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计算机系统结构论文--数据流计算机

计算机系统结构论文--数据流计算机

计算机系统结构论文--数据流计算机计算机系统结构论文数据流计算机在计算机科学的领域中,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研究一直是推动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中,数据流计算机作为一种独特的计算模型,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为解决传统计算模式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数据流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源于对传统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反思。

在传统计算机中,程序的执行顺序是由控制流决定的,即按照预先设定的指令顺序依次执行。

然而,数据流计算机则是以数据驱动的方式工作,数据的可用性决定了操作的执行,而非固定的指令顺序。

这种数据驱动的特性带来了许多显著的优点。

首先,数据流计算机能够实现高度的并行性。

由于操作的执行取决于数据的准备情况,而不是严格的顺序控制,因此多个操作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并发执行,只要它们所需的数据已经就绪。

这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尤其是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复杂计算任务时,可以显著缩短计算时间。

其次,数据流计算机对于指令级并行的挖掘更加高效。

在传统计算机中,由于指令之间的依赖关系和控制流的限制,很难充分利用硬件资源来实现并行执行。

而在数据流计算机中,这些限制被打破,指令之间可以更加灵活地并行执行,从而充分发挥硬件的性能。

再者,数据流计算机在处理具有不规则数据依赖关系的应用时表现出色。

例如在人工智能中的一些算法,数据之间的依赖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或固定模式,数据流计算机能够更好地适应这种复杂的情况,提高计算效率。

然而,数据流计算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是硬件实现的复杂性。

为了支持数据驱动的执行方式,硬件需要具备高效的数据流向控制和资源分配机制,这增加了硬件设计的难度和成本。

其次,程序设计和调试的难度也相对较大。

由于数据流计算机的执行方式与传统计算机有很大的不同,程序员需要采用新的思维方式来设计和优化程序,这对于习惯了传统编程模式的开发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此外,数据流计算机对于数据的缓存和存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单片机光照强度检测系统本科论文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单片机光照强度检测系统本科论文

摘要BH1750是一款新型的测光芯片,本设计系统就是基于BH1750设计的测光系统,它可以自动检测光照强度的强弱并显示让人们知道此时光照强度的强弱。

人们可以通过看此装置的显示了解现在的光照状态,做合理的光照调节。

该设计可分为三部分:即光照检测部分、信号处理部分、光强显示部分。

对于光照检测部分是利用BH1750作为检测元件及信号处理元件,其内部集成了AD转换芯片。

它可以完成从光强到电信号的转换并将信号处理进行处理。

对输入信号处理后,就可以用来显示了。

对于显示部分可利用LCD1602来显示,不同的光强对应于不同的数值,就能简单的显示出不同的光强了。

本设计就是由单片机STC89C52RC芯片,BH1750模块和1602液晶为核心,辅以必要的电路,构成了一个单片机光照强度检测系统。

该光照强度检测系统可以通过检测光照强度,使得光照在低于或高于一定强度的时候发出警示,是一种常用的测试仪器。

关键词:51单片机,LM7805,BH1750,1602液晶目录0 引言 (1)1设计内容与要求 (1)1.1 设计任务 (1)1.2 设计要求 (1)2 方案总体设计 (1)2.1 光照强度采集方案设计 (2)2.2 控制芯片及实现方案 (3)2.3 数据显示方案 (3)2.4 系统总体框图 (4)3 硬件设计 (5)3.1 单片机最小系统 (5)3.2 BH1750采集模块 (6)3.3 液晶显示模块 (6)3.4 系统电源 (7)3.5 整体电路和PCB图 (8)4 软件设计 (9)4.1 keil软件介绍 (9)4.2 程序流程图 (10)4.3 各模块程序 (10)5 仿真与实现 (15)5.1 Proteus软件介绍 (15)5.2 仿真过程 (16)5.3 实物制作与调试 (17)6 总结 (18)7 参考文献 (19)0 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移居到城市生活,而这需要足够的食物作为支撑。

计算机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

计算机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计算机监控管理系统是为了高效地管理好局域网内的所有计算机而建立的一种管理系统。

实时浏览模块、操作日志查看模块、计算机配置浏览模块、消息发送模块和系统配置模块,构成了系统的完整结构。

通过各个模块提供的功能,实现了管理的自动化,旨在为局域网内的计算机管理,提供一种可靠、实用、方便高效的管理模式。

首先对国内外局域网内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开发过程中的难点和突出问题,综合比较多种技术方案,提出了基于TCP/IP协议和组件技术的开发模型。

其次运用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和类厂的设计模式构建了三层架构,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扩充性,进而深入讨论了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详细实现流程。

