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政务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系统V1.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欢迎下载 数字政务管理综合信息

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3)

1.1项目背景 (3)

1.2设计依据 (3)

1.3设计原则 (4)

二、总体设计 (5)

2.1主要目标 (5)

2.2设计思路 (5)

2.3设计原则 (6)

2.4整体框架 (7)

2.5技术架构 (8)

2.5.1 B/S结构 (8)

2.5.2 JAVA技术 (8)

2.5.3 XML技术 (11)

2.5.4 工作流技术 (12)

三、系统功能及内容 (14)

3.1平台设计 (14)

3.2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设计 (75)

四、安全体系建设 (81)

4.1安全因素分析 (81)

4.1.1网络层风险 (81)

4.1.2安全方案设计原则 (84)

4.1.3系统安全措施 (85)

4.1.4应用安全措施 (86)

4.1.5安全方案小结 (88)

4.2系统部署 (90)

五、方案亮点和特色 (91)

六、收益分析 (92)

6.1经济效益 (92)

6.2社会效益 (92)

3欢迎下载 一、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目前,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政务公开。2006年以来,全国80%

的县级以上政府或政府部门建立了政府网站,大多数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和部分中央国家机关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全国已建立综合行政服务中心2100多个。国务院70个部门、31个省(区、市)建立了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全国31个省(区、市)和36个国务院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了政务公开规定。

我国的政务公开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在机关办公场所公告栏公布,通过会议、广播、电视、

文书手册、电子屏幕、网站等公布,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有关信息。

推行政务公开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

体现;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1.2 设计依据

数字政务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将遵循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六

个方面:

总体标准:包括电子政务总体性、框架性、基础性的标准与规范。

应用标准:包括各种电子政务应用方面的标准,主要有数据元、代码、电子公文格式和流程

控制等方面标准。

应用支撑标准:包括各种为电子政务应用提供支持和服务的标准。主要有信息交换平台、电

子公文交换、电子记录管理、日志管理和数据库等方面标准。

信息安全标准:包括为电子政务提供安全服务所需的各类标准。主要有安全级别管理,身份

鉴别、访问控制管理、加密算法、数字签名和公钥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包括为电子政务提供基础通信平台的标准。主要有基础通讯平台工程建

设标准、网络互联互通等方面的标准。

管理标准:包括为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质量所需的有关标准,主要有电子政务工程验收和信息

化工程监理等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标准。

1.3设计原则

1.统一设计原则

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数据系统。

2.稳定性原则

数据系统的数据结构设计要具有扩充性,从而适应业务的变化,保证数据系统的稳定性。

3.先进性原则

系统构成采用成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技术和设备。

4.高可靠/高安全性原则

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和可靠;系统要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运行稳定,数据传输可靠,通过软件、硬件、管理制度等建立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体系。

5.开放性原则

信息系统设计采用开放式系统平台,以保证不同产品的集成性,并降低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成本。

6.标准化原则

遵守国家与省、市相关信息系统建设的统一标准。

7.适用性原则

充分利用目前的基础环境、硬件设施,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避免重复投资。

8.可扩展性原则

信息系统设计考虑到业务未来发展的需要,尽可能设计得简明,降低各功能模块耦合度,并充分考虑兼容性。

9.操作/维护的易用性原则

设计和开发的系统符合实际情况,满足使用需要,充分考虑业务人员的操作习惯和行业习惯,易于操作,界面友好,方便实用。

5欢迎下载 二、 总体设计

2.1 主要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挥电子政务对加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

共服务的促进作用;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加快建设与深化应用相结合,坚持促进发展与保障信息安全相结合,坚持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以提高应用水平为重点,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建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更好地促进政务信息公开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发展。

基于统一的技术架构,构建政务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内部资源整合和业务应用整合,

用信息技术对内部信息资源进行集中式管理,实现高度整合和关联共享。系统建成运行之后,将构建形成全县统一的电子政务系统,为公务员提供信息化办公环境,为市民、企业提供全流程电子化的办事服务。系统中协同办公系统、行政审批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三大应用互相融合的电子政务模式,将使各部门的办事流程完全展现在阳光下,极大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使公众轻松享受网上轻点鼠标进行办事的便捷服务。我县将通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长期运行,逐步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的长效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全力构筑一个“低成本、高效率、重法治、可持续”的信息化支撑环境,全面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构建政府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和便民服务的新模式。

2.2 设计思路

建设通过分层、分模块的设计和开发,使应用软件系统体现出如下特点和优势:

● 可分解性:降低整个系统的复杂性,提供将问题分解成子问题的系统化机制,实现

模块化解决方案

● 可组装性:使设计构件能被组装成新系统,提供一种不一切从头开始的模块化解决

方案。

● 可理解性:一个模块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不用参考其他模块)被理解,以便

于构造和易于修改。

● 连续性:对系统需求的微小修改只导致对单个模块,而不是整个系统的修改,则修

改引起的副作用就会被最小化。

● 模块保护:模块内高聚合,模块间低耦合。如果模块内出现异常情况,其影响只应

限制在模块内部,使得因错误引起的对整个系统的副作用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