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资本下乡助推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商资本下乡助推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与对策
工商资本下乡与现代农业相结合,有力推动了地方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主体力量。宿迁的实践也表明,工商资本在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还面临农民利益保护和农业三产化发展不足的问题。应进一步深化土地多功能性的认识,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打造三产化农业。
标签:工商资本;农业现代化;对策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由于现代农业资本密集和高度组织化的特征,以及在地方政府实践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政策逻辑,使得工商资本成为欠发达地区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主体力量[1]。江苏省宿迁市作为农业大市,近年来工商资本在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也进行了诸多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宿迁市工商资本下乡助推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成效
1.1 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工商资本下乡着力改善了宿迁市农业设施装备条件,有效提升了农业科技水平。截至2015年,宿迁市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8个,发展设施农业140.4万亩、设施渔业25.1万亩,占农业、渔业生产面积比重分别达21.8%、23%。以工商资本为主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使得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推广有了更加宽广的空间。2015年,宿迁市推广应用农业“三新”成果60项以上,较“十一五”末增长50%。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要素支撑作用不断增加,一大批农业“三新”成果得到推广应用。
1.2 农业规模化经营取得显著成效工商资本的介入,有效缓解了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资本短缺的困境,使得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大幅提高。宿迁市逐步发展形成以优质稻麦生产为基础,高效水产、生态畜禽、绿色果蔬、精品花木为突破的“1+4”特色农业产业体系,2015年,四大特色产业累计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0.2%。全市集中连片500亩以上蔬菜基地达到59个;花木种植面积达52万亩,居全省首位,沭阳县跃居为全国花木第一大县;工厂化食用菌企业达23个,日产鲜菇近400吨,食用菌生产面积居全省首位;全市大中型规模畜禽养殖场4432个,生猪规模养殖比重居全省首位,300头以上规模奶牛场达26个,存栏5万羽以上肉鸡规模养殖场达358个;50亩以上规模水产养殖户916个。
2 工商资本下乡面临的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工商资本下乡固然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面临的一些问题同样值得关注。农业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当前形势下,土地的规模化流转则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常态现象。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否成功除了看农业产业是否能够产生持续的效益外,还要看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的生活水平是否能够持续改善。因此,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与土地流转同等重要的工作是如何安置好已流转了土地的农民,这在推行土地大规模流转的欠发达地区更是
头等重要的工作。
2.1 农民失去了对土地多功能性的支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由于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民集中居住同时推进,农民流转土地的同时也因为集中居住失去了多功能的庭院。尽管土地流转后农民获得了租金,但土地所具有的其他经济功能,与年轻人不同的是,土地对今天农村的中老年人而言不仅仅是一种生产资料,更是一种生活状态和社会存在,因而具有超越经济功能的社会和文化功能。伴随土地的流转,中老年农民则会因为无事可做在精神上陷入困顿,从而导致农民精神生活的下降。
2.2 农村居民的贫富差距被拉大,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秩序受到破坏由于现代农业所创造的工作机会的稀缺性,在土地已经大规模流转的地区,如该市S 乡农民的土地已全部流转完毕,便出现本地农民为获得被雇用的机会不惜找关系说情的现象。在当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背景下,一些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因外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回到农村,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向土地承包方索要土地而产生纠纷的事情。在当前农村本已比较分化的状况下,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农民以收入下降为理由,冒着违法的危险去阻碍乃至破坏现代农业发展的现象,严重的可能会引发社会冲突。
3 助推工商资本下乡的对策建议
3.1 深化对土地多功能性的认识,多渠道提升土地流转后农村留守人员的生活质量在当前农户兼业化的大背景下,关键是解决农村留守人员的问题,这一人群又主要以“3860”,即妇女和老人为主。由于现代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越来越高的机械化水平,只有为数极少的农民可以被长期雇用从而获得稳定的收入,大多数农民只能参加季节性或临时性的工作。由于工作机会的不稳定和有限性,大量留守人员无法参与其中,他们除了获得土地租金外,并不能从现代农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从而出现劳动力资源的闲置。为此,可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解决。一是加大三来一加项目的引进力度,为农村留守人员特别是留守妇女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二是在集中居住推行的地方,统筹规划,给每户预留出2分左右的土地供老年人打理,一方面可以降低生活成本,另一方面耕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给老年人提供体现社会存在的载体,以减轻无事可做导致的孤独心态;三是以村两委为依托,组建老年人协会、妇女协会,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让留守老人和妇女的精神有所寄托,愉悦身心;四是鼓励现代农业投资者增加用工数量,探索建立为相关农村留守人员提供机会均等的用工制度。
3.2 科学规划,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打造三产化农业“三产化”农业是相对于农业的“一产化”和“二产化”而言,能够极大地拓展被重新定价的要素范围,带来的级差地租增加将会数倍于“二产化”农业。“三产化”农业强调农业的多功能性,在外部金融出现整体性、长期性过剩的条件下,所有在地化的生态资源环境、文化资源、社会资源等客观上都属于重新定价的范畴,潜在的增值空间巨大;而且绝大部分的增值收益有可能通过产业纵向整合,被在地化的小农村社制成员共同分享,成为农民增收的来源[2]。因此,“三产化”农业的发展不但能够满足当前城市中产阶层对农业多功能性的需求,而且能够产生更大的收益,更好地助农增收。
应依托产业特色发展休闲农业,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使农业在功能拓展中创造更大效益。在三产化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发动市民积极参与其中,一方面通过农业进城和市民下乡,促进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和谐;另一方面可以以城市小区为依托,发展“小区创意农业”或市民参与式都市农业。
参考文献:
[1]杨殿闯,严苏桐.当前现代农业发展实践与对策——基于苏北地区的调查”[J].人民论坛,2016(2).
[2]温铁军,高俊.农业“三产化”阶段的制度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