退化性疾病都始于这些微量营养的摄取不足。

而为什么目前在农业和食品加工业极度发达的今天人类依然面临细胞营养不良的现状这一问题在上一篇文章中已做出了分析。

另一项调查表明,婴儿出生时身上会携带大约50万个癌细胞,但是婴儿并没有生癌,这是因为健康的人体细胞有一种免疫力,它可以控制住癌细胞不让它发展,就像一个卫士看管著囚犯一样。

《医学营养学》课件

《医学营养学》课件

04
医学营养学研究进展
营养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生物标志物
利用生物标志物来评估营养状况和疾病风险,如维生素D、铁蛋白等。
营养基因组学
研究基因与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揭示营养素对健康的影响。
代谢组学
通过分析代谢产物来评估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有助于发现新的营养素作用机制。
功能性食品和补充剂
研究功能性食品和补充剂对健康的益处及其作用机制。
营养学研究热点问题
营养与慢性疾病
研究营养素与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和癌症之间的关系。
营养与免疫
探讨营养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在 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营养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研究营养素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 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影响。
营养与生长发育
关注营养素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 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合理营养促进儿 童健康成长。
提高生活质量
良好的营养状况可以提高生活质 量,增强体质,使人保持良好的 精神状态和活力。
医学营养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营养学
01
古代文明中对饮食与健康关系的探索和实践,如中医食疗等。
近代营养学
02
随着生物学、化学和医学的发展,对营养素的认识不断深入,
出现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现代营养学
03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医学营养学不断与
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更为系统、全面的学科体系。
02
医学营养学基础知识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脂肪
提供能量,维持细胞正常功能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维生素
调节生理功能,维持身体健康 ,促进生长发育。
碳水化合物
提供能量,维持体温,保护内 脏器官。

《营养学》第十九章 分子营养学专(Molecular Nutrition)

《营养学》第十九章  分子营养学专(Molecular Nutrition)
家族性卵磷脂:胆固 醇转移酶缺陷
HDL的产生缺陷,HDLCh和apo A1水平降低。
营养素在短时间内不能改变这种遗传学命运,但可通过营养素 修饰这些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这些遗传学命运出现的时间进程。 (一)基因表达的概念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理论 1.基因表达的概念:所谓基因表达,是指按基因组中特定的结构基 因上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指导合成特定 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而发挥特定生物功能的过程。
第十九章 分子营养学
Molecular Nutrition
一、分子营养学概述
(一)分子营养学定义
分子营养学(molecular nutrition)主要是研究营养素与基 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和机制。一方面研 究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对基因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和 对机体状况的影响;另一方面研究遗传因素对营养素消化、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决定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二者相互作用 对生物体表型特征(如营养充足、营养缺乏、营养相关疾病、先 天代谢性缺陷)影响的规律,从而针对不同基因型及其变异、营 养素对基因表达的特异调节,制订出营养素需要量、供给量标准
3.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途径:营养素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可作为 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或直接作用于细胞内受体,从而激活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并与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激活基因表达,或直接激 活基因表达。
2.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理论: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也是在多阶段水平 来实现的,即大致可分为转录前、转录、转录后、翻译和翻译后等5 个水平。 ⑴转录前调控:是指发生在基因组水平上基因结构的改变。这种调 控方式较稳定持久,甚至有些是不可逆的,主要由机体发育过程中的 体细胞分化来决定。其调控方式主要包括:基因丢失、基因扩增、基 因重排、甲基化修饰及染色体结构改变等。