最后根据人机工程学的原理,提出了并行浏览和单独查看的显示方式,对前台展示部分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更准确符合了管理中的实际情况,解决了使用本系统的管理人员,计算机操作能力相对薄弱的现实问题。

全新的截取屏幕策略和恰当的图像压缩算法的应用,解决了实时浏览被控端屏幕需要传送大量数据的突出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浏览被控端屏幕的实时性。

运用Windows钩子技术,实现了将被控端使用过的所有应用软件的名称、使用时间以日志文件的形式自动记录下来。

根据监控端制定的运行策略,系统会自动对被控端的违规操作行为给出严重警告并且进行准确的校正。

监控端依据数据库内设定的软件类别,对获得的日志文件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实现了对被控端操作行为的全程跟踪。

直方图和报表的两种显示方式既可以定性地对不同被控端进行宏观的比较,又能够准确显示每一个被控端使用不同类型软件时间的长短.基于WMI技术的浏览机器配置模块,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每一个被控端计算机的硬件配置信息,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便检查和统计存档的弊端。

系统综合运用了网络通信、图形处理、COM、XML、wM【等多种技术,实现了基于TCP/IP的局域网内的计算机监控管理系统。

计算机论文范文5000字

计算机论文范文5000字

计算机论文范文5000字近年来,随着就业竞争越演越烈,关于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的研讨亦日益广泛深入。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计算机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论文范文一:认知无线电系统组成与运用场景探析认知无线电系统组成认知无线电系统是指采用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它借助于更加灵活的收发信机平台和增强的计算智能使得通信系统更加灵活。

认知无线电系统主要包括信息获取、学习以及决策与调整3个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3]。

认知无线电系统的首要特征是获取无线电外部环境、内部状态和相关政策等知识,以及监控用户需求的能力。

认知无线电系统具备获取无线电外部环境并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例如,通过对当前频谱使用情况的分析,可以表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率和通信带宽,甚至可以得到其覆盖范围和干扰水平等信息;认知无线电系统具备获取无线电内部状态信息能力,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其配置信息、流量负载分布信息和发射功率等来得到;认知无线电系统具备获取相关政策信息的能力,无线电政策信息规定了特定环境下认知无线电系统可以使用的频带,最大发射功率以及相邻节点的频率和带宽等;认知无线电系统具备监控用户需求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决策调整的能力。

如表1所示,用户的业务需求一般可以分为话音、实时数据(比如图像)和非实时数据(比如大的文件包)3类,不同类型的业务对通信QoS的要求也不同。

认知无线电系统的第2个主要特征是学习的能力。

学习过程的目标是使用认知无线电系统以前储存下来的决策和结果的信息来提高性能。

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习方法可以分为3类。

第一类是监督学习,用于对外部环境的学习,主要是利用实测的信息对估计器进行训练;第2类是无监督学习,用于对外部环境的学习,主要是提取外部环境相关参数的变化规律;第3类是强化学习,用于对内部规则或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奖励和惩罚机制突出适应当前环境的规则或行为,抛弃不适合当前环境的规则或行为。

机器学习技术根据学习机制可以分为:机械式学习、基于解释的学习、指导式学习、类比学习和归纳学习等。

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指令系统与中国CPU的发展

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指令系统与中国CPU的发展

摘要我国计算机芯片产业目前基本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产业化格局,指令系统经过14年的自主研究开发,积累了一定的专利技术。

但指令系统种类的多元化、专利缺乏系统化布局仍是我国芯片产业发展的最大困扰。

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硬件的语言系统,也叫机器语言,它是软件和硬件的主要界面,从系统结构的角度看,它是系统程序员看到的计算机的主要属性。

对不同的计算机在设计指令系统时,应对指令格式、类型及操作功能给予应有的重视。

指令系统简介在计算机指令系统的优化发展过程中, 网络通信、信息安全和信息家电产品将越来越普及,而CPU正是所有这些信息产品中必不可少的部件。

而中国CPU还远远未能在民用市场争得一席之地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国产CPU的技术本身还有待完善,应用领域还有待丰富,最终能否站稳脚跟,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主力,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毕竟,与世界最先进的水平相比,国产CPU才刚刚上路。

