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戊四醇油酸酯的合成工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4-01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重大科学研究项目(307015)作者简介:李 凯(1983-),男,在读硕土;主要从事合成酯方面的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刘元法
文章编号:1003-7969(2007)12-0053-04 中图分类号:T Q645 文献标识码:A
季戊四醇油酸酯的合成工艺
李 凯,王兴国,单 良,金青哲,钮新星,刘元法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14122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摘要:以油酸和季戊四醇为原料,对甲基苯磺酸为酯化催化剂,合成可再生的润滑油基础油季戊四醇油酸酯。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物料摩尔比、携水剂用量和催化剂用量对反应酯化率的影响,并用正交实验对工艺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酯化率达到96%以上。反应粗产品用分子蒸馏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产品为纯度很高的季戊四醇油酸酯。
关键词:季戊四醇油酸酯;生物润滑油;酯化;分子蒸馏
Syn thesis of pen t aerythr itol olea te
L I Kai,WANG Xing 2guo,SHAN L iang,J IN Q ing 2zhe,
N IU Xin 2xing,L IU Yuan 2fa
(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 ogy,J iangnan University,
The State Key Laborat ory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 ogy,214122J iangsu W uxi,China )Abstract:Pentaerythrit ol oleate,an envir onmentally accep table and rene wable lubricant base oil,was synthesized fr om oleic acid and pentaerythrit ol with p -t oluenesul phonic acid as esterificati on catalyst .The effects of reacti on ti m e,reacti on te mperature,molar rati o of oleic acid t o pentaerythrit ol and a mount of t oluene and catalyst on the esterificati on conversi on rate were studied and the para meters were op ti m ized by orthogonal experi m ent .The conversi on rate got higher than 96%under the op ti m al conditi ons .The crude p r oducti on was purified by molecular distillati on,and the FT -I R s pectrum indicated the p r oduct was pentaerythrit ol oleate with relative high purity .
Key words:pentaerythrit ol oleate;bi olubricant;esterificati on;molecular distillati on
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大约有50%通过挥发、泄漏等方式进入环境,其中液压油在使用过程中的损失高达70%~80%,这些润滑油95%以上来源于石油,而石油基润滑油的生物降解性很差,降解率只有10%~30%
[1,2]
;另一方面,若按现在的水平开采世
界已经探明的能源,石油仅能维持30~40年,全球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导致了石油基润滑油资源性短缺的紧张局面
[3]
。因而,以来源广泛的可再生资
源为原料合成环境可接受型润滑油基础油受到广泛关注,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4~12]
。
季戊四醇油酸酯不仅满足可再生和生物可降解这两方面的要求,还具有石油基润滑油的优越性
能
[13,14]
:①具有较宽的液体范围,较高的黏度指数,
优良的黏度性能和低温性能;②热安定性好,热分解温度在340℃以上;③分子结构中含有较高活性的酯基基团,易于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牢固的润滑油膜,具有较好的摩擦润滑特性。
Gerard 等
[15]
人将油酸含量较高的植物油先进
行甲酯化,然后在碱(甲醇钠)的作用下与多元醇进行酯交换,产品非常适合作高档的润滑油。也有人采用直接酯化的方法,陈小刚等
[16]
人利用金属粉末为催化剂,但是反应温度高、时间较长、催化剂成本较高,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周存等
[17]
人利用金属氧
化物为催化剂,但金属氧化物与油酸形成油酸盐类,在反应瓶中产生一定量的泡沫,给产品分离带来困难,同时醇酸比1∶3.6时,季戊四醇未完全反应,产品羟值上升,不利于作为润滑油使用。传统的硫酸催化法,反应转化率低、对设备腐蚀大
[18]
。本文以
油酸和季戊四醇为原料,以固体酸对甲基苯磺酸为
催化剂,合成季戊四醇油酸酯,并对合成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对产品的分离和分析进行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原料、试剂
季戊四醇、油酸、对甲基苯磺酸、甲基苯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主要仪器
油浴锅,S312型电动搅拌器,Nexus470傅立叶
红外分析仪,分子蒸馏。
1.3 实验方法
1.3.1 季戊四醇油酸酯的合成工艺
催化剂、携水剂
↓
季戊四醇、油酸
加热
酯化物
水洗
旋蒸
粗酯
分子
蒸馏
产品
↓ ↓
催化剂 残酸、部分半酯
1.3.2 酸值测定 按G B/T1688-1995进行。
1.3.3 酯化率的计算
酯化率(%)=(1-
结束酸值
起始酸值
)×
酸醇摩尔比值
4
×100
1.3.4 产品FT-I R检测 用液膜法对产品进行
红外分析,分辨率设定为4c m-1,用空气冷却的
DTGSTEC检测器,进行全波段扫描(400~4000
c m-
1),每个样品扫描32次。
2 结果与讨论
2.1 单因素实验
21111 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 在油酸、季戊四
醇摩尔比410∶1,反应温度140℃,催化剂用量为反
应物总质量的0.8%条件下,研究反应时间对酯化
率的影响,结果见图1。
图1 反应时间对酯化率的影响
由图1可见,在反应进行的前阶段,随着反应时
间的延长,酯化率不断上升,3h达到最大值,随着
时间的继续延长酯化率有所下降,其原因可能是在
水、
催化剂、高温条件下,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部
分酯水解出酸,使反应酯化率下降。所以反应时间
选择3h左右。
2.1.2 反应温度对酯化率的影响 在油酸、季戊四
醇摩尔比410∶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
8%的条件下,反应3h,研究反应温度对酯化率的影
响,结果见图2。
图2 反应温度对酯化率的影响
由图2可见,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加
快,酯化率不断上升,到150℃时上升的趋势平缓,
160℃酯化率仅比150℃
提高了0.29%,考虑到温
度的升高不但增加能源的损耗、对设备的要求也比
较高、副反应增加,因而反应温度定在150℃左右。
2.1.3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取油酸、季戊
四醇摩尔比410∶1,反应温度150℃,反应3h,研究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3。
图3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由图3可见,酯化率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大呈上
升趋势,当催化剂用量达到0.6%后,酯化率变化不
大,考虑经济性,催化剂用量定在0.6%左右。
2.1.4 甲苯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 取油酸、季戊四
醇摩尔比410∶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
0.6%,反应温度150℃,反应3h,研究携水剂甲苯
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4。
酯化反应是典型的可逆反应,加携水剂可将反
应生成的水以恒沸物的形式移出反应体系,缩短反
应时间,提高酯化率。随着甲苯用量的增加,催化
剂活性增加,反应温度有所下降。由图4可见,当
甲苯用量超过反应物总质量的10%时,酯化率提高
不明显,反而略有下降,这是由于反应体系中反应物
浓度降低的缘故。但甲苯用量也不能过少,否则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