疾病营养学较完整版

疾病营养学较完整版
38
(3)脂溢性皮炎 多见于皮脂分泌旺盛处,如鼻唇沟、下
颌、两眉间、眼外眦及耳后,可见到脂性堆 积物,位于暗红色之基底上。 (4)眼睛症状
有球结膜充血,角膜周围血管形成并侵 入角膜。角膜与结膜相连处,有时发生水泡。 严重,角膜下部有溃疡,眼睑边缘糜烂以及 角膜混浊等。自觉怕光、流泪、烧灼感。视 觉模糊并容易疲劳。
25
水肿型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主要表现为水肿,轻者见于下肢脚踝部,重 者可发展至躯干、面部,严重时出现胸水、 腹水;皮肤出现干燥、角化、失去弹性与光 泽,伴有红斑、鳞状脱皮,类似于糙皮病; 皮下脂肪消耗不明显;毛发干枯、脆细,颜 色变浅,无光泽:患者多并发呼吸道与消化 道等炎症。
26
干瘦型
27
浮肿型 28
晚期有发绀,心脏扩大,心力衰竭。肺充血 及肝瘀血均可发生。脑充血、脑压高、强直 性痉挛、昏迷而死亡。
症状开始到死亡约1~2天。治疗及时可迅速 好转。
婴儿脚气病死亡率较高。
51
l、病因 长期缺乏新鲜蔬菜、水果, 食物储存、加工、烹调不当使VC破坏过多,导致VC
摄入不足,引起坏血病发生; 胃肠内功能障碍导致VC吸收障碍也可引起坏血病; 特殊作业或特殊环境条件下,例如高温环境下作业
适合于疾病特点的治疗膳食。 营养素缺乏病的治疗一般须坚持一段时间,因
见效缓慢。
21
原发性营养不良
病 因
继发性营养不良
22
原发性营养不良:任何原因造成食物供应、摄入 不足,或者食物消化吸收与利用障碍,或者单纯 性蛋白质摄入不足均可引起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
继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一般伴随临床许多 疾病并发,如消化系统疾病影响患者食欲及食 物的消化吸收与利用,创伤、手术等情况下, 机体的营养需要增加,药物使用不当影响食欲 或者食物的消化吸收与利用。蛋白质能量营养 不良除蛋白质能量不足外,往往伴有微量营养 素不足或缺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浆氨基酸、氮平衡、尿肌酐身高指数、 尿羟脯氨酸、免疫功能指标等进行评价。
32
防治
普及营养知识 保证饮食中蛋白质与能量的供给。
33
(三)维生素B2缺乏症
历史: 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记载有“且囊 毒”。 明朝陈功氏“外乎正宗”称此病为“肾 囊风”。 现在中医仍延用此名,称阴囊皮炎为” 绣球风“。
25
水肿型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主要表现为水肿,轻者见于下肢脚踝部,重 者可发展至躯干、面部,严重时出现胸水、 腹水;皮肤出现干燥、角化、失去弹性与光 泽,伴有红斑、鳞状脱皮,类似于糙皮病; 皮下脂肪消耗不明显;毛发干枯、脆细,颜 色变浅,无光泽:患者多并发呼吸道与消化 道等炎症。
26
干瘦型
27
浮肿型 28
20
营养缺乏病的治疗原则
不能只考虑主要缺乏的营养素,而应全面从营 养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考虑治疗方案。
营养缺乏病的治疗应循序渐进 营养缺乏病的治疗一般应充分利用食物,配制
适合于疾病特点的治疗膳食。 营养素缺乏病的治疗一般须坚持一段时间,因
见效缓慢。
21
(二)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原发性营养不良
病 因
继发性营养不良
22
原发性营养不良:任何原因造成食物供应、摄入 不足,或者食物消化吸收与利用障碍,或者单纯 性蛋白质摄入不足均可引起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
继发性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一般伴随临床许多 疾病并发,如消化系统疾病影响患者食欲及食 物的消化吸收与利用,创伤、手术等情况下, 机体的营养需要增加,药物使用不当影响食欲 或者食物的消化吸收与利用。蛋白质能量营养 不良除蛋白质能量不足外,往往伴有微量营养 素不足或缺乏。
口颊粘膜 营养不良时,口颊粘膜细 胞脆弱,对抗外伤能力下降,刮下粘膜 细胞镜检时,残碎细胞百分数增加,营 养正常者为5~10%,蛋白质-能量营养 不者可高达70%。
31
生化指标
血浆蛋白