中国CPU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关键词:计算机指令,指令系统, CPUAbstractOur computer chip industry is the basic formation of a more comprehensive pattern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 instruction after 14 years of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 accumulation of a certain patented technology. However,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types of instruction set, the patent lack of systematic layout is still a big headache for China's chip industry. System of instruction is the language of the computer hardware system, also known as machine language, which is the main interface of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from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point of view, it is the main attributes of a computer systems programmer to see. On different computers in the design of the instruction set address instruction format, type, and operating functions to be given the attention it deserves. About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instruction set to optimiz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information appliances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and the CPU is the essential components in all of these information products. The Chinese CPU also fallen far short of the civilian market to gain a place we have to face facts. Made CPU technology itself remains to be perfect, applications remains to be rich, can ultimately gain a firm foothold and become the main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has yet to be tested by the market. After all, compared with the world's most advanced level, made CPU is just the roa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PU a long way to go!Key words: computer instruction, the instruction system, the CPU目录摘要 (I)目录 (III)第一章绪论 (1)1.1计算机指令系统国内外发展状况 (1)1.2计算机指令的发展历程 (3)第二章计算机指令系统 (5)2.1计算机指令系统的概况、特点及要求 (5)2.2计算机指令系统- 寻址方式 (6)2.3计算机指令系统- 种类 (7)2.4计算机指令系统- 指令格式 (8)第三章计算机指令系统与中国CPU的发展 (10)3.1计算机指令的研究 (10)3.2迅速崛起的中国CPU (11)参考文献 (16)致谢 (17)第一章绪论1.1计算机指令系统国内外发展状况计算机芯片是电子信息产品的核心,是确保国家电子信息安全的战略性产品。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相关论文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相关论文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相关论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用计算机来实现控制。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相关论文篇一《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分析》【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用计算机来实现控制。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与传感器技术、CRT显示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给计算机控制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发展。

然而,设计一个性能好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还需要考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力是关系到整个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在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若将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的功能用计算机来实现,就组成了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它用计算机参与控制并借助一些辅助部件与被控对象相联系,以获得一定控制目的而构成的系统。

其中辅助部件主要指输入输出接口、检测装置和执行装置等。

它与被控对象的联系和部件间的联系通常有两种方式:有线方式、无线方式。

控制目的可以是使被控对象的状态或运动过程达到某种要求,也可以是达到某种最优化目标。

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概述1.计算机控制的概念(1)开环控制系统若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则称该系统为开环控制系统。

在开环控制系统中,既不需要对系统的输出量进行测量,也不需要将它反馈到输入端与输入量进行比较。

(2)闭环控制系统凡是系统的输出信号对控制作用能有直接影响的系统都叫作闭环控制系统,即闭环系统是一个反馈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中系统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2.计算机控制系统采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的系统称为计算机控制系统,也称它为数字控制系统。

若不考虑量化问题,计算机控制系统即为采样系统。

进一步,若将连续的控制对象和保持器一起离散化,那么采样控制系统即为离散控制系统。

关于计算机系统的论文毕业论文范文2篇

关于计算机系统的论文毕业论文范文2篇

关于计算机系统的论文毕业论文范文2篇关于计算机系统的论文范文一:计算机系统企业管理论文一、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发展阶段通常情况下,mis阶段与dss阶段是同时进行的,在不断通过mis收集企业管理信息的过程中,dss系统就已经在不断地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地为决策者提供企业管理决策的依据,主要包括在一些信息数据的模型,表格,决策环境塑造上。

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在企业管理决策上发挥统领作用的还在于人,不论是mis 还是dss仅仅是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依据,以此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质量。

二、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领域简单地介绍了计算机系统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我们将更加全面地了解计算机系统在企业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具体还发挥着哪些作用。

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系统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日常文字处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打印文件、编辑材料、制作表格等在企业中应用非常广泛。

计算机在日常做文字信息处理时与手写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手写较慢而且不工整,而计算机编写就要快的多,而且格式工整字迹清晰;手写出现错误时不容易修改,计算机操作出现错误时,只需要返回上一层就可以轻松解决,不留任何痕迹。

基于这些优势,企业当中计算机的应用非常广泛,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计算机技术在21世纪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企业经营活动状态,例如,在企业报表的处理上,企业将更加依赖于计算机的处理,原因在于计算机处理的信息更加美观,并且相比于手工操作具有巨大的优势,计算机处理企业管理中的材料速度十分快,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者往往能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完成一份电子信息的处理。

同时,计算机处理的信息由于是电子化处理,可以保证格式的规范以及在修改过程中通过基于电子化的处理保证企业信息文件的美观、简洁。

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打印文档、材料编辑与处理、表格的制作与修改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

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系统设计论文-系统设计论文-设计论文

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系统设计论文-系统设计论文-设计论文

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系统设计论文-系统设计论文-设计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研究思路与目标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使集成电路和处理器的关系密不可分。

随着多核技术的出现,处理器已经变成构成系统级芯片(SoC)的基本单元,因此,从集成电路的功能级设计层面讲,计算机系统设计实现采用的方法就是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系统的设计方法。

