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任务分离范式到加工分离范式_记忆研究的方法革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从任务分离范式到加工分离范式Ξ

——记忆研究的方法革新

杨治良 郭力平

提 要 本文通过对任务分离和加工分离范式内容及特点的分析,论述了记忆研究、尤其是内隐记忆研究方法的进展和意义,认为从任务分离范式到加工分离范式是记忆研究方法论上的一大飞跃。

关键词 任务分离 加工分离 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认知心理学代表了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大趋势,而记忆问题则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纵观记忆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从80年代初开始,内隐记忆便成为了记忆研究的一大“热点”,至今它仍旧吸引着大量的研究者。内隐记忆研究,大大加深了人们对记忆本质的理解,同时促进了记忆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从任务分离范式到加工分离范式的方法革新,是90年代公认的内隐记忆研究方法论上的质的飞跃。

一、任务分离范式简介

记忆研究的一个中心目标是通过实验,能够说明记忆行为的中介加工过程。该目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从记忆任务的加工过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中分离出独立的加工过程。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思想认为:如果不同的记忆任务之间出现效果的分离,则这种分离可以作为独立的加工过程存在的证据,这就是任务分离范式(task dis2 sociati on fram ew o rk)。任务分离通过控制自变量而比较两种不同的记忆任务的效应,如果自变量影响被试在一项记忆任务中的成绩,但不影响另一记忆任务(单一分离),或者自变量对记忆任务的影响是相反方向的(双向分离),可以认为两种记忆任务之间具有随机独立性,即出现了实验性分离。单一分离预示着一种记忆中介加工存在于一项记忆任务中,而在另一项记忆任务中不存在的可能性;双向分离则表明存在两个分立的加工过程,每一个加工过程都唯一地存在于一项记忆任务中。

在记忆研究中,任务分离范式运用于研究外显和内隐记忆任务之间的分离,促进了内隐记忆研究的发展。90年代初之前,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的研究大多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即许多记忆任务,如回忆和再认,均需要被试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先前经验才能完成当前任务,以再认为例,需要判断一个测试刺激是否在先前的学习阶段出现过,这些任务被看成是外显记忆任务。而另外一些记忆任务所测量的是通过无意识机制运作的记忆,不需要对先前经验的直接记忆,表现为被试并未意识到的某些经验对当前任务的自动影响,这些任务被看成是内隐记忆任务。一类典型的内隐记忆任务是重复启动,指刺激的先前经验对当前任务完成的促进或抑制作用。重复启动包括词汇辨认(w o rd iden ificati on)和词干补笔(w o rd stem com p leti on)任务等等。在词汇辨认任务中,要求被试尽量辨认当前短暂呈现的刺激词,一般来讲,在学习阶段遇到过的词(被试对学习阶段的经验并无直接记忆)比新词能够更加精确地辨认;词干补笔测验要求被试首先进入意识的词来填充词干(如STO ),通常被试更容易采用学习阶段遇到的词来完成补笔(如STO R E)而不是其他合适的词(如STOV E)。采用任务分离方法揭示了外显

1

8

Ξ收稿日期:1997年7月4日

记忆任务与内隐记忆任务间大量的分离。比如概念加工的编码操纵对再认记忆的影响极大,却对词汇辨认和词干补笔没有影响;在外显记忆任务与内隐记忆任务之间还发现了双向分离。比如当学习包含阅读词和通过线索回忆产生的词,词汇辨认对阅读词启动效应更大,而产生词的再认成绩更好。以上这些分离被认为是不同的加工过程介入外显和内隐任务的操作的证据。在整个80年代,由于任务分离方法能较好地区分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的加工特点,增进了对记忆加工过程的理解,并有助于研究内隐记忆的加工机制,从而引发了众多的研究者的兴趣。