水肿型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者血浆白 蛋白一般均低于30g/L,其他血浆蛋白 如运铁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 白浓度下降更为显著。干瘦型蛋白质能 量营养不良患者血浆白蛋白一般下降不 明显,或者仅有轻微下降,发生并发症 后急剧下降。
7
8
定义
营 养 缺 乏 病
原发性营养缺乏病 继发性营养缺乏病
9
原发性营养缺乏病是指食物供应不足、饮食 调配不当或食物加工过于精细、烹调方法不 合理,造成饮食中某种或某些营养素含量不 足或损失、破坏过多所引起的营养缺乏病.
继发性营养缺乏病是指某些疾病影响机体对营 养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或者机体营养素需要 增加,或者营养素消耗排泄过多所引起的营养 缺乏症状。
诊断
人 体 测 量
形 态 学 检 查
生 化 指 标
29
人体测量
体重 体重在人体测量中是比较有意义 的指标,在临床诊断上常被采用。
身高 皮褶厚度 常测部位为上臂三头肌及背
部肩胛下的皮褶厚度,
30
形态学改变
头发 头发是一种容易获得且无损害性 的评价样品,利用毛干和毛根的改变, 可对集体儿童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
近年来由于检验方法的进步,许多亚临床缺 乏都可用实验室手段加以证实,从而对营养
17
缺乏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营养缺乏症的表现
营养缺乏病的临床表现与人体对营养需 要量的适应性有关。
长期处于低营养供给水平 长期处于高营养供给水平 多数的综合性营养缺乏中,蛋白质热能
缺乏是主要的表现
18
营养缺乏症的表现
生长发育不良 代谢调节异常 抗感染能力下降 组织的再生和恢复延缓 合并症较易发生,死亡率增加
19
营养缺乏病的治疗原则
治疗应针对病因,继发性缺乏应注意主要病 因的治疗,原发性缺乏也要考虑解除影响摄 入不足的因素,为补充食物或营养素创造条 件。
治疗所采用的补充剂量要适宜,不必要使用 过高的治疗量或维持量,尤其对于有毒性副 作用的营养素更应注意。对于不同年龄、不 同情况的病人,要区别对待。最好是根据临 床症状和生化检查结果来决定。
营养缺乏病还可按照发病的速度分为急性、亚
急性和慢性三大类。
10
2、营养素的吸收不良 先天性:
先天性维生素B12吸收不良
营养素不平衡:
膳食纤维和无机盐; 铁和锌
13
3、营养素的利用减少
肝脏疾病使营养素的利用率或储备能力 下降
尿毒症 肠道吸收钙的障碍 营养素的拮抗剂 遗传性疾病
4
营养治疗是临床医学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肥胖:控制能量 糖尿病:选择血糖指数低的食物 手术:围手术期的营养给予 其他疾病:给予可能缺乏 病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营养防治
6
一 营养缺乏病
(一) 概述 季节性的维生素缺乏 不合理的烹调方法 静脉营养和要素膳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疾病营养学
营养——荣养 营养为生命和健康的依托 营养的中心——平衡膳食:
全面、均衡、适度
2
概论
营养不良
营养缺乏: 营养素不足 引起各种疾 病
营养过剩: 营养素过多 或不平衡引 起的各种疾 病(慢性退 化性疾病)
3
过去是以营养缺乏为多见
现在营养过剩在营养 不良中占有很大比重
现在也不能忽视营养缺乏, 特别是微量营养素的缺乏
23
干瘦型



水肿型

两者兼而有之型
24
干瘦型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主要表现为明显消瘦,严重者呈现“皮包骨” 外观;皮肤干燥松弛、多皱纹,无弹性光泽; 皮下脂肪几乎消失,肌肉组织也明显消耗; 头发纤细稀少,干燥易脱落;脉搏缓慢,血 压、体温偏低;患者常常并发干眼病、腹泻, 严重时出现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症状。
14
4、营养素的损耗增加
疾病 放疗、化疗 寄生虫感染
15
5、营养素的需要增加
青少年 孕妇
乳母
16
营养缺乏症的表现
营养缺乏病的发病过程是缓慢的,按其程度 和时间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及急性、 亚急性和慢性。
其病理变化则经历了储存不足、生化病变、 功能变化和形态改 变四个阶段,到了形态改 变阶段,往往会形成一些不可逆的病变,从 而使病程再进一步恶化。在功能变化阶段以 前,患者主诉或体检不易发现明显的异常, 因此属于 亚临床缺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