从卓越人才培养的角度,VLSI系统设计是微处理器的逻辑实现手段,而数字逻辑是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基础。

学生的数字逻辑系统设计能力和VLSI系统设计能力直接决定了其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

因此提升学生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的关键是提升学生的数字逻辑系统设计能力和VLSI系统设计能力。

为了切实提高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本科学生的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教学改革研究工作的目标确定为:以数字逻辑设计方法为设计基础、以硬件描述语言为设计工具、以硬件仿真系统为设计环境、以FPGA为系统实现手段、以计算机系统设计实现为目标和主线,将计算机系统设计实践完整地贯穿于专业核心课程之中;教学改革研究思路确定为:系统视角、整体优先、设计牵引、讲做结合、注重能力。

该研究思路不同于一般的课程群,不是简单的知识点的审视,是“自顶向下”的观点和“自底向上”的实现的一种结合方法,最终目标是提升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本科学生的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

2研究内容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包括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计算机系统结构、嵌入式系统、计算机设计与调试、计算机系统设计、VLSI系统设计等。

课程各有目标,课程之间有宏观上的先后顺序,有微观上的相互穿插,有内容上的重叠。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各门课程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1]:VLSI课程中会涉及算术逻辑单元的设计甚至处理器设计方面的内容;汇编语言的作用已经从编程工具转变为描述和理解计算机系统工作原理的有效工具;HDL语言和仿真工具不再专属于数字逻辑电路设计领域,已经成为计算机系统设计的通用语言和工具。

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的论文

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的论文

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的论文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的灵魂,没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的功能与价值就无法实现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的论文范文一: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发展及分类摘要:操作系统是统一管理计算机软件、硬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人性化、方便简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减少计算机占用的空间,缩小计算机的体积和重量,使计算机能更加方便地携带成为未来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以及嵌入式硬件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嵌入式产品需要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支持。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分类中图书分类号:TP3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2-0077-02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对操作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一直是计算机科学中挑战性和实用性完美结合的典范。

不同的计算机环境和不同的应用环境,需要不同的操作系统。

从个人计算机到大型计算机,从办公自动化到电子商务应用环境,从小型企业管理到大型企业的工业自动化控制,都需要有操作系统的支持。

操作系统的职责是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控制计算机的整个工作流程。

一方面,计算机系统结构和硬件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操作系统的发展,因此而出现了多种形式、能够满足多种应用、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的操作系统;另一方面,操作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又使得计算机的处理器、存储器等硬件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很大提高,能够不断满足用户方便、高效、快捷应用计算机的需求。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对于这类操作系统相信用过电脑的人都不会陌生,这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开发商——Microsoft(微软)公司开发的。

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系统在操作系统中占有绝对优势。

主流Windows系统都可以用在工作站中,如高Windows NT 4.0、Windows 9x/ME/XP、Windows 2000,以及最新的Windows 2003等。

计算机控制技术范文

计算机控制技术范文

计算机控制技术范文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把计算机系统与硬件、软件相结合,从而使计算机自动控制现实世界物理系统的技术。

它已
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自动化、交通控制、环境控制、生物医学工程、
军事工程等领域,并在电力、航空、航天、原子能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正在从一个技术落后的国家转变成一个技术先进的国家,计算机
控制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快。

目前,已经有多种控制系统,如电子数控系统、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微机辅助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形成了
一个完备的控制体系,可以实现控制对象的自动化控制、优化控制、动态
调节和智能控制等功能。

计算机控制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预计将来将深刻改变人
们的生活方式。

比如,当计算机控制技术运用于交通控制时,将有助于提
高交通安全,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当它应用于电力控制时,将会更
有效地利用电力资源;当它应用于环境控制时,将会降低污染和危害环境,确保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安全有序。

今后,计算机控制技术要面对更大的挑战:系统的复杂性、低成本、
高可靠性、高效率。

计算机大学毕业论文-网络控制系统中的信息调度研究

计算机大学毕业论文-网络控制系统中的信息调度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网络控制系统中的信息特征和信息调度的概念和意义。

根据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方法:调度与控制分开设计和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两大方面,介绍了网络控制系统中信息调度的研究现状。

最后探讨了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控制系统;信息调度;静/动态调度;混合调度;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1 引言网络控制系统(Network Control System,NCS)是指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通过网络形成的闭环反馈控制系统。

目前,大部分关于NCS的研究针对NCS存在的问题和特性建立系统模型、分析系统稳定性、给出控制方法和控制规律,以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高质量的控制性能。

然而NCS的性能不仅依赖于控制策略及控制规律的设计,而且还受到网络通信和网络资源的限制。

信息调度尽量避免网络中信息的冲突和拥塞现象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了网络控制系统的服务性能。