然而,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大量经验事实表明任务分离范式的意义是不明确的。这首先是由于任务分离过于依赖所使用的特定记忆任务,而传统所认为的记忆任务能够提供对内部加工过程的纯粹测量是值得怀疑的,加工过程与测验任务并不是一一对应的。特别是像词干补笔和知觉辨认这样的内隐测验,不完全是对无意识的、自动记忆过程的纯粹测量,因为这些记忆任务的操作也同样受到意识的控制;同样,回忆和再认等外显记忆任务也不是对意识控制加工过程纯粹的测量,这些任务的操作也受到无意识加工的影响。在记忆任务中意识与无意识很可能是同时发生的,即大多数记忆任务均包含了不同程度的意识与无意识加工。意识加工可能影响内隐记忆测量,同样,无意识加工可能影响外显记忆测量;其次任务分离对记忆加工过程的测量不是直接测量,而是完全依赖于特定任务间的分离来间接推论加工过程的存在及特点;第三,由于分离方法将不同记忆任务间的分离作为加工过程存在的证据,因而这种方法无法详细说明内隐、外显记忆任务所共有的加工阶段的特点,这种局限性导致对内隐、外显任务的某些共有加工过程的所知甚少。以上三点表明,任务分离范式存在方法论上严重的局限性。

二、加工分离范式的提出

意识与无意识加工在记忆任务中的同时性,引发了研究者们思考如何去分离在单个记忆任务中可直接观察的意识与无意识成分的贡献。90年代初,Jacoby等(Jacoby,1991jacoby等,1993)提出的加工分离范式(P rocess dissociati on fram e2 w o rk)是记忆研究中关于意识与无意识众多分离思想中最富创见性和影响最大的一种,它成功地

使得意识和无意识加工成分得以在一个简单的记忆任务中分离。

加工分离范式最早是从对再认的双加工模型建构框架中发展出来的(Jacoby&D allas,1981; M andler,1980)。M andler认为,再认可分为基于熟悉性的和基于意识提取的两种加工机制。前者以剌激表征的感觉和知觉整合为基础,这种整合能提高个体对客体的熟悉度进而导致把刺激知觉为“旧”,后者以精细加工为基础。Jacoby结合M andler的观点,认为基于熟悉性(fam iliarity,F)的加工依赖于剌激的知觉特征,反映了自动地和无意识地利用记忆,它基本上不需要注意;而意识性提取(reco llecti on,R)则是一种有意识的,需要分配注意资源的控制加工,一般认为该加工过程对于概念加工的编码操纵较敏感,概念加工的深度越深,意识性提取效果就越好。jacoby认为意识性提取和熟悉性是相互独立的加工过程,因而记忆任务的操作即可以是独立地基于意识性提取,其贡献为R(1-F),或熟悉性,其贡献为F(1-R),也可以是意识性提取和熟悉性的共同作用,贡献为R F。

为了考察基于熟悉性和基于意识性提取的两种加工的效应,需要提供两种测试条件,在第一种条件下,意识性提取和熟悉性共同促进作业成绩,该测试条件称为包含条件;在第二种条件下,意识性提取和熟悉性对作业成绩的影响正好相反,该测试条件称为排除条件。以再认测验为例,被试在学习阶段学习两组项目,其一为目标项目组,其二为辅助项目组。在测验阶段,Jacoby根据指导语设计了两类测验。一类是包含测验(inclu si on test),要求被试对目标组及辅助组项目均提供“新”和“旧”的再认判断。在包含测验中,被试利用意识性提取和无意识熟悉性两种加工机制来完成对目标组项目的再认判断任务,因而在此种条件下对目标组项目判断为“旧”的概率为P(“旧”包含)=R +F(1-R)。另一类是排除测验(exclu si on test),被试只对辅助组项目进行积极的再认判断,在这种条件下,要求被试将目标组项目作为没有学习的项目,加以排除(判断为“新”)。在排除测验中包含这样一种测验逻辑,即无意识加工提高测验成绩而意识加工则起相反作用,因而在此条件下,通过指导语使意识性提取和熟悉性对目标组项目的再认作用对立起来:意识性提取导致对目标组项目作“新”判断,而熟悉性导致对目标组项目作

2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