2 NCS中的信息特征与信息调度概念在NCS中网络传输的信息主要分为两类:实时性信息和非实时性信息[3]。

实时性信息对时间要求非常苛刻,如果在规定时间的上限内某一信息未能起作用,则该信息将被丢弃,启用最新的信息。

而在NCS信息调度策略中主要调度两类数据信息:周期性信息和非周期性信息。

周期性信息是一种实时性信息,一般要求在传输周期时间内必须传送给目标节点,周期性信息也被称为时间触发信息或者同步信息。

非周期性信息是指节点间的请求服务等信息,它们的发生时刻是随机的,非周期性信息也被称为事件触发信息、异步信息或者随机性信息。

此外,在NCS信息调度中不能忽视突发性信息,突发性信息指一些事先无法预知的突发性的或者随机的事件(例如报警信号、异常处理等),这类信息必须在一定时间内给予处理,否则系统可能出现异常甚至瘫痪。

在网络控制系统中,信息调度发生在应用层,即传感器、控制器与执行器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中。

当系统网络中某节点发生数据传输碰撞时,信息调度规定节点的优先发送次序、发送时刻和时间间隔,以避免网络冲突。

计算机体系结构论文

计算机体系结构论文

计算机体系结构论文对当前的计算机系统来说,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的模拟技术是不能缺少的环节,与原系统相比,该技术可在一定程度在减少软件软件产品设计时长,可以说是对当前计算机市场开发非常有有利的工具。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计算机体系结构论文篇一浅谈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模拟技术摘要:对当前的计算机系统来说,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的模拟技术是不能缺少的环节,与原系统相比,该技术可在一定程度在减少软件软件产品设计时长,节省了产品设计时所需要的资金,可以说是对当前计算机市场开发非常有有利的工具。

可是当前,此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模拟还是有一些问题还是需要改进的,包括测试时间、精确度不准确等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此技术的运用。

而且这些问题到现在为止仍存在,虽然有很多的从业人员在不断努力,但然没找到解决的途径。

该文在分析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模拟技术的发展史的上基础上,把当前技术整理、分类,为今后从来此研究的人员提供一些可靠的建议。

关键字:计算机结构软件模拟技术计算机体系探讨伴随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类对于计算机系统的要求是日渐提高,计算机的动作方式也是呈现多元化发展。

截止目前,附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其处理器复杂度也在不断提升,单片处理器晶体管数已达10亿。

因为计算机的系统在不断完善、复杂,所制造时花费的时间也会有所延长,且成本提升。

而且为保证质量,在这过程中需反复的验证,一般而言需要4-7年时间,成本高。

1 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模拟技术的发展情况分析计算机系统中处理器不断变化而发展起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模拟技术。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多数计算所使用的系统是数据驱动技术,此技术是对计算机已运行数据进行收集并实施相关命令。

在了解到掌握到计算机运行数据基础上对处理器特点、结构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

此技术也被称为:基于命令实施的轮廓静态建模。

之后的研究在这基础上提出性能分析模式技术。

其结构在设计上,质量有了很大的进步,大减少了成本。

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

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浅谈计算机控制技术引言:计算机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利用计算机(通常称为工业控制计算机,简称工控机)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它由控制计算机本体(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结构)和受控对象两大部分组成。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诞生并迅速蓬勃发展起来,其应用遍及国防、航空航天、工业、农业、医学等多种领域。

本文将主要针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当今现状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一介绍,并结合它的具体实例介绍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一些主要应用领域。

正文: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概述1、计算机控制的定义:计算机控制是自动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计算机控制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2、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历史: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思想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TRW航空公司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炼油厂合作,进行计算机控制的研究,他们设计出了一个利用计算机控制实现反应器供料最佳分配,根据催化剂活性测量结果来控制热水的流量以及确定最优循环的系统。

这项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工作为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此,计算机控制技术迅速发展,并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也紧随其后,迅猛的发展起来。

现如今,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使计算机控制技术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1、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实例在农业日趋机械化及自动化的今天,自动控制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管理控制农业生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重点。

农业大棚、智能化养殖场等等都是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的鲜明例子。

智能温室大棚中利用计算机进行远程监控和操作,还可设计自动控制无人管理温室大棚。

根据远程传感器搜集来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模拟信息,经输入通道进行AD转换,传入计算机,计算机既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监控,同时又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对大棚进行控制,进行加湿、加温、增加光照等控制,从而实现温室大棚的自动化智能控制。

2021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精选5篇)范文1

2021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精选5篇)范文1

2021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精选5篇)范文 【第一篇】论文题目:浅析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 摘要: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由微机原理、控制理论、通信原理、软硬件开发技术等多学科专业知识交叉形成的综合性科学技术,自动化生产线是由自动化设备组合而成的能够自动完成产品制造的生产系统。

将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中不仅能够提高产品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而且能够提高自动化生产线的管理水平。

因此, 研究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对于提高产品的制造管理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线; 自动化生产设备; 自动控制系统; 1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制造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传统的制造行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将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 提高了产品制造的自动化水平, 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制造效率, 而且也有利于提高自动化生产线的管理水平。

目前, 为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 世界各发达国家都越来越重视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制造行业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研究。

针对这样的生产需求和技术现状, 本文将主要研究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

2计算机控制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由微机理论、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硬件开发技术、软件开发技术、通信原理、网络技术、系统工程等多个专业门类组合形成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一般以ISA/PCI总线工控机或IBM-PC微机作为控制核心,以各种输入输出装置、外部存储装置为外围电路, 借助各种检测传感器和伺服电机等执行装置, 最终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功能。

控制单元和被控对象之间可以通过电缆等有线方式传输信号, 也可以通过无线电、红外线等无线信号实现信息交互。

软件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底层系统软件和上层用于完成各种具体功能的应用软件组成。

计算机操作系统论文

计算机操作系统论文

计算机操作系统论文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操作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就像是计算机的“大管家”,负责管理和协调计算机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稳定、高效、便捷的计算环境。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早期的操作系统功能相对简单,主要是为了实现基本的任务调度和资源分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操作系统也逐渐变得复杂和强大。

从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到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再到如今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和云计算操作系统,每一次的变革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用户接口等。

进程管理负责控制程序的执行顺序和资源分配,确保多个程序能够同时运行而不相互干扰。

内存管理则负责合理分配和回收内存空间,提高内存的利用率。

文件管理用于组织和存储计算机中的数据,方便用户查找和使用。

设备管理负责管理计算机的各种硬件设备,如键盘、鼠标、打印机等,确保它们能够正常工作。

用户接口则为用户提供了与计算机交互的方式,包括命令行接口和图形用户接口。

在进程管理方面,操作系统采用了多种算法来实现任务调度,如先来先服务算法、短作业优先算法、时间片轮转算法等。

这些算法各有优缺点,操作系统会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合适的算法,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内存管理中,分页式存储管理、分段式存储管理和段页式存储管理是常见的方式。

分页式存储管理将内存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面,分段式存储管理则根据程序的逻辑结构将内存划分为不同的段,而段页式存储管理则结合了两者的优点。

文件管理系统则需要考虑文件的组织方式、存储结构和访问权限等问题。

常见的文件组织方式有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直接文件等。

存储结构包括连续分配、链式分配和索引分配等。

访问权限的设置可以保证文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修改。

设备管理不仅要处理设备的硬件特性,还要提供统一的接口,让应用程序能够方便地使用各种设备。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论文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论文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控制的定义:讣算机控制是自动控制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计算机控制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自动控制技术在许多工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生产工艺日益复杂,控制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简单的控制理论有时无法解决复杂的控制问题。

计算机的应用促进了控制理论的发展,先进的控制理论和讣算机技术相结合推动计算机控制技术不断前进。

自从1971年美国Intel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Intel 4004以来,微处理器的性能和集成度几乎每两年就提高一倍,而价格却大幅度下降。

在随后30多年的时间里,微型计算机经历了 4位机、8位机、16位机、 32位机几个大的发展阶段,目前64位机也已经问世。

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在科学技术上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可靠性大大提高,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齐全,成本却越来越低,使微型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微型讣算机不仅可应用于科学计算、信息处理、办公娱乐、民用产品、家用电器等领域,而且在仪器、仪表及过程控制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仪器、仪表在测虽过程自动化、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及系统控制等方而有着重要的应用,在许多髙精度、高性能、多功能的测量仪器中都采用了微处理器技术。

过程控制也是微型订•算机应用最多的一个方而,控制对象已从单一的工艺流程扩展到整个企业的生产、管理以及现场各种设备的控制中,采用分布式计算机控制,实现了企业的控制和管理一体化,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自动化程度。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与传感器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CRT显示技术、现场总线智能仪表、软件技术以及自控理论的髙速发展,计算机控制的技术水平大大提高,汁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突飞猛进。

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人们可以对现场的各种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完成常规控制技术无法完成的任务,微型计算机控制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农业、工业、航空航天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计算机操作系统论文

计算机操作系统论文

计算机操作系统论文第一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计算机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与灵魂,是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管理者,负责为用户和其他软件提供交互界面,并对计算机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自20世纪60年代操作系统诞生以来,它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一、传统操作系统的发展1.早期的批处理系统:20世纪60年代初,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主要形态是批处理系统,如IBM的IMS和CTSS等。

这些系统主要通过预先准备好的一批作业来进行,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率,但用户无法直接与计算机交互。

2.分时系统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末,分时系统如CTSS、NOS和VMS等的诞生,使得多个用户可以同时通过终端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这标志着操作系统开始向多用户、多任务的方向发展。

3.个人计算机时代的操作系统:20世纪8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操作系统也开始走向桌面。

如微软的MS-DOS、Windows系列,以及苹果的Mac OS等。

二、现代操作系统的发展1.图形用户界面(GUI)的普及:1981年,微软发布Windows 1.0,开启了图形用户界面时代。

随后,操作系统逐渐演进,如Windows 95、Windows XP、Windows 7等,都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2.网络操作系统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操作系统如Windows Server、Linux等逐渐成为企业级应用的主流。

它们不仅支持多用户、多任务,还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功能和安全性。

3.移动操作系统的崛起:进入21世纪,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iOS和Android等移动操作系统成为主流。

它们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和便捷的体验,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4.云计算操作系统的探索:近年来,云计算技术逐渐成熟,操作系统也开始向云平台延伸。

如微软的Windows Azure、亚马逊的AWS等,都提供了基于云计算的操作系统服务。

三、操作系统的挑战与未来1.性能优化: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操作系统的性能优化也成为一大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论文篇一:计算机控制论文《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专业及班级 _____姓名学号授课老师_____________丁健完成时间 XX年6月26号摘要:计算机控制是自动控制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计算机控制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自动控制技术在许多工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生产工艺日益复杂,控制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简单的控制理论有时无法解决复杂的控制问题。

计算机的应用促进了控制理论的发展,先进的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推动计算机控制技术不断前进。

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在科学技术上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可靠性大大提高,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齐全,成本却越来越低,使微型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微型计算机不仅可应用于科学计算、信息处理、办公娱乐、民用产品、家用电器等领域,而且在仪器、仪表及过程控制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人们可以对现场的各种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完成常规控制技术无法完成的任务,微型计算机控制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农业、工业、航空航天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可以说,21世纪是计算机和控制技术获得重大发展的时代,大到载人航天飞船的研制成功,小到日用的家用电器,甚至计算机控制的家庭主妇机器人,到处可见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现代从事工业控制和智能仪表研究、开发及使用的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在工业控制领域里继续邀游。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控制微型电子更新简介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为核心,综合可编程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从而实现生产技术的精密化、生产设备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及机电控制系统的最佳化的专门学科。

企业对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能力专门人才需求很大。

工业控制计算机是一种采用总线结构,对生产过程及其机电设备、工艺装备进行检测与控制的设备总称。

简称“工控机”。

包括计算机和过程输入、输出通道两部分。

它具有重要的计算机属性和特征。

如:具有计算机CPU、硬盘、内存、外设及接口、并有实时的操作系统、控制网络和协议、计算能力,友好的人机界面等。

工控机的主要类别有:IPC(PC总线工业电脑)、PLC(可编程控制系统)、DCS(分散型控制系统)、FCS(现场总线系统)及CNC(数控系统)五种。

1、第一代工业计算机控制技术第一代工控机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盛行于80 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到90年代末期逐渐淡出工控机市场,其标志性产品是STD总线工控机。

STD总线最早是由美国Pro-Log公司和Mostek公司作为工业标准而制定的8位工业I/O总线,随后发展成16位总线,统称为STD80,后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吸收,成为IEEE961标准。

国际上主要的STD总线工控机制造商有Pro- Log、Winsystems、Ziatech 等,而国内企业主要有北京康拓公司和北京工业大学等。

STD 总线工控机是机笼式安装结构,具有标准化、开放式、模块化、组合化、尺寸小、成本低、PC兼容等特点,并且设计、开发、调试简单,得到了当时急需用廉价而可靠的计算机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的广泛欢迎和采用,国内的总安装容量接近20万套,在中国工控机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2、第二代工业计算机控制技术1981年8月12日IBM公司正式推出了IBM PC机,震动了世界,也获得了极大成功。

随后PC机借助于规模化的硬件资源、丰富的商业化软件资源和普及化的人才资源,于80年代末期开始进军工业控制机市场。

美国著名杂志《CONTROL ENGINERRING》在当时就预测“90年代是工业IPC的时代,全世界近65%的工业计算机将使用IPC,并继续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长”。

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个论断的正确性。

IPC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时市场上主要是国外品牌的昂贵产品。

90年代末期,ISA总线技术逐渐淘汰,PCI总线技术开始在IPC中占主导地位,使IPC工控机得以继续发展。

但由于IPC工控机的结构和金手指连接器的限制,使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散热和抗振动等恶劣环境适应性问题,IPC开始逐渐从高可靠性应用的工业过程控制、电力自动化系统以及电信等领域退出,向管理信息化领域转移,取而代之的是以CompactPCI总线工控机为核心的第三代工控机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IPC工控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PC-based时代,对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迅速发展和普及的第三代工控机技术PCI总线技术的发展、市场的需求以及IPC工控机的局限性,促进了新技术的诞生。

作为新一代主流工控机技术,CompactPCI工控机标准于1997年发布之初就倍受业界瞩目。

相对于以往的STD和IPC,它具有开放性、良好的散热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及可热插拔等特点,非常适合于工业现场和信息产业基础设备的应用,被众多业内人士认为是继STD和IPC之后的第三代工控机的技术标准。

采用模块化的CompactPCI总线工控机技术开发产品,可以缩短开发时间、降低设计费用、降低维护费用、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

仪器和仪表是工业自动化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CompactPCI向仪器仪表领域的扩展总线就是PXI总线。

PXI 产生于1998年,主要是面向“虚拟仪器”市场而设计的,但已经不局限于测试和测量设备,正在迅速向其它工业控制自动化领域扩展,并与CompactPCI总线互相补充和融合。

PXI总线工控机不但具有VXI的高采样速率、高带宽和高分辨率等特点,而且具有开放性、软件兼容性和低价格等优势。

21世纪的头20年是新一代工控机技术蓬勃发展的20年。

以CompactPCI总线工控机为代表的第三代工控机技术将在近几年得到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并在中国信息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4、新一代工控机的产业化及应用前景从1998年到今天,CompactPCI总线工控机在国内发展迅速,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

业界专家普遍认为,制约新一代工控机技术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由于CompactPCI总线工控机的生产规模和应用数量还不够大,成本过高,用户还在观望,等待价格的进一步降低;二是国产化的CompactPCI总线I/O模板的种类和数量还不丰富,配套性还不够,用户难以得到完整的解决方案;三是CompactPCI总线设计技术难度大,普及程度不够,多数企业还不具备自行研制系统配套I/O模板的能力;四是缺少权威的有关CompactPCI总线工控机设计和应用技术的指导性文献,需要培养更多的掌握该技术的专业设计人才和推广应用人才。

到2020年,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振兴的关键20 年,是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20 年,是工业自动化技术和信息产业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也为新一代工控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应用前景广阔。

发展前景工控机及其应用的发展是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世界潮流和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显示技术(尤其是现场总线和控制网络)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1.数控装置80年代以来,为适应FMC、FMS、CAM、CIMS的发展需要,数控装置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提高了柔性,功能和效率。

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高度发展,PC硬件结构做得很小,CPU的运行速度越来越高,存储容量很大。

PC机大批量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可靠性不断提高。

PC机的开放性,Windows的应用,更多的技术人员的应用和软件开发,使PC机的软件极为丰富。

PC机功能已经很强,CAD/CAM 的软件已由小型机,工作站移植到PC机,三维图形显示及工艺数据已经在PC机上建立。

因此,PC机已成为开发CNC 系统的重要的资源与途径。

2.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全世界约有PLC生产厂家约200家,生产300多个品种。

全球PLC发运件数1998年为1456万件,1999年为1620万件,XX年达到1778万件。

在1995篇二: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论文计算机课控制系统程设计论文班级:0311410 姓名:王超学号:0311410101.设计背景 ................................................ ................................................... (3)2.设计过程 ................................................ ................................................... (3)2.1.设计目的 ................................................ ................................................... . (3)2.2.设计过程 ................................................ ................................................... . (3)3.系统仿真程序及相关结论 (4)3.1.系统仿真流程图 (4)3.2.校正前离散系统伯德图绘制程序 (5)3.3.校正前离散系统伯德图 (6)3.4.校正后离散系统伯德图绘制程序 (6)3.5.校正前离散系统伯德图 (7)3.6.校正前后离散系统伯德图绘制程序 (8)3.7.校正前后离散系统伯德图 (9)3.8.校正后系统时域响应流程图 (9)3.9.校正后系统时域响应程序 (10)3.10.校正后系统时域响应曲线 (11)4.增大采样周期和开环增益后系统实现(T=2,K=2) ....................................... .. (11)4.1.改变后伯德图绘制程序 (11)4.2.系统校正前后伯德图对比 (13)5.心得体会 ................................................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参考文献 ................................................ ................................................... (13)1.设计背景由于滞后-超前校正适用于对校正后系统的动态和静态性能有更多更高要求的场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